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质量评估四.docx
- 文档编号:24890656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92.25KB
阶段质量评估四.docx
《阶段质量评估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阶段质量评估四.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阶段质量评估四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阶段质量评估(四)
第一至十八单元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文物就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能够反映秦朝历史的是( )
2.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说:
“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
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严羽以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 )
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B.科举制度,考查诗赋
C.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强大D.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
3.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
“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这种认识主要是基于以下哪个史实( )
A.鉴真东渡日本B.郑和七次下西洋
C.郑成功收复台湾D.张骞通西域
4.(2013·菏泽学业考)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
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最恰当的概括是
( )
A.帝国的繁盛
B.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
C.近代的曙光
D.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5.(2013·重庆模拟)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
“这真是前所未有的亡国条约!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6.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里的“柳”是指( )
A.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C.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D.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7.(2013·东营学业考)右图是为警示国人“铭记历史”而作。
下列各诗句,能准确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
A.月映华夏魂日照乾坤辉
B.月圆神州情勿忘国耻恨
C.同胞共圆月两岸一家亲
D.奋臂揽明月随手摘星辰
8.右图是1948年5月在一次“漫画月展”上展出的名为《支持得住吗?
》的漫画。
对此最为准确的理解是( )
A.反映了在抗日战争后期日本侵略者节节败退的事实
B.反映了内战爆发后,解放军难以抵挡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C.反映了国民党军队主力被基本消灭的事实
D.揭示出国民党军队难以支持的局面,预示解放战争必胜定局
9.(2013·徐州模拟)运用图示法归纳历史知识,可以帮助同学们提高复习效率。
下列图示的空白处应该填上( )
A.中国建立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B.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完全建立
C.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初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10.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不同的方针。
以下方针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打倒列强,铲除军阀②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③停止内战,共同抗日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D.①③④②
11.(2013·泰州学业考)“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
”这首改编的《回乡偶书》反映出( )
①历史上海峡两岸曾长期隔绝
②如今海峡两岸有了交往
③台湾同胞浓烈的思乡之情
④台湾已回到祖国的怀抱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历史上先后发生过三次工业(科技)革命。
中国曾与前两次工业革命失之交臂,但却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良好机遇。
”下列成就能体现抓住“良好机遇”的是( )
①都江堰的修建②京张铁路的通车
③“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④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13.(2013·乐山中考)宗教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也是一种信仰和文化。
下列宗教,对维系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和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
A.佛教B.道教
C.基督教D.伊斯兰教
14.(2013·莱芜中考)被誉为资本主义时代曙光的文艺复兴,一直以其思想和
文化的恢弘灿烂,至今仍备受世界上众多人士的瞩目。
这是因为文艺复兴提倡
( )
①以人为中心
②发扬人的个性
③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④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三角贸易”是欧洲殖民者对非洲进行的罪恶贸易。
下列关于“三角贸易”的示意图正确的一项是( )
16.明治天皇和光绪皇帝在位时期进行改革的内容都涉及( )
A.大力提倡和发展文化教育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废除封建制度
17.(2013·泰安学业考)列宁指出: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为修正这种错误,列宁采取的对策是( )
A.颁布《土地法令》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始两个五年计划D.通过1936年新宪法
18.(2013·重庆中考)20世纪5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
“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反映的是( )
A.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提高了各成员国的国际地位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稳定了西欧各国的政局
C.西欧国家摆脱美国控制的意识增强
D.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19.(2013·莱芜中考)2013年5月25日,朝鲜特使崔龙海在与习近平总书记会谈时表示朝方愿意进行六方会谈。
六方会谈是指由朝鲜、韩国、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六国共同参与的旨在解决朝鲜核问题的一系列谈判。
由参加谈判的成员国可以反映出( )
A.美苏争霸格局的延续
B.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C.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
D.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
20.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下面的生活场景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创造相关的是(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3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是由孤立、隔绝逐渐走向联系和开放,人类历史中的某些事件则有意或无意地加快了这一进程。
材料一 古“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历史,但其在中国历史上开始的中西文明的接触碰撞,并在以后的历次碰撞中相互激发、相互学习,互相从对方的体系中汲取本文化发展需要的养分,相互滋润,使人类在征服与被征服中不断向前发展。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材料三 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
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
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也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显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
已有‘地球村’的说法。
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1)为材料一中古“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最大贡献的人物是谁?
