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末复习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4921188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2.54KB
高二下学期期末复习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二下学期期末复习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学期期末复习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下学期期末复习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复习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分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城阙(què)迤逦(lǐ)凝睇(tì)钗擘(bò)
B.潺湲(yuán)芷葺(qì)庑门(wǔ)衣袂(mèi)
C.石扉(fēi)欢谑(nuè)酒馔(zhuàn)溽暑(rù)
D.舟楫(jí)旌旆(pèi)烽燧(suì)潦缩(liáo)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六宫粉黛无颜色(容貌,姿色)与佳期兮夕张(美好的时期)
吞声踯躅不敢言(徘徊不前)两朝开济老臣心(开创,扶助)
B.薄帷鉴明月(照)白日沦西河(陷落)
愿逐月华流照君(追随)渌水荡漾清猿啼(清澈)
C.风景旧曾谙(熟悉,熟识)夜雪初霁(天气由雪转晴)
聒碎乡心梦不成(声音嘈杂,此处指风雪声)会须一饮三百杯(应当)
D.侵晓窥檐语(天快亮之时)大漠穷秋塞草腓(深秋)
绝域苍茫无所有(最远的边界)城上高楼接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苏州腾飞的主要经验,就是以创建文明城市为龙头,带动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使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比翼双飞,使两个文明建设的互动效应充分发挥。
B.随着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随着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的协调发展,国家在各种危机和挑战面前,将更游刃有余。
C.达尔文一生中最奇妙的一段时光,就是他虽已构想出了“演化论”基本的概念,但也只有一些片段的想法流传出去,他只跟一些知心好友鱼雁往还,讨论想法。
D.当代职场谋略颇讲为人之道、修养和技巧,年轻人初入职场能够踌躇满志,将有利于未来事业的发展。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歌行体”是古体诗的一种,属于汉魏乐府诗题,一般音节格律比较自由,篇幅长短不一,像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居易《长恨歌》,高适《燕歌行》等都属于这类作品。
B.诗歌在唐代出现新的体裁形式近体诗,也叫格律诗,其中有律诗、绝句之分,又有“五言”“七言”之别,而律诗无论五言还是七言,颔联和颈联都要对仗。
C.词,原名“曲子词”,就是“歌词”的意思。
词有词调,同一词调又有不同的格律。
词按照篇幅长短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
《一剪梅》、《水调歌头》、《长相思》、《天净沙》等都是词牌名。
D.元代出现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小令,也叫“叶儿”,是元散曲中的一种,属单支曲子。
形式上比以往的诗词更为灵活,文字更通俗。
像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朴实自然。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朝梁萧统所编《文选》收录了十九首汉代五言诗,这些诗语言浅近自然,诗境清远平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誉之为“五言之冠冕”。
B.盛唐时唐代诗歌这座高峰的顶点,名家辈出,李白和杜甫是其中的代表;风格多样,流派纷呈,像“王孟”代表的山水田园诗,“高岑”代表的边塞诗等。
C.苏轼是宋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他的词打破了前人“词为艳科”的旧传统,“以诗为词”,冲破了词的音律束缚,达到了“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
D.元明清时期,诗歌创新和拓展较少。
到雍正、乾隆年间,名家迭起,沈德潜持“格调说”,袁枚主“性灵说”,翁方纲倡“肌理说”,但要数龚自珍最具忧患意识和哲理色彩,并提出“诗界革命”。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文段,完成6-10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
“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乃谓亭长曰:
“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
“若非吾故人乎?
