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作总结 doc.docx
- 文档编号:24984177
- 上传时间:2023-06-03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8.16KB
个人工作总结 doc.docx
《个人工作总结 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工作总结 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个人工作总结doc
教育科研的选题与论文写作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说明:
1,由于网络化与数字化之后,文献检索相对便捷,所以把讲座题目改了一下,重点讲选题与论文写作。
至于文献检索,提一提即可。
说到文章检索,大家一般都是从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等途径网检索文献,通过关键词寻找你要的文献。
这里有一个问题,海量文献如何判断好坏,一是靠读者自己的判断;二是依靠刊物的影响力,看它是不是核心刊物或CSSCI;三是作者的知名度,比如顾明远、叶楠、钟启泉、王茦三、朱永新等等。
说到图书,当当网可以查阅订购。
至于图书的质量高低,看作者知名度与读者自己的判断力。
2,讲到选题与论文写作问题时,先说说自己的感受:
不好讲:
原因:
一是关于选题,何为新?
本身就是难以回答的问题;当你用新材料、新理论、新方法说明老问题,这就是新选题;反之看似新选题,却用的是旧材料、旧理论就是旧选题;二是个体差异很大,需要一对一、或就事论事的指导,就像青歌赛或作文辅导。
而通过讲座就容易把问题抽象化、原则化乃是空泛化,起不到应有效果。
比如,如今,老师们一涉及教改课题,提到理论基础时,往往就是词典式的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后现代主义、主体性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等等。
你说错没有错,因为这些理论的内涵很丰富,但以此作为理论基础如同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一样,没有针对性。
为此,需要根据具体的课题,创造性利用上述理论中的具体观点与方法。
这一过程我把它称之为就事论事。
下面进入今天的主题
先说说教师从事课题研究与写作论文的作用。
虽然我不认同课题完成的多、论文发表的级别高就一定意味着他的教学水平高、管理能力强,但还是认为做课题、写论文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
(以李镇西为例)
从功利的角度而言,不做课题、不写论文,就无法让别人知晓你,更不知道你在哪些方面与别人有所不同?
强在那里?
(述而不作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
从非功利的角度而言,“想”不能代替“说”,“说”不能代替“做”,“做”也代替不了“写”。
因为“说”乃至“做”带有较多的随意或感性的成分,它不能从具体、零碎的经验中“抽离”出来,进行反复、持续的“思考”,因而不能达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这也就是许多学校在推进教师专业化过程中,除了进行上课、说课、评课等常规活动之外,还倡导教师写教学日记、写教学随笔、做课题、写论文的缘故。
通过写作,可以帮助你把一个个“珍珠”串起来,让你的思想条理化、系统化。
范·梅南说过:
写作是教师的生活方式,研究就是写作,写作就是研究。
一,中小学教科研的定位:
师从朱老师读博士时,朱老师要我帮他回答一个问题:
当代教育可以“新”在什么地方?
在经过广泛阅读与思考后,觉得在我国,当把辩证法作为教育的指导思想、涵盖知识、能力、情感等内容的素质作为教育目标之后,教育的创新在于内容与方法。
内容新,就是新教育;路径新、方法新也是新教育,只不过新的程度不同而已。
既然如此,心理学尤其是认知科学、积极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教育神经科学、语言学、等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这些学科中的新发现、新成果可以成为我们很重要的理论支撑。
苏州大学有这样基础,大家可以充分利用。
与此同时,时至今日,教育学、心理学关注人与动物比较多,而能不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却依靠人与人的比较,而从事人与人的比较,第一线教师具有得天独厚的的优势。
这就是人们反复强调教育是实践科学、教师是研究者、教研重在行动研究的缘由所在。
)
既然如此,中小学教科研应该是在教育实践中、通过教育实践、为了教育实践的研究,是为了解决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遇到或面临的问题而展开的研究。
其目的在于通过科研使教师获得一种自我反思、自我批判的能力,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中小学教科研的重点:
教什么?
如何教?
学什么?
如何学?
