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研究生公共英语教材阅读B课文翻译全25494.docx
- 文档编号:24989863
- 上传时间:2023-06-03
- 格式:DOCX
- 页数:59
- 大小:88.70KB
新世纪研究生公共英语教材阅读B课文翻译全25494.docx
《新世纪研究生公共英语教材阅读B课文翻译全2549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世纪研究生公共英语教材阅读B课文翻译全25494.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世纪研究生公共英语教材阅读B课文翻译全25494
英语阅读B课文翻译(没有11、12、15)
Unit1PartyPolitics
1.办公室晚会礼节?
有这个必要吗?
员工们每天开开心心地彼此交往,虽然时不时会推推撞撞,发生点儿口角,传播点儿谣言,或是联名写点儿投诉信。
然而,只要将办公室稍做节日般的布置,所有这一切的不愉快即刻会化为其乐融融的喜庆气氛。
员工们也很快会陶醉于其中,乐而忘忧。
每年一次的圣诞晚会的确具有这种神奇的因素:
扔下手头的工作、免费品尝美酒佳肴、还有肆意尽兴的狂欢,所有这一切均将诸如性骚扰之类令人厌恶的工作现实抛到九霄云外。
2.参加晚会的人也明白这种场合省去了许多麻烦的礼节性应酬。
因为没有东道主,所以不必特意感谢什么人,或是费神与缩在角落里没人理睬的客人搭讪。
没人需要付费(同样也是这位“没人”为来宾提供了免费私人长途电话),总之谁都不需要考虑旁人的感受。
3.所有的一切均为盛情款待,就象是平日里一直偷偷顺手牵羊放入口袋里的公司毡毛笔尖钢笔,任由大家尽情享受。
基于公司的企业精神和节日欢庆的气氛,公司此时只希望为员工提供一次尽情狂欢的聚会。
而员工出于对公司的忠心,再加上发现上司在工余之际的面目后欣喜无比,所以也就乐不可支地享受这一美好时光。
4.对那些仍然隐约记得生活中付出与获得之理的人而言,这种无忧无虑的商业娱乐简直就像是神赐的福祉。
在现今这个罕有免费款待的社会,东道主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在自己家招待来宾。
而来宾也同样负有重任——从回复邀请、应承一切安排,直到礼貌地啧啧称赞晚会举办得无懈可击。
5.商业娱乐似乎将时间、精力、金钱、个人义务、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礼节负担统统抛开。
组织晚会的人有偿付出,因此,参加晚会的来宾不必担心愧欠人情。
一年一次的圣诞节本来就应该让低级别的员工感到一种理想氛围,那就是公司出钱筹办的晚会全年均可免费出席。
6.先别想得太美了。
严肃的礼节小姐可是从来不休假的(职员们,暂且不提雇主们,可真得庆幸自己这次走运,因为她只在晚会委员会任职,未在文具电话清查委员会工作)。
公司晚会有别于私人晚会,但礼节之道却一丁点儿也未变。
7.如果来宾无需礼节也玩得很开心,那么礼节小姐很乐意放假休息。
但是在公司晚会礼节清查委员会供职数年以来,礼节小姐意识到,如果每个人任意性情即兴表演,不顾及相应的礼节,晚会往往不尽如人意。
8.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即兴无忧的娱乐:
老板不知道该呆在什么地方才好,他或她在门口徘徊,一心想着与众人打成一片。
见到来宾惶恐地盯着自己,然后从边门溜进会场,此番情景足以令热情的老板心灰意冷。
但是若采用旧时迎宾队列的方式与每个来宾逐一打招呼,又会显得过分迂腐和拘束。
所以说,很少有人不同意员工们长期以来坚信的一条上班信念:
觐见上司和尽情享乐最好不要同时发生。
9.老板急于把握机会,于是顺手抓住身边最近的人,然后滔滔不绝地大讲自己事先反复练习过的一番赞美之辞,盛扬此人对公司的贡献。
可是对方的反应却是始料不及。
细心询问几句才知此人只是公司一位员工带来的客人,既不在公司工作,又不认识眼前的老板,甚至对方才的盛誉之辞也无动于衷——事实上,此人与邀请人也只是一面之交。
这位客人此时需要的不是同行的友情,而是一杯提神的饮料。
劳驾老板,请您让路。
10.另外,邀请函上通常注明“以及佳宾”之类的话,目的是为了避开谁和谁仍是伴侣以及配偶如何称呼等敏感问题。
去年,未婚的员工因为自己的伴侣未曾获邀而愤愤不平;已婚的员工由于自己配偶的称呼不当而牢骚满腹;“夫人”得罪了那些喜欢用“女士”称呼的来宾;冠用丈夫姓氏的太太们冒犯了那些不用丈夫姓氏的太太们。
而今年,抱怨又会接踵而来。
这次是因为起初没有人告知配偶公司举办晚会的消息,或是配偶被告知晚会不邀请家属参加。
然而,事后这些配偶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当然这类抱怨不会源源不断。
但是这些配偶会记住此事,并私下斥责公司唆使员工不诚实。
11.对于那些有意想欺瞒配偶或意欲发展一段浪漫恋情的人而言,情形会怎样呢?
