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移动应用服务平台.docx
- 文档编号:2493474
- 上传时间:2022-10-30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11.55MB
智慧城市移动应用服务平台.docx
《智慧城市移动应用服务平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城市移动应用服务平台.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慧城市移动应用服务平台
1概述
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各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以及大数据在智慧城市领域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移动互联网是智慧城市的“神经”,为智慧城市提供无处不在的网络。
移动互联网作为移动通讯和互联网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具有移动化、宽带化、融合化、便捷化、可定位化、实时性等特征,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最佳实践载体。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智慧城市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会给生活带来巨大的方便,是智慧城市不可缺少的环节。
移动互联网包括三个要素:
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和移动应用服务。
核心移动应用平台化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新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传统App形式已被广大用户接受,通过App推送其它业务,带动移动领域全业务发展,已成为互联网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适应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大规模、大数据量、高并发、快速响应所带来的挑战,为智慧城市移动应用服务添加更多的平台能力成为新的发展战略。
1.1.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1)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在全球信息化时代,信息量呈爆炸式增加,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三网融合在实际生活中的深入,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059.8亿元,同比增速81.2%,预计到2017年,市场规模将增长约4.5倍,接近6000亿。
移动互联网正在深刻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移动互联网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通道。
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示意图
(2)移动用户快速增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上半年,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2.46亿户。
其中,3G用户达到4.71亿户,4G用户达到1397万户。
截至2014年1月,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8.38亿户,同比增长6.4%,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渗透率达到67.8%。
预计到2017年,移动网民将赶超PC网民,成为互联网的第一大用户群体,移动终端将成为网民最主要的上网渠道。
中国PC网民及移动网民规模示意图
(3)移动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加速渗透
相比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对传统行业具有更深远影响。
移动互联网借助移动终端本身的移动性、便捷性快速融入诸多实体产业,从而带动了实体产业的发展。
当前移动互联网已经改变了诸如政务、金融、交通、旅游、支付等领域。
移动互联网服务还将进一步向第一和第二产业延伸。
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变革始于社会服务业,在社会服务主要行业逐步实现移动数据化后,移动互联网将由前端服务接口向中间销售链、后端生产链延伸,形成对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深刻变革。
(4)移动App应用快速增长
根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发布的《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在移动互联网应用规模及下载规模方面,截至2013年年底,苹果AppStore与谷歌GooglePlay应用下载规模均达到500亿次,应用规模均超过100万个。
截至2014年2月,我国主要第三方应用商店应用规模累计接近400万个,累计下载规模已超过3000亿次。
在核心应用方面,微信用户规模已突破6亿,月活跃用户超过2.7亿,单日文本传输量高达127亿次,UCWeb用户规模突破5亿。
在应用渠道方面,我国拥有超过50家第三方应用商店,是我国重要的应用聚合平台。
1.2.智慧城市移动应用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为智慧城市的应用拓展了空间。
目前,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资源下载、移动音视频服务、手机游戏和应用、手机支付、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等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和商业模式日趋成熟,正在深刻改变信息时代的城市生活。
智慧城市需要为居民和企业提供丰富的信息化服务,而通过移动互联网则可以拓展信息化应用的时空范围,实现随时随地、无缝的服务。
随着3G、4G、城市WiFi网络与移动应用技术的发展,移动办公、移动政务等不断创新的移动信息化应用方式为各行业用户创造了新的基础办公方式。
(1)移动应用将成为智慧城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终端将逐渐取代PC占据主导地位,或将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除了一些大型的计算处理需求之外,绝大多数需要使用网络的工作都可以通过手机来完成,同时在未来部分大型计算也可以在云端进行,然后将结果回传到手机上。
未来很多应用会慢慢的转移到移动端,移动终端将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办公设备,移动信息化将是未来智慧城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智慧城市移动应用需求逐步加深
随着移动信息化实践的深入、移动应用和系统的逐步增多,围绕建设移动信息化系统和提供已有移动信息化系统的服务需求会得到加强。
从具体的应用层面来看,目前的产品多数还是围绕着企业边缘业务系统进行发展,深入业务核心系统的产品并不多见,例如移动ERP、移动PLM等,针对企业核心业务系统实现移动化的需求一时还不能充分满足,未来将会推出更多融合行业特点并紧贴核心业务系统的移动应用方案。
(3)构建智慧城市移动平台是大势所趋
