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经典练习.docx
- 文档编号:24926754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56.83KB
神经调节经典练习.docx
《神经调节经典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调节经典练习.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神经调节经典练习
神经调节经典练习
神经调节练习1
1.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
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
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
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A
【解析】突触的结构决定了反射弧结构中的兴奋总是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进行单向传递。
A点与效应器之间不需要经过突触传导,所以刺激A点,都会引起肌肉收缩,与药物无关。
而B点到效应器之间必须经过突触传递,将药物放在C点(突触间隙),刺激B点,肌肉不收缩,而将药物放在A点(神经纤维),刺激B点肌肉收缩,说明此药物对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所以①③正确。
2.图1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
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
图2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下列关于模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1内表示有2个完整突触结构
B.图1中刺激d点,兴奋将传导(递)至c、e点
C.图2突触小体处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与受体结合传递信息
【答案】B
【解析】图1内有3个完整突触结构,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A错误;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图1中刺激d点,兴奋只能传导(递)至c点和e点,不能传递到b点和a点,B正确;图2中⑧内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出来,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之兴奋或抑制,所以突触小体处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C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神经递质没有进入突触后膜,D错误。
3.下图为神经调节中两个重要的结构模式图,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甲中③内的物质为神经递质,它可以和⑥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B.甲为乙中结构c的局部放大图
C.在乙中b受损的情况下,刺激a不会有感觉,肌肉也不能收缩
D.乙中的X为传出神经
【答案】D
【解析】甲中③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兴奋或抑制,A正确;甲为乙中结构c的局部放大图,B正确;由于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若b受损的情况下,刺激a不会有感觉,肌肉也不能收缩,C正确;乙中的X所示神经为传入神经,D错误。
4.若在图甲所示的神经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指针偏转的顺序依次是()
A.②→①→②→③→②B.②→③→②→①→②
C.③→②→①→②→③D.③→②→①→③→②
【答案】A
【解析】当刺激还未传至b点时,a点和b点都为静息电位,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为图②;当刺激由右向左传导时,b点首先出现动作电位,a点为静息电位,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为图①;紧接着b点恢复为静息电位,a、b两侧电位相同,此时为图②所示;神经冲动继续向左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导到a点,a点出现动作电位,b点为静息电位,则为图③所示;之后a点恢复静息电位,a、b两侧电位差相同,则为图②所示,所以整个过程的变化是②→①→②→③→②。
5.下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神经纤维上的刺激位点,甲、乙是分别置于神经纤维B、D上的电位计,可记录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A为骨骼肌,C为反射中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b点,会引起A的收缩,但E不会发生反应
B.刺激a点会引起A的收缩,属于反射活动
C.刺激b点,只有乙电位计可记录到电位变化
D.刺激a点,乙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表明反射弧的某部位受损
【答案】A
【解析】刺激a点,骨骼肌接受到刺激会引起骨骼肌收缩,E是感受器,不会做出反应,A正确;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B错误;b点位于传入神经上,所以刺激b点,甲、乙两电位计都可记录到电位变化,C错误;若刺激a点,乙电位计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不能表明反射弧的某部位受损,D错误。
6.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
结果如下表:
刺激部位
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的部分可能是()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和感受器
C.效应器和传入神经
D.效应器
【答案】C
【解析】在反射弧的分析实验中,破坏前,分别刺激左右后肢,都出现了收缩反应,而破坏之后,刺激左后肢均不产生收缩反应,可能破坏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而刺激右后肢时,左后肢不收缩,但右后肢收缩,所以该过程中左后肢的效应器和传入神经受到破坏。
7.(2013•四川)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答案】C
【解析】解:
A、根据题干“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说明神经纤维处相当于突触前膜,肌肉处相当于突触后膜,在突触前膜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故A正确;
B、刺激①产生的神经冲动可以双向传导,因此肌肉可以收缩,电流可以发生偏转,故B正确;
C、刺激②处,肌肉收缩,但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产生作用于突触后膜,不能反向传导,则电流计不会有变化,故C错误;
D、兴奋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向未兴奋部位传导,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旨在借“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人工电刺激”创设情境,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同时考查《稳态与环境》中的兴奋传导方向的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
8.(2016春•枣阳市月考)用图甲装置测量神经元膜电位,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乙显示的是膜外电位
B.Na+大量内流发生在bc段
C.a至b段为动作电位
D.将图甲中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幅度相同
【答案】C
【解析】解:
AC、从图乙看,没有刺激前测出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差为70mv,即ab段为静息电位,显示的膜外电位,A正确、C错误;
B、给以刺激后细胞兴奋大量钠离子进入细胞内引起膜电位的变化发生在bc段,cd段是恢复到静息电位是钠离子外流,B正确;
D、将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不变,即未受到刺激时外正内负,受刺激时外负内正,D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9.如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代表兔同化的能量,a代表兔摄入的食物,则b、c可分别代表被下一营养级摄入和排便的能量流动途径
B.若A代表脊髓,a代表传入神经,则b、c可分别代表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C.若A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的减少和产生渴觉
D.若A代表人体B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的形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若A代表兔同化的能量,a代表兔摄入的食物,则b、c可分别代表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储存在兔体内有机物中的能量,A错误;B.若A代表脊髓,a代表传入神经,则b、c都代表传出神经,B错误;C.若A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的增加和产生渴觉,C错误;D.若A代表人体B细胞,a为抗原刺激,B细胞可以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的形成,D正确。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水盐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与去路分析
消费者摄入能量(a)=消费者同化能量(b)+粪便中能量(c),即动物粪便中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
消费者同化能量(b)=呼吸消耗(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e)。
生长、发育和繁殖(e)=分解者利用(f)+下一营养级同化(i)+未被利用(j)。
所以有:
(1)未被利用的能量:
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和动植物残体以化石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2)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3)动物同化的能量与摄入量之间的关系:
