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练习题.docx
- 文档编号:24886330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4.91KB
奥数练习题.docx
《奥数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数练习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奥数练习题
奥数练习题
班级()姓名()做对()题
1.100-98+96-94+92-90+……+8-6+4-2=50
解:
100-98+96-94+92-90+……+8-6+4-2=(100-98)+(96-94)+...+(4-2)=2×25=50
2.1001×1001-1001=1001000
解:
10011001-1001=1001(1001-1)=1001000
3.两个数的和是682,其中一个加数的个位是0,若把0去掉则与另一个加数相同,这两个数分别是(620)和(62)。
解:
682(10+1)=62
4.已知九个数的平均数是72,去掉其中的一个数之后,余下的数平均为78,去掉的数是(24)。
解:
972-878=24
5.2、4、6、8、10,这些数都是双数,比101小的所有的双数的和是(2550)。
解:
2+4+6+...+100=(2+100)+(4+98)+(6+96)+...+(50+52)=10225=2550
6.在一条长360米的公路两旁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头都要种,一共要种(146)棵树。
解:
(3605+1)2=146
7.小明和小亮各拿出同样多的钱一起去买若干支同样价钱的钢笔,已知小明比小亮少得30支钢笔,得到小亮还给小明的钱是180元。
这种笔每支(12)元。
解:
小亮还给小明180元,故小亮用180元多买了302=15支钢笔
∴180(302)=12
8.56个荔枝与48个杏子重量相等,每个杏子比荔枝重5克。
每个杏子重(35)克,每个荔枝重(30)克。
解:
48个杏子比48个荔枝多出来的重量就是(56-48)个荔枝的重量
∴485(56-48)=30
9.两支钢笔和一支圆珠笔共16元,一支钢笔和两支圆珠笔共11元。
那么一支钢笔是(7)元。
解:
四支钢笔和两支圆珠笔的价格减去一支钢笔和两支圆珠笔的价格就是三支钢笔的价格
∴(216-11)(22-1)=7
10.甲、乙、丙三个班共有学生161人,甲比乙班多2人,乙班比丙班多6人,乙班有(55)人。
解:
甲班减少2人,丙班增加6人,总共就得到了三个乙班的人数
∴(161-2+6)3=55
11.两筐同样重的水果,第一筐卖出31千克,第二筐卖出19千克后,第二筐是第一筐的4倍,则每筐原有水果(35)千克。
解:
两筐水果的重量差是第一筐水果剩余重量的(4-1)倍
∴(31-19)(4-1)+31=35
12.把99只棋子分放在大小不同的两种盒子里,每个大盒子可装12只,每个小盒子可装5只,这样恰好装完。
已知两种盒子的总数大于10,那么大盒子有
(2)个,小盒子有(15)个。
解:
个位数字9只能拆成22+5和27+5,而大7小3的组合不满足盒子的总数大于10的条件
∴122+155=99
13.小明、小红、小青三位小朋友去钓鱼,数一数他们钓的鱼,发现小明钓的鱼是小红钓的3倍,小红钓的鱼比小青少7条,小青钓的鱼比小明少9条,小明钓到(24)条鱼。
解:
依题意有M=3H,H=Q-7,Q=M-9,所以M=Q+9=H+7+9=3H,7+9=(3-1)H
∴M=(9+7)(3-1)3=24
14.甲、乙、丙、丁四人加工零件。
已知丁比丙加工的多,甲、乙二人加工的总数比甲、丁二人加工的总数多,丙、丁二人加工的总数比甲、丁二人加工的总数多,则这四人按加工零件数从最多到最少的顺序为(乙>丁>丙>甲)。
解:
依题意有D>C,A+B>A+D(B>D),C+D>A+D(C>A)
∴B>D>C>A
15.三个小朋友都有同样多的苹果,后来小明给小红、小亮几个苹果后,小红比小明多7个苹果,小亮比小红少2个苹果。
小明给小红(3)个苹果,小明给小亮
(1)个苹果。
解:
设每人原有苹果数为A,小明给小红、小亮各H、L个苹果,依题意有A+H=A-H-L+7,A+L=A+H-2
∴H=(7+2)3=3,L=H-2=1
16.小苹和小明共有91本故事书,小明给小苹8本以后,小苹比小明多3本,原来小苹有(39)本故事书。
解:
设小苹、小明原来各有P、M本故事书,依题意有M+P=91,(P+8)-(M-8)=3
