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附中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2校园内露天鱼池自主循环生态系统的构建.docx
- 文档编号:24884480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167.59KB
浙大附中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2校园内露天鱼池自主循环生态系统的构建.docx
《浙大附中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2校园内露天鱼池自主循环生态系统的构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大附中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2校园内露天鱼池自主循环生态系统的构建.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大附中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2校园内露天鱼池自主循环生态系统的构建
浙大附中露天鱼池自主循环生态系统的构建
研究时间:
2011年12月初至2012年3月底
学校: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班级:
高一(4)班
指导老师:
施永忠、王超
组长:
郑雨迪
执笔人:
郑雨迪、王琪璐
组员:
程瀛、梁琪、刘毓苗、常葆琦
浙大附中露天鱼池自主循环生态系统的构建
【内容摘要】学校以及许多企事业单位,为了美化环境,都建有露天鱼池。
我们学校也有这样的鱼池。
为了节约鱼池中鱼的喂养问题,节约学校维护经费,我们研究小组通过了解鱼池自身的生物循环体系,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通过咨询相关人员、试养金鱼藻等水草,观察池鱼日常生长状况等方法,结合其他各方面的研究结果,最终构建起适合露天池鱼生长的自主循环生态系统,并进行了一年多的实践验证。
【关键词】生态系统自主循环校园鱼池实验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假设,实验目的
步入高中阶段,我们在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中学习到了从生活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加以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搬到新教学楼后,我们发现教学楼前有一个室外鱼池,鱼池面积约30㎡,鱼池中有160条花锦鲤和红色锦鲤。
边上有1棵无患子树、1棵香樟树、1棵垂柳,鱼池中间有一处假山,假山上种植了1株罗汉松,2株迎春花,但水中没有种植任何水生植物。
鱼池中水循环完全依靠人工控制排水。
水中鱼儿嬉戏,十分美观,但也引起了我们极大的研究兴趣。
鱼多,自然吃得也多。
我们不禁想到了鱼的喂食和水的自然循环更新问题,光是喂食和人工换水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于学校鱼池
是我们想到了生物循环系统中的知识,并且想要以此研究出一个鱼池自主循环的生态系统,这样既可以解决鱼的喂食和池水的更新问题,还可以从中学习到许多生物知识。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研究小组试图通过了解鱼池本身的生物生态结构、分析影响因素并加以研究、咨询相关人员、试养金鱼藻等水草、观察池鱼生长状况等方法,结合各方面的研究结果,最终得出适合鱼生长的鱼池自主生态循环系统。
这将有利于学校更好地构建管理校园的生态环境,更好地节约学校生态建设的人力物力,可以节省一部分学校经费。
我们也不仅借此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还增长了生物知识,这对我们的高中学习生涯是一笔宝贵的经验财富。
按照我们的设想,我们就在指导师的指导下开始研究了。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1、本实验的基本原理或理论依据:
生态系统是一个“系统的”整体。
一个生态系统由生产者(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自给自足的绿色植物)、消费者、分解者和其所处的环境组成。
在这个鱼池生态系统中,水生植物如金鱼藻是生产者,它们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一方面作为自己生长所需的养分,另一方面作为鱼池中鱼类和部分微生物的食物,同时这些绿色植物还可以生成氧气供鱼池中生物呼吸。
