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暗挖区间降水施工方案.docx
- 文档编号:24905163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42
- 大小:200.32KB
地铁暗挖区间降水施工方案.docx
《地铁暗挖区间降水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暗挖区间降水施工方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铁暗挖区间降水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DK33022.303~DK33+835.447暗挖隧道主体结构施工图
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3、《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6、现场实际调查情况
7、《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本段区间隧道设计起点里程GDK33+022.303,终点里程GDK33+835.447,依次下穿新城路、迎宾路、工业东路后进入大朗镇市区,其中区间与新城路、工业东路垂直交叉,其余部分基本沿迎宾路南侧绿化带下穿行,该范围内有GDK33+022.303松山湖北站施工竖井、DK33+650施工竖井,大里程端接DK33+951盾构始发井。
其中GDK33+022.303~GDK33+622位于松山湖境内,该场地属剥蚀丘陵及丘间谷底地貌,地形略有起伏,标高在18.30~23.50m之间变化。
隧道穿越范围内地下管线密集,种类繁多,据管线资料及现场勘探,场区内的主要地下管线有电缆、通讯线缆、给排水水管、煤气管等,埋深不等。
隧道主要穿越素填土、粉质粘性土、全风化混合片麻岩。
根据隧道断面形式、埋深及所处地质条件,本段隧道采用浅埋暗挖法及喷锚构筑法设计和施工。
2.2工程特点
区间隧道位于东莞市,常年多雨,地下水丰富,地下水位较高,洞身位于粉质粘土层及全风化混合片麻岩,开挖易产生超挖造成局部坍塌现象,引起初期支护变形,局部掉快等危害。
区间隧道主要横穿新城路、工业东路及迎宾路,在道路两侧存在较多的市政管线,区间隧道开挖及地层降水均会导致地表沉降。
区间在里程GDK33+680.300~GDK33+834.564下穿较多的浅基础建筑物,隧道开挖易引起周边建筑物的沉降及变形。
2.3降水设计参数
根据GDK33+022.303~GDK33+835.447暗挖法区间降水工程施工设计,区间降水设计的主要参数说明如下:
1、本暗挖法区间共布设降水井183孔,观测井19孔,该区间降水井井深平均为29m,观测井井深为22m。
2、区间降水井内安装6m3/h潜水泵,施工中应根据水位情况及时调整泵量,以满足降水需求,具体参数见表2-1。
表2-1降水施工技术参数
位置
井深(m)
井径(mm)
管径(mm)
井管类型
滤网
标准井距(m)
滤料(mm)
井号
下泵型号(m3/h)
井数(孔)
区间
29
700
400
钢筋笼
铁丝网
10
3-15
s1-s61#
z1-z60#
x1-x62#
6
183
观测井
22
700
400
钢筋笼
铁丝网
--
3-15
gc1-gc19#
--
19
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概述
3.1地形地貌
DK33+022.303~DK33+835.314段区间场地属剥蚀丘陵间丘间谷地,地形稍有起伏,地面标高在18.30~23.50m之间变化,谷间多为菜地,植被发育。
松山湖范围内除横穿新城路及工业东路外,其余均为绿化带。
3.2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
根据组成成分,本段人工填土层主要分为①1素填土1个亚层:
①1素填土:
褐灰色,褐黄色,稍湿,松散~稍密,主要由黏性土、砂粒等组成,含少量碎石,层厚0.90~12.00m,呈层状分布于地表人工活动频繁处,各钻孔均有揭露,层底高程9.79~21.45m。
2、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
按照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可分为③1粉质黏土、③2淤泥质粉质黏土、③3粉砂3个亚层。