最佳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等。
最好的效果:
来自教师积极参与。
二、关于选题的来源
选题包括两层涵义:
一是选择论题;二是确定题目。
常言道:
“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
”这是因为,选题不仅决定了论文的价值与意义,还关系到写作的难度和作者的可能性。
选题总的说来,主要有三种途径。
即到文献资料寻找研究课题;二是在《课题指南》中寻找;三是到教育教学中实践寻找。
具体说来,可以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
从问题出发,这是教科研的一个基本原则。
教育问题有不同的类型和层次,但无论是理论问题还是实践问题,宏观问题还是微观问题,只要是受到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都可以作为选题。
只不过对中小学而言,在关注热点问题时要把研究的可行性联系起来考虑。
1,理论层面:
从学术争鸣的角度看选题。
俗话说“真理越辩越明”,教育理论的发展离不开学术争鸣。
理论争鸣讨论学术性、重大的问题,思辨性较强,与实践操作有一定距离,一般属于专家学者关注的范围,中小学教师参与较少。
但具体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适当关注和参与理论界的学术探讨,也有助于教师拓展视野,提高思想水平,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和把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20世纪80年代:
理论界先后探讨了“教育本质”、“教育功能与价值”、“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主体性教育”,“发现教学”、“程序教学”,受其影响,在我国不少学校申报了相关课题,推行了主体性教育实验或实践,取得了应有的效果。
20世纪90年代:
理论界探讨了“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个性教育”、“创新教育”等,受其影响,包括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叶澜的生命教育以及朱小曼情感教育等应运而生了。
21世纪开始:
随着新课程的倡导与实施,生活教育、体验教学、探究教学、自主学习、有效教学、教师专业化等都进入人们的视野,教科研选题就越来广,人们可选论题就越来越多了。
2,政策层面:
从社会影响的角度看选题。
从社会影响的角度看,有关政策层面的问题比学术理论的探讨参与面更广,影响更大,也为中小学选题与论文写作提供了更多的视角,这类课题特别适合学校做宏观研究。
比如,这几年持续升温的关于教育的公平的讨论而引发进程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的讨论;再比如教育均衡发展而引发的教师流动、学校重组等问题;经济的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而引发的国学、价值观教育、文化认同的问题,以及因高考制度、中考制度、小升初等改革而引发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问题,都可以把它作为选题并展开系统研究。
2,学校层面:
从课改的角度看选题。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教师的日常事务。
随着新课程推进、网络的出现,以及社会的价值观多元化,会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教师去研究解决。
而这些新要求、新情况、新问题就是学校教科研最好的选题以及论文写作的最好题目。
如,三维目标的设计与落实、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及把握、“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课程”设置、有效教学的策略、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翻转课堂与微课程、发展性评价的实施、校本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等等。
对于教师而言,更应该关注开发研究与应用研究。
(二),用以引导实践的理论观念
从理论学习中得到启发,一一定的理论观念来指导和解释自己的实践,这也是选题及论文写作的一个常见角度。
不少教师喜欢从书刊中寻找选题,一方面是因为许多先进的理念能够引起自己的共鸣,激发选题与写作的灵感;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理论书刊为自己的选题提供了选题依据和理论支撑,使得想法与论文比较容易“成型”。
要写好这样的选题,选择角度很重要,否则容易生搬硬套,弄巧成拙。
从学术理论和研究方法来看,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个层面:
1,哲学层面的理论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反映了人们看待人与事物的根本观点。
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观都打上某种哲学的烙印,需要从哲学的层面解释和说明。
从当前哲学热点来看,发展观转变与人的发展理论、人文精神、建构主义、生命伦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体理念、教育都能对教育产生影响。
(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主题:
民主、法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都可以成为学校文化、班级文化、乃至课程文化建设的议题)
注意:
在将哲学与教育问题联系起来思考时,一定要注意转换,,否则容易流于生搬硬套、囫囵吞枣的状况。
比如,关于主体性,哲学将主体性是从人与动物的比较入手,强调了人的自主性、能动性、目的性等。
而在进入教育语境中,就必须考虑,懒惰、偷奸耍滑也是人的主体性的表现,因而离不开老师严格管教。
再比如,自由,有认识上自由与政治上自由之分,不能够不分语境,把认识上自由当做理论依据而否认学校的管理与班级的规范。
2,从认识论或知识观层面的理论(与心理学有机融合在一起)
认识论是相对具体研究方法而言,它是有关认识或知识如何获得的一般理论。
就哲学与教育的关系而言,认识论更为直接。
从某种程度上说,有什么认识论,往往有会有教育理论的创新与教育实践的创新。
比如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后现代主义的知识观、解释学中的关于理解的学说、波兰尼默会知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历史文化心理观、布鲁纳的结构主义与发现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等等。