”马童面之,指王翳曰:
“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
“吾闻汉王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项羽本纪》)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为诸君溃围围,名词,包围
非战之罪也罪,名词,过错
B.遂霸有天下霸,动词,称霸
亦足王也王,动词,称王
C.今日固决死固,副词,本来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顾,副词,只,仅仅
D.我何面目见之何,代词,什么
若非吾故人乎若,代词,你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平明,汉军乃觉之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
B.然今卒困于此
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C.乃自刎而死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
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鸿门宴》)
8.下列四组中,全都体现项羽“慷慨豪迈,知耻重义”性格的一组是()
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②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③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④不忍杀之,以赐公。
⑤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⑥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A.①③④B.②③⑥
C.②⑤⑥D.①④⑤
9.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汉骑追者数千人。
A.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
(《荆柯刺秦王》)
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赤壁之战》)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鸿门宴》中,司马迁对项羽的刚愎自用,优柔寡断是持否定态度,而在本文中,则对项羽所表现出的性格持肯定态度。
B.本文刻画的项羽不仅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还有英雄末路时的人情味,形象丰满真实。
C.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因为“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无颜再见江东父老。
D.“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说明项羽没有认识到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却能为他的死增添几分悲剧色彩。
三.课外诗词鉴赏(共12分)
孤雁
唐崔涂①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②,孤飞自可疑。
【注】:
①崔涂,字礼山,江南人,生卒年不详。
唐僖宗光启年间进士,工诗。
常年羁旅,中年客巴蜀,晚年游龙山,故多旅愁之作。
②矰(zēng),古代射鸟用的拴着丝绳的箭。
缴(zhuó),系在箭上的丝绳,射鸟用。
11.对《孤雁》这首诗,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写出了孤雁“离群”的背景,雁群都“归塞”了,但孤雁还不知去往何方,“念尔”二字隐蕴着诗人同情之心。
B.颔联说出了孤雁失群的原因和失群之后仓皇的表现,孤雁想在暮雨中离开雁群,又对落下到寒塘里犹豫不决。
C.颈联中的“渚云低”是说乌云逼近洲渚,“关月”指关塞上的月亮,这一句虚写孤雁的行程。
D.最后两句写了诗人的良好愿望和复杂心情,是说孤雁未必会遭暗箭,但孤飞总使人易生疑惧。
从语气上看,像是安慰之词,然而实际上却是更加担心了。
12.结合注释所给出的作者生平,从“知人论世”和“缘景明情”两个方面简略分析一下“孤雁”这一意象及作者的情感。
(4分)
五.名句默写
13.在下列横线上填入相应的上句或下句。
(共28分,每空1分)
(1)五更鼓角声悲壮,。
(2)映阶碧草自春色,。
(3),铁马秋风大散关。
(4)云中谁寄锦书来?
,月满西楼。
(5)吴楚东南坼,。
(6),夷歌数处起渔樵。
(7),江月何年初照人。
(8),芙蓉泣露香兰笑。
(9)),月涌大江流。
(10),栗深林兮惊层巅。
六.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共18分)
喜欢苏东坡(节选)
方方
①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标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
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可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
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也是凤毛麟角。
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它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黯然失色。
②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
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
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酒都会大为逊色。
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诗是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诗也是苏东坡(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后,其它便都“馀词尽废”。
无论苏东坡是在思亲,或在怀旧,无论他自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或心情苦闷,总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入同类作品的“之最”。
当年神宗陛下每逢“举箸不食”时,人们就知道他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太爱苏子诗文,每日读之不肯放手,其妻难以忍受,章便将为苏而休了妻。
一个人的才华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却佩服和仰慕,再无话说。
③苏东坡之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才华盖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不由自主地为他倾倒。
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太才华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
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祐党人碑”,累及子女。
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了这些而整日里蓬头垢面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
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停滞。
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使他的天才横溢一生:
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年;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
一个人能活到如此地步,那该是件多么有趣的事。
中国的文化倘若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失重。
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作天才诗人,什么叫作大家气度。
④我喜欢苏东坡有些入迷,甚至听不得别人不喜欢苏东坡。
如有听之,便一定是红下脸来,意欲一争高低。
这种态度,使得我家先生一次不由得问:
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
只要苏东坡肯娶我的话,回答自然是肯定的。
他不知道,能成为世上第一个阅读苏东坡诗文的人、能一天到晚听到苏东坡谈笑风生的人该是怎样的幸福!
14.说说文章开头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分)
15.综观全文,作者喜欢苏东坡并为他倾倒的原因是什么?
