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讲评导学案精品版.docx
- 文档编号:24949460
- 上传时间:2023-06-03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36.46KB
高二语文讲评导学案精品版.docx
《高二语文讲评导学案精品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讲评导学案精品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讲评导学案精品版
高二语文讲评导学案
第一部分:
第四大题
一、文言文:
(一)请找出下面各句译文中存在的问题,并修改。
1、曾经叹息说:
“知道我的本心的人,恐怕只是南面各山峰上的隐者。
虽然行坐寝食,仍然一直坚持艰苦作诗不放弃。
”
2、宣宗微行到寺,听到钟楼上有吟诵声,就登楼,在岛案上拿一张卷子看,贾岛不认识,因此很生气,攘起胳膊,怒视着夺了过来。
(二)总结反思
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及原因:
(三)方法技巧总结
1、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方法:
(1)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关对策:
(1)
(2)
(3)
(4)
(四)小试牛刀:
将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文段1:
1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
2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3封人因窃谓仲曰:
“4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
”曰“如子之言,5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
”封人怨之。
注:
绮乌:
地名;封人:
管理疆界的人;适:
如果
1、
2、
3、
4、
5、
文段2:
魏文侯问李克曰:
“吴之所以亡者何也?
”李克对曰:
“数战数胜。
”文侯曰:
“1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以此亡者何也?
”李克曰:
“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
2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
”(选自刘向《新序》)
1、
2、
二、诗歌鉴赏:
(一)请用你的慧眼分析下列答案示例存在的问题:
1、生动形象写出了当时景象的美妙,以动写静,以“浮”写郡,以“动“写天空,把画面完完全全呈现在读者面前。
2、“浮”“动”两字将静态的东西写活了,以这样的两个恰当的动词写物,给读者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的空间,“动”字写出波澜的激扬。
3、“浮”字表现了郡邑的景象不真切,仿佛幻影般漂浮不定,“动”字表达了汉江江水的波澜壮阔好像震动了远空一样。
存在问题以及改正措施:
问题:
措施:
问题:
措施:
问题:
措施:
问题:
措施:
问题:
措施:
(二)参考答案:
“浮”是指“漂浮”的意思,描写了襄阳城好像在水边漂浮起来的景象,实际上是小舟在水上飘荡,极言了汉江水之广阔。
(2分)“动”是浮动、跳动的意思,描写了波浪滔天好像惊动了远方的天空,使远方的天空也在跳动的景象,实际上是写汉江波浪翻滚。
这两个字描写了江水广阔、波浪滔天的壮美的景象(2分)。
两个字采用化静为动(衬托)(夸张)的手法(1分),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愉悦与豪迈之情(1分)。
(三)跟进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请品味句中“轻”“闹”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 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的意思是闲居。
这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
清代冯浩《玉溪生诗笺注》引杨守智评说第二句中的“敌”字说:
“敌”字险而稳,这里本可以用一个“对”字,为什么用成“敌”字,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第五大题:
语言运用
一、18题失分答案例析
(一)组:
1、一见长河,就让人产生孤独寂寞之情。
2、一见梅花,就令人顿生归隐之情。
3、一见喜鹊,就令人顿生悠悠男女相爱之情。
4、一见大漠,就令人产生昔盛今衰之情。
5、一见落日,就令人顿生战争悲苦之情。
6、一见石灰,就令人产生宁死不屈的爱国之情。
评分:
失分原因:
(二)组:
1、一见断肠,就令人顿生深深羁旅之情。
2、一见丝巾,就令人顿生绵绵相思之情。
3、一见燕飞,就令人感慨时间飞逝之情。
4、一听鞭炮声,就令人顿生归乡之情。
5、一见蝉鸣,就令人顿生悲伤之情。
6、一见愁,就令人顿生一身烦恼之情。
评分:
失分原因:
(三)组:
1、一触柳树,就令人产生恋恋不舍之情。
2、一见白莲,就令人感念洁身自好的品性。
3、一见江流,就令人顿生感叹时间的惜时之情。
4、一见腊梅,就令人产生铮铮铁骨的坚强。
5、一见沙场,就令人想起将士拼死忠君报国之情。
6、一见柳树,就令人顿生凄凄离别之苦。
评分:
失分原因:
(四)组:
1、一见新燕,就令人沉浸在春意盎然的景色之中。
2、一见小溪,就让人轻松愉快。
3、一见芳草,就令人想起乡村时的悠悠田园之情。
4、一见大漠,就令人顿生边关战事的烦恼之情。
5、一见梅花,就令人敬佩其默默奉献之质。
6、一见塞外,令人顿生悠悠边疆之情。
评分:
失分原因:
二、巩固训练:
(一)排序题:
1、按顺序排列下面的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类世界所创造出来的奇异图案浮露在鼎身上,各种图腾以一定的秩序排列着,构成一个无言的小宇宙
②饕餮的脸孔、凤凰的姿势、龙虎的纹身、鱼兽的混种、牛芋的肢体……幻觉的、写实的、神话的或者生活的
③沸腾的铜、锡、铅合金按一定的比例构成了青铜器的配方,一旦倒入“陶范”中,就会形成设计者心中的器物
④沸腾后的冷却使容液成为—个厚重的鼎,在合金形式的锁扣下,鼎身周围凝塑出各式各样的图像
⑤铜的性格,因为锡与铅的加入而默默改造了,熔点降低而冷却后的硬度增加
A.④②①③⑤B.③④②⑤①
C.①④②③⑤D.③⑤④②①
2、按顺序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哈萨克白色的毡房错落在草地上,草地上白色羊群、棕色马群与湛蓝天空上的白云相映成趣。
②汽车颠来荡去,让人很不舒服,放眼窗外,却赏心悦目。
③地势渐渐升高,白杨林荫道不见了,道路变得崎岖不平。
④远方天山雪峰银光闪闪,近山却郁郁葱葱,山顶针叶林,山腰阔叶林,接近山麓则是绿草如茵。
⑤汽车驶出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首府伊宁市,沿白杨夹道的公路向东飞驰,丰饶的原野一如内地。
A、⑤④①②③B、⑤③②④①C、⑤②①③④D、④①③②⑤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
(字数不得增减)
成年累月的战事,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经济的不断衰退、动荡不安的政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威胁,甚至连生命财产都没有保障。
4、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⑴每逢深秋时节,松竹山菜,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⑵远眺群山环抱,近看小河流水,菜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将下列四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是( 只填序号)
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 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③马上扔下背包,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只填序号)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
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
, , , 。
① 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
②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闻了
