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docx
- 文档编号:24929053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34.95KB
西藏昌都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docx
《西藏昌都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昌都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藏昌都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条件
一、规划区概况
1.区位与战略地位
规划地域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在东经93ْ40´-99ْ05´,北纬28ْ30´-32ْ28´之间,南北长约445公里,东西宽527公里。
全地区总面积10.87万平方公里,面积占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的9.02%。
规划区包括昌都地区11个县,包括24个镇,118个乡,1622个自然村。
昌都地区在西藏占有重要战略地位,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是西藏通向西南地区的必经之路,是川藏、滇藏公路的枢纽,是西藏的东大门。
●历史上处于康区的核心地带,历史上处于“治藏必先安康”的战略地位。
●是康巴文化的中心,是多种文化的交融的地带。
具有文化上的独特性与神秘性
●处于青藏高原旅游大区的核心地带,“川、滇、藏旅游金三角区”的谷地。
●是三江流域中国东部气候启动区,生态环境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经济发展特征
以农牧业为主的自然经济。
经济总量小、发展水平低,经济结构面临调整。
3.旅游区位
(1)与毗邻地区的区位关系
处于青藏高原旅游大区的中心部位,同时也是旅游业发展的谷底区。
●拉萨和林芝是西藏自治区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和核心地区。
●南部的云南省的迪庆以著名的香格里拉为品牌,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是云南新兴的旅游区,旅游业规模达到万人/年。
●四川的甘孜是四川省十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地区,与昌都地区相邻的德格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拉萨昌都甘孜成都
林芝
迪庆昆明
(2)与航空中转城市成都市的区位关系
四川成都是区外游客进入西藏的主要中转点,为东部进藏的主要通道。
是昌都唯一开通的与区外有航空联系的口岸,未来也将是昌都游客的主要中转城市。
成都的旅游发展与昌都的旅游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以成都为出发点,可以与昌都旅游线路相连的旅游线有:
成都――雅安—康定――昌都—拉萨(2839公里)。
上述线路也是目前四川与昌都的主要交通干线。
成都和康定之间已经修建了163公里的二级柏油高速公路,于2000年竣工。
至2010年,四川省规划的与昌都旅游发展相关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
●建设康定机场,可作短距离起飞降落;
●2015年,成都至拉萨的公路升级为一级,并且行程将大大缩短;
表:
四川与昌都邻近地区的旅游公路改扩建项目
道路名称
起始
公里
类型
等级
巴郎隧道
巴郎公路隧道
新建
3级柏油
康—塔
康定—木格措—塔公
70
改造
3级砾石
成雅高速
成都—雅安高速公路
145
新建+扩建
高速水泥
雅—泸
雅安—泸定
165
改造+扩建
3级水泥
4.旅游资源品质
总体上看,昌都丰富多样的高山峡谷、自然生态和具有神秘色彩的地方文化,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其中最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资源包括:
●山岳类旅游资源:
处于横断山区,有海拔6000米以上的著名雪山梅里雪山、达美拥雪山。
●河流景观资源:
澜沧江、怒江和金沙江及其支流水系构成丰富多变的河流景观。
其中怒江河谷是典型的狭谷,悬崖壁立,水流湍急,自然景观惊心动魄。
●冰川景观资源:
位于南部边缘与云南省交界的梅里雪山海拔6740米,发育现代冰川,是横断山脉现代冰川分布最多的地区,冰川舌可伸到森林中。
●湖泊景观:
海拔4100米的高原湖泊芒错湖、具有神秘色彩的然乌湖。
