浅淡食品安全论文.docx
- 文档编号:24998828
- 上传时间:2023-06-03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5.13KB
浅淡食品安全论文.docx
《浅淡食品安全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淡食品安全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淡食品安全论文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设计(论文)
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
市地
号
姓名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加工过程中化学品和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
尽管现代科技己发展到了相当水平,但食源性疾病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仍然严重地危害着人民的健康,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最关注的卫生问题之一。
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每年频频出现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额的财产损失,而且也影响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食品出口、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
食品卫生与安全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因此,就食品安全问题本身的严峻性而言,重视并大力解决好这一问题依然迫在眉睫。
关键词:
食品安全,安全事故,当前现状
Abstract
Withthedevelop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andtheprogressofhumancivilization,economicandsocialprogress,economicglobalization,people'sdietcultureincreasinglydiversification,theprocessoffoodchemicalsandnewtechnologyiswidelyused,newfoodsafetyproblemsemerge.Althoughmodernscienceandtechnologyhasdevelopedtoaconsiderableleveloffoodborneillness,butwhetherindevelopedcountriesordevelopingcountries,havenotbeeneffectivelycontrolled,stillseriouslyendangerpeople'shealth,beecurrentworldeachcountrypayscloseattentiontomosthealthproblem.China'sfoodsafetyproblemsemergeinanendlessstream,eachofthemajorfoodsafetyincidentsoccurfrequently,notonlyseriouslyaffectspeople'shealth,causingahugepropertylosses,butalsoaffectChina'seconomicdevelopment,socialstability,foodoutletandaseriesofproblems.Foodhygieneandfoodsafetyhasbeeahottopic.Therefore,foodsafetyproblemisserious,attentionandtosolvethisproblemstillimminent.
KeyWords:
foodsafety,safetyaccident,currentsituation
摘要2
Abstract3
前言1
第1章我国食品的现状2
1.1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2
1.2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2
1.3我国食品市场中食品类型2
第2章当前安全食品存在的问题3
2.1概念混淆3
2.2相关政策标准不足4
第3章中国食品安全战略5
3.1建立食品安全战略框架的基本原则5
3.2建立食品安全战略框架的战略目标6
结论8
参考文献9
致10
前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人类在对食品永不满足需求的同时,也不断滴促进和发展了食品的生产。
当今,食品产业已经是在许多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支柱产业。
对于食品而言,安全性是最基本的要求,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
近年来,在世界围不断出现了食品的安全事件,如英国“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比利时“二唖英”事件,国的丹红、吊白块、毒米、霉油。
孔雀石绿、瘦肉精、大头娃娃、三聚氰胺等事件,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目前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给人类生命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第1章我国食品的现状
1.1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一、食品数目现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的供给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主要食品销量也有了大幅度提高,居民食品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
但我国食品总体数量不足,且不均衡,粮食人均占有量一直不高;油料的人均占有量呈波动趋势,而且数量与发达国家人均相比,严重不足;肉类和水产品的人均占有量虽一直呈上升趋势,但与发达国家人均产量相差悬殊,尤其是水产品与发达国家人均产量相差1倍以上。
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发展均衡农业,从数量上提供安全的农产品,具有重大意义。
二、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
目前,我国食品平均合格率稳中有升,但上升趋势缓慢,质量水平很难大幅提高,而且仍有一部分地区食品不合格,其原因:
①无标生产或不按标准生产现象严重;②生产设备简陋,生产场所环境卫生条件差;③食品生产技术落后,生产人员素质不高;④食品添加剂滥用和添加不按标准执行或计量不准,造成添加剂超禁或超标现象屡见不鲜。
1.2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
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
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部的安全危害。
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
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
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
