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案例4篇.docx
- 文档编号:24897929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6.40KB
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案例4篇.docx
《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案例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案例4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案例4篇
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案例4篇
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案例第1篇 做班主任时间不长,但也遇到了不少的事。
班主任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及处理班级事务的一些方法,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班主任对每位同学要平等对待,让他们觉得老师对每位学生都公平。
同时,班主任要有一颗爱心,用爱浇灌心灵之花,学生才会心理健康,健康成长。
基本情况:
谢某是位做了坏事能不承认就不承认的学生。
案例一:
出早操排队时,谢某说孙某坏话,孙某就推了谢某,使谢某不慎跌倒在花坛里,并哭了。
案例二:
谢某用垫板打前座的全某多次,结果,谢某的手被全某用铅笔扎破了,在哭。
教育过程:
案例之一:
学生告诉我谢某被孙某推倒在花坛里了,谢某哭了。
首先我让学生把两个人都叫来。
先让谢某说说原因:
我好好地排在队伍中,正走到花坛边上,孙某就从后面把我推到花坛里了。
还有没有什么原因?
是无缘无故推你的吗?
回答:
是。
接着我让孙某说说原因:
他说我坏话,所以我才推他的。
你确实听到是说你吗?
回答:
是的。
首先,孙某,老师要批评你,因为你动手了。
即使是他说你坏话,你完全可以告诉老师,老师就会批评他,。
你为什么不采用这种方法呢?
如果你推了不巧,他摔成骨折或出血了,你就要付全部责任。
你说是吗?
。
谢某,你有没有说过他坏话。
回答:
没有。
到底有没有?
很坚决地回答:
没有。
好,那说明你们当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老师对说谎的人是最恨的。
我严肃地自语道:
到底有没有说过?
只要是说过,排在你们前后和边上的同学肯定也会听到,我会去了解的。
现在我给你们做诚实孩子的机会,你们两个再好好想想。
谢某想了想只好承认是说过的。
你刚才为什么不承认?
说同学的坏话,你说应该吗?
回答:
不对。
撒谎呢?
回答:
不对。
撒谎的人是最懦弱、最没出息的人,连自己说过的话都不敢承认,这种人将来还有什么出息?
这种人将来谁敢相信他讲的话?
以后有错不允许撒谎,下次再犯老师就不客气了,知道吗?
回答:
知道了。
你们两个人都是有错的,一个是随便说同学的坏话,还说谎;一个是动手推同学。
你们想一想:
如果换位思考一下,孙某,你说谢某的坏话,你想谢某会舒服吗?
谢某,你把孙某推倒到花坛里去,你想孙某会舒服吗?
两人都摇头。
所以,两个人互相赔礼道歉。
他们互相赔礼道歉了。
通过这事,两个同学都认识了自己身上的错误,只见,在互相赔礼道歉后,他们又在一起玩了。
学生真是好天真啊!
案例之二:
学生到办公室说:
谢某的手被全某用铅笔戳破了。
我赶紧走向教室,一群学生都围了上来。
我让谢某先到卫生室去消毒、上药。
在静等谢某回来时,学生七嘴八舌地告诉我他们知道的原因。
我制止了学生的话,问道:
谁看到了全部过程?
记住,看到一点点你都没有说谁对谁错的权利,相反,事情会因为你看到的一点点而变得复杂,甚至会歪曲事实,知道吗?
围观的学生们好像都听懂似的,有人说哦!
有人说我看到一点点,有的人则不说话了,睁大眼睛看着老师。
这时,谭某边举手边说:
老师,我知道全过程。
原先谢某是跟我捣乱,我没理他,接着他就用手打了几下全某的头,全某回过头来吐吐沫,两人就互相吐了一会,后来全某回过头去做作业了,他就用垫板打全某头大概有十下左右,大概是打痛了,这时全某就回过头用手里的铅笔扎了谢某,就把他手扎破了,事情就是这样的。
我没想到我班的学生讲了那么清晰,着实让我吃了一惊。
过了一会,谢某来了,两人都站到我的边上,鉴于上次谢某的表现,我想再看看他是否诚实。
于是,我先说出要求,我问谁,谁回答,其他人不允许说话,这是对同学的尊重,懂吗?