③1粉质黏土:
褐黄色,棕红色,软塑,局部硬塑,土质不均,含少量砂粒,层厚2.20~2.90m,仅在BD1Z-2300,BD1Z-2301,BD1Z-2302号钻孔有揭露。
层顶高程9.79~11.19m,层底高程7.59~8.29m。
③2淤泥质粉质黏土:
深灰色,流塑,味臭,土质不均,含有机质,局部含较多砂粒,层厚1.20~3.70m,仅在BD1Z-BDG1、BD1Z-BDG2、BD1Z-BDG3、BD1Z-BDG4、BD1Z-S1315、BD1Z-S1401及BD1Z-S1402号钻孔有揭露。
层顶高程13.52~20.80m,层底高程11.22~19.50m。
③3粉砂:
灰黑色,稍密,饱和,级配不良,含少量黏粒,层厚1.00~2.00m,仅在BD1Z-BDG2及BD1Z-BDG4号钻孔有揭露,层顶高程14.13~19.50m,层底高程13.13~17.50m。
3、残积层(Qel)
由下伏混合片麻岩风化残积形成。
④1粉质黏土:
以黄褐色、褐红色为主,局部夹灰白色,硬塑,层厚1.40~19.90m,该层在各个钻孔均有揭露,层顶高程7.59~21.45m,层底高程-3.47~14.70m。
4、震旦系混合片麻岩(Pz1)
主要为黄褐色、浅黄色、灰白色、青灰色,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按风化程度可分为⑨1全风化混合片麻岩、⑨2强风化混合片麻岩、⑨3弱风化混合片麻岩3个亚层,分述如下:
⑨1全风化混合片麻岩:
以褐黄色为主,岩体呈土状,除石英外,各种矿物均已经风化蚀变,层厚4.60~21.50m,在各钻孔均有揭露,层顶高程-.3.47~14.70m,层底高程-18.25~7.26m。
⑨2强风化混合片麻岩:
青灰色,岩芯呈碎块状、块状,局部扁~短柱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
层厚1.10~8.40m,大部分钻孔有揭露,层顶高程-18.25~7.26m,层底高程-22.65~3.26m。
⑨3弱风化混合片麻岩:
青灰色,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岩体多呈短柱~长柱状,局部碎块状,节理裂隙较发育,层厚1.90~25.00m,大部分钻孔揭露,层顶高程-22.65~3.26m,层顶埋深20.0~44.40m。
隧道洞身为全~弱风化混合片麻岩,全风化成砂土状,强风化化成块状,弱风化较完整,全~强风化混合片麻岩风化不均,结构松散,其自身强度低,抵抗外力破坏的性能差,稳定性差。
本区间场地表层主要为第四系覆盖层,其下为第四系残积土,下伏基岩为震旦系的混合片麻岩;本次勘察期间未发现影响本工点的断层构造。
3.3工程地质条件
1、地层基本承载力及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①1素填土松散
③1粉质黏土软塑σ0=120kPa(Ⅱ)
③2淤泥质粉质黏土流塑σ0=80kPa(Ⅱ)
④1粉质黏土硬塑σ0=200kPa(Ⅱ)
⑨1混合片麻岩全风化σ0=250kPa(Ⅲ)
⑨2混合片麻岩强风化σ0=500kPa(Ⅳ)
⑨3混合片麻岩弱风化σ0=1000kPa(Ⅴ)
2、场地内特殊岩土为淤泥质粉质黏土。
经液化判别,无不良地质体。
3、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基本烈度:
Ⅵ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场地土为中软土,场地类别属Ⅱ类。
3.4水文地质
根据取水样试验成果,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
该区间含水层主要为⑨1全风化混合片麻岩,为砂和粘土混合物,饱水状态下流塑状,无水状态下硬塑状;含水层为承压水,因地形起伏,地下水水位埋深1.30~9.0m,标高估计在+17.0m左右。
⑨1全风化混合片麻岩含水层顶板标高-3.5~+9.7m,底板标高-1.0~-15.13m,厚度13m左右。
四.施工部署
4.1施工准备
4.1.1水文试验
施做工程井进行现场水文试验。
进一步对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作出调查,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降水井施工参数及降水参数随时调整,使工程降水施工更具有针对性和可靠性。