各种鱼类和部分微生物是消费者,以池中的绿色植物或微生物为食,而鱼类的排泄物也为水生植物提供了养料。
最后一些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将池水中鱼类的排泄物、掉落的树叶等分解为水、铵盐、二氧化碳等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的无机物,完成该生态系统的最后一环。
2、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解说以及误差控制措施和办法的介绍:
从学校汤师傅那里了解到,学校鱼池换水完全是由一个排水口、一个入水口来进行的。
并且除冬季外其他季节都是每周喂食1或2次。
根据我们的采访和调查资料,我们分析出自变量、因变量。
分析结果如下:
(1)实验的自变量:
鱼池中金鱼藻等水生植物的有无:
(2)实验的因变量:
①鱼池不同天气的光照时间影响水草的生长:
观察场地:
浙大附中高一高三教学楼中间的鱼池;
观察对象:
鱼池不同天气的光照时间;
观察方法:
实地考察法,组内两位同学计算了一天中鱼池大概光照时间;
观察材料:
手表、相机;
观察步骤:
不同天气情况下,组内两位同学于早晚记录每天鱼池大概光照时间;
制作表格和折线图,求出不同天气下的日照时间的平均数;
观察结果:
晴天,平均每天9.142857小时;阴天,平均每天3小时;雨天,平均每天0.5小时。
②人走过时惊扰鱼:
观察场地:
浙大附中高一高三教学楼中间的鱼池;
观察对象:
一天中近距离走过鱼池或逗留的人数;
观察方法:
实地考察法,组内两位同学计算了一天中近距离走过鱼池或逗留的人数,并且分析数据得出每天有人和无人的时间段;
观察步骤:
每天派两位组员在每堂课间和中午晚上等课余时间在鱼池旁边记录近距离走过鱼池或逗留的人数;
制作表格和折线图,分析得出的数据并得出结论。
实验得到的数据:
经过统计得到,平均每天在鱼池这里逗留嬉戏的人数有23人次。
其中逗留人数较多的几个高频时间段分别为:
早上:
10:
00-10:
20
中午:
11:
55-12:
45
下午:
16:
40-17:
30
③鱼池旁边的树叶落入鱼池腐烂后为微生物提供养料:
观察场地:
浙大附中高一高三教学楼中间的鱼池;
观察对象:
鱼池旁边落下的树叶;
观察方法:
实地考察法,记录了每一天树叶掉下的数量;
观察材料:
无;
观察步骤:
每天组内两位同学在早上和晚上在鱼池旁数出当时鱼池表面的树叶数量;每天组内两位同学在晚上将当天晚上数出的数量减去早上数出的数量,得出的结果为当天鱼池旁边的树叶落入鱼池的数量;
制作表格和折线图,分析得出的数据并得出结论;
实验得到的数据:
经过记录和运算,得出平均每天早上水池上会有20片树叶,晚上大约有27片。
每天平均掉落7片。
所以根据多次观察和记录可以得出,这些叶片的腐烂周期大约在7天左右。
水面上的叶片腐烂后生成的有机物及上面的一些微生物将作为食物供给鱼群中的小鱼,并且适量的腐烂叶片也是整个生态系统构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实验的无关变量:
在晴天和雨天鱼池的酸碱度变化。
三、实验的材料、场地和实验研究
1、对实验中变量的分析:
我们实验中严格进行控制变量。
比如,对光照进行控制时,考虑到不同的天气与季节鱼池受光照的时间会有所不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弱也不同。
我们分别研究了多种不同的天气,并且分别记录多组数据以求得实验的精确。
当同学走过鱼池时发出的响声总会惊扰到鱼群的休息,给鱼的健康带来不利。
所以研究人的影响时,我们选择每天不同的时间段进行记录与比较。
再比如研究落叶的影响时,我们也选择分时段进行比较,并且选择不同风速时进行测量,以求得实验的精确。
鱼池中的各式水草可以为鱼群提供休息的地方和食物,并且可以供给氧气。
在鱼池生态中承担生产者的形象。
所以我们也考虑了水生植物的影响。
在选择水生植物时,我们也考虑了很多因素:
水草需要耐阴耐寒、不需要有土壤栽培、美观、价格低廉、容易成活、能够为鱼群提供食物和微生物等等。
鱼池中水的酸碱度基本可以会保持在正常的酸碱度左右。
并且不会有太大的变动。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我们最终选择了金鱼藻为主的水草。
由于学校的技术问题,不能对金鱼藻等水草在水中产生的的释氧量、微生物进行准确的定量测定。
初选的水草
2、金鱼藻对校园鱼池生态的影响研究(第一次):
我们第一次实验选择了金鱼藻和圆心萍,之所以选择金鱼藻是因为它观赏性好、不需要土壤、耐阴耐寒、繁殖能力强,是鱼群最喜欢吃的食物之一。
选择圆心萍是因为它作为浮水植物长得小巧可爱,既可以美化鱼池,也可以为池鱼提供隐蔽处,并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帮助。
实验场地:
浙大附中高一高三教学楼中间的鱼池;
实验对象:
金鱼藻;
实验方法:
实验法,我们将在校园鱼池中放入整理好的20株约为20厘米长的金鱼藻,并且在研究时间内不再喂鱼食,观察鱼的生长情况和金鱼藻的完好程度;
实验步骤:
①我们一共花五十元买回20株约为20厘米长的金鱼藻,用清水进行多次漂洗,我们将金鱼藻整理好后放入鱼池中,并且放置的位置尽量挑选阳光可以照到的;
②从实验起始日开始,我们请原学校鱼池喂养负责人不再给鱼进行喂食。
每天观察并记录鱼的生长情况和金鱼藻的完好程度,并根据金鱼藻的完好程度来分析得出鱼池的生态是否达到平衡,从而得出一个达到恒定值的金鱼藻的数量;
③实验得到的数据:
第一天金鱼藻完好程度是100%,第二天金鱼藻完好程度是90%,第三天金鱼藻完好程度是0%,由于金鱼藻是锦鲤最爱吃的食物,而且我们没有做好防范措施,所以在第三天金鱼藻就全部被鱼吃光,实验失败。
3、狐尾藻对校园鱼池生态的影响研究:
第二次实验选择了狐尾藻,狐尾藻长得比较好看,价格低廉,并且在植物园等公园水体中都可以捞到。
实验场地:
浙大附中高一高三教学楼中间的鱼池;
实验对象:
狐尾藻;
实验方法:
实验法,金鱼藻的第一次实验失败后,我们尝试在校园鱼池中放入整理好的10株约为30厘米长的狐尾藻,并且在研究时间内不再喂鱼食,观察鱼的生长情况,狐尾藻的完好程度和生长情况;
实验步骤:
①我们又买回10株约为30厘米长的狐尾藻,用清水进行多次漂洗;并将狐尾藻放入鱼池中,并且放置在尽量阳光可以照到的地方;
②从实验起始日开始,我们请鱼池喂养负责人不再给鱼进行喂食。
每天观察并记录鱼的生长情况和狐尾藻的完好程度;并根据狐尾藻的完好程度来分析得出鱼池的生态是否达到平衡,从而得出一个达到恒定值的狐尾藻量;
③实验得到的数据:
第一天狐尾藻完好程度:
100%;第二天狐尾藻完好程度:
90%;第三天狐尾藻完好程度:
60%;第四天狐尾藻完好程度:
30%;第五天狐尾藻完好程度:
10%;由于实验准备不充分,以及对狐尾藻的生长条件不够了解透彻,导致狐尾藻没有成活,所以实验失败。
4、金鱼藻等水生植物对校园鱼池生态的影响研究(第三次):
第三次实验我们再次选择金鱼藻,并放入多种水生植物,如睡莲、水葱、水芹菜、小浮萍等。
选择金鱼藻,主要还是看重它是鱼群喜欢的食物。
而且为了避免在金鱼藻生长初期就被鱼群吃完,所以我们将金鱼藻放在鱼池的一个角上,并且用渔网做保护。
实验场地:
浙大附中高一高三教学楼中间的鱼池;
实验对象:
金鱼藻及其他水生植物;
实验方法:
实验法,我们将在校园鱼池中放入整理好的110株约为10厘米长的金鱼藻,以及其他水生植物,并且在研究时间内不再喂鱼食,观察鱼的生长情况,金鱼藻及其他水草的完好程度和生长长度;同时定期测试水体中微生物的情况,与种植水草前进行对比。
实验步骤:
①我们委托学校汤师傅从千岛湖带回细网并布置在鱼池里,在金鱼藻没进入正常生长以前,先不直接与锦鲤鱼见面;然后我们再次买回110株约为10厘米长的金鱼藻,用清水进行多次漂洗,然后我们将金鱼藻整理好后放入鱼池一角;同时,从实验起始日开始,我们请鱼池负责人不再给鱼喂食和换水。
我们则每天观察并记录鱼的生长情况和金鱼藻的完好程度,以及它的生长量;并根据金鱼藻的完好程度来分析得出鱼池的生态是否达到平衡,从而得出一个达到恒定值的金鱼藻量;
②监测鱼池水体中的微生物生长情
金鱼藻
况:
在植入水草前的水体取样,进行微生物量的测定。
然后在植入水生植物后,每天坚持测量微生物量的变化,以了解水生植物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
③实验得到的数据:
平均每株金鱼藻每周的生长量在3㎝左右。
此次实验由于具有良好光照和相应隔绝的环境,所以金鱼藻长势良好。
同时,鱼池微生物含量也相应增加,基本达到我们的预期。
最终以金鱼藻为主,再加上其他水草的配合,使鱼池内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自主生态循环系统。
另外,对晴天和雨天鱼池的酸度变化的影响因素经过小组测试和分析后,发现因为鱼池周边大树的遮挡作用,城市带有酸性的雨水流入鱼池的不多,对鱼池的酸碱度影响不大,所以可以不予考虑;我们无法定量地研究绿色植物在晴天和阴雨天里光合作用的强弱程度。
但从我们课题研究导师王超方面了解到,在阳光下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强于阴雨天。
而对观赏鱼池的同学来说,偶尔的惊扰对鱼群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反之,有助于减少大的花锦鲤吃掉金鱼藻的现象。
综结多次实验结果,我们最后在学校观赏鱼池中植入金鱼藻为主其他水草为辅的水生植物,作为生物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它们将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一方面作为自己生长所需的养分,另一方面为鱼池中鱼类提供食物,并作为部分微生物的滋生食物。
而且还借此来生成氧气,吸附杂质,改善水质,净化水体。
四、信息处理及得到的结论
通过将近一年的实验研究,在室外观赏鱼池中,根据水池大小和鱼的多少,放入适量的以金鱼藻为主和睡莲、水葱、水芹菜、小浮萍等水草为辅作为生产者,可以构建一个自主循环的生态系统,在原生态状况下,使室外观赏鱼池的鱼群能够自主生存和发展。
我们的基本成果是:
1.在室外观赏鱼池中植入水生植物,借助光合作用,所生长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可以为相应数量的观赏鱼解决食物问题,而无需抛投容易影响水质的人造鱼食。
2.在室外观赏鱼池种植水生植物,既可以美化鱼池,为鱼群提供玩耍、休憩、养生和繁殖的场所,也可以发挥水生植物的吸附杂质,净化水体的作用,避免投入昂贵的经费来添置鱼池水质过滤装置或每天换水,节省开支。
基本实现了研究目的,那就是使校园室外观赏鱼池的生态系统能够自主循环,并且起到一定的美化效果。
因此,我们的实验证明:
室外观赏鱼池完全可以借助水生植物来建立自主循环的生态系统,既为学生提供美丽的休闲观赏场所,又可以环保节能,每年可以为学校节省鱼池养护而投入的过滤设施或自来水的水体更新费,管护人工费以及鱼食等,根据学校总务处有关专家估计,按照目前市场行情,至少可以节约五万以上元。
如果全国所有的室外观赏鱼池都建设起这样的自主循环生态系统,那那岂不是可以为国家节约上亿元的养护经费!
而且还可以为境保护做出巨大的贡献,利于各地水体的保护工作。
特别让我们高兴的是,在经过近一年的实验,我们校园观赏鱼池里,荷花、金鱼藻、水葱和水芹菜等植物郁郁葱葱地生长良好。
特别是在暑假里,学校鱼池负责人汤师傅告诉我们,鱼池里成熟的锦鲤还在水草上产卵,并自然孵化出一百多条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小鱼苗。
进一步证明我们所构建的自主循环生态系统是成功的
有待讨论的问题:
由于学校条件所限,还没有办法测量金鱼藻等水生植物在日常合成有机物的量,所以没有办法了解和研究绿色植物在晴天和阴雨天光合作用的强弱程度。
同时,不同种类水生植物之间如何科学的安排比例,使各自协调的发挥作用,也还没有深入探究。
并且校园观赏鱼池中鱼的种类繁多,如何根据不同鱼类来控制由水生植物构成的生态系统的量,也还没有定论。
这些都是我们的研究中还需努力的问题。
在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得到了施永忠老师、总务处主任何黎明老师、学校鱼池负责人汤师傅、生物实验员王超老师的的大力支持、帮助和指导,为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顺利完成提供了知识和智力保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期刊:
唐志远、《谁说“自闭”就不能活泼》、《博物》、2011年06月、90期、P18-21;
2.XX文库:
进行一个观赏鱼鱼池的预算/28eaead2a58da0116c1749c8.html
3.XX文库:
水景植物栽植及养护/31f6ad93daef5ef7ba0d3c03.html
附录:
1、每个小组成员的心得和体会:
(1)郑雨迪:
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尝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
作为组长,我要学会考虑更多东西,而且要担负起整个活动流程。
虽然在整个活动中,我经历了很多的失败和挫折,但是我还是坚持下去。
我和组员放弃了宝贵的课余时间和自修课奔波于指导老师和施老师的办公室以及各个采访点,尽力将论文写得完美。
这次难得的经验使我难忘。
(2)王琪璐:
这一次的研究性学习是培养我们自主学习和科学创新的良好时机。
很多时候,因为经验不足会使很多的研究内容达不到要求。
在老师指导下,我们进行方案的计划和实验。
其中最难解决的就是金鱼藻的购买问题。
连续多天我们去看了不少商店,所幸的是我们还是买到了。
在与导师、与汤师傅的交流过程中锻炼了我的社会交际能力。
让我受益匪浅。
(3)程瀛: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小组经历了采访调查,实验分析等活动,并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多次的采访和交流提高了我们的交际能力。
其次,经过一系列的开题论证以及与陌生人的接触,提高了我们的自信心,也增长了知识。
更加难得的是,研究性学习让我们培养了团队精神。
还培养了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填补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4)常葆琦:
在本次研究活动中,让我体验到了要真正去研究,从确定研究课题到写论文的不易。
本以为简单的问题到了实验中却处处遇到困难。
社会经验不足的我们在实验中常常会漏洞百出,导致前几次实验的失败。
但是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的共同导论中,我们再一次拾起信心,再一次做实验。
这一次活动让我们增长了许多知识。
(5)梁琪:
研究性学习对于我们而言是初次接触的。
虽然因为经验不足走了许多弯路,遭遇到许多的挫折。
但是我们坚持了下来。
我们在活动中积极向老师要求指导,也自己做了许多调查和试验,这带给我们一种自主探索和学习的快乐,是一种十分新奇的体验。
期待下次能够做得好!