谢某,你好好想想自己错在哪里?
我要听你说说自己不对的地方。
谢某答:
我不该吐他吐沫。
还有呢?
想了很久看了看老师后勉强说:
不该打他头。
还有呢?
没有了。
再想想没有了。
全某,你好好想想自己错在哪里?
我也要听你说说自己不对的地方。
我不该吐他吐沫、不该用铅笔戳他手。
还有吗?
没有了。
第二个问题:
谁先动手的?
想好了回答我。
全某,是你吗?
不是。
谢某,是你吗?
不是。
都不是,那肯定是有一个说谎了!
再给你们1分钟思考,再问,结果谢某很勉强地说不记得了。
那老师给你找个见证人,谭某你看到了全过程是吗?
答:
是。
你说给谢某听,他不记得了。
谭某又说了一遍,并证明说是谢某先动手的;这时张某也举手说,她也看到了全过程,也证明是谢某先动手的。
我问谢某想起来了吗?
在证据面前只好点头想起来了。
换位思考一下,全某用垫板打谢某的头,谢某你会痛吗?
会厌烦吗?
谢某如果用铅笔戳破了全某的手,全某你会痛吗?
想想别人的感受,这样伤害同学对吗?
不对。
好,现在自己检讨一下错的地方,并说说以后怎么改正。
学生都认识了自己的问题,并表示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
教育反思:
通过谢某的两件事,我觉得谈话教育是一门艺术。
每次找学生谈话前,先把握好学生当时的实际心理,是揣测的、防御的、恐惧的、沮丧的、或对立的,针对学生的实际心理活动,采用相应的对策,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在教育学生过程中,首先,我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老师的公正形象。
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们,在交谈中,主要是听,而不是说,聆听学生的讲话,关注学生的讲话内容。
目睹即观察学生的体态语言,从而听出学生的心声。
比如:
谢某第一次跌倒在花坛里,用手撑着地,眼睛看着老师,就是不爬起来。
从眼神交流中告诉我他没摔痛,可为什么等我叫他起来他才自己起来了呢?
第二次,看到我一进教室就把被铅笔戳破的手举到我面前给我看,意在告诉我他是受伤者吗?
其次,我关注事实、证据,使怀揣侥幸心理的撒谎学生认识自己的问题。
使只看到自己吃亏,不看到别人受伤的学生在换位思考中调整心理,健康成长。
两次事情都是谢某先不对,可他只看到自己吃亏的地方,看到别人错的地方,但绝不承认自己关键错的地方,这种侥幸心理在他身上清晰的得以体现,如果不改正这种心理,将来就会助长撒谎行为、耍赖行为,从而使学生心理成长出现偏差。
然,针对这样的学生,只有用事实证据让他明白撒谎、耍赖都是没有用的,是隐瞒不了事实的。
同时,采用移情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移情的意思是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来理解和分担他人的各种精神负荷。
在谢某的教育过程中,我积极采用移情法,使学生在换位感受他人的行为中,感知自己当初行为的问题所在,感悟撒谎的心理问题,从而改正心理环境,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形成。
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其心理健康往往被人忽视。
其实,小学生心理健康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谢某就是做了坏事能不承认就不承认的学生,吃了亏就想得到老师的偏袒和同情的侥幸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像谢某这样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改正因心理素质问题延伸出来的撒谎习惯,从而促进孩子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中健康成长。
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案例第2篇基本情况:
奇奇,调皮淘气中透着可爱,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差,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叮嘱是从来不听讲的,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大声说话,我行我素,爱惹事生非,许多同学是他的猎物,经常受到他地攻击。
但我观察了解,这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是有意而为之。
有些时候,这孩子不自觉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为,注意力严重不集中,属于多动症。
具体表现:
1、不管是什么时候,即使是很严肃的时候,他总是自言自语的在说话,好像周围什么也没有,自己陶醉于自己的天地中。
2、对学校的一切制度都熟视无睹,从来不戴红领巾、小黄帽,不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
3、上课经常傻笑,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4、经常打人、骂人,常常把同学的本子和书撕坏。
5、作业几乎布鞋,即使是写也是一塌糊涂
教学背景:
家庭比较特殊,父母分居多年,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孩子是母亲的全部精神寄托,对孩子太过溺爱,一切满足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因此孩子比较任性,在家根本不听妈妈的话,母亲感到束手无策。
现在孩子更加自由散漫,每天放学后丢下书包就到附近的商场玩,直到商场关门。
原因分析:
童年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他自由、放纵、天马行空的性格。
他的心理问题是从童年的家庭成员关系的觉察开始的,父母分离对他造成很大伤害。
从小失去幸福家庭的生活,失去男人的爱护,使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害怕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想方设法搞一些恶作剧引起大家的重视。
但由于经常犯错误,经常受到大家的指责批评,使他变得更加顽固不化,更加放肆。
