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docx
- 文档编号:24947280
- 上传时间:2023-06-03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7.20KB
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docx
《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家应急管理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加强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全面提高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能力,正确、有效、快速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和影响,保障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制度》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AQ/T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各项目部地质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是:
a)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急性传染病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
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人民群众的基础作用;
b)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统一领导和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委会组织协调下,项目部负责本项目有关地质灾害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企业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
c)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
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d)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事故灾难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
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3 事件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
3.1 地质灾害事件类型:
本制度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3.2 危险程度分析
崩塌。
降雨、融雪、河流、洪水、地震、海啸、风暴潮等自然因素,以及开挖坡脚、爆破、修筑水库等人为因素,都有可能诱发崩塌。
崩塌会损害农田、厂房、发电设施和其他建筑物,导致人员伤亡。
铁路、公路沿线的崩塌,会造成交通堵塞、车辆损毁、行车事故。
滑坡。
一般由降雨、河流冲刷、地震、融雪等自然因素引起,受自然地质运动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会对城镇建设、交通运输、河运航道、工矿企业、农田村庄、水利水电建设等造成重大破坏。
泥石流。
指山区沟谷中,由于暴雨、冰雪融水、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
由于突发性、凶猛性、迅时以及冲击范围大,破坏力度强等特点,泥石流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地面塌陷的主要危害是破坏房屋、铁路、公路、矿山、水库等工程设施,造成房屋倒塌、道路中断等。
严重了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地裂缝”地面裂缝的简称。
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
地裂缝常常直接影响城乡经济建设和群众生活。
严重了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地面沉降。
造成地面沉降的自然因素是地壳的构造运动和地表土壤的自然压实;人为的地面沉降广泛见于一些大量开采地下水的大城市和石油或天然气开采区。
地面沉降的危害是毁坏建筑物和生产设施,不利于建设事业和资源开发,造成海水倒灌,使土壤和地下水盐碱化。
4 事件分级
根据突发事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依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e)Ⅰ级(特别重大事故)
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f)Ⅱ级(重大事故)
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g)Ⅲ级(较大事故)
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h)Ⅳ级(一般事故)
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本事故中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5 组织机构及职责
5.1 应急组织体系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成员如下:
总指挥:
XXX
副总指挥:
XXX
成员:
XXX
现场应急救援办公室
现场应急救援办公室人员如下:
主任:
XXX
成员:
XXX
现场应急救援专业小组
现场应急救援专业小组的组长和成员由项目部、施工队和专业班组的人员担任。
5.2 现场应急救援机构职责
现场应急救援总指挥的职责:
负责全面组织指挥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协调应急工作,做好事故现场应急措施,并将应急事故发展情况汇报有关领导、部门。
现场应急救援副总指挥:
负责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协助总指挥做好应变的各项组织工作。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职责:
a)统一领导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与救援,指挥开展应急响应;
b)负责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与修订;
c)负责协调、成立由施工项目部为主要力量的各现场应急救援专业小组。
并根据应急方案的具体要求,确定成立现场应急救援专业小组的数量;
d)负责施工现场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及灾后恢复;
e)受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委托,发布相关信息,向业主项目部、所在地政府报告信息;
f)按照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分级落实责任,开展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现场应急救援办公室的的职责:
a)负责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的日常工作;
b)施工项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协调和监查落实工作;