∴M=(91+82-3)2=52,P=(91-82+3)2=39
17.□□□+□□□□=1999这七个□中数字的和是(28)
解:
因为任意两个数字之和均不大于18,故上述求和算式中必定未发生进位
∴七个□中数字的和等于1+9+9+9=28
18.海关大钟,一点钟敲一下,二点钟敲二下……6点钟时,小红听到钟共敲了30秒,那么到12点钟时,敲钟的时间需要(66)秒。
解:
敲6点钟时共有(6-1)个间隙,花了30秒,每次间隙为30(6-1)秒
∴敲12点钟时需要(12-1)30(6-1)=66秒
19.张洁比妈妈小24岁,4年以后妈妈的年龄是张洁的3倍,今年张洁(8)岁。
解:
4年后两人的年龄差不变,此时年龄差是张洁年龄的(3-1)倍
∴24(3-1)-4=8
20.甲乙丙三个数之和是190,甲数是乙数的5倍,乙数是丙数的3倍,甲数是(150)。
解:
甲是丙的53倍,乙是丙的3倍
∴190(53+3+1)(53)=150
21.小华有钱12元,小玲有钱24元,两人合买三副乒乓球拍,还少6元,每副乒乓球拍(14)元。
解:
三副乒乓球拍合计12+24+6元
(12+24+6)3=14
22.宁波到杭州之间,火车中途还要停靠7个车站,相互两站间的票价都不一样。
那么宁波到杭州共有(36)种不同的票价。
解:
共有9个站,只乘一站有8种票价,只乘两站有7种票价,只乘3站有6种票价,...,乘全程8站有1种票价
∴共有1+2+3+4+5+6+7+8=36种不同的票价
23.李寅同学计划15天看完一本《童话世界》,他每天比王星同学多看2页,所以王星同学比李寅要多3天看完。
《童话世界》这本书共有(180)页。
解:
15天李寅比王星多看215页,这30页王星看了3天
∴(215)3(15+3)=180
24.96名少年队员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要过一条小河去爬山。
现在只有一条可乘6人的橡皮艇(包括划船的同学),过一次河需要2分钟。
全体队员渡到河对岸至少需要(38)分钟。
解:
开始时每次渡河实际只有(6-1)人过了河,最后一次是6人全部过河
∴(96-6)(6-1)2+2=38
25.吴韵同学把143只乒乓球放进两种盒子中,每个大盒子装12个,每个小盒子装5个,恰好装完。
那么大盒子比小盒子多
(2)个。
解:
个位数字3只能拆成24+5和29+5,所以大盒9个装了912=108球,小盒(143-108)5=7。
∴9-7=2
26.三年级组同学参加“六一”节团体操表演,每横排人数同样多,每竖排人数也同样多。
王菁的位置是从左数第10人,从右数第8人,从前数第9人,从后数是第7人。
参加表演的同学有(255)人。
解:
(10+8-1)(9+7-1)=1715=255
27.199个同学排成一列,按1—4报数,然后报几就排第几行,共排成四行。
周婧是第162个同学,她将排在第
(2)行的第(41)个位置上;如果李燕排在第3行的第20个位置后面,那么她是第(83)个同学。
解:
162=440+2
因1~4位同学排在第1列,440位同学已排了40列,故周婧在第2行第41列。
李燕排在第3行的第20个位置后面,即李燕排在第3行的第21个位置
∴420+3=83
28.学校举行运动会,参加入场式的仪仗队同学共有205人,每5人排一行,每一行空2米。
如果这个仪仗队以每分钟20米的速度通过主席台,需要(4)分钟。
解:
2055=41
∴队伍长(41-1)2=80米,需要8020=4分钟
29.一个两位数,它的数字之和正好是9,而个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8倍,这个两位数是(18)。
解:
如十位数字不小于2,则个位数字不可能是它的8倍,故十位数字只能是1
30.一幢七层楼,每层楼梯有16级,小丁从1楼到7楼,共走(96)级。
解:
16(7-1)=96
31.两个数的和是91,小玲在抄题时,将其中一个加数个位上的“0”丢掉了,结果算出的和是37,这两个数分别是(60)和(31)。
解:
91与37相减,则去除了一个加数,且差为另一个加数十位数字的(10-1)倍
∴(91-37)(10-1)=6
32.找规律填数。
2,8,5,20,7,28,11,44,(3),12。
解:
偶序位置的数是其前一位置数值的4倍
∴24=8,54=20,74=28,114=44,34=12
33.将1~7七个数字,分别填入下面空格内,使等式成立。
(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
□×□=□÷□=□+□-□
解:
1~7中能整除的除了除数为1之外还有42、62和63,而42与12出现重复的2故需排除,62与4、5、7间的运算不能相等,也排除
