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金融开放与金融危机传导的防范设计+开题+综述.docx
- 文档编号:24914758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57.37KB
中国的金融开放与金融危机传导的防范设计+开题+综述.docx
《中国的金融开放与金融危机传导的防范设计+开题+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的金融开放与金融危机传导的防范设计+开题+综述.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的金融开放与金融危机传导的防范设计+开题+综述
开题报告
金融学
中国的金融开放与金融危机传导的防范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得到了广泛而快速的发展。
中国的开放似乎是必然的,因为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存在着开放条件下的巨大收益,尽管发达国家从中受益更大。
但是开放带来的并不全是收益,其中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损失。
风险一旦转化为危机,开放带来的收益往往消耗殆尽。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为首的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些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的放松了资本管制,使他们和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然而,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遭受了资本流动引致的金融危机。
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还未平息,一场影响程度更大、波及范围更广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开始了。
这场危机使得一些国家重新正视金融开放的巨大挑战和潜在风险。
在中国迈向开放之际,需要通过各种理论和实践重新研究金融开放问题,对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金融开放与金融危机概述
1.1金融开放的含义
1.2金融开放的必要性分析
1.3对于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效益的分析
1.4金融开放的负效应:
金融危机及其影响与危害
2金融开放导致金融危机的理论分析
2.1金融开放的两种模式:
内生推动和外生推动
2.2外生性金融开放利益享受和成本承担的不一致
2.3美国对外输出金融危机
3.中国潜在的金融危机分析
3.1中国金融开放程度的判断
3.2中国金融危机的潜在因素分析
4.金融危机传导过程分析
4.1金融传导机制理论上的解释
4.2分析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
5.中国金融危机的防范
5.1加强对国际资本的严格监管
5.2人民币汇率的改革战略
5.3把握金融开放与稳定的均衡
5.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摆脱对外严重依赖
5.5外交战略的改变,要求发达国家承担更多责任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金融开放是否导致金融危机
2、金融开放条件下金融危机是怎样传导的
3、中国在目前的金融开放程度下有哪些产生危机的因素
4、中国应该怎样防范金融危机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法
技术分析路线:
四、主要参考文献:
[1]戴园晨.扩大金融开放与吸引外国基金进入中国A股市场[J].投资北京,1994,(07)
[2]李金萍.对金融开放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山东经济,1996,(02)
[3]吴敬琏.金融开放不可原地踏步[J].税务纵横,1998,(06)
[4]祁敬宇.中国金融开放的政策选择[N].中国经济时报,2006,(06)
[5]许军.亚洲金融危机传导机制[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9,(06)
[6]姚国庆.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
一个综合解释[J].南开经济研究,2003,(04)
[7]王倩,杜征征.历次金融危机传导机制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新疆财经,2010,(02)
[8]宋逢明.大国合作博弈防范金融危机发生[J].经济导刊,2008,(03)
[9]苏东斌.经济体中防范金融危机的两大外部条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5)
[10]黄金老.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11]王曙光.中国经济转轨中的自由化[J].经济科学,2003,(05)
[12]廖发达.发展中国家资本开放模式比较与启示[J].经济纵横,2001,(07)
[13]夏斌,陈道富.国际货币失衡下的中国汇率政策[J]经济研究,2006,(02)
文献综述
金融学
中国的金融开放与金融危机传导的防范
一.研究意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得到了广泛而快速的发展。
中国的开放似乎是必然的,因为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存在着开放条件下的巨大收益,尽管发达国家从中受益更大。
但是开放带来的并不全是收益,其中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损失。
风险一旦转化为危机,开放带来的收益往往消耗殆尽。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为首的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些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的放松了资本管制,使他们和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然而,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遭受了资本流动引致的金融危机。
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还未平息,一场影响程度更大、波及范围更广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开始了。
这场危机使得一些国家重新正视金融开放的巨大挑战和潜在风险。
在中国迈向开放之际,需要通过各种理论和实践重新研究金融开放问题,对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具有,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中国金融开放思路及策略相关研究