他们同样也会惹上来年都难以摆脱的麻烦。
这些人之间很少会孳生真正的办公室恋情,因为此类行为难免有待人偏袒和公私混淆之嫌。
还有更为糟糕的情形:
尽管可以用酗酒过多和情绪兴奋作为托辞,但是上司戏谑一位无动于衷的下属的行为仍会被视为性骚扰;同样,下属对上司做出类似的举动则会被认为蛮勇无知。
12.有些员工心里只想着工作,在晚会上跃跃欲试地提出自己的业务宏图。
他们牢记公司曾倡导的自由交流精神,置身于此时此地,这班人会找到老板以求畅所欲言。
而老板此刻正巴不得有人过来同自己打招呼。
13.然而这些人并不想和老板只说些客套话,他们回应老板的称赞时会说:
“给我加工资怎么样?
”他们会恳求晋升,并心有成竹地向老板解释谁应该被炒鱿鱼。
接着他们进一步提出改进公司业务的建议,这些建议其实好几年前已经提出,但却不知为何无人赏识。
他们试图在短短的一夜之内,逾越老板多年来千辛万苦构筑的用于抵挡这类恳求的层层阶梯和壁垒。
14.最后——通常在晚会进入尾声阶段——有些人会忽然想起这种轻松的环境正是向上司进言建议的最佳时机。
无拘无束、开诚布公不就意味着一吐为快而不必担心影响自己的事业前途吗?
15.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员工被公司迷惑了。
公司说“去吧,尽情地娱乐,忘掉工作。
”幼稚的人会信以为真。
认为这是晚会—一个让人彻底放松、为所欲为的场合,不必担心苛刻的职业行为规则的约束。
16.即使是那些严守上班着装规定的员工,可能也无从知晓哪类服装在老板看来低俗不堪。
对来宾而言,晚会是展示自己大胆创意休闲服饰的机会。
但是不远处的上司们可能正在私下嘀咕,认为穿那种服装的人绝不能被委派出任公司的代表。
17.更糟糕的是那些对于尽情取乐、喧闹不止的员工的评论。
这些行为,对于朋友而言,可能是很逗笑或有些讨厌。
然而在晚会上,他的行为受到其他诸多标准的判断,而不仅仅是这个人是否滑稽可笑。
18.礼节小姐提出上述警告并非旨在破坏公司晚会的快乐气氛。
她只想防止晚会毁掉员工的事业前途。
而这类问题的解决之道是曾因过分拘束而被晚会摈弃的方法:
礼节。
19.首先需要恢复的礼节是按每个人的姓名分别邀请。
以往一份请柬请两个人的做法既不保险又不讨好。
对那些被指明并告知需回复邀请函的人而言——当然告知时的语气应尽量中立,表明晚会只是一次款待并非务须之事——他们应该意识到各自分别获邀并需回复是否出席。
20.谁和谁结伴出席晚会是令礼节小姐和任何一位明智的雇主都感到难以查清楚的事。
不过可以让员工自己填写同行的配偶或朋友的姓名。
(公司晚会可以只限于内部员工参加,并在上班时间内举行。
但是邀请员工配偶或朋友参加效果会更好。
因为外出工作已经影响了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而且工作中同事间也不象请柬名单那样按照个相互间是否关系融洽来安排。
)
21.礼节小姐希望上述所言已经表明公司晚会的目的不是任意嬉戏玩闹或是对他人说长道短。
那么应该是什么呢?
