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2路基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施工工艺.docx
- 文档编号:24917852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87
- 大小:558.88KB
3132路基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施工工艺.docx
《3132路基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施工工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32路基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施工工艺.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132路基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施工工艺
第三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1.总体施工方案
总体施工方案的制定原则为:
“强强联合施工,专业优势互补,试验段先行,保证重点,突出难点,网络计划控制,关键线路工序优先,科学均衡地按期完成任务”。
按照“制、架梁工作范围或造桥机作业区段,兼顾各工区承担任务尽量平衡”的原则,线下工程共分5个工区组织施工,各工区独立配置生产要素;无碴轨道按划分为6个平行的作业段落组织施工,各作业面配置若干专业作业队;全标段共设预制梁场6个,轨道板预制场1个。
工区及无碴轨道施工段落划分见第一章。
1.1.路基工程
路基工程采用大型机械作业,多工作面平行组织施工。
全标段配备10个路基施工队、10个路基附属施工队、7个地基处理队负责全线路基工程施工。
配备5个路基填料生产队负责路基填料生产供应。
地基处理地段优先安排,深挖及高填地段集中力量突击。
路基加固及防护紧跟路基主体适时展开。
路基填筑采用挖掘机开挖装车、自卸车运输、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整平、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建立路基填筑施工机械化一条龙生产线,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进行填筑。
土方及风化岩层路堑开挖采用推土机、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施工。
石方路堑爆破开挖,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梯段松动控制爆破和光面爆破。
经不少于6个月的沉降观测,确认路基工后沉降已经基本完成并满足设计要求后,开始基床表层的施工,级配碎石基床表层采用厂拌机铺法施工。
1.2.桥梁工程
本标段桥梁工程安排桥梁下构作业队15个、现浇梁作业队17个、箱梁预制作业队6个、箱梁运架作业队3个。
桥梁工程施工组织以箱梁预制、架梁为控制主线,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按照先桥台后桥墩、先水中墩后陆上墩,枯水期重点突击施工桥梁河道中基础的原则,各作业队组织平行流水施工。
桥梁下部工程按照箱梁架设和箱梁现浇顺序科学安排,箱梁按照拟定的架设顺序预制、架设,箱梁单方向架设完成或现浇结束并满足徐变期后方可进行桥面系施工。
钻孔桩基础采用冲击钻、回旋钻成孔,深水基础搭设施工栈桥、水中施工平台,根据具体水文情况分别采用双壁钢围堰施工、钢吊箱围堰、钢板桩围堰或草袋围堰施工。
实心低墩采用大块整体钢模板一次立模,整体浇注,空心高墩采用翻模施工。
预制箱梁分别在6个制梁场预制,3套运架梁设备顺序架梁。
现浇箱梁采用膺架法或移动模架法施工,连续箱梁采用菱形挂蓝悬臂灌注施工,钢混结合梁采用拖拉法施工。
1.3.隧道工程
隧道工程共配置23个专业化隧道施工队伍。
隧道施工遵循新奥法原理,采用“钻爆法掘进、无轨运输出碴”的施工方案,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成环、勤量测”的施工原则。
隧道工程本着保证重点隧道和需通过架梁的隧道,一般隧道陆续展开,长隧道集中力量突击的总原则组织施工,具备串打条件的,安排串打,1Km以内隧道单口掘进,1Km以上双口掘进。