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1.3我国食品市场中的食品类型
一、我国规的食品市场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食品类型
(1)常规食品。
合格的常规食品是指符合我国相关食品卫生法,但未经过安全食品部门认证的商品食品。
从我国目前农业产地环境质量、种养殖及其加工过程来看,常规食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无公害食品(或绿色食品A级)、有的甚至可满足绿色食品AA级或有机食品标准要求。
所以,合格的常规食品有一部分属于安全食品。
(2)安全食品。
安全食品分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安全是这三类食品突出的共性,它们从种植、收获、加工生产、贮藏及运输过程中都采用了安全的工艺技术,实行了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保证了食品的安全性。
二、两者之间的区别
(1)概念不同。
无公害食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终端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及规,经过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无公害食品标识的食品。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着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识商标的食品,分A级和AA级。
有机食品是指完全不含人工合成的农药、肥料、生长调节素、催熟剂、家畜禽饲料添加剂的食品。
(2)标准要求不同。
由于无公害食品的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应符合无公害食品的标准和规,因此对这类产品允许限量、限品种、限时间的使用人工合成化学农药、兽药、鱼药、肥料、饲料添加剂等。
无公害食品标准现由各省自行制定。
绿色食品标准是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制定的统一标准,其标准分为A级和AA级。
A级的标准是参照发达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和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标准制定的,AA级的标准是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有机产品的基本原则,参照有关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标准,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至于有机食品,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认证机构其标准不尽相同,在我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制定了有机产品的认证标准。
(3)级别不同。
无公害食品是安全食品最低级的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限品种、限数量、限时间的安全的人工合成化学物质。
绿色食品是次于有机食品的安全食品。
A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评价项目的综合污染指数不超过1,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允许限量、限品种、限时间的使用安全的人工合成农药、兽药、鱼药、肥料、饲料及食品添加剂。
AA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评价项目,其单项污染指数不得超过1,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且产品需要3年的过渡期。
有机食品委安全食品最高级级别的食品,其在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而且需要3年的过渡期。
过渡期生产的产品为“转化期”产品。
(4)认证机构不同。
有机食品的认证机构为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
绿色食品的认证机构在我国只有唯一一家认证机构,即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归口农业部),其负责全国绿色食品的统一认证和最终审批。
无公害食品的认证机构较多,目前有许多省、市地区的农业主管部门都进行了无公害食品的认证,但只有在国家工商局正式注册标识商标或颁发了省级法规的前提下,其认证才有法律效应。
第2章当前安全食品存在的问题
2.1概念混淆
目前我国市场上食品种类没有一个比较规、统一的分类,产家、商家以及广大的消费者对食品的分类模糊不清,混淆了人们对食品优劣的辨别,现行对食品品质定义的名称可谓五花八门,如:
安全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态食品、自然食品、天然食品等。
(1)无污染。
无污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食品中所含物质是否有害也是相对的,要有一个量的概念,只要有害物含量控制在标准规定的围之就有可能成为安全食品。
(2)并不是只有偏远的、无污染的地区才能从事安全食品生产。
在城市郊区,只要环境中的污染物不超过标准规定的围,也能够进行安全食品生产,从减轻农用化学物质污染的作用分析,在发达地区更有重要的环保意义。
(3)并不是封闭的山区及其他地区生产出来的食品就一定是安全食品并不是封闭、落后、偏远的山区及没受人类活动污染的地区生产出来的食品就一定是安全食品,有时候这些地区的天气、土壤或河流中含有天然的有害物。
(4)野生的、土壤的食品,如野菜、野果等也不一定就是安全食品有时这些野生食品或者它们的生存环境中含有过量的污染物,是不是安全食品还要经过专门机构认证。
2.2相关政策标准不足
(1)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
市场上的各类食品名目繁多,难以辨别,比较混乱。
主要原因是由于食品管理权限不统一,不便管理,有的甚至出现了管理部门之间相互排斥的现象。
消费者对安全食品和环境问题之间的联系缺乏充分的认识,不能分析到底何类食品为优、何类为差,有时业人员也很难解释清楚。
从安全食品认证的机构来看,有机食品认证归口环保部门,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归口农业部门。
(2)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就产地环境质量而言,农业部行业标准NY5010——2001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的标准GB/T18407.1——2001都对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作了规定,但要求程度却不甚一致,如对环境空气标准值而言,国家标准规定了对大气中铅的浓度限值,二行业标准却未规定此项。
另外,在空气样点的采集周期与频率上也有明显不一。
对土壤环境而言,行业标准规定铅含量限值为:
pH值<6.5时为250mg/kg,pH值在6.5~7.5时为300mg/kg,pH值>7.5时为350mg/kg;而国家标准则分别为100,150,150mg/kg,相差较大,此类问题在两标准中多出出现,在实际评价中很难遵循。
(3)对关键技术及配套措施缺乏系统的研究。
我国对各类安全食品的生产技术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比如动植物种植、饲养技术、加工技术、贮存技术等。
