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4883458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4.50KB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案.docx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案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案
【篇一: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全集】
必修5
第一单元走进经济
单元要求:
1.了解调查问卷的设计及报告的写法。
2.培养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
3.关注经济发展,关注经济发展带来的价值观,消费观,道德观的变化。
单元内容:
1.《钱》——王其柯;
2.《规则和信用:
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林其屏;
3.《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关于青少年消费观念的调查报告》——沈杰单元重点:
学写调查报告
一、单元设计:
第一课时:
阅读《钱》和《规则和信用:
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讨论相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问题,谈谈自己最感兴趣的经济问题。
第二课时:
阅读《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以及本单元点击链接的内容,学习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调查报告撰写的方法。
第三课时:
总结交流本次活动,评价各组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认真阅读《钱》和《规》两篇课文,完成课后思考题;
(1).课文为什么说“‘钱’变为‘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
(2).钱是如何推动历史的发展的?
(3).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带来了哪些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异?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调查报告的写作指导
指导学习“点击链接”短文: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调查的开展和报告的写作》。
结合学生设计的问卷和写作的调查报告进行分析。
写一篇调查报告
调查项目:
家庭经济收入来源及开支
第二课时
一.阅读《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以及本单元点击链接《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调查的开展和报告的写作》,推断此调查报告的调查问卷是如何设计问题的。
二.熟悉调查报告的格式:
(1)标题
(2)前言
(3)主体
(4)结尾
三.归纳设计调查问卷的要点:
第三课时
一,设计问卷调查
(一).问卷形式:
开放式、封闭式、半开放式
(二)调查问卷设计具体步骤:
1.定问卷名称,形式。
一般由“调查课题+问卷调查”组成。
2.定调查对象。
3.精心提出问题。
(三)具体设计选项要讲究技巧,设计选项要注意:
1.问题的表述要具体明确
2.问题的表述要通俗易懂
3.问题提出要单一
二、以第三课为例子,请每个四人小组讨论写出此调查问卷的设计轮廓,并展示出来。
第二单元新闻
4、东方风来满眼春
一、教学要求:
1、了解邓小平同志这次深圳谈话的核心观点和相关的重要信息,理解小平同志这次南方谈话的重要意义。
2、体会这篇通讯报道的标题特点以及文章开头的特色。
3、探究课文作者是怎样选择与安排材料的。
二、教学重难点:
(要求中的2、3点)
三、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理清线索,把握重要信息,认识邓小平的性格特点。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介作者。
(二)学生速读文章,理清本文的线索,概括各节内容。
(三)理解课文。
1、从全文中理出小平同志这次深圳谈话的核心观点和相关的重要信息。
2、联系《春天的故事》歌词畅谈这次谈话的重要意义。
3、本通讯用了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形式,报道了考察时的重要谈话,说说这些谈话体现了哪些性格。
(四)课文总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了解本文选材及安排材料的特点,体会标题及开头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了解本文选材及安排材料的特点。
(三)体会标题及开头的特色。
(四)课外拓展。
(五)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6、喜看稻菽千重浪
目标预设
①把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体会并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
②以分析探究引导写作。
③了解本文的通讯人物——袁隆平的性格特点和高尚的品格,了解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上
的贡献,并学习他在科学上的执着精神。
表达交流:
新闻播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走近人物——袁隆平
三、走入文本
1、这篇人物通讯“写了什么”?
2、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尤其是新闻类文章,它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请分析本文题目的特点。
四、活学活用(写作练习)(10分钟)
问:
人物通讯的写作选取人物时有什么要求?
问:
是不是只有国家主席、航天英雄、科学家才能作为报道对象?
第三单元戏剧
9、雷雨(节选)
教学重点
1、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2、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
教学方法
以诵读、点拨为主,辅以讨论和练习。
学法指导
掌握戏剧文学的特点:
戏剧冲突的尖锐性;人物、事件、活动场所的集中性;戏剧语言的个性化。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曹禺和《雷雨》
二、戏剧常识
三、《雷雨》的标题和情节
四、文本深入研读及网络实时讨论
a、这场戏的戏剧冲突是什么?