开工后先进行临时工程的施工,调查隧道区内地质构造、洞口条件等,及时进行洞口段施工;条件具备后进行洞身掘进,二次衬砌根据围岩量测结果适时跟进;水沟、电缆槽与二次衬砌平行组织;接触网支架预埋件、通风照明等设施与隧道主体同步修建完成;架桥机通行的隧道要提前安排,尽早贯通。
隧道施工以大型专用设备为主,形成超前地质预报、钻爆、支护、装运、辅助、防水衬砌等多条主要生产作业线,实现机械化施工。
钻孔采用三臂液压钻孔台车和简易钻孔台架结合,爆破采用光面爆破,仰拱施工采用自制的仰拱栈桥,二次衬砌采用全液压衬砌台车,施工通风采用及压入式管道通风,地质超前预报采用地质钻探和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
1.5.涵洞工程
涵洞工程配置17个涵洞作业队施工。
涵洞工程围绕路基施工需要组织施工,及早开工,尽早完工,为路基施工连续填筑创造条件。
涵身及基础现场砌筑,盖板、圆管节集中预制汽车吊安装。
框架涵采用现场立模浇筑。
1.6.无碴轨道工程
无碴轨道工程配置轨道板预制场1个,无碴轨道专业施工队12个。
全标段划分六个无碴轨道施工段落,各施工段落平行作业,段落内左右线流水作业,同时开展多个作业面施工。
轨道板集中在预制场工厂化预制,汽车运输至各吊装位置,专用铺板机铺装就位。
轨道板调整完成后,CA砂浆移动成套设备进行CA砂浆灌注。
1.7.混凝土工程
全标段共设置混凝土生产施工队28个,每队根据担负的供应范围分别配置计算机自动生产管理的混凝土拌和站若干,每个箱梁预制场设专用混凝土拌和站。
本标段所有混凝土均由现场混凝土拌和站集中拌合供应,混凝土运输车运输至浇注现场,混凝土输送泵(车)或混凝土输送泵车浇注。
2.路基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施工工艺
2.1.工程概况
2.1.1.工程概述
本标段正线路基全长39.391km,二个车站及站场(新清远、新英德站)。
区间路基土方3439092断面方,石方2642822断面方,改良土1347884断面方,级配碎石739098.5立方米,AB填料106765.6立方米;站场路基土方604219断面方,石方751590断面方,改良土590960断面方,级配碎石83949立方米。
地基采用水泥搅拌桩、CFG桩、螺旋钻孔桩、抛填片石、土工格(室)栅、夯填碎石、强夯、干砌片石、混凝土桩网结构、钢筋混凝土桩板结构等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边坡防护及支挡主要采用喷播植草、喷混植生、刚性防护网及SNS防护网、平铺土工格栅、砂浆锚杆、挡土墙、锚固桩、桩板墙等形式。
根据设计要求,区间路基及站场正线路基基床表层0.4m厚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基床底层2.3m厚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填筑,基床以下路堤采用A、B、C组填料及改良土填筑,过渡段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A、B组填料分层填筑或以混凝土现浇的方式通过。
由于本线采用无碴轨道技术,线下与线上工程之间存在专业接口,需要妥善安排,同步组织。
2.1.2.工程特点、重点及施工对策
2.1.2.1.工程特点、重点
本标段结构物密集,过渡段工点多且距离短,过渡段是路基质量控制和沉降控制的重点,同时是影响路基作业面的关键。
全线路基工点类型多,基底处理和边坡加固工作量大。
松软土路基段填筑(自然沉降期)长(6个月以上),对后续施工工期影响大,需提前安排施工。
全线路基采用无碴轨道道床,设计速度高,对路基沉降提出更严格的要求,要求路基施工中设置专门的沉降观测装置,对路基沉降进行观测分析,据此确定和指导下道工序的施工和确定路基的沉降稳定期,依据观测分析结果确定无碴轨道道床施工的开始时间。
全线穿越的地形以丘陵为主,挖方量远大于填方量,弃方数量大;隧道弃碴比较多;土质较差,填料改良借方量大。
同时应对取、弃土场采取相应防护、复垦等处理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2.1.2.2.施工对策
针对工点类型多的特点,全标段按5个大工区多开工点,各施工作业队平行流水组织施工。
针对基底处理、边坡加固、松软土路基段填筑等特殊地段,施工准备后提前安排施工及早完成。
针对沉降观测以路基中心沉降监测为重点,以路基面沉降监测、路堤基底沉降监测、路堤基底全断面沉降监测、地基深层沉降监测、软土地基水平位移监测等项目进行全面监测。
针对弃方数量大、隧道弃碴比较多的特点,全线采用移挖作填,并设置5改良土拌合站,对隧道弃碴进行改良利用。
2.2.施工方案
2.2.1.施工组织
2.2.1.1.总体安排
结合路基工程的特点,本标段路基工程分为5个工区,施工作业对在各工区内展开平行流水施工。
