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5632篇.docx
- 文档编号:24887607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39.85KB
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5632篇.docx
《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563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5632篇.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5632篇
2019年国家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年9月9日北京互联网法院成立,实现案件起诉、调解、立案、送达、庭审、宣判、执行、上诉等诉讼环节的在线进行,切实做到高效便民,切实提高审判质效。
关于互联网法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
A、互联网法院无需当事人的参与
B、成立互联网法院是对社会司法需求的回应
C、成立互联网法院推动了我国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D、成立互联网法院是网络空间治理的法治化进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A选项错误,互联网法院按照“网上案件网上审理”的基本思路,通过全流程一体化提供在线服务平台,仍然需要当事人的参与。
2.相传,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族人与邻人争宅基,两家因之成讼。
族人驰书求助,张英却回诗一首: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族人大惭,遂后移宅基三尺。
邻人见状亦将宅基后移三尺,两家重归于好。
根据上述故事,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
(2016年卷一2题,单选)
A、在法治国家,道德通过内在信念影响外部行为,法律的有效实施总是依赖于道德
B、以德治国应大力弘扬“和为贵、忍为高”的传统美德,不应借诉讼对利益斤斤计较
C、道德能够令人知廉耻、懂礼让、有底线,良好的道德氛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D、通过立法将“礼让为先”、“勤俭节约”、“见义勇为”等道德义务全部转化为法律义务,有助于发挥道德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法律是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的有效实施并不总是依赖于道德,故A项表述错误。
在法治社会,诉讼对纠纷的解决、对权益的保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故8项“不应借诉讼对利益斤斤计较”表述错误。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道德是法律的理论基础、价值基础和运行的社会基础,故C项应选。
在法治社会,以德治国并不要求将道德义务全部转化为法律义务,故D项表述错误。
3.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法治国家对政府行政活动的基本要求。
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必须诚实守信。
下列哪一行为违反了诚实守信原则?
A、某县发生煤矿重大安全事故,政府部门通报了相关情况,防止了现场矛盾激化
B、某市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承诺给予优惠,因国家政策变化推迟兑现
C、某县政府因县内其他民生投资导致资金紧张,未按合同及时支付相关企业的市政工程建设款项
D、某区政府经过法定程序对已经公布的城建规划予以变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行政法上的诚实守信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诚实,即信息真实。
要求行政机关无论是面对特定对象,还是普通公众,它所提供的信息都应当是真实、有效的,行政机关不能通过提供虚假信息对当事人或社会公众加以欺骗。
第二,信用,即信赖保护。
行政决定具有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
行政决定一旦作出,法律要求相对人对此予以信任和依赖。
基于这种信赖因素的存在,法律也理应充分认可并保护相对人基于其信赖所生之利益。
行政机关的规定或者决定一旦做出,就不能轻易更改,如果确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必须改变它们时,除了必须有充分的法律依
4.法律的权威源自于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关于培养全民的守法意识,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A、普法是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我国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负责”的普法责任制
B、要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就得在公民中树立“有权力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
C、弘扬公序良俗、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是培养守法精神的重要内容
D、道德和法律有可能是冲突的,所以培养公民的守法意识就是教导公民以法律为自己行为的唯一规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道德和法律可能发生冲突,其冲突的表现形式是:
合理而不合法或者合法而不合理。
现代社会中法律是人们最主要的行为准则,但不是唯一的行为准则。
故D选项错误。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5.某市律师协会与法院签订协议,选派10名实习律师到法院从事审判辅助工作6个月,法院为他们分别指定一名资深法官担任导师。
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2017年卷一7题,单选)
A、法官与律师具有完全相同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B、是对法院审判活动进行监督的一种新途径
C、有助于加深律师和法官相互的了解和信任
D、是从律师中招录法官、充实法官队伍的一种方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法官与律师由于所履行的职能不同,故不具有完全相同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A项错误。
实习律师从事审判辅助工作,并不是对审判的监督,故B项错误。
实习律师从事审判辅助工作,有利于律师了解法官工作,也有利于法官了解律师,故C项正确。
实习律师从事审判辅助工作,并不是成为法官,故D项错误。
6.某省政府向社会公布了政府在行政审批领域中的权力清单。
关于该举措,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旨在通过政务公开约束政府权力
B、有利于保障行政相对人权利
C、体现了比例原则
D、符合法治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①法治状态下,政府的权力应当为公民权利服务。
为了更好地让政府权力服务于公民权利,要求政府权力应当做到:
法无授权即禁止。
政府的权力清单符合法治原则,既能够约束政府按照事先规定的权力行为,又有利于保障相对人的权利。
故ABD选项均正确。
②比例原则要求政府在行使权力时,要注意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要求政府在行使权力时,应当在合法的范围内选择对相对人伤害最小的行为方式。
这里尚不涉及政府权力的选择行使问题,法律明文规定,政府信息必须公开,政府并无选择余地。
故C选项错误。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C选项。
7.某县医院在两个月内连续发生5起“医闹”事件,当地公安部门开展了“打击医闹专项行动”,共处理涉嫌违法、犯罪人员24人,但“医闹”仍时有发生。
之后,该县政府倡导发挥相对独立的第三方医患调处组织的作用,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来解决问题。
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第三方医患调处组织的处理决定具有国家强制力
B、“医闹”的解决依赖源头治理,国家机关不应介入
C、“医闹”的存在说明法律在矛盾化解中的权威地位仍待加强
D、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不利于公正地解决医患矛盾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①在我国,只有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依法授予其一定的国家职权的主体的决定才能具有国家强制力。
第三方医患调处组织属于民间组织,其处理决定没有国家强制力。
A选项错误。
②“医闹”问题已经涉及违法犯罪,国家机关应当介入。
B选项错误。
③不能违法是底线,人民群众合理合法的诉求也应当通过合理合法的程序进行。
“医闹”问题说明在相关人群中依然存在着“不信法、不遵法”的现象,而该现象存在的原因之一就是法律在矛盾化解中的权威性地位仍待加强。
C选项正确。
④法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些事情是法律无能为力的。
同样,政府的作用
8.关于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一律不得提交讨论
B、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律师和专家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
