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学案与检测第四章 第二节 课时2 问题与对策 Word版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4929709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18.30KB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学案与检测第四章 第二节 课时2 问题与对策 Word版含答案.docx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学案与检测第四章 第二节 课时2 问题与对策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学案与检测第四章 第二节 课时2 问题与对策 Word版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学案与检测第四章第二节课时2问题与对策Word版含答案
课时2 问题与对策
[学习目标] 1.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2.通过分析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力和发展规律。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其对策
自主预习
1.问题出现的原因:
受地区①产业基础和②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不足;加之缺乏合理的③规划与管理,该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2.出现的问题
(1)④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⑤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⑥市场规模,而珠江三角洲受⑦南岭的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特别是⑧酸雨的危害。
b.水污染严重,“⑨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e.森林面积减少,⑩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3.对策
(1)产业结构调整:
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⑪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加强各城市的分工与合作,构建以⑫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规划与管理:
制定发展规划;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⑬环境污染的治理;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
思考 珠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缺乏,为何还要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量较大的石化、钢铁等工业?
答案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前的轻工业的产业链条短,产业后劲不足,对其他产业的带动性弱。
为了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当地便利的交通发展了石化、钢铁等重工业。
合作交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
材料二 随着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急剧上升,城市规模过度膨胀,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居住、教育、交通、治安管理、环境问题等。
“城中村”现象比较普遍(如下图),“城中村”就是在城市和村落之间存在的“混合社区”。
“城中村”的生活方式已经完全城市化了,“村民”们也都居住在市区,甚至是中心市区,他们已经完全不再从事或基本上不再从事属于农业范围的职业,甚至他们的户籍也已经全部或绝大部分转为城市户口。
珠江三角洲作为广东省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在工业化进程中也出现了环境质量下降的趋势,这个地区承受全省64%的工业污水和74%的生活污水。
据广东省环境保护监测中心近几年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的监测,这个地区的酸雨已在50%以上。
珠江三角洲目前酸雨的年均值已与北美、日本、西欧的重酸雨区相似。
材料三 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出现的问题,可有的放矢采取对策。
珠江三角洲地区轻工业发达,但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
应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
各城市都在积极努力,加强相互分工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如下图)。
(1)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何变化?
其原因是什么?
(2)①“城中村”的存在反映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②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③结合材料一、二总结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3)①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哪些城市为核心?
这些城市应如何发展以避免结构趋同?
②珠江三角洲地区针对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哪些对策?
答案
(1)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并逐渐超过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比较,在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腹地等方面存在劣势。
人们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更趋向于理性地寻求最优区位的发展,这就使珠江三角洲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不足,使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2)①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但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引发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②除了酸雨问题外,还包括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等问题。
③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3)①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城市发展要各具特色,加强分工协作。
②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
反思归纳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其对策
练习巩固
下表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统计数据,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对外贸易总额/亿美元
2005年
2001年
2005年
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比重
第一、二、三产业比例
人均GDP/元
长江三角洲
1381
5925
41.3%
4∶55∶41
40612
珠江三角洲
1684
4107
17.9%
3∶51∶46
41990
(1)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
A.政策优势明显下降
B.产业升级的动力不足
C.产业大量转移到外地
D.环境污染严重
(2)有利于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城市遍地开花,分散发展
B.城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产业发展方向要与港澳逐步趋同
C.城镇建设用地加快扩展,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
D.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答案
(1)B
(2)D
解析 第
(1)题,A项政策优势不明显,但不是明显下降;B项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趋缓的主要原因;C项可以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的升级,利于经济发展;D项属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虽然会影响经济发展,但不是主要原因。
第
(2)题,今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应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活动探究
长三角城市的协调发展,完成教材P78~79活动。
答案 1.填表略。
长江三角洲城市等级规模结构完整(五个级别均有),形成了多中心、多层次的城市等级体系,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二级城市中心,兼顾、辐射其他城市,是单核模型。
珠江三角洲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相对单调,缺少规模巨大的“龙头”城市,以广州、深圳为区域中心,是双核模型。
2.距离上海较远的城市,因缺少腹地支持,地位很难发挥。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协调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3.南京呼应上海,辐射周边。
一方面呼应上海,另一方面南京要形成新的辐射,南京与周边的镇江、扬州、马鞍山、芜湖和滁州等地,已形成了“一小时车程范围的都市圈”;南京又同上海、武汉、重庆一起,构成了长江流域四大区域经济中心,这使得南京担当了向西辐射和传递上海辐射的“要角”。
4.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在科技、文化、区位、经济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优势,应根据各城市的特点,发挥区位优势,关键是突出长三角的窗口示范性,京津冀的科技性和珠三角的外向型经济。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战略将定位于:
中国及国际(东亚经济区)的重要经济、金融贸易区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其产业结构总体呈现“二、三、一”的基本格局,第二产业以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为支柱,第三产业以贸易、金融、咨询、信息服务、旅游业为主导。
根据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态势,今后区域合作与发展的着力点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成以上海为中心的世界级规模的港口群和城市密集群,积极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
(2)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快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因地制宜地配合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与此同时,各地要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及产品:
①上海将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大力发展附加值高、关联带动大的信息、金融、商贸、汽车、成套设备、房地产六大支柱产业,使之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积极培育生物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现代物流四大新兴产业;优化发展石化、钢铁两大基础产业,严格限制高能耗和有污染的产业。
浦东开发继续加快以陆家嘴为中心的金融贸易区的整体功能开发,吸引国内外金融保险、商贸流通、信息服务、会展旅游、中介服务等高层次服务业向该区域集中,吸引大公司总部和融资、营销、管理中心的集聚。
②苏南地区将集中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材料产业,建设沿江微电子产业基地,高度重视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保持制造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③浙东北地区做大做强纺织、服装、机械、石化等具有一定规模和优势的产业。
纺织业要重点发展高档纺织面料、名牌服装及服饰用品、产业和装饰用纺织品;机械工业将着重培育发展以摩托车、汽车零部件、出口船舶、新型纺织机械、工业缝纫机、数控机床、智能化低压电器、环保机电产品等;石化工业要积极发展石油化工,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加快发展氟化工,稳定发展农用化工。
(3)逐步推进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建立区域共同市场。
为优化经济要素的组合,尽可能减少对市场运作的障碍,逐步消除区域内的非市场壁垒,建立大流通与统一市场的框架,并根据市场原则组建区域性的企业大集团,以及与此相配套的产业组织分工体系。
(4)建立区域性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长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创新能力。
协同攻关关键性的科研项目。
通过改善科研的政策环境、服务设施,并有针对性地选择某些高科技领域,培育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高科技专业化研究优势。
通过与跨国公司在高科技领域的技术研发合作,培育长江三角洲地区企业的核心技术。
广泛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的区域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真正建立起区域的产业竞争新优势。
(5)加强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集约利用有限资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
建立以节地和节水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建立以重效益、节能、节材、产业生态化为中心的工业生产体系,建立以节约运力为中心的综合运输体系,建立节约资本与资源的技术经济体系。
课堂小结
知识提纲
强化记忆
数字法记忆珠江三角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三个问题——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人地矛盾加剧、重复建设突出。
三个治理措施——治污染保生态、优化产业结构、搞好城镇与区域规划。
课堂检测
读“我国某河流三角洲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①环境污染加重 ②人口出现负增长 ③农业用地急剧减少 ④劳动力素质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关于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B.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C.加强规划与管理
D.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建设卫星城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由图中海陆轮廓可判断该地区为珠江三角洲,该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环境污染加重,生态形势严峻;重复建设突出,农业用地急剧减少;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素质低等。
第2题,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
进行产业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
而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会进一步减少耕地,加剧人地矛盾。
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完成3~5题。
3.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且上升幅度超过了20%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4.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不足之处是( )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①②③B.③④
C.①④D.②③④
5.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
A.外来投资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答案 3.D 4.A 5.A
解析 第3题,由图上可以看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变化情况,而这种变化主要是由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引起的。
第4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其主要原因是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市场腹地相对狭小、科技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第5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外来投资。
6.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也产生了各种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和下列材料,回答
(1)~(3)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
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
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
(2)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3)据材料二分析,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在工业结构和城市职能方面,存在哪些抑制区域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为此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案
(1)BDE
(2)问题:
①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②水污染;③地表径流污染。
原因:
①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工业生产活动);②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③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
(3)问题:
结构趋同,功能不清,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
措施:
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发展石化、钢铁、造船等原材料加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构建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第
(1)题,由材料一知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量大,污染严重,生活污水排放量总体上是逐年上升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变化较小。
第
(2)题,该地区环境污染严重,主要是酸雨、水污染等,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工业造成的“三废”污染和农业造成的化肥、农药污染)和生活。
第(3)题,从图中各城市的工业构成可以看出多数城市以电子、食品和轻纺等轻工业为主,结构趋同。
因此要加强各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加快发展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
40分钟课时作业
[基础过关]
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这有利于解决因不合理城市建设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设“健康”城市。
据此回答1~3题。
1.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
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C.与城市所在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
