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体育教学模式.docx
- 文档编号:24949618
- 上传时间:2023-06-03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2.55KB
第六章 体育教学模式.docx
《第六章 体育教学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体育教学模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体育教学模式
第六章体育教学模式
第一节体育教学模式概述
导入:
请学生回答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采取了那种教学形式?
一、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兴起和意义
(一)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兴起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教育理论界引进了苏联的教育理论,将整个体育教学过程分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4个基本阶段,这个教学过程反映在体育课上就是以掌握运动技能的顺序为主线设计的体育课堂教学程序,即“开始阶段(课堂常规、准备活动、专项准备活动等)---基本部分(技能练习和课课练等)----结束部分(放松练习和讲评)”的教学程序,它也被称为“三段制”或“四段制”教学程序。
上述这种教学程序比较能够发挥教师的教学作用,也有利于比较系统的运动技术传授和运动技能习得,并有利于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也得到相应的身体锻炼,因此这种模式从新中国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一段时期一直占了主导地位,形成一种惯例性的教学程序,以至于有人称这种教学程序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或“传习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教师:
“传习式”与“师徒式”有什么区别?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的体育教学思想、体育教学方法以及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非常活跃,最终形成了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热潮。
随着教育改革和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体育教学第一线,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与研究成为最热的研究课题,广大体育教师依据各种新的体育教学思想和体育教学理论,结合面前的体育教学问题,不断寻求新的体育教程和体育教法,对各种有特色的教学模式进行思考、构思、实验和理论总结,各种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报告层出不穷。
(二)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当前,中国体育教学的目标(为什么教的问题)业已明确,概括地说就是“为终身体育打基础”,但是内容(教什么)的问题、教材(用什么教)的问题、课程(教多少)的问题、方法(怎么教)的问题等等则是体育教学改革深化中的问题,而体育教学模式研究是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材编排以及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的问题,是承上启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略的问题,因此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对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至关重要。
2.有利于简化教学问题
模式的研究是现代科学方法论中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它的特点是:
排除事物次要的、非本质的部分,抓住事物主要的、本质的部分进行研究。
因此,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以简化复杂的体育教学过程,将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因素突出出来,便于我们对体育教学过程进行概括的观察、总结和模仿。
教师:
请举例说明简化教学?
3.有利于体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体育教学模式研究涉及的教学因素非常广泛,包括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体育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等。
从体育教学理论上来看,体育教学模式可以从动态上把握体育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重视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从体育教学实际上看,体育教学模式既是体育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体育教学实际经验的系统总结,它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了桥梁,是抽象的理论变成了可操作的行为,便于人们理解和应用。
4.有利于活跃第一线体育教师的研究
第一线体育教师面临的日常工作就是对体育教学的设计,而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对体育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师依据所学的理论来设计和改造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就是教学模式的研究,因此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体育教师最需要的、最能与日常工作结合的、也是最具可行性的研究。
二、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理论结构
美国教育者乔尹斯(B.jyce)和韦尔(W.weil)在《教学模式化》(M.del.fTeaching)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揭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一些研究者开始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进行界定。
本教材综合教学论中对教学模式的定义和中国体育学者对体育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并对上百种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分析,得出:
(1)任何体育教学模式都是根据特定的体育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提出来的;
(2)体育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学过程和相应的教学方法;
(3)各个体育教学模式的不同主要反映在其教学过程的结构的不同设计;
(4)教学模式的空间定位主要是教学单元,其次是教学课。
因此,我们可以把体育教学模式作如下的定义:
体育教学模式概念由三个基本的要素组成:
即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过程结构、相应的教法体系。
这三者的关系是:
教学过程结构是支撑教学模式的“骨架”;教学方法体系是填充教学过程的“肌肉”;而教学指导思想则是内含在“骨骼”与“肌肉”中,并起到协调和指挥作用的“神经”。
教学指导思想(神经)体现了教学模式的理论性;教学过程结构(骨骼)体现了教学模式的稳定性;教学方法体系(肌肉)则体现了体育教学模式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体育。
举例来说,要建立一个“发现式教学模式”时,提倡启发学生发现、思考问题,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思想就是这个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决定了这个教学模式的性质、研究方法和效果评价,起着指导的作用;然后要根据这个思想建立一个具有“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结构,即“设定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学习——集体讨论——提出答案”的教学过程,该过程是单元的过程,由相应的课来组成;其后,还需要用一些相应的教法来填充和丰满这个教学过程,如设问的方法、提问的方法、提供思考线索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验证问题的方法,组织学生讨论的方法等。
教师:
请举例说明动作技术教学中的“设定问题——提出假设——
验证学习——集体讨论——提出答案”?