无论是关键技术、配套技术的集成,还是产品质量等问题都有待深入研究和开发。
此外,在检测技术方面,无论是检测的手段,还是检测点的分布都还显得不足。
(4)宣传力度不够。
当前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是,一方面消费者要求安全,另一方面又对安全食品的公认度很低。
据对、、、4市1863名消费者的调查,50%的人表示,在选择日常食品时不会关注安全食品,70%以上的被调查者不了解安全食品的辨别知识。
在目前全社会缺乏诚信、拜金主义泛滥的大环境下,超围、超期使用、假冒安全食品标识的现象较为普遍,消费者与生产者信息不对称。
者里面有执法不严的问题,但与宣传不够也有关系。
加强宣传,就是为整个安全食品树立形象。
第3章中国食品安全战略
在中国,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由中央、省以及当地政府共同承担。
在中央一级,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机构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质检总局、农业部、国家工商局、商务部等。
大多数省、地区和县级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将当地的情况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报告。
一般情况下,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直接向当地政府负责,并接受中央监管机构地的监管与技术方面的指导。
在2003年以前,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主要由卫生、农业、质检、经贸、工商等部门负责。
基本特征是一个部门负责食品链一个或者几个环节的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性较差。
2003年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后,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
最大的一项举措是成立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赋予其承担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开展对重大事故查处三个方面的职责,并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定位为“抓手”的角色,直接向国务院报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2004年9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作出了新的安排。
从此,中国就形成了部门按照食品链环节进行分工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框架。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目前,有更多的部门也从不同角度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新时期出现新问题,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亟待进一步完善,据此,我们提出了建立食品安全战略框架的设想,其指导思想是: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提高公众健康水平、促进就业和提高农民收入、增强中国食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借鉴国际上食品安全管理的有益经验,紧紧围绕净化产地环境、保证投入品质量、规生产行为、强化监测预警、严格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通过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监管体制、标准体系、检测体系、认证体系、科技支持体系、信息服务体系以及建立应急机制等食品安全支撑体系,通过政府、产业界、消费者、媒体、教育和科研机构等有关各方密切配合、相互协作,采取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相互配套的措施,为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提供保障,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称控制体系,确保食品安全。
3.1建立食品安全战略框架的基本原则
1.以科学为基础。
以科学为基础是进行食品安全管理所遵循的原则,其基本要强调风险分析。
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涉及食品生产的整个过程,包括微生物病原体、自然产生的毒素、过敏源、添加剂、农业化学物质、环境污染物、兽药残留以及某些膳食补充剂的过量使用等。
除此之外,不正确的食品加工方法和家庭食用方法也可能会导致其他危险的增加。
要在搜集准确、全面的有关食源性疾病和食品中有害化学物质和致病菌污染资料的基础上,对食品中的有害因素对健康的短期和长期危害进行科学的评估,为制定食品安全标准以及国家食品政策提供客观依据。
2.立足当前与预见未来相结合。
从中国食品安全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其制约因素入手,以大宗和出口优势产品为监管重点,集中力量,下大力气解决好植物源性食品的农药残留超标、动物源性食品的兽药、渔药、残留超标、食品微生物污染等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
同时,充分考虑采用新技术、新资源、新材料对食品安全可能带来的影响,预测未来对食品安全的进一步要求,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确保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预见性。
3.食品供应全过程监管。
食品安全管理与控制应该覆盖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链的所有方面。
根据这一原则,应当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四个关口前移”,即从市场监管向产地监管前移,从销区监管向产区监管前移,从消费终端监管向生产源头监管前移,从流通监管向规生产监管前移。
强化生产过程源头污染的治理以及加工过程二次污染的防治。
4.预防原则。
由于对一些新产品和技术的安全性不能确定,因此食品安全管理与控制应该采取预防原则。
任何新产品和技术必须在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其安全性后才能上市。
5.可追溯性原则。
食品的可追溯性是指食品和原料在流通中应保有它们的溯源,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为优资格的机构提供溯源相关信息,当发现食品存在危害时,可以及时召回。
6.透明原则。
消费者有权获得清晰的食品质量、构成成分、营养物质含量、营养物质功用以及如何合理均衡膳食等方面的信息。
法律法规、标准的修订与执行应在公开、透明、互动的方式下进行。
3.2建立食品安全战略框架的战略目标
1.提高食品安全科技水平,突破食品安全中的科技“瓶颈”。