4.1.2技术准备
施工技术人员从甲方处取得坐标控制点、高程点书面文件,并现场验交;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复测并向总包工程师提交复测结果。
由工程部组织图纸会审。
4.1.3施工现场准备
本区间降水工程临时设施包括办公区、小型工具设备库房、机械停放区、材料堆放区等。
办公区、小型工具设备库房设在土建单位搭建的一工区临建内,施工完成后撤出。
机械停放区是指停放钻机、吊车、运输车等大型施工机械设备的场地,原则上施工设备停放在施工临时围挡区内。
材料堆放区是指堆放砾料、水泥滤水管、井管、红砖、水泥、砂石等施工材料。
砾料和水泥滤水管等按钻机成井的实际进度分批进场,并码放在施工临时围挡内的硬平地面上,尽量减少材料的二次搬运。
4.1.4劳动组织准备
1、项目部各组配备施工技术员、特殊工种施工员和现场工程师;
2、施工技术组负责降水工程中的成孔、下管、填砾、质量检查、水位观测、地下障碍物的探测、井点位置确定等技术工作;
3、特殊工种施工人员负责降水工程中的电工、电焊、吊车工、司机、钻机操作等关键工种的工作;
4、现场工程师负责整个降水中的成井质量、降水效果、资料收集、降水竣工报告的编写;
5、施工技术人员和特殊工种进场前进行技术培训,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岗位;
6、组织1个专业施工队:
围挡探井施工队、钻井施工队、管线铺设施工队、洗井及水泵安装队,已经做好进场准备。
4.1.5设备物资准备
对施工设备全面检修,使设备完好率达到100%;并根据施工机械及工器具的数量及特点,准备了足够的备用机械和工器具,可以确保工程的施工连续进行。
与信誉较好的材料供应商签定供货合同,对各种需要实验检验的材料送有关部门检测鉴定,筛选优质材料,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需要报验的材料及时报送监理,确定供货厂家和规格品种。
4.2施工接口的协调
1、服从、遵守、执行监理的指示和指令,提供工作便利,积极配合监理工作。
2、对施工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监理汇报,并向设计方提出征询意见,征得设计人员同意,做相应的设计变更,方案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
3、严格执行监理规程,按监理职责要求办事,按合同规定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不同项目和内容的工程报告,并供监理审批,主要项目有施工方案、进度计划、各种设备材料报验、测量检查成果、工程报验、工程计量、工程事故等。
4、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质量管理。
在班组“自检”和技术质量部门专检的基础上,邀请监理工程师的验收和检查,并按照监理要求,予以整改。
5、所有进入现场使用的设备、材料、器具、成品、半成品均主动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产品合格证书或质保书,主动递交检测结果报告,所使用的材料、设备要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6、严格执行“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准施工”的准则。
4.3施工进度计划
降水井施工考虑安排1台反循环钻机施工。
该区间采用暗挖法施工,降水施工参照隧道开挖进度组织施工,施工总天数为150天。
4.4主要施工设备配备计划
1、降水井施工
配备XUL-100型泵吸反循环钻机1台,用于管井成孔;
配备W-3.0/5型空压机1台,用于洗井。
2、清渣运输车
降水井施工后渣土和泥浆应及时清除干净,严禁占路施工,根据需要配备一定数量清洁运输车。
3、抽水设备
按设计要求配备潜水泵、配电柜(箱)等设备。
4、主要施工设备配备见表4-1。
表4-1主要施工设备配备表
序号
机械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泵吸正循环钻机
XUL-100
台
1
2
空压机
W-3.0/5
台
1
3
路面切割机
QGR500
台
1
4
风镐
TCA-100
把
6
5
电焊机
DS1-500A
台
2
6
清浆车