当上述三个基本方面的要素都具备了,这个教学模式就基本形成了。
也就是说,只有具备了体育教学思想的“神经”、教学过程基本结构的“骨骼”和教学方法的“肌肉”时,体育教学模式才算是真正建立起来了。
第二节体育教学模式的性质
一、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属性
本教材根据对各种先行研究的归纳,提出体育教学模式的6个基本属性:
即理论性、稳定性、直观性、整体优化性、对应性和评价性。
(一)理论性
所谓理论性是指任何一个比较成熟的体育教学模式都必定反映了某种体育教学指导思想,都是一种体现了某个教学过程理论的教学程序。
只有以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才有可能比较完善和清晰。
因此,体育教学模式与教学思想及理论的依存关系,形成了教学模式的理论性属性。
(二)稳定性
一个体育教学模式的确立实际上是一个新型的体育教学过程结构的确立,既然是结构,就必然有相当的稳定性。
所谓“教学模式”,就是指无论在什么时候运用这种模式教学,其基本的程序和主要的环节都不应有大的变化(当然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条件变化做些细微的调整是可能的)。
如果某个教学模式在不同人和不同时间运用时都要产生大的变化,那就说明该教学模式还没有真正地建立起来,还只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教学程序模型。
(三)直观性
直观性也可称为可操作性,任何一个新体育教学模式的建立,都意味着它和以往的任何体育教学模式是不同的,都具有某种显明的特点和独特的教学效果。
如不具备这一点也就说明它是雷同于或相似于其他旧有教学模式的。
所谓新的特点和独特的教学效果一般都体现在整个教程安排的特殊结构或某个特殊的教学环节上,因此应该是很显明的。
这就使人们可以根据其特定的教学环节和独特的教程安排来判断是不是属于此种教学模式(直观性),这个特性还可以使人们通过设置其独特的教程或特定的教学环节来重现该教学模式(可操作性或可重复性)。
教师:
你能举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吗?
(四)整体优化性
一个新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形成也意味着一个教学系统的改变,也就是指在某个新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将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以及教学评价方法的选定统合起来,组成一个全新的教程。
因此一个新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形成必然产生一个教学程序的整体优化,并由此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只有某一局部的改变而没有整体的优化,也就还不能说已经形成一个理想的体育教学模式。
(五)对应性
任何一个体育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和绝对的,都是具有一定的特殊功能和特点的教学过程,因此它一般有一个大概的适应范围,如适应什么样的教材、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场地设施条件等。
由于各个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不同,其对应的范围也会有大有小。
(六)可评价性
所谓可评价性是指任何一个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确定,必有着与其整个过程相应的评价方法体系。
评价既体现其教学思想的依据,也反映其教学过程结构的评价,也有对其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的客观评价。
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整体性评价,既体现教学模式的教学价值观,也体现体育教学组织过程的可行性。
因此任何一个教学模式都应可以对实施这个教学模式的教师给予明确的教学评价,这不仅仅是对该教师对教学模式理解程度的评价,也是对教师参与、认识和学习能力进行系统评价,从而使体育教学模式的形成过程,更符合其自身的规律性。
二、体育教学模式与其它体育教学因素的联系与区别
(一)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联系与区别
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但却不能等同。
一般说来,一种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会有一个相对应的教学模式,但有时也会出现一种体育教学思想有几个教学模式,或一个教学模式受几种教学思想所指导的现象。
无论怎样,教学指导思想必然反映在其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之中。
如主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思想必然存在于
“发现式教学模式”中,必然有“设定问题”、“学生提出假设”、“边验证边学习”、“讨论”、“提出答案”等独有的教学环节,这些环节充分地体现了发展学生能力的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指导与被指导、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教师:
是否所有的教学模式都能反映相应的教学思想?
(二)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目标的联系与区别
任何一种特定教学模式都会有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的功能。
但是,提出了特定的教学目标却丝毫不意味着形成了体育教学模式。
特定的教学模式以其特殊的功能,与某一特定的教学目标相对应,但是特定的目标并不能固定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特定的目标也可以通过多种模式来完成。
因此,有的学者用特定的目标来代表教学模式的说法应该说是不准确的,如“发展运动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
(三)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模式是教学方略和教学设计,从这一点来讲,教学模式本身就是教学方法的一部分,但相对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来说,教学模式是教学方法的上位层次(参阅教学方法一章的有关论述,这里所说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层面的方法)。
体育教学模式是一个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方法的结合体。
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体育教学方法本身并不等于体育教学模式,某个教学方法的改变更不能成为一个新的体育教学模式。
甚至几种新方法的结合也不能称为教学模式。
比如,一个体育教师只是运用了新的
“提问”方法,就不能说就是发现式教学模式。
教师:
你能举例说明模式与方法的关系吗?