∴12=63=4+5-7
在除数为1的各种可能中,只有61可写为两个不同数字的乘积23
∴23=61=5+7-4
34.一个长方形牧场的三面用篱笆围成,第四条边靠着一面长100米的墙,包括与墙交界处每隔12米有一根木桩,那么一个长60米宽36米的长方形牧场最少需要木桩(12)根。
解:
两宽36米各需要=4根桩,长60米去除两端还需要6012-1=4根桩
∴2(3612+1)+(6012-1)=12
35.500张白纸的厚度为50毫米,那么(7500)张白纸的厚度是750毫米
解:
750毫米是50毫米75050=15倍
∴纸张数也为同样的倍数,纸张数为500(75050)=7500
36.6个男生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4个女生的平均体重是30千克,这10个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6)千克。
解:
总体重为(640+430)Kg,总人数为(6+4),故平均体重为(640+430)(6+4)=36Kg
37.百乐自选商场的一种矿泉水,进货4瓶5元钱,售出3瓶5元钱,要获利100元需要售出(240)瓶。
解:
每售出3瓶赚1瓶,每4次售出3瓶赚4瓶即赚5元
∴34(1005)=240
38.把盒中200只红球进行调换.每次调换必须首先从盒中取出3只红球,然后再放入2只白球,那么,在最后一次调换之前盒中的球数是(135)
解:
200只红球可进行2003=66次调换且余2只红球,且每次调换后盒中球数少1只
∴在第66次调换之前已调换了65次,盒中的球数是200-365+265=135
39.简算与计算。
609-708+306-108+202-198+497-100
14+15+16+……+45+46
9999+9998+9997+9996
99999×26+33333×22
解:
609-708+306-108+202-198+497-100
=(600+9)-(700-8)+(300+6)-(100+8)+(200+2)-(200-2)+(500-3)-100
=(600-700+300-100+200-200+500-100)+(9-8+6-8+2+2-3)
=500+0=500
14+15+16+……+45+46=(14+46)+(15+45)+...+(29+31)+30=60×16+30=990
9999+9998+9997+9996=10000×4-1-2-3-4=40000-10=39990
99999×26+33333×22=33333×3×26+33333×22=33333×(3×26+22)=33333×100=3333300
40.一个奶牛场有25头奶牛和15头小牛,每头奶牛每天吃草12千克,每头小牛每天吃草6千克。
现有草7020千克,可供它们吃多少天?
解:
每天需草2512+156=390Kg
∴可供它们吃7020390=18天
41.一箱鱼片24袋,其中6大袋,每袋9元;余下的是小袋,每小袋5元。
如果1大袋相当于2小袋,那么这箱鱼片的价格比全按小袋包装便宜多少元?
解:
1大袋相当于2小袋,便宜了25-9=1元
∴6大袋共便宜了6元
42.陈叔叔从家到单位去上班,如果每分钟走60米,就要迟到2分钟;如果每分钟走80米,就可以早到3分钟。
如果骑自行车每分钟行150米,从家到单位需要多少分钟?
解:
假设A每分钟走60米,B每分钟走80米,则B每分钟比A领先20米。
依题意,在A应到单位的时间里B已领先了602+803=360米,这360米实际上花了36020=18分钟
∴陈叔叔从家到单位有60(18+2)=1200米
∴骑自行车需要1200150=8分钟
43.一条大街上原有路灯201盏,相邻两盏路灯相距50米;现在换新路灯增加了50盏,相邻两盏路灯的距离是多少米?
解:
路长为(201-1)50米,现有路灯数为(201+50)盏
∴(201-1)50(201+50-1)=40米
44.甲、乙两个油罐,如果每分钟放油5千克,甲罐52分钟把油放尽,乙罐36分钟把油放完。
如果从甲罐向乙罐注油,需要过多少分钟两罐油相等?
解:
甲罐的油比乙罐的油要多放52-36=16分钟,即甲罐比乙罐多165Kg油
∴要过162=8分钟两罐油相等
45.于老师上班时坐车,回家时步行,在路上一共花90分钟;往返都坐车,只需30分钟。
如果往返都步行,需要(150)分钟。
、
解:
(坐车+步行)两次,共需902=180分钟,而已知坐车两次需30分钟
∴步行两次需902-30=150分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整体感知
1.同学们见过芦笛吗?
