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双博馆上.docx
- 文档编号:24991222
- 上传时间:2023-06-03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2.18KB
扬州双博馆上.docx
《扬州双博馆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双博馆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扬州双博馆上
双博馆导游词(上)
双博馆是“扬州博物馆”和“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的简称。
双博馆位于扬州市文昌中路明月湖西侧,占地5万平方米,建筑2万5千平方米,陈展1万平方米,馆藏文物3万多件套。
双博馆于2005年10月向社会开放,是我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双博馆建筑立面为水流波纹,寓意扬州是因水而起,因水而兴的运河名城;从空中俯视全馆象一组在明月湖边田田舒张的荷叶,寓意扬州生态优美的人居环境;广场内的十位历史名人塑像,寓意扬州人文荟萃、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
双博馆广场的十位历史名人雕像:
1、夫差(?
~-473),春秋吴王,公元前486年开邗沟、筑邗城,开创扬州了城市历史。
2、刘濞(-216~-154),汉代吴王,在封国内开山铸钱、煮海为盐,使扬州成为号令一方的繁荣都市。
3、董仲舒(-179~-104),东汉江都相,以“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倡导而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4、杨广(569~618),隋炀帝,开南北大运河联通我国五大水系,对此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5、鉴真(688~763),唐代律学高僧,历经险难,东渡日本传学授法的国际文化交流使者。
6、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坛领袖,曾任扬州知州,誉为“文章太守”。
7、史可法(1602~1645),抗清英雄,清顺治二年时坚守扬州,城破殉难。
8、曹寅(1658~1712),清康熙年间江宁织造兼两淮巡盐御史,奉旨在扬州天宁寺主持刊刻《全唐诗》和《佩文韵府》等古籍。
9、阮元(1764~1849),清代名臣,硕学通儒。
为臣乾隆、嘉庆、道光三帝,有“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之称。
10、朱自清(1898~1948),近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爱国名士,著有《荷塘月色》、《背影》等名篇。
扬州双博馆为三层框架建筑,分为东西两大片区,东区以雕版印刷为主,西区以历史文化为主。
目前共设8个展厅,三楼是扬州历史馆、扬州雕版印刷科普馆;二楼展馆较多,除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外,还有古代艺术馆、国宝馆和书画馆;一层是文博体验馆和临展厅。
进入大厅,迎面看到的大型雕塑是“双人首蛇身木俑”,据专家说这是神话传说中的伏羲和女娲,他们的结合使世人生生不息。
这组雕塑是根据我们扬州出土的一件五代十国(907~979)时期的木质文物按比例放大制作的,利用木偶的双首寓意我们的双博,视为馆标。
一、扬州历史馆(三楼西区)
【序厅】
扬州历史馆序厅的地面是长江、淮河下游的巨幅卫星遥感地图,这让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扬州的地理位置——淮南江北海西头。
踏入序厅,扑面而来的投影画面是汹涌澎湃的广陵潮涌。
两千多年前长江的入海口在扬州,当时扬州叫广陵,广陵潮是当年扬州特有的自然景观。
广陵潮浪涛过后,投影画面用蒙太奇方式显示扬州历代城池的演变、历代的典型建筑模型、标志性的文物、扬州历史名人影像,集中展现了扬州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那宏阔、悠远的历史画面。
名城扬州的兴衰变化具有通史式特征,典型地反映了我国宏观历史的发展和进程。
夫差邗城的兴起、变迁,印证着春秋战国时代列强争霸、逐鹿中原的历史;汉代吴王刘濞集结周边王侯对抗中央政权,广陵城是郡县制和分封制博弈的焦点;规模鼎盛的唐代扬州,是大唐国力强盛、威被四海、八方来朝的真实写照;宋代一地三城的崛起,生动体现了南北军事对抗的战争局势;明清新城不断向运河边集结的变化,则反映了经贸活动对城市演变的深度影响。
扬州的城市历史,就是中国宏观历史一个具体而生动的缩影。
地处江淮平原的扬州,是中国古代水陆交通的枢纽和东西物流的主要集散地。