(四)体育教学模式与教学组织的联系与区别
从广义上讲,体育教学模式也是一种体育教学组织方法,但体育教学模式与我们现在所说的狭义的体育教学组织还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现在一般所说的教学组织是指体育课的组织,包括课堂常规、分组教学等,是一种在体育课中几乎可以通用的教法的组织;而体育教学模式则是对应某种体育教学思想的,对单元和课的结构进行整体改造的方略,它具有独特的构造和功能,不能为任何教学单元和教学课所用。
现在有的学者把一节课的组织方法的改善也称为是新的体育教学模式,这是不准确的。
(五)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风格的联系
体育教学风格也不等于教学模式。
一般来说,教学风格是个体的概念,比如“李老师的教学风格”,而教学模式是群体的概念,如“发现式教学模式”,“反映某某教学思想的教学模式”等;教学风格中有相当部分是与个人的性格、修养相联系的(还与语言能力、技能水平、幽默感、人生背景,甚至长相、身材有关),是很难学甚至是学不了的东西。
而教学模式则是教程和教法的改造,如教材的处理方法、教程的设计原理、设问方法、讨论方法、评价方法等,因此只要具有基本教学能力的教师都可以学习和运用。
另外,运用同一种教学模式也可以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同一教学风格的老师也可以进行各种教学模式的教学,因此,把某个教师的教学风格总结为教学模式的作法是不正确的。
第三节对几种较成熟体育教学模式的介绍
多年以来,随着体育教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在国内外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可行的或具有新意的体育教学模式,本教材就6种比较成熟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介绍。
一、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一)指导思想
经常被称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受苏联传统教学理论的影响。
它主要是依据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而设计的,是以系统地传授运动技能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教学过程。
(二)教学过程结构特征
教学的单元设计以某一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线,以达到目标的难度来判断单元的规模,多采用中大型单元,单元教学内容的排列主要以技术的难度为顺序。
教学课的设计以某个技能的学习和练习为主线,注重练习的次数和必要的运动负荷安排,主张精讲多练,注重对运动技能掌握效果的评价,有人也称这种教学过程为“三段制教学”。
(三)案例
某教师进行初二的篮球教学,单元由5,课时组成,教学内容为学习篮球跳投技术,按难易程度教授技能的顺序为:
原地跳投----急停跳投---实践应用---一人两点移动跳投----自由发挥----技术动作评价,每次上课先进行一般性准备活动,再进行结合跳投技术的准确活动,然后讲解跳投的要领并示范,随后是学生练习,教师纠正错误动作,学生再练习,最后进行技能学习情况的总结评价和放松活动后下课。
教师:
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优点在哪里?
二、快乐体育的“目标学习”教学模式
(一)指导思想
快乐体育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
它是针对学生的厌学体育的现状,并为实现学校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的连接而提出并发展起来的。
快乐体育依据游戏理论,主要依据体育活动中体验运动乐趣的规律而设计的,“目标学习’’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和身体锻炼的同时,能够体验到运动和体育学习的乐趣,从而为形成学生终生参加体育实践的志向服务。
(二)教学过程结构特征
具有“让学生充分运动体验运动的乐趣”、“让学生挑战新的技能体验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进行探究体验创新乐趣”这样2-3个体验运动和学习乐趣的教学环节,这些环节互相连接,层层推进,使学生分别体验到运动、学习、挑战、交流和创造的多种体育固有乐趣。
“目标学习”教学模式经常采用自主性学习法、探究学习法、比赛法、讨论法、小集团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三)案例
某教师进行初二的跨栏跑教学,单元为8课时,在单元的前半部分,教师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跨越不同形状、不同高度的障碍物,充分体验跨越障碍进行活动和竞赛的乐趣;随后逐渐转入跨栏跑的教学阶段,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技能状况分成小组进行学习,在小组中让学生自定小组的目标和个人的目标(如不同的栏数、不同的栏间距、不同的栏高等)并向各自的目标挑战,体验运动学习的乐趣;在单元的后半部分,教师组织学习小组间的比赛,采用超过自己最好成绩的比例作为得分的相对评价方法(如某人超过最好成绩95%为3分,90%为2分,85%为1分,80%为0分,75%为—1分,70%为—2分等,最后各组的分数相加作为小组成绩,看哪个小组分数高),各小组自定比赛的策略,互相帮助,争取胜利。
最后,单元结束时教师让学生写出学习体会,总结学习成果并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运动乐趣的体会。
教师:
快乐体育的“目标学习”教学模式的缺陷在哪里?
