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前两周.docx
- 文档编号:24910917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9.93KB
审计前两周.docx
《审计前两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前两周.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审计前两周
审 计
把教材当小说,把准则当圣经,把文章当案例,把会计当基础,把网络当助手
第一章总论
学习目标:
1、了解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2、理解掌握审计的含义和性质,与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审计的目标、职能
4、掌握审计的分类
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审计往往和会计信息相关,而且许多审计人员是会计方面的专家。
从事独立审计工作的人被称为CPA。
会计是为决策提供财务信息而对经济事项进行计量、记录、确认和报告的一个系统。
会计目标为“应当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有用信息,以满足有关各方信息的需要,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并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为此,会计人员必须充分理解处理会计信息的原则和基础。
审计会计数据时要关注的是已经记录的这些信息是否反映了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发生的经济事项(对会计报表反映的事项,持专业的怀疑态度进行再认定)。
因为会计规则是评价会计信息是否得到恰当记录的标准,因此所有审计这些数据的审计人员必须充分理解这些会计规则。
例如会计报表审计,会计规则就是一般公认会计原则。
在学习审计知识以前,必须先掌握。
此外,审计人员还必须是搜集和解释审计证据的专家(最大区别),审计人员必须运用恰当的审计程序,决定测试的项目和类型,并进行评价,这也是只有审计才需要做的工作。
学会了会计,未必就能做审计。
注册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作为向社会提供审计、咨询等专业服务的执业人员,应具备与其执行业务相适应的知识与技能。
CPA全国统一考试的目的就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备了加入行业应当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测试考生是否具备了执业所具备的处理信息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在学习审计的过程中,树立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思路,要站在注册会计师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
注意掌握好必要的会计知识。
结合颁布的执业准则;结合最新企业会计准则。
教材的基本框架
2008年审计教材共13章,充分体现了新颁布实施的执业准则的内容。
全书可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
审计的基本知识(第l~2章)
第二部分:
CPA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审计准则基本理论与方法)(第3~6章)
第三部分:
注册会计师执行的财务报表审计(财务报表审计实务)(第7~12章)
重点围绕供、产、销、投资、筹资各交易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重要账项的审计;重要审计程序的运用。
其中第7章涉及采购环节的应付账款、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的审计;第8章涉及存货与仓储循环的存货审计;第9章涉及销售环节的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审计;第10章涉及筹资与投资交易循环中借款、投资的审计;第11章涉及现金、银行存款的审计。
重要审计程序围绕分析程序、函证、监盘、截止测试等。
重中之重:
审计报告,要求能够根据审计重要性理论,考虑各重要报表项目存在的问题对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的影响,撰写审计报告。
第四部分:
除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以外的其他鉴证业务、相关服务业务(第13章)
学习重点主要围绕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和内部控制审核。
了解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和代编财务信息。
2008年审计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
1.确定审计责任和审计目标;
2.计划审计工作;
3.掌握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基本原理;
4.掌握实施风险应对程序的基本原理;
5.熟悉审计循环的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6.掌握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7.掌握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的基本原理;
8.掌握从事审阅业务、其他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业务的基本原理;
9.掌握职业道德规范、审计准则和质量控制准则;
10.掌握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知识。
第一节审计的的产生与发展
一、审计的产生
前提条件:
财产所有者将其拥有财产的管理权授予他人,使财产的所有权与管理权发生分离,形成了一种授受财产管理的经济责任关系,这又要管理者在行使财产管理权的同时,既要掌管各种财产的收支和结存等,又要承担保证所管财产安全、完整的责任;既要将所管财产依照所有者的意愿支配、使用,又要向财产所有者报告所管财产状况及结果。
如果管理者滥用管理权,以满足自身利益,必然要损害所有者的利益。
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财产所有者必然要对此进行监督。
应经济监督的需要产生了审计。
审计产生的客观原因——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产生的最初形式是国家审计。
二、审计的发展
应经济监督的需要产生了审计,又应其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
表现为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
横向发展表现为逐渐形成的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三大分支;纵向发展表现为各种审计形式的自身发展过程。
1、国家审计
1从属国家监察职能阶段:
包含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监察制度之中,由从事政治经济监察的机构或官员来实施。
2专门审计职能阶段:
专门的审计监督机构(仍隶属于财政部门或其他行政部门)),专司审计职责的官员。
(逐渐认识到了审计在国家财政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经济活动日益丰富、复杂,客观需要专门机构来实施监督检查,以更有力地防止、杜绝经济活动中错弊的发生。
3独立审计职能阶段——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的确立。
脱离行政序列,进入立法或司法序列,隶属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使审计带有司法性质,加强了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2、 内部审计:
随着企业这种社会基本经济单位的经营规模、跨度的不断扩大,内部管理层次、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增多,企业最高管理决策层逐渐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内部审计的内容范围从财务领域逐步扩展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实际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 民间审计:
起源于16世纪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
形成于英国股份制企业制度(错弊审计)
发展和完善于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美式审计三阶段)(财务审计)
阶 段
详细审计
资产负债表审计
会计报表审计
现代审计
特
点
1.审计对象
会计账簿
账簿及资产负债表
全部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
全部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
2.审计目的
查错防弊
判断企业信用状况(偿债能力)
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3.审计方法
详细检查
从详细初步转向抽样
测试内部控制制度,广泛采用抽样审计
普遍运用抽样审计,推广应用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4.报告使用者
股东
股东及债权人
社会公众
社会公众
5.审计范围
扩大到测试相关内部控制
扩大到测试相关的内部控制
6.其他
拟订审计准则,推行CPA资格考试制度
1.跨国发展,合并为四大
2.业务范围扩大到代理纳税、会计服务,管理咨询
时 间
1844-20世初
20世初-30年代
30-40年代
二战后-至今
三、我国民间审计的现状
自2004年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根据审计环境的变化、国际审计准则的最新发展和注册会计师执业的需要,完善审计准则体系和提高准则质量并重,起草新准则,修订已颁布的准则,整个执业准则体系包括鉴证业务(审计、审阅、其他鉴证业务)、相关服务(--代编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提供管理咨询等)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48个具体准则。
第二节审计的概念与属性
一、审计概念
——是由独立的审计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特定时期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公允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和鉴证的活动,其目的在于确定或解除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
用于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1、审计的对象:
1)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
2)作为其信息载体的财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
2、审计目的:
审查和评价审计对象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公允性和效益性
3、审计具有三方面关系人
1)审计主体:
独立的审计专职机构或人员——审计行为的执行者。
其审计监督权力并非审计人所固有,而是经财产的所有者授予或委托代理形成的。
2)审计客体:
被审计人,是接受财产管理权,对财产进行管理、支配和运用的组织或人员。
3)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
只有拥有财产所有权的人才拥有相应的监督权力。
没有财产所有者的授权或委托,审计人便没有对其财产实施审计的权力
➠ 审计活动是由审计授权或委托人、审计人和被审计人三方参与构成的。
★CPA审计:
从理论上讲委托人是被审计单位的所有者,如它的母公司或全体股东。
被审计单位是该单位的管理层,即公司的董事会。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共同签署的,但是在审计实务中往往是公司的董事会与事务所签订业务约定书,这实质上是董事会代行了委托人的责任。
从这点上来说,委托单位与被审计单位就是同一人。
所以在我国很多情况下委托人与被审计单位是合二为一。
二、审计的性质:
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基本特征:
独立性和权威性
(一)独立性——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所决定
(二)权威性——恪守独立、客观、公正原则,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根据一定的准则、原则、程序进行;较高专业知识
第三节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一、审计职能——作为社会经济活动控制手段所具有的功能
1、经济监督:
基本、首要的职能
依据国家的经济法规、财务会计制度,审查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以及记录、反映这些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是否真实,是否与有关法规、制度一致。
如果不真实、不一致,要确认是属于差错还是舞弊,并错弊的情况、程度依据国家有关法规给予处理,以保护公有财产的安全、完整,维护经济法规、财务会计制度的严肃性,保证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有序进行。
2、经济鉴证
依据财会制度以及有关经济法规,审查、衡量被审单位的会计资料,就其是否真实、合法做出鉴定和证明,以使被审单位的会计资料能取信于社会,维护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3、经济评价
遵循有关依据,审核评价被审计单位经济计划、决策的可行性,经济活动的效果优劣,管理水平的高低,内部控制的强弱,以总结经验、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措施,促使被审计单位提高决策、经营管理水平,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第四节审计的种类
分 类 标 志
种 类
基本分类(体现审计本质)
按主体
1.政府审计(国家审计)
2.内部审计
3.民间审计(CPA审计,独立审计)
按内容、目的
1.财政财务审计(常规审计,会计报表审计)
2.财经法纪审计
3.经济效益审计
其他分类
按与被审单位关系
1.内部审计
2.外部审计
按范围
1.全面(一定时期)和局部审计
2.综合和专题(项)审计
按实施时间
1.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
2.定期和不定期审计
3.期中和期末审计
按执行地点
1.就地审计
2.报送审计
可选择性角度、动机
1.强制审计(无选择)
2.任意审计(可选择)
审计的有偿性
1.有偿审计
2.无偿审计
财政财务审计:
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资料及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公允性及其所反映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活动实施审查和验证,以证实其真实性、正确性、合法合规性。
要审查的直接对象是财会资料。
其目的主要是判断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包括财政和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
财经法纪审计:
对被审计单位和个人严重侵占国家资财、严重损失浪费及其他严重损害国家经济利益等违反财经纪律行为所进行的专案审计。
流程划分为立案、查证和定案三个阶段。
其目的在于保护国家和人民的财产,维护财经纪律,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审计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
内容:
税收、财政预算、基建、物价管理、处理国家财产、经营管理、维护经济秩序、商品分配、工资分配、公款开支、对外往来、海关管理、外汇管理方面等
特征:
以财经法规和纪律和为审计的依据;具有执法的严肃性和强制性
对象具有复杂性;是一种事后突击性审计;没有固定的审计模式