这场冲突最引人入胜的戏是哪一段。
b、分析人物性格。
五、写作特点
对话个性化是这个剧本的突出特点。
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是又一特色。
10、哈姆雷特(节选)
教学要求
读懂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体会课文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戏剧人物、戏剧语言的分析。
教学难点:
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方法:
赏析法和练习思考法。
一、作者简介:
二、社会背景
三、悲剧的情节
四、研习课文
1、节选的这场戏在情节结构上可分为哪三部分?
各部分主要写的什么内容?
2、课文节选部分是剧本的第三幕第一场。
这是展示哈姆莱特性格的重要场次。
哈姆莱特被看作是什么样的典型?
(哈姆莱特被看作是既勇敢又忧郁的典型。
)
3、在这场戏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味到哈姆莱特的什么性格特征?
4、戏中国王和奥菲利娅的父亲设下圈套,让奥菲利娅探问哈姆莱特内心的秘密,为了不泄露自己的心事,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他也只得装疯卖傻,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5、我们根据背景和情节的介绍知道哈姆莱特具有哪些个性?
6、分析整个剧本,归结起来看,全剧展示的冲突主要是围绕什么的冲突进行的?
7、这些冲突的作用是什么?
【教学后记】以介绍基本常识为主。
11、城南旧事(节选)
教学要求
1、了解本文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风格特点。
2、领略本文以舒缓的节奏,象征、含蓄、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创造出的一种近乎中国水墨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
3、品味课文流畅、朴素、简约的个性话的语言。
教学设想:
1、阅读时要注意剧本所反映的时代特征,设身处地地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
2、安排二课时。
一、导入
二、林海音介绍
三、关于小说《城南旧事》
四、研究课文
(一)简析课文。
(二)讲析课文:
五、试分析音乐描写在剧本中的作用。
六、布置作业
第四单元文言文
14.鸿门宴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2.了解刘邦、项羽楚汉相争的基本史实
3.尝试评析刘邦、项羽等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
1.文言基础知识
2.历史人物评价
教学安排:
四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学生自读课文,不少于五遍。
时间不足时,可在课后挤时间。
1.读通句子,初识文意
2.标注重要的实词虚词
3.对疑难问题作上记号
第二课时
一、齐背《大风歌》进入本课
二、强调本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强化理解课文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
1.通假字
距——拒内——纳倍——背蚤——早坐——座不者——否则郤——隙
2.重要实词
3.重要虚词:
于;之;为;乃;以;因。
4.句式
使人言于项羽曰
具告以事
大王来何操?
因击沛公于坐
第三课时
一、引入:
二、根据问题串讲文意。
1.曹无伤为什么会派人向项羽告密?
这说明什么?
2.项羽得到密报后,第一反应时什么?
这能看出项羽当时是怎样一种心理状态?
3.关键时刻,项伯向张良泄漏了项羽的机密。
我们应该怎样评价项伯其人?
4.面对危急,刘邦采取了哪几项应对措施?
第四课时
一、让学生尝试评析刘邦、项羽为人
二、问题:
对刘邦、项羽二人,你更欣赏、肯定谁?
三、教师结合史料评价刘邦的善于用人
四、作业
1.课后练习三
2.课外阅读:
《高祖还乡》
【篇二: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1教案全集】
第1课、王维诗四首
一、作者介绍
二、四诗简介
(一)积雨辋川庄作
1.写作背景简介
2.基本解读
这首诗描写了久雨中的辋川别业优美风光(境),抒发了诗人淡泊宁静的情怀(意)。
(主
旨)
首联“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葘”写田家劳作生活。
农家村妇田夫怡然自得之
情跃然纸上。
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两种景象相映衬,将积雨之时的辋川山野写
得画意盎然。
颈联“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表面上看起来是太过清幽孤寂,实际上正是
诗人对尘世喧嚣生活极为厌倦的写照。
(寓情于景)
尾联“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是诗人与世无争的表白:
既然我早已去
机心,绝俗念,随缘自适,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
3.鉴赏要点
①2+2式结构:
前二联写景,后二联写情志。
②“诗中有画”。
语言富于色彩之美;“争席”、“海鸥”二典,有生活画面,曲折见意。
这正是“诗中有画”特色的鲜明写照。
③用典。
(二)辛夷坞
1.写作背景简介
2.基本解读
这首诗写辛夷坞幽静之景(境),表现诗人宁静淡泊情怀(意)。
(主旨)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当春天来临,花的蓓蕾在山中怒放,灿烂无比。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写春天不永,花开花落。
。
3.鉴赏要点
①以动衬静,显得山林越发清幽。
②寓情于景。
写景中表达了诗人淡泊情怀。
③对比。
辛夷花在春寒料峭时开放,展示它的生机和希望,但一树芳华面对的却是“涧
户寂无人”,这是多么孤独而又冷落的令人难堪的境地!