三、小群体教学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一)指导思想
小群体教学模式也称小集团教学模式。
是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交往和社会性提高为目的,主要依据体育学习集体发展和发挥教育作用的规律而设计的。
是在教师的周密设计下,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和教学需要,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异质(或等质)的学习小组,在教学中的某个阶段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最后组织小组间的比赛,促进师生之间、同组同学之间、异组同学之间相互切磋与交流,从而提高教学效益的教学过程。
(二)教学过程结构特征
一般在单元的开始,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特点、素质特点、兴趣爱好特点等,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而且要让各个小组推选组长,形成团队精神,还要求各小组根据教学的目标制订本组的学习目标。
在单元的前半部分,教学一般以教师指导性较强的班级学习形式和小组学习形式为主,学习内容是全班一样的;而在单元的后半部分,教学一般以自主性较强的小组学习形式为主,各组学习的目标和内容是不尽相同的,此时,教师主要起指导、参谋和保证安全的作用;单元的前半时以学习活动为主,单元的后半时则以练习和探究活动为主;在单元结束时,一般有小组间比赛、小组内总结、发表感想和全班总结等教学步骤。
某教师进行初二的跨栏跑教学,单元为8课时。
在教学开始阶段,教师按学生情况分成6个“异质”的学习小组,教师先用半节课时间向学生讲解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有一个了解,然后教师让各小组讨论一下本组的学习目标;在单元的前半部分,教师对全班进行跨栏的讲解和教授,并以全班练习和小组练习的形式让学生熟练技术;在单元的后半部分,教师要求各小组根据本组的学习目标和组内同学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组内自主练习,同学们相互帮助,共同思考,教师则在一旁进行观察,不时给予指点,并提供必要的学习建议,保证处在教学的安全环境中;在单元结束前,教师组织小组间的跨栏比赛,比赛后让各小组总结并发表自己学习进步的感想,最后教师进行全面总结。
教师:
这种教学模式是否容易产生小团体主义?
四、发现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一)指导思想
类似的有“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模式”和“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等,该类教学是主要遵循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认知的规律来考虑教学过程。
它是指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获取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体验,掌握学习和思考方法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教学过程。
(二)教学过程结构特征
这种教学过程是将运动教材中有关知识和原理进行归纳和整理后,组成“问题串”和“探究课题串”,对每个问题和探究的课题都设有其验证、讨论和归纳的方法,然后将几个大的问题分别设计在各节课中;其教学过程一般有问题提出、验证性学习、集体讨论、归纳问题和得出结论等几个主要的学习阶段,而运动的学习和练习则紧密地穿插其中,在教学中除教学法和练习法之外,还比较多地运用提问——回答、设疑——假说、验证——发现、讨论——思考、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
(三)案例
某教师进行高一的跨栏跑教学,教师事先设计出:
“什么是跳栏、跨栏、跑栏?
”、“跨栏为什么要攻栏?
”,“攻栏的要素有哪些?
”、“如何练出攻栏的动作?
”,“你的攻栏的动作如何?
”“你的同伴攻栏的动作如何?
”“你和你同伴要改进什么?
”“如何改进?
”、“改进得怎么样?
”“你从学习攻栏中领会到了什么?
”等相互关联和层层递进的课题与问题,然后将问题放在8-10个课时的单元中进行教学;如第三节课中,课题是“攻栏的要素”,教师先让学生们测量自己起跨点到栏的距离和下栏第一步着地点与栏的距离,以诱导学生认识攻栏的技术结构,在实地验证和讨论中得出攻栏与速度、身体柔韧性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找到练习的方向,并实践了如何理性地进行运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教师:
这种教学模式是否对掌握运动技术产生负面影响?
课后小结(2003级):
通过本章教学,学生对体育教育模式的概念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对于在体育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几种教学模式有所了解,并能在课堂中举例分析,但由于学生缺乏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经验,因此难以对教学模式的变化和创新作出对应,必须让学生多参加体育教学实践,从实践中研究体育教学模式,才具有实际意义。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章 体育教学模式 第六 体育 教学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