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焊件产生变形和裂纹.docx
- 文档编号:24936016
- 上传时间:2023-06-03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1.04MB
防止焊件产生变形和裂纹.docx
《防止焊件产生变形和裂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止焊件产生变形和裂纹.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止焊件产生变形和裂纹
防止焊件产生变形和裂纹
l)预热和缓冷
预热和缓冷能有效地减小甚至消除焊接应力。
“预热”是在焊修前粑焊件整体加热到合适的温度,从而减小焊件施焊部位与其它部位的温度差。
低碳钢和有色金属的塑性较好,只是对大截面零件进行焊修和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焊修时才进行预热,预热温度约100℃。
中碳钢预热温度为200~250℃。
高碳钢视含碳量不同,可以预热到300℃以上.铸铁零件则应预热到600℃上。
“缓冷”是对焊后零件设法保温(如置于石棉灰或生石灰粉中),让焊件缓慢冷却,以消除内应力。
缓冷对于高碳钢、合金钢、铸铁尤为重要。
对一些要求较高的焊件,为消除焊后剩余内应力,可进行消除应力退火,即将焊后零件置于加热炉中缓慢加热至一定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或随炉缓冷。
如缸盖热焊后,采用下列退火规范:
退火温度600℃,保温10分钟,然后随炉冷却到300℃以下出炉。
考虑到自重可能引起的变形,当加热温度比较高时,应事先将焊件支垫好。
(2)锤击焊缝
当堆焊层或焊缝处在赤热状态时,用小手锤敲打焊缝,以抵消焊缝金属及热影响区金属的收缩力,从而减小或消除内应力、减小或矫正变形。
锤击施焊部位,还可改变金属组织内分子排列情况,提高金属的机械性能和耐蚀性。
延展性能较好的金属,采用这个方法效果较好。
对于底层和表面层的焊缝一般不锤击。
锤击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温度范围。
有些金属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强度异常弱小,有些金属则具有脆性。
例如:
铝在温度升到400~500℃时,其强度几乎丧失;青铜铸件当温度升到550~650℃时,其强度也变得很小。
这时,十分轻微的冲击或者大的静载荷(如自重)就能使焊件损坏。
钢铁材料温度在300~500℃时有蓝脆性,也不能进行锤击。
此外,含磷高的钢铁材料,冷态锤击时也易产生裂纹。
一般钢铁材料,温度在800℃时锤击效果较好。
随着温度的下降,锤击力量也应减小,300~500℃时不允许锤击,冷焊缝的锤击应在温度低于300℃时进行。
锤击时,尽可能地向焊缝的横向锤击,使焊缝金属尽可能横向伸展。
并且锤击要稠密、轻快而均匀。
(3)采用合理的施焊次序
连续焊补的焊缝愈长,热影响区愈大。
温度分布愈不均匀,因而热应力愈大,焊件变形及开裂的危险也愈大。
缩短每次焊补的长度,并按合理的次序施焊,可以缩小热影响区的范围,减小温度分布不均匀的程度,使应力和变形趋于均匀。
生产实践中,一般根据焊件、裂纹部位、裂纹长短等情况,分别采用分段后退法、分段逆向对称法、分段交错间跳法等进行焊修。
对于需要填焊较多金属的部位,可采用多层堆焊。
对于磨损的轴类零件,可利用均衡变形法堆焊。
①分段后退法。
常用于较短裂纹的焊缝。
施焊前把焊缝分成适当的小段,标明次序,进行后退焊补。
焊缝边缘区段的焊补,从裂纹的终端向中心方向进行,其它各区段接首尾相接的方法进行。
②分段逆向对称法。
此法多用于较长裂纹的焊缝.同样将焊缝分成若干对称小段,标明次序,进行焊补。
焊补时,l、2段在裂纹中心处,并由两侧向中心施焊,其余各段,按首尾相接的方法进行。
③分段交错间跳法。
这种焊补工艺,大体上与上述两种方法相同。
也是把焊缝分成许多区段,分别尽量从焊缝基体金属最低温度的部位起焊。
此种焊补工艺,多用于
孔洞的焊(镶)补和凹坑的填补。
焊补较大的孔洞时,镶块应做成凸形.
