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docx
- 文档编号:24901899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452.99KB
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docx
《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
山东省德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2月期末统考生物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题1.5分,共45分。
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A.肾小管内的液体B.消化道内的液体C.突触间隙的液体D.线粒体内的液体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内环境的概念。
【解析】肾小管内的液体是原尿;消化道内液体是消化液;线粒体内液体是线粒体基质,线粒体位于细胞内液内;三者都不属于内环境。
突触间隙内是组织液,属于内环境。
2.健康人由平静状态转为剧烈运动状态的过程中,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整个过程中pH保持稳定不变
B.HCO3-、HPO42-等离子参与维持pH的稳定
C.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D.大量出汗会导致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
【解析】健康人由平静状态转为剧烈运动状态的过程中,由于有氧呼吸强度增强,产生二氧化碳量增多,再加上无氧呼吸生成大量乳酸,内环境中PH值开始下降,但由于HCO3-、HPO42-等离子参与维持pH的稳定;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属于细胞内液;大量出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导致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
【易错警示】内环境的稳态不是一成不变,而是相对稳定,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
3.a、b、c表示三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a中含有免疫细胞和各种血细胞②c中含有激素和消化酶③b、c中存在着相同种类的蛋白质④b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c增多
A.②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
【解析】组织液渗透进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最终回流到血浆,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是双向的,依据此可以确定a是淋巴、b是血浆、c是组织液。
b中含有免疫细胞和各种血细胞;消化酶只能存在于消化道内,不属于细胞外液;bc中存在着相同种类的蛋白质如各种蛋白质类激素等;b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从血浆渗透得到更多水,最终导致c增多。
4.Ⅱ型糖尿病患者初期胰岛素分泌正常,但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则该型糖尿病的病因可能是
①胰岛B细胞受损②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③胰岛素与其特定受体识别发生障碍④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
【解析】Ⅱ型糖尿病患者初期胰岛素分泌正常,胰岛B细胞正常,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很有可能是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或者胰岛素与其特定受体识别发生障碍,由于血糖升高,胰高血糖素分泌将减少。
5.右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其中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射弧中含两个神经元,两个突触
B.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
C.若抑制细胞呼吸,则会影响兴奋由I到Ⅱ的传递
D.刺激b或d上某点,a、c处均可检测到兴奋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解析】两个突触说明该反射弧中由3个神经元构成;d上有神经节,是传入神经,Ⅱ处是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一电信号;若抑制细胞呼吸,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减少,则会影响兴奋由I到Ⅱ的传递(兴奋的传导和传递需要消耗能量);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刺激b上某点能在a点检测到兴奋,不能在c点检测到兴奋,刺激d上某点,a、c处均可检测到兴奋。
6.研究发现“渐冻症”的病因之一是由于运动神经元中D-丝氨酸分解酶基因发生变异,导致D-丝氨酸分解酶功能降低,进而使激活神经的D-丝氨酸增加并蓄积,破坏了运动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引起肌肉萎缩。
以下设想不能起到治疗作用的是
A.植入正常的神经干细胞
B.将变异的D-丝氨酸分解酶基因替换
C.注射能够提高D-丝氨酸分解酶活性的药物
D.注射药物提高肌肉细胞上神经递质受体的灵敏性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考生神经调节等知识的理解。
【解析】注射药物提高肌肉细胞上神经递质受体的灵敏性,无法降低D-丝氨酸的含量,运动神经元的正常功能不能恢复,不能起到治疗作用。
7.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凋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饥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肌糖原分解→血糖稳定
B.大量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渗透压稳定
C.炎热环境→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散热增加→体温稳定
D.血糖浓度升高→胰岛A细胞→胰岛素增加→血糖利用加快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血糖平衡、水盐平衡、体温调节等知识。
【解析】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浆维持血糖的平衡;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不是大脑皮层;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8.图为马拉松赛跑时,运动员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速率下降
B.随着曲线b的上升,血糖浓度不断升高
C.4h时,流出肝脏的血液与流人之前的相比,血糖含量升高
D.若在平静状态下,进餐后4h内,胰岛素的浓度变化可用曲线b表示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血糖平衡调节的理解。
【解析】马拉松赛跑时,运动员消耗血糖的速度大大加快,胰岛素的分泌应该下降,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应该增加,以维持血糖平衡,可以确定a是胰岛素、b是胰高血糖素,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速率上升;随着曲线b的上升,血糖浓度维持平衡;4h时,维持血糖平衡的过程中,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血糖,流出肝脏的血液与流人之前的相比,血糖含量升高;进餐4h,食物已早被完全消化吸收,胰岛素含量不可能升高。
9.兴奋在传导过程中,会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
