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十单元酸碱测试有答案偏难.docx
- 文档编号:24906560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108.79KB
化学第十单元酸碱测试有答案偏难.docx
《化学第十单元酸碱测试有答案偏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第十单元酸碱测试有答案偏难.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第十单元酸碱测试有答案偏难
COOCO.因你而专业.
可圈可点HTTP:
//COOCO.NET.CN
web试卷生成系统谢谢使用
题号
一、实验,探究题
二、选择题
三、填空题
四、计算题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实验,探究题
(每空?
分,共?
分)
1、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极易与空气中水蒸气和CO2反应而变质。
同学们为确认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1)【猜想】猜想Ⅰ:
没有变质,“碱石灰”中只含有CaO、固体NaOH;
猜想Ⅱ:
已完全变质,“碱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和Na2CO3
(2)【实验】如图所示:
①
样品
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还发现向样品中加入足量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3)【判断】
a.若Ca(OH)2、CaCO3和Na2CO3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则猜想Ⅱ______________;
(填“成立”或“不成立”)
b.操作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操作④的现象判断:
滤液C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由此判断猜想Ⅰ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c.综合a和b的结论,判断该样品变质情况为____________(填“全部变质”或“部分变质”) 下列对样品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样品中一定含NaOH ②样品中一定含Na2CO3
③样品中含NaOH、CaO中的一种或两种
【拓展】由上述实验说明,实验室中“碱石灰”应_______保存;操作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
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①方案一:
测定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20℃)。
测定某NaOH溶液的pH,pH (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7。
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pH小于7。
结论:
稀H2SO4加入该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 过量。
②方案二:
观察 。
(根据图示实验步骤,概括方案要点)
结论:
稀H2SO4加入该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思想上的相同点是 。
④为了进一步获取稀H2SO4加入该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依据中和反应是 ____________(填“放热”“吸热”或“无热量变化”)的反应,采用同温下的稀H2SO4与NaOH_______________(“固体”或“溶液”)进行实验,测量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
3、任何物质都有其两面性:
有利和有弊。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完成下表(各举一例):
物质名称
有利的一面
不利的一面
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
4、为了测定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先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
按图示连接好仪器装置,点燃蜡烛,同时从a导管口抽气。
一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再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
实验数据如右表。
(1)该实验中测得水的质量为___ g,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由该实验数据计算,蜡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
(3)装置Ⅱ和装置Ⅲ的顺序能否颠倒?
(填“能”或“不能”)。
(4)理论上,装置Ⅱ和装置Ⅲ增加的总质量大于蜡烛失去的质量,其原因是
。
(5)该实验能否准确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
蜡烛
装置Ⅱ
装置Ⅲ
反应前的质量/g
15.8
182.3
212.2
反应后的质量/g
14.4
184.1
216.6
5、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中和反应实验。
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后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
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过滤,得白色沉淀和无色液体。
提出问题】无色液体是什么物质?
(不考虑指示剂)
【猜想】Ⅰ.……;Ⅱ.无色液体是Ba(OH)2溶液;Ⅲ.无色液体是H2SO4溶液。
【实验探究】
(1)请你也加入兴趣小组一起探究,完成猜想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猜想Ⅱ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猜想Ⅲ,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是否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拓展应用】
(4)请举例说明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g、Cu、Fe和Al是生产或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金属。
⑴四种金属中,不是银白色的是 。
⑵铁制品容易锈蚀,铁生锈的条件是 。
生锈的废钢铁可回收重新冶炼,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⑶根据下图所示回答:
滤渣中一定有的金属是 ,滤渣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滤液中的溶质是 。
7、一次性塑料包装袋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许多城市已经开始推广使用纸制食品袋。
同学们经查阅资料得知,纸袋的组成成分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于是他们利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测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C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中选择纯净的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3)为分别吸收纸袋充分燃烧的产物,并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检验吸收是否完全,以上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A→( )→( )→( )→(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
(4)将实验装置正确连接之后,确认气密性良好。
充分燃烧16.2g纸袋样品,测得相关实验数据见右表(假定燃烧产物被完全吸收,灰烬质量忽略不计)。
装置
实验前装置的质量
实验后装置的质量
B
200.0g
2000g
C
210.0g
2342g
D
220.0g
229.0g
E
210.0g
212.2g
