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大一轮讲义分餐识记与考前唤醒.docx
- 文档编号:24888250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94
- 大小:1.24MB
导与练大一轮讲义分餐识记与考前唤醒.docx
《导与练大一轮讲义分餐识记与考前唤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与练大一轮讲义分餐识记与考前唤醒.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导与练大一轮讲义分餐识记与考前唤醒
Ⅰ—1 细胞及其分子组成
一、必背术语——这是高考命题的源泉
1.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等。
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重要的储能物质。
3.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共有的元素是C、H、O,除此之外,蛋白质中还含有N等元素,核酸中还含有元素N、P。
4.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不同氨基酸理化性质差异的原因在于R基不同。
5.DNA和RNA在分子组成上的差异表现为DNA中含有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而RNA中含有核糖和尿嘧啶。
6.DNA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是碱基(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而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7.熟记实验中的颜色反应: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DNA+甲基绿染液→绿色;
RNA+吡罗红(派洛宁)染液→红色;
还原糖+斐林试剂
砖红色;
脂肪+苏丹Ⅲ(Ⅳ)染液→橘黄色(红色);
线粒体+健那绿染液→蓝绿色。
8.乳糖和糖原只分布于动物细胞;蔗糖、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只分布于植物细胞。
9.脂质主要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
10.脂肪的含氢量高于糖类,因此氧化分解时,耗O2多,释放能量也多。
11.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生物新陈代谢越旺盛,但其抗逆性相对较小。
12.无机盐的功能:
①组成复杂化合物;②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③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二、必明易误——这是考场失分的迷点
1.判断有关元素叙述的正误
(1)核苷酸中同时含有磷和氮元素( )
(2)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 )
(3)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是N( )
(4)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 )
(5)细胞中的脱氧核苷酸和脂肪酸都不含有N( )
(6)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 )
2.判断有关水分叙述的正误
(1)在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
(2)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 )
(3)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与休眠种子的相同( )
(4)贮藏中的种子不含水分,以保持休眠状态( )
3.判断有关糖类和脂质叙述的正误
(1)甜菜里的蔗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果糖( )
(2)乳汁中的乳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半乳糖( )
(3)发芽小麦种子中的麦芽糖经水解可产生果糖( )
(4)多糖在细胞中不与其他分子相结合( )
(5)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 )
(6)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均有还原性( )
(7)维生素D和性激素不属于固醇类物质( )
(8)脂肪酸和磷脂含有的元素相同( )
(9)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
(10)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
4.判断有关核酸及蛋白质叙述的正误
(1)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
(2)DNA和RNA分子的碱基组成相同( )
(3)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 )
(4)DNA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一定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
(5)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
(6)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
(7)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
(8)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 )
(9)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
(10)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
三、必知特例——这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首选
1.有关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七个“不一定”
不一定
特例(原因)
1
某种生物不一定只有一个结构层次
单细胞生物既是个体也是细胞层次,如大肠杆菌
2
带“菌”字的不一定是细菌
霉菌、酵母菌、食用菌属于真菌
3
细菌不一定为异养生物
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属于自养生物
4
带“藻”字的不一定为真核生物
蓝藻(念珠藻、颤藻等)为原核生物
5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不一定有叶绿体
蓝藻含光合色素(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6
有叶绿体的不一定为植物
绿眼虫(属原生动物)有叶绿体
7
有细胞壁结构的不一定为植物细胞
原核细胞(细菌、蓝藻)和真菌细胞亦有细胞壁,但成分不同
2.有关细胞分子组成的八个“不一定”
不一定
特例(原因)
1
含有还原糖的植物组织不一定能用于还原糖鉴定
西瓜、葡萄等含色素的植物组织不能,因有颜色干扰
2
蛋白质在合成过程中分子量减少的不一定只有形成肽键时脱去水的相对分子量
还可能有肽链间形成二硫键时脱去“H”的相对分子量
3
字母A不一定代表腺嘌呤
在DNA和RNA中可分别代表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在ATP中则代表腺苷
4
DNA不一定在细胞核中且不一定和蛋白质结合成染色质(体)
真核细胞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及细菌拟核、质粒含的DNA均不属此类
5
DNA不一定呈链状
细菌的质粒为环状DNA
6
糖类不一定都能作能源物质
脱氧核糖、核糖、纤维素属结构糖类
7
糖类不一定都有甜味
纤维素、淀粉
8
激素不一定都是蛋白质
性激素为脂质
四、必记规律(方法)——这是快速破题的法典
1.化合物元素组成的规律
(1)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的元素组成关系为:
(2)其他几种常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关系:
2.有关蛋白质的计算规律
(1)肽键数:
①链状肽:
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②环状肽:
肽键数=氨基酸数=失去水分子数。
(2)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
①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
②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
(3)利用原子守恒计算蛋白质中各元素的原子数:
①N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原子的总数。
②O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原子的总数-脱水数。
③H原子数=各氨基酸中H原子的总数-2×脱水数。
3.蛋白质与核酸图解关系的规律
4.DNA和RNA在组成等方面的规律
Ⅰ—2 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一、必背术语——这是高考命题的源泉
1.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核仁、染色体及除核糖体以外的细胞器。