下图表示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乙酰胆碱和Gly均表示神经递质B.A处6点时膜内为正电位
C.离子通道甲表示钠离子通道D.抑制Gly释放将阻断兴奋由A到B的传导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神经调节等相关知识的理解。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兴奋由A向B传导,而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一定是神经递质Gly释放抑制了该神经元的兴奋。
10.图中甲、乙细胞及物质A可以分别表示为
A.效应T细胞、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抗体
B.传出神经元、传人神经元、神经递质
C.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促甲状腺激素
D.甲状腺细胞、神经细胞、甲状腺激素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考生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知识的理解。
【解析】抗体是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的参与体液免疫,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效应属于细胞免疫;传入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传出神经元;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神经细胞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11.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B细胞和T细胞均是在骨髓中产生和成熟的
B.体液免疫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T细胞、B细胞和记忆细胞
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能发挥作用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
【解析】B细胞是在骨髓中产生和成熟的,T细胞在骨髓中产生,在胸腺中成熟。
12.2014年,埃博拉病毒肆虐南非,造成大量人员死亡。
该病毒入侵人体后,会引起人体相应的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
B.相同病毒再次侵入人体,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
C.抗体可直接作用于细胞外的病毒,而对细胞内的病毒不起作用
D.淋巴因子、溶菌酶都是免疫活性物质,均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
【解析】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病毒结合,导致靶细胞裂解的是效应T细胞;相同病毒再次侵入人体,记忆细胞接受刺激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清除病毒;淋巴因子是免疫活性物质,在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中)起作用,溶菌酶不是。
【易错警示】二次免疫过程中,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记忆细胞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后会情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分泌产生大量抗体。
13.调节性T细胞是一类控制体内自身免疫反应的细胞,起着避免免疫反应过度而损伤肌体的重要作用,其数量由Mcl-1蛋白和Bim蛋白两种功能相反的蛋白质决定(如下图)。
下列疾病最可能与Mcl-1蛋白的活性被抑制有关的是
A.系统性红斑狼疮B.过敏反应
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D.艾滋病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免疫异常等知识。
【解析】免疫反应过度而损伤肌体的属于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14.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植物体生长旺盛部位,各种激素的含量均较高
B.在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起主导作用的激素不同
C.环境因子可通过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而影响植物生命活动
D.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相关知识。
【解析】不同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不同,其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不尽相同,比如生长素等促进生长的激素主要分布在生长比较旺盛的部位,而促进成熟的乙烯主要分布在果实中。
15.实验表明,乙烯能抑制根系生长;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根系生长,稍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根系生长。
有关解释合理的是
A.生长素与乙烯相互转化B.生长素与乙烯的化学本质相同
C.生长素可诱导乙烯的合成D.生长素对乙烯进行反馈调节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植物体内激素共同调节生命活动的理解。
【解析】稍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根系生长,乙烯也能抑制根系生长,只能说明生长素可诱导乙烯的合成。
16.研究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及作用时,科学家使用燕麦胚芽鞘中段进行了如图实验,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A会向左弯曲生长,乙中B会直立生长
B.生长素由供应块运输到接受块需消耗能量
C.甲中生长素使A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加快了右侧细胞的分裂速度
D.将图中供应块与接受块的位置互换,实验结果不变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生长素运输的特点。
【解析】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下端,所以甲中能接受到生长素,A向左弯曲生长,乙中接受不到生长素,直立生长;从实验中无法得出生长素运输需要能量;生长素促进生长的原理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将图中供应块与接受块的位置互换,实验结果相反。
17.施用IAA对某种植物根生长的影响如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浓度会抑制主根的伸长
B.IAA诱导侧根生成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C.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
D.与施用10
mol
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的相关知识。
【解析】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主根仍然存在,顶端优势仍在,侧根的生长受到抑制,数量不会增加。
18.研究表明,赤霉素(GA)与生长素(IAA)在促进生长等方面具有相似的效应,二者的关系可用右图表示(“+”表示促进,“一”表示抑制),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GA能促进蛋白质水解,使合成IAA的前体物色氨酸增多
B.GA能促进束缚型IAA转化为游离型IAA
C.GA能抑制IAA氧化酶的活性,使IAA的含量提高
