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七门各章重点全.docx
- 文档编号:24902423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94
- 大小:92.74KB
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七门各章重点全.docx
《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七门各章重点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七门各章重点全.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七门各章重点全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解读
1.(判断、选择)道德的内涵:
1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2以善恶为评价标准;3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
4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选择)道德的功能:
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
3.职业道德作为成人阶段应遵循的一种道德规范,它是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人们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在人们特定的职业实践中产生、发展和成熟起来的。
4.(选择)职业道德的特征:
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三百六十行,行行有道德)
5.(判断)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6.职业道德重要性意义:
①(判断)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着整个社会教师的利益,它对促进教师完成教书育人工作,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②(判断)教师的职业道德在教育过程的各种矛盾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影响着教师的劳动态度和工作效果。
③(判断)教师职业道德也对学生产生重大的教育作用,并以学生为中介影响全社会。
7.(选择)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分析:
鲜明的继承性;强烈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严格的标准性。
(选择)孔子所言: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体现示范性。
8.(选择)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蕴含(作用):
教育价值、文化价值、伦理价值。
9.(选择)奴隶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
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良好品德;“举一隅而以三隅反”主张教师要因材施教,对受教育者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肯定师德的榜样作用。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要求教师言行一致、“以身戴行”;“有道者劝以教人”视为教师的大善。
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最早把“教”与“育”两字合起来用。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10.(判断、选择)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应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
11.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涵义:
1、(判断)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区别于其他类型职业道德的标志;2、(判断)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明了教师道德行为的总方向;3、(判断)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道德的理论和实践的概括总结;4、(判断)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调整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
12.(判、选)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13.(判、选)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基本原则集中表达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人民利益、为社会发展的献身精神,是衡量教育工作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
14.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确立的依据:
1必须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的根本要求;2必须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3必须反映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
15.(选择)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
指导作用、统帅作用、裁决作用。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上)
16.(选择、判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依据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调整教育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具体道德标准。
它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展开和具体化。
17.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
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注重礼仪,遵守公德;尊重家长,团结协作;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18.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关系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依法执教是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基础,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
它是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最根本的道德标准。
19.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
1教师要模范的遵守宪法及其他各种法律、法规;2教师要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20.教师要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首先,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育。
再次,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最后,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21.廉洁从教的具体表现:
1.安贫乐教,无私奉献;2.坚持操守,为师清廉。
22.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
1公正执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2坚守大义,发扬奉献精神;3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非正当利益的诱惑。
23.教师注重礼仪的作用:
1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3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4.尊重家长的道德要求:
1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2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3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4教育学生尊重家长
25.教师团结协作的基本要求:
1同行相尊,取长补短;2主动交往,相互勉励;3友好合作,公平竞争。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下)
26.热爱学生,严谨治学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两项基本内容,是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体现,也是评判教师行为价值和整个教育价值的基本标准。
27.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也是教师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28.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教师职业道德高低的试金石。
29.热爱学生的基本要求:
1要深入了解学生;2要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3要始终信任学生;4要严格要求学生;(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严而有情);5要平等对待学生。
30.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
31.(判断、选择)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教书育人是教师必须坚守的职责;2教书育人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3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终体现。
32.教书育人的途径:
1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2要有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3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4要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各门学科教学之中。
33.严谨治学的基本要求:
1要有精神的专业知识;2要有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3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4要有锐意创新的品质。
(锐意创新是教师严谨治学必备的品质)。
34.严谨治学的途径:
1教师要夯实学科专业知识;2教师要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3教师要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
35.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活动对教师的一种起码要求,是教师做具备的道德品质。