④叶状裂纹的焊补。
焊补叶状裂纹时,首先要根据裂纹在焊件上所处部位和支纹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原则上是先焊短的支纹,后焊长的主纹:
先焊壁厚部位的裂纹,后焊壁薄部位的裂纹。
其次,要根据裂纹长短选用分段焊或间跳焊,并按照不预热冷焊工艺进行施焊。
⑤堆焊焊补法。
“堆焊”就是多层焊补。
堆焊时往往要综合运用上述各种焊补方法。
常用于焊补厚度大的焊件。
采用多层焊补法堆焊焊件的裂纹,应按冷焊操作工艺进行。
为减少母材的熔化和熔深,可在焊接第一层时采用细焊条、小电流、断续焊、分散焊等方法,也可在焊第一层时采用钎焊的办法;而上下层焊缝的施焊方向应尽量相反。
堆焊,也广泛地用于表面磨损的零件,恢复焊件的厚度、外形尺寸,满足强度要求。
当对轴类的磨损表面进行堆焊时,可用均衡变形法进行堆焊。
(4)局部加热减应法
①加热减应原理。
金属受热要膨胀,冷却时要收缩,加热减应法就是利用这个规律,来控制焊补过程中形成的热应力。
在焊前和焊后,选择适当部位加热,使其膨胀,来抵消或减小焊缝应力,防止裂纹产生。
这个加热的部位就叫做“减应区”。
这种方法巧妙地解决了缩小温度差的问题(指焊缝区域和焊件上那些阻碍焊缝区域自由变形的部位之间的温度差)。
加热焊后减应区则造成了一种压迫焊缝的力量,以抵消焊缝区域自由收缩时形成的剩余拉伸应力。
②加热减应区的选定。
正确选择加热减应区是本方法的关键,可根据焊缝不同位置选择一处、两处或多处。
其选择原则如下:
选取对焊缝部位的胀缩起直接影响的部位或区域,即加热该区域能使焊缝扩张或收缩。
一般加热焊前加热减应区应使焊缝扩张,加热焊后加热减应区应使焊缝收缩。
减应区应尽量选在边角棱筋等部位和金属较多的区域。
要选取对其它部位无过大影响地区域,以免引起其它部位变形或拉裂。
必须指出,错误的加热减应区,不但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使内应力增加。
(5)预加反向变形法
在施焊前,根据经验和焊件金属性质,估计出变形的大小和方向,预先使焊件向相反方向变形,或将焊件布置成相反的位置,焊后由于本身的收缩变形,恰好达到所需要的正常状态.
(6)刚性固定法
刚度大的焊件,焊后变形一般都较小。
因此,施焊前如果加强焊件的刚性,则焊后变形就可以减小。
对于壁厚2毫米以下的薄壁零件及折断零件的焊修,常需加以刚性固定,以防变形或错位。
固定的方法很多,有些用简单的夹具或支撑,有些采用专用的胎具,有些是临时点焊固定在刚性工作台上,有些甚至利用机件本身去构成刚性较大的组合体(例如有的单位焊修断曲轴时,就是将曲轴固定在机体上进行的)。
刚性固定法对减小变形很有效,而且焊接时不必过于考虑焊接顺序。
但对于有些大而复杂的零件不易固定,在焊后撤除固定后,焊件往往还会有少许变形。
此外,这种方法会增加焊接应力,对脆性材料施焊时要慎重,谨防产生裂纹。
(7)强迫冷却法
强迫冷却法又称散热法,就是设法把焊修处的热量迅速传导出去,使焊缝附近基体金属的受热程度大大减少,达到减小变形的目的。
也可利用冷水喷射焊件,达到降低基体金属温度,防止变形的目的。
有的单位在焊缝附近敷以湿布,施焊中随时更换,亦可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
焊接变形
2008-02-0214:
42 来源:
welderhome作者:
admin网友评论0条浏览次数159
1 试述焊接残余变形的种类。
焊接过程中焊件产生的变形称为焊接变形。
焊后,焊件残留的变形称为焊接残余变形。
焊接残余变形有纵向收缩变形、横向收缩变形、角变形、弯曲变形、扭曲变形和波浪变形等共六种,见图1,其中焊缝的纵向收缩变形和横向收缩变形是基本的变形形式,在不同的焊件上,由于焊缝的数量和位置分布不同,这两种变形又可表现为其它几种不同形式的变形。
2 焊件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纵向收缩变形?