本标段路基过渡段形式多样且数量较大,每个路基工点都较短,为了确保线路的平顺性、稳定性和刚度的均匀性,将过渡段的质量控制和路基沉降控制作为路基施工重点。
施工准备完成后,高路堤段地基处理及路堤填筑要首先安排施工,以便得到尽量长的沉降稳定期,同时要抓紧其它有特殊处理要求的地基处理工程及涵洞工程的施工,为大面积路基填筑创造条件。
路堑开挖首先施工有换填要求的地段,路堑换填与堑堤过渡和相邻路基段填筑同步进行。
路基工程各管段根据箱梁架设顺序和时间来安排施工,确保不影响箱梁架设,并保证沉降稳定期不少于6个月。
站场土石方施工与区间路基同步进行,根据站场实际情况独立作业。
首先分段、分块进行地基处理,地基处理完成并检测合格后及时进行填筑。
站场土石方施工完成后,及时按设计要求施工站台墙、排水系统等工程。
雨季根据路基填料情况安排施工,非渗水土、膨胀土、软质岩石及土质路堑不安排施工。
路基预制构件在沿线混凝土拌和站集中生产。
2.2.1.2.工期安排
施工准备从2006年2月15日到2007年3月15日结束,路基工程正式开工从2006年3月16日开始。
路基工程自2006年3月16日~2007年6月20日前完成填料生产;2006年3月16日~2006年11月30日前完成基底处理;2006年3月16日~2006年10月31日前完成路堑开挖;2006年4月15日~2006年10月23日前完成路基本体;2006年7月14日~2006年6月20日前完成基床底层、表层;2006年3月16日~2007年2月27日前完成路基附属工程施工。
2.2.1.3.队伍安排
根据路基工程数量及管段划分,本标段拟配备10个路基施工队、10个路基附属队、7个地基处理队负责全线路基工程施工。
配备5个路基填料生产队负责沿线8个级配碎石拌合站、5个改良土拌和站以及7个取土场的填料生产供应。
具体队伍划分见表3-2-1。
表3-2-1路基工程施工队伍划分表
工区
路基队伍
施工范围
路基长度(Km)
施工内容
劳动力
(人)
第一工区
路基施工一队
DK1989+500~DK2001+304
3.85
负责该段路基土石方工程的施工
160
路基施工二队
DK2001+304~DK2015+500
4.78
负责该段区间路基及站场范围内土石方工程的施工
160
路基附属一队
DK1989+500~DK2001+304
3.85
负责该段路基支挡加固及边坡防护、排水工程的施工
150
路基附属二队
DK2001+304~DK2015+500
4.78
负责该段区间路基及支挡加固及边坡防护、排水工程的施工
150
地基处理一队
DK1989+500~DK2001+304
3.85
负责该段路基范围内的地基加固处理工程的施工
120
地基处理二队
DK2001+304~DK2015+500
4.78
负责该段区间路基范围内的地基加固处理工程的施工
120
路基填料
生产一队
DK1989+500~DK2015+500
8.63
负责1#、2#级配碎石拌和站及1#、2#、3#、取土场填料生产
200
第二工区
路基施工三队
DIK2025+500~DK2040+647.91
10
负责该段路基土石方工程的施工第一、二工区的沥青混凝土防水层施工
160
路基施工四队
DK2040+647.91~DK2064+076.8(含新英德站)
8.1
负责该段区间路基及站场范围内土石方工程的施工
160
路基附属三队
DIK2025+500~DK2040+647.91
10
负责该段路基支挡加固及边坡防护、排水工程的施工
140
路基附属四队
DK2040+647.91~DK2064+076.8(含新英德站)
8.1
负责该段路基支挡加固及边坡防护、排水工程的施工
120
地基处理三队
DIK2025+500~DK2040+647.91
10
负责该段区间路基范围内的地基加固处理工程的施工
120
地基处理四队
DK2040+647.91~DK2064+076.8(含新英德站)
8.1
负责该段区间路基及站场范围内的地基加固处理工程的施工
120
路基填料
生产二队
DIK2025+500~DK2064+076.8
18.1
负责3#、4#级配碎石拌和站及4#、5#、6#、取土场填料生产
200
第三工区
路基施工五队
DIK2058+622~DK2078+141
2.5
负责该段路基土石方工程的施工
150
路基附属五队
DIK2058+622~DK2078+141
2.5
负责该段路基支挡加固及边坡防护、排水工程的施工
150
地基处理五队
DIK2058+622~DK2078+141
2.5
负责该段区间路基及站场范围内的地基加固处理工程的施工
150
路基填料
生产三队
DIK2058+622~DK2078+141
2.5
负责1#、2#改良土拌和站和5#、6#级配碎石拌和站填料生产
160
第四工区
路基施工六队
DK2078+141~DK2089+849
1.5
负责该段路基土石方工程的施工第三、四、五工区的沥青混凝土防水层施工
