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人才瓶颈与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13页文档资料.docx
- 文档编号:24990485
- 上传时间:2023-06-03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2.39KB
中小企业人才瓶颈与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13页文档资料.docx
《中小企业人才瓶颈与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13页文档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企业人才瓶颈与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13页文档资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企业人才瓶颈与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13页文档资料
中小企业人才瓶颈与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诸多成长瓶颈,尤以人才瓶颈的表现较为突出;作为劳动力市场重要供给主体,我国大学毕业生连续多年深陷就业困境。
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将大学生就业放在优先位置、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
中小企业发展与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当今和未来相当长时期面临的重要课题,两者之间的良必互动,有利于中小企业人才瓶颈突破和大学生就业困境突围。
一、概念界定和研究视角
(一)可雇佣性概念
可雇佣性(Employability)这一术语在欧美发达国家使用得较为广泛,不少大学将可雇佣性作为大学生能否合格毕业的一个关键指标。
国内外学术界对可雇佣性的界定各有不同。
Hillage&Pollard将可雇佣性定义为“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获取新的就业所需要的能力”。
Little将可雇佣性解释为“促使个人更可能获得就业和成功地选择职业的一系列的成就、理解力和个人特征”。
国内理论界与可雇佣性相接近的提法有就业力、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等。
目前国内外许多研究倾向认为,可雇佣性就是关于获得工作和可以被雇佣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是一种可以得到初次就业、维持就业以及获得新就业的能力。
可雇佣性开发是指为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所进行的教育、培训、训练、见习和指导等活动。
当前可雇佣性已成为世界各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与实践的热门话题,可雇佣性开发也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就业战略的支柱之一。
(二)可雇佣性研究视角
国内外关于可雇佣性的研究有很多视角:
从雇主角度,可雇佣性是需要个人拥有一些基本技能和经验;从学生角度,可雇佣性是能够吸引用人单位以至于能够就业的技能、知识和经验;从高等教育角度,可雇佣性开发是其责任,需要通过恰当的方式努力开发大学生,使其顺利进入劳动力市场,为用人单位聘用;从政府角度,政府有提高人力资本储备的责任,以可雇佣性为管理对象来监督高等教育,促进雇主在可雇佣性开发上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
可雇佣性不仅在宏观层次上对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新的支点,在中观层次上为雇主培训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还在微观层次上对个人的职业生涯成功提供了新的衡量标准。
从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文献进行分析,我国理论界对中小企业、大学生就业的研究比较多,而将二者互动关系进行探索的还比较少,关于中小企业发展与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中小企业人才瓶颈与大学生就业困境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在我国还没有引起普遍重视。
欧美发达国家一方面在教育体系中创建了系统完善的可雇佣性开发体系,可雇佣性开发已成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板块;另一方面在经济体系中为中小企业发展以及吸纳大学生就业构建了全方位社会支持体系。
中小企业员工与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的理论基础、培养路径和生成机制,各级学校、市场力量、政府力量以及其他相关力量在可雇佣性开发中扮演的角色和地位以及如何相互连接,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这对提高我国大学生可雇佣性、促进大学生到中小企业就业以及中小企业发展,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中小企业人才瓶颈与大学生就业困境
(一)中小企业人才瓶颈
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都发挥着就业主渠道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
“十一五”时期中小企业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然而,中小企业在吸纳大学生就业方面却处于一种尴尬境地,随着我国劳动力结构变化和人口红利消失,最近几年中小企业在招聘普通岗位时存在较为严重的“用工荒”,一些比较好的技术型和管理型岗位也难以招到大学毕业生,即使招到也不一定用得好、留得住。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除了外部体制、融资、国际化经营等瓶颈,在内部还面临着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瓶颈,而人才瓶颈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瓶颈。
中小企业在面临内外部成长瓶颈的背景下,技术开发、管理提升和产业升级都需要高素质人才,却苦于不能有效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进而为企业补充新鲜血液和培养骨干员工。
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先天基础薄弱、不能享受正常国民待遇、没有体制内优势、社会保障体系薄弱等,在吸纳大学生就业中始终处于劣势;另外,我国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二元劳动力市场格局短期内很难打破、中小企业社会支持体系亟需构建、教育发展与结构转型尚不能匹配经济发展与结构转型需要,这些都是中小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体制与政策障碍。
从微观层面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在管理机制和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对中小企业员工的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无法做到较为公开、公平、公正地衡量,导致现有高素质员工的满意度、归属感、忠诚度较低,从而出现较为严重的人才流失和人才断层现象。
