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docx
- 文档编号:24929148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27.69KB
最新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docx
《最新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测验卷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
下图是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距离赤道仅300多千米,其峰顶雪冠正面临着在50年内消失的威胁。
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影像的获取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RS)B.全球定位系统(GPS)
C.地理信息系统(GIS)D.数字地球
2.利用此项技术可直接( )
A.分析水灾损失B.获得矿床露头信息
C.分析矿产种类D.确定矿床露头位置
(2018·扬州模拟)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8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0级地震。
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表示将向海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据此回答3、4题:
3.地方救灾办公室能迅速、准确地掌握受灾范围、面积等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技术C.地理信息技术D.卫星通信技术
4.在营救地震被困人员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①GIS技术②GPS技术③RS技术④“数字地球”技术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2018·合肥高二检测)“3S”技术是区域地理环境研究的重要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在沙漠中迷路时,可借助哪种地理信息技术获知自己所处的具体位置信息()
A.RS B.GPS C.GISD.SOS
6.一支地理考察队用手持式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信号接收机,显示如下界面,据此判断该考察队可能
()
A.在喜马拉雅山测量珠峰高度
B.在准噶尔盆地勘探石油
C.在柴达木盆地调查地质构造
D.在东南丘陵寻找地下水
(2018·金华高一检测改编)2018年1月17日0时12分,我国成功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美国航天专家建议美方尽快升级GPS(全球定位系统),以确保其在卫星导航领域的绝对优势。
据此回答7~9题。
7.下图是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显示大屏幕所显示的内容,该内容属于()
A.地图B.电子地图C.遥感图象D.模拟图象
8.利用GPS卫星定位,地面上的物体获得准确的三维信息,地面上空必须有()
A.一颗GPS卫星B.二颗GPS卫星C.三颗GPS卫星D.四颗GPS卫星
9.在索马里海域,中国护航舰接到远处货轮求救信号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A.迅速通过RS对货轮准确定位B.通过雷达了解海盗船的数量和装备
C.利用GIS分析货轮所在海域的天气D.利用GPS获得货轮的三维坐标和速度
(2018·汕头高二检测)乌兰布和地区地势低平,引黄灌溉率为60%以上,经过近20年来的土地开发,耕地面积增加近一倍。
读图分析回答10、11题。
10.本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沙漠化、水土流失 B.盐碱化、水土流失
C.沙漠化、盐碱化 D.水源短缺、植被破坏
11.欲对此地区近2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更状况进行快速、准确地分析和测评,所需最佳的材料或技术手段为()
A.卫星遥感图像、GIS
B.地形图、乌兰布和土壤类型分布图
C.乌兰布和土壤类型分布图、卫星遥感图像
D.GPS、GIS
12.中国2018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会期l84天。
小亮计划参观世博园中多个国家馆.为设计合理的线路,最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
13.(2018·扬州高二检测)Google公司推出了一款卫星影像地图服务新产品--Google Earth。
通过互联网搜索指定的数据库,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能清楚地找到自己家的房顶,同时精确地显示鼠标指针处所代表地点的地理坐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应用的核心技术是GIS技术②完全实现了数字地球③Google Earth数据库中的数据全部来源于RS④方便人们分析区域的空间信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专家认为,“数字地球”是地图测绘、航空卫星遥感、探空和深钻的深化,是对地图测绘系统(EO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综合,实现地球圈层间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数据的集成,从而对全球化问题进行广泛研究。
据此回答14、15题。
14.“数字地球”的核心技术包括()
①遥感技术②全球定位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④现代通信技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数字地球”的应用领域包括()
①可持续发展②政府决策③百姓生活④科学研究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2018·聊城高二检测)据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26分)
材料一不同植物类型由于组织结构不同、季节不同、生态条件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形态特征和环境特征,在遥感影像中可以表现出来。
且可以直接看到植被顶部和部分侧面的形状、阴影与群落结构等。
材料二根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绘制的“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植被的垂直分布”图。
(1)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植被分布的调查,主要是利用了不同植被的不同特征。
并由此区分
。
(6分)
(2)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作物分布的调查具有哪些方面的突出优点?
(6分)
(3)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自然植被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规律。
影响这一自然带分布规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6分)
(4)从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农作物的分布特征分析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可以称之为
,试分析发展这一农业模式的好处。
(8分)
17.第26次中国南极内陆考察队于2018年10月21日出征南极。
本次科考除执行长城站,中山站的常规科学考察外,将重点进行昆仑站和格罗夫山的内陆科学考察。
考查期间,考查队员将在昆仑站构筑深冰芯钻探的场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分)
(1)2018年1月27日,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胜利建成,该考察站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选址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考察队要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6分)
(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
对“数字南极”利用,叙述错误的为(2分)()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对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
试举两例。
(6分)
解析及答案
1、2【解析】1选A,2选B。
第1题,图中影像是遥感卫星图像,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得的。
第2题,遥感技术可获取矿床露头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可分析矿产种类、水灾损失,全球定位系统可确定矿床露头的位置。
3、4【解析】3选A,4选D。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知识,一定把每种技术手段的应用领域掌握住。
能迅速、准确地获取最新信息的一般由遥感来完成。
营救被困人员时,要先对其定位,然后做出决策,要由GPS和GIS共同来完成。
5.B6.C
7.B8.D9.D
10、11【解析】10选C,11选A。
乌兰布和地区主要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本身荒漠化就很严重,如果引水灌溉不当,容易出现盐碱化;快速、准确得到图像资料要利用RS技术,分析、评价又要借助GIS技术。
12【解析】选A。
该题组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该题主要要了解3S技术的各自特点和应用范围或领域。
要想访问多个国家馆,就要分析各馆之间的距离以及各馆的人流量,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得到合理的路线。
13.D
14、15【解析】14选A,15选D。
第14题,数字地球需要利用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收集地球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处理分析地理空间数据。
第15题,数字地球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服务对象覆盖整个社会层面。
16.答案:
(1)光谱植被类型(6分)
(2)①监测范围大②获取信息速度快③实施动态监测等优点(答出1点得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6分)
(3)垂直分异光、热(温度)和水份随地势高低的变化发生分异(6分)
(4)立体农业(2分)①可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如土地、光热资源等)②增加农业产量③增加农民收入④多种经营等(每要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只要合理,可酌情给分)
17.【解析】本题以南极科考为背景,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
(1)题,位置的确定要应用GPS,监测环境的变化需要RS。
第
(2)题,“数字南极”不能提供治理极冰融化的技术,但能为极冰融化的治理提供有用的分析数据。
第(3)题,可从GPS和RS以及GIS等技术的应用,结合南极科考现状进行分析。
答案:
(1)GPS RS(6分)
(2)C(2分)
(3)利用GPS测量观测点的海拔高度,确定科考队员的位置;利用RS探测资源状况;利用GIS绘制资源分布图。
(举任意两例即可)(6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第二 地理信息 技术 区域 地理环境 研究 中的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