c)组织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范围的调查和确定,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和科普知识的培训工作;
d)地质灾害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
e)负责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工作;
f)协助应急处置;
g)实施预案的演练,掌握急性传染病抢险人员、物资、设备情况和状态;
h)做好信息的传递和报送工作;
i)落实地质灾害24小时值班工作;
j)完成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交办的工作。
现场应急救援专业小组的职责:
k)现场救援组。
负责现场伤员的临时救治与处理,联系上级救护,预防性次生灾害做好卫生防疫,组织实施现场地质灾害的应急救援方案,协调相关部门地质灾害救援行动,及时向指挥小组报告救援进度情况;
l)后勤保障组。
负责地质灾害救援现场警戒,防止非救援人员进入现场,指挥交通,维护治安保障地质灾害救援所需的设备、物资、器材,保障救援人员的食宿;
m)善后处理组。
做好对遇难者家属的安抚工作,协调落实遇难者家属抚恤金和受伤人员住院费问题及其他善后事宜;
n)事故调查组。
在职责权限范围内,保护事故现场,测绘事件图纸,初步查明事故原因,初步确定事件性质,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6 预防与预警
6.1 危险源监控(风险监测)
合理选择工程生活办公营地。
项目部生活办公营地应当选择在地形平坦开阔,水、电、路易通入的区域;选择在历史上未发生过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及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地区;远离冲沟沟口、弃渣场、贮灰场、废石场以及尾矿库(矿区);避开不稳定斜坡和高陡边坡;不宜紧邻河(海、库)岸边、地下采空区诱发的地表移动范围。
细化防范工作组织措施,在对施工现场及周边地区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辨识的基础上,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中大型施工机具、材料加工站(拌合楼)、材料堆放场、临时施工道路布置等方案,有针对性地完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防范地质灾害造成人身伤亡及设备损毁。
各项目部应当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不得随意更改设计和擅自扩大施工范围,严防施工诱发地质灾害。
结合地方政府发布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生产实际,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辨识,全面排查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同时做好防滑桩、护坡、挡渣墙、截排水系统等防护设施的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其正常发挥作用。
发现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或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发生突变,以及附近地区发生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后,项目部应当聘请专业评估机构进行全面的地质灾害风险分析,并提出风险分析评估报告,明确防范治理方案。
对短期内难以治理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应当采取加强监测预警、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或者搬迁避让等措施,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对非防范工作责任范围内且对建设工程项目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隐患,应当及时向地方政府报告隐患情况,并配合地方政府开展治理工作。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建设项目及周边地区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实现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治。
推广采用科学合理、先进适用的施工方案,同时做好施工区域的植被恢复工作,防止和减少建设工程项目造成地表环境变化带来地质灾害风险。
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
加强与地方政府国土、气象、水利等部门的联系沟通,明确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程序,落实责任单位和人员,畅通监测预警渠道,及时接收、传递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监测预警信息,并按照要求上传有关监测信息。
针对施工队伍及其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及时掌握施工人员变动情况,将预警信息及时传递到相关人员。
对于已经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当按照国家地质灾害防治监测规定,合理布设地质灾害监测点,安排专业单位或专业人员定期进行监测,并及时汇总、分析、上报监测信息。
依据建设工程项目所在地地质灾害监测经验,采取先进监测手段与“拉线法、木桩法、刷漆法、贴纸法、旧裂缝填土陷落目测法”等传统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地表破坏、冲沟发育、山体蠕变、地面沉降等情况开展日常监测工作,分析、研判地质灾害隐患发展趋势。
在充分分析本地区诱发地质灾害气象条件的基础上,重点强化汛期,强降雨、强降雪期间以及其他恶劣天气发生期间的监测预警工作,增大监测频次,及时发现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划定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志;应当安排专人值守,加强巡视检查,重点加强生产区、施工区、生活办公区及周边的监测预警,观测降雨强度和雨量,监测地面土体开裂、坡体蠕动、树干倾斜、山洪暴涨、惊响异常等灾害前兆,及时发现和排除险情。
定期组织全体人员重点强化地质灾害防范和临灾避险技能培训,重点强化地质灾害防范和临灾避险技能培训。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地质灾害应对专业技能培训,重点在生命搜救、装备使用、专业协同等方面组织开展培训工作,确保地质灾害发生后及时投入抢险救援,最大程度减少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
6.2 预警发布与预警行动
预警等级
根据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对地质灾害预警级别划分为5级,依据施工现场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由低到高划分,依次用蓝色、绿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a)Ⅰ级为可能性很小;
b)Ⅱ级为可能性较小;
c)Ⅲ级为可能性较大
d)Ⅳ级为可能性大;
e)Ⅴ级为可能性很大。
其中3级在预报中为注意级;4级在预报中为预警级;5级在预报中为警报级。
预警发布
现场应急救援办公室收到施工现场关于地质灾害信息后,做好记录,报告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总指挥。
