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找准最佳角度篇04.docx
- 文档编号:24945018
- 上传时间:2023-06-03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2.05KB
4找准最佳角度篇04.docx
《4找准最佳角度篇0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找准最佳角度篇04.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找准最佳角度篇04
1.准确审题。
首先要仔细研究作文命题,反复揣摩命题者的意图,进而明确写作的各种要求。
(1)分解试题:
对作文试题作适当分解,以求对作文要求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不致因遗漏而偏离题意。
一般来说,一篇作文试题可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三个组成部分。
当然,不是每年每道作文题都必有这三个部分。
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试题组成的各个部分作准确、细致、全面的审理。
只有这样,考生在行文时,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则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2)找关键词:
在上面三个部分中寻找关键词(或词组)关键词是试题中的重点,就像人的眼睛,文章该写什么,甚至该怎样写,都可以从这个词中看出.同时在寻找关键词的过程中,试题的各种要求都会变得简单明显,容易让考生在紧张的考试中把握。
(3)变隐为显:
将试题中的隐含信息说破,使其变为明示信息。
(4)化大为小:
在高考作文时,要选一条思路、一个角度,一旦选好了,就要一心一意走到底。
也就是说,文章角度要小,就其一点,纵深开掘,把一人、一事、一物、一理写得深刻有力。
如北京一考生的《包容(三)》包容很大,需从小处落笔,包容很宽,需从巧妙处切入。
本文从金鱼的老住户和新朋友的相互默认,红黄两色调和之后的温柔鲜丽说起,提出“生活中需要包容”,然后扩展升华。
从而使主题深化。
恰当的角度使得行文自然流畅,如泉水自然涌出,处处妙趣横生。
广东一考生的《沟通隔膜的桥梁——语言》能准确审题,紧扣“语言”与“沟通”的关系,通过记叙母女间发生的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道理:
不使用语言去加强沟通,两代人之间就容易出现隔膜,产生矛盾;使用语言去沟通,这些隔膜与矛盾就容易消除。
全文是切合题意的。
2.巧妙联想。
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中说: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
当代著名作家秦牧曾说:
“联想的构成,在某一点上如同电路,有了电路,电才能通过,知识贫乏,线路就不能畅通了。
”
东晋丞相谢安喜爱文学,善于清谈。
一天,窗外纷纷扬扬地下着大雪,谢安与侄儿侄女一道欣赏雪景,不由诗兴大发,他想考一考侄辈的诗才,便指着窗外的大雪笑问:
“白雪纷飞何所似?
”侄子谢朗略一凝思说:
“撒盐空中皆可拟”,侄女谢道韫从容不迫的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听了谢朗的话说:
“不好,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把盐撒得满天都是?
盐在空中马上就要落下来。
用撒盐做比喻,能准确的表现大雪飞舞的动态吗?
”而谢安听了侄女的话后,拍手大笑说:
“好!
好!
风吹柳絮上云霄,正象雪花漫天舞,絮白似雪,雪轻若絮,这个比喻真是又形象又贴切。
”这里谢朗把飘飘而落的雪花比作盐粒,谢道韫则把它比作柳絮。
无论是盐粒还是柳絮,都是他们因看到眼前的雪花而想到的。
这就是联想。
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
以某一事物作为触发点,由此任意联想出与之有关的事物。
在进行多向联想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联想的广度、深度和新颖度。
江苏一考生的《山水中走来的沈从文》我们不必猜测命题人在命这道题的时候,是否想到了沈从文先生;但是,我们可以说,用“水的灵动,山的沉稳”来比况沈从文先生及其作品,是最恰当不过了。
本文作者联想到沈从文先生作为叙写的对象,本身就是一种眼光,一种睿智,一种对人与山水的独特感悟。
江苏一考生的《人间四月天》,作者由话题“水的灵动”,联想到现代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水一般灵动的人生”、执著的爱以及富有独特色彩的生命永恒,对题意的理解自然、准确。
例文赏析
例文1:
点亮人生
福建一考生
如果你漫步康河边,你也许会遇到一个安详的老人,他就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巨人——霍金!
此时你可能惊叹:
为何他的目光如此呆滞?
为何他的身影如此平凡?
为何他的身体是如此残缺?
霍金会对你微笑,用手指触及高科技的设备告诉你:
“我的手指还能动,我的大脑还能思考!