根据实施“从农田到餐桌”全程控制的要求,积极追踪国际先进食品安全科技发展动态,针对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确定关键技术领域,分阶段、有选择、逐步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基础研究,优先发展食源性危害评估技术,进一步发展更加可靠、快速、便携、精确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加快发展食品中主要污染物残留控制技术,发展食品生产、加工、储藏、包装与运输过程中安全性控制技术,使中国食品安全科技总体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初步建立起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食品安全科技体系。
2.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在加强统一管理并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作用的基础上,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基本建立起一套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要在各标准起草部门统一协调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标准之间必须配套形成体系的原则,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真正做到食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都有标准作为技术依据。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加快与国际接轨的进度。
3.建立政府各监管机构之间分工明确、协调一致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
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的基本要政府定位要准确;从农田到餐桌实行全程管理;管理机构要精干和高效;各方职责要明确;有充足的资源;在中央政府层次上有一个权威声音对食品安全负责,并拥有在所有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国家行动中贯彻中央政策的权力和资源。
4.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借鉴国外经验,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建立起一个相互协调、分工合理、智能明确、技术先进、功能齐备、人员匹配、运行高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在检测围上,能够满足对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生产及加工过程、流通全过程实施安全检测的需要,并重点加强对生产源头检测手段的建设;在检测能力上,能够满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相关国际标准对食品安全参数的检测要求;在技术水平上,国家级食品安全质检机构应符合国际良好实验室规,达到多级同类质检机构先进水平,部级质检机构应达到国际同类质检机构的中上水平。
5.建立统一、规的食品认证认可体系。
为加强全过程安全控制,在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企业力推广HACCP体系和GAP、GMP、GDP等体系认证。
同时,积极推进认证机构社会化改革,要进一步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认证行为。
6.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
食品公共安全事件具有突发性、普遍性和非常规性的特点,影响的区域非常广,涉及的人员也非常多。
如果没有高效的应急机制,事件一旦发生,规律难以掌握,局势难以控制,本质难以判断,其损失难以估量。
目前,建立处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已经成为国际惯例,中国也应该从建立法律法规体系,健全信息收集、处理和传播机制,建立预警方案等方面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
7.建立统一协调的法律法规体系。
应当以现有国际食品安全法典为依据,建立中国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完善已有法律法规体系;赋予执法部门更充分的权力;加强立法和执法监督等。
结论
食品安全事件所暴露的体制问题和道德缺失,也向全社会发出了预警信号。
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必须做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所存在的问题,填补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法律空白和盲点,加大执法力度,使食品安全问题能够有法可依,同时为道德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道德建设,只有在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才能有效构筑牢固的社会文明防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金自宁,《公共选择方法论限度探析》,法律2006年版
[2]舒尔曼[荷],《技术文明与人类未来》,
[3]中国经济信息{J}2007年第13期
[4]何文娟、柴丹、景玉,谈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J},2010年第7期
[5]明亮,食品安全:
一个遍及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J}卫生监督杂志,2003年04期
[6]君石,食品安全的现状与趋势{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3年02期
致
时光的流逝是客观的,然而快慢却纯是一种主观感受。
当我终于暂时从实习、找工作、毕业论文的压力下解脱出来,可以长吁一口气时,我忽然意识到,原来三年已经过去,该是告别的时候了。
一念至此,不免有些恍惚,时光如梭,又如白驹过隙,握不住的青春年华就这样从指间溜走。
大学三年,生活其实很简单,只是上课、考试、回家、返校的周而复始。
如果把这种单调的生活看作一场场循环演出,那么我只是一个安静的演员。
这篇毕业论文绝对算不上什么精彩台词,只不过是这种循环即将告一段落时的幕词。
在这里我首先要感的是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这篇毕业论文从开题、资料查找、修改到最后定稿,如果没有她的悉心指导,我可能无法完成。
我很自豪有这样一位老师,她值得我感激和尊敬。
感和我共度三年美好大学生活的室友们,从遥远的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是你们和我共同维系着彼此之间亲人一样的感情,维系着寝室那份家的融洽。
我们一起度过了三年,你们刚进校时青涩的容颜却仿佛就在昨天。
三年里,我们没有红过脸,没有吵过嘴,没有发生上大学前所担心的任何不开心的事情。
只是今后大家就难得再聚在一起吃每年元旦那顿饭了吧,没关系,各奔前程,大家珍重。
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我会记一辈子的。
感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很多可敬的师长、热心的同学、朋友默默地给予我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感,你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淡 食品安全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