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部分被同化。
(4)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
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
10.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当①处受刺激时,该处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②处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A正确;当①处受刺激时,该处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B错误;兴奋在图中②突触结构中的传递是单向的,这决定了神经传导的方向只能是:
从①→②→③,从而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正确;图中的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和E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正确。
考点:
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名师点睛】知识点总结: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2、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11.如图为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
B.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
C.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
D.①能接受各种刺激,引起②的反应
【答案】D
【解析】由图中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知:
a处位于传入神经上,接受适宜的电刺激后,产生的兴奋,可经突触传递到达b处,所以在b处能测定到电位变化,A项正确;③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即失去活性,B项正确;由图可知,图中有三个神经元,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速度大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因此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C项正确;①为感受器,②为效应器,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能传递到效应器,引起效应器产生反应,但感受器只能接受一定的刺激,而不是接受各种刺激,D项错误。
【考点定位】神经调节
【名师点睛】本题以“反射弧模式图”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的掌握情况。
正确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明确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平时的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图文结合,进而达到巩固熟记基础知识的目的。
本题的易错点在于:
不能准确判断反射弧的各部分组成。
12.下图A表示某时刻神经纤维膜电位状态,图B表示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丁区域的膜电位一定是K+外流形成的
B.甲区或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状态
C.将图A神经纤维置于低Na+环境中,静息电位将变大
D.若图A的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则乙处电位可能处于③→④过程
【答案】C
【解析】丁区域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属于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A项正确;甲区或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状态,B项正确;静息电位与K+外流有关,低Na+环境不影响静息电位,C项错误;若图A的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则乙处电位处于超极化状态,可能处于③→④过程,D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
一明确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生理基础。
静息电位与K+外流有关,动作电位与Na+内流有关。
二是注意选项中“一定”与“可能”的不同。
13.为了研究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自愿者,等量饮用同一种酒。
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测试期间受试者血液中乙醇浓度的变化说明人体无法通过自身调节维持稳态
B.参与对视觉信号做出判断与反匕的神经中枢只有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C.由图中数据可推测,乙醇能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而不影响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
D.图中数据可表明,乙醇会延长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机体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测试期间受试者血液中乙醇浓度的变化说明人体能通过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A错误;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需要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和脊髓的参与,B错误;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说明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输,C错误;图示表明,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简单反应时间和视觉保留下降,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下降,可以推测乙醇会延长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D正确。
【考点定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名师点睛】生物实验遵循的一般原则有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等.维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这是由突触的特殊结构决定的。
14.研究表明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上Cl-通道开放,如图为两个神经元之间局部结构的放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甘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该过程能体现细胞膜具有完成细胞内信息交流的功能
C.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具通透性造成K+内流
D.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导致Cl-通道的开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甘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以抑制膜内变为正电,不能使膜外电位由正变负,A错误;该过程能体现细胞膜具有完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错误;静息状态时是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具通透性造成K+外流所致,C错误;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相关受体结合导致Cl-通道的开启,使Cl-内流,以抑制膜内变为正电,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突触结构、神经递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5.乙酰胆碱(Ach)是一种神经递质。
实验人员欲研究Ach与反应时间关系(简图如下),除去突触小泡前提下自①处注入不同Ach,②处给予恒定刺激,③、④两处分别为感应测量点。
测得不同Ach条件下③、④两处感受到信号所用时间(如下表所示)。
下列各项叙述正确是()
Ach(mmol•L-1)
③处感受到信号时间(ms)
④处感受到信号时间(ms)
0.1
5.00
5.56
0.2
5.00
5.48
0.3
5.00
5.31
0.4
5.00
5.24
A.图中⑤、⑥和⑦共同构成一个突触
B.实验结果说明高浓度Ach能促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C.实验结果说明Ach浓度的增加可影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D.刺激②点,在④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答案】C
【解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不包括突触小泡,没有⑤,A错误;表中数据说明Ach的浓度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没有影响,B错误;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促进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C正确;刺激②点,在④处测到电位变化,没有对照试验,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D错误。
【考点定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6.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④为______,图中虚线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
(2)图中所示包含神经突触______处;孩子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该结构的数目将______.