(6)刘毓苗:
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给我带来了许多成长,从刚开始确定课题时的纠结,再是制定研究性学习计划时的迷茫,后来的观察、实验时来回奔波的忙碌,更有结题报告时的期待,最后是等待现场答辩与一丝即将大功告成的开心。
这一切的一切都告诉我,这个成果的来之不易。
并且在活动中,无处不体现我们的团结一致。
2、原始数据统计图表:
(1)金鱼藻对校园鱼池生态的影响研究的统计表和折线图:
金鱼藻对校园鱼池生态的影响研究
时间
金鱼藻完好程度
第一天
100%
第二天
100%
第三天
90%
第四天
90%
(2)鱼池不同天气的光照时间的统计表格
鱼池晴天的光照时间
时间
每天大概光照时间(小时)
第一天
10
第二天
9
第三天
9
第四天
10
第五天
9
第六天
9
第七天
8
平均每天
9.142857
鱼池阴天的光照时间
时间
每天大概光照时间(小时)
第一天
3
第二天
4
第三天
3
第四天
2
平均每天
3
鱼池雨天的光照时间
时间
每天大概光照时间(小时)
第一天
0.5
第二天
1
第三天
0
平均每天
0.5
(3)每天近距离走过鱼池或逗留的人数的表格和折线图:
每天近距离走过鱼池或逗留的人数
时间
人数(人)
第一天
24
第二天
18
第三天
18
第四天
30
第五天
24
第六天
31
第七天
23
第八天
22
第九天
25
第十天
14
第十一天
30
第十二天
18
第十三天
29
第十四天
19
第十五天
18
第十六天
15
第十七天
14
第十八天
30
第十九天
25
第二十天
33
第二十一天
22
折线图:
(4)鱼池旁边的树叶每一天落入鱼池的数量的统计表和折线图:
鱼池旁边的树叶每一天落入鱼池的数量
时间
叶片(片)
第一天
2
第二天
5
第三天
2
第四天
4
第五天
10
第六天
11
第七天
13
第八天
7
第九天
8
第十天
4
第十一天
4
第十二天
3
第十三天
16
第十四天
10
第十五天
10
第十六天
5
第十七天
2
第十八天
2
第十九天
6
第二十天
6
第二十一天
13
3、访谈实录和实地考察照片:
(1)对学校鱼池现有情况的咨询:
2012年2月21日星期二下午3点整,组长郑雨迪、组员程瀛、梁琪、王琪璐、常葆琦来到新行政楼一楼的总务处了解学校鱼池现有情况。
总务处老师热情地回答了我们的疑问,同时建议我们去食堂寻找汤师傅了解更深入的信息。
通过总务处老师的回答,我们知道了学校鱼池的底是用水泥封住的,难以种植水生植物如睡莲等。
所以我们以后开始查找不用种植的水生植物。
2012年2月21日星期二下午3:
30分,组长郑雨迪、组员程瀛、梁琪、王琪璐、常葆琦来到旧行政楼二楼研究性学习老师施永忠老师的办公室。
我们向他反馈了我们现有的信息和研究方案,同时询问了他的想法。
通过和老师的沟通,我们调整了之前的计划,同时确立了更有可行性的研究方案。
2012年2月21日星期二下午4点整,组长郑雨迪、组员程瀛、梁琪、王琪璐、常葆琦来到图书室三楼生物老师王超老师处。
我们向王超老师反馈了我们更改过的研究方案,同时借用老师的电脑查找了锦鲤平时的生活习性、吃的食物。
结合学校的鱼池无法种植水生植物的情况,我们确定了生长力极强、锦鲤爱吃、光合作用强的水生植物——金鱼藻。
2012年2月23日星期四下午4:
40分,组员王琪璐在学校食堂采访了汤师傅。
通过向汤师傅咨询学校鱼池的现有情况,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学校鱼池的现有生态结构,从而发现了一些我们可以加以研究和改进的部分。
以下是采访记录:
问:
学校鱼池多久喂一次鱼食?