焊件焊后沿平行于焊缝长度方向上产生的收缩变形称为纵向收缩变形。
当焊缝位于焊件的中性轴上或数条焊缝分布在相对中性轴的对称位置上,焊后焊件将产生纵向收缩变形,其焊缝位置见表1。
焊缝的纵向收缩变形量随焊缝的长度、焊缝熔敷金属截面积的增加而增加,随焊件截面积的增加而减少,其近似值见表2。
表2 焊缝纵向收缩变形量的近似值 (mm/m)
对接焊缝
连续角焊缝
间断角焊缝
0.15~0.3
0.2~0.4
0~0.1
注:
表中所表示的数据是在宽度大约为15倍板厚的焊缝区域中的纵向收缩变形量,适用于中等厚度的低碳钢板。
3 试述焊缝的横向收缩变形量及其计算。
焊件焊后在垂直于焊缝方向上发生的收缩变形称为横向收缩变形,横向收缩变形量随板厚的增加而增加。
低碳钢对接接头、T形接头和搭接接头的横向收缩变形量,见表3、表4。
对接接头横向收缩变形量的近似计算公式,见表5。
表5 对接接头横向收缩变形量的近似计算公式
坡口形式
横向缩短量计算公式
Y形
双Y形
△L横=0.1δ①+0.6
△L横=0.1δ+0.4
①δ——板厚(mm)。
当两板自由对接、焊缝不长、横向没有约束时,横向收缩变形量要比纵向的大得多。
4 焊件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弯曲变形?
如果焊件上的焊缝不位于焊件的中性轴上,并且相对于中性轴不对称(上下、左右),则焊后焊件将会产生弯曲变形。
如果焊缝集中在中性轴下方(或下方焊缝较多)则焊件焊后将产生上拱弯曲变形;相反如果焊缝集中在中性轴上方(或上方焊缝较多),则焊件焊后将产生下凹弯曲变形。
又如果焊件相对焊件中性轴左、右不对称,则焊后将产生旁弯,焊件产生弯曲变形的焊缝位置,见表6。
5 试述焊件产生角变形的原因及其数值。
焊接时,由于焊接区沿板材厚度方向不均匀的横向收缩而引起的回转变形称为角变形见图1b。
产生角变形的原因是,焊缝的截面总是上宽下窄,因而横向收缩量在焊缝的厚度方向上分布不均匀,上面大、下面小,结果就形成了焊件的平面偏转,两侧向上翘起一个角度。
电渣焊缝由于焊缝厚度均匀,所以焊后焊件基本上不产生角变形。
有色金属和薄板,由于焊接过程中熔池承托不住焊件的重量,使两侧板下垂,结果会引起相反方向的角变形。
低碳钢对接接头在自由状态下,焊后角变形的实验值,见表7。
6 试述波浪变形和扭曲变形产生的原因。
⑴波浪变形 焊后构件产生形似波浪的变形称为波浪变形。
薄板对接焊后,存在于板中的内应力,在焊缝附近是拉应力,离开焊缝较远的两侧区域为压应力,如压应力较大,平板失去稳定就产生波浪变形,见图1d。
此外,当焊件上的几条角焊缝靠得很近时,由每角焊缝所引起的角变形连贯在一起也会形成波浪变形,见图2。
波浪变形通常产生在薄板结构中。
⑵扭曲变形 构件焊后两端绕中性轴相反方向扭转一角度称为扭曲变形,见图1e。
如果构件的角变形沿长度上分布不均匀和纵向有错边,则往往会产生扭曲变形。
如图3a所示工字梁的四条角焊缝在定位焊后不采用适当夹具,按图3b所示的焊接方向(相邻焊缝反向)进行焊接,这时角变形沿着焊缝长度逐渐增大,使构件扭转,即构件扭转,即产生扭曲变形。
7 如何利用合理的装配焊接顺序来控制焊接残余变形?