比如,波兰尼的默会知识论等我们讨论学生能力培养、教师实践知识等就很有帮助。
再比如,伽达默尔的现象学的解释学对于解释教师的实践智慧等有帮助;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于解释分层教学、个性教育就有启示。
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对于践行对话、学会分享等有助益。
3,具体方法层面的理论。
较之于方法论,具体方法更具有工具性与借鉴性的特点。
通过新方法,可以使老问题获得新结论,新见解。
在教育科研领域,,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教育科研领域通用的一些方法,如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案例分析等质化研究的方法以及测量与统计、问卷与调查等量化研究方法;另一类是体现各学科自身特点的学习与教学方法,如语文的解读方法、自然科学中的实验方法。
这些具体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在不断创新,这些创新的方法可以用于教科研,从而可以做为老问题成为新选题的重要来源。
就方法论与具有方法而言,选题依赖于方法论会更多一些,它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有一定的实践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途径。
(三)来自教改实践的成功经验
成功经验是教师实践的结果,也是研究与写作的主要来源。
与前面两类来源相比,经验研究与教师的工作更密切的有更为密切的关系,共鸣更多,教师的参与的积极性会更高。
因此,寻找教师的成功经验,并作为选题来源,既符合教师的工作特点和研究条件,也被实践证明是教师参与研究的最佳途径。
有关德育研究的选题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
后进生转化的个案研究。
“家校合作”的个案研究。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对策。
学业较差学生的行为形成原因研究
学业优秀学生的行为特质分析研究
班集体建设的方法、策略与个案研究。
非常态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
单亲家庭学生行为形成之研究
成功班级管理的个案研究。
不同类型学生自我教育的个案研究。
学生交往方式的指导研究。
班级“结对”工作方法、工作效果评价研究
榜样教育效果的个案研究。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案例研究。
学生生活方式指导的研究。
学生体质状况监测与干预的研究。
激励教育的案例研究。
网络游戏对学生的影响研究
有关教学研究
有效作业(家庭、课堂)设计和评价的研究。
有效合作学习的研究。
合作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的研究。
课堂有效讨论的研究。
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
课堂有效练习设计策略研究
学生学习习惯、能力(阅读、写作、计算、解决问题等方面)培养的研究
课堂教学有效管理的研究。
优化课堂教学的经验、案例与个案的研究。
课堂提问的研究。
课堂情景创设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
集体备课实效性的研究。
教师专业化“合作”途径和手段的研究。
教师教育科学素养的研究。
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及解决策略。
对新教材与新课标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听、评课的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学科考试有关问题的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研究。
学习困难生的研究。
学生学习分化问题的研究。
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动力的研究。
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
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研究。
“档案袋”评价的研究。
情境教学的方法研究。
反思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期末复习方法的研究。
高效教学的特征、规律、方法及成功个案的研究。
学科合作教学策略的研究。
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学科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有效性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案设计。
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开发。
“大班额”教学照顾学生个体差异的研究。
学困生心理及行为特征的研究。
特色课程、特色活动设计的研究。
城郊小学学科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
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与运用研究
有关学校管理类
学校中层执行力的研究
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
德育网络构建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教研组建设的研究。
提高学校科研管理水平研究
有效教研、科研的研究。
公开课、评优课、研究课的有效性研究。
提高校本有效研修的研究。
合作管理下教师评价策略研究
提高后勤保障能力的研究
科学的进行常规考核和质量考核之研究
学校功能室作用发挥的研究
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类
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方法研究
师生网络道德培养的研究
远程培训方式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在某学科中的应用研究(多媒体教学、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等)
校园网安全技术研究
教学管理软件开发研究
1,自己经验与别人的经验。
教师如有教改实践亲身经历,并有切身的体验,以自己的切身体验为依据展开课题研究,这是选题的重要来源。
当然,把别人的经验进行研究也是很好的选题来源。
比如,某某老师课上的好,好在那里,其成功经验是什么?
能获得什么启示?
再比如某某老师发展得好,某某学校办得好,其经验是什么?
比如李镇西是怎么成长起来的?
阅读、写作给他成长带来了什么好处?