”
也许你还在为自己的身体脆弱而悲痛不已。
朋友,霍金告诉你,用思想的力量去点亮人生。
法国学者帕斯卡尔说:
“人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这个世界上最脆弱的东西。
但他具有思想,这让他成为世界上最有力量的生物!
”思想的力量是伟大的,有了思想,才有了“晴空一鹤云排去,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文学境界;有了思想,才有了艺术宝库中的颗颗珍珠;有了思想才将这个本一片荒芜的世界变成异彩纷呈的画卷!
霍金用思想点亮了人生,铸就了辉煌。
也许你还在为追求完美而苦恼。
朋友,霍金告诉你要用探索的精神点亮人生。
英国残疾青年斯尔曼立志在28岁前登上心目中向往的所有高峰,当他登上最后一座山峰仰观大地时,他感到无限的失落,他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人生没有了探索的激情和追逐目标的愉悦感将会变得了无生趣。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无数的未知等待着你,在探索中完善自己的人生之树,人生会获得“望天上云卷云舒”的释然。
塞里卡说,人生是故事。
其实,人生是行路,行者无疆!
霍金孜孜不倦地探索自己的人生,凝聚成《时间简史》,点亮了本会暗淡的人生。
也许你还在为人生途中的荆棘而战战兢兢。
朋友,霍金告诉你,用坚忍不拔的意志点亮人生。
坚强的人会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有了“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浑不怕”的坚劲,人生会获得那眩目的光亮,你会感受“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雄浑气魄!
荆棘鸟站在针尖般的枝头,用坚强的意志完成了生命的赞歌。
贝多芬说过“成功的人只不过是在身心疲惫时能用坚强的毅力克服。
霍金用坚强的意志与病魔抗争,点亮了世间最伟大的灵魂!
林发在《冬季小语》中说:
“生命就是需要不断拼搏才能向前推进而不致枯滞的。
”点亮人生,有如在茫茫海上的哈里希岛上点起的长夜孤灯,给人力量和光明!
用思想的力量点亮人生,用探索的精神完善人生,用坚强的意志武装人生,人生会与斜射森林的朝阳共舞,与夜幕初垂的皎月齐光,与涨落的潮汐击节而歌!
【亮点透视】
本文的主题是论证思想是点亮人生的火炬。
开篇却并没有直入主题,而是通过一个富有情调的场景中遇到思想巨人——霍金,由他的话来援引文章的主旨,同时又联系上了文章主旨,很是巧妙。
作者旁征博引,中外例证罗列有致,诉说了一种哲理,释解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的深刻内涵。
例文2:
包容
清晨,阳光透过窗帘柔和地射在卧室地板上,善良的窗帘并没有阻挡太阳,而是宽容地允许它进来。
窗台上的那缸小鱼正欢快地游着,感谢阳光的普照。
我把刚买来的的袋子小鱼倒进鱼缸,“老住户”和“新朋友”相互碰碰尾巴算是默认了,我突然觉得包容让整个世界变得和谐。
沐着灿烂的阳光,我准备调色作画,把红黄两种颜料挤在一起并调匀时,两种颜料都舍弃了旧颜色,以共同的橙色出现在调色盘上。
红色不再是“张牙舞爪”,它吸收了黄的温柔,放弃了自身的强硬,黄也不再“咄咄逼人”,主动吸取了红的鲜现,把自身的光亮隐藏了起来,新产生的橙色正是由于红黄两者的相互包容,才变得既温柔又鲜丽,同时不失红的醒目兼顾黄的亮丽,看来红和黄没有完完全全消失,只是隐藏自身的一些不足,相互包容了对方。
生活中需要包容。
在社会上你不能一味地展现自己,“强有自有强在手”,想要不断进步,虚心接纳他人大度容忍他人是很有必要的。
曾经看过一篇哲理散文,讲一个聋哑孩子开大录音机试图学习英语,起初招致邻居的不满,慢慢邻居们便都包容了那个可怜而勇敢的孩子,因为不是每一个孩子在罹患疾病后都有勇气重新来过的,也不是每一个残病孩子,我们都能遇到并包容的,为何不尽力去理解身边这一个呢?
他也是你宽容的对象之一。
和家人朋友一起谈天的时候,每个人都各抒己见,一时间噪杂的声音从各个角落传出,不仅听不见他人的观点,就边自己的立场也被搅乱,此时为何不静一静听一听别人的观点呢?