●温泉资源:
具有开发价值的温泉十多处。
包括著名温泉曲孜卡温泉、东巴温泉、伊日温泉、然乌温泉、美玉温泉、基唐温泉等。
●自然生态类旅游资源:
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生态系统,包括红拉山自然保护区、长毛岭自然保护区等。
●历史文化类旅游资源:
是康巴地域文化的核心区,有丰富的宗教文化、康区藏族民俗文化。
●藏药、民间工艺品旅游资源:
昌都利民藏药厂、日通藏药厂等都是昌都著名的藏药生产企业。
5.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客观因素
(1)地区开放政策:
昌都作为非开放地区是限制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因素,变为开放地区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政策保障。
(2)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的建设将极大地促进沿线旅游业的发展,但是西藏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地带将更为远离昌都地区。
使昌都与西藏旅游业的发展重心保持良好的市场联系是昌都改善旅游发展环境的一个重要议题。
(3)发展旅游业的门槛成本:
旅游业初期投入和运转费用远远高于其它省区,如果没有较大的客源规模,旅游投入将远远大于收益,旅游业经济效益难以得到保障。
(4)资金与市场:
旅游业前期投资将主要依赖国家投资。
由于远离国内主体旅游市场和旅游口岸,国际入境旅游者还主要靠东部口岸进出,时间和空间距离阻力都很大。
(5)市场竞争:
昌都地区旅游资源与周边的四川甘孜、云南迪庆等地区在资源结构方面有很大的类同性。
只有在地域上与周边地区形成明显区别和分工,才能将四川和云南的游客引向昌都,否则将形成竞争关系。
(6)自然生态环境:
大量植被已经遭受破坏,并且很难恢复。
第二章旅游规划总纲
一、规划依据和原则
1.规划范围和时序
本次规划的地域范围包括昌都地区的全部行政地域范围,总面积10。
87万km2。
1。
规划的重点区域是沿主要交通干线的景区和昌都镇核心景区。
规划性质为宏观尺度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属宏观战略性规划。
本规划时序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时段:
近期:
2000——2005年,为产前期,景区建设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阶段。
中期:
2006——2010年,为产后期,旅游基本接待能力形成,旅游业开始形成产业化阶段。
远期:
2010——2020年,旅游接待服务建设完善进一步,旅游产品成熟阶段。
规划还将对2020年以后的远景发展作出战略性安排。
2.规划编制的产业依据
●199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旅游业被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国家的西部开发政策。
●旅游业是西藏自治区重点扶持的产业。
●根据西藏自治区的旅游发展布局规划,昌都旅游资源是西藏、自治区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地区,包含有西藏省重点建设的旅游线――茶马古道旅游线。
3.规划原则
●整体优化与优先开发
●游线的组织的可行性
●各功能区各项功能用地布局的完整性
●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弹性原则
(二)规划体系采用的技术路线
流程图(略)
第三章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
一、旅游业发展目标
1.战略目标
总体战略目标:
建立昌都地区旅游产业体系,建成西藏东部的旅游走廊。
(1)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旅游开发必须实行可持续性旅游战略,确保旅游业可以获得长期回报。
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包括自然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2)实现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
实现旅游业发展与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并充分发挥旅游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功能。
