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docx
- 文档编号:24935761
- 上传时间:2023-06-03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4.32KB
大自然的语言.docx
《大自然的语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自然的语言.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
6、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文中3个生字,掌握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选择自己有兴趣的段落背诵下来。
3.引导学生将生活与课本结合起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大自然的语言”。
2.通过朗读诗歌,思考交流“从诗中你又了解到哪些大自然语言”?
指导学生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
l.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大自然的其他语言。
2.体会介绍科普知识儿童诗的语言特色,体味作者的情感。
教学时引导学生读进去,以语感引发情感,以情感带动语感,尝试体验声情一致的朗读能力生成与提升的过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走进自然”,解题激趣。
(一)同学们,自然是神奇的,它是一本厚厚的书。
这本书里有很多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你能读懂吗?
出示图片,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想法。
(二)你们都能从动物、植物、气象这些自然现象中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中还会告诉我们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呢?
咱们仔细读读,去发现吧。
二、走进文本,初读正音。
(一)自读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每个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读正音。
3.讨论交流自己对生字的记忆方法。
(二)小组内自读课文,检查读文情况:
分小节读诗歌,听者给予评价。
三、感知文本,整体把握。
1.讨论:
说说从诗中你又了解到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出示
口头练习,相机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1.白云高飘,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2.蚂蚁搬家,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3.喜马拉雅山上的“三叶虫”化石,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
2.全体交流
四、美读文本,体会情感。
(一)赏读:
教师边范读边展示课件。
(二)赛读:
小组与小组之间、单人与单人之间,分节赛读整首诗。
(三)齐读:
全班同学齐诵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回顾文本。
(一)听写词语。
(二)回顾:
从诗中你了解到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三)导入:
课文是如何用生动的语言将这些知识介绍给我们的?
现在大家就去研读。
二、感悟诗歌,指导朗读。
(一)自读体会:
哪一种大自然的语言你最感兴趣,就把哪个小节多读几遍。
边读边想:
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该怎么读呢?
1.学生自主完成。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课堂展示。
(二)互动交流,点拨指导。
(以下教学程序随学生的具体反馈情况相机进行)
第一小节:
如何理解“准是”,“准是”说明了什么?
第二小节:
这一节,从哪个词中看出作者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
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总结第一、二小节的写作方法。
第三小节:
1.引导想象:
你看小蝌蚪上下游动,招呼朋友多高兴呀,它们会说什么呢?
你听了心情会怎样呢?
该怎么读好这一节呢?
2.自由练读,再读给小组或全班同学听,结合点评指导朗读。
第四小节:
这一节中作者又用了哪些修辞?
练习运用修辞造句。
总结第三、四小节的写作方法。
第五小节:
出示课件,解“年轮”。
第六小节:
1.课件展示一条大鱼:
谁知道这条鱼有几岁呢?
你是从哪句诗看出来的?
该怎么让大家都知道这种大自然的语言呢?
2.自由练读,指名朗读,点评指导。
总结第五、六小节的写作方法。
第七小节:
1.指名试读,说说这一节告诉了我们大自然的什么语言?
课件出示:
结合讲解“三叶虫”,理解“镶嵌”,简介“喜马拉雅山”。
2.“喜马拉雅山”那么高,那么大,可见远古时候那儿的海又大又深,诗句“那儿曾是汪洋一片”,该怎么读呢?
3.指名试读,点评指导朗读。
第八小节:
结合课件理解“漂砾”。
小结:
你觉得文中哪个词能概括大自然的语言?
出示课件
三、回归整体,把握中心。
小结:
其实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它们千奇百怪,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看不见,只有仔细观察思考才能发现。
四、拓展延伸,练习仿写。
(一)拓展:
1.你还知道大自然能告诉我们什么?
说给大家听。
2.收集、观察大自然的语言并记录下来。
(二)仿写:
把你发现的大自然的语言仿编几节诗句写下来,读给大家听。
出示课件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细心观察)
白云高飘晴天;
蚂蚁搬家雨天
喜马拉雅山上的“三叶虫”化石原是汪洋一片
……
7、第一朵杏花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
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
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
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
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
说说段意。
第一段(1-5):
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
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
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
[板书:
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
(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
(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
”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
“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
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
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
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
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
帮它加个提示语。
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
“竺爷爷!
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
“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
“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
“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
“刚才。
”竺爷爷()地问:
“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
“是。
”
(2)读第二遍:
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
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
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5.师述:
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
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
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
7.“郑重”什么意思?
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
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
一丝不苟]师述:
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
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
(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
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
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
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
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板书] 第一朵杏花
竺 精确 观察
可
桢 一 丝 不 苟
8、植物的“感情”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掌握十二个生字。
了解“萎靡不振”“和睦相处”“势不两立”“新陈代谢”这些词语的意思,掌握“曲”和“给”多音字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课文的同时,了解植物神奇的“感情”,培养学生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了解植物神奇的“感情”,培养学生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了解植物生长方面的有关知识及植物之间相互影响的事例。
教师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揭课导入:
(板书课题:
植物的“感情”)师:
“同学们,人有感情,其实植物也是有感情的,只是它的表达方式与我们人类不同,你知道那些植物是有感情的?