晚会应该是对员工所表示的感谢。
22.这首先需要有一个安排恰当的迎宾队列。
虽然许多人认为这种方式简直是活受罪,但一直以来却是每位来宾得以被大人物认识的最好方法。
旧时最古老的作法仍然奏效:
一位专职负责问清客人姓名的人——或是一位无关紧要但又可以询问每位来宾姓名的人——在客人走过迎宾队列时向主人通报该客人的姓名。
主人听到时可能会开玩笑地说:
“我当然认识安娜特,公司没有她不行。
”更妙的是,员工的随行客人会听到人们称赞邀请自己的这位员工。
这些赞美之辞比直截了当的奉承话听上去要真诚得多。
而且,从此以后,如果哪位员工抱怨公司里的人都是蠢货,其配偶可以用曾在晚会上听到的话予以反驳。
23.人们经常错误地认为公司晚会应该以员工们习惯的方式举办:
他们喜欢的音乐、食物、还有高级管理层人士弃置不顾的其他东西。
这就大错而特错了。
员工们想要的其实是更高级的娱乐。
高级与否视不同性质的公司而定。
如果晚会太过正式,员工们也同样会开心地尝试不同的风格,然后再按自己的方式尽情娱乐。
24.聪明的员工会穿得与上司一样,因为他们知道穿得稍稍保守一点就不会被人指指点点。
在公司晚会中拒绝或尽量少喝酒的做法无人指责,但在私人晚会中碍于主人好客的目光这种行为会很难堪。
另外员工寻求仕途晋升的真正机会不是恳求上司,而是替陷入尴尬局面的上司解围,因为这样可以表现出该员工懂得如何高谈工作之外的话题。
25.最后,还需另外一个送客队列。
此时老板们一动也不动地站在抢眼的出口处,握住每位想离开的来宾的手,感谢他的光临。
此时,即使是最懵懂的客人也会意识到应该回谢一番——也就是说,意识到应该感谢付出的人。
26.公司圣诞晚会不就是为此而举办的吗?
如果公司只想对员工表示谢忱,那么,放一天假外加一个红包就足矣。
Unit2TheNewSingles
1.你知道他们是这样的人:
在举行过婚礼的教堂里捡大米的埃莉诺·雷格比;胸毛浓密、性欲旺盛、以拥有熔岩灯而感到自豪的奥斯丁·鲍威尔斯;个人意识模糊不清、总是期待录音电话响起的布里奇特·琼斯。
这些单身人士过去一直是故事、歌曲和个人广告中的常见人物,传统上这些人处在社会的边缘:
滑稽有趣、让人怜悯或令人敬畏。
2.那些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的单身族不再像过去那些面容枯槁的老处女和鳏夫,而是像伊丽莎白·克尔戈莱这样的人。
伊丽莎白·克尔戈莱是个29岁的巴黎银行家,她把拥有独立生活和自己的公寓看成是事业成功的结果。
她开着漂亮的德国GolfGTI牌小汽车快速地在巴黎兜着风,一手扶着方向盘,另一手抓着手机,在打电话的间歇中热情洋溢地谈论着单身生活。
她说:
“我不厌恶社交,我喜欢与人交往。
但是独自生活使我有时间和空间自我反省。
我作为一个人有权选择并不受干扰地成长。
”
3.正如圣人们所言,我们最终都将是单独一人。
但是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决定过独身生活。
这不是悲观的人生思考,而是欧洲经济新气象,受到人口学家、房地产发展商和广告商这类人的普遍欢迎。