不同的构件形式应采用不同的装配焊接方法。
1)结构截面对称、焊缝布置对称的焊接结构,采用先装配成整体,然后再按一定的焊接顺序进行生产,使结构在整体刚性较大的情况下焊接,能有效地减少弯曲变形。
例如,工字梁的装配焊接过程,可以有两种不同方案,见图4。
若采用图4b所示的边装边焊顺序进行生产,焊后要产生较大的上拱弯曲变形;若采用图4c所示的整装后焊顺序,就可有效地减少弯曲变形的产生。
2)结构截面形状和焊缝不对称的焊接结构,可以分别装焊成部件,最后再组焊在一起见图5。
图5b所示的方案由于焊缝1离中性轴距离较大,所以弯曲变形较大,而图5a所示的焊缝1的位置几乎与上盖板截面中性轴重合,所以对整个结构的弯曲变形没有影响。
8 如何利用合理的焊接顺序来控制焊接残余变形?
⑴对称焊缝采用对称焊接 当构件具有对称布置的焊缝时,可采用对称焊接减少变形。
如图4所示工字梁,当总体装配好后先焊焊缝1、2,然后焊接3、4,焊后就产生上拱的弯曲变形。
如果按1、4、2、3的顺序进行焊接,焊后弯曲变形就会减小。
但对称焊接不能完全消除变形,因为焊缝的增加,结构刚度逐渐增大,后焊的焊缝引起的变形比先焊的焊缝小,虽然两者方向相反,但并不能完全抵消,最后仍将保留先焊焊缝的变形方向。
⑵不对称焊缝先焊焊缝少的一侧 因为先焊焊缝的变形大,故焊缝少的一侧先焊时,使它产生较大的变形,然后再用另一侧多的焊缝引起的变形来加以抵消,就可以减少整个结构的变形。
9 如何利用合理的焊接方向来控制焊接残余变形?
为控制焊接残余变形而采用的焊接方向,有以下几种:
⑴长焊缝同方向焊接 如T形梁、工字梁等焊接结构,具有互相平行的长焊缝,施焊时,应采用同方向焊接,可以有效地控制扭曲变形,见图6a。
⑵逆向分段退焊法 同一条或同一直线的若干条焊缝,采用自中间向两侧分段退焊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残余变形,见图6b。
⑶跳焊法 如构件上有数量较多又互相隔开的焊缝时,可采用适当的跳焊,使构件上的热量分布趋于均匀,能减少焊接残余变形,见图6c。
10 如何利用反变形法来控制焊接残余变形?
为了抵消焊接残余变形,焊前先将焊件向与焊接残余变形相反的方向进行人为的变形,这种方法称为反变形法。
例如,为了防止对接接头产生的角变形,可以预先将对接处垫高,形成反向角变形见图7a。
为了防止工字梁翼板焊后产生角变形,可以将翼板预先反向压弯见图7b。
在薄壳结构上,有时需在壳体上焊接支承座之类的零件,焊后壳体往往发生塌陷,为此,可以在焊前将支承座周围的壳壁向外顶出,然后再进行焊接见图7c。
采用反变形法控制焊接残余变形,焊前必需较精确地掌握焊接残余变形量,通常用来控制构件焊后产生的弯曲变形和角变形,如反变形量留得适当,可以基本抵消这两种变形。
11 如何利用刚性固定法来控制焊接残余变形?