(3分)
16.文中说“中国的文化倘若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失重。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17.苏东坡于病逝前两个月,曾作诗《自题金山画像》评价了自己的一生: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绩,黄州、惠州、儋州。
”请你结合所给的材料和你对苏轼的了解,说说他对自己的评价是否恰当并简述理由。
200字左右。
(8分)
材料:
苏轼,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一生,是在北宋的变法、反变法的政治斗争风浪中度过的,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历经几起几落,直到贬至海南省(儋州)。
从他中进士为官到去世的四十五年中,前后有十四、五年都过着贬谪流放、颠沛流离的生活。
七.作文(50分)
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写作。
近年来,“孔子热”、“庄子热”、“明朝热”、“传统节日热”等热潮时时冲击着我们的生活。
其中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也有打着传统文化的幌子牟利者;有满怀真诚的甘于默默研究,也有哗众取宠的故作惊人之论;附庸风雅者有之,沽名钓誉者亦有之;……这其中有人欣喜,有人盲目,也有人怀疑。
面对这些现象,你有什么经历、体悟、见解,结合实际,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字数不少于800字。
高二第学二期期末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一、
1.B(A项凝睇dì,C项戏谑xuè,D项潦lǎo缩)
2.C(A项佳期:
佳人约会;B项沦:
落下;D项绝域:
极远之地)
3.D(比翼双飞:
比喻夫妻恩爱,相伴不离或男女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结为伴侣。
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前进。
游刃有余:
比喻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鱼雁往还:
比喻书信往来。
踌躇满志:
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满意。
)
4.C(《天净沙》是曲牌名)
5.D(“诗界革命”是黄遵宪、梁启超等人提出的)
二、
6.答案:
C(顾,动词,回头看)
7.答案:
B(两个于均为介词,前一句引进处所,后一句表被动;A项“乃”均为副词,表时间,才;C项“而”均为连词,表承接;D项“且”均为连词,尚且,况且)
8.答案:
B(①⑤句是叙述性语言,没有体现项羽的性格)
9.答案:
C(例句都是定语后置句;C为判断句)
10.答案:
A(本文司马迁对项羽持肯定态度,无中生有)
六.课外诗词鉴赏
17.答案:
B,不是孤雁“想”离开雁群,是在暮雨中不小心迷失了。
18.此诗以离群的孤雁自喻,写出形单影只和内心的凄凉落寞,以暮雨、寒塘、低云、冷月构成了一种凄冷彻骨、孤独无依、压抑恐怖的意境,暗示了诗人飘泊异乡,在峻险的社会环境中无所适从,表达了他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19.答案:
B,牵强附会,“莺”、“燕”、“杜宇”在这里只是自然环境的描写及作者抒情的落脚点,没有更深的社会方面的寓意。
20.①结构上,杜鹃起着贯穿全词的作用,从一开始寂静处啼叫,到后来拣深枝飞去,这里是有一个杜鹃飞来啼叫又飞去的前后过程的。
②抒情上,杜鹃在“羁旅”处的月夜啼叫,又有“故山”的啼叫,所以凄厉的叫声既是作者半世羁旅的愁思,也有油然而起的乡思,是词人感情的凝结点。
③意境上,杜鹃与词人的居住环境、心情氛围形成完美的统一,构成一种凄冷的、孤寂的的意境。
七.
21.(3分)答:
用中国其他文人与苏东坡进行对比,突出苏东坡耀眼的光芒;渲染对苏东坡的喜爱,为下文的展开做好了感情上的铺垫。
22.(3分)答:
才华盖世(诗文成就);性格极富魅力(原文“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热爱生活,乐观人生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
23.(4分)答:
作者用比拟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苏轼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份量举足轻重。
24.(8分)不设标准答案,参考:
他的评价不恰当(1分);苏东坡的一生多经坎坷,常年都过着贬谪流放、颠沛流离的生活。
说自己“身如不系之舟”是确切的(1分);但他虽遭贬流放,却始终勤于吏事,为百姓谋事,所以说自己是“心似已灰之木”不恰当(1分)。
(观点1分;理由2分,每点1分。
理由意思对即可。
)
5.作文16.略。
冷水江市2015年中小学教师新课程教学质量检测卷
命题比赛登记表
学校
冷水江一中
命题人姓名
肖彩虹
任教学段、
年级、学科
高二语文
命题人学历
大本
命题人任教
本学科年限
19年
命题人职称
中一
试卷标题
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语文测试卷
诚
信
承
诺
我郑重承诺:
(在括号里打√)
1、我(我们)编制的试题中选自同一份试卷的试题不超过
20%(√);
2、整份试卷中改编或原创的试题不少于40%(√)。
签名:
肖彩虹
单
位
意
见
同意!
单位负责人签字:
苏新春(盖章)
2015年4月16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二下学期期末复习语文试题 含答案 高二下 学期 期末 复习 语文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