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观潮》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4988620
- 上传时间:2023-06-0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3.35KB
鲁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观潮》教案.docx
《鲁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观潮》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观潮》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观潮》教案
鲁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观潮》教案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
能力目标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从而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
知识目标学会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天下奇观、横卧、
水天相接、横贯、浩浩荡荡、犹如、如同、山崩地裂等词语的意思。
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认识塘江大潮的壮观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
四、教学用具
1.钱塘江大潮的软件片。
2.对比重点句的幻灯片。
3.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片。
五、教学方法:
变序式。
六、课时安排:
三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去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看一看那里壮丽、奇特涌潮,好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读后释题课题《观潮》的“观”什么意思?
“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
(观:
观看。
潮:
指钱塘江大潮。
观潮:
观赏钱塘江大潮。
)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教师检查、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亭、屹、罩、昂、盼、崩、镇、若、逐、颤、余、吼、恢、涨”的读音,并组词语。
字音难点:
多音字“颤”在本课读(ch4n),避免读成
(zh4n),“镇、罩、若、逐、颤、涨”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2字形难点:
“昂”的左下方不要加撇,“若”的下半部不要错写成“古”。
“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错写成
“日”。
3理解词义。
天下奇观:
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
本课是指
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
横卧:
横躺着。
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
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
水天相接:
水和天连接在一起。
形容水域广阔。
横贯:
横着通过去。
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浩浩荡荡:
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山崩地裂:
“崩”是倒塌。
“裂”是裂开。
真正的“山
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烈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顿时:
立刻。
人声鼎沸:
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若隐若现:
若,好像,仿佛。
隐:
藏起来,看不见。
现,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
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
余波:
本课指潮头过去后,剩下的波浪。
漫天卷地:
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形容声势大,来势猛。
风号浪吼:
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
形容风浪大,叫声响。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层次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分三层:
第一层(2自然段)写潮来之前。
第二层(3、4自然段)写潮来之时。
第三层(5自然段)写潮过之后。
(四)布置作业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后面第1、2两个问题。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言今天上《观潮》的第二节课,在上节课我们分了段,列
举了提纲,哪位同学能上黑板前来板书?
二)讲读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课文。
2.教师讲解: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所以吸引了许多人来这里观潮,这个“观”是什么意思?
(看)看什么?
(潮来时的景象)
(三)讲课课文第二段1.观潮这部分分几层?
每层都写了什么?
2.讲读第一层
(1)自由读课文。
思考:
江面上是什么样的?
人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画出来)
(2)学生议答。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
1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静的感觉)
2作者写“江面越往东越宽”是什么意思?
(这涉及到“潮汐”的形成问题,可作如下点拨:
潮从哪个方向来?
从书中找出句子来说明。
(从“大家昂首东望”“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看出潮从东边来。
)潮从东边来,江面越往东越宽,那越往西呢?
(越往西越窄)潮水越往西,就会产生什么现象?
(潮水越往西越急)。
3出示钱塘江口地形图,补充钱塘江大潮形成的有关知识:
钱塘江口是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水底还有一道人们看不见的“沙坎”,迫使潮水上升,因此潮波传来,
受到很大的约束,这是地理因素。
另外是引力的因素,八月
十八,太阳、地球、月亮三球的引力对涨潮影响。
再有是八月中旬这段时间海面上常常刮东南风,所以潮波来势特别猛烈。
4人们的心情怎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说明非常着急心情十分迫切。
)急到什么程度?
(昂首东望,学生可做一做动作。
)
3.讲读第二层
(1)谈话:
要是你在人群中,你急不急?
想不想看这天下奇观?
好,老师就领你们去看看。
(2)放潮来时的录像片。
思考:
潮来时,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
(声音大,浪大)
(3)默读第二层,边读边画出描写潮水样子和声音的词语。
(4)学生自由发言。
(找出三处描写声音的句子,让学生上黑板板书,找出四处描写样子的句子后,也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
)
板书:
闷雷一条白线
越来越大横贯江面
白色城墙
山崩地裂千万匹白色战马
(5)提问:
大潮是从哪个方向来的?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具体写潮水到来时的样子和声音的?