焊前对焊件采用外加刚性拘束,强制焊件在焊接时不能自由变形,这种防止焊接残余变形的方法称为刚性固定法。
采用压铁防止薄板焊后的波浪变形见图8。
刚性固定法简单易行,适用面广,不足之处是焊后当外加刚性拘束卸掉后,焊件上仍会残留一些变形,不能完全消除,不过要比没有拘束时小得多。
另外,刚性固定法将使焊接接头中产生较大的焊接应力,所以对于一些抗裂性较差的材料应该慎用。
12 如何利用散热法和自重法来控制焊接残余变形?
⑴散热法 焊接时用强迫冷却的方法将焊接区的热量散走,减少受热面积从而达到减少变形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散热法,利用散热法减少薄板的焊接变形见图9。
图9b是将焊件浸入水中进行焊接(常用于小容器焊接)。
图9c是用水冷铜块进行冷却。
散热法不适用于焊接淬硬性较高的材料。
⑵自重法 利用焊件本身的质量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变形来抵消焊接残余变形的方法称为自重法。
如一焊接梁上部的焊缝明显多于下部,见图10a,焊后整根梁产生下凹弯曲变形。
为此焊前将梁放在两个相距很近的支墩上,见图10b,首先焊接梁的下部两条直焊缝,由于梁的自重和焊缝的收缩,将使梁产生弯曲变形,焊毕,将支墩置于两头,并使梁反身搁置,随后焊接梁的上部,由于支墩是置于梁的两头,梁的自重弯曲变形与第一次相反,不仅如此,上部焊缝的收缩变形方向也与下部焊缝收缩变形的方向相反,因此焊后梁的弯曲变形得以控制,见图10c。
13 如何利用机械矫正法矫正焊接残余变形?
利用手工锤击或机械压力矫正焊接残余变形的方法叫机械矫正法。
手工锤击矫正薄板波浪变形的方法,见图11。
图11a表示薄板原始的变形情况,锤击时锤击部位不能是突起的地方,这样结果只能朝反方向突出,见图11b,接着又要锤击反面,结果不仅不能矫平,反而要增加变形。
正确的方法是锤击突起部分四周的金属,使之产生塑性伸长,并沿半径方向由里向外锤击,见图11c,或者沿着突起部分四周逐渐向里锤击,见图11d。
利用机械力矫正焊接残余变形的方法,见图12。
图12a是利用加压机构矫正工字梁焊后的弯曲变形。
图12b是利用圆盘形辗轮辗压薄板焊缝及其两侧,使之伸长来消除薄板焊后的残余变形。
手工锤击矫形劳动强度大,技术难度高,但无须设备,适用于薄板的焊后矫形。
机械矫正效率高、速度快、效果好,但须要加压机构等设备,适用于中、大型焊件焊后的矫形。
14 如何正确进行火焰矫正焊接残余变形?