解放抽水
辆
1
7
发电机组
30KW
台
1
8
潜水泵
Q12-35/3-1.85
台
30
4.5劳动力计划
本段降水施工所需劳动力用工比较平稳,用工为8人左右。
4.6交通疏导
该区间松山湖境内降水施工均位于绿化带内,不影响正常道路行车,由于降水工程地面施工条件较复杂,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对地面交通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本次施工采用分段围挡,分段施工,分段恢复路面的交通疏导方案,使施工对路面交通的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
施工围挡一般为1~2个降水井一围,围挡长10~20m,宽4m。
围挡施工时非机动车道剩余宽度一般不小于2m,每个围挡施工结束后,恢复路面,再进行下一围挡施工,单个围挡时间一般为8~15天。
施工期间,围挡两端设交通疏导标志、警示灯及施工警示标志,指派专人疏导维护交通,夜间开亮设在围挡四周的施工警示灯。
撤离时拆除围挡,清理至场光地净,彻底恢复路面。
五.主要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5.1降水目的
降水目的是为了使隧道内拱顶至仰拱一定深度内的土层疏干并排水加固便于土方开挖掘进,更有助于提高围护结构被动区及隧道内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为隧道的顺利掘进和地下结构的施工创造无水作业条件,其中包括降低浅层潜水的地下水位,降低土体的含水率,防止发生流砂和管涌等现象。
5.2测量井位
1、人员及设备安排
为确保井位施放工作完成,安排1名测量工程师及2名测工与布井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此项工作。
采用满足本工程需要的设备进行施放井位。
2、井位布置的一般形式
区间采用封闭布井的形式进行降水,因松山湖境内线路左侧降水井位于松山湖大道辅道上,线路右侧降水井位于华为集团施工用地,施工降水井时,该范围只施工左右线中间部分降水井,井间距一般为10m,如遇地下障碍物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但调整后的井间距不得超出设计井间距+2.0m,降水井中心线距结构外轮廓线不小于3.0m。
详见图5-1
3、井位布设及确认
井位初步布放后,还需对井位进行物探,如发现有地下管线异常,必须错开地下障碍物,即对井位作出相应调整,但不得侵犯结构。
要求对改移的井位再经地面物探核查,确认无地下管线后,用油漆作出显著标志,必要时采用钢钎打入地面下300mm,并灌入石灰粉,经监理工程师现场确认合格后,才能开始挖探孔。
上钻前须再由布井技术人员量测井位并加以确认。
5.2管井施工
1、施工准备
1)提前做好交通围挡报批、绿地占用报批及市政掘路报批工作。
2)调查场地周围雨污水管线及雨污水井分布状况,布置排水管线和供电线路。
3)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制定详细施工中各种材料计划和供应计划。
2、降水井施工采用反循环钻井施工。
3、施工方法
①、挖探井
在施放好的井位上人工挖探井2~3m见原状土,确认无地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后,安放护筒,以防止钻井施工用水大量漏失及塌孔。
如遇地下管线,需适当调整井位,重挖探井。
②、泥浆池
考虑到松山湖大道环境保护,施工现场不设立泥浆池,在管井施工时,用平板车拉泥浆罐循环使用泥浆。
③、凿井
为确保降水效果,减小洗井难度,管井采用泵吸反循环钻机成孔,井径、孔深不小于设计值,井孔应保持圆正垂直。
④、钻机就位
图5-1降水井平面布置图
钻机就位时需采用水平仪找平,做到稳固、周正、水平,以保证钻进过程中钻机稳定。
起落钻塔必须平稳、准确。
钻机对位偏差应小于20mm,钻塔垂直度偏差小于1%。
钻机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人进行地质描述,并根据地层情况进行分层洗井。
⑤、清孔
井管下入前注入清水置换全井孔内泥浆,泥浆泵抽出沉渣并测定孔深。
反浆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反浆过程中,务必安排好泥浆及渣土的清运工作。
4、钢筋笼吊装