即使他们的想法和你相差甚远,但那也代表了别人的思想。
吸取别人的思想,博采众长未必有坏处。
包容也能带来许多丰富的思想与建议,耐心听完别人的话,或许你的灵感将会来自这里呢。
山之所以青,归功于树木的生长,虽然树木从山上获取大量养份,但为这满山的青翠,高山包容了树木;水之所以活,是因为鱼群在水中嬉戏游弋,虽然鱼群会把水搅浑,但为这水的活泼,水包容了鱼群。
而亦是如此,大千世界,不会人人相同,总有你不喜欢的性格,总有你不满意的做法,试着包容别人,对别人无意的伤害给予宽容,对别人偶尔的过激言辞给予理解,对别人不同的观点给予承认。
对别人另类的作法给予尊重,这样包容他人,自我也会得到一种回报,回报来自别人对你的尊重,来自他人对你的包容。
鱼缸里的小鱼们依旧自由自在,在阳光普照下嬉戏,不管他们颜色有何差异,样子有何不同,他们彼此都默认了,吃同样的食物,感受同样的阳光,在同一缸水中共同生活。
需要包容,生活才能继续这样多彩快乐,只有包容,生活才会充满乐趣与幸福。
【亮点透视】
包容很大,需从小处落笔,包容很宽,需从巧妙处切入。
本文从金鱼的老住户和新朋友的相互默认,红黄两色调和之后的温柔鲜丽说起,提出“生活中需要包容”,然后扩展升华,谈到山和树的关系,水和鱼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都是因为包容才和谐美丽,从而使主题深化。
恰当的角度使得行文自然流畅,如泉水不择地而出,处处妙趣横生。
(孟邻)
例文3:
摆出一副倾听的耳朵
河南一考生
聪明的人,该是把智慧集合起来的人。
——题记
相信自己,是一种坚守,如天山雪峰上妙丽的雪莲,固守自己的高度;倾听别人意见,是一种智慧,如诸葛孔明七擒孟获的欲擒故纵,智慧的光芒照亮四方。
我相信自己,同时,我有一副善于倾听的耳朵……
成功的人,无不是相信自己的人。
这是一种自信,一种人生的饱满。
相信自己,我有我的原则;相信自己,我有我的判断;相信自己,我的命运由自己主宰;相信自己,不在纷纷流言中乱了阵脚!
比尔?
盖茨中途放弃了哈佛,毅然退学,不顾身后有多少人说他“昏了头”,因为他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会在软件开发上有所成就;武则天,每做出一事便不动摇,不因臣子议论而妥协,因为她相信自己的智慧与果敢,更相信自己的判断!
相信自己,不在众人议论下放弃自己的立场,不做随风倒伏的“墙头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
成功的人,也是善于听从别人意见的人。
这是一种智慧,一种人生的大境界。
善听别人意见,是虚怀若谷;善听别人意见,是从谏如流;善听别人意见,集众人智慧于一身,照亮人生道路!
开启“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以善听臣子进谏闻名,在魏征等人面前摆出了一副善于倾听的耳朵,方开启盛世,流芳千古;孔圣子,也在骑青牛的老子面前摆出一副善倾听的耳朵,耐心听从他的教导,方集得大智慧,流传于千古!
成功的人,是能将相信自己与听从别人意见结合起来的人。
相信自己,不意味着顽固。
倾听别人意见,也绝不是盲从。
成功的人,无不是自信果敢,而又谦虚谨慎。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这旅人也须将得到的信息经过自己的判断,这两面,稍一偏颇,便酿成大悲剧。
那个亡羊补牢的人不是付出代价后才懂倾听?
楚怀王不是因为顽固不化,不听从屈子进谏,才客死他乡?
相信自己,又要善于倾听,成功的道路才会平坦无荆棘。
相信自己,我有我的原则,我的背囊中有一件“坚守”的法宝。
善于倾听,我把智慧集中。
我的行囊中有一双善倾听的耳朵。
摆出一副善于倾听的耳朵,用心去判断,相信我自己,你看,成功的大门正缓缓开启!