这条路联结了哪两大洲?
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6分)
(2)依据材料二说出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分)
(3)材料三中“地球村”的说法说明了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针对这种状况,中国应当如何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呢?
(2分)
22.某中学初三学生开展了以“古今中外政治建设”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步骤一 探究古代国外政治建设
(1)图一、图二为小明收集的图片。
请写出图一法典的历史地位和图二人物在推进民主进程方面的主要措施。
(4分)
步骤二 追寻近代英、法、美政治建设
(2)下面为王楠梳理的近代英、法、美推进民主政治进程中的部分成果表,请你帮助他完成。
(6分)
名称
领导人物
宪法或法
律性文件
政体形式
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克伦威尔
确立了西方近代政体形式,推动了民主法制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美国独立战争
1787年宪法
法国大革命
《人权宣言》
共和制
法兰西第一帝国
拿破仑
帝制
步骤三 反思我国政治建设
(3)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政治建设加紧进行。
请写出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及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名称。
(3分)
23.(2013·德州学业考)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民族交响——中国篇】
材料一 大约距今5000-3000年间,黄河中下游出现了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华夏族……民族融合在不断进行……经秦汉四百多年的发展,华夏族成为统一的民族,中国也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戴逸《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
材料二 如下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什么?
(1分)中国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哪一历史时期?
(2分)
(2)民族融合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
材料二反映了促成这种趋势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2分,只填选项代号)
①世袭制的推行 ②各族间的长期交往 ③统治阶级的改革 ④设立管理机构 ⑤实行“和亲”政策 ⑥少数民族的内迁 ⑦海外贸易频繁 ⑧确立“册封”制度 ⑨民族政权间的战争 ⑩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3)元朝时我国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新高潮,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分)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分)
【联邦合唱——美国篇】
材料三 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在面临国家分裂时,林肯说:
“我们不是敌人,是朋友。
我们友情的纽带或会因我们情绪激动而绷紧,但绝不可折断。
”
(4)材料三中“不同类型的国家”指的是什么?
(1分)材料四中使双方“纽带……绷紧”的焦点问题是什么?
(1分)这一焦点问题的解决对美国历史发展有何深远意义?
(2分)
【学史明智——感悟篇】
(5)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谈谈你对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相互关系的认识。
(1分)
24.(2012·长沙学业考)历史告诉我们,大国崛起得益于体制的创新与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美国的探索:
“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
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苏联(苏俄)的探索:
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
苏维埃政权+普鲁士铁路管理+美国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社会主义。
斯大林在1926年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统一最集中的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按计划进行的”。
材料三 新中国的探索: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改革开放前后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1)材料一中“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南京条约》中的哪些内容体现了英国推行“自由贸易”的目的?
罗斯福创新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0世纪20年代,苏俄的哪一政策基本体现了列宁的主张?
斯大林主张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
从当前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角度分析这一体制有何弊端。
(3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推行什么政策?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6分)
(4)综上所述,你对“大国崛起得益于体制的创新与发展”有何认识。
(2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A是商朝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B是商朝的玉象;C是唐朝的《金刚经》;D是秦始皇陵兵马俑。
2.【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可见,B与题意相符。
3.【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据材料中的“明代海军”可推断,正确答案选B。
鉴真东渡日本发生在唐朝,郑成功收复台湾发生在清初;张骞通西域发生在汉朝。
4.【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传统农耕文明”“新的阶段”,可以确定是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通过分析可知,A帝国的繁盛没有包含帝国危机的内容,不全面;B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观点正确,但不符合“传统农耕文明”;C近代的曙光虽然在该时期有一定体现,但并非主流,不能概括出该历史阶段的特征,故选D。
5.【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材料中“东方的小国”指日本。
甲午中日战争后,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6.【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所以B符合题意。
7.【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能力。
图片中的关键信息是“9月18”。
链接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故B符合题意。
8.【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能力。
1945年抗日战争即告结束,因此A错误;B与史实不符;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发生在三大战役结束之后,即1949年初,故C错误;根据漫画可判断图中人物蒋介石被解放军打得断腿伤臂,溃不成军,难以支持的局面,因此选D。
9.【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
“打倒列强,铲除军阀”发生在北伐战争时期;“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发生在改革开放后;“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
故正确答案选D。
11.【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历史上海峡两岸曾长期隔绝,如今海峡两岸有了交往,台湾同胞有着浓烈的思乡之情,渴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怀抱。
说台湾已回到祖国的怀抱与史实不符,故答案选C。
12.【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此判断①②与题意不符,正确答案选B。