(3)实现旅游产业内部的协调发展:
包括旅游接待能力、旅游购物系统、旅游娱乐系统、导游系统等。
这些系统必须在规模上和运作方面相互协调配套。
(4)实现旅游业的产业化:
是将昌都地区建设成为藏东地区的重要旅游区,成为西藏自治区旅游区域网络的次级辐射中心,构建一个以自然观光和康巴文化旅游为主体的观光、探奇旅游区,使旅游业成长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最终形成昌都地区具有活力的新支柱产业。
2.时序目标
1.近期目标(2000——2005年)
旅游业的产业基础形成期,5年内实现如下发展目标:
●完成旅游发展规划所确定的主导旅游开发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和详细规划,完成招商引资,进入前期建设阶段。
●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启动。
起步方式:
选定重点区域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项目,尽快形成可以向旅游市场推销的产品。
2.中期目标(2005-2010年)
旅游业的基本形成期和主要建设期,是旅游业加速发展阶段,也是产业化形成阶段。
实现的主要发展目标如下:
●大规模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提高昌都地区在旅游市场的知名度,并形成鲜明的市场形象。
●旅游投资环境建设进入完善阶段,旅游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并完成主导旅游产品的建设。
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质量有根本的改善。
●成为西藏旅游辐射中心之一,实现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的旅游市场规模的旅游区。
●旅游业成为全地区国民经济中的新支柱,旅游业在提高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增加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其到重要作用。
3.远期目标(2010——2020年),
旅游业产业体系建设的完善期,是旅游业发展的成熟时期。
实现的主要发展目标如下:
●旅游业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达到较高的综合服务水平和完善的配套设施。
旅游业与相关产业之间形成衔接良好的产业链。
●旅游景区建设和接待服务设施建设进入完善阶段和产品升级阶段。
●形成具有高专业素质的旅游从业者群体和旅游管理人员队伍。
●昌都镇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旅游中心城市,具备旅游城市的基本功能。
旅游业成为市域支柱产业。
2.产业规模目标
(1)国家目标:
●在2000-2005年,全国的国际旅游者中外国人年均增长率达到8%至10%,收入年均增长12%到14%。
●在2006至2010年,外国旅游者的增长在年均7%到8%之间,收入增长在年均9%至l0%之间。
●国内旅游目标是在2000-20l0年,旅游人次年均增长8%,收入年均增长15%。
(2)昌都地区目标
昌都地区旅游业2005年达到全地区国内总产值3%,2010年5%和2020年8%的产业目标。
表1昌都地区旅游业发展指标规划(低方案)
2000年2005年2010年2020年
旅游收入(亿元)0.060.922.6912.58
旅游收入年增长率(%)72.623.916.7
旅游收入占GDP的%0.43.05.09.0
国内游客(万人次)4.56.2910.42
国内游年增长率(%)8.0
海外游客(万人次)0.031.101.31
海外游客年增长率(%)113
表2昌都地区旅游业发展指标规划(中方案)
2000年2005年2010年2020年
旅游收入(亿元)0.061.534.8516.77
旅游收入年增长率(%)91.026.013.2
旅游收入占GDP的%5.09.012.0
国内游客(万人次)4.510.3718.69
国内游年增长率(%)18.2
海外游客(万人次)0.031.882.35
海外游客年增长率(%)129
表3昌都地区旅游业发展指标规划(高方案)
2000年2005年2010年2020年
旅游收入(亿元)0.062.455.9320.96
旅游收入年增长率(%)110.019.313.45
旅游收入占GDP的%0.48.011.015.0
国内游客(万人次)
国内游年增长率(%)
海外游客(万人次)
海外游客年增长率(%)
表92005,20l0和2020年昌都地区旅游业目标
目标成分│到2005年│到2010年│到2012年│