井管采用直径400mm的焊接钢筋笼,在钢筋笼上包一层孔眼5×5铁丝网和一层孔眼1×1铁丝网,用12#铅丝扎紧。
缓缓下放钢筋笼,当管口与井口相差200mm时,接上节井管,采用单面焊接连接,搭接长度≥10d,接头处用铁丝网裹严,以免挤入泥砂淤塞井管(如图5-2所示)。
为防止上下节错位,在下管前将井管依井方向立直。
吊放井管要垂直,并保持在井孔中心;为防止雨污水、泥砂或异物落入井中,井管要高出地面不小于200mm,并加盖或捆绑防水雨布临时保护。
5、填砾料
井管下入后立即填入砾料。
砾料沿井管外四周均匀填入,宜保持连续。
填砾料时,应随填随测砾料填入高度,当填入量与理论计算量不一致时,及时查找原因。
不得用装载机或手推车直接填料,应用铁锹填料,以防不均匀或冲击井壁,如遇蓬堵可用水冲。
填砾完成后在洗井过程中,如砾料下沉量过大,应补填至井口下1米处。
砾料为φ3-15mm干净碎石,完成后报监理工程师抽检,合格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图5-2井管结构示意图
6、洗井
施工采用空压机洗井,由地下潜水位开始分段洗,直至水清砂净,达到上下含水层水串通,再接管继续洗。
洗井过程中应观测水位及出水量变化情况。
7、水泵安装
潜水泵及泵管安装吊放,置于距井底以上1.5m处。
安装并接通电源,做到单井单控电路,并检查漏电保护系统,安装完后,进行试抽水,并报监理检验合格后再开始进行抽水。
8、降水、维护
连网统一抽降后应连续抽水,不应中途间断,需要维修更换水泵时,应逐一进行。
开始抽水时,因出水量大,为防止排水管网排水能力不足,可以间隔的逐一启动水泵。
抽水开始后,应逐一检查单井出水量、出水含砂量。
当含砂量过大,可将水泵上提,如含砂量仍然较大,应重新洗井。
5.3施工质量控制指标
施工质量检验主要执行《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与《轨道交通降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QGD-013-2005),其内容综合如表5-1。
表5-1管井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井深
-20cm,+100cm
测绳量测
2
滤料、石屑:
含泥量
<3%
抽样送检
3
垂直度
1%
下管时目测或
垂球测量
4
填料量(与计算量相比)
≮95%
检查填料量
5
滤水管空隙率
铁丝网
≥15%
抽样送检
5.4降排水施工
5.4.1排水管线做法
1、排水方案
区间排水管线实行分段集中排水。
每个抽水井埋设单根排水管接到集中排水管内,单井排水管采用φ50mm的塑料管,主排水管道采用φ200mmPVC管架空,然后集中排至市政管网,严禁将泥浆直接排放至市政管网内。
横穿道路上的管线需暗埋于地面以下800mm,挖槽宽度0.5m。
排水管布置示意图如5-3:
图5-3排水管布置示意图
2、排水系统检查和维护
现场负责降水人员应每天不少于两次检查排水系统,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时,应及时查明原因,排除故障,保证排水系统正常工作。
如不能排除故障,应及时向有关单位报告。
3、排水管线布设
主排水管尺寸和类型应满足顺畅排水和抗压要求,排水管线铺设的纵向坡度应不小于1.0%。
拟排入的市政管线(网)的尺寸应满足现状城市排水和计划施工排水量要求,管线状态完好,无破损现象。
对交通及结构施工有影响的排水管线应暗埋于地下,其它位置的排水管线可采取在地面明铺的方式。
5.4.2施工流程
5.4.3施工方法
1、根据现场情况进行量测、打桩、放线。
2、管沟底部开挖宽度,除管道结构宽度外,还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工作面宽度按规范确定执行。
3、挖沟时将挖出来的土堆放在沟边一侧,土堆底边距沟边保持0.6~1米的距离,管沟的开挖及回填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
如不能及时回填,管沟两侧需采取防护措施,防止雨水流入管沟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
4、槽内下入集水管,再与每眼井的塑料管相接。
5.4.4供电电缆敷设及配电系统安装
1、抽水井的供电电缆,在排水管沟回填土之前置于排水管的一侧,与排水管合槽敷设。
电缆周围填充细砂,厚度为20cm。
