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东丽区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4897922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54.90KB
天津市东丽区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天津市东丽区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东丽区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市东丽区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天津市东丽区2022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首次对部分劳动性所得实行综合征税,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万元),优化调整了税率结构等,首次增加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个专项附加扣除。
此次个税制度改革走出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由分类征收向综合征收转换的关键一步,有助于解决分类征税方式下不同所得项目之间税负不平衡的问题;将大幅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更好地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实现从普惠制改革到定点减负的转变。
财政部部长刘昆说,个税起征标准综合考虑了人民群众消费支出水平增长等各方面因素,并体现了一定的前瞻性。
同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正式实施。
“《办法》是在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和充分凝聚各方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从公开征求意见到《办法》公布后各方面的反映看,社会各界对《办法》的评价是积极的、正面的,普遍认为专项附加扣除力度之大,超出预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减负政策。
”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说,财政部将会同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全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要做好信息系统优化和数据共享工作,通过部门间信息共享交换,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使纳税人能够充分、便捷地享受到扣除政策。
(摘编自《中国经济周刊》《经济日报》)
材料二:
表一:
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后不同收入水平的减税情况(单位:
元)
月收入
年收入
调整前年纳税额
调整后年纳税额
减税额
降幅
5000
60000
140
0
140
100%
10000
120000
3876
1001
2875
74%
15000
180000
12948
5484
7464
58%
20000
240000
24120
10151
13968
58%
50000
600000
114036
88780
25256
22%
80000
1960000
231552
205396
26156
11%
(摘自《中国经济周刊》)
表二:
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扣除情况测算
享有瞻养老人扣除的纳税人在人群中的此例(%)
兄弟姐妹数量(个)
瞻养老人平均扣除款(元/年)
享有子女教育扣除的纳税人在人群中的比例(%)
子女教育平均扣除款(元/年)
低收入人群
33
1.88
2783
38
4500
中低收入人群
62
2.29
4486
43
5172
中高等收入人群
67
1.96
5463
22
2595
高收入人群
72
1.69
6426
18
2143
平均值
6793
1.98
5397
37
4402
(摘自田志伟、田展《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善方向》)
[注]扣除款:
指按照《办法》.规定从享有该专项扣除政策的纳税人的应税收入中减除的款项。
如王某扣除五险一金每月实发工资8000元,减除5000元免税额,其应税收入为3000元,现在其享有子女教育专项扣除每月再扣除2000元,那么这2000元即扣除款。
材料三:
目前一个典型的城市家庭抚养一个小孩的成本每年大约是3万元,考虑到边标成本递减,抚养两个小孩的成本大概为5万元。
如果夫妻两人年总收入为25万元,按目前的抵扣方案,养育两孩每年抵扣额为2.4万元,在20%的税率下,这意味着家庭一年只能节省4800元,与年均5万元的养育成本相比微不足道。
(摘自梁建章《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应该按小孩人头抵税》)
材料四:
依据《办法》,夫妻双方只能在负责自己的父母养老时获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
若夫妻双方仅有一方具有工作收入,实际上承担着夫妻双方父母共同的养老,但法律却只允许其在缴纳个税时抵扣自己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不允许抵扣对方父母的养老費用支出,这不仅不合理,而且可能引发家庭内部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摘自田志伟、田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善方向》)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后,纳税人的收入与纳税额、减税额成正比,但与降税幅度成反比,月薪2万元以下的收人群体税负下降明显。
B.收人高的群体纳税额高而降税輻度小,收入低的群体纳税额低而降税幅度大,体现税收调节个人收人的作用,低收人者是最大收益者。
C.高收人人群享有赡养老人扣除的人数多、扣除款多,中低收人人群享有子女教育扣除的人数多、扣除款多,体现了专项附加扣除定点减负作用。
D.高收入人群享有子女教育扣除的比例最小且其平均扣除费用最少,因此较赡养老人费用扣除,子女教育扣除会给高收入人群带来更大利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个人所得税法具有创新性与前瞻性,实行部分劳动性所得综合征税、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是其突出亮点。
B.我国个人所得税以前是分类征收,新个人所得税法向综合征收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对解决税负不平衡有帮助作用。
C.《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在制定时虽然广泛听取了民意,但在赡养老人、子女教育等方面并未充分凝聚各方共识。
D.要使纳税人能充分、便捷地享受到专项附加扣除政策需要多部门协同工作,其中信息系统优化和数据共享工作成为重要的一环。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内容,给《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提一条修订建议并至少给出两点理由。
2.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各题。
易水不寒
卢世龙
在漂泊与寻找之间,我总会有意或无意地感到岁月就像一条河。
尽管河的左岸是难以释怀的记忆,右岸是充满玄奥的无穷未知,但河里飞快流逝的绝对是人的鲜活生命。
对于易水河的膜拜,源自一位名叫荆轲的英雄。
世间孤胆除暴的好汉多得很,然荆轲明知有去无回,仍临河高歌,绝尘远行。
慷慨悲壮,不但成就了英雄,也成就了易水。
那时,平静的燕国,大地常绿,燕山常青。
冬日里,雪花大如席,漫天落下,给茫茫山岭笼罩厚重冰盖。
然后,春夏之季,慢慢融化。
条条涓流融入易水河道,汇成清澈透明的涟漪,抚慰鲜活的水草游鱼,抚慰多姿的大地生灵……
人生不过是一场漂泊,并无意义可言。
而寻找精彩的漂泊方法,给灵魂一个好的归属,或许便是做人的意义所在。
英雄去了远方,那里是另一个世界,谁也无法知道那边是个啥模样。
不过,英雄和筑而歌,仰面痛饮,登车壮行的易水仍在,仍是千秋万代子孙们感受英雄精神的场所。
物欲盛宴下的人群,没有人文精神壮骨活血,往往迷失自我。
没错,面前的易水河,枯草杂存,乱石遍地,更像平缓沟渠。
它非但无水,反倒让人燥热难奈。
如此沧桑,或许是在证明,伴随时间河流消失的,更有自然河流。
如同一个小小的“!