国际市场:
游客人数
平均停留(天)
平均花费/天
旅游收入
占国内产值比率
国内市场:
人数
平均停留(天)5.346.8l6.81┤
平均花费/天人民币元人民币大人民币元│
旅游收入亿人民币亿人民币亿人民币│
占国内产值比率3%5%8%│
二、旅游业发展总体战略
1.产业定位:
促进经济启动的战略性产业,未来的支柱产业
根据昌都地区的实际情况与未来发展趋势,结合昌都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国家产业政策,综合考虑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和产业的生产率因素;旅游业的战略地位定位为:
●近中期:
将旅游业定位为昌都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优先发展,要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培育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
●长期:
形成产业规模和产业内部的配套,使旅游业成长为促进昌都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3.发展模式:
1+1(交通+旅游)的发展模式
旅游业作为昌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目前还缺乏坚实的发展基础,其前期发展要靠其它产业的推动,以后才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
在昌都产业体系中,与旅游业发展关联度最大的产业是通运输业,是交通运输业是旅游业发展中为导向型产业,只有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用交通运输的业发展推动战略性产业――旅游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4.战略布局:
构筑“两线四区”的旅游发展空间格局
昌都地区旅游业的生产力布局在“交通带动”的指导思想下,要形成“两线四区”的空间格局。
交通带动的思想指导是指旅游业发展要与交通业发展的空间格局紧密结合,旅游开发要沿主要交通线路展开。
“两线”指沿318国道展开的生态旅游线和沿214国道和317国道展开的康巴文化旅游线。
这条两条交通线是西藏地区和内地经济联系的主动脉,也是城镇和经济发展的主线。
“4区”指芒康自然和社会人文旅游资源区、八宿自然风光旅游区、昌都镇历史文化和宗教旅游区、类乌其自然和宗教文化旅游区。
5.实施战略:
重点突破,形成产品
优先先投资开发昌都镇民俗观光旅游和曲孜卡疗养温泉、然乌湖自然生态旅游区,并以其带动沿线的邦达草原、竹卡、怒江桥等景点的开发。
在这三个旅游区的发展初具规模的基础上,再向类乌其延伸。
3.管理战略:
政府主导,适当超前
由于昌都地区市场发育程度低,市场体系仍未建立,旅游业的发展必须通过行政管理手段进行指导、协调和干预。
旅游业发展需要各相关部门的高度协调。
但在起步阶段,有必要首先采取政府主导型发展策略,以促进旅游业快速步入正轨。
三、旅游业发展的产业战略
1.产品战略
基本旅游产品:
观光旅游产品
专项旅游产品:
包括探险旅游产品;度假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
(1)观光旅游产品
●以昌都镇为中心的文化观光旅游产品:
●以盐井为中心的自然和文化观光旅游产品。
(2)探险旅游产品
根据适宜条件和可持续性,推荐开发四种探险旅游产品推向市场:
●2至10日步行和骑马游:
尼果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体验旅游;然乌冰川骑马旅游
●2至5日探险漂流:
澜沧江的部分河段探险漂流;‘
●5至l0日登山探险游:
梅里雪山、达美拥雪山
●5至9日野生动物探险:
红拉山金丝猴、长毛岭马鹿
(3)度假旅游产品
昌都地区的温泉、山区药材、山地和湖泊为开发新型的度假休闲特色旅游提供了条件,在保健、疗养和体育运动方面吸引相当巨大的国外市场客源。
根据温泉条件开发矿泉疗养度假村,度假村提供白天步行、登山、攀岩运动、观光旅游、夏日夜晚演出。
(4)其他专题旅游产品
昌都地区有着丰富和多样化的动植物种,它们可供开发和推广一系列专项旅游产品。
包括:
高原滑雪:
在然乌湖建立高山越野滑雪中心。
可以安排3—7夜的平均每人每天支出200—250美元的项目e
专项旅游:
各种民族手工艺村;高原农牧业;各类节日旅游;
2.旅游市场开拓和营销战略
利用“神山圣水、康巴风情”的资源优势塑造“藏东明珠、天然神秘”的品牌,是旅游业发展的产品战略。
主要发展过境旅游,非目的地旅游。
走区域联合的道路。
旅游营销是旅游经营的关键环节,首先采用整体营销战略,市场开发要国际、国内并重,重点开发国内旅游市场,要制定并实施市场开发和促销总体战略,树立济源在旅游市场的整体形象。