戴园晨(1994)指出:
不应把扩大开放的焦点放在减免税上,更重要的是塑造更加开放的金融市场,提出要吸引外国基金进入中国A股市场。
李金萍(1996)指出:
金融开放究竟哪些在前,哪些在后,都应作充分的论证,对外资金融机构要严格审查,并且要加强监管。
吴敬琏(1998)指出:
在全球化的世界中,资本项目总是不放,对整个经济发展是很不利的,对金融开放要采取积极态度。
祁敬宇(2006)指出:
要保证我国金融开放成功,要逐步推行利率市场化与汇率制度改革和逐步取消对资本流出的管制。
2.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的相关研究
许军(1999)指出:
亚洲金融危机对美国资本市场、商品市场有多层次、全方位的传导。
姚国庆(2003)通过凯恩斯效应、维克赛尔效应、财富效应从理论上给金融危机传导做了一个综合的解释。
王倩,杜征征(2010)分析了07年到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指出它是由房地产市场传导至信贷市场,由信贷市场传导至资本市场,有金融市场传导至实体经济,再通过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传导至其他国家。
3.防范金融危机策略的研究
宋逢明(2008)指出:
在全球资本市场当中,各国通过合作竞争来共同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要关注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融合后的相互关系问题,吸取日本的深刻教训。
苏东斌(2002)指出:
企业真正建立其产权结构多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是防范金融危机的第一个外部条件,政府积极的干预和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是防范金融危机的第二个外部条件。
4.中国金融开放与金融危机相互关系的研究
黄金老(2001)在《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一书中较早研究了金融开放对金融脆弱性的影响。
该书考察了利率自由化、混业经营与金融创新、机构准入与自由化、资本账户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的关系。
王曙光(2003)从金融开放对经济发展的角度探讨了金融开放的收益与成本,讨论了金融开放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在资本账户方面,廖发达(2001)探讨了资本账户开放与银行稳定之间的关系,提出在金融开放的过程中,不仅应该选择适当的开放模式,保持适当的开放速度,而且应加快推进国内经济金融的改革。
夏斌和陈道福(2006)对金融危机的成因在分析中指出美国不负责任的美元发行政策,致使世界储备货币和世界经济失衡。
三.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1、明确金融开放的内涵、特征、条件
3、分析中国金融开放的程度和发展趋势
4、分析金融开放与金融危机传导相互作用的机制
5、结合07到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探讨金融危机的防范以及中国金融需要多大的开放度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戴园晨.扩大金融开放与吸引外国基金进入中国A股市场[J].投资北京,1994,(07)
[2]李金萍.对金融开放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山东经济,1996,(02)
[3]吴敬琏.金融开放不可原地踏步[J].税务纵横,1998,(06)
[4]祁敬宇.中国金融开放的政策选择[N].中国经济时报,2006,(06)
[5]许军.亚洲金融危机传导机制[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9,(06)
[6]姚国庆.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
一个综合解释[J].南开经济研究,2003,(04)
[7]王倩,杜征征.历次金融危机传导机制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新疆财经,2010,(02)
[8]宋逢明.大国合作博弈防范金融危机发生[J].经济导刊,2008,(03)
[9]苏东斌.经济体中防范金融危机的两大外部条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5)
[10]黄金老.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11]王曙光.中国经济转轨中的自由化[J].经济科学,2003,(05)
[12]廖发达.发展中国家资本开放模式比较与启示[J].经济纵横,2001,(07)
[13]夏斌,陈道富.国际货币失衡下的中国汇率政策[J]经济研究,2006,(02
(20届)
本科毕业设计
中国的金融开放与金融危机传导的防范
摘要:
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济全球化不断的深化和发展,中国为了自身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应该需要和国际接轨,应该逐步实施金融开放,中国在金融开放的过程中获得了不少的利益,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金融开放的过程中,金融风险会逐步显现,并有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研究如何进一步开放我国的金融市场,另一方面要防范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
关键词:
金融开放;金融危机;危机防范
Abstract:
sincethe1980s,theeconomicglobalizationobtainedfastdevelopment.TheopeningupofChinaisinevitable,becauseforthedevelopingcountrieslikeChina,existinglargeamountofgains.Butitisnotallaboutgains,ithasalotofriskunderit.Inthelate1980s,thenewindustrializedcountriessuchasKorea,Singapore,HongKong,makeasuccess.Thesecountriesandareaseasedthecontrolofcapital,itmakesthemkeeptouchwiththeinternationalfinancialmaeket.However,theopeningupofthefinancialdevelopingisnotalwayssuccessful.TheMexicanpesocrisisisnotpalmingdown,thesoutheastAsianfinancialcrisisbegins.Thiscrisismakesomecountriesfacingthechallengeandriskoftheopeningoffinance.
