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文学文学史海南大学.docx
- 文档编号:24880988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159
- 大小:197.90KB
宋辽金文学文学史海南大学.docx
《宋辽金文学文学史海南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辽金文学文学史海南大学.docx(1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宋辽金文学文学史海南大学
海南大學人文传播學院
中國古代文學史
宋辽金文学
熊开发
绪论
重点:
宋代文学的流变与时代的关系
难点:
宋诗独特的艺术特征及其与唐诗的区别。
一、历史线索
960年元月,赵匡胤陈桥兵变,以殿前都点检取代周世宗柴荣之子柴宗训,称帝,
国号宋,定都开封。
始有宋。
注:
[1]947年,辽建国。
1125年亡。
[2]961年,南唐中主李璟卒,后主李煜继位。
[3]1032年,契丹册元昊为夏国公,是为夏景宗。
1038年元昊称皇帝,国号夏。
[4]1115年,女真首领阿骨打(1086-1123)称帝,建国金。
[5]1124年,辽亡,耶律大石西奔,至起儿曼,称天祐皇帝,是为西辽德宗。
[6]1127年4月,北宋亡。
5月赵构称帝于南京(商邱),是为高宗,史称南宋。
960年——1127年“靖康之难”(金虏徽、钦二宗北去)北宋亡,历时168年。
中晚唐、五代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随着北宋王朝的建立而结束。
宋太祖把军权、财权收归中央。
用文臣知州事,在诸州设通判来掌管军政民政,在各路设转运使来掌管财权。
选各道精兵送京城充禁旅,使武将不专领军队。
这样的方式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地方势力不能同中央对抗,但同时也削弱了国防力量,使石晋割让的燕云十六州(在今河北和山西北部),还是归属辽国;西北大片地区(包括今宁夏、陕北以及甘肃和青海等的部分地区)归属西夏。
宋对辽和西夏的战争,屡遭失败,屈辱求和,直至金兵南下,攻破汴京,北宋灭亡。
南宋诸大将奋力抗金,掌握兵权,志存恢复。
可是高宗、秦桧屈辱求和,收回诸大将兵权,杀岳飞,也是贯彻太祖收回军权的国策,只保存了一个偏安局面。
直到蒙古军南下,南宋灭亡,使宋代成为一个备受屈辱的朝代。
这点在宋代文学中有强烈的反映。
“始也,太祖太宗之时,则奉契丹如骄子;继而真宗仁宗之世,则敬之如兄长;至南渡则事之如君父矣。
”(集部,别集类,明洪武至崇祯,升庵集,卷四十八)
二、宋代的社会历史环境和宋代文学的特征
北宋巩固中央集权,太祖杯酒释兵权时,劝诸大将“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
上层官僚地主广置田园,过着沉迷于歌台舞榭的生活。
又优待文臣,除俸钱禄米外,又有职钱和职田,“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赵翼《廿二史□记·宋制禄之厚》)。
又广开科举,宋初进士,依唐旧制,每岁不过二、三十人,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放进士几500人,比旧制多20倍(王□《燕翼诒谋录》卷一)。
宋的疆域小于唐,“官五倍于旧”(宋祁《景文集·上三冗三费疏》)。
这也使中下层地主阶级士子有更多的可能进入仕途,可以过着酣歌曼舞的生活。
这跟宋朝的经济发展有关。
宋初兴修水利,扩大农田,增加农户。
农业有了发展,工商业更得到空前的发展。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周密《武林旧事》记南渡后临安(浙江杭州)的盛况。
宋代都市的繁荣,造成广大的市民阶层。
歌楼舞榭,盛极一时,“瓦子”中表演技艺的场所空前繁荣。
这都是宋代词和话本发展的重要条件。
加强思想控制。
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皇权的羁制,二是思想界内部的统一(清理异端,尊立正统)。
宋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不让地方势力对抗中央,对地主阶级士子采取思想上的控制政策。
宋真宗大中祥符中,“尝下诏禁文体浮艳。
议者谓是时馆中作《宣曲》诗,‘或谓颇指宫掖’”,“赖天子爱才士,皆置而不问,独下诏讽切而已,不然亦殆哉?
”(陆游《渭南文集》卷三十一《跋西昆酬唱集》)唐朝人写诗来讽刺本朝史事、时事都没有事。
杨亿、刘筠等在被信任时,写了“颇指宫掖”的诗,就被诏书借“文体浮艳”为名而加禁止。
夏竦罢枢密使,范仲淹等执政,石介作《庆历圣德颂》,歌颂进贤去佞,孙复说:
“子祸始于此矣!