电缆经由线路,地面上每隔10m左右设露出0.5m高的标志桩。
2、由动力配电箱引出的电缆到潜水泵之间电缆长度除留有适量的长度外,其它剩余量一律剪除,并排列整齐。
3、电缆敷设路径如遇过路或穿越其它建筑物时,须穿厚度为2mm以上的护管加以保护。
4、供、配电系统用的电力开关柜、动力配电箱安放要牢固稳妥。
5、为保证降水工程连续运行,需备足25%用电设备备件,以便及时换修用电设备。
6、电力开关柜及动力配电箱要上锁,应做好防雨、防砸等防护工作,并须安装围栏,并在围栏不同方向悬挂警示标志,其放置地点要安全、平整,周围无杂物堆放。
7、供、配电系统设有三级保护装置。
电力开关柜中设有过流、短路、过热保护的自动开关。
动力配电箱中设有过流、漏电保护的自动开关。
所用电缆设计为三相五线制双“O”线。
用电器具作好接“O”保护。
8、每条电缆的施工都要做好施工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施工人员姓名、施工起止日期、工作内容及存在的缺欠及整改措施。
5.5降排水维护管理及异常水处理措施
降水工程施工结束后,是较长时间的维持降排水阶段,延续降排水要到主体结构施工结束,降排水维护与动态观测是该阶段的工作重点。
在降排水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诸如外来水涌出、潜水和层间水不能完全疏干等问题,需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5.5.1降排水维护
1、定期巡视降排水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系统运行的故障和隐患,如水泵抽水出水情况,是否需要检修换泵;供电线路是否正常;排放水的含砂情况及排水联络管道是否畅通。
2、在更换水泵时应先量测井深,掌握水泵安全合理的下入深度,以防埋泵。
3、注意对井口的防护、检查,防止杂物、行人掉入井内。
4、当发生停电时,应及时更换电源,尽量缩短因断电而停止抽水的时间间隔。
5、随时到土建结构施工的掌子面,了解施工遇到的水情和土建施工队对降水的意见,对管理和服务工作加以改进,发现渗漏水、涌砂,应立即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5.5.2降水动态观测
1、按设计要求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确定监测井的位置及数量,一般应选定降水井总数的10%作为观测井,其位置平均分布于降水区域内。
2、降水井施工完毕,抽水开始后,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频率进行地下水位监控量测,保证工作面无水作业。
3、根据观测记录,及时分析降水过程中不正常状况及产生原因,提出调整及补充措施,确保达到设计降水深度。
5.5.3降水过程中特殊情况的应急处理
本隧道区间地下管线繁杂,可能存在管线漏水赋存于杂填土和很多已废弃的地下构筑物中,由于具体位置不明,水量大小亦不明,靠降水井难以得到控制,往往造成施工局部失稳,给地下工程施工带来很大困难。
为了有效预防这种异常水给工程带来损失,应及时采取措施。
当开挖遇到突然出现的不明来水时,应立即停止开挖,做引流回填,控制因出水带出地层颗粒形成地层扰动坍塌,并及时查明水源情况,采取寻源断流措施。
5.6降水结束后的降水井回填
施工降水结束后,需对所有降水井进行回填,其目的是使原有井身空间与地层连成一体,保证井室与路面、井身与周围地层的整体性和稳定性,确保路面不沉陷。
5.6.1降水井回填
每孔井需分三步回填。
(1)卵砾石回填
井深范围内2m以下回填卵砾石,卵砾石粒径5~30mm。
(2)级配砂石回填
井深范围0.5~2m内用级配砂石回填。
(3)地面下0.5m内回填粘性土,以便植被生长。
5.6.2施工工序
围挡→提泵→测井深→回填卵砾石→回填级配砂石→浇筑混凝土(或填粘性土)→混凝土养护→恢复路面
5.6.3技术要求
1、每孔井回填前需测量井深,了解井筒是否完整,井内有无卡堵或落物,如有卡堵需通井,如有落物,必要时要打涝。
2、回填卵砾石和级配砂石时要人工均匀填入,防止蓬堵现象发生,如发生蓬堵,要用人工振捣或用水冲落。
3、为保证井孔回填密实,回填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铁 区间 降水 施工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