WiththeopeningupofChina,weshouldstudytheproblemsthroughlotsoftheory.Itisofgreatimportanceintheoryandinpractice.
Keywords:
financialopening,financialcrisis,preventionofcrisis
1.金融开放与金融危机概述
1.1金融开放的含义
从静态来看,金融开放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市场对外开放。
从动态来看,金融开放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金融封闭状态向金融开放状态转变的过程。
1.2金融开放的必要性分析
金融开放主要是指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
金融市场是否开放,不在于国家和政府是否希望这样,而在于他能否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否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必要性主要可归纳为三方面。
首先,解决我国建设资金供给与需求的矛盾需要开放金融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建设资金短缺,企业技术设备改造需要大量资金,通过金融市场直接融资,把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使资金灵活使用。
其次,国内金融市场的效率比较低,开放金融市场,引进外国投资者,可以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
再次,对中国金融人才和金融机构的支持。
金融开放后,很多国外投资机构来中国投资,可以为中国培养金融方面的人才,给中国企业提供资本,促进中国金融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1.3金融开放的负面效应:
金融危机及其危害
金融开放带给中国的不仅是经济全球化下的开放条件下的收益,还有更为现实的开放条件下的损失,表现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的动荡不安和经济结构的波动和不平衡,这种损失最终将会以金融危机的形式爆发。
20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自身固有的矛盾,金融危机主要发生于资本主义国家。
但是从那以后,全球金融危机频繁发生,破坏性较强的金融危机几乎都发生在实行金融开放的国家。
金融危机会导致这个区域内货币的汇率出现很大程度的贬值,经济总量和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程度的减少,经济增长受到打击,还伴随着银行和大量企业倒闭、企业裁员,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对未来的预期更加悲观。
对于新型的金融开放的国家而言,那些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资金,纷纷逆转回到发达国家,加强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稳定程度的情况下所发生的金融危机会给这些国家带来巨大损失。
金融危机的危害还包括社会动荡和政治层面的动荡。
印尼的金融危机引发了社会暴乱和种族冲突,并最终导致政权瓦解,2000年阿根廷的金融危机也出现类似情况。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意识的推动全球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开放,加剧了这些国家金融体系的动荡。
当危机到来时,金融监管部门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采取相应的措施,所以危机会迅猛的传播到整个金融系统,从而对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
1.4金融危机的概念和含义
所谓金融危机,是指金融风险不断地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突然爆发出来,主要的现象是大量的金融变量,如房地产和土地价格、证券、短期利率、企业破产数以及金融机构破产数量等急剧的恶化,并且对社会经济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金融危机具体可表现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和货币危机。
银行危机是指银行把大量的资金用于风险很高的业务,然后导致银行的负债和资产极度的不平衡,资产的流动性负担太重而使银行资本运转停止从而破产倒闭的危机。
银行危机的爆发往往是以流动性紧张为特征的形式出现的。
债务危机是由众多债务人不能按时偿付债务所引起的恐慌和危机。
由于经济形势和市场行情变化,众多债务人不能按时支付利息和本金,就会危及债权人的资产安全和正常收益,债权人因此对债务人失去信心,结果使众多债务人资金断裂,直至破产倒闭。
货币危机是指由于经济形势恶化,或投机者冲击,在外汇市场上人们失去信心而大量抛售本国货币,进而形成本币贬值的巨大压力。
银行危机、债务危机、货币危机往往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
当一国的银行面临大规模挤兑时,银行很可能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从而使银行危机引发为债务危机;若此时国内债务人为了偿还国外银行的贷款,纷纷要求将本币兑换为外币,做在外汇市场上本币就会大幅贬值,这又引发货币危机。
2.金融开放导致金融危机的分析
2.1金融开放的两种模式:
欧洲模式和东亚模式
金融开放可分为两种模式:
欧洲模式和东亚模式。
