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4903901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53.82KB
《雨霖铃》教学设计.docx
《《雨霖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霖铃》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雨霖铃》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学设计
渭南高级中学中学陈文娟
一、教学目标设计
认知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学习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3.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3.通过课堂教学与网络技术的整合,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充分使用网络资源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一)内容分析:
《雨霖铃》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全词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
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二)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
1.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对象分析
(一)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和高一已学过诗词,对李清照等著名婉约派词人有所了解,并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渴求有关的文学知识,但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评价能力尚为欠缺。
(二)相应对策:
充分发掘学生网络状态学习的兴趣,探索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的途径。
上课前让学生从网上查询有关资料,我特意制作了学习网站,给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和时间,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三)学法研究:
1、采用网络环境下以实验为途径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
2、研究法。
3、讨论法。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教师引导、组织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完成对诗词的鉴赏,鼓励课后的延伸学习。
2、引导学生从网上搜集材料,并做成帖子发到“陈老师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资源共享的习惯。
3、把研读心得和讨论成果写成小论文发到校园网上。
五、教学媒体设计
1、将授课内容制作成网页,为学生提供诗词鉴赏助读材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演示需要集中把握的内容。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课件应用分析及效果评价
一.深情导入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卓尔不群,“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广被传诵,经久不衰。
江淹(《别赋》)写到: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雨霖铃》描绘的就是一幅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它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品,有哪些特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进入网站,自主学习
(一)明确目标,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一]感知
(二)整体把握,交流学习。
1、整体把握,感知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1)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情朗诵《雨霖铃》。
(2)点击网页视频“配乐朗读”,让学生沉浸在离愁别绪的伤感氛围里。
2、齐读全词,学生概括作品的感情基调。
3、词的主旨是什么?
用词中的语言概括。
三、分组协作学习,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二]鉴赏
完成任务[1]
(分析上阕的情与景的关系,重点鉴赏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
大家讨论几分钟,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来准确传情的。
同时,作者在人物形象上也进行了细腻的刻画,试举例说说。
2、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
上传讨论结果。
3、评价学习结果。
分析鉴赏
[1]这首词描写了哪些景物?
(2)提问:
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景物描写的作用:
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2]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的特点是含蓄委婉,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提问:
除间接抒情以外,作者还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从“念去去”开始着力描绘别后的凄凉景象。
后几句写景与前几句有何不同?
实写——虚写主要是缘情设景,化虚为实。
别后之景是虚写,是对离情的一种巧妙的表达。
通过此做到了“达难达之情”。
虚实相济,虚实相生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细腻委婉。
用白居易的诗句来描写——“此时无声胜有声”
[3]明代词评家贺裳称,柳永此词中有一“千古俊句”,你认为是哪一句呢?
说出理由。
学习易字鉴赏法: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改为“今宵酒醒何外,芳草地晓风残月”如何?
改为“今霄梦醒何处”如何?
词的长短句形式和诗相比较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诗言志,词抒情”
完成任务[4]“此去经年”课本注为“一年”,上网查一下,还有哪些解释?
你认为哪种合理,请说明理由。
“多年,数年,强调难期再见。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等多部作品持此论。
“经年”教材注得不很恰当。
四、课外延展,能力迁移
运用本节学到的知识鉴赏张先的《江南柳》,并与本课学的《雨霖铃》相比较,说说它们的异同。
五、研究学习,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三]探究
结合所学作品说说婉约诗词与豪放诗词的不同之处,并写一篇小论文,发到校园网。
2、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
3、交流学习成果。
六、小结:
好的作品,它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点知识的补充,几次能力的训练,它所馈赠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心灵的丰富,情感的升华。
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用自己多情多思的心灵去感知中华绵绵文化的经纬,悠悠生命的掌纹!
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投影仪显示,使学生明确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
[2]朗读诗词,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进入网站“陈老师语文课堂”,自主学习。
创设情境。
整体把握,学生朗读,体会诗歌韵律及情感。
投影显示
[1]这首词描写了哪些景物?
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2]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明代词评家贺裳称,柳永此词中有一“千古俊句”,你认为是哪一句呢?
说出理由。
[4]“此去经年”课本注为“一年”,上网查一下,还有哪些解释?
你认为哪种合理,请说明理由。
学生上网分组讨论,协作学习。
教师及时评价学习结果。
把握诗歌意象,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掌握诗词常用的抒情方式。
体会婉约派诗词的风格特点。
学习虚实相生的写法。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写宝玉受贾政鞭笞之后黛玉去看他时,有这样一段描写,与此处极为相似。
诗词鉴赏学法指导:
易字鉴赏法
通过诱导让其品出名句的魅力所在。
明确典型意象的表情达意作用。
培养质疑能力。
进入“陈老师语文课堂”,延展学习
江南柳张先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
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
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进入相关网站,进行探讨。
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七、练习设计:
结合所学作品说说婉约诗词与豪放诗词的不同之处,并写一篇小论文,发到校园网。
八、板书设计:
雨霖铃
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
渲染意境烘托感情
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酒杨柳晓风残月
含蓄哀婉感情低沉
九、教学过程流程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雨霖铃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