答:
因为冬季鱼群处于休眠状态,所以一般鱼群不进食就不用喂。
其他季节,一周喂一次鱼食。
问:
学校鱼池多久换一次水?
答:
鱼池里的水一直是流动水。
我们把水龙头打开一个小口让水流进来,保持水的活性。
问:
学校怎么清理鱼池周围落下的树叶?
答:
一般我们看到的话就会清理。
无患子的叶片和果实落入水中腐烂后会形成有毒物质影响鱼生长。
问:
学校鱼池的大小?
答:
大约30平方米。
问:
学校鱼池水的深度?
答:
45厘米。
问:
学校鱼池中鱼的死亡情况?
答:
刚买来的鱼苗放进去后会有一些死亡,可能因为水土不服等的原因。
后来的鱼死亡率就会小很多了。
问:
学校鱼池中鱼现有的总数?
答:
160条。
问:
学校鱼池水的温度?
答:
冬季一般在5摄氏度以下。
问:
是否会对学校鱼池消毒?
答:
鱼池定期消毒。
时常要观察鱼的生长,防止鱼染上病毒细菌等。
冬季消毒次数少,黄梅天时每天都有人来看鱼,那时一周消毒1-2次。
(2)活动照片:
4、研究活动照片(部分放到正文中):
寻找水草
5、小组活动记录、与导师交流记录:
(1)小组活动记录:
①到学校鱼池观察鱼池本身的生物生存结构。
②去网上和校图书馆查找有关生态系统的资料
③向研究导师王超老师咨询影响自主生态循环系统的因素和30平方米160条锦鲤需要的水生植物的植物种类。
④向鱼池负责人汤师傅了解学校鱼池的现有情况。
⑤分析影响自主生态循环系统的因素并加以研究。
⑥向卖金鱼藻的商贩咨询30平方米160条锦鲤需要的金鱼藻数量。
⑦实验法,在校园鱼池中放入整理好的20株约为20厘米长的金鱼藻,并且在研究时间内不再喂鱼食,观察鱼的生长情况和金鱼藻的完好程度;
⑧实验法,在校园鱼池中放入整理好的10株约为30厘米长的狐尾藻,并且在研究时间内不再喂鱼食,观察鱼的生长情况和狐尾藻的完好程度;
⑨实验法,在校园鱼池中放入整理好的110株约为10厘米长的金鱼藻和睡莲、水葱、水芹菜、小浮萍等,并且在研究时间内不再喂鱼食,观察鱼的生长情况和金鱼藻的完好程度;
⑩整理数据,并和老师共同提出适宜的鱼池自主生态循环系统的框架,并撰写研究报告。
(2)显微镜实验过程:
在2012年2月8日(周三)晚上,组员程瀛在她家鱼池中取出水样340ML。
她家中鱼池与学校里最大的不同是她家鱼池中放有水草,而学校里没有,其他条件与学校鱼池相似。
2012年2月9日(周四)中午20:
25分,组员程瀛、王琪璐、常葆琦在校园高一和高三教学楼中间的露天鱼池进行了取样,并取得鱼池中深层水25ML。
20:
30分,组长郑雨迪、组员程瀛、王琪璐、常葆琦准时在科技馆108生物实验室进行了显微镜水样观察。
我们小组有仪器如下:
显微镜两个,载玻片和盖玻片若干,烧杯两个,胶头滴管两个。
首先,我们分别用两支胶头滴管取出程瀛采集的样本(以下称1号水)与校园鱼池水样(以下称2号水),分别滴在2片干净的载玻片上各一滴。
然后正确盖上盖玻片。
将样品分别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最开始1号水在显微镜下看不到像,于是我们换用高倍镜后看到绿色条状物体与白色条状物体,但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大 附中 研究性学习 课题 成果 校园内 露天 鱼池 自主 循环 生态系统 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