13.【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与综合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利用题干中的“阿拉伯国家”确定此种宗教是伊斯兰教,A诞生于古印度,B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C诞生于巴勒斯坦地区,D的创始人为穆罕默德,他利用该宗教统一了阿拉伯半岛,故选D。
14.【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
文艺复兴宣扬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强调以人为中心,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故答案选B。
④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是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15.【解析】选A。
从事罪恶“三角贸易”的奴隶贩子从欧洲出发,乘船到达非洲,虏获黑人后运往美洲,然后再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
16.【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比较、分析能力。
两项改革均未涉及B、C、D所述的内容。
戊戌变法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维新变法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大力发展教育,这是二者共性。
故答案选A。
17.【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题干史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于1928年开始实行两个五年计划,1936年新宪法的通过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根据题干中列宁采取的措施可排除C、D。
题干描述的“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至1920年国家政权巩固后,这一政策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列宁从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18.【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走向联合”“否则……沦为……附庸”。
阅读题干中材料可知,联邦德国总理强调的是欧洲各国走向联合的必要性,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这里的超级大国是美国,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马歇尔计划,企图控制西欧。
为摆脱美国控制,西欧必须走向联合。
故答案选C。
19.【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阅读材料可知,“朝核问题”由朝鲜、韩国、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共同谈判解决,由此分析可知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0.【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
图A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图B汽车、图D电灯——第二次工业革命;图C电子计算机——第三次科技革命。
2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理解和认识能力。
解答第
(1)题的关键是对古“丝绸之路”的准确判断和理解,古“丝绸之路”指西汉时开辟的陆上丝绸之路,链接所学内容回答所列问题。
新航路的开辟,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第
(2)题要求回答的是新航路开辟的积极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回答。
第(3)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张骞。
亚洲和欧洲。
作用: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重要的商道,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四大发明或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扩大开放,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开拓国际市场等。
(言之有理即可)
22.【解析】本题以古今中外的政治建设为探究主题,以汉谟拉比法典,伯利克里民主改革,英、法、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法律文件和新中国的民主建设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识记、识图和分析能力。
第
(1)
(2)题均是世界历史内容,第(3)题是中国现代史内容。
链接所学知识回答所列问题。
答案:
(1)图一法典地位:
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图二人物措施:
扩大公民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2)
名称
领导人物
宪法或法律性文件
政体形式
影响
《权利法案》
君主立宪制
华盛顿
联邦制
罗伯斯庇尔
《法典》
(3)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3.【解析】本题以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归纳能力。
材料一阐述了华夏族的形成及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解答第
(1)题。
材料二为西汉时期的昭君出塞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二者都促进了民族融合,结合这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促进这一时期民族融合趋势的基本因素有②③⑤⑥⑨等方面,第
(2)题可回答。
第(3)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可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
独立战争后,美国制定了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国家,它不同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第(4)题第一问可以解答,第二、三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5)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围绕民族团结、民族融合可以促进国家的统一来阐述,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涿鹿之战(或炎黄战蚩尤)。
秦汉时期(或秦朝)。
(2)②③⑤⑥⑨
(3)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或元朝的统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联邦制国家。
焦点问题:
奴隶制的废存。
意义:
奴隶制的废除使北方取得内战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认识:
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向心力,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国家的安定统一也会进一步促进民族交往、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
(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识图、分析、理解和认识能力。
第
(1)题《南京条约》中体现了英国推行“自由贸易”目的的内容有两条,即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对罗斯福创新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理解容易出现错误,不是消除经济危机,而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解答第
(2)题时,第一、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三问应审清题目考查的角度。
第(3)题属识记类题目,结合所学内容回答。
第(4)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根本目的: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新经济政策。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3)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改革。
(4)经济体制的改革要符合国情,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言之有理即可)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阶段 质量 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