融汇南北文化于一体的包容性特征,汉代、唐代、清代三度繁荣的辉煌成就,不仅形成了扬州独特的文化品格和生活方式,还以其巨大的辐射力影响着甚至引领着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扬州历史博物馆以城市发展时序为主要脉络,在后面的陈列中,攫取了一批具有代表性和史料性的文物,配以必要的照片、图表和说明文字,系统展示了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精彩片段和城市发展阅历。
【扬州先民】
扬州的先民比扬州城的历史早了很多,距今约6000年至5500年前,一支与中原仰韶文化有亲缘关系的部族定居到江淮平原东部,成了当地最早的居民。
高邮市龙虬庄遗址是扬州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文明遗存点,它是新石器时代(距今6600—5000年前)江淮东部区域人类原始文化的代表。
龙虬庄的先民已开始种植水稻、饲养家畜并从事渔猎,是渔、耕、猎三种生产方式兼有的古族群。
这么多出土的器皿以猪和狗为形制,说明龙虬庄人当时已进入了稳定的定居生活。
在距今4000年前,一支来自河南王油坊文化类型的族群,从淮河以北向长江以南迁徙,带来了中原的龙山文化,留下了遗存较薄的过渡性遗址(兴化南荡遗址)。
我国的春秋时代,人口主要分为华夏、戎、狄、蛮、夷五大族群,大致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华夏族群则居中发展。
夷人是弓箭的发明者,分布在今山东、安徽、江苏中北部一带。
《论语》中提到有九夷,扬州属于诸夷中最强大的淮夷部落。
西周时期(距今约3000年),扬州生活着从中原经徐州南迁的干人,他们建起了以今扬州西北至仪征东北蜀冈一带为中心的邗国。
这些陈列的青铜器是馆藏古邗国文物中的一小部分,邗人善长冶炼铸造,这对后世扬州人引以为骄傲的“扬州工”影响深远。
这些陈列的不同制作风格的古陶器,见证了扬州历史上受到的北方文明的影响。
从5、6千年前的中原仰韶文化,4千年前的黄河王油坊文化,再到3千年前来自商王朝的干人部落,三次大的移民都来自古代的黄河流域,这不仅给扬州带来了古代北方的文明体系,为扬州土著淮夷居民带来了异域族群的远程基因,也奠定了扬州方言的主体渊源。
扬州话在我国语言系统分类上属于“北方语系”的“江淮官话”。
【春秋邗城与战国广陵】
邗国最迟在春秋初年就被吴国吞并,干人一部分成为吴国的属民,一部分南迁至越,成为百越部落中的一支——干越。
最早记载扬州城市由来的书是《春秋·左传》:
“鲁哀公九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
鲁哀公九年实际上是周王朝的周敬王三十四年,因《左传》是以鲁国编年史写的,所以用了鲁国的纪年。
换算成现在通用的纪年则是公元前486年。
中国汉代以前是一字一义,“吴城邗沟通江淮”七个字包涵了丰富的信息。
“吴”是吴王夫差;“城”指筑城;“邗”是古邗国;“沟”指开挖运河;“通”指连通;“江”是长江;“淮”是淮水。
用现代汉语来表述,就是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争霸中原),在邗的地方开凿了连通长江和淮水的运河,并在运河边建造了一座城堡——邗城。
邗城是扬州城市历史的开端。
如今,扬州北郊黄金坝一带,还存有古邗沟的遗迹,这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运河。
我们在展厅里看到的第一位名人塑像就是开邗沟、筑邗城的吴王夫差。
通过邗沟,吴王夫差率领水师北上中原,成就了短暂的霸业。
夫差没有想到当年的手下败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复国,吴国江山归了越。
古邗国以铸造青铜兵器著称,吴、越两国在此基础上将兵器铸造技术不断发扬光大而闻名于世。
这里展出的吴钩越剑一方面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长期不断的战争,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邗人善于冶炼,精于工匠的历史渊源。
楚国战胜越国后,邗城归楚。
公元前318年,楚怀王在邗城旧址建造了新的广陵城,取“广被丘陵”之意。
【汉代:
歌吹沸天】
秦王朝统一六国后,在扬州设了广陵县,属九江郡。
汉代,扬州迎来第一个持续的繁华时期,广陵长期作为藩王的封地,先后有荆国、吴国、江都、广陵等诸侯国的12位藩王在此立国或定都,历时两百多年。
分封制初期,封国在维护国家政权、恢复地方经济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封国规模庞大,人多地广,扬州的第一个分封国荆国就辖三郡五十三城,实力雄厚又拥有特权的诸侯王逐渐形成了与中央政权分庭抗礼的格局。
到吴王刘濞时,刘濞利用东南一带的自然资源,煮海铸钱全面发展,建起自己的独立王国,扬州很快成为号令一方的东南都市。