D.GA通过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发挥作用,IAA则直接参与细胞生长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生命活动及激素之间相互关系等知识。
【解析】图中没有GA影响基因表达的内容,所有激素只参与调节细胞代谢,本身不参与代谢,IAA也不例外。
19.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是群落的基础,群落由多个种群构成
B.橡树种子常聚集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C.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分化有利于资源利用
D.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种群和群落概念、结构及相互关系等知识。
【解析】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
种群的空间格局大致可分为3类:
均匀分布、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
橡树种子常聚集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20.科学家对某地区乌鸦数量变化进行了连续10年的跟踪调查,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前3年乌鸦种群数量持续下降
B.第5年和第7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等
C.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呈“S”型增长
D.第10年以后乌鸦种群数量趋于稳定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等知识。
【解析】前3年λ大于1,种群数量应该是增长的,但随着λ逐渐减少,种群数量增长量越来越少;第5年和第7年λ都小于1,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第7年种群数量小于第5年;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先增加后减少,不具备“S”型增长的特征;第10年以后,λ恒等于1,种群数量趋于稳定。
21.某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锥形瓶中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培养,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
B.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C.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Ⅱ内的开始下降
D.4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各不相同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种群数量增长的相关知识。
【解析】相同体积的培养液,由于空间和资源相同,种群达到的K值相同,接种数量的多少,只影响达到K值的时间。
22.右图为某食物网简图,其中苔类和物种C均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共有6条食物链
B.物种C和苔类之间无竞争关系
C.若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则A的数量可能无明显变化
D.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
【解析】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苔类和物种C均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栖息的场所相同,存在竞争关系;由于A获得食物的来源较多,若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则A的数量可能无明显变化;图示的各种成分只包括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消费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在生态学上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23.广场草坪整齐划一,没有明显高矮之分,则在该生物群落中动植物的分层情况是
A.动物和植物均有分层B.动物有分层、植物没有分层
C.动物和植物均没有分层D.动物没有分层、植物有分层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群落的结构等知识。
【解析】任何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动物都占据了不同的空间,形成了分层的空间结构。
24.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是原有物种的恢复
B.演替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
C.弃耕农田都能演替为森林
D.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
【解析】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优势群落代替另一个优势群落的演变现象,称为群落的演替。
群落演替的方向取决于环境,弃耕农田如果环境不适宜不一定能演替为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中有机物逐渐增多,不一定是原有物种的恢复。
2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进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生态系统的唯一能量来源
C.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
D.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信息传递双向进行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
【解析】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能量来源通常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但许多人工生态系统还有人为饮料等有机物能量的补充。
26.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系如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丙和丁存在着竞争关系②乙的同化量一定比丁的同化量高
③若湖泊中受到DDT污染,则甲体内DDT浓度最高
④此食物网中占有三个营养级的生物是丁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群落、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
【解析】丙和丁都以乙为食,形成竞争关系;乙处于第二营养级,丁处于第二、第三、第四营养级,两者同化量从食物网相互关系中无法比较;由于生物富集作用,营养级越高,DDT含量越高。
27.右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圈的循环过程
B.伴随A过程的进行,能量输入到生物群落中
C.B过程只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
D.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
【解析】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伴随着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能量从无机环境固定进入生物群落;B从有机物到二氧化碳,除了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个,还可以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或化石燃料的燃烧等;生产者和分解都可能是蓝藻和细菌等原核生物,它们只有核糖体,无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28.下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中与其它项不同的是