”由此招来了夏竦的忌恨而招致石介在死后差一点被发棺,并使石介子弟受连累,很久羁管他州。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诗中反映新法推行中的缺点,即被逮捕下狱,几乎被处死,世称“乌台诗案”。
宋代表面上对文人在政治上表示宽大,在思想上则注意控制,当是宋诗在讽喻兴寄上较唐诗逊色的原因。
从此开始,封建统治阶级就编织成一张“文网”,历明代而至清代的前期,这张网愈收愈紧,终于发展到了政治上的大规模迫害。
北宋孙复著《春秋尊王发微》,既尊朝廷,又谓“《春秋》有贬无褒,大抵以深刻为主”,“变为罗织之经”(《四库全书总目》)
适应宋朝的加强思想控制,跟着产生“正统”理论。
司马光论正统,称“立法度,班号令,而天下莫敢违者乃谓之王”(《通鉴》魏纪黄初二年),强调思想统一,宋代道学家又提出“道统”,在散文创作上又有“文统”的说法。
道统、文统都推本于韩愈。
这又成为宋代的古文革新运动的社会背景。
宋代文学中贯穿着爱国主义精神,愤慨国势削弱,外族侵凌,怀抱破敌立功的壮志的,早在苏舜钦的诗里,就有《庆州败》一类的诗。
稍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里,有“射天狼”的豪情。
到南宋陆游、辛弃疾等多数作家的大量作品里,更充满着爱国忧国之情。
而到南宋灭亡前后,文天祥、谢翱等作家的诗文里,这种感情就更加强烈。
这一特色,是宋以前文学所没有的。
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感染着后来的读者,成为宋代文学的重要特色。
思考题:
宋代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原因(正统、外侮、感恩);唐宋两代爱国主义的区别(外扩与御侮,犹如今日之美、中。
)
概括地说,宋代崇文抑武的国策,士大夫的优裕生活,儒释道三教合一,理学思想的影响,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城市的繁荣,民族矛盾的激化,忧患意识等等构成了宋代社会的基本面貌。
三、科枝和学校: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焦点就在宋代。
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
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商丘)、石鼓书院(衡阳石鼓山)。
四、文学:
词:
从唐末到五代,配合燕乐,作为歌楼舞馆的唱辞,所谓“拾翠洲边,自得羽毛之异;织绡泉底,独殊机杼之功”(欧阳炯《花间集序》),用翠羽轻绡来比,指出当时的词,风格和语言要求轻靡。
又称“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同前),写柔靡的恋情。
到北宋初年,士大夫的流连歌舞,加上都市的歌楼舞榭中都在唱词,这种轻靡和绮丽的词盛极一时。
北宋晁补之说词是“当行家语”(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引),李清照称词“别是一家”(《论词》),除了词要合乐外,主要指词的内容和风格都与诗不同。
到了苏轼手里,以诗为词,到了辛弃疾手里,以文为词,打破了词和诗文的界线,扩大了词所反映的生活领域,从而使词成为宋代最重要的文学形式。
随着都市的兴起,市民阶层的壮大,适应市民需要的各种娱乐活动纷纷兴起。
周密《武林旧事》称临安有瓦子23处,最大的一处有勾栏十三个。
其中“说话”的,以小说、讲史最受人欢迎。
吴自牧《梦梁录》称小说有烟粉、灵怪、传奇、公案、扑刀、杆棒、发迹等类。
还有“讲史书”,讲历代史传战争兴废之事。
说话的底本称话本。
说话在唐代已经出现,到宋代有了更大的发展。
宋代的话本反映市民生活,使小市民成为话本的主角。
话本由说话人用当时的口语和浅近的文言词语来讲说,形成了一种新的文体。
它刻画人物,运用性格化的语言,胜于过去文言小说里记述的语言。
古文:
继承韩愈《原道》的道统说。
韩愈论文是文道合一的。
因此,北宋初柳开提倡古文,他在《应责》里说:
“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
”这里隐约含有道统、文统的意味,但柳开讲的道没有新义,且所作文不免艰涩,影响不大。
而欧阳修领导古文革新运动,所讲的道,不限于以儒家的仁义为道,他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认为应从关心百事中求道;用音乐作比,不仅要知道“八音、五声、六代之曲”,还要懂得“动荡血脉,流通精神”,使人悲喜歌泣得所以然(《书梅圣俞稿后》),即要有所自得。