汉代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和地方分权的分封制并存的时期,两种制度产生了深刻的矛盾。
加上各封地内条件不一,诸侯王兄弟间经济发展状况悬殊,最终形成了穷也造反、富也造反的纷争局面。
富有的刘濞发动“吴楚七国之乱”,被汉景帝派出的太尉周亚夫击败。
此后,国家持续推行消藩政策,奠定了中国长期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
但富裕一方的扬州藩王依然有着更多的想法,类似的对抗悲剧在西汉广陵王刘胥和东汉广陵王刘荆身上再度重演。
橱窗里这颗龟纽金印就是东汉初年广陵王刘荆的佩印,1981年在甘泉出土,重123克,印面篆文“广陵王玺”。
汉代诸侯王玺十分罕见,传世还有西汉的玉质“淮阳王玺”,因质地、纽式与文献记载不符,学者多认为是随葬品。
所以说“广陵王玺”是国内唯一一颗可确证的诸侯王封印实物。
汉代的扬州富甲一方。
铁器的使用、牛耕技术的推广,域内农业经济不断发展,冶炼业、制盐业、手工业、商业等逐步走上繁盛。
著名文学家鲍照在《芜城赋》中描述扬州“才力雄富,士马精研”,“歌吹沸天”,赞美广陵城经济活跃、都市繁荣、人丁兴旺的景象。
这是扬州历史上经历的第一次大繁荣阶段。
再此背景下,江都相董仲舒提出“正谊明道”、“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为中国历代王朝所推崇,整整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近两千年。
富有的汉王朝还对周边邦国实行和亲政策,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和亲的公主刘细君就是江都王刘建的女儿。
汉元丰六年(-105年)刘细君远嫁西域乌孙(今新疆伊犁地区),比著名的昭君出寨还早了70多年,扬州民间至今还留有和刘细君远嫁新疆乌孙有关的俗语。
(本节和汉陵苑景区布展文物重叠部分一般作省略处理。
)
【隋代:
因河而兴】
东汉之后,我国进入乱战时期,地处交通要冲的扬州自然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城市沦落,渐趋荒芜,南朝鲍照的名作《芜城赋》描绘了广陵遭兵劫后满目疮痍的景象,扬州遂有“芜城”的别称。
北周时,改广陵为吴州。
公元589年,隋文帝建立统一的隋帝国,改吴州为扬州,置总管府,遣次子杨广做了九年扬州总管,以加强对南朝故地的统治。
隋大业元年(605年),继位的隋炀帝利用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南北大运河。
南北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今杭州),北至涿郡(今北京),全长2700公里,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平原,连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运河。
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人文、物流、先进的生产技术通过大运河得到更多的交流和传播,对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大运河开通后,扬州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水运枢纽城市,奠定了扬州运河名城的历史地位,对扬州后来经济、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隋炀帝杨广以江都为“陪都”,三次巡幸南下,最终兵变蒙难于扬州。
隋炀帝和萧后的合葬墓于2013年底在扬州西湖镇曹庄村被发现,出土了墓志和象征皇帝身份的13环蹀躞金玉腰带,还有萧皇后的凤冠以及大量的陪葬品。
【盛唐:
扬一益二】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最恢弘的朝代,国力鼎盛,八方来朝。
唐代的扬州也凭借着交通枢纽的地理优势,成为都城之外城市生活最开放、最繁华的地方。
大运河的开通,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罗城的兴起,加上诸多名臣的治理,唐代的扬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成为两京之外城市经济最繁盛的地方。
《资治通鉴》写到“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益”是水旱从人的成都。
唐代沿用隋代运河系统,把江淮地区的粮食和其它物资输往关中。
漕运的兴起,刺激了扬州商业的发展,在蜀岗衙城之下形成了众多工商业者的聚居区——罗城。
蜀岗上的衙城和蜀岗下的罗城形成了唐代扬州两重城的格局。
唐代城市沿袭坊市制,居住区和市场四周都设有围墙,朝开夜闭。