(由远至近)你能把潮来时声形有条理地说一说吗?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写远处的声音。
“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是此时此刻的景象。
过了一会儿,声音“越来越大”,“冻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这是描写稍近时潮水的声音和样子。
“移动”、“拉长”、“变粗”便很快出现了横贯江面的情况。
一瞬间,“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是再近前时潮声的样子。
大海来到近前时,那样子“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动得颤动起来”潮水越来越近,潮水越来越大,潮头越来越高,潮势越来越猛。
)
(6)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
作者用一条线、白色的城墙、白色战马来比喻由远到近的浪潮的不同样子,说明潮大、雄伟。
水来时是直立而行的,像白色城墙,气势雄伟,声势浩大。
板书:
浪罕见,声巨大。
(7)谈话:
如果你就在这观潮的人群中,当你听到像闷
雷的隆隆响声,看到一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时,你的心情怎样?
会说什么?
会怎样做?
(再放潮来时的录像片。
)
(8)学生议答。
(人声鼎沸,都在喊:
“潮来了,潮来了!
”都踮起脚往东望去,人群又沸腾起来。
当人们看到眼前的一切,真是又高兴,又惊叹不已。
)
(9)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层。
4.讲读课文第三层。
(1)自由读课文。
思考:
潮来之时,声势浩大,潮过之后呢?
(2)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一眨眼的功夫,潮头就向西奔去。
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平静。
)
(3)这里的“静”和第一段的“静”一样吗?
(4)停息后是什么景象?
说明什么?
(潮水大。
)5.练习读第二段。
第三课时
(一)导言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作者是怎样观察表达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根据板书,总结全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是怎样表达的?
2.提问: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是怎样表达的?
(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观看“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的经过。
课文采用先总述后分述的表达方法。
先总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接着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时”、“潮过之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
运用恰当的比喻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大潮的瞬息变化和雄伟气势。
)
3.思考:
全文贯穿着一个什么字来写的?
(奇)奇在什么地方?
(钱塘江大潮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来时声巨大,浪罕见,水位高。
)什么是“天下奇观”?
(天下少有的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
4.小结:
从课文有条理地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大潮的发展变化的顺序,有次序、有重点观察的。
我们要认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顺序确定观察次序,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顺序有重点地叙述,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重点突出,条理分明。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读同学看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录像片,使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理解课文。
(四)读写练习
练习用课后第3题中带点词语造句。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语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难点: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的含义。
(2)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结合第一幅图片展现大潮风光,了解观潮的盛况。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通过观潮者的表现体悟观潮盛况。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昨天老师看到一幅美丽的画卷,今天老师把它请进课堂,一起来观看。
它有个名字叫:
观潮(出示课题)
2、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难懂的词语做上标记。
2、同桌间互相检查。
3、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读了一遍课文后都有答案了吗?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1、自由读1、2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假设你就是图片中的观潮者,此时你看到了什么?
『1』指导朗读句子(美的感受)『2』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焦急)
『3』做解说员介绍
3、设疑引思读到这儿,老师不禁想问,为什么大家都那么想去观潮
呢?
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还坚持,等着、盼着?
(天下奇观)
(四)小结
这天下奇观是以怎样的姿态展现的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从声音与形态的变化两方面,体会到潮的壮观。
2、边读边记忆大潮的变化过程,练习背诵。
二、教学重难点
1、分别能找出大潮声音与形态变化的词语。
2、结合词语体会潮的气势雄伟与壮观。
3、通过反复阅读从中体会观潮人的惊喜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想象画面
1、默读3、4自然段,思考:
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气势雄伟、壮观、难忘、凶猛)
2、你又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气势雄伟、壮观呢?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壮观)你能壮观的读一读吗?