C、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査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D、推进综合执法,大幅减少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无条件在所有领域推行跨部门综合执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①不能违法是底线。
依法治国要求行政机关的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故A选项正确。
②不能违法是底线。
政府机关的行为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尽管政府有专门的法制机构部门,但是,政府工作人员不一定都是法律专业出身,因此,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
故《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以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
B选项正确。
③依法治国要求政府机关的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要求主体、权限、内容、程序、责任都必须法定。
故《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
9.东部某市是我国获得文明城市称号且犯罪率较低的城市之一,该市某村为了提高村民的道德素养,建有一条“爱心互助街”,使其成为交换和传递爱心的街区。
关于对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原则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5年卷一2题,单选)
A、道德可以滋养法治精神和支撑法治文化
B、通过公民道德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能为法治实施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C、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更要强调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D、道德教化可以劝人向善,也可以弘扬公序良俗,培养人们的规则意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为选非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C项“更要强调”字眼错误,法治、德治均要“强化
10.某法院完善人民陪审员选任方式,在增加陪审员数量的基础上建立“陪审员库”,随机抽选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
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应避免陪审员选任的过度“精英化”
B、若少数陪审员成为常驻法院的“专审员”,将影响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公信力
C、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让人民群众通过参与司法养成守法习惯
D、陪审员的大众思维和朴素观念能够弥补法官职业思维的局限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保障公民陪审权利,扩大参审范围,完善随机抽选方式,提高人民陪审制度公信力。
逐步实行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
陪审制度发端于英国,在司法审判中,陪审团确认事实,法官在陪审团确认的事实的基础上适用法律。
陪审制度的初衷是为了防止法官专断,而在专业思维中引入生活中的经验思维。
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在英国陪审制度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自己的特色,增加人民陪审员的数量,完善随机抽选方式,人民陪审
11.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对此,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
(2017年卷一1题,单选)
A、从实际出发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法治建设可适当超越社会发展阶段
B、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基础是中华法系,实践基础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经验
C、从中国实际出发不等于“关起门来搞法治”,应移植外国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
D、从实际出发要求凸显法治的中国特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从实际出发,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不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故A项错误。
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实践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故B项错误。
从中国实际出发,必须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故C项错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故D项正确。
12.司法改革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于我国的司法改革,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A、只要法院和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就能实现司法公正
B、跨行政区划设立法院和检察院的目的是让司法机关摆脱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
C、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有利于方便当事人诉讼
D、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有利于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行政诉讼制度,有利于推进法治政府的建设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司法独立只是司法公正的必要条件,并非其充分条件,法院和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并不一定就能实现司法公正。
故A选项错误。
其余三项正确。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
13.深人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以下哪一说法不属于决策机制?
( )
A、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
B、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建设
C、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D、建立以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制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B选项中“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建设”属于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不是依法决策机制。
14.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要求健全透明预算制度。
修改后的《预算法》规定,经本级人大或者常委会批准的政府预算、预算调整和决算,应及时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决算及报表也应向社会公开。
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2017年卷一2题.单选)
A、依法行政要求对不适应法治政府建设需要的法律及时进行修改和废止
B、透明预算制度有利于避免财政预算的部门化倾向
C、立法对政府职能转变具有规范作用,能为法治政府建设扫清障碍
D、立法要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但立法总是滞后于改革措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为选非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改和废止。
故A项正确。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公开透明能保证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监督,从而尽量避免追逐私利。
故B项正确。
立法先行,立法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
故C项正确。
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但并不意味着“立法总是滞后于改革措施”。
故D项错误,应选。
15.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执法为民的理念?