欧美发达国家和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其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不同,金融开放的模式也不相同。
欧洲模式的特点是企业和市场的主动性比较强,东亚模式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的管制。
欧美和日本的金融开放往往是由金融机构主动提出的,因此受益比较明显,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但是金融市场的开放过程中,外国金融机构的进入不仅瓜分了国内金融机构的利润,而且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如果国内金融机构管理能力不高,外国金融机构的进入会导致国内金融机构经营出现危机,甚至破产倒闭。
东亚模式的特点是政府干预的力度比较强,企业和政府之间存在着的紧密的关系,在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政府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政府的过度干预和调控会阻碍市场机制的发展和完善,比如政府会用行政手段来代替法律手段,不利于各经济主体的平衡发展。
所以这些国家应该注意发展本国的市场机制,转变干预的对象,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完善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所以一国应该通过比较和借鉴不同的发展模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2.2不同国家得到的利益和承担的成本不公平
在金融开放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得到的收益和承担的成本是不平等的。
发展中国家在分享金融开放带来的收益时,却独自承担着本该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承担的损失。
发达国家因为有完善的监管制度和成熟的投资者,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能预见到的可能的冲击不会影响他金融体系的稳定,所以可以不用花任何代价来共享发展中国家的获得的利益。
正因为这样,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极力鼓吹金融开放和自由化,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根本就不管其他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以至于全球经济发展速度的减缓。
对于新兴的开放国家,近二十年来很多的新兴的开放的国家因为金融过快过度的开放而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例如华盛顿共识、金融自由化这样的改革是基于发达国家自身利益的,他们并不是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改革。
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在运用了美国提供的金融开放和金融自由化的手段后,从1982年到2002年,这些国家每年平均的经济增长率只有0.8%。
所以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开放的过程中必须采取一些限制措施。
2.3金融开放和金融危机的辩证关系
金融开放会增加金融风险,金融开放产生了信息的不对称,增加了金融体制的脆弱性,减弱了国内货币政策的作用,引发了国外金融资本的投机性。
但是金融开放只是产生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必然会导致金融危机。
如果国内已经建立起完善的金融体制,逐步实施金融开放,就可以把金融危机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
2.4金融危机的对外输出和传播
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的地位虽然开始削弱,但是美元依然是世界货币体系最稳定和最强势的货币。
由于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在经常项目下的贸易逆差逐渐扩大。
美国为了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扩大消费和投资,发行了过量的美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但是这种政策给其他国家提供了过多的货币,从而破坏了经济稳定的发展。
最近二十年来,全球金融危机频繁发生,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与美国连续不断的实施积极和紧缩的货币政策有关。
20世纪80年代,美国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引起了日本战后高速发展的经济开始走下坡路和非洲、南美等国家的债务危机。
在金融开放条件下,美国可以吸收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能够消费远远超过自己产出能力的商品和服务。
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6.2%。
美国金融市场的专家们通过设计出许多自己都不清楚的金融产品和提供更加优惠的条件,刺激大量的消费者通过借款和贷款的方式来消费。
但是,一旦世界金融体系出现危机的时候,金融管理当局就采取一些措施去干预,这样对金融危机的传播起到了更加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金融监管逐渐变得宽松,甚至到了只是挂个名,保留一个形式而已。
3.中国潜在的金融危机分析
3.1中国金融开放的进程