法国社会学家让·克劳特·考夫曼评论这种从家庭生活到独身生活模式的过渡是上个世纪不可抗拒的个人主义趋势的组成部分。
通信技术的革命、商业文化从稳定性过渡到流动性以及大量妇女进入产业大军都对欧洲人的私生活产生巨大冲击。
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在步入独自生活,因为他们寿命更长了、离婚更多了并且结婚也更晚了——如果他们还要结婚的话。
现在英国的结婚率在160年的记录中最低的。
据法国国家统计局的报道,在1968到1990年期间法国独身的人翻了一番。
4.独自生活的现象一直是都市和北欧的趋势:
生活在农村的人们——以及西班牙人、希腊人和爱尔兰人——倾向于过家庭生活。
与此相反,斯堪的纳维亚人、荷兰人和德国人喜欢独自生活:
40%的瑞典人独自生活,七百万英国人独自生活——这是40年前的3倍。
根据肯特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理查德·斯凯斯最近的“2010年的英国”的报道,单身家庭数量将会在十年内超过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家庭。
在伦敦的肯辛顿和切尔西这样的“贵族”区,大约有一半的房子里住着独自生活的人。
在德国今年56岁的离异者伯恩德·克劳斯特费尔德创作了一盘称作“不再孤独”的CD。
该碟片的特点是有15段家庭生活的录音,如“电视没什么节目;最起码薯条还是不错的”和“冰箱终于又满了”,它为独自生活的人们提供了“62分钟归属感”。
5.欧洲的新经济气候大大地鼓励了独立的趋势。
当代独自生活的这一代人的成长时期正是欧洲从社会民主政治过渡到更精明、更个性化的美国风格的资本主义气候的时期。
成长在私有化和日益买方市场时代的当今熟谙技术的工人象接受自由经济那样也热情欢迎爱情自由。
现代的欧洲人相当富有,有财力独自生活;而且他们性格独立,希望独自生活。
法国公众民意研究所(盖洛普民意测验法国分部)最近的调查发现,被提问的法国人中有58%的人认为独自生活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一种强迫。
其他欧洲单身一族也这样认为。
独自住在柏林的艾丽丝·埃彭道夫说:
“我一直想要随心所欲地去冒险。
我讨厌沉闷、令人厌烦的中产阶级生活——一点都没意思。
”
6.以前独自生活的人都是一些处在婚姻生活之两端的人们——20多岁的专业人员或寡居的老人。
领取养老金的人,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妇女,构成了独自生活人群的绝大多数;而新一批单身族则是30到40岁的高收入人士,他们日益认为独自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在瑞典独自生活》一书的作者伊娃·桑德斯蒂德注意到:
“瑞典语过去曾用ensam称呼独自生活的人,蕴涵孤独之意。
独自生活被认为是消极的——黑暗而且寒冷,而家庭生活则意味着温暖与光明。
但是新单身族的观念则不然。
他们年轻、美丽、强壮!