违反财经法纪与经济犯罪的区别
财经法纪包括财经纪律、财经法律和财经法规三部分。
财经纪律是指部门、系统或企业事业单位所制定的要求人们遵守的经济活动的规则。
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危害,所以,处理也以一般性的批评教育为主。
财经法律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并以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要求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财经法规是指由国务院颁布或由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有关经济方面的规定、条例、实施细则等。
违反财经法律、法规的行为统称为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财经法纪审计的主要对象。
是否触犯刑律是划分违反财经法纪与经济犯罪的界限。
经济效益审计:
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业务经营活动、管理活动实施审查,以证实其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
要审查的是记录和反映其业务经营活动、管理活动的会计资料及有关资料。
其目的主要是评价被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效益的优劣,促进被审单位改善和加强经营管理、控掘内部潜力、加强决策的科学性,以利于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P15
特征
(一)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基于财务审计之上的高层次审计
(二)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积极性审计
(三)是一种突出评价职能的建设性审计
(四)是一种以考核被审计单位全部经济活动为对象的综合性审计。
(五)是一种有赖于被审计单位积极配合的联合性审计。
内部审计:
由部门、单位内部所设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所实施的
外部审计:
来自被审计单位外部的审计机构实施的审计
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
经济活动发生之间、进行过程中、已经发生的
就地审计:
审计机构指派审计人员到被审计单位(工作现场)实施审计。
可减少审计风险
报送审计:
审计机构对审计单位依照审计机构要求报送的记录、反映被审计单位行为的各种资料实施的审计。
强制审计(法定审计):
一般是指审计机关依据法律规定对被审计单位所实施的。
国家审计机关所实施的定期,不定期的财务审计均是强制审计。
任意审计(委托审计):
一般是指民间审计组织接受委托,依据委托人的要求对被审计单位实施的。
按照审计证据的检查范围或数量分类:
详细审计和抽样审计。
(一)详细审计——通过对被审单位所审计年度内的全部会计资料包括凭证、账簿、报表等逐一进行审查,判断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所进行的审计。
它的优点是审查全面、彻底,可收到较好的审计效果。
缺点是费时费力,工作量较大。
(二)抽样审计——对被审单位所审计年度内的会计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作为样本,通过样本检查的结果来推断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所进行的审计。
抽样审计的优点在于其审计效率较高,相应的审计成本也较详细审计低得多。
缺点是抽样审计的审计结论与被审单位的实际情况会存在一些差异,如果这种差异超过所允许的范围,就将影响审计结论的正确性。
1.账项基础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心放于资产负债表,为了查错、防弊,也称详细审计
2.制度基础审计——评价内部控制基础上进行抽样;但抽样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由于不断发展,企业信息的丰富、企业业务内容的复杂、审计技术的复杂,则引进抽样审计,并结合内控测试。
3.风险导向审计——在风险模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审查。
强调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以充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误风险,针对评估的重大错误风险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国家审计:
由国家审计机关代表国家,审查政府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合理性与有效性,维护国家财经法纪和国家利益。
审计对象以财政、税务、银行等宏观经济管理职能部门和重点建设项目、重点企业为主,性质一般属事后的强制性监督。
当前,世界各国的国家审计机关按其组织形式和领导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一)属于议会领导的国家审计机关
这类审计机关是在议会的直接领导下,根据国家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对各级政府部门的财政收支活动和国家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等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直接对议会负责,不受行政当局的控制和干涉。
(二)属于政府领导的国家审计机关
这类审计机关是在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根据国家所赋予的权限,对政府所属各部门、各单位的财政、财务活动进行审计监督,直接对政府负责。
(三)属于财政部领导的国家审计机关
这类审计机关是在财政部的直接领导下,根据国家制定的法律、政策、财政预算和有关规章制度等,对各部门、各单位的财政、财务活动执行审计监督。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的国家审计机关分为国务院和地方两级。
其中,我国最高国家审计机关设置在国务院,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审计长是审计署的行政首长(刘家义)。
按照宪法的规定,我国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局,接受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双重领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各级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他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应进行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依法进行的审计监督。
民间审计:
根据国家法律和条例规定,经政府有关专管部门审核批准,注册登记的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与社会公众利益关系密切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及外商投资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审查验证,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提供咨询服务。
性质一般属事后的委托性鉴证。
注册会计师只有加入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才能执业。
关于社会审计组织接受委托承办的具体业务项目,依照《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有:
(一)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
(二)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
(三)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的报告;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