当前我国不少中小企业不愿吸纳大学毕业生主要有如下原因:
怀疑大学生的工作能力;招聘成本及人才质量考量;部分事务不需要大学生;大学生对中小企业忠诚度较低。
(二)大学生就业困境
多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困境一直未得到根本改变,201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接近700万,严峻就业局面被称之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从表面看,连续多年扩招是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直接原因,这背后体现的是受高等教育者的岗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凸显,结构性失业才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原因。
我国现有经济结构对劳动力市场的职业和能力要求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而当前大学生的知识、技能、观念等没有适应这种变化。
在我国大学生就业格局中,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由于其体制优势所享有的社会地位、稳定职业环境、良好保障福利是大学生就业的理想职业选择,而在我国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政府机构改革背景下,体制内单位吸纳大学生就业数量非常有限、竞争非常惨烈。
中小企业虽然在我国大学生就业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但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选择中小企业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权宜之计,还没有在中小企业立足就开始考虑为下一站作准备,这就导致新入职大学生满意度不高、忠诚度低下、流动性频繁,进而影响中小企业人才梯队建设。
不少大学毕业生将中小企业就业作为职业生涯的跳板,往往来自许多传统观念和自己的主观认识,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深入了解中小企业的机会相对较少,再加上中小企业自身的宣传不够,另外绝大多数大学生对近几年出台的扶持中小企业政策不甚了解,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到中小企业就业。
不少大学生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薪酬福利、自我实现机会等没有一个相对理性认识,从而对到中小企业就业不屑一顾或者敷衍迁就,致使众多中小企业不时出现人才瓶颈。
(三)基于可雇佣性视角的解构
从供求关系来看,我国大学生就业困境与中小企业人才瓶颈并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的可雇佣性无法有效匹配中小企业需求。
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与大学生就业不能有效对接,不仅仅是中小企业和大学生自身的问题,还有经济结构、教育结构和政府职能等方面原因。
本文从可雇佣性视角解构大学生就业困境和中小企业人才瓶颈,探讨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与中小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关系。
1.高校没能从根本上有效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性
高校在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中扮演的是主角,是政府开发大学生可雇佣性政策的最重要实践者。
大学生就业困境仅仅靠增加招聘会和就业指导等权宜之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欧美高校的实践经验表明,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性,才能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我国高校现有的教育理念、服务意识和教学品质远远滞后于市场需求,对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缺乏前瞻性认识,还停留在为大学生就业找出路的阶段,较为忽视大学生毕业之前的可雇佣性开发。
我国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的批判主要源自于其办学模式,还是以政府导向而不是以市场需求为主,大学生作为市场力量供给主体和高等教育服务需求主体,其市场主体地位和应该享受的优质教育尚未得到应有重视。
我国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大都是通过一些零散的、局部的活动或项目进行,没有形成持续完善的开发体系,一般是在特定的、随机的背景下进行的,缺乏相应的约束和评估机制,导致开发效果欠佳。
2.中小企业没能很好承担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的社会责任
中小企业作为大学生可雇佣性的需求主体,对其可雇佣性开发负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对企业现有受过高等教育员工的可雇佣性开发;二是参与高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有关教育和活动,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在校大学生可雇佣性。
我国中小企业对当前大学生的可雇佣性有许多不满和诉求,由于内外在资源条件约束和政府公共服务缺位,同时又出于短期功利主义考虑一般不会“用人先培养”,奉行拿来主义、实用主义的用人观,对辛苦培养的人才也总是担心“为他人做嫁衣”,不愿意为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尽更多社会责任。
我国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先进企业已经开始积极参与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然而大量中小企业的关注度和积极性普遍不高。
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需要在真实的职业场景中体验、行动并且解决问题,才能获得根本性提升;如果缺乏中小企业的广泛持续参与,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就不可能获得良好成效。
中小企业除了提供就业岗位外,在为大学生提供见习机会与技能培训、促进产学研合作、参与职业教育、促进学习和工作的对接等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方面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
3.各级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参与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的公共职能亟需进一步完善
我国各级政府每年都发布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近年来也出台了不少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然而有关政策不连续、不稳定、不成体系,在执行中“雷声大雨点小”。