三、选题的原则
1求趣。
兴趣对于参与研究的人员来说,具有特殊的价值,它可产生一种促使研究者克服困难把问题追究到底的力量.如果研究者对某一课题感兴趣的话,就一定会专心致志,甚至废寝忘食地去努力搜集资料,深入地进行研究,直到研究的课题完成为止.兴趣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讲,与自己的教学实际联系紧密、并能对教学工作产生直接影响的研究课题,通常容易引起研究者的兴趣.
2,求实
所谓“求实”,意指应选择那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或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这是因为研究都应“有的放矢”,而这个“的”就是教学中暴露出来的矛盾、存在的问题、有待解决的疑难.课题实质上就是对这些矛盾、问题或疑难的提炼和浓缩.譬如,面对当前我国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动手能力差、应用能力弱、创造水平低的现状,基础教育应如何进行变革与改进?
如何有效解决现行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以下“重此失彼”的现象:
重教法轻学法,重知识轻能力。
重结果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逻辑思维能力轻非逻辑思维能力?
3
3.求小学术研究提倡“小题大做”,反对“大题小做”。
所谓“小题大做”,即从小处着眼。
全方位、多角度地来深入研究,并以小见大.如果贪大求全、面面俱到,则必然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泛泛而论.当然也应防止“以小论小”,这样很可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得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这也就失去了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小题”的选择通常不可能一蹴而就,往往是先确定总的课题,然后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思考来寻找研究的问题,并逐步缩小研究的课题.以下是一示例:
总课题:
论数学思维.
第一次缩小:
论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维;第二次缩小:
论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品质的优化;第三次缩小:
论数学教学中思维独创性的培养;第四次缩小:
论高中数学教学中思维独创性的培养;第五次缩小:
论解析几何教学中思维独创性的培养,或者,论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思维独创性的培养;第六次缩小:
从一道题的教学看数学思维独创性的培养.
再比如:
苏教版语文教材:
学习字词——学用字词。
4求新
学术研究最忌循规蹈矩、步人后尘,停留在简单重复、机械模仿的水准上.教育研究也应努力做出新发现、提出新见解、得出新结论.为了能选择到有创新性的课题,一方面要注意把握研究动态,立足研究前沿,不重复别人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要注意选择新角度、运用新方法、采用新手段去研究问题.
5求行要根据实际具备的和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来选择课题.对预期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要尽可能加以周密的准确估计.主观条件如研究者的经验积累、专业知识等,尽量避免选择缺乏基础、体会不深的课题;客观条件如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研究经费、同行的配合、领导的支持等.选题时要做到心中有数,量力而行,扬长避短,使课题的难度、规模同自己的能力、水平相适应.
6.求效。
选题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像学生减负、教师职业倦怠等问题就不适合中小学教师来完成,因为学业负担、教师职业倦怠不单纯是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很复杂社会问题。
研究这样问题除了能学会研究方法之外并不能带来你教育教学能力有多大的促进。
与其这样,倒不如做做学困生的有关研究,或教师激励方面的研究。
7.求递进。
要使教科研能起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选题还应该序列化,逐步递进。
比如有关新课程研究,先研究课程标准的有关问题,然后作教材的分析与研究;再探讨如何通过预设与生成来设计课堂教学,最后研究课堂教学的特色与风格。
再比如研究教师问题,可以先研究教师专业标准;然后研究教师职业道德,最后研究教师的职业境界。
如果依次来申报课题,前面有积累,后面有递进,不仅课题容易申报,而且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带来实实在在的的效果。
二、关于教育论文的撰写
(1)教育(学术)论文的特点:
论文应集中讨论与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某一专门问题,较之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日记或随笔等,要更富理论色彩,即要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观察与审视教育现象与问题,而不是停留于感想、经验或就事论事德层面。
具体说来:
教育论文有三大特点:
1,理论性。
理论性即为思想性。
其特点:
一是以某种理论为指导来分析教育现象与问题,形成有思想高度的文本表达形式;二是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要运用专业术语而不是日常生活用语来表达内容,使得论文有一定的专业性。