总指挥了解预警信息的情况,必要时到现场了解情况,判断地质灾害的性质,判定是否发布预警并确定预警等级。
预警信息的内容包括突发事件名称、预警级别、预警区域或场所、预警期起始时间、影响估计及应对措施、发布单位和时间等。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总指挥根据情况变化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由现场应急救援办公室发布。
预警响应
蓝色和绿色预警响应:
a)加强领导带班,加强巡查和监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及时报告。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人员要密切关注新闻媒体有关地质灾害发布,即时了解施工现场地质灾害的变化情况,时刻保持通讯工具联络畅通,掌握信息动态,将市国土资源局的有关要求及时传达到公司和施工现场;
b)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应对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黃色、橙色和红色预警响应:
在蓝色和绿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领导小组成员、各专业小组人员到位。
做好应急工器具、物资的准备工作,备齐车辆,确保车辆状况良好,加满油,到岗值班。
特殊恶劣天气应采取的可靠安全措施准备。
各有关人员高度关注地质灾害动态,带班负责同志要主动了解掌握情况,加强值班和监测密度,对停止施工作业,加强生产区、施工区、生活办公营地及周边的监测,按应急指挥部要求采取措施。
6.3 预警结束
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蓝色、绿色预警解除:
a)预警发布部门解除预警;
b)本地区国士资源局发出突发地质灾害预警结束。
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黃色、橙色、红色预警解除:
o)预警发布部门解除预警;
p)监测、巡查数据显示没有发生突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本地区国士资源局发出突发地质灾害预警结束;
q)信息报告。
7 信息报告
7.1 报警系统及程序
施工现场发生或即将发生地质灾害时:
a)发现人首先迅速告知周围工作班成员并告知工作负责人;
b)工作负责人、事件发现人立即报告现场应急救援值班办公室及相关负责人;
c)现场应急救援值班办公室人员应迅速告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总指挥或副总指挥;
d)按照《综合预案》要求,及时、准确上报;
e)现场报警方式。
7.2 报警方式:
a)口头呼救报警;
b)电话报警;
c)报警器报警;
d)旗语或信号报警。
7.3 通信、联络方式
7.4 报告形式和内容
报告所在的施工作业地点、工作内容、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和范围、人员目前情况、已经采取的措施和可能发展的趋势以及控制程度。
向上级报告施工现场突发地质灾害发生信息内容包括:
事件信息来源、时间、地点、基本经过、已造成后果、初步原因和性质、事件发展趋势和拟采取的措施以及信息报告人员的联系方式等。
施工现场突发地质灾害后,有关部门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立即报告发生信息,及时续报相关信息。
报告内容准确唯一。
7.5 向外求援方式。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在初步判断事故的大小、范围、性质后,根据与政府、医院或专业抢险救援单位的约定(协议),迅速请求支援。
医疗救护120
火警119
治安110
道路交通122
项目所在地卫生防疫部门
8 应急处置
8.1 响应分级
响应分级执行《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综合应急预案》和《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项目施工现场综合应急预案》分级规定。
项目部现场发生地质灾害应立即紧急响应。
8.2 响应程序
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在接到发生突发地质灾害报告后,根据现场应急救援专业小组的专业分工,展开救援。
项目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根据地质灾害事件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救援行动、调配救援力量、调整应急避险、在现场无法救援、救援受阻确定扩大应急响应,请求支援。
8.3 应急处置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接到报告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和各专业小组到达地质灾害现场并履行职责。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立即向公司应急反应指挥中心报告发生地质灾害的情况。
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本部人员、施工项目部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职工群众。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指挥人员到达现场后,应迅速展开现场调查,判明地质灾害发生的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威胁的对象、涉及的范围、灾害体的规模,已造成的危害范围、危害程度、发展趋势及事发地地理概况等情况。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根据现场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并参考专家意见,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提出科学的应急处置方案。
地质灾害发生的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威胁的对象、涉及的范围、灾害体的规模。
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措施做出决策;
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转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组织受威胁职工群众避灾疏散。
有人员伤害,应首先判断人员伤害的性质,主动采取措施抢救受伤的人员。
现场指挥人员及时拨打急救中心、专业救援队伍电话,医务人员现场抢救受伤人员。
做好地质灾害监测工作。
使用监测仪器对地质灾害进行连续的监测,为事件处理提供科学数据。
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组织清理参建人员数量,掌握人员伤亡情况和失踪人员。
必要时组织对失踪人员搜救。
在现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组织合理安置受灾人员。
应急处置小组要对地质灾害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根据监测数据和其他有关数据编制分析图表,预测污染迁移强度、速度和影响范围,及时调整对策。
每24小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一次地质灾害事故处理动态和下一步对策(续报),直至事故消失、警报解除。
8.4 应急结束
应急响应结束条件是:
a)受伤人员已经得到救治,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b)地质灾害产生的次生、衍生灾害得到了有效控制;
c)受灾人员的生活得到了妥善安置;
d)水、电、通信、交通等得到了恢复;