这是他扩大了对道的认识。
韩愈的古文,有提倡“文从字顺”的一面,又有主张“沉浸浓郁”、追求词藻、用险难字的一面。
欧阳修的古文,避难取易,力求平易畅达,开一代风气,加上追随者的响应,就使宋代散文的发展不同于唐代散文,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诗:
欧阳修的散文不取韩愈的散文奇险浓郁的一面,但宋代在诗文革新运动时期的诗,却学习韩愈的以文为诗,又有取于他的炼字琢句的一面。
大概唐诗以风神情韵为主,宋代革新时期的诗人,要求有自己的风貌,发展以议论为诗,以筋骨思理见胜。
宋诗“取材广而命意新”(曹学□《宋诗选序》)。
在命意新上,宋诗人创作了富有理趣的诗,构成了宋诗的特色。
宋人“以才学为诗”,用古典成语来表达情意,成为黄庭坚江西诗派的一个特点。
这样,宋代的诗文具有不同于唐代诗文的独特风貌。
话本和平话:
是说话艺人的底本。
话本是适应市民阶层的壮大产生的。
它反映了城市中小商人、手工业者和下层妇女的生活,以这些人为话本中的主人,塑造了各种人物,具有性格化的对话,有生动的故事情节,运用接近口语的白话。
它适应听众陆续到达的需要,在正式讲故事前有诗词或其他简短故事组成的“入话”,用韵文来对人物或情景作描写,全文用诗词作结束。
宋代话本赞美妇女对爱情的追求的,有《碾玉观音》、《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写公案故事的,有《错斩崔宁》,暴露封建官吏的草菅人命;写侠盗故事的,有《宋四公大闹禁魂张》,赞美宋四公等劫富济贫、惩罚为富不仁者的侠义行为等。
这种话本成为白话短篇小说的开端,对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有深远的影响。
平话讲历代故事,有《新编五代史平话》和《大宋宣和遗事》,对后代长篇小说的创作有一定影响。
思考题:
宋代文学中为什么多有忧患意识?
第一章宋初文学
重点:
王禹偁的诗文,林逋的诗,西昆体的盛衰。
难点:
西昆体的艺术特征。
宋•方回《送罗寿可诗序》:
“宋刬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
白体如李文正、徐常仲昆仲、王元之、王汉谋,昆体则有杨、刘《西昆集》传世,二宋、张乖崖、钱文僖、丁崖州皆是,晚唐体则九僧最逼真,寇莱公、鲁三交、林和靖、魏仲先父子、潘逍遥、赵清献之徒。
凡数十家,深涵茂育,气极势盛。
”(李昉、徐铉、徐锴、王奇、王禹偁、杨亿、刘筠、钱惟演、丁谓、林逋、寇准、魏野、魏闲、潘阆、赵抃)
《蔡宽夫诗话》:
“宋初沿五代之余,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故王黄州主盟一时。
祥符(1008-1016)、天禧(1017-1021)之间,杨文公、钱思公专喜李义山,故昆体之作,翕然一变。
”
注:
白体、晚唐体然后才是昆体,三者不是并时存在,而是依次演变的关系。
第一节王禹偁与白体诗
一、白体诗:
有两类,所谓同中有异:
一是李昉、徐铉等,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浅切清雅;另一是王禹偁,更重白体的“讽谕诗”。
即如王禹偁,风格亦有变化,从学白进而学杜甫,超越了白体的浅俗平易。
(如《村行》)
李昉(925-996),字明远,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人。
曾主持编修《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
诗见《二李唱和集》(另一位是李至。
仿《刘白唱和集》)
王禹偁《司空相公挽歌》:
“须知文集里,全似白公诗。
”
徐铉(917-992),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扬州)人。
与其弟徐锴号称“二徐”。
有《骑省集》,亦多为唱和诗风中的产物。
二、王禹偁
生平: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
晚年曾知黄州,故后世称王黄州。
出生于一个兼管磨坊的农家。
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
历官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
为人忠直敢言。
三次受到贬谪,作《三黜赋》以见志。