36.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要求(起码要求):
⑴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①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感②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③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⑵拥有健全的人格;⑶要身体力行
第五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视野
37.创新是时代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
勇于创新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也是21世纪师德修养中应当涵盖的内容,是教师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38.实践教育创新的师德规范:
1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2教师要具备独立获取、处理新信息的能力;3教师要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39.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
40.教师网络道德修养:
1教师要正确享用网络的服务功能;2教师要正确的进行网络道德评价;3教师要及时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责任。
41.(判断)环境道德是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于生态环境利益关系的规范。
42.环境道德的内容:
1.与自然协调发展;2.合理使用物质资源;3.坚持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 教育职业道德范畴
43.(判、选)道德范畴是反映人们之间最本质、最重要、最普遍的道德关系的概念,它包括义务、良心、公正和荣誉等。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反映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之间最基本的道德关系,并成为教师内心信念而对教师行为发生影响。
44.(判断)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并须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如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公正、教师荣誉等。
45.(判断)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必须是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现象的最本质、最主要、最普通的道德关系的基本概念;2必须体现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对教师的根本道德要求,显示教师认识与掌握职业道德现象的一定阶段;3必须作为一种信念存在于教师的内心,并能暂时指挥和影响行为。
46.(选择)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特点:
1受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的制约;2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3体现了人们对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
47.(判断、选择)教师职业道德主要范畴:
1教师义务;2教师良心;3教师公正;4教师荣誉。
48.(选择)教师良心的特点:
1公正性;2综合性;3稳定性;4内隐性;5广泛性。
49.(选择)教师良心的作用:
1指导作用;2自我监督作用;3评价作用。
50.(选择)教师公正的内容:
1坚持真理;2秉公办事;3奖罚分明。
51.(选择)教师荣誉的内容:
1光荣的角色称号;2无私的职业特性;3崇高的人格形象。
第七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52.(判断)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并付诸行动的活动,简单说,是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过程。
53.(选择)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任务:
(知情意行)1提高教师道德认识;2陶冶教师道德情感;3磨练教师道德意志;4培养教师道德行为习惯。
第八章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54.(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教师自己、他人或社会,根据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准则、规范和科学的标准,在系统广泛的搜集各方面信息,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进行考察和价值判断。
55.(选择)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特征:
1影响的深刻性;2空间的广泛性;3时间的持久性。
56.(判断)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价值(作用):
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有利于维护和实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有利于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57.(选择)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民主性原则。
58.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
善恶标准、具体标准。
59.(选择)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
自我评价法、学生评价法、社会评价法。
教育法规概论
(单选:
2、多选:
1、判断:
2—3、案例分析:
1(4、5、6章))
第一章绪论
1、教育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为调整教育与经济、社会、政治的关系,调整教育内部各个环节的关系而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法律(基本法律和法律)、法令、条例、规程、制度等规范文件的总称。
(判断)教育法规它是兴办教育事业所必须遵循的准则、依据和规范,是国家领导、组织、管理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是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选择)教育法规的特点:
1.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2.教育法规是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3.教育法规的内容是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相适应的。
3、(选择)教育法规的功能:
1.教育法规具有指引作用;2.教育法规具有评价作用;3.教育法规具有教育作用;4.教育法规具有保障作用。
4、(选择)我国教育法规的形式渊源:
1.宪法,2.教育法律,3.教育行政法规,4.教育行政规章,5.地方性教育法规。
(判、选)教育基本法律主要指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指定的教育方面的母法。
我国的教育基本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5、 教育行政法规是行政法规的形式之一,它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关于教育行政管理的规 范性文件,其效力低于宪法和教育法律。
教育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有三种:
条例、规定和办法。
6、(选择)教育法规体系的横向结构:
1.义务教育法;2.职业技术教育法;3.高等教育法;4.社会教育法;5.成人教育法;6.特殊教育法;7.教师法;8.教育经费法
7、1986年4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7月1日施行。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1996年5月15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1993年10月31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并于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
8、教育法律体系的纵向结构:
1.《宪法》中有关教育的规定、2.教育法律和其他法律中关于教育的规定、3.其他规定。
9、(判断)教育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10、(选择)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通常由:
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
11、(判断)法定条件指法律规范适用的条件和情况。
(判断)行为准则指法律规范中规定的行为规则的基本要求。
(判断)法律后果是指在某种条件或情况出现时,法律关系主体做出或没有做出“行为准则”要求的某种行为(作为或不作为)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即对违反该法律规范的行为给予何种处置。
12、(选择)教育法律规范的分类:
1、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要求人们行为的性质,可以分为义务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
2、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表现的强制性程度,可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3、按照教育法律规范的法律后果,可分为制裁性规范和奖励性规范。
13、(判断)教育法律关系是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们在从事有关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14、教育法律关系由教育法律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组成。
15、(选择)教育法律关系的分类:
1.教育内部的法律关系和教育外部的法律关系;2.隶属型教育法律关系和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3.调整性教育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
16、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实际参与者,也就是在具体的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和组织。
17、组织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通常须具备法人资格。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①依法成立;②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③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④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18、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之一,指的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或标的,即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客观化的表现形式。