”号,我再怎么疲惫不堪地为她奔波,也注定只会留下慨叹。
使劲揉搓眼睛,擦拭满脸汗泥后,便想,这黄沙漫天,黄尘遍地的世界,真的是英雄所要拼却宝贵生命捍卫的家园吗?
历史长风,蔓延一沟惆怅。
既然眼睛看不到水,就用脚去看吧。
尽管步履沉重,我仍打起精神,奢求收获易水对我的哪怕点滴馈赠。
顺缓坡而下,我将苍凉枯槁沙沙踩伏大串印痕,它们也在我的裤腿留下道道黄泥标志。
有沙粒相继入鞋硌人,有顽石偶尔跌撞绊人。
但生活路上的磕绊再怎么复杂多变,我们也不能因之忘却既定目标。
我屏息直奔河的中心地带……不远处哄地飞出一只小鸟,吓一跳。
原来,水是有的。
密集枯苇菖蒲,裹挟一线时断时续的浊流,浮些黑不溜秋的塑料泡沫,猛一下还难看清水的模样。
原来,似无却有的水,蜿蜒于沟心草丛,时不时蜷个凼,积成汪。
我轻轻提起裤管,悄悄蹲下身去,生怕一不小心,扰乱这脆弱的宁静。
慢慢拨开漂浮物,但见水底融着厚厚的黑色汁液,仔细瞧,怎么也看不清河的底部是个啥模样。
这简直就是中国历史的翻版——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把底牌给藏着掖着……可我依稀看见,水中有个秃秃的圆球,悬浮不定。
人或许是生着一双什么样的眼睛,看到的事物就会是什么模样;也或许是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事物。
醒过神来,才知那是自己的脑袋。
世界真是越来越莫名其妙,对照浊流看自己,原来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正感慨着,右脖颈生生地酸痒起来。
抬头,满天沙尘纠结菖絮和杨絮,如城市噪音,一阵紧接一阵疯狂地扑来。
我将眼睛眯成一条缝,它们却魔鬼般钻进衣里,某处发痒,浑身难奈。
这世间呀,人有什么样的追求,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家园。
所有追求,都直接影响人格发育。
且人们让河流沧桑不堪,成了河不河鬼不鬼的样子;河流便让人们痛苦不堪,活得有话说却无处诉说地憋屈。
于今的燕山系脉,恰似难于收拾的乱石堆;而纤毫般的易水,更像它的一行辛酸浊泪。
我站在干枯的河床上,完全是在亲近易水河的残骸。
一条以水承载人文精神的河流,于今连水都没有了,这失去的又岂止是蓬勃生机,它更是全部的精华和荣光啊。
在华北平原的广袤背景里,易水显然不够小鸟们饮用。
游人满怀肃穆接踵而至,满目苍凉,易水不寒,心寒。
适有老汉路过,见我一身狼藉,面露哂容。
遂问,这是易水河吗?
答,那是荆轲塔,不是易水河是啥。
这河三十年前还清水滔滔,断流也就近些年的事哩!