(展示课件第三屏)放在这爷爷嘴边的就是芦笛,它是用普普通
通的苇叶三折两卷而成的,它的声音可美妙呢。
2.有一个叫强强的孩子非常喜欢他爷爷做的
芦笛,听爷爷吹芦笛时发出的美妙声音。
围绕这芦笛还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历?
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
请大家一起学习《爷爷的芦笛》,走进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3.板书课题:
爷爷的芦笛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新词
1.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和不理解的新词。
自学生字和新词。
2.以小组的形式,学生交流生字和新词。
3.检测生字和新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感知课文,抓住主线
1.课文的题目是“爷爷的芦笛”,课文写了几次芦笛声?
都是怎样的芦笛声?
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相关词语。
2.引导学生找出三次芦笛声,说一说三次芦笛声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3.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次芦笛声:
1.课文第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到爷爷的芦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爷爷吹芦笛的图片,可极大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领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教学策略关键是“主线”的设计,本环节设计旨在引领学生抓住“三次笛声”这一主线,为后文学习做好铺垫。
笛的呢?
(展示课件第四屏)
2.思考:
为什么爷爷的芦笛声会让强强感到一股浓浓的海水味呢?
想象中的爷爷的芦笛声到底给了强强怎样的感受呢?
3.带着美好的憧憬,齐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二次笛声。
1.过渡:
好玩的小闸屋,如诗如画的大海,有趣的芦笛,这一切让强强无限向往。
现实生活中是怎样的呢?
就让我们与强强一起,来到苇叶葱茏的海边,来到爷爷的小闸屋,去亲自聆听爷爷的芦笛声。
2.默读2—6自然段,思考:
美丽的大海,清脆的笛声又给强强怎样的感受?
3.想想画面有感情朗读2—6小节。
二、细读课文,突破难点
(学习第三次笛声)过渡:
慈祥的爷爷,温柔的大海,丛生的芦苇,飞舞的海鸟,特别是清脆的笛声,给强强带来无比的快乐。
可这次海边之行,笛声带给强强的仅仅是快乐吗?
学习课文7
—13段。
(一)出示自学提示:
(展示课件第五屏)1.默读7—13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
出描写大海和强强的句子。
2.从哪些词句体会到大海狂怒了?
强强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二)交流汇报大海狂怒的句子,体会强强的恐惧,(展示课件第六屏)指导朗读。
(三)思考:
是什么将强强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
(四)爷爷的芦笛声想告诉强强什么?
(展示课件第七屏):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
(五)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引领学生入情入境读书,通过朗读感受大海的美丽,爷爷芦笛声的美妙。
给孩子们足够的自学时间,大胆放手,鼓励他们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并培养他们不动笔墨就不读书的好习惯。
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大海狂怒的图片和声音,调动学生视听功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学生入情入景地聆听着,充分感受到海水是如何的汹涌,
引导学生写一句和爷爷的这句话意思相近的名言或警句。
三、总结全文,提升认识
总结:
是啊,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的,当我们遭遇困难的时候,让我们拿出勇气,拿出胆量,让我们时刻想起——爷爷的芦笛,想起爷爷说过的话——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
四、再读课文,积累语句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板书设计
也为这些从未经过大风大浪的学生理解主人公当时为何会非常害怕打下基础。
强化文章中所表达的中心。
4爷爷的芦笛
婉转悠扬清脆奇特
向往欣喜勇敢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
)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
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
语文百花园一
板块:
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审美情趣,在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语海畅游”中的字词句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规律,掌握学习方法。
2.“积少成多”中的内容,意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文化。
引导学生多读多记,自己感悟。
学生如有疑问,教师可作适当的点拨和讲解,丰富学生的积累。
3.根据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发展思维能力。
4.“能说会道”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表达真情实感。
锻炼学生听、说、评的能力。
5.“笔下生辉”利用例文引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分类积累词语,让学生感悟一个意思有多种不同的说法;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2.小组交流,说说寒假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认真回忆事情的经过,注意别人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学习转述并评一评:
是否讲得清楚明了,是否语句通顺。
3.指导学生阅读例文,了解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抓住重点、突出中心的写作方法。
借鉴例文的写法,以“话说寒假生活”为内容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注意写出寒假生活的情趣。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和习惯,引导学生注意积累习作素材。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分类积累词语。
2.引导学生把丰富多彩、充满情趣的寒假生活表达出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