2.各种生物膜都主要由脂质、蛋白质组成,有的还含有少量糖类。
功能越复杂的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4.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及具膜细胞器。
核糖体、中心体不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成分。
5.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能直接转化,高尔基体膜与内质网膜、细胞膜通过膜泡发生间接转化。
6.细胞器参与的一些生命活动
(1)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
线粒体(供能)、核糖体(合成载体蛋白)。
(2)产生ATP的细胞器:
叶绿体、线粒体。
(3)含有核酸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含遗传物质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
(4)参与细胞分裂的细胞器:
核糖体(间期蛋白质合成)、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分裂时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线粒体(供能)。
7.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和大液泡,低等植物细胞有中心体。
8.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细胞也可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如蓝藻。
9.核仁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目多,核仁较大。
10.细胞核的功能:
①遗传信息库;②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1.溶酶体的功能:
①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②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12.消耗能量的物质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物质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二、必明易误——这是考场失分的迷点
1.判断有关细胞结构叙述的正误
(1)构成生物膜的物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
(2)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
(3)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 )
(4)性激素主要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
(5)RNA是核糖体的结构组成成分( )
(6)高尔基体是肽链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
(7)在真核细胞中,细胞核是mRNA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
(8)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
(9)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 )
(10)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 )
(11)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
(12)依次参与造血干细胞中细胞膜蛋白合成、运输的膜性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
(13)蓝藻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不能合成ATP( )
(14)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 )
(15)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
(16)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
2.判断有关物质运输叙述的正误
(1)CO2进出肺泡上皮细胞不依赖于膜蛋白( )
(2)被细胞胞吞的一定是固体物质( )
(3)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都属于主动运输( )
(4)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
(5)物质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时需要消耗ATP( )
(6)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
三、必知特例——这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首选
1.有关细胞基本结构的八个“不一定”
不一定
特例(原因)
1
真核细胞不一定只有一个细胞核
草履虫有2个、人的骨骼肌细胞有几百个细胞核
2
无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虽无细胞核但属真核细胞
3
真核细胞不一定有线粒体
蛔虫的体细胞
4
含有核酸的细胞器不一定只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还有核糖体(含rRNA)
5
生物膜中的脂质不一定只有磷脂
还含有胆固醇、糖脂
6
有中心体的细胞不一定为动物细胞
低等植物细胞也有中心体
7
植物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和大液泡
植物根细胞无叶绿体,根尖分生区细胞无大液泡
8
细胞中基质的成分不一定相同
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核基质成分各不相同
2.有关细胞物质输入与输出的六个“不一定”
不一定
特例(原因)
1
能引起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不一定只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还可能发生自动复原,如外界溶液为一定浓度的尿素、KNO3、NaCl等溶液时
2
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协助扩散
3
水跨膜运输不一定是直接穿过磷脂双分子层
还可通过水通道进出细胞
4
主动运输方向不一定是逆浓度梯度
亦可是顺浓度梯度
5
消耗能量的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
胞吞和胞吐
6
物质进出细胞不一定要跨膜运输
蛋白质进出方式为胞吞和胞吐
四、必记规律(方法)——这是快速破题的法典
1.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判断方法
(1)“菌”类的判断:
凡“菌”字前面有“杆”“球”“弧”及“螺旋”等字的都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而酵母菌、霉菌及食用菌则为真核生物。
(2)“藻”类的判断:
藻类的种类很多,常见的藻类有蓝藻(如念珠藻、颤藻、螺旋藻、发菜等),绿藻(如紫菜、石花菜等),褐藻(如海带、裙带菜等),红藻(如衣藻、水绵、小球藻、团藻等)。
其中蓝藻为原核生物,其他藻类为真核生物。
2.细胞膜的成分和含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规律
(1)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中含有胆固醇,植物细胞的细胞膜中无胆固醇。
(2)不同细胞膜所含蛋白质和脂质的比例不同,这与膜的功能有关,如线粒体内膜蛋白质的比例高于外膜。
(3)细胞在不同时期,细胞膜的成分及含量也会发生变化,如癌细胞的糖蛋白减少。
3.细胞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规律
(1)从物质层面看,不同细胞间的差异主要体现为蛋白质种类、数量不同。
(2)从细胞结构层面看不同细胞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上。
①在代谢旺盛的细胞内线粒体含量较多。
②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内,核糖体、线粒体等含量较多。
③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如叶肉细胞)含大量叶绿体。
4.细胞能否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判断方法
(1)从细胞角度分析:
①死细胞、动物细胞及未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②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2)从溶液角度分析:
①在一定浓度(溶质不能透膜)的溶液中只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不能自动复原(只有用清水或低渗溶液处理,方可复原)。
②在一定浓度(溶质可透膜)的溶液(如KNO3、甘油等)中可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
③在高浓度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必明易误:
1.