③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
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
该题型思路、方法总结:
(二)压缩语段:
下面是发掘杭州雷峰塔地宫的一段报道。
请将关于地宫开启过程的文字进行压缩,不出现具体时间,不超过35个字。
(2001年高考题)
上午9时整,考古队进入现场开始发掘。
打开地宫并不容易,直到9时45分,考古人员才将压在地宫洞口的750公斤重的巨石移开,露出93厘米厚的大理石盖板。
盖板上没有任何文字,但考古人员在紫红色的泥土中发现了10枚唐开元通宝铜钱。
10时5分盖板基本清理完毕。
10时30分盖板绘图完毕。
11时整盖板还没有打开,发掘现场发现越来越多的钱币。
11时11分,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考古人员开始用撬杠撬开盖板。
11时18分,考古人员翻开大理石盖板,地宫口终于打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仿写句子
仔细阅读下面例句,自选一个对象,按照例句的形式进行描述。
(4分)
例句:
平常心,是惊心动魄激战后那只动情的琵琶,是车水马龙的马路边那朵小菊,是历尽艰辛后那宽容平和的笑容。
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大题:
现代文阅读
一、失分答案例析
19、
答案1:
在作者眼里这不仅仅是一棵普通的树,作者在它的身上看出它饱经痛苦、风雨的摧残,但它并未退缩,在它身上体现出了坚毅与顽强的生命力。
作者在文章前段这样写,吸引了读者的目光,为引出读者思考,下文描写它生命力的顽强做了铺垫。
评分:
失分原因:
答案2:
因为作者认为这应该是多条藤缠绕所形成的,而主人却告诉他这是一棵,利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藤纠缠的多和这藤经历了许多磨难,但却顽强的活了下来。
评分:
失分原因:
答案3:
(1)因为这棵藤像临产前的巨蟒,像台风中的巨浪,像很多的藤的纠缠。
(2)好处是通过侧面描写,间接体现了藤洋洋洒洒,缠绕繁余,自己为自己相绕的形象。
评分:
失分原因:
该题我得满分心得或失分原因:
参考答案:
该题型总结归纳:
1)应注意的问题:
2)答题要点:
20、
答案1:
作者觉到这藤的名字富有诗意,又联想到关于它的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让这棵藤更有了些传奇色彩。
从藤与树的依靠、缠绕写出了藤的坚毅,从而联想到了具有藤品质的人,写出了人的坚毅、质朴的品格。
评分:
失分原因:
答案2:
作者认为古藤受过无数苦痛,曾依附与树,树倒无可依。
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
在失去树的之后,自己为自己做桩,坚毅、痛苦、挣扎着活下去。
它从一点一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想要依靠别人,但最终学会面对。
它不需要同情搀扶,它诠释了生命,它不再靠根活,不靠头伸展,一息尚存就以自己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为别人的满足承受苦难,倔强孤独地活着。
评分:
失分原因:
答案3:
(1)品读它的外观,雄伟壮丽。
(2)品读它的名字,诗意盎然。
(3)品读它所经受的苦难。
(4)它的生命坚强不屈,阐述了生命的内在品质。
(5)品读它的气色,六月开花如瑞雪,香气袭人。
评分:
失分原因:
答案4:
(1)它的形态如产前巨蟒,又似台风中的巨浪。
(2)他的名字很美,有色有形,诗意盎然。
(3)它似于传说中的何仙姑有关,充满神圣与神秘感。
(4)它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
(5)它有气色,六月开花,而后结果。
(6)只要它一息尚存,就会默默承受、生活。
评分:
失分原因:
该题我得满分心得或失分原因:
参考答案:
该题型总结归纳:
1)应注意的问题:
2)答题要点:
21、
答案1:
描述何仙姑的故事与古藤万般花样的外形相及,侧面描写古藤有形有色,意象万千,同时表达作者对古藤的敬慕之情。
叙述老女人生子的故事,与枯藤类比,表现生命虽经受磨难但仍不失顽强,不断传承着新生命。
得分:
丢分原因:
答案2:
写何仙姑给古藤附上传奇神话的色彩,使人敬慕,交代了其来源。
写老女人突出其不需同情、搀扶,诠释生命的特质,烘托藤瘦弱,有生命力,顽强的孤独的形象。
得分:
丢分原因:
答案3:
通过侧面描写,体现出了古藤的精神。