社会审计组织接受国家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委托承办审计和其他法定业务,向委托人提交审计和有关报告,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
1.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原则的要求有两层含义,即实质上的独立与形式上的独立。
实质上独立是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委托单位之间必须实实在在地毫无利害关系。
形式上独立是对第三者而言的,即注册会计师必须在第三者面前呈现一种独立于委托单位的身份,在他人看来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时应当在实质上和形式上独产于委托单位和其他机构。
2.审计的委托性。
社会审计是一种委托审计,其具体内容和审计目的都是由委托人的委托决定。
与委托审计相对应的是强制审计,如国家审计就是一种强制审计。
3.审计的有偿性。
由于社会审计是委托审计,审计的需求来自于委托人,这样可以将审计视为向委托人提供服务,因此要按照规定向委托人收取费用。
但是社会审计机构不得以服务成果的大小决定收费标准的高低,这样要求的原因是为了保证社会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
由部门内部或单位内部所设审计机构,根据部门、单位内部强化内部控制的要求,对本单位、本部门开展的事前或事后的经济效益审计,为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率与效益服务。
即在政府部门、公共机构和企业的内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负责本部门、本企业的审计监督工作。
在企业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其领导类型可以归纳为下列三种:
(一)由企业董事会或其所属审计委员会领导的内部审计部门。
(二)由企业总裁或总经理领导的内部审计部门。
(三)由企业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或总会计师领导的内部审计部门。
(主计长)
关于我国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按照《审计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内部审计,应当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特点:
1.审计范围的广泛性。
内部审计不只局限于财政收支的审计监督和经济效益审计,而且还包括对内部控制、生产等各方面的经济活动检查、分析、评价。
2.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由于内部审计机构只是单位的一个职能部门,因此其独立性与权威性是相对的、不充分的。
3.审计目的的内向服务性。
4.审计时间的经常性和及时性。
不同点
政府审计
CPA审计
内部审计
1
审计目标
对单位的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的审计
CPA依法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进行审计
对组织内部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审计
2
依据和遵循的标准
审计机关依据《中..国审计法》和国家审计准则等
CPA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审计准则
内部审计准则
3
组织机构
国务院设审计署,国务院总理领导,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审机关
有限责任、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
本单位主要负责人
4
接受审计的自愿程度
以独立的第三方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的审计,委托人可自由选择会计师事务所
代表总经理或董事会实施的组织内部监督,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位内部的组织必须接受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
5
经费或收入来源
列入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
收入来源于审计客户,由CPA和审计客户协商确定
6
取证权限
审计机关有权就审计事项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有关证明材料。
有关单位个人应支持、协助其工作,如实向其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CPA以获取证据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配合和协助,对被审计单位及相关没有行政强制力
7
对发现问题的处理方式
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对审计事项作出评价,出具审计意见书;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处理、处罚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意见
CPA对审计过程中发现需要调整或披露的事项,只能提请被审单位调整或披露,没有行政强制力;如果被审单位拒绝调整或披露,CPA视情况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如果审计范围受到被审单位或客观环境的限制,CPA视情况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8
独立性
较强的单向独立
为需要可靠信息的第三方提供服务,不受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领导和制约。
双向独立
为组织内部服务,接受总经理或董事会的领导,独立性较弱
9
审计时间
通常是定期审计,每年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审计一次
内部组织,定期或不定期,时间安排比较灵活
联系
在审计监督体系中,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三者,既相互联系,都是现代审计体系的组成部分,又各自独立,各有特点,在不同领域实施审计,各司其职,相互不可替代。
因此不存在主导和从属的关系
在很多时候,CPA需要考虑利用内部审计工作(在审计内容、审计方法等方面有许多一致之处),以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费用;而内部审计部门也经常要求CPA审计提供管理建议
【例题1·多选题】下列各项有关注册会计师审计提法中,正确的有( )。
A.注册会计师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B.注册会计师审计要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
C.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独立、客观、公正的特性
D.注册会计师审计随企业管理的发展而发展 【答案】ABC
【例题2·单选题】下列提法中,不恰当的是( )。
A.财务报表的公允性是报表使用人最为关心的
B.由于财务报表使用人最关心报表的合法性,所以,注册会计师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就应更关注财务报表的合法性
C.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通过风险评估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
D.在制度基础审计下所采用的抽样,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答案】B
【解析】财务报表使用者最关心的是财务报表的公允性,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
【例题3·多选题】下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前两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