比如,个性、气质、素质等。
2,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是指论文要符合科研规范。
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
从内容上,是指论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无论是理论论据还是事实论据,都应该做到引用准确、出处清楚。
对于调查、测量等实证性研究,要注意数据和例证的真实可靠,更完美地说,调查符合统计规律与规范,对于测量而言,要保障信度、效度以及有关测量的规范。
从形式上讲,科学性乃是指符合格式要求。
(参见《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一般杂志社都有说明)(关于内容摘要的写作:
内容摘要是论文的浓缩,以便人们尽快地把握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论。
短100——300字;精;文字精练,能准确地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与观点;完整,一篇摘要就是一篇小论文,结构严谨、独立成篇;中立,只介绍论文,不作评论。
)
3,针对性。
论文是有感而发,当在自己学习或实践中有了自己的某些想法与成功经验,才能写出好的论文。
正因为如此,针对老师们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与思考而写论文,往往才能写出好论文,否则,以其昏昏要使人昭昭,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2)如何写论文
1,论文的基本结构
与文学作品不同,科研论文的结构相对简单,一般来说就是“三部分”:
即绪论——本论——结论。
绪论是论文的引言和开头,主要说明写作的目的与意义,提出问题,介绍研究的方法,以及点明作者的观点等。
本论是论文的主体,所占的比重最大,需要运用各种论据来论证本文要表述的观点。
论据包括理论、实例、数据分析等。
结论是论文的总结,需要归纳全文的主要内容,做出判断或提出建议和展望等。
好的论文:
凤头、猪肚、豹尾。
意思是开头要像凤凰的头那样漂亮而吸引人,中间要像猪肚那样饱满厚实;结尾要像豹子的尾巴那样简介有力。
2,开头的写作技巧:
论文的开头的方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三种:
一是从介绍问题背景导入;二是从阐明概念与理论入手;二是从描述具体的事例或案例入手。
三是从阐明概念与理论入手;下面逐一介绍:
从介绍问题背景导入
从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是大多数教育论文写作的基本意图,也是论文开头的一种常见方式。
在介绍研究背景的同时,如何准确有效地把论文主题用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是写好这类论文开头的关键。
因为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背景下,往往具有不同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介绍问题背景,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为什么眼下需要关注论文所要探讨的问题和主题。
实例:
《论研究型课程的组织形式》
新世纪以来,随着上海市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研究型课程在许多学校的开展显示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
单就研究活动的组织形式而言,就出现了小组合作探究一个主题、导师制、全班探究一个主题、全校探究一个主题、一人探究一个主题、跨校探究一个主题等组织形式。
本文尝试对每一种组织形式的特点展开论述,期望对各学校在研究型课程展开中能引以为鉴,基于自身的条件和环境作出恰当的选择。
是从描述具体的事例或案例入手
除了上述的一种开头形式之外,通过叙述一个事例、描写一个场景、提出一些数据和介绍一个人物等方式,也是中小学教师写作论文开头的又一个重要形式。
一具体事例或案例开头的好处是形象与具体,能给读者一个直接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
实例:
《用研究的思想促进政治教师的成长》
为什么提出“教学即研究”这个命题?
命题的提出,源于两个对比数据:
一个学校对政治课抽样调查结果是:
同学们把政治课列为最喜欢的课之一;而另一个却把政治课列为最为乏味课之一。
研究两组反差的数据,至少有如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
是从阐明概念与理论入手(省略)
3,如何写好论文的本体或主体
论文的主体或本体,是运用各种论据来论证本文所要阐述的观点。
关于论据,也就是用来证明论点的各种理论和事实材料。
至于论证,就是通过不同的论述方式(包括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归纳与演绎、类比论证与对比论证),对论据进行选择应用的说理过程,包括对材料的解释、分析、概括、推理等。
一篇好的论文,应该是论据充足扎实,论证充分有力。
强调把论文的主体写成“猪肚”,是说论文的内容不能太单薄,要有一定的分量。
所谓分量,首先意味着量,就是要有可论说的内容;其次,意味着有一定的质,即论据要有一定的说服力、逻辑性、思想性。
两种情况应该避免:
一是有论据而无论证,造成单纯的材料堆砌。
有些论文看起来材料不少,但是抽去材料之后,几乎没有几句自己的话。
有些作者写文章,除了开头结尾,差不多就是小标题加课堂实录或会议实录。
甚至连过渡句都省了,这类论文虽有大量的素材,但不能称之为好文章,因为你还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个人工作总结 doc 个人 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