他反对五代浮靡的文风,提倡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学杜甫、白居易,是初宋“白体诗”的代表诗人。
宋·许顗(yǐ)《彦周诗话》曰:
“本朝王元之诗可重,大抵语迫切而意雍容。
如‘身后声名文集草,眼前衣食簿书堆’……大类乐天也。
”贺裳《载酒园诗话》:
“王禹偁秀韵天成,虽学白乐天,得其清而不得其俗。
”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作品:
和郡僚题李中舍公署:
树影池光映残霞,绿杨阴下吏排衙。
闲拖屐齿妨横笋,静拂琴床有落花。
地脉暗分吴苑水,厨烟时煮洞庭茶。
青宫词客多闲暇,按曲飞觞待岁华。
评:
此类唱和诗中,一派闲暇、安适的情趣,是白诗闲适风格的延续。
《村行》比较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唐宋诗比较之一:
缪钺《诗词散论》: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析透避。
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钱钟书《谈艺录》:
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
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
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也。
故唐之少陵、昌黎、香山、东野,实唐人之开宋调者;宋之柯山、白石、九僧、四灵,则宋人之有唐音者。
蒋心余《忠雅堂诗集》内篇卷十三《辩诗》:
唐宋皆伟人,各成一代诗。
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
元明不能变,非仅气力衰。
能事有止境,极诣难角奇。
第二节晚唐体诗人
晚唐体诗人,当以林逋为代表,另有寇准和魏野也被归此派。
一、寇准
生平:
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华县)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太宗淳化五年(994)除参知政事。
封莱国公。
曾力促宋真宗亲征,与辽订立澶渊之盟。
后遭排挤,贬至雷州,卒。
宋仁宗时追谥忠愍。
同时人范雍为其诗集作序,说他“平生酷爱王右丞韦苏州诗”。
七言绝句写得较有个性,最有韵味。
是初宋“晚唐体”的重要诗人。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曰:
“忠愍公诗思凄婉,盖富于情者也。
”《宋史》卷二八一有传。
有《寇忠愍公诗集》、《寇莱公集》。
作品:
春日登楼怀归: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1]。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2]。
荒村生断霭[3],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4],沉思忽自惊。
【注释】杳杳,深远幽邃貌。
野水两句,从韦应物《滁州西涧》“野渡无人舟自横”化出。
此两句清吴乔《围炉诗话》卷五称作:
“宋人好句,有可入六朝、三唐者。
”旧业,祖宗基业。
指旧时的房产田舍,即从小成长的地方。
遥清渭,寇准是华州下邽人,下邽在渭水北岸。
诗作于巴东(今湖北巴东县),正与题中“怀归”相合。
《四库》本《忠愍集》“遥”作“通”。
评:
《宋诗精华录》陈衍评点:
“第二联用韦苏州语极自然。
”
比较:
疏离与归属,宁静与苦涩的情绪。
附:
《宋诗精华录》陈衍评点:
“第二联用韦苏州语极自然。
用古人语,如渊明之‘依依墟里烟’、右丞之‘墟里上孤烟’,同为五言也。
王介甫之改‘鸟鸣山更幽’为‘一鸟不鸣山更幽’,自是原句工。
李嘉佑之‘水田飞白鹭’二句,自不如右丞多二字之工。
右丞开元初年进士,嘉佑天宝九年进士,《国史补》以为王改李者,当误。
”按:
“依依”句,见陶渊明《归园田居》:
“墟里”句,出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
“鸟鸣”句,见王籍《入若耶溪诗》。
“一鸟不鸣”句,乃王安石《钟山即事》绝句。
明王世贞《艺苑巵言》卷三云:
“王籍‘鸟鸣山更幽’,虽逊古质,亦是隽语,第合上句‘蝉噪林逾静’读之,遂不成章耳。
又有可笑者,‘鸟鸣山更幽’,本是反不鸣山幽之意,王介甫何缘复取其本意而反之,且‘一鸟不鸣山更幽’,有何趣味?