通过分析和计算可推断得出,纸袋样品中 (填“含”或“不含”)氧元素,其碳、氢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的最简整数比为 。
8、某初级中学学生发现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如右图所示),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探究。
(1)甲、乙、丙三位同学对该溶液作出如下猜想:
甲同学猜想:
该溶液是碳酸;
乙同学猜想:
该溶液是过氧化氢溶液;
丙同学猜想:
该溶液是 。
(2)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乙、丙同学的反对,乙、丙同学反对的理由
是 。
(3)他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来验证乙、丙同学的猜想。
取少量Cu0粉末于试管中(Cu0也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加入适量该溶液(如果反应慢,可适当加热),并将带火星的术条插入试管中。
如果乙同学猜想正确,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如果丙同学猜想正确,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如果乙同学猜想正确,写出上述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9、小亮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破损,从残余部分只能看出溶质质量分数为10%,具体是什么物质无法辨认。
老师告诉他,这瓶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或是碳酸钠中的一种。
(1)小亮查阅氢氧化钙常温下的溶解度约为0.17g后,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氢氧化钙,理由是 。
(2)小亮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不可能是
(填写化学式),理由是 。
(3)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亮同学继续进行下列实验,请你一起参与,并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设计实验方案]方案甲:
选择氯化钙溶液来确定该溶液的成份;
方案乙:
选择稀盐酸来确定该溶液的成份。
[进行实验]你愿意选择方案 (选填“甲”或“乙”)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
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反思]
(1)有同学认为还可以用一种常见的碱溶液来确定,那么它是 溶液。
(2)小亮经过反思,向同学们提出如下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 (填序号)。
A.倾倒液体时应注意保护标签不被腐蚀
B.要有严谨的科学实验的态度
C.无法辨认的药品,直接倒掉,无需保留
评卷人
得分
二、选择题
(每空?
分,共?
分)
10、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蓝色
D.向盐酸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
11、有a、b、c三种溶液,a能使紫色石蕊变红,b能使无色酚酞变红,c遇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无变红,则三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b>c>a B.a>c>b C.c>b>a D.b>a>c
12、科学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
根据下列实验
事实推出结论正确的是………………( )
编号
实验事实
实验结论
A
某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
该溶液一定是NaOH溶液
B
某物质中含有一种元素
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C
常温下,测定某溶液的PH=3
该溶液一
定呈酸性
D
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
13、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配制稀硫酸时,将水沿量筒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B.测定溶液的pH,先用水润湿pH试纸,然后将试纸插入待测液中
C.为了达到节约药品的目的,将实验后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D.有腐蚀性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重
14、下列试剂中,能把KOH溶液、稀硫酸、CaCl2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
A.KCl溶液 B.K2CO3溶液 C.NaNO3溶液 D.稀盐酸
15、下列不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B、酸、碱溶液使指示剂变色
C、植物油与甲烷都很难溶于入水 D、浓硫酸能使纸张、衣物、木材炭化变黑
评卷人
得分
三、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16、某校“酸雨”测量小组的同学,取刚降落雨水的水样,用pH探头(测pH的仪器)每隔几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见下表:
测定时刻
5;05
5:
10
5:
15
5:
20
5:
25
5:
30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1)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推测“正常雨水”的pH 7(填>、=、<),引起这种pH的原因是 。
(2)根据以上数据,判断所降雨水是否为“酸雨”(填是或否) 。
(3)经调查,这一地区有一个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O2)和一个电镀厂,这些工厂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
硫酸厂产生的SO2和煤燃烧产生的SO2,溶解于水形成酸雨。
其治理措施是利用水能、核能和太阳能等替代能源,或将工厂产生的废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
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该实验操作是将 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3)当加入溶液质量为a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
(4)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 色。
18、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硫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请你任选两种方法对它们进行鉴别。
所选试剂
实验操作
现象与结论
方法一
方法二
19、某质量的锌粒与100g稀盐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0.4g。
锌粒的质量
为 g,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应类型是 。
评卷人
得分
四、计算题
(每空?
分,共?
分)
20、某课外兴趣小组设计利用废旧干电池中的锌皮和浓盐酸以及下图所示装置来制取干燥、纯净的氢气,并验证气体中的杂质。
(1)实验中看到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这说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杂质 (填化学式)。
除此以外,还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是 (填名称),为了检验该杂质,可将E装置连接到上述装置中 (填序号)之间,气体从 (填“a”或“b”)进入装置E,E中所放试剂为 ,观察到的现象为 。
(2)C装置的作用是 。
(3)此实验收集氢气的下列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填序号)。
A.向上排空气法 B.用干瘪的气球收集法 C.排水法
21、右图为某盐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
请仔细阅读后计算:
(1)欲配制14.6%的稀盐酸100g,需要这种盐酸多少克?