利用火焰对焊件进行局部加热时产生的塑性变形,使较长的金属在冷却后收缩,以达到矫正变形的目的称火焰加热矫正法。
火焰加热矫正法矫正焊件残余变形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加热用火焰通常采用氧乙炔焰,火焰性质为中性焰,如果要求加热深度小时,可采用氧化焰。
2)对于低碳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加热温度为600~800℃,此时焊件呈樱红色。
3)火焰加热的方式有点状、线状和三角形三种,其中三角形加热适用于厚度大、刚性强的焊件。
4)加热部位应该是焊件变形的突出处,不能是凹处,否则变形将越矫越严重。
5)矫正薄板结构的变形时,为了提高矫正效果,可以在火焰加热的同时用水急冷,这种方法称为水火矫正法。
对于厚度较大而又比较重要的构件或者淬硬倾向较大的钢材,不可采用水火矫正法。
6)夏天室外矫正,应考虑到日照的影响。
因为中午和清晨原加热效果往往不一样。
7)薄板变形的火焰矫正过程中,可同时使用木锤进行锤击,以加速矫正效果。
15 试述用电磁锤法矫正焊接残余变形的工作原理。
电磁锤法又称强电磁脉冲矫正法,其矫正焊件变形的过程如下:
把一个由绝缘的圆盘形线圈组成的电磁锤放置于焊件待矫正处,从已充电的高压电容向其放电,于是在线圈与焊件的间隙中出现一个很强的脉冲电磁场,见图13。
由此产生一个比较均匀(与机械锤相比)的压力脉冲,使该处产生与焊件变形反向的变形,用以矫正焊件的变形。
电磁锤法适用于电导率大的材料如铝、铜等板壳结构的矫形。
对电导率小的材料则需在焊件与电磁锤之间放置铝或铜质薄板。
电磁锤法矫正变形的优点在于:
1)焊件表面没有撞击的锤痕。
2)矫形能量可精确地控制。
3)无需挥动锤头,可在比较窄小的空间内进行工作。
焊接应力
2008-02-0214:
41 来源:
welderhome作者:
admin网友评论0条浏览次数164
16 如何利用合理的焊接顺序和方向来控制焊接残余应力?
1)先焊变形收缩量较大的焊缝,使基能较自由地收缩。
如一个带盖板的双工字钢构件见图14,由于对接焊缝的收缩量大于角焊缝的收缩量,所以应先焊盖板的对接焊缝1,后焊盖板和工字梁之间的角焊缝2。
2)先焊错开的短焊缝,后焊直通长焊缝。
如一拼板结构见图14b,应先焊焊缝1、2,后焊焊缝3。
如相反,则由于焊缝1、2的横向收缩受到限制,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
3)先焊在工作时爱力较大的焊缝,使内应力合理分布,见图14c。
在接头两端留出一段翼缘角焊缝不焊,先焊受力最大的翼缘对接焊缝1,然后再焊腹板对接焊缝2,最后焊翼缘预留的角焊缝3。
这样,焊后可使翼缘的对接焊缝承受压应力,腹板对接焊缝承受拉应力。
角焊缝留在最后焊可以保证腹板对接焊缝有一定的收缩余地,同时也有利于在焊接翼缘对接焊缝时,可以采取反变形措施来防止产生角变形。
17 如何利用降低结构局部刚度来控制焊接残余应力?
结构的刚度增加时,焊后的残余应力将显著加大。
因此,在条件许可时,焊前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将焊接区域的局部刚度降低,将有效地减少焊接残余应力。
如一镶块结构的焊件,由于焊缝呈封闭形刚度较大,见图15。
为减少焊接区域的局部刚度,可以将平板少量翻边(图15a),或将镶块压凹(图15b),焊接时由于焊缝能自由收缩(将平板或镶块拉平),使残余应力大为减少。
18 如何利用锤击焊缝区来控制焊接残余应力?
焊接残余应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焊缝在冷却过程中的纵向收缩和横向收缩,因此焊后利用小锤轻敲焊缝及其邻近区域,使金属展开,能有效地减少焊接残余应力,据测定,利用锤击法可使应力减少1/2~1/4。
进行锤击焊缝时,焊件温度应当维持在100~150℃之间或在400℃以上,避免在200~300℃之间进行,因为此时金属正处于蓝脆性阶段,若锤击焊缝容易造成断裂。
多层焊时,除第一层和最后一层焊缝外,每层都要锤击。
第一层不锤击是为了避免产生根部裂纹,最后一层焊缝通常焊得很薄,主要是为了消除由于锤击而引起的冷作硬化。
19 如何利用高温回火来消除焊接残余应力?