何仙姑和老态女人的形象和古藤的形象相似,都有着一种倔强和坚忍不拔的品性。
通过写何仙姑的传说,体现了作者对藤的敬慕。
通过写老态女人生子的故事,从侧面写出了藤的顽强生命力。
得分:
丢分原因:
该题我得满分心得或失分原因:
参考答案:
该题型总结归纳:
1)应注意的问题:
2)答题要点:
22、
答案1:
文章写到藤受到无尽痛苦,被风雨、雷电、战火等灾害袭击,表达了对坚毅、倔强、顽强、在痛苦中挣扎的藤的赞美。
遇到困难,不要退缩,从一点点爬起。
活的越艰难就越应该学会生活和面对,像藤一样顽强。
得分:
丢分原因:
答案2:
1)全文通过对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藤啊那种坚强、坚韧不拔的品质的敬佩与向往,并表达了作者对藤的喜爱。
2)作者通过写藤的历史,藤的气色,藤的无头无尾,藤的忍受来突出藤的顽强性格,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顽强性格的景仰。
得分:
丢分原因:
答案3:
文章以失去依靠的古藤比喻坚强的孤寡老人。
他们在挣扎一生后变得无依无靠,但没有消沉,而是依靠自己,仍然能创造奇迹。
本文赞扬了它的不屈德意志。
得分:
丢分原因:
该题我得满分心得或失分原因:
参考答案:
该题型总结归纳:
1)应注意的问题:
2)答题要点:
★本大题答题情况自我总结及提高策略:
二、巩固训练
炉火
臧克家
金风换成了北风,秋去冬来了。
冬天刚刚冒了个头,落了一场初雪,我满庭斗艳争娇的芳菲,顿然失色,鲜红的老来娇,还有各色的傲霜菊花,一夜全白了头。
两棵丁香,叶子簌簌辞柯了,像一声声年华消失的感叹。
每到这个季节,十一月上旬,我生上了炉火,一直到明年四月初,将近半年的时光,我进入静多动少的生活。
每到安炉子和撤火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有些感触,季候的变迁,情绪的转换,打下了很鲜明、很深刻的印记。
我的小四合院,每到冬季,至少要安六个炉子,日夜为它奔波,我的家人总是念咕说:
安上暖气多省事,又干净。
我也总是用我的一套理由做档箭牌:
安暖气花费太大呀,开地道安管子多麻烦呵,几吨煤将放在何处?
还得有人夜里起来烧锅炉……我每年这样搪塞,一直搪塞了二十一年。
其实,别的都是假的,我中心的一条是:
我爱炉火!
我住北房,三明两暗。
左右两间有两个炉子,而当中的会客厅,却冷冷清清,娇花多盆,加上两套沙发,余地供回旋的就甚少了。
客人来了,大衣也不脱,衣架子成了空摆设。
到我家做客的朋友们都说我屋子的温度太低了。
会客室里确实有点冷清,而我的写作间兼卧室却暖和和的。
炉子,成为我亲密的朋友,几十年来,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
它,有时爆裂,有时温柔,它伴我寂寞,给我安慰和喜悦。
窗外,北风呼号,雪花乱飘,这时,炉火正红,壶水正沸,恰巧一位风雪故人来,一进门,打打身上的雪花,进入了我的内室,沏上一杯龙井,泡沫喷香,相对倾谈,海阔天空。
水壶咝咝作响,也好似参加了我们的叙谈,人间赏心乐事,有胜过如此的吗?
每晚,我必卧在床上的,对着孤灯,夜读至十时,或更迟些。
炉火伴我,它以它的体温温暖着我,读到会心之处,忽然炉子里砰砰爆了几声,像是为我欢呼。
有时失眠了,辗转不能安枕,瞥看炉子里的红光一点,像只炯炯的明眸,我心安了,悠悠然,入了朦胧的境界。
暖气,当然温暖,也干净,但是呵,它不能给我以光,它缺少性格与一种活力。
我要光,我要性格,我要活力。
我想到七八岁上私塾的时候,冬天,带上个铜“火箱”,里面放上几块烧得通红的条炭,用灰把它半掩住,“火箱”盖上全是蜂窝似的小孔,手摸上暖乎乎的,微微的火光从小孔里透露出来,给人以光辉,它不仅使人触感上感到温暖,而且透过视觉在心灵上感受到一种启示与希望的闪光。
有这种生活经验的人,会饶有情趣地回忆起隆冬深夜,置身在旷山大野中,几个同伴围在篝火旁边取暖的动人情景。
火,以他的巨大热量使人通体舒畅,它的火柱通天而起,在黑暗中给人以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与向前冲击的勇气。
在它的猛烈的燃烧中,迸出噼噼啪啪的爆炸,不像一声声鼓点吗?
炉火当然不是铜“火箱”,也不是篝火,可是它们有着同样的性格:
它们发热,它们发光,它们也能发出震撼人心的声响。
几十年来我独持异议不安暖气,始终留恋着炉火,原因就在此。
1984年11月24日
1、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2、文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用三个词语予以概括。
(3分)
3、第四、五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炉火”?