【亮点透视】
作者从成功的人推及到取得成功的要素,以成功的要素为切入点深刻细致地分析了自信的好处和纳言的优点,以及最明智最可取的做法:
相信自己与倾听别人相结合。
空谈理论尚且不足为快,有史实来支撑,更显得真实可信。
这一切入点,恰如其分地摆正了“自信”与“纳言”的辨证关系,逻辑性强,分析合情合理。
例文4:
那时花开
云南一考生
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泰戈尔
人人都有一个梦,这个梦或小或大,但却都那样的神圣和虔诚。
但也正因为这份高贵的希望,使人们在挫折降临时显得那样的不堪一击,不堪重负。
在挫折面前,我们常常会不自主地放大痛苦,正如那位网友所说:
“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我想起不久前听到的一个故事,一个河南女青年独居重庆,因为感情受到挫折就准备自杀。
一个名叫“生命救助热线”的组织千方百计救了她。
清醒后,女青年千恩万谢,并意识到自己当时太冲动了。
其实,这正是把挫折来临时的痛苦无限放大所造成的恶果啊。
我们总听到这样的话,“那时太痛苦了”,“那会儿我被气昏了头”,“那时真是生不如死啊!
”
凡此种种,无不提及“那时”,那时就真那么可怕吗?
挫折面前,难道我们只有选择“放大痛苦”这一条路吗?
瞧瞧历史吧!
我们的老祖宗归有光八次落第,于是有了《项脊轩志》这样的隽永文章;英国的大将军威灵顿七败七战,于是有了永垂千古的美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于是有了“苦心人,天不负”这样的豪气壮语!
莫说挫折不可战胜,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惨淡的人生。
莫说痛苦只可放大,真正的智者只会把这痛苦当作前进的动力!
“那时”,那时的意义难道仅只留下痛苦和伤悲?
“那时”,李白不受朝廷重用,他决无灰心丧气之举,一咏便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
“那时”,陶潜看不过官场腐败,百官勾结,百姓遭殃,他决无低沉自*之话,一唱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义气!
“那时”,居里夫人身患血癌,她决无自暴自弃的举动,一开口就是“成功路上不是用泪水而是用鲜血铸成”的坚韧!
“那时”……
那时,我们确不该把痛苦放大,聪明的人不会站在废墟上哭泣,让我拥有那迎难而上的大智慧。
挫折作笔,/ 痛苦为墨,/ 在这一路长途上,/ 我们收获成功。
挫折面前。
/ 我们高歌:
/ 那时花开!
【亮点透视】
本文紧紧抓住“那时”,即“挫折降临时”来作文章。
从挫折降临时人们惯用的心态和此后的醒悟展开分析,列举古今中外名人的成功事例,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一条永恒的真理:
真正的智者会把痛苦当作前进的动力,幸福的花永远为勇士而开。
全文开口小,挖掘深,思维力度强,分析入情入理。
例文5:
沟通隔膜的桥梁——语言
广东一考生
月儿幽幽,风儿愁愁,今夜我无法入睡,倚窗而立,倾听窗外风摇芭蕉的细语,我的泪悄然划落……
今天与母亲吵架了,我什么也没有说,独自跑到海边。
母亲她错了,她不该偷看我的日记。
我站在海岸,倾听浪打岩石的声响,忆起了以往的一点一滴。
自小,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女孩子,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主动去与别人沟通。
我只能在自己的日记里畅想属于自己的天堂,我也只能独自漫步林阴小道,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去寄托自己“雁过无痕,风吹无形”的感触。
日子久了,自然而然与母亲之间的隔膜就深了。
我无法了解母亲,我只能默默享受着母亲双眸中无意间流露出来的关怀。
然而今天的这一切,却让我措手不及。
不知什么时候,母亲瘦小的身影出现在我的眼前。
她的身影显得那样孤独,我的心猛地一颤。
母亲的声音很柔很柔,令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孩子,你已经长大了,你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人生,但你却不会用语言跟我交流,”母亲继续说道,“我在无意中看你哭泣过,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无法了解你,我只能用这种做法来尽一个母亲的责任。
孩子,你能理解吗?
”我看到了母亲眼角闪动着的泪光。
这一份深沉的不易觉察的爱,我又懂得多少呢?
我内疚。
或许,母女之间的这一份情太深,却因无法沟通而隔膜了。
我扑进母亲的怀抱,放声大哭,聆听着母亲沉稳的心跳,觉得欣慰多了。
于是,在那一刻,我说了很多很多,包括我的理想,我的人生态度,以及我的一切感受。
面对母亲,我第一次用语言,毫无保留地展现了自己的心声。
母亲笑了,尽管那笑中还带着晶莹的泪珠,然而却是那样令我动容。
很久以来,我都没见过母亲笑得如此舒心。
我感觉得到,母女之间的心贴近了。
母亲抚摸着我的头:
“孩子,记住,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试着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内心,去与别人沟通。
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不会存有什么误解,彼此之间才能相互信任……”我从心里感激母亲,她给了我人生中一笔最重要的财富。
一阵凉风拂过我的长发,我发现周围一切是那么的安谧、幽静。
泪也不知什么时候干了,我的脸上浮现出舒心的笑容。
从今以后,我会努力学着去与别人沟通的——用自己最熟悉却不易表达的语言。
我相信自己能行!
