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九年级月考物理试题三.docx
- 文档编号:24879641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53
- 大小:417.34KB
上学期九年级月考物理试题三.docx
《上学期九年级月考物理试题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学期九年级月考物理试题三.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学期九年级月考物理试题三
2014年上学期九年级物理月考模拟试题(三)
一.选择题(18×3分=5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
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
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
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2.某人乘游艇在黄河上逆流而上,若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
A.
黄河水
B.
岸边的高楼
C.
他乘坐的游艇
D.
迎面驶来的游艇
3.如图所示,将鼓轻敲一下,然后再重敲一下,两次敲击发出的声音相比,发生了变化的是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4.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出现的雾
(4)冬天,早晨在太阳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
A.
(1)
(2)
B.
(1)(4)
C.
(2)(3)
D.
(2)(4)
5.冬天的早晨,小刚的妈妈手持小镜子梳妆打扮,当她呼出的热气一碰到镜子,镜子里的像就没了!
她赶紧叫来读初三的儿子,问小刚这是怎么个情况?
小刚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戴上近视眼镜或老花眼镜就能看到像
B.
热气遇冷镜,发生了液化现象
C.
光射到无数细小水珠上发生折射、反射,光路杂乱不能成像
D.
用毛巾擦一下镜面就能恢复成像了
6.光的世界变幻莫测、奥妙无穷.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不同颜色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B.
雨后彩虹是由于光发生反射形成的
C.
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发生折射形成的
D.
日食和月食现象都是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
7.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光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B.
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C.
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投影仪
D.
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8.如图所示,甲、乙两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已知甲、乙的边长比为1:
2,则甲、乙的密度比为( )
A.1:
2B.2:
1C.1:
1D.4:
1
9.将玻璃瓶、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和橡皮塞组成如图所示的装置,使用时瓶内装入液体,瓶口密闭,通过细玻璃管内液面高度的变化可验证的是( )
A.
阿基米德原理
B.
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C.
力可以使固体发生微小形变
D.
液体温度变化体积也会改变
10、如图装置中,两端开口的U型管装有一定量的水,将A管稍向右倾斜,稳定后A管中的水面将( )
A.高于B管中的水面B.低于B管中的水面
C.与B管中的水面相平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11.下列四种情形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
A.
B.
C.
D.
12.如图所示,容器装有水,其底部a、b、c三处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pa>pb>pc
B.
pa<pb<pc
C.
pa=pb=pc
D.
pa>pb=pc
13.放在水平桌面上完全相同的两个烧杯中装有深度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把体积相同的A和B两个实心小球分别一起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小球静止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甲液体中,小球A受到的浮力大于小球B受到的浮力
B.
小球A的质量小于小球B的质量
C.
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D.
小球放入后,装甲液体的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小于装乙液体的烧杯对桌面的压力
14.把密度为0.6×103kg/m3、重为12N的木块放入水中,当它静止时所处的状态及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是( )
A.
漂浮,F浮>12N
B.
漂浮,F浮=12N
C.
沉底,F浮<12N
D.
沉底,F浮=12N
15.如图所示,铅球从出手到将要落地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
A.
铅球由a→b时,动能逐渐增大
B.
铅球在b点的机械能大于a点的机械能
C.
铅球由b→c时,机械能逐渐减小
D.
铅球在c点时动能最大
16.关于足球运动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足球鞋底凹凸不平,是为了增大对地面的压力
B.
踢出去的足球,不受脚的作用力
C.
足球撞击球门柱并被弹回的过程中,足球没有发生形变
D.
足球下落过程中,它的重力势能不变
17.如图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 )
A.
B.
C.
D.
18.甲吊车比乙吊车的机械效率高,当它们分别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时,则( )
A.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有用功较多
B.乙吊车的电动机做的额外功较多
C.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多
D.甲、乙两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相同
二.填空与作图题(第19题至23题每空2分,第24题4分,共24分)
19.如图所示物体A被滑轮组拉着在水平地面上5s内匀速直线运动了2m,它受到地面的摩擦阻力是96N,绳端拉力F为40N,则拉力F的功率是 _________ W,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_________ .
20.将重为6N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的水重为8N,此时物体受到浮力为 _________ N;放开物体,待物体静止时所受浮为 _________ N.
21.吸钢笔水时,先用手捏笔胆排出里面的空气,松手后墨水在 _________ 的作用下进入笔胆,有些饮料瓶的塑料盖的外缘有竖条纹,制作这些条纹的目的是 _________ .
22.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 _________ 刻度尺,该物体的长度是 _________ cm.
23.一个箱子重为100N,放在水平面上,受6N的水平推力,箱子未动,这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应(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6N。
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0N时,箱子恰好做匀速运动。
当水平推力增大到20N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为N。
24.
(1)如图所示,物体静止在斜面上,O是它的重心,请在图中作出它所受力的示意图
(2)如图所示,请画出杠杆AB在图示位置静止时作用在B点的最小力F及其力臂L.
三.解答题(25题4分,26题4分,27题6分,28题8分,共22分)
25.九年级1班的同学在教室指导下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
(1)本实验中,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位置非常重要.在组装该实验装置时,应当先调整固定 _________ (选填“铁圈”或“铁杆”)的位置.
(2)实验时,老师要求同学们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这样可以 _________ .