罗城则是由运河边货运码头、大小商铺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商业区,是物流经济繁荣的必然结果。
临街设店、市井繁荣的扬州罗城,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加速引领了古代坊市制度的瓦解,城市开始逐渐向有利于经营活动的方向发展。
唐代众多诗人对扬州夜景和夜市的歌咏成为时尚,在包括都城在内的坊市制度宵禁背景下,扬州凭借经济实力率先进入夜市生活,从这些“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的诗句看到了诗人对扬州夜生活的向往。
展橱里这件姿态优美的彩绘女舞俑,虽然失去了双臂,却是动态十足,给人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
2000年送往日本展出时,引起轰动,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
由她我们可以想象出唐代扬州一片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
左手边橱窗里的十八面铜镜全部是唐代扬州的作品,铜镜是古代的日常用品,也是家中的艺术品。
扬州现存确认的古代铜镜有一百多面,涵盖从战国到清代的各个时期。
战国时期铜镜图案严谨细密;汉代铜镜逐渐厚重,钮作半球形或柿蒂形,主题纹饰朴素,图案结构简明;唐朝铜镜的形状呈现多样化,出现了菱花形、葵花形、方亚形等;宋代,则有了带柄铜镜,镜钮也取消了;明清之际,图案基本以仿古为主,出现了铭文,标明了作坊,出现商品意识。
唐天宝年间,列全国货物于都城长安广运潭上,接受玄宗皇帝检阅,扬州的货船排列首位。
当时有歌谣“潭里车船闹,扬州铜器多”,此时扬州的铜镜纹饰出现了自由豪放的新颖风格,在铜、锡、铅的比例中又加入了少量水银,不仅增加了镜面的厚度,还增添了亮度。
扬州铜镜因纹饰优美、工艺精湛成为皇家贡品,并一直延续到清代。
唐代的扬州工艺水平不仅在青铜器,对面橱窗里这件“錾刻飞天纹金栉”是唐代女子的典型发饰,其雍容华贵的造型和精美绝伦的飞天纹饰,体现了扬州金银器加工的高超技艺。
双博馆布展的唐代街坊用旧的青石板铺就,两旁错落的店铺,再现了盛唐扬州的原始场景。
一轮明月,万家灯火,垂柳依依,荷浦熏风,繁荣的都市加上“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传说,吸引着文人墨客纷至沓来。
大诗人李白曾六下扬州,公元726年旧历九月,时年26岁的李白在扬州写下著名的《静夜思》,扬州月色,撩起诗人思乡之情。
扬州的繁丽激发了唐代诗人和艺人创作的灵感,众多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和恢弘画作从名家手中诞生,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开创金碧山水画派,《扬州历代诗词》收录唐代158位诗人吟诵扬州的435篇作品。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徐凝“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皆是人人都能朗朗吟诵的千古丽句。
这些潮水般涌来的诗句,代表着文人墨客对扬州城美丽繁华的赞美和眷念。
唐代社会的繁荣在于国内水运系统的发达和对外一路一带经贸、文化的交流。
唐代的扬州,既是国内水运系统的枢纽,也是对外交往的国际港口。
在国内,扬州和淮安、苏州、杭州并称运河四都;在国外,扬州和广州、泉州、明州(宁波)组成东方四大名港。
海上丝绸之路由东海、南海两大航线组成,南海航线是通往东南亚及印度洋并一路西行北上的航线;东海航线则是通往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的航线。
蓬莱、扬州、南京、宁波、泉州、漳州、广州、北海9个城市是中国最主要的“海丝”城市,而扬州通过运河直抵都城洛阳、长安的水路,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丝”的重要链接通道。
唐代的扬州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公元八、九世纪,大批波斯(伊朗)、大食(阿拉伯)商人来到扬州经营珠宝、古玩和药材,并以扬州为依托,把活动范围扩大到运河沿线。
扬州和西域既有贸易交流,也有文化交流。
这里陈列的文物是专为伊斯兰国家生产的持壶,上面写着阿拉伯文“真主真伟大”。
而这边西亚产的绿釉陶壶也出现在了扬州,甚至波斯地区的打马球运动,也在扬州产的铜镜上得到反映。
这些来自我国各个窑口的瓷器和来自阿拉伯的物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实物印证。
扬州是唐代全国最大的陶瓷集散地,也是全国最大的珠宝集散地。
当年在长安、洛阳一带,老外分别时纷纷说:
扬州见!
扬州见!