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将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上升到国家竞争力构建的战略高度,政府在可雇佣性立法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缺失:
相关立法没有全面覆盖需要可雇佣性开发的人群,忽视了高等教育之前的学生群体,还没有一部相关立法来规定各级学校在可雇佣性开发方面的具体责任;对市场力量在各阶段学生和员工可雇佣性开发方面应尽的责任缺乏系统的立法规定,还没有一部公司培训与教育法,这是导致中小企业在大学生可雇佣性开方面严重缺位的重要原因。
我国对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的多方主体缺乏整体指导,有关可雇佣性开发政策的规划、实施和评估政出多门。
因此,各方主体不能做到各尽其责、相互协作。
另外,政府宏观层面尚缺乏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工作,也缺乏区域性的基于不同企业类型的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规划。
4.第三方力量在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与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与中小企业发展的第三方力量是指处于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之间的社会组织,又称为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等,有利于增加可雇佣性开发责任主体、扩大就业渠道等,也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便捷、优质的社会化服务。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和政府职能的改变,第三方力量在促进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与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然而,各级政府在政策设计方面还缺乏前瞻性的认识、有针对性的指导,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健全。
5.大学生对自我可雇佣性开发的意识、担当与行为亟需与时俱进
我国高等教育之前的教育陷入应试教育怪圈,大学生对可雇佣性开发的深入认识和行为准备远远不够。
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转型的过程中,不少大学生尚未形成从基层开始、放下身段、摆正心态的就业观念。
从中小企业需求角度看,大学生由于自我可雇佣性开发的意识、担当和行为方面的局限性,在与中小企业对接的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方面普遍比较弱化。
不少大学生沉浸于娱乐化、游戏化活动,忽略了以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为基础的可雇佣性开发。
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的自我探索,最重要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实习,但学生、家长、高校对实习有许多错误认识,很多实习往往流于形式,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局限为大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也远远不够。
三、基于供求匹配的可雇佣性开发体系的构建
基于我国中小企业人才瓶颈和大学生就业困境,应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调整高校培养目标,完善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这已成为我国经济结构和高等教育结构转型的当务之急。
中小企业人才瓶颈突破和大学生就业困境突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市场、高校、家长与学生、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的全方位介入。
(一)将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与中小企业发展置于国家竞争力构建的战略高度
可雇佣性开发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种战略思维,欧美发达国家在可雇佣性开发方面的公共管理活动十分活跃,在促进中小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的最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寻找到大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缺口,进而从宏观角度采取合适公共政策来弥补或缩小缺口。
基于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大学生就业的主导作用以及现实困境,应该将大力扶持和发展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基于我国人力资源强国构建的角度,应该将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置于国家竞争力构建的战略高度并进行顶层设计,这就需要多方力量相互配合,全方位构建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和中小企业发展体系。
(二)高校基于中小企业人才瓶颈与现实需求加强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
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之间有很大差距,当今对高等教育质量与服务的争议很多来自于直接消费高校“最终产品”(大学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和社会大众(包括大学生和家长)。
我国高校应该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增强现代教育服务意识,构建市场需求导向的办学模式,形成专业能力与通用能力并重的可雇佣性开发体系,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性。
基于中小企业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高校应考虑到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人才瓶颈以及对于大学生可雇佣性的现实需求,引导大学生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作出就业定位和职业选择,在教学实践中以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为导向开展变革探索:
改革和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强化课程体系中的可雇佣性教育;拓展和丰富基于工作实践的可雇佣性开发;生涯服务部门应针对大学生的不同阶段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就业指导、职业引领服务。