现在,年轻人希望独自生活。
”
7.繁荣的经济意味着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努力工作。
这就无法为交往留出很多的空间。
35岁的作曲家平庇·阿罗约独自居住在巴黎的一所房子里,说他无暇感到孤独,因为有很多事要做。
“我总有工作要赶在期限内完成,这就使得我与他人在一起生活相当困难。
”他还说只有“理想妻子”才能改变他的生活模式。
最近出版《单身女人和白马王子》一书的作者考夫曼认为,这种狂热的新个人主义意味着人们对配偶的期望越来越多,因此相互之间的关系持续不长——如果能有开始交往的话。
埃彭道夫是个金发碧眼的柏林女人,有着晒成褐色的皮肤,并且嗜好旅行。
她上午在一所小学教书,下午则去日光浴或睡觉,以便彻底地休息,然后去跳舞。
她还不到50岁,她说她从未想过要象她母亲那样生活——放弃事业,以便照看家庭。
而“我一直在做我想要做的事:
过自己选择的生活。
”
8.过自己选择的生活一点也不便宜。
在像斯德哥尔摩、罗马或柏林这样的首都城市,房租很高,这意味着只有高工资的人才付得起自己的住房。
按比例来算,有更多的专业人员独自生活:
在法国五分之一的职业妇女独自生活,而在蓝领工作妇女中的比例则是十分之一。
法国政府最近为那些二十多岁想搬出去住但又负担不起的年轻人拨款七千七百万法郎。
巴黎银行家克尔戈莱的公寓使她能十分舒适地“无拘无束地读书、煮饭、写作和娱乐”。
9.社会学家考夫曼提到这种自由会令人上瘾,特别令妇女上瘾。
他说:
“在夫妻关系中,人们依然期待妇女做内当家。
妇女要与这种观念斗争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她们能获取男女平等的唯一方法就是独自生活。
”克尔戈莱并不排除结婚的可能性,但是她不会为了一个男人而放弃自己的自由。
她解释说:
“如果我要结婚,我仍要有自己的房间——一个属于我自己的自由空间。
”
10.数以百万计的向往自由空间或喜欢独居的单身族使得欧洲房地产市场供给紧张。
在未来15年里,英国的人口将会下降,但房屋的数量将会增长25%——这种增长主要来自单身族的需求。
英格兰的东南部正经历主要的建房热:
英国政府已授权建造860,000所新住宅,主要是为中产阶级而建。
房地产经纪人注意到年轻单身族人数的上涨,这些人工作起来很疯狂并把家当成宿舍。
在伦敦,为年轻人和以事业为重的专业人员建造的豪华综合楼群正拔地而起,这儿有小套公寓、健身馆以及便利的交通去享受都市的娱乐。
单身家庭促进了地区贵族化:
地理学家说,当单身族搬进邻近地区时,咖啡酒吧、健身馆和饭店就一定会跟进来,并且当地的音乐、剧院和艺术馆也会繁荣起来。
“单身族对法国的文化生活带来了真正的好处,”法国文化和通讯部的官员奥利弗·唐娜说道,“没有他们,那就剩下只愿呆在家里看电视的夫妇和家庭。
”
11.妇女好象比男人更会享受单身生活。
根据斯凯斯的观点,单身女人——与单身男人不同——倾向于住在单身朋友附近,形成新型家庭般的朋友圈。
饭店、健身馆和咖啡酒吧就像酒馆一样起到客厅的作用——这种趋势使得都市妇女在过去的五年里成了英国酒业的主要支柱。
相反,单身汉则倾向于呆在家里。
斯凯斯说:
“独自生活的男人是非常悲哀的。
他们确实在看录像和喝啤酒。
”
12.对某些都市年轻人来说,租看录像、碟片和品味啤酒是一种十分必要的逃避——特别是对于那些职业与新经济的有关的人,如:
媒体、广告或信息技术。
“我的工作就是交际,”凯瑟琳·爱德华说道。
作为英国超级市场特斯科分部公共事务部经理,工作使她每周都有两三次的社交和宴请机会。
“当我回到家后,最不愿意做的事就是交际。
”体育促销公司执行董事理查德·穆尔把他的伦敦南区建于19世纪70年代的老房子当成他逃离工作的避难所。
穆尔说,平静和安宁是如此难得,“我要独自生活直到遇上我心仪的女子。
”
13.独自生活并不是指生活中就没有浪漫。
乌普萨拉大学的社会学家简·特罗斯特研究了欧洲出现的越来越多的一起而又独自生活的LAT现象,也就是:
决定在一起生活的双方选择分开居住。
在工作流动性越来越大的社会里,专业人员经常在不同的城市里甚至在不同的国家工作,他们利用电子邮件、电话和周末见面来维持关系。
那些曾经常为牙膏帽或尘屑等这类琐事争吵的已婚男女,倾向于和和气气地分开居住,而不是关系紧张地住在一起。
离婚或丧偶的人再次与他人和聚的时候,往往已有自己固定的生活方式和长期形成的复杂的个人需求。
特罗斯特在假设一个讨论的情形时说:
“是留下我的钢琴还是留下你的钢琴?