(3)图中A、C和D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错误的是______处(填箭头旁字母).
(4)E、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如果在E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B点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______次偏转,原因是______.刺激B点时,B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B点与未兴奋部位形成了______.
(5)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屈肌反射活动.将药物放在B处,刺激E,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F处,刺激E,肌肉不收缩.该实验结果证明这种药物对______有阻断作用.
【答案】
(1)感受器神经中枢
(2)4增多
(3)C
(4)0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外负内正局部电流(电位差)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④为感受器;图中虚线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
(2)突触包括轴突﹣胞体型和轴突﹣树突型,图中所示包含神经突触4处,都属于轴突﹣胞体型;孩子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该结构的数目将增多.
(3)兴奋只能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因此图中A、C和D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错误的是C处.
(4)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给予B点一个强刺激,兴奋不能传递到传入神经元,因此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刺激B点时,钠离子内流,B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B点与未兴奋部位形成了局部电流(电位差).
(5)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屈肌反射活动.将药物放在B处,刺激E,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F处,刺激E,肌肉不收缩.该实验结果证明这种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17.如图是膝跳反射过程示意图。
当叩击膝关节下肌腱时,引起肌纤维收缩,使肌梭(可感受肌肉变化的梭形结构)感受到刺激而发生神经冲动,最终引起伸肌传出神经元兴奋和屈肌传出神经元抑制,从而引起相应肌肉进行运动,完成膝跳反射过程。
请据图回答:
(1)图中屈肌传出神经元和伸肌传出神经元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
(2)当传入神经兴奋时,细胞膜对_______的通透性增加,膜外的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_。
(3)在膝跳反射过程中存在如图所示两种突触类型。
这两种突触中均含有突触小泡,它的形成主要与_______(细胞器)有关。
突触后膜上存在不同___________,对递质的识别起着重要作用。
乙表示神经元静息时的膜电位,膝跳反射发生时,5、6两个神经元的电位变化依次是下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5
(2)Na+正电位→负电位(3)高尔基体受体D、B
【解析】
(1)图中连接屈肌的神经元即为屈肌传出神经元,连接伸肌的神经元即为伸肌传出神经元,屈肌收缩,伸肌舒张才能引小腿上抬即膝反射,结合图示,6为屈肌神经元,5为伸肌神经元。
(2)神经元兴奋时,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强,Na+内流引起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刚好相反。
(3)突触小泡与神经元膜内的高尔基体有关。
突触后膜上存在不同受体,对神经递质有识别作用。
膝反射时,屈肌神经元兴奋,伸肌神经元抑制,所以此时两个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是前者有动作电位产生和电位恢复的过程,即对应曲线图D,后者没有动作电位即一直为负电位,只是约有变大的情况对应曲线图B。
【考点定位】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名师点睛】本题首先需要学生识别膝反射中屈肌和伸肌进而判别连接它们的两种神经元,其次还有明确膝反射时因屈肌要出现收缩,推测屈肌神经元兴奋产生动作电位,而伸肌舒张,说明神经神经元受抑制而推测电位仍然为负电位。
18.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
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
(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形式进行传导。
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
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有/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
【答案】
(1)局部电流(电信号/神经冲动)突触小泡受体
(2)内正外负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解析】
试题分析:
(1)兴奋在神经纤维以局部电流(或电信号或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会释放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2)M点未受刺激时,其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根据M上有神经节可判定M为传入神经,b为神经中枢中的中间神经元,N为传出神经,屈肌和伸肌及其支配它们的传出神经末梢构成效应器;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能在该神经元内传导,也能传到肌肉,由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不能传到上一个神经元b,神经元b上无膜电位的变化。
考点: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9.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方法,只用手指的一滴血就能在流鼻涕和发热等症状出现之前检测出谁将患上流感。
下图表示某同学在医院取指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刺激甲图中的④,结合乙图分析此处的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该变化是由______引起的。
(2)刺激甲图中的①,可以检测到B处的测量装置指针偏转,说明兴奋可以在③处完成传递过程,该过程中神经递质只能由________(填写丙图中的数字)释放,作用于________(填写丙图中的数字)
(3)如果利用甲图所示的神经结构及相关仪器,验证
(2)小题中兴奋传递的特点,请你简述实验思路及结果预测:
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Na+内流
(2)46
(3)实验思路:
刺激甲图中②观察B的指针是否偏转,再刺激④观察A指针是否偏转
结果预测:
刺激②,B的指针发生偏转,刺激④,A的指针不发生偏转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图甲是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其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图乙是传出神经在静息状态和动作状态膜两侧的电位情况的放大;图丙是突触结构图,其中1是突触小体、2是线粒体、3是突触小泡、4是突触前膜、5是突触间隙、6是突触后膜。
(1)以上分析知,甲图中的④是传出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两侧的电位为外正内负,即静息电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神经 调节 经典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