A.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的功能
B.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科研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场所
C.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成功研制出一种电子蛙眼
D.我国以海洋生物制成的单方药物有22种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生态系统功能的相关知识。
【解析】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的功能属于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其他的都属于直接使用价值。
29.下表表示中华绒螯蟹三个群体间某基因片段的差异率。
从中可以看出,这三个群体之间表现出
A.遗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生境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的差异属于遗传的多样性。
30.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调查”和“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不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B.通常采用样方法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鱼类的种群密度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D.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可放人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种群密度调查实验的相关知识。
【解析】样方法通常用于植物或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通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31.(13分)调定点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体温调定点,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时,机体能通过调节使体温回到调定点水平。
细菌感染能引起人体产生致热原而引起体温调定点改变进而导致发烧。
图甲表示某发烧病人体温测量记录图,图乙表示此过程中的部分调节途径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器官,数字代表激素。
请回答。
(1)体温调节过程中的产热器官主要是________,其活动受激素及________等信息分子的影响。
(2)图甲AB段是由于细菌感染导致体温调定点________(上移、下移),使正常体温相当于寒冷刺激,引起图乙中④________分泌增多,促进代谢增加产热。
(3)图甲BC段病人的体温调定点水平约为________℃,此时产热量________(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
(4)图甲CD段病人大量出汗,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将引起图乙中①________的分泌量增多,促进B对水的重吸收,该过程中激素①能特异性作用于B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
(5)图乙中③表示________,F的生命活动受__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的调节。
(6)图乙中A表示________,A对F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
【答案】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水盐平衡的调节和体温调节相关知识的理解。
【解析】
(1)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其活动受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等激素的影响,还受神经调节中神经递质的影响。
(2)由曲线可知,人感染细菌时,体温调定点上移,使正常体温相当于寒冷刺激,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多,促进代谢增强产热。
(3)由曲线不难看出,BC段病人的体温调定点水平约为40℃,由于体温相对稳定,此时产热量和散热量相等。
(4)病人大量出汗,如不及时补充水分,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图乙中下丘脑分泌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引;激素特异性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原因是只有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膜上才有能够识别抗利尿激素的受体。
(5)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中,下丘脑(A)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作用于垂体(F),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③)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④),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从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故F(垂体)的生命活动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和甲状腺激素(④)的调节。
(6)图乙中A是下丘脑,A对F的调节是通过激素实现的,属于体液(激素)调节。
32.(12分)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其生物量所占比例如图所示;下表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数据统计表(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试回答下列问题:
(l)生态系统的结构除了甲、乙、丙、丁所表示的成分外,还包括________。
表中的I和分解者分别对应图中________。
(2)图中A生物为第________营养级,其下一营养级生物为________(填字母);据表分析A与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图中②③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生物C灭绝,而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
【答案】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功能。
【解析】
(1)根据碳循环的特点,可以确定甲是二氧化碳库,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结构除了甲、乙、丙、丁所表示的成分外,还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表中Ⅰ没有上一营养级,是最低营养级:
生产者(乙),分解者是丁。
(2)图中A生物是消费者中生物量最多的,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BC两种生物量差不多,D生物量最少,B和C是第三营养级,为次级消费者;据表分析A与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15.9/141.0*100%=11.3%。
(3)图中②是从生产者到分解者,③是从分解者到二氧化碳库,碳的传递形式分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月考 试题 答案 山东省 德州市 届高三上 学期 期末 统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