【亮点透视】
这是一篇记叙文。
该考生能准确审题,紧扣“语言”与“沟通”的关系,通过记叙母女间发生的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道理:
不使用语言去加强沟通,两代人之间就容易出现隔膜,产生矛盾;使用语言去沟通,这些隔膜与矛盾就容易消除。
全文是切合题意的。
文章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缺少语言上的沟通,从这个角度切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并能给人以启迪。
作者还把母女之间的语言沟通扩展到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语言沟通,更使文章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其内容是深刻的。
从构思上看也颇有特色:
以景物描写开头,引出“划落”的泪珠,形成了悬念;接着通过回忆,讲述事情的来龙去脉;最后再写到景物,写到自己的“笑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自然,心理描写比较生动,感情真挚动人,有生活气息。
例文6:
沉稳与灵动
江苏一考生
相扑力士身材高大威武,很少有人能将它与灵动联系起来。
瞧瞧他们下垂的肚子,粗壮的四肢,根本就与灵动毫不相关。
但是真正看了相扑比赛后,我就觉察到,相扑力士是沉稳与灵动的有机结合。
昨天忙里偷闲观看了日本相扑在中国北京的公演比赛,看着相扑力士一摇一摆地走上比赛场地,我不禁觉得好笑。
经过冗长的一个仪式后,裁判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
两个相扑力士抱在了一起,就像两只笨拙的大象在碰撞,他们互相推揉,忽然其中一位相扑力士一个扫荡腿,把对手摔倒在地,动作是如此的快速,如此的出人意料,对手倒在地上了也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但比赛结束了。
解说员开始讲述选手的招式等等我听不明白的术语,而我头脑中却只有力士肥胖的身体,灵巧的动作,快速的反应,它们在不断地重放,倒退,再重放,倒退……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
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
相扑力士不仅有山的沉稳,也有水的灵动,正像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
假如那力士只有山的沉稳而没有水的灵动,那么他们与大象、鲸鱼之间的搏斗有什么分别?
光*身体的巨大,而没有头脑的灵活,就不会有意外的输赢。
假如那力士只有水的灵动而没有山的沉稳,那么谁都能去比赛,而相扑也就没有相扑的特色,与其他体育项目无异了。
所以灵动与沉稳是密不可分的,没有沉稳的灵动,或没有灵动的沉稳,正像没有绿叶衬托的花朵,没有星光闪耀的黑夜。
沉稳与灵动的统一,才能造就相扑运动的魅力,体现相扑运动的特色。
矛盾着的双方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不断地争斗,推动着世界的发展,变与不变仅一线之差,灵动与沉稳也仅一线之差,而相扑运动正是灵动与沉稳的结合。
因为沉稳我开始注意相扑,因为灵动我开始敬畏相扑。
【亮点透视】
面对“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这样一个“看上去很美”的试题,这位“沉稳”的考生没有惊惶失措,自乱阵脚,而是沉住气,稳住神,他(或她)知道,这样一道试题,一般是不会叫你就山说山,就水说水的。
那么,到底该写些什么呢?
写“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吗?
那是大多数考生都会想到的。
突然之间,他(或她)灵光一闪,想起“昨天忙里偷闲观看了日本相扑在中国北京的公演比赛”,于是不慌不忙,专攻一点;夹叙夹议,层层敲击,一路从从容容地写来,一篇优秀之作诞生了。
值得肯定的是,他(或她)“昨天”还在观看相扑比赛,而且巧妙地由相扑力士身上看到了“沉稳”与“灵动”,并能就地取材,用十多个小时之前看到的东西来演绎话题。
或许,这篇文章本身就是“沉稳”与“灵动”结合的产物吧。
例文7:
山水中走来的沈从文
江苏一考生
喜欢《边城》,喜欢沈从文;喜欢沈从文,于是喜欢上了沈从文笔下的山山水水。
人们常说: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喜欢上沈从文笔下的我突然悟到:
从文先生就是一条河,从文先生就是一座山。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
从文先生性情如水,文笔如水,在那清澈的文思中涌动的是最纯净的人性之水。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听过、看过太多太多的爱情故事,可有哪一个如翠翠的爱情那样不沾一丝世俗之气?