中国的金融开放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政府批准国外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开始的。
90年代以后,中国的金融开放进一步向前发展。
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金融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银行业方面,中国对外资银行承诺取消其业务在中国客户方面的限制,外资银行可以向任何中国客户提供外汇服务。
中国逐步取消了对外资银行在城市和地区方面的限制,逐步放开大中城市,让外资银行从事各项银行业务。
中国还进一步允许外资银行发放各种信用卡。
证券业方面,外国证券公司可以直接进行B股的交易,允许国外证券公司成为中国证券交易所的特别会员,并且允许设立中外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
保险业方面,外国保险公司可以在中国设立分公司或合资公司,进入后前两年有地域限制,第三年以后取消地域限制。
3.2中国当前金融开放程度
中国在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存在着明显的计划性金融抑制,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后,金融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仍然在许多领域存在着金融抑制的现象。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负的通货膨胀率为政府推行金融约束政策提供了绝无仅有的大好机会。
即便再不进一步降低法定存款利率的情况下,政府也可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的货币政策,使通货膨胀率适当回升,从而收到金融约束的效果,即正的实际存贷款利率。
而且,为了使银行更加稳健的经营,存款利率下降的幅度要适当大于贷款利率下降的幅度,即提高存贷利差,使银行的资本金得到充实以增强自身抗风险的能力。
3.3中国发生金融危机的潜在因素分析
普遍认为,有四种因素能够使金融活动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进而引发金融危机,这些因素是利率上扬、股市下滑、未预料到的物价下跌、不确定性增加。
信贷市场上存在着逆向选择,愿意支付高利息的人,正是那些从事高风险活动的人。
利率上升后,贷款者就不愿意向那些积极前来申请贷款的人发放贷款,导致贷款数量下降,经济水平下降。
股票价格的高低,反映了公司净值的大小。
股市下滑意味着公司净值的下降。
贷款者愿意提供的贷款数量减少,投资水平下降,进而经济活动下降。
物价水平的下降使公司净值下降,债权债务合约规定的债务支付额是固定的,且为名义值。
物价水平的下降意味着公司需要售出更多的产品才能还清债务,导致公司实际的债务增加但公司资产的实际价值不会提高,从而公司净值的实际价值下降了。
公司净值下降后,一方面,保护贷款者发放贷款的抵押品价值下降,让贷款得到的保护减少,使逆向选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另一方面,又刺激了公司更强烈的冒险动机,使道德风险的问题也变得严重起来。
因此,未预料到的物价下降将导致贷款数量缩减,投资下降,总产出下降。
银行和金融家机构的倒闭,都有可能使金融活动中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
而不确定性的增加,使贷款者无力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贷款者不愿发放贷款,使投资急剧下降,经济活动衰减,社会总产出急剧减少。
中国虽然没有遭受过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却并不意味着我国金融体系有多么安全。
这次美国的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事实上,我国在渐进化的改革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已经成为诱发金融危机的潜在因素。
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经济结构问题严重,将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贸易,导致宏观经济稳定性差,
(2)证券市场违规操作,过度投机现象比较严重,(3)房地产市场泡沫问题。
当前我国过量的外汇储备、持续的经济增长、巨大的贸易顺差和国际势力的施压,都支撑着人民币汇率水平一直处于上升通道。
远期估计人民币升值的资本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潜伏到中国的金融市场了。
2005年7月后,因为人民币汇率进入了现实升值渠道,国际游资进入中国的速度呈现出加快模式,对冲基金也通过外贸套汇等方式进入中国金融市场。
巨额国际游资已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乃至其他资产市场稳定的潜在威胁。
2006年第二季度开始,中国拥有了全球第一的外汇储备量,然而在中国当局的汇率稳定目标和外汇管制制度中形成了外汇储备规模问题。
在金融开放的背景中,中国经济增长高度对外依存、中国资本对外开放程度提高隐藏着汇率失控的因素,这可能是中国金融外源性危机的起点。
4.金融危机传导过程分析
4.1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理论上的解释
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传导表现出相当高的关联性,金融危机可以从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金融 开放 金融危机 传导 防范 设计 开题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