e)采取了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了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f)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g)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导致次生、衍生事件隐患消除。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报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批准,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宣布现场应急结束。
应急结束后,项目部应:
h)组织相关部门认真总结、分析、吸取事故教训,及时进行整改;
i)组织各专业组对应急计划和实施程序的有效性、应急装备的可行性、应急人员的素质和反应速度等作出评价,并提出对应急预案的修改意见;
j)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应急队伍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提交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k)提出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9 处置措施
9.1 事件调查
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文件要求,积极参与、主动配合政府调查组的调查,如实提供情况,提交相关资料。
按照“四不放过”原则组织对施工现场事故进行调查。
事件调查应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客观、公正、准确地查清事件原因、发生过程、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情况、事故责任等,提出防范措施和事故责任处理意见。
9.2 保险理赔和安抚抚恤
项目部尽快统计人员伤亡情况以及其他财产损失情况,经相关部门核实后按保险公司相关保险条款索赔。
公司工会要指导事故部门全力做好伤亡家属的安抚,监督做好伤员的医护医疗,同时配合综合部指导事发项目部依据国家规定实施完成企业对伤亡家属的抚恤补助。
9.3 总结与改进
施工现场地质灾害应急结束后,公司相关应急专业组应按要求开展评估工作,组织对使用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处置过程进行全面地总结、评估,对应急处置工作和应急预案提出改进意见,并尽快落实责任进行修改完善安全应急预案。
10 应急保障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物资与装备有:
a)通讯设施;
i)较好的交通路况和车辆;
j)担架;
k)防护服、防毒面具、防护口罩;
l)消毒器械和消毒液;
m)急救车辆,急救设备、包扎用品和急救药品等以及预案实施现场摄像、录相、器材等;
n)应急发电车、大型吊车、推土机、起重机等;
o)应急工具如铁锹、镐、绳索、电焊机等;
p)破拆工具等。
10.1 通信与信息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在任何情况下,必须有与应急相关的政府部门、上级应急指挥机构、系统内外主要应急队伍等机构和单位、人员两种通信渠道和手段,在极端条件下确保通信畅通。
10.2 经费
项目部应做好必要的事故应急救援资金准备。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上级的相关规定,各项目部应为施工人员购买工伤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为突发事故的善后工作提供基本保障。
10.3 其他
项目部应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与其工程性质、工程规模、作业条件相适应的资金、物资、人员的保障,以符合应急抢险救援的需要。
11 培训和演练
11.1 应急业务培训
进行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应急业务培训。
熟练掌握本预案内容和工作流程,不断提高项目急性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指挥协调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
b)鉴别异常情况并及时上报的能力和意识;
q)如何正确处理各种突发地质灾害事件;
r)自救与互救能力;
s)各种救援器材和工具使用知识;
t)与上下级联系的方法和各种信号的含义;
u)工作岗位存在哪些危险隐患;
v)防护用具的使用和自制简单防护用具,紧急情况下的使用;
w)突发地质灾害事件的预防、控制、抢险知识和技能;
x)急性传染病法律、法规;
y)个人防护常识;
zz)工作协调、配合有关要求。
11.2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项目部每年组织1—2次应急救援演习活动,不断提高应急救援的指挥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从业人员必须参加演习活动。
应急演习包括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
将演练方案及经过记录在案。
通过应急演习,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决策、协调和处置的程序,识别资源需求,评价应急准备状态,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改进应急预案。
演习结束后,应及时组织评估,根据需要及时改进应急预案内容。
项目部每月组织一次对施工现场地质灾害的危险因素、事件风险实施监控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表2.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联系方式一览表
序号
应急组织职务
姓 名
单位职务
联系电话
项目部现场指挥部总指挥
XXX
XXX
XXX
项目部现场指挥部副总指挥
XXX
XXX
XXX
应急处置办公室主任
XXX
XXX
XXX
应急处置办公室成员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11.3 重要物质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一般应急物资及装备:
a)救护人员的装备:
头盔、防护服、防护靴、防护手套、安全带、呼吸保护器、手电筒、雨衣、雨鞋等;
b)灭火器:
干粉、泡沫、气体灭火器等;
c)简易灭火工具:
扫帚、铁锹、水桶、脸盆、沙箱、石棉被、湿布、干粉袋等;
d)消防救护器材:
救生网、救生梯、救生垫、救生滑杆、缓降器等;
e)担架、防护服、防毒面具、防护口罩、体温计;
f)消毒器械和消毒液;
g)自动苏生器:
适用于抢救因中毒窒息、胸外伤、溺水、触电等原因造成的呼吸抑制或窒息处于假死状态的伤员。
h)通信器材:
固定电话1台,移动电话:
原则上每个管理人员1个。
对讲机若干、扩音器;
i)破拆工具、警戒条等。
应急抢险救援机械车辆及物资(见表2)。
表2.应急抢险救援机械车辆及物资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挖掘机
台
1
完好
2
装载机
台
1
完好
3
推土机
台
1
完好
3
切割机
台
3
完好
4
气割
把
3
完好
5
扳手
套
5
完好
6
千斤顶
台
4
库房备用
7
铁锹
把
20
库房备用
8
稿
把
20
库房备用
9
自卸汽车
台
2
完好
10
小车
台
2
完好
11
发电机
台
1
备用
12
编织袋
条
500
库房备用
13
沙子
吨
10
库房备用
14
警戒条
米
2000
库房备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质灾害 专项 应急 预案 现场 处置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