通过对近年来移动信息化发展经验的总结,未来智慧城市移动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于从政策、技术和标准等多方面高效整合,设立一体化的移动应用数据资源中心,通过提升智慧城市移动服务的综合能力及移动应用的可成长、可扩充性,构建面向未来智慧城市移动服务的统一平台框架。
将各种公众服务移动应用融入一个技术力量强大、在线应用活跃、用户数量更多、用户体验更好的统一移动服务平台,最终形成一个汇聚丰富的公众服务应用、并拥有海量用户的活跃平台。
(4)利用移动云服务拓展信息资源
移动互联网的终端有个特性,就是难于在终端上提供类似PC那样的硬件支撑做各类强大的运算与服务,而用户需求又是丰富多样、不断更新的,这就决定了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服务器资源做支撑,此时基于互联网的云储存、云引擎、云计算等服务就为这些需求提供了强力支持。
利用移动云计算服务,部分非核心机密的数据可以迁移至云端从而减轻本地服务器的数据存储压力。
利用移动云计算平台强大的运算能力,完全可以将数据挖掘工作赋予其完成,通过挖掘大量的数据可以被总结成为知识进而辅助管理层的战略决策。
1.3.智慧城市移动应用发展面临的问题
(1)缺乏整体战略规划和总体部署
当前大多数移动应用建设遵循这样的原则:
先面向当前业务系统进行简单移动化并满足当前业务向移动化延伸的需要,未来根据需求的变化和条件的成熟逐步改进到复杂移动应用。
虽然这种方式有利于规避风险、积累实践经验,但基于满足零散需求的角度出发,缺少整体移动信息化的构建考虑,未来会造成各个应用之间一定程度的信息孤立和最终的系统融合障碍,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导致信息流通障碍重重,资源得不到有效共享,对安全方面也留下了隐患。
(2)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
移动信息化的各个阶段与传统的PC端信息化仍有不同,诸如开发和部署环境的问题,传统业务系统的基础软硬件平台相对比较统一(X86、windows、Linux等),部署环境都是有线的局域网或广域网,网络带宽高、网络稳定性好,而面向移动平台的开发则比较混乱(平台多、硬件多、技术杂),还有移动应用管理、移动设备管理的新需求,另外政府机关对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性保障要求更是重中之重。
这些问题都应该是智慧城市移动应用建设需要考虑的,要从智慧城市移动应用建设的各个层面采用标准化技术,来规范智慧城市移动应用建设。
(3)缺乏移动应用统一服务平台
整体而言,无平台即无战略,是目前大型企业在规划移动战略时的普遍共识,而智慧城市移动应用服务建设涉及到国情民生和各职能部门,必须更为审慎,应该充分考虑移动应用的可管理性、可成长性、可扩充性,建立与移动应用相关的管理制度,需要一个成熟高效的技术平台作为支撑,构建面向未来智慧城市移动服务的统一平台框架,用来系统性的解决对内数据打通,对外业务流程梳理,减少因为移动应用的需求和技术不断变化而产生重复性投入。
(4)移动应用缺乏深度和广度
移动应用的目的是业务创新,而不仅仅是现有应用在移动终端上延伸。
当前一些移动应用只是作为一种应用访问手段,用以改善现有的应用服务。
这种浅层次的应用未能从全局角度考虑如何实现新业务的移动化,难以与信息化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难以随着技术趋势灵活变化,难以保持移动应用的长期效果,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无法让用户感知移动应用的价值。
1.4.智慧城市移动应用服务平台建设意义
通过构建智慧城市移动应用服务平台,形成稳定、可靠、高效的智慧城市移动应用统一门户,为公众提供一站式的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便民服务,为政府、企业提供就地出勤、就地办公的工作环境,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使手机成为政府的便民服务平台、实体商家交易的前台,百姓的生活服务指南。
(1)有助于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智慧城市移动应用服务平台通过提供各种移动办公与服务应用,就地出勤、就地办公,大大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通过提供移动化、便捷化、融合化、互动化的城市服务手段,大大提升公共服务部门的行政效率和决策水平,使得政府的公共服务更加深层化。
通过提供更加人性化、透明化的政府管理和服务模式,将促进政府和被管理者建立友好互动的联系,并最终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城市治理模式的变革。
有助于实现城市政府从管理到服务,从治理到运营,从零碎分割的局部应用到协同一体的平台服务的三大跨越。
(2)有助于畅通政民互动渠道
依托智慧城市移动应用服务平台,打造移动生活信息门户、政务门户,面向公众提供信息动态、政务公开、在线服务、交流互动等“政民互动”服务,架起“网络问政”、“手机问政”的移动信息桥梁,使民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使之成为为民办事、助民生活、与民交流的优质窗口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支撑,为政府、企业、公众等搭建良好的移动应用环境,让全体民众更好地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改善市民百姓的民生和幸福指数。
(3)有助于构建和谐城市,提升城市品牌形象
依托智慧城市移动应用服务平台,打造包括工商、交通、城管、公安、税务、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卫生监督等领域的移动执法系统,执法人员在现场执法时可利用拍照、摄像、录音、GPS定位、现场打印罚单、打印执法文书等操作,进行现场取证、核查、记录日志,使移动执法过程便捷、规范,提高执法人员的高科技办案水平和效率,同时可以加强执法过程监督,防止侵害群众利益的事件发生,防止因决策失误、工作粗糙、处罚不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有助于构建和谐城市,提升城市品牌形象。
(4)有助于消除“信息孤岛”
依托智慧城市移动应用服务平台,建立智慧城市移动应用信息化架构标准,协调各方资源,打破包括公共安全、政务、医疗、交通、文化教育、旅游、农业、园区、环保、物流等在内诸多城市公共系统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跨系统应用集成、跨部门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和利用等各类信息资源,以移动化带动集成化,消除智慧城市移动应用服务建设的“信息孤岛”,推动智慧城市移动应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丰富服务民生的各个应用。
(5)有助于促进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
信息消费离不开高速宽带网络和智能平台的支撑,智慧城市移动应用服务平台涵盖百姓吃住行等各类智慧民生服务领域,依托该平台,通过不断挖掘信息化需求、推动信息消费新热点,能够促进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提升民生领域信息服务水平,为全社会的信息消费和服务提供支持,有助于促进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
面向生产、生活和管理的信息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居民信息消费的选择更加丰富,消费意愿进一步增强。
企业信息化应用不断深化,公共服务信息需求有效拓展,各类信息消费的需求进一步释放。
2智慧城市移动应用服务平台设计
2.1.设计标准
智慧城市移动信息化建设需要标准平台,作为智慧城市移动战略的基础支撑,移动信息化正在向集中化、服务化、标准化、平台化演进,智慧城市移动应用服务平台要从开发、安全、管理和整合四个层面采用标准化技术,来规范智慧城市移动信息化建设。
1、统一的移动开发标准
移动应用开发的标准化是智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智慧 城市 移动 应用服务 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