(1)×;
(2)×;(3)×;(4)×;(5)√;(6)×;(7)√;(8)×;(9)√;(10)×;(11)×;(12)×;(13)×;(14)×;(15)√;(16)×,2.
(1)√;
(2)×;(3)×;(4)√;(5)×;(6)√
Ⅰ—3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一、必背术语——这是高考命题的源泉
1.酶的本质、作用及特性
(1)酶并非都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2)酶具有催化作用,其原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3)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
2.ATP的结构及产生和利用
(1)结构简式:
A—P~P~P(“A”表示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表示普通化学键)。
(2)结构特点:
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易断裂,也易形成(伴随能量的释放和贮存)。
(3)生物体内ATP含量不多,但转化迅速,能保证持续供能。
(4)植物产生ATP的场所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而动物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5)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而细胞呼吸产生的ATP用于除C3还原之外的各项生命活动。
3.细胞呼吸
(1)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反应式为:
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
(2)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反应:
①细胞质基质:
C6H12O6
2C3H4O3+4[H]+能量
②线粒体基质:
2C3H4O3+6H2O
6CO2+20[H]+能量
③线粒体内膜:
24[H]+6O2
12H2O+能量
(3)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反应式为:
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或C6H12O6
2C3H6O3+能量。
4.光合作用的过程
5.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四种,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只吸收可见光,并且只有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能吸收、转化光能。
(2)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色素带在滤纸条上自上而下的分布顺序是“胡黄ab”,即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和黄绿色的叶绿素b。
其分布顺序与溶解度大小有关,溶解度大的,扩散快,处于滤纸条的上端;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的含量有关。
(3)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因而,在温室内需要补充光照时,应补充蓝紫光或红光。
二、必明易误——这是考场失分的迷点
1.判断有关酶与ATP叙述的正误
(1)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
(2)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
(3)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 )
(4)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
(5)只要提供O2,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CO2和ATP( )
(6)一个ATP分子水解可以生成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和两个磷酸分子( )
(7)植物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中都能产生ATP( )
(8)在有氧和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
(9)细胞代谢所需的ATP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 )
(10)进入夜间,叶肉细胞内ATP合成停止( )
2.判断有关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叙述的正误
(1)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
(2)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
(3)适宜光照下,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 )
(4)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 )
(5)细胞呼吸的产物中如果没有H2O的产生,就一定是无氧呼吸( )
(6)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
(7)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可在线粒体内氧化生成水( )
(8)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 )
(9)类囊体上产生的ATP可用于暗反应( )
(10)进入叶绿体的CO2不能被[H]直接还原( )
(11)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
(12)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
三、必知特例——这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首选
记住以下七个“不一定”
不一定
特例(原因)
1
无线粒体的生物不一定只进行无氧呼吸
有些原核细胞虽无线粒体,但细胞膜上含有与有氧呼吸相关酶,能进行有氧呼吸
2
酶不一定都是蛋白质
少数酶是RNA(如核酶)
3
酶的最适pH不一定在中性左右,最适温度也不一定在常温或普通温度下
胃蛋白酶最适pH为1.5(强酸性);用于PCR的Taq酶最适温度为95°C
4
高能磷酸化合物不一定就是ATP
磷酸肌酸也是一种高能化合物
5
有氧呼吸产生ATP不一定在线粒体中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
6
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物不一定都是酒精和CO2