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2.生态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
A.绿地B.工业区C.交通区D.住宅区
3.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和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 )
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一大酸雨中心
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C.噪声扰民,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答案 1.B 2.A 3.D
解析 第1题,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三废”排放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的。
第2题,结合材料及对生态城市了解可知绿地的面积最大。
第3题,环境问题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A、B、C属于环境污染,D属于生态破坏。
4.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问题,对症下药,珠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应当是( )
①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③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④改造并逐步淘汰耗能大、污染重的企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面临的困境,应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而不是农业。
目前,珠三角城市群作为国家三大城市群之一,对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支撑引领作用,其中心城市的发展完备度、区域城市体系与城市网络的联系度已经初步达到世界级城市群水平。
据此回答5~6题。
5.珠三角构建大城市群的优势是( )
A.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
B.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
C.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吸引外资和管理经验
D.科技力量雄厚,位居全国首位
6.下列关于构建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构建大城市群是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B.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将成为我国的经济核心
C.区域内统筹规划,加强分工与合作
D.基础设施建设可优先于环境保护治理
答案 5.C 6.C
解析 第5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矿产、能源不足,科技力量比长江三角洲地区薄弱,但其地理位置优越,邻近港澳、东南亚,便于吸引外资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第6题,构建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区域内统筹规划,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利于大城市群的构建;在构建的同时一定要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2008年或2009年两大产业结构图”。
读图回答7~8题。
7.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产值保持稳定
B.2009年该市以第二产业为主
C.2009年该市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D.三大产业应坚持均衡发展
8.该市目前发展面临“资源、能源短缺;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环境承载力达到极限”的处境。
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禁止外来人口迁入,控制人口规模
B.实行区域合作,加快产业转移
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D.提高土地价格,缓解土地、空间不足的问题
答案 7.C 8.B
解析 第7题,2009年该市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从产值比重可知该市位于发达地区。
第8题,A选项禁止外来人口迁入不可行;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需要较多的劳动力,故C选项不可行;应加强土地管理而不是提高土地价格。
9.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的对应字母:
杭州市____,京九线________。
(2)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发展工业的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其原因有哪些?
答案
(1)A J
(2)能源不足,矿产资源缺乏 (3)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良好的区位条件;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4)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经济腹地范围小。
解析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但能源不足、资源缺乏制约了长江三角洲的发展。
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受地形影响,国内经济腹地小也制约了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升级。
良好的政策和区位条件,曾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能力提升]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11.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10.D 11.B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对统计数据进行定量的分析和比较。
第10题,读图中的数据可知,第一产业在1998年略有回升,并没有持续快速下降,第二产业在1990~1991年时并不占主导,从产业结构的变化看,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第一产业的比重在下降,并且所占的比重较小,这些都说明产业结构在逐渐优化。
第11题,从目前产业结构看,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就是要继续增大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出去,引进高新技术产业。
而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是不现实的,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只是优化的第一产业结构。
据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深圳市GDP达820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0.7%。
三大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据此并结合下面两图,完成12~13题。
12.结合上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深圳市已由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二产业为主
B.2009年的深圳市GDP中,第三产业产值最多
C.与2008年相比,2009年深圳市第一产业产值不变,第二产业产值下降
D.深圳市产业结构已经达到最优化状态,不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和转移
13.下列部门在深圳市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中起重要作用的有( )
A.服装制造B.生物制药
C.金融D.玩具制造
答案 12.B 13.C
解析 第12题,2009年深圳市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A错误;2009年深圳市GDP为8201.23亿元,第三产业比重最大,故产值最多,B正确;通过计算可知,深圳市第一产业产值2008年约为7.4亿元,2009年约为8.2亿元,产值明显增加,C错误;深圳市的产业仍有进一步优化升级和把落后产业转移出去的必要,D错误。
第13题,服装制造、生物制药、玩具制造属于第二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因此排除A、B、D。
深圳靠近香港,交通便利,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比较发达。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
→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正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转型。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承受着越来越大的成本增加、市场环境转变,乃至地方政府主动推动的巨大压力,并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成为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过渡时期不可回避的“阵痛”。
(1)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2)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世界出现了企业倒闭的浪潮。
珠江三角洲在这次浪潮中倒闭的企业大多属于( )
A.市场导向型工业
B.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工业
D.技术导向型工业
(3)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的原因。
(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学案与检测第四章 第二节 课时2 问题与对策 Word版含答案 步步高 学年 地理 人教版 必修 三学案 检测 第四 第二 课时 问题 对策 Word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24929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