”以上可与陈氏评语相参证。
李肇《唐国史补》卷上《王维取嘉句》云:
“维有诗名,然好取人文章嘉句。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案,李嘉佑今存残句一联:
“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
”对李嘉佑、王维以上诗句,宋周紫芝《竹坡诗话》、葛立方《韵语阳秋》、叶梦得《石林诗话》均有论述。
《石林诗话》卷上云:
“诗下双字极难,须使七言五言之间除去五字三字外,精神兴致,全见于两言,方为工妙。
唐人记‘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为李嘉佑诗,王摩诘窃取之,非也。
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为嘉佑点化,以自见其妙,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一号令下,精彩数倍。
不然,嘉佑本句,但是咏景耳。
”
二、林逋
生平:
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一生过着隐居生活。
《宋史·隐逸传》称其“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初放游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
死后,赐谥“和靖先生”。
其诗风格淡远,长于五七言律,为初宋“晚唐体”的代表诗人。
有《林和靖先生诗集》。
作品:
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1],占尽风情向小园[2]。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3]。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4]。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5]。
【注释】暄妍,鲜丽。
暄,温暖、融和。
暗香两句:
暗香,幽香。
《诗林广记》后集卷九引黄山谷云:
“欧阳文忠公极赏林和靖《梅》诗‘疏影’‘暗香’之句,而不知和靖别有《咏梅》一联云:
‘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似胜前句。
不知文忠何缘弃此而赏彼,文章大概亦如女色,好恶止系于人。
”明李日华《紫桃轩杂缀》卷四云:
“江为诗‘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
’林君复改二字‘疏影’、‘暗香’以咏梅,遂成千古绝调。
诗字点化之妙,譬如仙者,丹头在手,瓦砾俱金矣。
”江为,五代诗人。
“竹影”二句仅李日华提及,现存江为诗中未见。
霜禽二句:
上句实写,下句虚写。
霜禽,寒鸟。
断魂,形容神往。
幸有二句:
谓梅品幽逸,只合诗人作伴,低声吟咏;用不着俗人唱歌、喝洒来凑趣。
檀板,檀木制的拍板。
狎(xiá匣),亲近,狎玩。
评:
此为林逋诗的代表作,以梅品寄寓幽逸之趣。
司马光《温公诗话》载林逋处士“有诗名,人称其梅花诗云: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错。
’曲尽梅之体态。
”《诗林广记》后集卷九引《蔡宽夫诗话》云:
“和靖《梅诗》‘疏影’‘暗香’一联,诚为警绝。
然其下‘霜禽’‘粉蝶’一联,则与上联气格全不相类,若出两人。
乃知诗全篇佳者诚难得。
”
诗句:
衡茅麓林下,春气已微茫。
(山林冬暮)
春水净于僧眼碧,晚山浓似佛头青。
(西湖)
与君未别且酣饮,别后令人空倚楼。
一点风帆若为望,海门平阔鹭涛惊。
(即席送江夏茂才)
第三节西昆体
一、杨亿
生平:
杨亿(947-1020),字大年,建州(今福建省建瓯县)人。
少时即能诗文。
宋太宗淳化中召试翰林,赐进士第。
真宗时两任翰林学士,制诰多出其手。
尝与钱惟演、刘筠等诗歌唱和,编为《西昆酬唱集》,号西昆体。
内容多酬唱之作,堆砌典故,风格华丽。
为西昆体的代表诗人。
作品:
淚:
锦字梭停掩夜机,白头吟苦怨新知。
谁闻垅水回肠后,更听巴猨拭袂时。
汉殿微凉金屋闭,魏宫清晓玉壶欹。
多情不待悲秋气,只是伤春鬓已丝。
评:
李商隐咏《泪》送别诗云: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诗中前六句列举古人挥泪六事,各事都不相涉;结语始点明题意。
扬亿此诗,堆垛典故,全效其体以写伤春之感。
原作二首,钱惟演、刘筠各有和诗二首。
二、刘筠
生平:
刘筠,字子仪,大名(今属河北)人。
宋真宗咸平元年(998)进士,官至翰林承旨。
《宋史》卷三0五有传。
作品可参见王仲荦《西昆酬唱集注》,中华书局1982年排印本。
作品:
汉武:
汉武天台切绛河[1],半涵非雾郁嵯峨[2]。
桑田欲看他年改[3],瓠子先成此日歌[4]。
夏鼎几迁空象物[5],秦桥未就已沉波[6]。
相如作赋徒能讽,却助飘飘逸气多[7]。
【注释】
[1]汉武句:
天台,即通天台。
《史记》卷十二《孝武本纪》引:
“公孙卿曰:
‘仙人可见,而上往常遽,以故不见。
今陛下可为观,如缑氏城,置脯枣,神人宜可致。
且仙人好楼居。
’••••••乃作通天台,置祠具其下,将招来神仙之属。
”切,切入,连接的意思。
绛河,即天河或银河,明•王逵《蠡海集•天文类》:
“河汉曰银河可也,而曰绛河,盖观天者以北极为标准,所仰视而见者,皆在于北极之南,故称之曰丹,曰绛,借南之色以为喻也。
”
[2]半涵句:
涵,朦胧沉浸于其中也。
嵯峨,高峻貌。
司马相如《上林赋》:
“于是乎崇山巃嵸,崔巍嵯峨。
”
[3]桑田,惯作“沧海桑田”,晋•葛洪《神仙传》卷本《麻姑》:
“麻姑自说云:
‘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半也。
岂将复还为陵陆乎?