诗人杜甫有感写下“商胡离别下扬州”,“老夫乘兴欲东流”的诗句。
扬州是东海航线的主要港口。
日本向中国派遣遣唐使,在成行的十三次中就有九次是经扬州再转赴都城长安的。
不仅日本,随着唐代与朝鲜半岛民间贸易的扩大,来自朝鲜半岛的留学生活跃在扬州街头,扬州所在的淮南道出现了新罗人聚居的“新罗坊”和官方设定的“新罗馆”。
宾贡科进士崔志远在扬州的历练,以及归国后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为中韩文化交流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唐天宝十二年(753年)12月20日,66岁高龄并且双目失明的扬州高僧鉴真,在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的陪同下,实现了多年的愿望,在5次东渡失败后,第6次东渡成功。
鉴真受到日本天皇的欢迎,在奈良东大寺设坛传戒,并创建唐招提寺,成为日本律宗初祖。
鉴真把盛唐高度发达的建筑、医药以及各类文化艺术完整地传输到了日本,促进了日本天平文化的发展。
鉴真在日本传道10年,于公元763年5月初6在日本圆寂,终年76岁。
鉴真东渡弘扬佛法,传播中国文化,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公元1963年,为纪念鉴真圆寂1200周年,中日两国商定在扬州大明寺建造鉴真纪念堂,因文化大革命,纪念堂直到十年后的1973年才建成开放。
【杨吴与南唐:
寻阳遗珠】
唐代末年,乱世而起的大唐也乱世而终,大唐疆土的北方地区五次更迭政权,南方则分为十个小国,史称“五代十国”。
唐末,军阀杨行密以江淮为据,不断向外扩张。
其子杨溥称帝,定都扬州,建立吴国,史称“杨吴”。
杨吴立国,因战争而毁坏殆尽的扬州得到新的建设,重新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不久杨吴被废,南唐迁都金陵,扬州改为东都。
扬州作为割据一方政权的都城历史短暂,又因战争不断,所留文物不多,这里陈设的是杨吴寻阳公主的棺椁。
棺椁头部正面仿制成唐代宫殿式样,显示墓主人的宫廷身份。
棺椁前方设计了精致木桥,这在此前的出土棺椁中绝无仅有,再加上棺椁周边星状镶嵌的鎏金铜珠花,表明墓主人的贵族女性气息,棺椁设计特别符合“公主”的身份。
寻阳公主墓曾被盗过,只出土了一些木俑,木俑的服饰明显带有唐代遗风,我们双博馆的馆标就来自墓中陪葬的“双人首蛇身木俑”。
【北宋:
淮左名都】
公元960年,北宋建立。
地处漕运要冲的扬州成为督师之所。
工商业的繁荣使扬州再度成为中国东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
北宋漕运粮草的方法沿用唐代的分段转运法,“江湖有米,可籴于真。
两浙有米,可籴于扬。
”然后再于真州、扬州起运汴京(开封)。
为保障漕运顺畅,漕运官员非常重视改良和发展斗门式的航运设施。
北宋期间,江淮漕粮运往京都的数量超过了唐代,每年高达700万石。
北宋时期的扬州城市生活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显得繁华而有活力。
茶酒之风弥漫,酒肆、豪宅、庙宇、楼台,无不留下官员、墨客吟文赋诗的场景,春夏秋冬四时常见艺人、雅士饮酒唱和的名篇。
本来就以文见长扬州,在这个崇尚文化、诗文的朝代,迅速成为全国文化生活中最活跃、最令文人墨客向往的浪漫都市。
宋代展品中比较契合时代的是这件“青白釉香薰”,晶莹温润的釉色,镂雕菊花的薰盖造型,当年清香缕缕漫溢,无不突显宋代文人清新脱俗的高雅风气。
这里悬挂着的一幅幅人物画像,全部是在扬州做过知州的宋代名流。
王禹偁(954-1001),北宋散文家;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坛领袖;韩琦(1008-1075),北宋政治家,他为相十载、辅佐三朝(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刘敞(1019-1068),北宋史学家、经学家。
苏轼(1037-1101),东坡居士,与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这一大批“文章太守”在扬州的活动,为扬州的文化生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北宋,一个文强武弱的朝代,万里疆土,最终失于兵戎。
随着北宋离去,扬州将迎来一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南宋:
烽火扬州】
金灭北宋后,流亡的宋高宗及宫眷于公元1127年驻跸扬州,皇帝的到来,促进了扬州的市井繁荣。
但皇帝很快就避险南迁了,随着南北军事对抗格局的出现,扬州成为抗金、抗元的前沿阵地,城市生活屡遭重创。
出于战争的需求,扬州形成由府衙所在的州城、商业活动的堡城和军队驻扎的夹城三城联动的特殊格局。
宋代“蜂腰”三城的出现,标志着扬州由商业都会转为战略前沿,突出的城市经济地位让位给了军事重镇,这种变化,成为南宋社会大趋势的缩影。
作为长江北岸保卫南宋江山的军事屏障,作为淮东首府的扬州,注定了一场惨烈的对抗。
宋臣李庭芝与姜才率军队和扬州居民抗击蒙军,不幸寡不敌众,被俘蒙难,元军血洗扬州城后,市内仅存数千人。