采取的措施:
与老师交朋友。
老师经常给于关爱,使他感受到老师没有抛弃他。
课后从生活上给于关心,没有本子给他买;雨天给他雨具;天冷提醒加衣服等等。
另外,安排和比较活泼的孩子同位,安排他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让他感受到班级中大家都是他的朋友,建立温暖感。
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
培养他完成作业的自觉性。
运用表扬、鼓励的语气激励孩子,并采用奖星制,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培养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逐渐让他改掉作业拖沓的毛病。
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
同时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通过正常的途径,采用有效的手法积极予以治疗,以辅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并且做到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的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转化工作。
教育启示:
这个案例,使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问题儿童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
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
经过我的努力,以及他妈妈的帮助,行为终于有所收敛,约束力有所增强,但时常还会犯毛病。
我想这也是正常的。
外国一位哲学家曾有一个木桶理论,用长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个木桶,当你倒进水后,水会从最短的木板处流出来。
中国也有一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
是呀,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孩子,只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法的。
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案例第3篇一.案例介绍
邓某是我班一位六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
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
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
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
二.案例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五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
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
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多数属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
再加上老师片面地认识学生,对优等生日趋偏爱,更进一步加深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自卑心理日趋严重。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邓某同学出现这种情况,极可能是因为她的心理有一定问题。
如何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走出这个阴影呢?
三.辅导策略
这半学期以来,我在班级里进行了班级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活动管理实践,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惊喜地发现邓某同学的情况明显好转,她在班级各项活动的影响下,逐步消除了自卑心理,真正树立起了我能行的良好心态。
现在她不但喜欢与同学一道做游戏了,而且积极参加班级管理、年级管理。
看到她身上的变化,这可谓是感受良多: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师爱是教育的基础,为了去除邓某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邓某闲谈,中午她在校午睡时,帮她盖好被子,让她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
看,我们的邓某今天坐得真端正!
我们的邓某同学回答问题真响亮我们的在有意无意的语气中,全班同学看成一个整体,邓某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
渐渐的,邓某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有一次,她还天真的问我:
老师,你是老师吗?
我不像老师吗?
我反问。
不太像,你上课老爱笑,老师上课是不笑的!
我欣然地拉着她的手说:
好孩子,这是因为你不知道,其实上课爱笑的老师多得很!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记得有一次班级举行小组间的演讲比赛,作为胆小的邓某被所在小组选上了,我知道这是小组成员给她的机会,我就发动她的好朋友动员,并让他们一起上。
开始她不愿意,最后加上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她上了。
而且表现得还不错。
我和其他老师都在自己所任课上以她为典型进行了表扬。
她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
从此她变了好多。
对好多课似乎也有了一定兴趣。
后经过不断鼓励,巩固,她进步了。
有一天她问我:
我能行吗?