130
路基施工七队
DK2089+849~DK2101+700
4.8
负责该段路基土石方工程的施工
130
路基施工八队
DK2101+700~DK2113+238
(含新清远站)
2.65
负责该段区间路基及站场范围内土石方工程的施工
130
路基附属六队
DK2078+141~DK2089+849
1.5
负责该段路基支挡加固及边坡防护、排水工程的施工
120
路基附属七队
DK2089+849~DK2101+700
4.8
负责该段路基支挡加固及边坡防护、排水工程的施工
120
路基附属八队
DK2101+700~DK2113+238
(含新清远站)
2.65
负责该段路基及站场范围支挡加固及边坡防护、排水工程的施工
120
地基处理六队
DK2078+141~DK2113+238
8.95
负责该段区间路基及站场范围内的地基加固处理工程的施工
150
路基填料
生产四队
DK2078+141~DK2113+238
8.95
负责3#、4#改良土拌和站和7#级配碎石拌和站填料生产
120
第五工区
路基施工九队
DK2113+238~DK2152+281.41
4
负责该段路基土石方工程的施工
160
路基施工十队
DK2152+000~DK2167+000
1
负责该段路基土石方工程的施工及花都专用线路基的施工
160
路基附属九队
DK2113+238~DK2140+119
4
负责该段路基支挡加固及边坡防护、排水工程的施工
120
路基附属十队
DK2140+119~DK2167+000
1
负责该段路基支挡加固及边坡防护、排水工程的施工
120
地基处理七队
DK2113+238~DK2167+000
5
负责该段路基范围内的地基加固处理工程的施工
150
路基填料
生产五队
DK2113+238~DK2167+000
5
负责5#改良土拌和站和8#级配碎石拌和站填料生产
120
2.2.2.施工方案
路基的施工思路是:
室内试验→现场工艺性试验→效果评价→工艺改进→工艺总结。
地基处理:
本标段地基处理有水泥搅拌桩、螺旋钻孔桩、CFG桩、抛填片石、土工格(室)栅、夯填碎石、强夯、干砌片石、混凝土桩网结构、钢筋混凝土桩板结构等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强夯采用夯锤等机械进行冲击夯实;水泥搅拌桩采用预搅下沉、提升喷浆搅拌的重复上下搅拌的方法组织施工;CFG桩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可选用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桩和振动沉管灌注成桩两种方法施工;钢筋混凝土桩网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桩和倒杯型桩帽及上部加筋垫层共同组成。
钢筋混凝土桩采用钻孔法施工(严禁水钻),桩帽采用组合钢模立模灌注;钢筋混凝土桩板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桩和上部钢筋混凝土承载板共同组成。
钢筋混凝土桩采用旋挖钻孔法施工,钢筋混凝土承载板采用组合钢模立模灌注。
土方路堑开挖:
采用水平分层、纵向分段、横向全宽开挖法;土方运距小于100m时,可直接用推土机、装载机运土;100m以上时,采用挖掘机或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运土。
边坡开挖,路拱、路基面修整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施工。
石方路堑开挖:
采用机械自上而下分层纵向开挖。
对深路堑,采用深孔松动控制爆破,边坡采用光面爆破技术,纵向分层开挖的作业方式,并按照“分级开挖,分级加固”的原则进行施工。
对浅路堑、零星开挖采用浅孔爆破,用挖掘机和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输填筑于路堤地段或运于弃土场。
路基本体:
路基本体全面开工前,试验路段先行。
通过试验段的施工,检验施工工艺的适用性,验证室内试验成果。
确定试验填筑路堤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标准值;确定压实机具的选择和组合、碾压方式、遍数及碾压速度;确定路堤填筑的松铺系数。
路基本体填筑,按试验室及试验段对土试验结果确定的施工参数指标分层碾压填筑。
分层填筑厚度30cm。
用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使用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终平,重型振动压路机和冲击式压路机碾压密实。