焊件用来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高温回火分整体和局部两种方式。
⑴整体高温回火 将整个焊件放在炉中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保温一段时间再冷却。
同一种材料,回火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残余应力就消除得越彻底。
通过整体高温回火可以将80%~90%的残余应力消除掉,这是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各种材料的回火温度,见表8。
含钒低合金钢在600~620℃加回火后,塑性、韧性下降(回火脆性),回火温度宜选550~560℃。
表8 各种材料的回火温度(℃)
碳钢及低中合金钢
奥氏体钢
铝合金
镁合金
钛合金
铌合金
铸 铁
580~680
850~1050
250~300
250~300
550~600
1100~1200
600~650
回火时间随焊件厚度而定,钢按每毫米壁厚1~2min计算,但不宜低于30min,不必高于3h,因为残余应力消除效率随时迅速降低,过长的处理时间是不必要的。
⑵局部高温回火 只对焊缝及其附近的局部区域进行加热消除残余应力。
消除应力的效果不如整体高温回火,但方法设备简单。
常用于比较简单的、拘束度较小的焊接结构,如长筒形容器、管道接头、长构件的对接头等焊接残余应力的消除。
局部高温回火可采用气体、红外线、间接电阻或工频感应加热等。
20 如何利用机械接伸法来消除焊接残余应力?
产生焊接残余应力的根本原因是焊件焊后产生了压缩残余塑性变形。
因此,焊后对焊件进行加载拉伸,产生拉伸塑性变形,它的方向和压缩残余变形相反,结果使压缩残余变形减小,因而焊件中的焊接残余应力亦随之同步减小。
机械拉伸消除应力法对于一些焊后需要进行液压试验的焊接容器特别有意义,因为液压试验时容器所承受的试验压力均大于容器的工作压力,例如钢制压力容器其试验压力为容器工作压力的1.25倍,所以容器在进行液压试验的同时,对容器材料进行了一次相当于机械拉伸的膨胀,从而通过液压试验,消除了部分焊接残余应力。
21 如何利用温差拉伸法来消除焊接残余应力?
温差拉伸法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基本原理与机械拉伸法相同,主要差别是利用局部加热的温差来拉伸焊缝区。
温差拉伸法的具体方法是:
在焊缝两侧各用一个宽度适当的氧乙炔焰炬进行加热,在焰炬后面一定距离,用一根带有排孔的水管进行喷水冷却。
乙炔焰和喷水管以相同速度向前移动见图16。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两侧温度高(其峰值约为200℃、焊接区温度低(约为100℃)的温度差。
两侧金属受热膨胀对温度较低的区域进行拉伸,所以就可消除部分焊接残余应力,据测定,消除的效果可达50%~70%。
温差拉伸法的参数,见表9。
表9 温差拉伸法参数
钢板厚度(mm)
焰炬宽度(mm)
焰炬中心距(mm)
焰炬移动速度(mm/min)
8
10
15
17
20
25
30
35
40
6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15
125
180
180
180
180
180
180
180
600
400
500
300
250
200
175
150
125
22 如何利用振动法和爆炸法来消除焊接残余应力?
⑴振动法 利用偏心轮和变速电动机组成的激振器使焊接结构发生共振产生循环应力,可使焊接残余应力逐渐降低,这种方法称为振动法。
振动法消除残余应力的效果取决于激振器和构件支点的位置、激振频率和时间。
其优点是所用设备简单价廉、处理费用低、时间短,也没有高温回火时金属表面氧化的问题,目前在生产中已得到应用。
⑵爆炸法 通过布置在焊缝及其附近的炸药带,引爆产生的冲击波与焊接残余应力的交互作用,使金属产生适量的塑性变形,从而降低残余应力的方法称为爆炸法。
采用爆炸法时炸药带的数量及安放位置,见图1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防止 产生 变形 裂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