是把我孙子和孙女的照片挂起来还是挂你的?
而保留自己的房子就简单多了。
”
14.搬出舒适的家到都市独自生活为商家提供了新的前景。
过去,广告商最看重的是有两三个孩子的夫妇。
斯凯斯说情况不再是这样了。
如今的公司应该把高收入的单身族当成重要的市场。
吵吵嚷嚷一家人围坐在饭桌边吃自家做的饭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英国人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每周至少有四次独自吃饭——根据英国国家民意调查,他们更喜欢独自吃饭而不是与人一同吃。
怪不得英国市场的便利熟食在过去五年里增长了一倍。
15.其它一系列为单身服务的项目也涌现出来,从带狗散步、安警报系统到为你浇花或在你宿醉时给你送阿司匹林和咖啡的服务机构,应有尽有。
小型汽车、移动电话这类欧洲都市生活的主要工具,在欧洲单身族中拥有稳定的市场。
博格斯电信\法国电信估计使用移动电话的人中有相当多是独自生活的年轻人。
史马特车——为都市设计的小汽车——有四分之一是卖给那些经常换伴侣而不安家的20和30来岁的单身者。
这正是销售商的梦想:
一个具有十来岁孩子的渴望而又有中年人的银行账户的群体。
独自生活的人们不必为孩子上大学而储蓄,他们乐意把钱开支在个人健身、海藻脂肪膜和高跟鞋等上面。
斯凯斯说:
“如果你居住在移动性较大的社会,你就要关心如何展现自我。
外表不再是只有年轻人才关心的事了。
而且单身族在这上面花得起。
”
16.独自生活会带来自由,但是并不一定会带来轻松愉快的健康或更好的性生活。
最近荷兰对19,000人的研究表明,单身族中患慢性病者要高出30%。
从事该项研究的鹿特丹大学的伊内兹·荣格说:
“结婚的人更健康,他们较少喝酒、抽烟。
单身和离了婚的人更有可能会自杀,更可能会患有肝病、糖尿病或肺癌。
”根据汉堡大学性科学专家冈特·施密特的观点,《花花公子》杂志所认为的单身是通向崇高性生活的途径的看法是不成立的。
冈特·施密特研究了3,000名德国年轻人的性生活,他推测90%的异性恋的性生活基于长期的关系。
有一半受调查的单身者根本就没有性生活。
根据施密特的调查,好的性生活在相当程度上是相互依托者的特权:
只有40%的单身者说他们享受性生活,而有长期异性关系的群体则是80%。
“单身者的性世界是暗淡的,”施密特说道。
“他们非常努力地过一点点但又不能令人满意的性生活。
”
17.当独身者上了年纪,生活就更艰难了。
一旦他们退休,就没有工作来提供稳定的收入或社交生活。
不健康的身体和对犯罪的担心会使得自由变成令人恐惧的孤独。
在瑞典,一些群体发起了为单身或夫妇后半生而设计的50项合住工程。
在国家拨款修建的位于斯德哥尔摩的费德克纳蓬“后半生”集体住宅里,感觉上不象老人院,而像大学宿舍,这里有嗡嗡作响的调制解调器、厚颜无耻的政治人物的漫画和穿着蓝色牛仔和凉鞋的居民。
虽然每两个月人们确实要花上一周的时间积极投入炊事准备,但集体晚餐并不是强制的。
然而很值得一去,还可以听听费德克纳蓬的55位居民吵吵嚷嚷地谈论着最近去爵士俱乐部、去古巴和印度南部的故事。
18.将自立引入老年社区已被证明很受欢迎:
70岁的老人组有一份75人等候加入的名单,来自日本和美国的访客长途跋涉到此来了解瑞典的体面养老方法。
“这样生活使得老人有自由,”梅特·基约斯塔德解释道。
梅特·基约斯塔德离了婚,在她的两个孩子离家后住进了费德克纳蓬。
“对老人的子女来说是很大的宽慰——他们不会感到内疚。
”存在没有内疚的家庭吗?