为了保证边坡压实质量,一般填筑时路基两侧宜各加宽50cm。
采用K30平板荷载仪测定地基系数(K30)值,灌砂法、核子密度仪检测压实系数K,空隙率n,Ev2静态变形模量测试仪测定变形模量Ev2。
路基基床底层:
为不干扰路堤施工和节约时间,基床底层试验段选在基床下的路堤最先完成的路段,当该段路堤本体全部完工获取试验成果后,迅速转入底基床施工,保持施工的连续性。
松铺厚度控制在30cm以内,采用不同的压实机具、遍数及速度,最终确定各项工艺参数。
基床底层为2.3m厚A、B组土或改良土填料填筑,按试验室对A、B组土或改良土填料试验结果确定的施工参数指标分层碾压填筑。
用挖掘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填料摊铺使用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终平,重型振动压路机和三轮压路机碾压密实。
碾压设备选用自行式振动压路机。
采用K30平板荷载仪测定地基系数(K30)值,灌砂法、核子密度仪检测压实系数K,空隙率n,Ev2静态变形模量测试仪测定变形模量Ev2。
Evd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测定Evd。
改良土:
改良土施工主要集中在的基床底层及基床以下路堤本体部分和站场当中。
第10单元路堤填料主要来源于路堑挖方弃碴中的花岗岩风化层、砂岩夹页岩风化层、粉质粘土等改良土填料,为保证拌和质量,改良土采用场拌法,全标段共设5个改良土拌和站,按工区划分供应,各工区内组织平行流水作业。
在改良土正式填筑前,应按设计文件所提供的配比进行重型击实试验,以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并按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95%制件(直径10cm,高10cm),在保湿条件下养生7天,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其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如不满足,应调整配比重新试验。
按试验室对场拌改良土试验结果确定的施工参数指标分层碾压填筑。
土料粉碎设备选用500t/h碎土机,集料由拌合站拌和,用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填料摊铺使用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终平,重型振动压路机和三轮压路机碾压密实。
路基基床表层:
经过6个月的沉降观测,确认路基工后沉降已经基本完成并满足设计要求后,准备进行基床表层填筑。
对基床底层进行验收,对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进行修整,使其达到基床底层标准要求。
基床表层选不小于200米长路基表层级配碎石填筑作试验段。
基床表层搅拌采用厂拌,摊铺施工分二层填筑每层均为20cm,第一层采用平地机进行摊铺,第二层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摊铺方法由试验段取得工艺方法确定。
碾压采用振动压路机,先静压,碾压要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
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既先边后中;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
碾压时沿纵向重叠0.4m,横缝衔接处应搭接,搭接长度不少于2m。
表层施工按照试验室对级配碎石填料试验结果确定的施工参数,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作好碎石的性能检测。
级配碎石在拌合站场拌,自卸汽车运至路基,采用摊铺机摊铺振动压路机碾压。
采用K30平板荷载仪测定地基系数(K30)值,灌砂法、核子密度仪检测压实系数K,空隙率n,Ev2静态变形模量测试仪测定变形模量Ev2。
Evd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测定Evd。
2.3.施工方法
2.3.1.地基加固施工方法
本标段地基采用水泥搅拌桩、CFG桩、抛填片石、土工格(室)栅、夯填碎石、强夯、干砌片石、混凝土桩网结构、钢筋混凝土桩板结构等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地基处理安排4个月。