(三)送沈子福归江东
1.写作背景简介
2.基本解读
这首诗写送别友人之场景,表达了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主旨)
前二句“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写送行之地的景色,反衬出离别的伤感。
后二句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春归”,写友人走后诗人的思念之情。
3.鉴赏要点
此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4.问题探究
王诗中“临圻”,应是地名,今址难详,或是“临沂”之误。
临沂,晋时为侨置县,在
今江苏江宁东北十五公里处,恰与诗题“归江东”吻合。
(四)观猎
1.基本解读
这首诗写一次打猎场面,其中蕴含着诗人的豪情壮志。
(主旨)
诗的首句“风劲角弓鸣”未写人,先写声。
颔联“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写狩猎时惊心动魄的场面
颈联“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表示将军归猎之迅速,有瞬息千里之感。
尾联“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与开头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
2.鉴赏要点
①对比的表现手法。
②全诗结构巧妙,起得突兀,结得意远,中间流转自如。
③遣词造句用得准确精当,“枯”、“尽”、“疾”、“轻”、“忽过”、“还归”,体物精妙,
传神。
第2课李白诗四首
一、作者介绍
二、课文简介
(一)梦游天姥吟留别
1.写作背景简介
2.基本解读:
这首诗为留别友人所作,通过写梦中游仙境界,表达诗人不满社会现实,
不为名利所困,蔑视权贵的高尚节操。
(主旨)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写梦游之缘起,从开始至“对此欲倒东南倾”。
第二部分写整个梦游历程,从“我欲因之梦吴越”至“失向来之烟霞”。
第三部分是梦醒后的感叹,从“世间行乐亦如此”至结尾。
3.鉴赏要点:
这首诗写梦中游仙所见,内容丰富、曲折,表达了诗人不满现实、蔑视
权贵的可贵精神和桀骜不驯、不为名利所诱的崇高人格气节。
(二)哭晁卿衡
1、写作背景简介
2.基本解读
这首诗表现诗人失去好友后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别的真挚友情。
(主旨)
首句“日本晁卿辞帝都”以赋笔点出晁衡辞官返国。
次句“征帆一片绕蓬壶”由眼前联想到晁衡旅行之遥远和艰险。
第三句“明月不归沉碧海”以比喻手法写晁衡之遇难。
末句“白云愁色满苍梧”抒发诗人的悲痛心情。
3.鉴赏要点
此诗表达了与日本友人晁衡之间跨越国别的真挚友情。
全诗格调清新,想象丰富,含蓄而又飘逸。
拟人手法的运用。
(三)丁都护歌
1.写作背景简介
2.基本解读
这首诗写纤夫们夏日拖船之苦,表达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主旨)
“云阳上征去”六句写暑天拖船之苦。
“一唱都护歌”二句写纤夫的心情。
“万人系磐石”二句照应了“拖船一何苦”,极言行役之艰巨。
“君看石芒砀”二句由眼前所见联想到更远的将来,纤夫之苦足以感伤千古,没有尽头。
3.鉴赏要点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关注民生疾苦的可贵情怀。
最后一句深化了主题,诗人由眼前景想到
将来,纤夫们的痛苦何时才能到头呢?