’方平笑曰:
‘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
[4]瓠子,地名,在河南省濮阳县南,亦称瓠子口。
《史记•河渠书》“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
••••••天子乃使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
于是天子已用事万里沙,则还自临决河,沉白马玉璧于河,令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置决河。
是时东郡烧草,是故薪柴少,而下淇园之竹以为楗。
天子既临河决,悼功之不成,乃作歌曰:
‘(略)’于是卒塞瓠子,筑宫其上,名宣房宫。
”
[5]夏鼎句,《左传•桓公二年》:
“臧哀伯谏曰:
‘••••••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
’”晋•杜预注:
“九鼎,殷所受夏九鼎也。
武王克商,乃营雒邑而后去之,又迁九鼎焉,时但营洛邑,未有都城。
”象物,指麟凤龟龙四灵物。
《周礼•春官大司乐》:
“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
”注:
“象物,有象在天,所谓四灵者。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
[6]秦桥,晋•伏琛《三齐略记》:
“秦始皇于海中作石桥,泫神为之竖柱,始皇求为相见。
神云:
‘我形丑,莫图我形,当与帝相见。
’乃入海四十里见海神,左右莫动手,工人潜以脚画其像。
神怒曰:
‘帝负约,速去。
’始皇转马还,前脚犹立,后脚随崩,仅得登岸。
画者溺死于海。
众山之石皆倾注,今犹岌岌东趣。
”
[7]相如两句:
《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既奏《大人之赋》,天子大说。
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
”“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
”
思考题:
比较宋初诗坛三流派与唐诗相应风格创作的异同
第二章
欧阳修与诗文革新运动
重点:
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及其散文、诗歌创作。
难点:
了解欧阳修的诗文革新理论主张在唐代韩愈,柳宗元古文理论基础上的发展。
第一节苏梅
一、梅尧臣
生平: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城(今安徽省宜城县)人。
历知建德(今安徽省东至县)、襄城(今河南省襄城县)。
召试,赐进士出身。
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
曾预修《唐书》。
工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
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称:
“本朝诗,惟宛陵为开山祖师。
”《宋诗钞·宛陵诗钞》引龚啸云:
“去浮靡之习于昆体极弊之际,存古淡之道于诸大家未起之先,此其所以为梅都官诗也。
”至于梅诗风格,胡仔《苕溪渔隐》说:
“圣俞诗,工于平淡,自成一家。
”朱文公(熹)则辨为:
“圣俞诗是枯槁,不是平淡。
”(《诗林广记》引)钱钟书更以为梅诗“‘平’得常常没有劲,‘淡’得往往没有味。
”(《宋诗选》)引有《宛陵先生集》。
梅尧臣的诗风是平淡的,然而却是着意追求的,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
“圣俞平生苦于吟咏,以闲适古淡为意,故其构思极难。
”又说:
“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
”并引用梅尧臣自己的话说:
“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
梅尧臣于此的创作感受和体会是什么呢?
他在《读邵不疑学士诗卷》中说:
“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
譬身有两目,了然瞻视端。
”在另一首诗中则更详细地表达了他对此的感受:
“微生守贫贱,文字出肝胆。
一为清颖行,物象颇所览。
泊舟寒潭阴,野兴入秋[艹炎]。
因吟适情性,稍欲到平淡。
苦辞未圆熟,刺口剧菱芡。
方将挹溟海,器小已潋滟。
广流不拒细,愧抱独慊慊。
”可见出梅诗其实是极不平淡的追求的结果。
二、作品:
东溪:
行到东溪看水时[1],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2],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翦[3],平平沙石净於筛[4]。
情虽不厌住不得[5],薄暮归来车马疲[6]。
【注释】
[1]东溪,在安徽宣城。
宋时宣城为宁国府。
《古今图书集成》卷七百九十六宁国府:
“东溪,发源天目山之腋,行二十里至落花溪,溪皆石而中窊如铁釜,水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文 文学史 海南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