指导朗读。
3、适时发问:
这是从声音方面描写大潮,这两段中还有哪些语句也是从声音方面来写的?
4、当闷雷滚动时,人们——
当响声越来越大时,人们——
(二)看谁本事大,能看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些描写给连接起来的。
待会儿,请你把看到的词语写下来。
感悟发现:
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三)讲读最后一段
潮退了之后的景象
(四)全课小结经过同学们的认真学习与观察,我们把这幅美丽的图画看完了。
来,把掌声送给自己。
篇三
1、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观潮。
(出示课题:
观潮)谁能告诉大家,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钱塘江大潮)
2、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板书:
天下奇观
3、“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天下奇观”的“观”,教师请教了一下字典,共有三种意思。
请你选一选。
屏幕显示:
“观”
(1)看;
(2)景象或样子;(3)对事物的看法或认识*
4、现在知道奇观的意思了吧?
那么天下奇观呢?
二、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天下奇观”,请你打开书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喜欢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
笼罩屹立人声鼎沸横贯山崩地裂恢复
(1)指名读,注意指导“鼎、崩、沸”的读音。
(2)当小老师读,开火车读。
3、指名分节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4、学生交流反馈:
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
板书:
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5、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
我把这大潮给录下来了,想不想看?
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
(学生看钱塘江潮录像。
)
三、朗读体会
1、刚才录像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
请你找出来!
指名读课文3、4自然段。
2、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划一划,然后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划——读)
3、学生交流屏幕随机分别显示三个重点句子,预设:
[第1句]我特别喜欢这句。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
(1)师:
闷雷滚动的声音是怎样的?
谁来学学看。
指名学,全班学。
(2)师:
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
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
(齐读)
(3)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学生闭眼齐背)
[第2句]我特别喜欢这一句。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
(1)假如当时你也在人群中,当你看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你的心情怎样?
你会怎么表达自己的这种心情呢?
(2)师生共设情境,演艺兴奋的情景。
师:
看哪,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
“噢!
”有的喊:
“快看,潮来啦!
”)
(3)沸腾了!
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
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
(1)读得不错。
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
(2)读出激动的心情。
(齐读)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
(1)两丈多高的水墙,多么壮观!
咱们能读出壮观吗?
(2)大组赛读、齐读。
[第3句]我特别喜欢这两个句子。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
(1)喜欢这两句的举手。
(学生举手)
(2)(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
多精彩的语句呀!
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
咱们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
(指名读——学生评价)
(3)你们评价得真好,读得也真不错,能让我读一读吗?
(4)谢谢鼓励,又该你们了,让我为你们喝彩,行吗?
(齐读)
四、理清顺序
1、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
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
其实,作者写得很有顺序的。
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
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屏幕出示:
午后一点左右,()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读生听)(生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校对)2师:
发现了吗?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
板书:
远近
3、是啊!
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
来,老师和你们一块儿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
(师生齐读这段话)
4、现在,我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自己准备。
屏幕显示只显示括号中的词语
(学生自由准备背诵——指名背)
5、配着录像,让我们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
(生有感情地看录像背诵)
6、背诵得多有感情啊!
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
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我们为它自豪,为它(骄傲)!
五、积累运用
1、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
2、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1)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
(人声鼎沸)
(2)风和浪都很平静。
(风平浪静)
(3)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
(水天
相接)
(4)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齐头并进)
(5)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山崩地裂)
(6)形容气势很大。
(浩浩荡荡)
3、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屏幕显示:
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齐头并进山
崩地裂浩浩荡荡
生领读,师跟读。
六、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感情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词句,还学着用了。
你们学得真好。
回去以后要请同学们完成两个任务:
第一,想一想,既然潮来时的景象这么雄伟壮丽,气势磅礴,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潮来前,潮过后呢?
第二个问题,就是请大家回去查找资料,探索一下形成钱塘江大潮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下堂课我们一起讨论。
附板书:
观潮天下奇观
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观潮 鲁教版 小学 三年级 下册 语文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