”(学生交流课下搜集的资料)
2、师:
让我们共同走进课文去看看植物“神奇”、“有趣”的感情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
“含羞草”、“丁香花”、“货轮”、“棉花”可以借助图片帮助理解;
“迅速”、“较浅”、“讨厌”、“竞赛”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自己理解;
如:
“恰恰”一词可以让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进行换近义词的方法帮助理解;
如:
“促使”、“供给”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另外学生有可能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如:
“萎靡不振”、“和睦相处”、“势不两立”、“新陈代谢”、“干瘪”、“霉烂”“窒息”等放在文本中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兴趣的语句。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也可读书中的句子)
A:
我明白了含羞草、向日葵、西红柿三种植物是有“感情”的。
(请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植物奇妙的感情)
B:
我明白了有的植物碰到合不来的伙伴会萎靡不振。
农民就给它们安排能够和睦相处的邻居。
师问:
“你怎么知道的?
找出相关的句子!
”
(引导学生读4——6自然段)
4、在理解课文的同时理解刚才那些不明白的词语。
5、问: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引导学生说出,1植物为什么有感情呀?
2题目中的感情为什么加引号呀?
)
学生讨论后交流。
6、整体回顾全文。
7、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想对这些植物说的吗?
(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感情很神奇、可爱、有趣、奇特等)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注意读准“较”(jiào)、“供”(gōng)“曲”(qǔ)的读音。
指导书写时,注意“迅”字的比画书写顺序。
“勿”不要写成“匆”,
“柿”右半部分是“市”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把学生知道的其它植物的感情说一说。
9、蜜蜂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感受说明时语言运用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2、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
体会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课前准备
①电脑课件
②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
(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板书:
听说)
2、同学们,我们校园里有一朵花,它的花瓣与众不同,是五颜六色的。
听到这件事后,你想说什么?
或做什么呢?
3、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出示课件,介绍法布尔。
三、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一画他所做的事。
2、抽生汇报他所做的事,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
再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板书:
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
3、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
再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然后全班汇报。
(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
4、读到这里你想对法布尔说些什么?
5、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
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
(同桌同学讨论)
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6、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7、作者和小女儿此时的心情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
(激动)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
(指生读,大家评议。
)
8、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
为什么?
9、那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
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
(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
10、谁来读一读这一句。
并请说一说你这样读的原因。
(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准确无误、确确实实读”的意思。
)
11、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飞回来了,能说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了吗?
还有三只蜜蜂去哪了呢?
四、反复朗读第一段。
出示第一段:
同学们,读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
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生读:
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
此时他的心情多么地激动,他兴奋地对人们说:
(生读:
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
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
(生读:
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
五、学习最后一段。
1、除此之外,法布尔还得出了什么结论。
(齐读最后一段)
2、在这个结论中,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无法解释的是(能辨认方向的本能。
)
3、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4、根据学生的提问,着重理解“本能”的意思。
并举例说明。
5、自由读读资料袋里的内容,里面说的蜜蜂会跳舞,它们就是这样认路的吗?
怎样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呢?
六、拓展延伸:
看来,自然界的确有无数解不开的奥秘。
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
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
(教师讲述奥地利生物学家费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七、作业布置:
1、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
2、课外阅读:
《昆虫记》
板书设计:
9、 蜜蜂
听说 做试验 得出结论
仔细观察 善于思考
《矿矿的研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十三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阅读课文,知道矿矿是怎样查阅资料完成他关于“蓝鲸”的研究的,了解矿矿写的论文的大致内容。
使自己生发感慨、感悟,甚至产生研究与创造的冲动。
3.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教师和学生提前准备黄全愈和黄矿岩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首先向孩子介绍黄全愈,而后过渡到他在国外上小学的孩子。
黄全愈,美籍华裔教育的学者。
2000年出版《素质教育在美国》,成为当年国内非文艺类的第一畅销书。
2003年,黄全愈又推出了“新书”《生存教育在美国》和《“高考”在美国》。
其他的请学生介绍。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
2.课件出示字词。
指明读,开火车读。
多种方式读。
3.全班交流词语。
①教师介绍(看图片):
“迈阿密大学”
②理解“纠缠”“博士学位”“抱怨”“博士学位”等词;
4.检查读文情况:
①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给他评价。
②开火车逐段朗读课文,并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师生对话、理解课文。
1.再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那些事情?
”
2.用自己的话进行交流、品位与理解课文。
师:
当爸爸知道了矿矿要写蓝鲸的研究论文后,爸爸是怎样做的?
(爸爸对儿子的能力表示怀疑。
可是爸爸又不愿意打击孩子的这份认真的热情,还是让妈妈带矿矿去了图书馆查阅资料。
)
师:
接下来矿矿又是怎样做的?
(矿矿在妈妈的陪同下借阅了许多关于蓝鲸的书籍,而且他查阅的还很认真。
)
师:
从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什么呢?
(在矿矿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爸爸也学到许多知识。
)
(最后,爸爸看到了有生以来的第一份最简短最感兴趣的研究报告)
注:
以上交流师时体会矿矿的认真和执着,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教师适当补充矿矿在美国学习的一些常识。
3.讨论:
通过我们对矿矿的了解,想一想,你有过类似他研究成果吗?
4.通过学习本课,你想跟大家说点什么呀?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排火车认读生词。
二、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本课要求认识11个生字,要求掌握“矿、缠、博、纠、介、绍、籍、阅、获、吨、订”等11个生字。
2.要求会书写13个生字:
“矿、妻、攻、纠、临、迈、介、阅、获、吨、寿、订、岩”
注重指导比较:
“介——分”
介是“人”字头,不是“八”字头的书写。
3.小组中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强调指导:
用形声字比较字形的方法记忆“订、攻、吨、矿”等生字。
4.全班进行交流、讲解记忆的方法。
5.教师指导书写。
6.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三、扩展延伸,积累实践
选择一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事物,可以到学校的图书室,也可以去问父母、大人或者街坊邻居,或者某些专业人士,让孩子从中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也像矿矿一样完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写出自己的研究论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自然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