我说:
你这么棒,当然行。
演讲都说得那么好,还有什么不能上去的呢!
她激动地不住点头。
从此,她真的非常努力,成绩有了飞跃。
3.重视家庭,提高能力。
邓某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
因此,我把她的父母请来,详细地分析了邓某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他们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我们要为自卑的同学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
比如在家里:
有客人来到家里,家长可以让她为客人递茶、剥糖果等,也可以让她与客人玩一会儿,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
同时,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
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表扬。
4.进行评价,促进自信.
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我们让她自主设立了自己的成长档案,每月评一次,让她通过自评、小组评,把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记录下来,在评价中邓某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
为了调动她的自我教育意识,每个月都给她以正确的评价,把邓某突出的个人事迹在班集体中、家长会上集体表扬。
这样充分调动了她的积极性,使他在评价中自我激励,迸发个人力量,不断自律、自信、自强。
5.参与管理,自信自强。
通过自主管理课题的深入,我们将更多自主的空间给了学生,在班级中,我们提倡班干轮换制、组长负责制,在年级中我们推出了各项管理岗位,让学生充分自主,不断自律、自信、自强。
在经过一番激励之后,邓某也积极投入到各项自主管理中来,从班级的小组长开始,她对自己、对同学、对事情的看法有了明显的变化,她不再沉沦在自卑之中,更多展现出来的是一种自信、自强。
在管理中,邓某发现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通过与老师交流、与同学协作,她所在的小组不但各项评价合格,而且在班级中也名列前茅,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邓某脸上露出了笑容,从此她行为更自律,态度更积极,学习更自信。
6.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通过我们慢慢地去关心她帮助她,她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
邓某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学校模拟考试总分班级第六名,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上课能举手发言且声音较大声。
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乐于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五、结论。
会自卑,往往是因为缺少了自信,或对于自己的某个地方不满意而感到自卑。
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信心是自己的,一旦失去了,就很难再找回了,但是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
对于那些有自卑的人,我们要多关心她们,让她们感到家的温暖!
面对邓某的成功,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
因而,针对类似邓某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教。
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案例第4篇一、基本情况
某某,男,7岁,聪明好动,学习习惯差,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编一些谎话骗老师,是我们班有名的捣蛋鬼。
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比如拽小女孩的羊角辩、用橡皮屑砸别的小朋友、随便讲话等,要么情绪低落,一声不吭,埋头做小动作;下课胡乱打闹,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与同学闹矛盾,每次值日时都以扫帚作武器,在班上追打其他的值日生,同学们既讨厌他又害怕他,都不愿与他一起玩耍。
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班主任告状。
二、原因分析
通过近一年的观察,我发现某某的行为主要表现在:
性格方面以自我为中心,狡辩固执,;心理方面自暴自弃、无进取心;劳动方面意识淡薄;学习方面兴趣不浓、投机取巧。
而形成这几种现象的主要是以下几反面:
1、家长的宠爱。
通过跟家长谈话,我了解到其父母整天忙于工作,从小都是爷爷奶奶带,祖辈对其比较宠爱,不管孙辈的要求是否合理,只要孩子开口:
我要祖辈总是有求必应。
记得有一段时间,每天中午爷爷来接他时,都要买一样玩具才肯上车,要不然小孙子就发脾气、哭闹,老人拗不过他,便一味地迁就、满足,要啥给啥。
2、集体的排斥。
孟某在班里总是很显眼,上课做小动作,胡乱地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作业不认真完成,有时还耍心眼,将作业本没完成的页数撕掉或谎称作业本丢回家了,经常跟同学发生争执甚至老师说今天有同学用脚踢了别的教室的门,全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把目光投向他,此时的他也会难为情地伸伸舌头。
诸如此类的事,时有发生,久而久之,同学歧视的目光,老师严厉的批评导致了他对学习的厌恶,渐渐地他对自己也失去信心。
作为一个10岁的孩子,不能被他所向往的群体接纳,不能得到正常的伙伴之间的交往,内心的感受是可想而知。
3、教育方法的粗暴。
虽然父母对孟某在生活方面极其宠爱,但对他的学习期望又很高。