如玉米胚乳、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7
鉴定酵母菌细胞呼吸是否有CO2产生不一定用澄清的石灰水
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现象为由蓝先变绿再变黄
四、必记规律(方法)——这是快速破题的法典
1.验证酶的作用与特性的实验方法
(1)验证酶的催化作用实验探究:
对照组:
反应物+清水
反应物不被分解。
实验组:
反应物+等量的相应酶溶液
反应物被分解。
(2)酶的专一性实验探究:
此实验中的自变量可以是不同反应物,也可以是不同酶溶液,因变量是反应物是否被分解。
①设计思路一:
换反应物不换酶。
实验组:
反应物+相应酶溶液
反应物被分解。
对照组:
另一反应物+等量相同酶溶液
反应物不被分解。
②设计思路二:
换酶不换反应物。
实验组:
反应物+相应酶溶液
反应物被分解。
对照组:
相同反应物+等量另一种酶溶液
反应物不被分解。
(3)酶的高效性实验探究:
对照组:
反应物+无机催化剂
底物分解速率。
实验组:
反应物+等量酶溶液
底物分解速率。
实验中自变量是无机催化剂和酶,因变量是底物分解速率。
(4)酶作用的适宜条件的探究:
①最适温度的探究实验原理:
a.淀粉
麦芽糖;淀粉+碘―→蓝色。
b.温度影响淀粉酶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分解,滴加碘液后,根据蓝色深浅来判断淀粉分解状况,进而推断出酶活性变化。
②最适pH的探究实验原理:
a.2H2O2
2H2O+O2↑
b.pH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氧气的生成速率,可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燃烧的情况来检验氧气生成速率。
③实验探究思路:
a.最适温度的探究思路。
b.最适pH的探究思路。
O2的产生速率
2.判断细胞呼吸方式的六种方法
(1)消耗O2―→有氧呼吸,但无法确定是否同时进行了无氧呼吸。
(2)有H2O生成―→有氧呼吸,但无法确定是否同时进行了无氧呼吸。
(3)无CO2产生―→产乳酸的无氧呼吸。
(4)有CO2生成:
①CO2产生量=O2消耗量―→有氧呼吸。
②CO2产生量>O2消耗量―→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并存。
③只生成CO2不消耗O2―→产酒精的无氧呼吸。
(5)有酒精产生:
①酒精量=CO2量―→只进行无氧呼吸。
②酒精量小于CO2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多余的CO2来自有氧呼吸。
(6)有乳酸产生:
①产生乳酸不产生CO2―→只进行乳酸式无氧呼吸。
②同时产生乳酸和CO2―→进行乳酸式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3.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中[H]的规律性变化
4.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中能量的规律性变化
5.外界条件变化时,C5、C3、[H]、ATP等的变化规律
必明易误:
1.
(1)×;
(2)×;(3)×;(4)×;(5)×;(6)×;(7)×;(8)√;(9)√;(10)×,2.
(1)×;
(2)×;(3)√;(4)×;(5)√;(6)×;(7)√;(8)√;(9)√;(10)√;(11)×;(12)√
Ⅰ—4 细胞的生命历程
一、必背术语——这是高考命题的源泉
1.细胞大小的限制因素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①细胞表面积与体积比;②细胞核控制范围和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2)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
2.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①间期:
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②前期:
核膜消失、核仁解体,出现纺锤体、染色体。
③中期:
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整齐分布在赤道板附近。
④后期:
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均匀分配到细胞两极。
⑤末期:
纺锤体、染色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两点不同
(1)前期:
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①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②动物细胞由细胞的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2)末期:
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
①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最后,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②动物细胞:
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将细胞缢裂为两部分,每部分都含有一个细胞核。
4.细胞分化的实质及特点
(1)实质: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特点:
①持久性;②稳定性;③不可逆性;④普遍性。
5.衰老细胞的五个特征
(1)水分减少,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2)呼吸速率减慢,酶的活性降低。
(3)色素积累、增多。
(4)细胞核的体积变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5)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6.癌细胞的三个特征
(1)能够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7.三类致癌因子
①物理致癌因子;②化学致癌因子;③病毒致癌因子。
8.细胞凋亡的四点作用
(1)清除多余、无用的细胞。
(2)清除完成正常使命的衰老细胞。
(3)清除体内有害细胞。
(4)维持器官和组织中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
9.卵细胞形成过程不同于精细胞形成过程的两大特点
(1)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2)一个卵原细胞一次只能产生一个成熟的卵细胞。
10.减数分裂的四个重要概念
(1)联会:
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2)四分体: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四分体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轮 讲义 分餐 识记 考前 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