(选择)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一般包括物、行为、精神财富。
第二章 教育法制
19、(判断)教育立法是指由特定的立法主体按照一定的立法权限和程序所从事的制定教育法的活动。
20、(选择)(教育)立法程序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1、法律议案的提出。
2、法律草案的审议。
3、法律的表决和通过。
4、法律的公布。
21、(判断、多选)教育立法的原则:
1、必须坚持自发从属母法的原则 2、(多选)必须反映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必须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坚定地原则性和适度的灵活性、法律的规范性)3、必须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4、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5、必须借鉴外国教育立法的有益经验。
22、教育法规的效力问题,是指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域、对什么人有效力的问题,即法律规范在时间、地域、对象等方面的效力问题。
教育法规的时间效力主要是指教育法规何时生效、何时失效、有无溯及既往的效力问题。
(教育法规颁布不一定生效)
23、(判)教育执法的原则:
1、国家教育法规优先于地方教育法规的原则2、总的教育法规优先于单项教育法规的原则3、后定教育法规优先于先定教育法规的原则4、特别教育法规优先于一般教育法规的原则。
24、(选择)教育法实施的监督制度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2、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3、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4、社会力量的监督
第三章 教育政策
27、(判)教育政策是政策主体对不同的教育利益关系进行价值选择、调整的过程
28、(选)教育政策的特点:
1、教育政策的目的性与可行性2、教育政策的稳定性与可变性3、教育政策的权威性与实用性4、教育政策的系统性与多功能性
29、(选)教育政策的功能:
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
30、我国制定教育政策的机关:
党的机关(中央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
31、教育法规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按法定程序制定的,而教育政策的制定既可以是政党组织,也可以是国家立法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
(判)教育政策制定的灵活性和及时性决定了教育政策调整的范围更广泛,它可以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发挥其调节和规范作用。
25、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联系:
1.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都决定于上层建筑,具有共同的目的;2.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法规的依据,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和定型化。
3.教育政策决定教育法规的性质,教育法规的内容体现教育政策;4.教育政策是实施教育法规的指导,教育法规是实现教育政策的保证。
26、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区别:
1、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制定主体不同2、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执行方式不同3、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规范效力不同4、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调整和适用的范围不同5、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
第四章 学校
32、学校是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年轻一代进行培养和教育的场所。
33、学校的法律地位是指学校作为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组织和机构,在法律上所享有的权力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
34、学校法律地位的特点(学校法人的特征):
1.办学自主性、2.财产独立性、3.机构公益性
35、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行驶的权利(即办学自主权):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3、招收学生和其他受教育者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费用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活动的非法干涉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36、学校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2、教育教学方面的义务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4、对学生及其家长的义务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6、依法接受监督
37、公办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 1、校长负责制(高中以下)2、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等院校)。
38、民办学校的内部领导体制1、校长负责制2、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39、学校规章制度建设的要求:
1.整体性原则、2.重点突出原则、3.适量适度原则
第五章 教师
40、(判断)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41、(判断)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
42、教师在法律上的权利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师作为一般公民所享有的权利,二是教师作为教育者的权利。
43、(案例)教师的基本权利:
1.教育教学权。
教育教学权指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
2.科学研究权。
3.管理学生权。
4.获取报酬权。
教师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假期”的权利。
包括内容:
按时获取工资报酬权、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权、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权。
5.民主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
44、(案例)教师的基本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意的社会活动。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义务。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45、(判断)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从事教师工作的条件。
46、(选择)教师聘任制度的形式:
招聘,续聘,辞聘,解聘
47、教师考核的内容为:
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即德、能、勤、绩)。
48、教师的法律责任 1、侮辱、殴打教师的法律责任2、打击报复教师的法律责任3、拖欠教师工资的法律责任4、教师违反教育法规的法律责任(①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应付法律责任②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应负法律责任③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应付法律责任)。
第六章受教育者
49、受教育者是指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人。
受教育者主要是学生,但是受教育者却不一定就是学生。
受教育者要成为学生应符合的条件 1、学生接受教育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是依法设立的;2、学生是经学校录取注册并取得学籍的;3、学生完成学业后可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
50、(判断)3—10岁,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11—18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51、广义的受教育者权利包括两方面:
一是作为公民享有法律所赋予公民的一切权利。
二是作为受教育者所享有的受教育的权利。
52、(案例)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
1、享有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
2、享有国家给予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3、享有公正评价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权利4、享有申诉权5、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53、《义务教育法》规定,小学和初中年级的学生还享有以下权利:
1、免试入学权。
2、就近入学权。
3、不交学费权。
54、受教育者(学生)的教育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55、学生的违法行为按照性质和情节的轻重分为:
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
56、学生的违法行为 1、逃学、辍学行为。
2、考试舞弊行为。
3、扰乱教育教学正常秩序的行为。
4、因故或不慎造成同学伤害的行为
57、(选择)受教育者权利的保护:
1.家庭保护、2.学校保护、3.社会保护、4.司法保护、5.对特殊学生群体的保护。
第七章 教育法律救济
58、(了解)法律援助与法律救济的区别:
法律援助实质上是为弱势群体实施的一种专业性法律帮助,使其在法律上享受到的与社会其他阶层一样的待遇,不会因为经济和智力等因素而失去其维护合法权益的权利。
而法律救济则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和程序裁决社会生活的纠纷,从而使权益受到损害的相对人受到法律上的补救,起保护对象范围十分广泛,其中包括贫弱残者。
59、(判断)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并造成损害时,通过裁决纠纷,纠正、制止或矫正侵权行为,使受害者的权益得以恢复,利益得到补救的法律制度。
60、(选择)教育法律救济的特点 1、以纠纷存在为基础。
2、以受损为前提。
3、以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为根本目的。
61、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渠道和方式) 1、诉讼渠道。
2、行政渠道。
3、其他渠道
62、(判断)教育申诉,指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公民,在其合法权益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教师 资格证 考试 复习资料 各章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