顺老汉手指方向,山坡一座灰不溜秋的塔儿,孤立尘暴之中,情形酷似荆轲他老人家伫立云层,默默静观华夏众生茫无头绪地折腾时光。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在岁月长河里,这次生命实在过于短暂,寻找生命作为的机会便更加宝贵。
舍个人生命,挽民族大厦于将倾也好,照亮他人行程也罢,给予他人福祉也行……生命的漂泊,原是个实践过程,只有及时而认真进行把握,才能找到真正意义的价值归属之地。
(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易水断流“心寒”,是因为易水是子孙万代感受英雄精神的载体,现代人如果没有英雄的人文精神滋养,就会迷失自我。
B.文章取材十分广泛,没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谈古论今,写人写水写人生,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
C.第七段作者写自己认不清楚水中自己的脑袋,表现了易水河水的浑浊不堪,也喻指中国历史的深藏不露。
D.文章采用夹叙夹议的艺术手法,叙述和议论交互穿插,浑然融合,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富有启迪。
2)文章第三段写易水河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而寻找精彩的漂泊方法,给灵魂一个好的归属,或许便是做人的意义所在”这句话的含意,再结合本文内容或荆轲的故事谈谈你从这句话中得到的启示。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狗这一辈子
刘亮程
①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
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太解人意了均不行。
总之,稍一马虎便会被人吃了肉剥了皮。
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
②活到一把子年纪,狗命便相对安全了,倒不是狗活出了什么经验。
尽管一条老狗的见识,肯定会让一个走遍天下的人吃惊。
狗却不会像人,年轻时咬出点名气,老了便可坐享其成。
狗一老,再无人谋它脱毛的皮,更无人敢问津它多病的肉体,这时的狗很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世界已拿它没有办法,只好撒手,交给时间和命。
③一条熬出来的狗,熬到拴它的铁链朽了,不挣而断。
养它的主人也入暮年,明知这条狗再走不到哪里,就随它去吧。
狗摇摇晃晃走出院门,四下里望望,是不是以前的村庄已看不清楚。
狗在早年捡到过一根干骨头的沙沟梁转转;在早年恋过一条母狗的乱草滩转转;遇到早年咬过的人,远远避开,一副内疚的样子。
其实被狗咬过的人,大都把仇恨记在主人身上,而主人又一古脑把责任全推到狗身上。
一条狗随时都必须准备着承受一切。
④在乡下,家家门口拴一条狗,目的很明确:
把门。
人的门被狗把持,仿佛狗的家。
来人并非找狗,却先要与狗较量一阵,等到终于见了主人,来时的心境已落了大半,想好的话语也吓得忘掉大半。
狗的影子始终在眼前窜悠,答问间时闻狗吠,令来人惊魂不定。
主人则可从容不迫,坐察其来意。
这叫未与人来先与狗往。
⑤有经验的主人听到狗叫,先不忙着出来,开个门缝往外瞧瞧。
若是不想见的人,比如来借钱的,讨债的,寻仇的……便装个没听见。
狗自然咬得更起劲。
来人朝院子里喊两声,自愧不如狗的嗓门大,也就缄默。
狠狠踢一脚院门,骂声“狗养的”,走了。
⑥若是非见不可的贵人,主人一趟子跑出来,打开狗,骂一句“瞎了狗眼了”,狗自会没趣地躲开。
稍慢一步又会挨棒子。
狗挨打挨骂是常有的事,一条狗若因主人错怪便赌气不咬人,睁一眼闭一眼,那它的狗命也就不长了。
⑦一条称职的好狗,不得与其他任何一个外人混熟。
在它的狗眼里,除主人之外的任何面孔都必须是陌生的、危险的,更不得与邻居家的狗相往来。
人养了狗,狗就必须把所有爱和忠诚奉献给人,而不应该给另一条狗。
⑧狗这一辈子像梦一样飘忽,没人知道狗是带着什么使命来到人世。
⑨人一睡着,村庄便成了狗的世界,喧嚣一天的人再无话可说,土地和人都乏了。
此时狗语大作,狗的声音在夜空飘来荡去,将远远近近的村庄连在一起。
那是人之外的另一种声音,飘忽、神秘。
莽原之上,明月之下,人们熟睡的躯体是听者,土墙和土墙的影子是听者,路是听者。
年代久远的狗吠融入空气中,已经成寂静的一部分。
⑩在这众狗狺狺的夜晚,肯定有一条老狗,默不作声。
它是黑夜的一部分,它在一个村庄转悠到老,是村庄的一部分,它再无人可咬,因而也是人的一部分。
这是条终于可以冥然入睡的狗,在人们久不再去的僻远路途,废弃多年的荒宅旧院,这条狗来回地走动,眼中满是人们多年前的陈事旧影。
(选自刘亮程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
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句话是对狗这一辈子的高度概括,也是全文的总起;“不容易”三字揭示出了狗的命运,是文章的文眼所在。
B.第②段写到狗命的安全,竟然是因为皮已脱毛、肉本多病成为了严重的废物而无人问津,获得相对安全,其颇具嘲讽的理由令人心酸。
C.文章通过大量的叙事来写狗的一生,不假议论,冷静客观的将动物的命运与人的沧桑叠化在一起,展现出了一个人类透视自身命运的独特窗口。
D.作者主要以拟人手法来写“狗这一辈子”,并未简单地将“狗”作为驱遣情思的物象和工具,从而由衷地表达出了对自然万物的理解与尊重。
1)文章多次提到狗的“主人”,从文本看,“主人”对狗的态度体现在哪些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狗又是怎样的态度?