这种迹象表明我们有可能正在经历一次巨大的社会变革。
Unit3Doctor'sDilemma:
TreatorLetDie?
1.在特效药、风险性手术进程、放疗法以及特护病房方面的医学进展已为数千人带来新生。
然而,对于他们中不少人而言,现代医学已成为一把双刃剑。
2.医生采用一系列航空时代技术进行治疗的能力已超过人体本身的治愈能力。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有更多的疾病能够得以诊治,可对于许多病人而言,复原的希望却微乎其微。
甚至生死之间的基本差别也难以界定清楚。
3.不少美国人身陷医学囹圄,形同南韩拳击手金得九(DukKooKim)的境遇。
金得九在一次打斗中受到重击,人事不省,大脑停止运转,只能依靠人为方法赖以存活。
经其家人允许,拉斯维加斯的医生切断了维持其生命的器械,死神便接踵而来。
4.医疗技术进步了,是力求生存还是注重生命质量,哪个目标更为重要,这一问题在全美的医院和疗养院里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5.“归根结底,问题在于,医疗的宗旨是什么?
”位于纽约哈德逊河上黑斯廷斯的社会、伦理及生命科学学会主席丹尼尔·卡拉汉说,“是真的要挽救生命还是要为病人谋取更大的利益?
”
6.医生、病患、家属,通常还有法庭都不得不在医疗方面作出艰难的抉择。
而这些道德难题往往最容易产生于生命的两个极端——生命开初的重病新生儿和生命终端的垂死病患。
7.这些因现代医学技术而产生的两难问题已不断催生出生物伦理学的新准则。
如今,全美127家医学院中已有不少机构开设了医学伦理学课程,要在十年前,根本没人会去注意这个领域。
不少医院的员工队伍都包含了牧师、哲学家、精神病医师以及社会工作者,以求帮助病人作出关键性抉择,而有二十分之一的机构专门成立了伦理委员会解决这些难题。
8.在所有特护病房的垂死病人当中,有约莫20%的病例,其当事人面临艰难的道德抉择——是继续尽力挽救生命还是改变初衷、听凭病患死去。
对于是否要维持生命的治疗,不少病房每周大约要作三次决定。
9.现在就连死亡的定义也已经改变。
既然人工心肺机能够代替心肺维持人的呼吸和血液循环,死神往往不会随着病患的“最后一丝喘息”或是心脏停止跳动而如期而至。
因此,哥伦比亚特区以及美国三十一个州已经通过了脑死亡法,将死亡界定为“大脑停止运转”。
10.十几个州认可病患的“生存意愿”,即病患指示医生,如果病症医治无望则通过静脉注射或其他方式中止其生命。
针对加州医生的一项调查表明,20%到30%的医生遵循这样的意愿。
与此同时,一项重在为晚期病人提供临终关怀而非救治的安养活动在许多地区颇有发展势头。
11.尽管社会对于生死的理解有所进步,棘手的问题仍然存在。
例如:
一位87岁的老妪因受帕金森氏病神经系统紊乱病痛的折磨,严重中风,家人发现她已昏迷不醒。
他们需作出决定:
是将她安置在疗养院直至去世,还是将其送往医疗中心进行诊断、尽力救治。
其家人选择了纽约城的一家教学医院。
经检查发现,中风是由血管中的凝块引起的,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术后,她苏醒过来,却对自己的家人说:
“你们为什么要将我带回痛苦的深渊?
”她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两年后便告别人世。
12.另一方面,医生们表明,仅仅根据症状就对疾病结果作出预测往往是不确定的,而病患如果只是年老或是伤残的话,就应该给予挽救生命的治疗。
伦理学家也担心,有了对某些特定疾病不予治疗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世纪 研究生 公共英语 教材 阅读 课文 翻译 25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