全诗采用了白描手法,如“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的直白描绘,震撼人心。
(四)越女词五首(其三)
1.写作背景简介
2.基本解读:
此诗写越中采莲少女活泼可爱的神情动态。
“棹”、“人”二词入神之笔。
“棹”指摇船的动作。
摇船时还唱着歌,可见行船之轻松
欢快;“人”是“笑”着划船钻入荷花里面,欲出不出,假装害羞,天真活泼之态,历历在
目。
3.鉴赏要点
此诗风格清新自然,体现了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风。
第5课山水田园诗四首
一、宿建德江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2.基本解读:
这首诗写诗人的羁旅愁思。
(主旨)
起句“移舟泊烟渚”,泊,停船过夜。
诗人停船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
“日暮客愁新”,
客,诗人自指。
日暮,诗人又有了新的愁思。
三、四句并列写景,但有时间先后之分。
这两句一写远眺,一写近观,给人既辽远又逼
真之感。
3.鉴赏要点:
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
二、终南望余雪
1.作者简介
2.基本解读:
这首诗写在长安城中眺望终南山积雪景象,并预感到城中日暮,将更加
寒冷逼人。
(主旨)
前二句写在长安眺望终南山,看到它的北面山形秀美,积雪高高覆盖在上面,如同漂浮
在云端。
后二句中,“林表明霁色”,雪后初晴,林梢的日光和积雪的反光相辉映,一片明亮。
“城
中增暮寒”,俗语说“下雪不冷化雪冷”,又临黄昏,“日暮天寒”非常自然。
可见结句写实
之妙,结得确实“意尽”。
3.鉴赏要点:
这首诗炼字精准。
“浮”“霁”、“明”“暮”
三、田家杂兴八首(其二)
1.作者简介。
2.基本解读:
此诗写自己归隐田园之乐。
(主旨)
“众人耻贫贱”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写自己隐居的志向。
“山泽时晦暝”六句具体写田园生活所乐之处。
“所愿在优游”四句明志之语
3.鉴赏要点:
这首诗写诗人置身田园之中平和恬淡的心态,诗风质朴自然。
运用了白
描表现方法。
四、游终南山
1.作者简介:
2.基本解读:
这首诗通过写终南山的雄奇险怪之景,表达诗人归隐山林、淡泊名利的情志。
(主旨)
“南山塞天地”四句写游终南山所见的奇景。
“山中人自正”二句,抒发自己在山中游玩的感受。
“长风驱松柏”二句写山风的威力惊人。
结句“到此悔读书”二句,颇有言外之意。
3.鉴赏要点:
此诗硬语盘空,险语惊人。
韩愈《荐士》:
“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界”,正是说孟郊诗
的特色。
第6课边塞战争诗四首
一、从军行(其一)
1.作者简介。
2.基本解读:
这首诗写了边塞戍卒怀乡思亲之情。
(主旨)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此句写了环境、时序、风物、戍卒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战争远未停止,征人回乡遥遥无期,只能是无
可奈何的等待。
3.鉴赏要点:
以音乐入诗,表达深情,是本诗写作的一个特点。
这首诗抒情方式较有特色。
前三句叙事,后一句抒情。
二、蓟中作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2.基本解读:
这首诗写了边塞风光,表达自己忧心边事但请缨无路的苦闷心情。
(主旨)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写在边城所见景象。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写诗人登城所见而引发诗
人忧心边事心情。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
3.鉴赏要点:
暗示手法的运用。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语含讽刺,表面写诸将,实际写玄宗偏
听偏信。
三、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2.基本解读:
这首诗写边塞热海地区的奇异风光,并借此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崔侍御的赞美之情。
(主
旨)
“侧闻阴山胡儿语”一句作引子,以当地胡人之语表明下文七句所说为真。
“阴火”以下四句是诗人的思考和描绘。
“送君”以下四句写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临别赠言。
3.鉴赏要点:
诗人想象奇特,用笔夸张,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四、塞下曲
1.作者简介:
2.基本解读:
这首诗情调高昂,用前代名将典故,抒发诗人报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主
旨)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人关。
”这两句以两个典故表达了为保家卫国,、宁愿
战死疆场也不希望活着回家。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这两句用两个典故表明杀敌卫边必须彻底的态
度。
3.鉴赏要点:
这首边塞诗格调高昂,有盛唐边塞诗余韵。
此诗最为突出之处在于对典故的使用,四句中旬句用典,凝练形象,准确生动。
第9课李商隐诗三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粤教版 高中语文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