他们认为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孩子应该弥补他们的缺憾。
因此,他们对孟某的学习成绩很重视,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是一顿打骂,很少有耐心地说理与交谈。
长期下来,他对学习渐渐地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
三、辅导措施
作为教师,只有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心理疏导,促使他在心理上能逐步健康,成绩能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加强。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
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
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班主任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他的心理建设,加强对他的心理监护,使他的心理健康发展,树立信心,从本质上转化他,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
1、深入家庭,进行家教指导。
孩子是家庭的折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家庭环境的影响。
要想解决他的不良表现,还得从他的家庭入手。
首先,找家长谈心,帮助家长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
交谈中向家长提出: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不要一味地包办,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其次,走进家庭,了解孩子学习的环境。
我建议家长为孩子设计一间书房,或在孩子的卧室里配置书桌和书架,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使孩子有一个安静学习的小天地。
再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
作为家长,每天应抽出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来陪孩子,与孩子交流,了解今天老师讲的内容,、学校里发生的事、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等,家长也在一旁看看报刊,形成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
让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成绩,当他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2、挖掘闪光点,促进转化。
我发现他虽然经常犯错误,但他依然有向上的愿望,他身上还有很多闪光点,比如,不闹事的时候还挺讨人喜欢的,上课认真听讲时也会积极发言,活动中乐于表现自己所以我们可以发掘他这些向上的可塑性,对他进行再教育。
上课时,有意识地多让他发言,特别当他的回答有新意或声音响亮的时候,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让他尝到发言成功的快乐。
万一,发言时回答得不够理想,就及其宽容地予以肯定,培养他的自信心。
每当学校举行比赛,只要能与他对得上号,就要积极动员他参加。
同时,教他一些参赛的方法,让他感到老师在关心他,在器重他,在帮助他。
在班级活动中,也多为他提供表现的机会,比如讲故事、唱歌、表演课本剧等,因为他的主动参与会使他觉得班上的活动,自己也是一份子,再次在同学中间也树立了一定的威信。
3、运用多种评价,促进发展
维果茨基说过:
我们不盯着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该盯着儿童发展的明天。
作为教师如果不是实事求是地用发展的眼光评价他,那么他将自暴自弃,他的个性发展也必然受到限制。
因此,要调动他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必须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
当他能主动参与劳动时,就及时在同学面前表扬他;当他学习上有一点小进步时,就把她进步的消息告诉家长;当他能主动帮助同学的时候,让同学给予一声感激的谢谢;当他做错事的时候,引导他自己找出不对的地方,并想出假如再出现类似情况会怎么去做。
当他在家中有出色的表现的时候,由家长反馈给老师,并给予鼓励让他明白: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努力,我一定不会比其他同学差的。
在这以后的学习中,我始终坚持欣赏、夸奖、鼓励的方针。
他的成绩也一步步上升。
四、辅导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师生共同努力,这个男孩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平时比较在乎同学和老师对他的评价,家长也反映他在家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不会想要什么就非得到不可,脾气也有所收敛。
他从一个令人讨厌的孩子,成为班级中受人欢迎的一员。
他能按时完成作业,改变了以前与同学相处时毫不在乎的态度,和同学友好相处,不随便打人,积极为集体做事,期末考试中,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我相信他通过他自身的努力,今后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应该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与疏忽。
我们要运用教师的综合素质去影响他们,通过我们的笑脸创造和谐,了解他们的个性和内心,用我们的真情换取他们的真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班主任 心理健康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