于是,当烦恼接踵而来时,我乐意拿起《边城》,走进从文先生水的世界,在那里,我听到湘西的水轻轻流淌;听到船夫豪亮的歌声,品味翠翠如水的情思和爷爷如水的爱。
从文先生这样写了,也是这样地爱了,爱得执著,如灵动的水常年保持一色的蔚蓝。
他的爱人在他死后多年后,也终于悟出了从文先生这份纯真的爱。
山有山的性情——沉稳。
从文无疑也是一座山,他有着山的秉性。
在“文革”期间,人们误解了他,伤害了他,他却毫不在意,他不争。
当无知的人们要他去打扫女厕所时,从文先生认认真真地做了。
他用大山的沉默去回击这群无知者的攻击。
沉稳的大山在四季中却能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这无疑是对从文先生最好的评价。
大家都知道从文先生是著名作家,殊不知从文先生也是著名的服装研究专家。
在一本书中看到这么一则关于从文先生的故事:
在“文革”中,从文先生辛辛苦苦写出的《中国服装史》被没收而弄没了,但从文先生硬是又写出了一本。
这就是我们可亲可爱的从文先生:
一条汩汩流动永远不会停歇的河流,一座四季常青生机昂然的大山。
在那沅江之畔,你去走一走,去看一看,去听一听,你看见一位书生在书写、在吟唱吗?
书写,书写山的传奇;吟唱,吟唱水的多情。
例文8:
文化的性格
江苏一考生
万物皆有性格,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格——沉稳。
文化亦应有其性格,但文化的性格是什么呢?
是水的灵动,还是山的沉稳?
一直向往只身前往大西北,在朔风呼啸中追逐那消失千载的驼铃声;一直向往着能独自下江南,在月光盈盈风拂芭蕉的夜晚,漫步在遐思园中的小径上,贪婪地呼吸晚风送来的檀木清香。
旅游胜地、名山大川不可胜数,我之所以选择朔风呼啸的大西北和草长莺飞的江南,是因为我认为只有苍凉悲壮的西北文化与轻盈灵动的江南文化,才能代表中国文化,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性格。
我谓江南文化以灵动,水的灵动;我谓西北文化以沉稳,山的沉稳。
求之于诗,若江南文化是轻盈明快的七绝,西北文化则是古朴厚拙的五古;若江南文化是李白的清新俊逸,西北文化则是杜甫的沉郁顿挫。
求之于词,若江南文化是柳永的缠绵悱恻,西北文化则是东坡的超旷豪放;若江南文化是“杨柳岸,晓风残月”,西北文化则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求之于乐器,若江南文化是幽咽欲泣的二胡,西北文化则是悠扬嘹亮的唢呐。
求之于人物,若江南文化是溪边濯足的浣纱女,西北文化则是鬓发染霜的牧羊人;若江南文化是活泼伶俐的黄蓉,西北文化则是端凝厚重的郭靖。
求之于时序,若江南文化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阳春三月,西北文化则是秋风萧萧、雨雪霏霏的深秋严冬。
江南文化若是温飞卿的鲜艳浓丽,西北文化则是王安石的朗肃内敛;江南文化如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西北文化则如烽烟滚滚的战场杀伐;江南文化若……西北文化则……上天以水的灵动和山的沉稳,分别滋润着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使得中国文化不至于太单调,太寂寞。
我终于明白了。
文化的性格既有水的灵动又有山的沉稳。
二者如鱼戏水,恰合无间,形成了辉煌灿烂的中国文化,中华文明!
水的灵动……
山的沉稳……
辉煌灿烂的中国文化……
【亮点透视】
本文开篇即由山水的“性格”契入“文化的性格”这一耀眼的主题,起笔不凡,颇有“凤头”效果。
主体部分巧妙地选择了极具代表性的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作为行文的支点,从自然、文学、音乐等方面,极其“灵动”而又充分地阐述了中国文化“灵动”与“沉稳”的丰富内涵。
全文援引自然而从容,意象选择鲜明而典型,行文一气而下,显得文思飘逸,才情飞扬。
例文9:
人间四月天
江苏一考生
志摩走了——
没有挥袖,也没有带走一片云彩,有的也许只是飞机着火时如凤凰的涅槃。
永远地,悄悄地走了,但他也留下了很多很多。
他的爱,他的憎,他对世界的描摹,他那水一般灵动的人生。
他对爱很执著,他的内心恰似千岛湖灵动的湖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找准 最佳 角度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