请简要说明。
2)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说,一条老狗是“黑夜的一部分”,是“村庄的一部分”,也是“人的一部分”。
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些说法?
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卒葬之卒:
最终。
B.有穴窈然窈:
幽深。
C.则其至又加少矣加:
更加。
D.火尚足以明也明:
照明。
2)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浮图”,对佛或佛教徒的称呼,也专指和尚。
后来又将佛教建筑中的高塔称为浮图。
B.“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C.“华山之阳”,即华山的南面。
古代有山的南面谓之阳、水的北面谓之阳的说法。
D.“由山以上五六里”中的“五六”与“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中的“十一”用法相同,都表示约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代表作,在记游的基础上偏重说理,记叙和议论紧密结合,记叙为议论服务。
B.“其文漫灭”一句,从字面上来看,是说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不清。
其实,也是为了突出其中尚可辨识的“花山”二字。
C.文中所写华山、慧空禅院、仆碑和华山前洞,都不是重点,都一笔带过。
而它们的出现,又都是为写华山后洞、游华山后洞做铺垫的。
D.文章开头“褒禅山亦谓之华山”一句,只是叙说褒禅山的原名,语言简练、朴素,平平淡淡,并不新奇,这也是王安石散文的一大特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
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
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
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
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
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
欣至军,报曰:
“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
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
愿将军孰计之。
”
赵将陈馀亦遗章邯书曰:
“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
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
何者?
攻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
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
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
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
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
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
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
”
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项羽悉引兵击秦军纡水上,大破之。
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
项羽召军吏谋曰:
“粮少,欲听其约。
”军吏皆曰“善。
”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墟上。
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
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
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
到新安。
诸侯吏卒异时故徭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
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
秦吏卒多窃言曰:
“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
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
”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
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
“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
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
”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世使人让章邯让:
责备
B.无愚智皆知之无:
没有
C.妻子为戮乎为:
被
D.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遇:
对待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B.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C.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D.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将陈馀用白起、蒙恬功高而被害的前车之鉴劝说章邯投降项羽。
B.章邯因国内奸臣当道、二世昏聩而投诉无门,加重了疑惧。
C.项羽虽然数次大败章邯军队,但军中粮草不足,于是同意了章邯的请求。
D.秦兵投降项羽后,因被诸侯联军慢待、也担心在国内家人的安危而心生悔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
愿将军孰计之。
(2)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
三、选择题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下课后,同学们继续走出教室。
B.电视剧里那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总是让我想入非非。
C.倘使在全班会议上不能通过,这件事就难办了。
D.即使扎西不参加这次活动,我们也不会因此而放弃。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司马迁写鸿门宴,当时他又没有在场,更没有录像设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哪里来?
他只能根据有限的史料加以补充想象,才写得那样声情并茂。
B.虽然我身在课堂上,但街上的锣鼓声和欢歌笑语已让我有些心猿意马,老师讲的内容我全都没听进去。
C.虽然在不断地认识新的朋友,可转眼间,一个个朋友又斗转星移般离他而去,唯独小学时的同学王军一直和他联系密切。
D.小伙子诚恳地说:
“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会使您的居室蓬荜生辉。
”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B.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这标志着“南京1937”真正成为人类记忆的一部分。
C.G20峰会,首先要考虑采取措施确保全球经济治理更加高效,促进国际贸易投资,完善包容关联紧密的经济部署以及处理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等。
D.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在借鉴西方城市规划经验的基础上,城乡封闭住宅小区的内部道路被要求逐步对外开放。
9.下列各句中,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十五个地方的民歌。
“雅”分“大雅”和“小雅”。
“颂”是祭祀乐歌。
B.《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诗歌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C.《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它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D.《古诗十九首》,是西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文选》。
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10.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
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_________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_________的作品。
它们或如摄影般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_____________。
A.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
B.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
C.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
D.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
四、名句默写
11.在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
诗言志。
青年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万类霜天竟自由”的自然之景,发出了“①____,②____”的哲理之间;中年的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③_____,④_____”两句比喻,抒发身在宦海心系田园的情志;老年的曹操在《短歌行》中则借用“⑤_____,⑥_____”的典故,表达要招揽人才,统一天下的雄心。
五、诗歌鉴赏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玉楼春·戏赋云山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
四面浮云猜是汝。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市 东丽区 语文 高一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