请简要赏析。
(3分)
4、文中写了“炉火”,为什么还写“火箱”“篝火”?
请分析作者的写作用意。
(4分)
5、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不是“怀旧”?
为什么?
(4分)
第三部分:
第七大题
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2008年9月5日的一次讲话中指出,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
其实,不仅是干部,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对一些东西时常怀有敬畏之心,这样才能使我们内心充盈、宁静,并在行为上有所戒惧、节制,从而与外界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请以“常怀敬畏之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思路
1、材料的审读
这次作文采用的是话题加材料作文的形式。
原材料对作文的主题内容、对象范围及导写等都有着重要的提示,因此考生务必仔细审读。
从本则材料看,我们大致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①内容。
“要常怀敬畏之心”。
②敬畏对象:
“历史、百姓、人生……”;主体:
“干部”、“每个人”。
③敬畏的结果:
“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内心充盈、宁静,并在行为上有所戒惧和节制”。
④意义:
“从而与外界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2、作文话题的理解
⑴理解本话题的关键是“敬畏”。
“敬畏”意思是“又敬重又畏惧”,严肃对待,不随意;“敬畏”给人最大的误导是一个“怕”字,让人生出畏惧心来。
如此也就失去了“敬畏”一词的内在意蕴。
这里,“敬”,是一种心理态度。
有一个成语“敬若神明”,可以让人体会到“敬”字中举过头顶之态以示 “虔诚”的含意。
“畏”,惧,可以引申出“谨慎”的含意,小心翼翼的样子,重视而不敢有丝毫怠慢。
《中华大字典》对“畏”的解释有两个义项:
①敬也;②服也。
由此可感,“敬畏”一词是事物在心理上的重要程度,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
敬,重,而生虔诚心;畏,重,而生诚恳,谨慎待之,不敢有丝毫懈怠。
“敬畏”——敬重并非常真诚,非常认真地对待。
比如“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信仰”、“敬畏历史”、“敬畏法律”……
⑵“常”:
经常,不是一时。
⑶“怀”:
怀有,保持,存在。
⑷“心”:
思想,意念,感情。
三、立意角度参考
敬畏则有诚,以养厚重与博大。
大到国事,小到生活细微,无敬畏心则会流于随意而虚浮无力,难有成就。
领导不敬畏人民,则会草菅人命而失民心;企业不敬畏顾客,则会不择手段,疏于为顾客负责而损害顾客利益,失去顾客信任;对自然没有敬畏心,则无视万物和谐而残酷践踏;对工作没有敬畏心,则无视责任而轻慢应付,难有建树;对生命没有敬畏心,则无视生命健康,不以生命为珍贵,任欲损之,惰而不知养护,以至失神丢魄。
敬畏心,让人认真于人事。
不知敬畏,则无诚无信无孝无义无忠,这样的人终会为人弃之。
敬畏心不是谨小慎微,而是诚于人事,尊重而认真,有责任心。
凡事怀一份敬畏心,则生命因为有诚而厚重,得天地人和而坦然行走在世界而无害,温润自得,受人尊敬。
四、注意的问题
1、审题立意不准确:
⑴对“敬畏”一词理解不准确,把“敬畏”简单地理解成了尊敬或畏惧,导致敬畏的对象以及选例不恰当。
如有同学写“敬畏金钱”“敬畏尊严”“敬畏行人”“敬畏友情”等,就是明显不理解“敬畏”的含义。
⑵简单理解了“敬畏”的含义,但是立意较低。
如很多同学把“敬畏老师”“敬畏父母”作为自己的中心论点,这样的文章虽然平实亲切,但是就议论文的要求来讲,就太缺乏深度,立意不够高远。
2、题目缺乏新意,大多数同学直接把话题当作了题目。
当然也有少数比较精彩的题目,如《敬则静,畏而为》《生命,用敬畏来导航》《敬畏升腾灵魂》等,这些题目有的用了修辞,有的强调了敬畏的作用,既有新意,又明确了论证中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讲评 导学案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