(三)中小企业在大学生就业与可雇佣性开发中的角色定位和行动探索
中小企业是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对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毕业生最有发言权。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上,高等教育“生产”机构和大学毕业生这一独特“产品”对企业的可雇佣性需求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大学毕业生这一独特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不能有机联系。
当前以大中小型企业为代表的市场力量针对大学生可雇佣性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强烈。
谢晋宇将市场力量应该完成的可雇佣性开发的相关责任概括总结如下:
参与高校课程设计与教学活动;提供更多实习机会;通过各种途径提供培训机会;配合学校或社会机构开展相关调查研究;为学校或学生提供资金和物质支持;与政府或社会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
高校和大中小型企业以及其他用人单位在“生产”与“消费”大学毕业生这一独特产品的过程中,在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方面应该全方位通力合作,达成多方共赢。
基于大学生就业困境,中小企业应抓住吸纳大学生就业的机会,构建“选择、储备、使用、培养、留住”的可雇佣性开发体系。
(四)政府力量在促进中小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中的角色定位和行动探索
政府主管部门对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责任是完善立法、制定政策、采取措施以及监督检查,规定高等教育如何开发大学生可雇佣性以及各类企业如何提高员工可雇佣性。
从公共政策和管理的视角来看,我国各级政府为大学生就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的公共服务还很薄弱。
谢晋宇认为,在我国建设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和中小企业发展公共政策体系非常重要,如下方面亟待加强:
加快制定和实施《公司培训法》;组织力量展开国家“可雇佣性能力”图谱的开发;成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专项基金;围绕重点产业制定关键职业能力开发标准和展开培养支持计划。
我国应根据大学生可雇佣性状况和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从政府层面展开全方位公共服务,将各级政府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落到实处,从而从整体上提升国家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五)第三方力量在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和行动探索
第三方力量所提供的社会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府、市场“不愿做、做不好或者不会经常做”的事情,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与中小企业发展尤其需要第三方力量的深度参与和广泛介入。
第三方力量除了直接创造和提供就业岗位,还可以直接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形态的信息、指导、服务等,具体表现为: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等形式,了解中小企业在可雇佣性开发方面的状况,及时向政府部门反馈其在可雇佣性开发方面的诉求;通过多种渠道、途径和形式,开展切实有效的与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相关的间接支持活动;帮助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和社会现实,整合相关资源为大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开展与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相关的直接活动;通过公共教育、资源分配、社会活动等,促进各方力量为中小企业成长和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
(六)大学生个体基于可雇佣性开发的责任担当和自我探索
大学生是可雇佣性开发的主要责任人,作为被开发对象,要有独立自主观念和自我负责的意识。
大学生由于社会实践积累和经验欠缺,不容易认识到自己的担当责任,在很大程度上不具备职场员工那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可雇佣性开发的过程中,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引领、辅导和支持。
随着职场竞争加剧,大学生应该把提升并拥有持久可雇佣性、获得良好职业发展作为读大学的首要目标。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参加的校内外活动和课堂内外活动都应该围绕毕业后如何与社会和职场有效对接而开展。
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的自我探索:
寻求理想与现实的平衡点,探索自我与职业的匹配点;提升自我管理水平,积极拓展行动能力;注重实习积累,丰富职场工作体验;构建基于行动的自我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可雇佣性学习模式。
四、结论与展望
我国中小企业人才瓶颈突破和大学生就业困境突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命题,需要广泛动员和充分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形成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和中小企业发展社会支持体系。
基于我国大学生就业困境,应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现状和社会实际需求调整高校培养目标,引导高等教育转型和变革,构建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这是我国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根本方略。
基于我国中小企业人才瓶颈,中小企业要认识到外部成长环境的优化和改善需要一个过程,内部成长瓶颈的突破是一个关键命题,要内部挖潜、苦练内功,要从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的角度提升员工可雇佣性,构建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吸纳和打造高素质员工队伍才是突破人才瓶颈的根本。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2、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罗兰
3、人生就像爬坡,要一步一步来。
——丁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企业 人才 瓶颈 大学生 就业 困境 分析 13 文档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