施工前,根据线路不同地质情况,选用N10轻型动力触探、N63.5重型动力触探、标准贯入、静力触探原位测试方法结合室内土工试验进行补充勘察,岩溶区采用电阻率法测定仪和探地雷达进行地下岩溶复勘,有疑问时进行地质补钻,验证设计采用的地质资料,确保不因地质勘察原因造成路基沉降控制问题。
地基处理前,在施工场地周围做好临时排水设施。
地表处理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或推土机按不同的要求分段作业,处理后的基底要求平整,无草皮、树根等杂物,且无积水。
地面倾斜地段按设计要求挖出台阶。
2.3.1.1.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法
2.3.1.1.1.地面处理
水田地段排水疏干后挖除地表0.3m厚种植土,旱地及旱田地段挖除地表植物根系,并用土回填至原地面。
对需要报废水塘排水疏干、对不报废水塘围堰抽水后,挖除表层0.5m厚淤泥,用土回填至水塘坎高程(原地面)处。
回填土需进行碾压,碾压密实至Kh≥0.9。
2.3.1.1.2.施工准备
对段内地表水、地下水及施工用水水质进行取样复测。
不得使用有侵蚀性水作为施工用水。
对路基范围内的管线进行调查核实和改迁,并对可能对其造成影响的管线,须注意加强施工防护。
采集该工点土样,当存在面层土时应采集各层土土样,进行室内配比试验,测定各水泥土试块不同龄期、不同水泥掺入量、不同外加剂的抗压强度,寻求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佳水灰比、水泥掺入量及外加剂品种、掺量。
要求90天龄期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5Mpa。
利用室内水泥土配比试验结果进行现场成桩试验,以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
深层搅拌桩路基工点必须安排提前施工,在填筑至路基基床底层顶面时进行观测,时间不少于6个月,确定稳定后方可进行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铺轨前必须进行沉降评估。
2.3.1.1.3.施工方法
施工步骤:
水泥搅拌机械就位,移动钻机,准确对孔→预搅下沉→喷浆搅拌提升→重复搅拌下沉→重复搅拌提升至孔口→关闭搅拌机械。
平整场地,深层搅拌机械就位,钻孔对中误差不超过5cm。
预搅下沉,保证起吊设备的平整度和导向架的垂直度,搅拌桩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1%,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0mm。
严格按照设计桩位、桩长、桩数、喷浆量以及试验确定的参数施工。
桩体搅拌应均匀、连续,全桩须复搅一次。
机具下沉搅拌中遇有土阻力较大,应增加搅拌机自重,然后启动加压装置加压,或边输入浆液边搅拌钻进。
成桩过程中因故停止,恢复供浆时应在断浆面上或下重复搭接50cm喷浆施工。
停机超过3h,应拆卸管道并清洗。
深层搅拌桩的施工顺序宜从中间向外围进行,或由一边推向别一边的方式施工。
深层搅拌桩施工完成28天内不得有任何机械在上面行走,28天后,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单桩及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检测。
待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上部路基施工。
经检测满足设计要求后,人工挖除上部质量较差桩段,然后填筑0.6m厚加筋碎石垫层。
铺设土工格栅时,必须拉直拉平,幅与幅之间要对齐对好。
2.3.1.1.4.质量检测
轻便触探试验:
搅拌桩在成桩后3天内用轻便触探器取桩身加固土体,观察搅拌均匀程度,同时根据轻便触探击数判断桩身强度。
检验数量为施工总桩数的1%。
A、检验搅拌桩均匀性。
用轻便触探器中附带的勺钻,在搅拌桩桩身中心钻孔,取出水泥土桩芯,观察其均匀性。
B、触探试验。
当桩身1天龄期的轻便触探击数(N10)大于15击时,桩身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C、轻便触探的深度一身不超过4m。
取芯检验:
在成桩28天后,用双管单动取样器钻取深层搅拌桩芯,直观地检验桩体强度和搅拌的均匀性。
任意抽取的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132 路基 工程 施工 方案 方法 施工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