●开发特殊目标市场,如探险旅游、探奇旅游等;
●提供国家级旅游产品,与目标市场的需求相适应;
●在主要目标市场区建立营销渠道;
●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确立鲜明的定位形象。
为达到此目标,建立稳定的营销资金渠道,预算达到每位国际游客约2.5美元。
国内游客10元人民币。
3.旅游投资战略
通过旅游业改变以传统畜牧业为主的低级单一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提升,形成一个以农牧业为依托,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新型经济体系是昌都产业体系发展的基本战略。
投资结构的确立应在这一基本战略的指导下,向旅游业倾斜。
●加大旅游投入,实行政策倾斜,扶持旅游业发展,把发展旅游业的投入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旅游业的投入以政府投入和社会力量投入并重。
以近期以国家投入为主。
中远期投资环境得到改善后,旅游项目建设以对外招商为主。
●政府的投入主要起投资导向作用,侧重于旅游宣传促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景区、景点的投资环境建设。
实施规划所需投入包括道路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旅游景区的建设,市场宣传,接待设施建设等内容。
项目所需资金投入预算见下表。
表:
主要资金投入规划(人民币万元)
项目
总计
2000—2005
2006—2010
2010一2020
基础设施
旅游景区建设
宣传及市场营销
接待设施
非盈利的公共设施
总计
4.旅游基础设施发展战略
(1)航空
增加直飞航线:
为争取游客数量,要增加昌都和主要客源市场之间的直通航空。
改善机场基础设施(候机楼,跑道和相关设施),按21世纪旅游发展的需要考虑机场候机楼的设计要求;使其有能力接送大量的游客;
与主要城市市场建立航空服务连接;
(2)道路交通
改善通往优先发展的旅游区的道路交通及其区内的交通,并且改善和其他主要景区的交通。
首先考虑改造、扩建和新建发展观光、探险、度假和特殊旅游产品起到关键作用的公路。
(3)公共服务设施
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在近期和中期,对主要优先开发景区要确保必要的电力、通讯、供水和垃圾处理系统的建立。
5.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在2000至2005年之间,需要新增饭店标准客房间。
2006至2010年之间,需新增客房间,20ll至2015年之间,需新增客房间。
优先旅游开发区和其他地区的各饭店分布情况如下表:
表:
优先旅游区标准客房目标数量
地区
2005年
2010年
2020年
昌都
曲孜卡
芒康
然乌湖
类乌其
总计
6.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构
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两大主要问题:
●现有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缺乏培训机构及其培训能力。
解决旅业的人力资源是昌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人力资源培训的重点是:
●行政管理人材
●景区管理人材
●饭店管理人才。
实施总体规划并达到其规定的目的、目标和指标,需要善于作宏观规划、开发、管理、营销和行业规范的机构设置。
因此,需要这样的旅游机构和组织结构,即:
●能对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的需求迅速作出反应;
●能协调与旅游业相关旅游行业的所有其他的部门;
●面向市场;能对国内及国际旅游行业的需求迅速作出反应;
●有能力进行行业的宏观规划、开发、营销和规范;
●具有受过良好培训的专业人员。
可以通过下述手段增强省旅游局执行上述任务的能力:
●建立国有旅游资产体系,定向管理。
●短期聘用其他旅游发达地区经验丰富的旅游管理和技术专家,协助地区旅游局进行管理和技术合作;
●通过在培训和合作,在其他旅游业发达地区旅游管理部门任职,培养一批本地的旅游管理和技术人员。
●对其负责的景点进行规划、开发和管理;
健全旅游管理体系的措施:
●组建类乌其县和八宿县旅游局。
●完善和充实芒康旅游局。
●组建地区级旅游服务公司,提供导游、接待。
建立地区旅游接待和服务网络。
第五章旅游功能分区与开发方向
一、旅游总体布局与开发方向
1.旅游功能分区
分为6个旅游开发区:
●昌都康巴文化中心旅游区:
包括3个亚区,6个资源区。
●芒康温泉度假和自然生态旅游区:
包括两个亚区,4个资源区。
●八宿-左贡自然生态旅游区:
包括3个亚区,4个资源区。
●边坝-洛隆自然景观旅游区:
包括2个亚区,4个资源区。
●丁青宗教文化和自然旅游区:
包括2个亚区,2个资源区。
●江达-贡觉自然和民俗文化旅游区:
包括2个亚区,4个资源区。
2.旅游发展总体布局:
(1)空间发展格局
两条发展主线,4个优先发展区域是昌都旅游发展的总格局。
两条发展主线为:
●沿214和317国道的历史文化旅游线。
是一条以康巴文化为主的旅游线。
线路走向为:
云南德钦-芒康-左贡-昌都-类乌其-丁青。
(或云南德钦-芒康-察雅-昌都-类乌其-丁青,这条线路是否成立取决于芒康-察雅公路的建设情况)
●沿318国道的生态旅游线。
是一条以三江自然奇观和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线,线路走向为:
四川康定-芒康-左贡-八宿-波密。
四个优先发展区域为:
●昌都镇为中心的文化旅游区
●八宿然乌湖自然生态旅游区;
●以芒康为中心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旅游区;
●以老类乌其为中心的自然生态和宗教旅游区;
(2)线路组织格局
重点旅游开发项目要以盐井为切入点,以昌都镇为核心,沿主要交通干线成线性布局,形成西藏陆路旅游通道。
近期旅游路线组织的基本原则是:
●发展过境旅游:
主要发展由四川、云南经昌都到拉萨的长途过境旅游将成为昌都旅游的主要部分。
●发展跨境旅游:
将昌都作为周边云南、四川成熟旅游区的延伸区域,发展跨境旅游,包括云南德钦经芒康进入昌都的旅游线(国道214线),四川德格经江达到昌都的旅游线(国道317线),四川经芒康进入昌都的旅游线(国道318线)。
二、形象景区:
昌都镇旅游发展规划
1.发展方向定位
(1)城镇性质与功能定位的调整:
城市性质:
藏东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中心,新兴的旅游和商贸城市。
城市功能:
集管理、居住、旅游、商贸功能为一体的旅游中心城镇。
(2)城镇发展方向与目标:
逐步形成并不断强化昌都镇的旅游功能,城市建设风格强调突出康巴文化的特色,成为具有旅游接待和旅游观光游览功能的藏东旅游中心城镇。
(3)旅游发展整体布局:
整体布局分为城区景区和外围景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
城区康巴文化旅游区。
第二层次:
外围历史古迹旅游区。
第三层次:
扎曲、昂曲外延型旅游景区。
(4)旅游开发方向定位:
基本定位:
具有浓郁的康巴风情、宗教氛围的特色文化观光游览旅游区
包括三个主题:
●康区宗教文化主题:
充满神秘色彩的原始宗教本教文化、藏传佛教文化氛围。
●康区特色文化主题:
具有浓郁康巴情调的舞蹈、建筑。
●原始部落文化主题:
具有极高历史文化价值的藏区原始部落文化(卡若遗址、小恩达遗址)。
2.建设项目策划及设计方案:
项目1――强巴林寺台地旅游核心区的建设:
规划方案:
搬迁改造昌都坝上的所有民用建筑,将云南桥以北,老城区以西,天葬台以南,昂曲以东的高台地部分全部划定、改造为旅游功能区,搬迁寺庙以北的建筑,建造大型露天表演广场,大型宗教、民俗、歌舞壁画景观区。
建设目标:
展现康巴文化和宗教文化丰富内涵的核心景区
项目2――建设藏族传统民居游览区:
规划方案:
在老城区的藏式民居分布集中,特色突出的地段划定传统民居保护区,禁止增建现代风格的新建筑。
逐步将老城区改造以为藏族传统民俗为特色的观光游览区,使游客可以领略到昌都乡土建筑特色。
建设目标:
具有浓郁康区地方特色的、有游览和居住功能的街区。
项目3――昌庆街步行商业街的设计:
规划方案:
将昌庆街改造为康巴文化商贸区:
改变目前昌庆街主题,形成以表达康巴文化为主题的步行商业街区,并按照不同的功能区进行分类招商。
建设目标:
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的步行游览街区
项目4――扎曲漂流:
规划方案:
以澜沧江源头漂为主题,建设江河漂流区。
建设目标:
具有雪域高原情调的江河漂流区。
项目5――城区特殊旅游氛围的营造:
规划方案:
创造具有宗教氛围的听觉效果:
在强巴林寺附近建造高台,每日清晨定时吹演寺庙号角,使游客时时感受到强烈的宗教气息。
创造具有康巴文化氛围的视觉效果:
制定城区新建建筑风格规范,要求尽量体现康区传统建筑的特色。
建立昌都城市夜景街道:
将昌庆街建成用彩灯装饰的街道,供旅游者晚间购物、娱乐、餐饮,形成“旅游一条街”。
项目6――卡若新石器时期原始部落遗址公园:
规划方案:
在遗址附近的澜沧江西岸建设遗址公园。
公园分为两个功能区:
在挖掘区建设卡若遗址原址考古区,原址区初步确定为10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藏 昌都 地区 旅游 发展 总体规划 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