A、某市公安局为派出所民警制作“民警联系牌”,悬挂在社区居民楼入口处,以方便居民联系
B、某省为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积极推进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
C、某县政府通过中介机构以有偿方式提供政府信息
D、某区法院为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推行“网上立案”、“社区开庭”等措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执法为民理念有以下要求:
(一)执法者自觉践行执法为民理念,包括:
(1)坚持以人为本。
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关切转化为执法工作的具体目标,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执法工作的主要标准。
(2)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3)倡导和注重理性文明执法。
(4)切实做到便民利民。
(二)坚持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高度统一。
具体包括:
(1)有别于“个人权利至上”。
(2)执法为民理念明确地寓含着引导和教育人民群众遵纪守法的要求。
A选项方便民众,体现了执法为民的理念。
B选项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
16.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要求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上述要求?
(2016年卷一4题,单选)
A、甲省推行“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将风险评估作为省政府决策的法定程序
B、乙市聘请当地知名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对重大决策进行事前合法性审查
C、丙区因发改局长立下“军令状”保证某重大项目不出问题,遂直接批准项目上马
D、丁县教育局网上征求对学区调整、学校撤并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事项的意见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C项的“直接批准项目上马”的做法违反上述关于决策程序的要求。
17.坚持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主要特色,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关于党的领导的理念,下列哪一理解是错误的?
A、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B、我国法治事业,从总体部署到决策的具体实施,都是在党的大力推动下实现的
C、只要抓住立法环节,把党的各项政治主张和要求上升为法律,就能全面实现党对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政治领导
D、党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与坚持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是不矛盾的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党的领导,就是指党通过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实施与贯彻,依靠各级党组织作用的正确发挥,把握我国法治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决定我国法治事业的战略部署,推动我国法治事业的总体进程,协调我国法治事业中的重要关系,指导我国法治实践活动的具体开展。
故A选项正确。
②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故B选项正确。
③党对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领导,贯穿于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全部,即立法、司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都需要坚持党的领导。
故C选项错误。
④注意D选项,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就是将党的政策转化为法律,故党应
18.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关于全面依法治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 )
A、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管理国家事务
B、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C、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不应借鉴国外法治的经验、理念或模式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考查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C选项错误,我国应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但绝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19.某法院在网络、微信等平台上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以督促其履行义务,不少失信被执行人迫于“面子”和舆论压力主动找到法院配合执行。
对此,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
A、道德问题的有效解决总是必须依赖法律的强制手段
B、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有助于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C、法律的有效实施总是必须诉诸道德谴责和舆论压力
D、法律与道德具有概念上的必然关系,法律其实就是道德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
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强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我们既要
20.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对此,下列哪一理解是错误的?
(2016年卷一1题,单选)
A、法律既是保障人民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人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B、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同时也承担应尽的义务
C、人民通过各种途径直接行使立法、执法和司法的权力
D、人民根本权益是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法律要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我国《宪法》第2条第3款规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民直接行使立法、执法和司法的权力,故C项错误,应选。
21.下列关于法治工作基本格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党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宪法修改建议
B、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决策调整的,必须报全国人大讨论决定
C、备案审查制度只能审查宪法和法律
D、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党中央报告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考查法治工作基本格局。
A选项错误,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改建议。
B选项错误,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
C选项错误。
加强备案审查制度,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
22.关于党内法规和法律的关系,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A、党的纪律是党内规矩,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
B、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
C、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对所有党员都平等适用
D、党内法规可以成为法院审理案件的直接依据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法院审理案件只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党内法规仅仅适用于党员,不能直接作为裁判案件的依据。
故D选项错误。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23.下列关于法治工作基本格局的内容的说法中,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
A、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起草征求人大代表意见制度,增加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人数
B、政府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C、推进多头执法,增加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
D、加强和规范司法解释和案例指导,统一法律适用标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有关C选项的正确说法应当是推进综合执法,减少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
这是当下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相对集中执法资源,高效行政。
其余选项含义正确。
24.社会主义法治把公平正义作为一切法治实践活动的价值追求。
下列哪一说法正确体现了公平正义理念的基本要求?
A、在法律实施中为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应依据法理而不是考虑情理
B、在法治实践活动中,仅仅保证程序公正
C、迟到的正义是非正义,法治活动应同时兼顾公正与效率
D、法律是全社会平等适用的普遍性规范,为维护法制统一,对特殊地域和特殊群体应一视同仁,不作任何区别化对待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公平正义理念要求法理和情理的有机统一,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的有机统一,公正和效率的有机统一,普遍的法律和特殊的国情的有机统一,司法手段和非诉纠纷解决手段的有机统一。
①法理和情理应当做到有机统一。
故A选项错误。
②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应当做到有机统一。
故B选项错误。
③公正和效率应当做到有机统一。
故C选项正确。
④普遍的法律和特殊的国情应当做到有机统一。
故D选项错误。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C选项。
25.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A、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要完成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要有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C、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要求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D、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要求实现司法独立、权力分立制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 理论 复习题 5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