【元代:
异域使者】
元代的扬州是江淮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地位举足轻重。
元世祖忽必烈在扬州设江淮行省、扬州路,管辖范围扩大至高邮、真州、滁州、通州、崇明五州。
元朝的赋税和漕粮主要来自江东一带,为确保这根本利益,在隋唐南北大运河的基础上开凿了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1794公里。
大运河于公元前486年肇始于春秋,成形于隋代,截弯取直后定型在元初,成为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
大运河和万里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中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8年扬州牵头运河沿线33个城市为大运河申遗,2014年6月在卡塔尔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将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列入世遗名录的中国第46个项目。
随着元代运河整治、漕运恢复,扬州经济也因水而兴,商业和手工业呈现新的繁荣。
蒙元帝国是中外文化和经济交流的密集时期,来自西欧、西亚、北非、南亚和东南亚的商人、传教士、探险者络绎不绝,人们不是单纯的在这里游历、贸易,很多老外是选择在这里生活、终老。
地处南北水陆枢纽的扬州自然成为各国行旅向往的地方。
这里陆续发现了用拉丁文、阿拉伯文、叙利亚文书写的墓碑,还有用阿拉伯文和中文对应书写的残碑,这是异域外来人员在扬州生活的反映。
在这些异域人员中,来自意大利威尼斯的旅行家马可·波罗(1254——1324)影响最大。
马可·波罗于1271年随父亲来到中国,正是在这一年元世祖忽必烈下诏改国号为“大元”,元朝建立。
根据史料记载,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达17年之久,回国后的马可·波罗在热那亚的战斗中被俘,狱中口述了《东方见闻录》,由同狱难友鲁斯迪西安诺为之笔录。
书中称扬州是“广大而强盛”的城市,并说曾在扬州路总管府担任公职。
遗憾的是马可·波罗在扬州担任公职一事尚未得到有效文件的佐证支持。
《东方见闻录》又叫《马可·波罗游记》,是全世界第一个将地大物博的中国向欧洲人作出报道的著作,书中向西方展示了迷人的中国文明,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在西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2011年4月,克罗地亚前总统斯捷潘·梅西奇参加了古运河边扬州马可·波罗纪念馆的开馆仪式。
克罗地亚科尔丘拉市是马可·波罗的出生地,意大利威尼斯是他后来生活的地方。
2013年4月在扬州东门遗址广场,马可·波罗骑马铜雕像揭幕,同年6月,扬州和意大利威尼斯城结为友好城市。
【明代:
碧血新城】
明代扬州的商业主要是两淮盐业的专卖和南北货贸易,手工业作坊生产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品。
随着经济的恢复,贸易发展和人口增加,旧城东面沿运河一带形成了新的商业中心,码头、货栈、旅店、饭馆和商人私宅越来越多,为防止倭寇入侵,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在旧城东面加筑了城墙,称为“新城”,以保护运河边的新区。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贫富差距最小的朝代,这和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仇富心理和治国政策有关,朱元璋生前编修的《大明律》第一次提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这里展出的三座宋代墓葬的陪葬品分别来自文官、武将和百姓家庭,从三家的首饰判断,几乎看不出明显的差距。
明代依然十分重视漕运,南宋的河道已年久失修,扬州自然成为运河整治的重点。
明代开创性的从扬州至淮安实施“河湖分离”工程,奠定了里运河航线的基本线路。
里运河的形成,漕船和商船不再绕行湖道港汊,无漂没撞沉之虑,行船更加便捷,运河航运效率不断提高,这在京杭大运河发展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航运的稳定,带动扬州造船业的复兴和发展,造船还有了官办和私营之分,扬州处于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再次成为全国主要的物流集散地。
这里的展品集中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瓷器,因为明朝政府十分重视瓷器生产,专门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扬州 双博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