(2分)
(2)用上述配得的稀盐酸与足量的锌充分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克?
(3分)
22、t℃时,4.8g镁与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得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25%。
求所用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
23、用熟石灰膏粉刷墙壁一段时间后,表面变硬,某化学兴趣小组中
的王明同学认为是水分蒸发的原因,是物理变化;李刚同学则认为是熟石灰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接触生成了碳酸钙,是化学变化。
(已知常温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8g。
)为证明上述变化的真实原因,他们共同进行了如下探究:
第一步:
取墙壁硬块样品少量研磨成粉末状,将粉末移至烧杯中加适量水搅拌、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李刚根据得到的滤渣推断自己的结论正确。
你认为李刚的推断是否严谨?
,理由是 。
第二步操作是:
,
若看到现象为 ,证明该固体中含有碳酸钙。
第三步: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 试液,如果看到滤液颜色变为 ,则证明氢氧化钙部分转化为碳酸钙。
24、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它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小强同学在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向盛有4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当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滴加了36.5g稀盐酸。
(1)配置4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水_________mL。
(ρ水=1.0g/mL)
(2)求:
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和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
25、某同学称量5g木炭粉与氧化铜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的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稀硫酸,发现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中除Cu外,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该物质在剩余固体中的质量分数是 。
(2)求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6、现有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对其成分进行分析。
取20g此样品,向其中分五次加入相同 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
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O+H2SO4=CuSO4+H2O)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40
40
40
40
40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g
16
12
8
6
m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表格中m的值为 ;
(2)20g样品中CuO的质量分数为 ;
(3)计算所加入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7、右图是实验室所用盐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计算:
(1)用60ml的浓盐酸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
(2)利用刚配好的盐酸测定某二价金属(R)的纯度:
他取8克该不纯金属粉末(所含 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再取刚配好的盐酸溶液73克混合至恰好完全反应后
过滤,将滤液蒸干,得到粉末状固体的质量为13.6克。
① 金属R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利用已知条件求解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 (x)比例式 ;;
③该金属的纯度 ;
④若反应后的溶液只含有一种溶质,向反后的溶液中加入56.7克水,则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参考答案
一、实验,探究题
1、【判断】a不成立
bCaCO3+2HCl=CaCl2+CO2↑+H2O(2分) Na2CO3 不成立
c部分变质 ②③(说明:
2分,漏答得1分,错答得0分)
【拓展】 密封 引流
2、①大于 稀硫酸
②滴加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是否有颜色的改变
3、物质名称
有利的一面
不利的一面
二氧化碳
灭火或制饮料等
温室效应(或使地表温度升高等)
氢氧化钠
用于制肥皂、制洗涤剂、造纸、
纺织、印染等举一例即可
有腐蚀性(或烧伤皮肤、衣物等)
4、
(1)1.8;4.4
(2)6:
1 (3)不能 (4)与消耗的蜡烛比较,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增加了参加反应的氧气所含氧元素质量。
(5)不能 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也能被装置Ⅱ和装置Ⅲ所吸收(其他合理答案也得分)
5、
(1)无色液体是水
(2)不正确;Ba(OH)2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无色液体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1分)
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若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
[
猜想Ⅲ正确(或无色液体是H2SO4溶液)。
(1分)
猜想Ⅲ不正确(或无色液体不是
H2SO4溶液)。
(1分)
(结论与现象相对应得分,不对应不得分,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4)用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等合理答案均可
6、⑴Cu ⑵与水和氧气接触 3CO+Fe2O3 高温 2Fe+3CO2
⑶Fe、Cu、Ag Fe+2HCl FeCl2+H2↑ Fe(NO3)2(2分)
7、
(1)CO2+2NaOH=Na2CO3+H2O
(2)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对实验测定的干扰
(3)D→B→C→E
(4)含 3:
5
说明:
(1)、(3)小题各2分,其余每空l分,共7分;答案合理即得分。
8、
(1)稀硫酸
(2)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
(3)产生气泡,带火星的术条复燃
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4)2H2O2 CuO2H20+02
9、
(1)Ca(OH)2微溶于水,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为10%;
(2)无色酚酞 NaCl NaCl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3)[进行实验]甲(或乙) 实验步骤:
氯化钙溶液(或稀盐酸)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或有气泡冒出) Ca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第十 单元 酸碱 测试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