(3)小亮组通过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98℃,他想这可能是由于当地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造成的.但在与其他组交流时发现,其他组测得的水的沸点都是100℃,于是否定了自己刚才的想法.小亮否定自己刚才想法的理由是:
_________ .
(4)小亮重新审视并确认自己小组的操作没有问题后,猜想可能是自己组使用的温度计有问题导致了较大的误差.请你帮助小亮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_________ .
26.小明利用最大刻度值标有2.5mL的一次性注射器等器材,对大气压的值进行测量.其实验步骤如下:
a.先让注射器吸入少量水,然后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当注射器的小孔充满水后,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如图所示.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5N.
c.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4cm.
d.根据测量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
(1)实验所用的器材为:
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帽、水和 _________ .
(2)此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是 _________ cm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大气压强是多大?
(3)小明发现,同学们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很大,对此小明与同学找出了下列可能的原因:
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
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
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
④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
上述原因一定会使测量值小于真实值的是 _________ .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小红对小明所做实验进行改进,在完成a、b步骤,活塞口到注射器底端后,添加了“取下封住注射器小孔的橡皮帽,再次水平向右慢慢匀速拉动注射器筒,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这一实验步骤,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一组同学用量程符合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一个、大烧杯盛有足够深的水、一个小石柱,对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由图B和图C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 .
(2)对比分析 _________ (填字母)两次实验,说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深度无关.
(3)完成上述实验后,该组同学还想知道物体受到液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再给你提供一杯盐水,并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实验进行探究.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及论证方法.(要用合适的符号表示测量的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交流发现,利用上述第(3)题的探究,还可以测出盐水的密度.请你利用所测的物理量,写出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盐水= _________ .(设水的密度ρ水已知)
28.某物体在竖直方向受到90N的拉力,以0.2m/s的速度匀速向上运动.(空气阻力不计)求:
(1)物体在10s内上升的距离.
(2)物体受到的重力.
(3)如图所示,若改用机械效率为80%的滑轮组,用10N的拉力使物体仍以0.2m/s的速度匀速向右移动,求10s内人对物体所做的有用功率.
2014年3月五一的初中物理组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13•乐山)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
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
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
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考点:
速度与物体运动.185351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成正比,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甲、乙的运动性质;
由图象找出甲乙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甲乙的速度,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
根据甲乙的速度关系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然后以甲或乙为参照物,判断乙或甲的运动状态.
解答:
解:
A、由图象知甲乙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象知v甲=
=0.2m/s,乙的速度v乙=
=0.1m/s,v甲>v乙,故A错误.
B、读图可知,经过6s,甲运动了1.2m,乙运动了0.6m,为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此时甲在乙前面1.2m﹣0.6m=0.6m处,故B错误;
CD、因为v甲>v乙,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在乙车的前面向东运动,两物体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是向东运动的,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体的s﹣t图象,由图象找出两物体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是解题的关键;应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s与t成正比,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当然,具体分析时应细心找准对应关系.
2.(2013•兰州)某人乘游艇在黄河上逆流而上,若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
A.
黄河水
B.
岸边的高楼
C.
他乘坐的游艇
D.
迎面驶来的游艇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185351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
解答:
解:
A、人相对于河水是向上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B、人相对于岸边的高楼,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不符合题意;
C、人相对于自己乘坐的游艇,位置没有变化.符合题意;
D、人相对于迎面驶来的游艇是向前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决定于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也不一样.
3.(2013•烟台)如图所示,将鼓轻敲一下,然后再重敲一下,两次敲击发出的声音相比,发生了变化的是(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考点: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185351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从声音的三个特征分析.
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材料和结构不变时,音色不变.
解答:
解:
轻敲鼓振动幅度小,响度小;重敲鼓振动幅度大,响度大,故两次敲击声音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响度.
故选B.
点评: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4.(2013•雅安)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出现的雾
(4)冬天,早晨在太阳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
A.
(1)
(2)
B.
(1)(4)
C.
(2)(3)
D.
(2)(4)
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185351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物态变化共有六种:
①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②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③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④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⑤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⑥凝华是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
(2)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需要放热.
解答:
解:
(1)春天,冰雪融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饮料罐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3)秋天,清晨出现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4)冬天,早晨在太阳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因此吸收热量的是
(1)(4).
故选B.
点评:
此类问题是考查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熔化现象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判断出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5.(2013•随州)冬天的早晨,小刚的妈妈手持小镜子梳妆打扮,当她呼出的热气一碰到镜子,镜子里的像就没了!
她赶紧叫来读初三的儿子,问小刚这是怎么个情况?
小刚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戴上近视眼镜或老花眼镜就能看到像
B.
热气遇冷镜,发生了液化现象
C.
光射到无数细小水珠上发生折射、反射,光路杂乱不能成像
D.
用毛巾擦一下镜面就能恢复成像了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185351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
解:
A、镜子表面有小水珠,就是戴上近视眼镜或老花眼镜,仍看不清像;故A符合题意;
B、镜子表面模糊不清,是由于水蒸气遇冷镜,发生了液化现象;故B不符题意;
C、镜子表面有小水珠,光射到无数细小水珠上发生折射、反射,光路杂乱不能成像;故C不符题意;
D、镜子表面有小水珠,用毛巾擦一下镜面,小水珠消失;故镜面就能恢复成像;故D不符题意;
故选A.
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6.(2013•潍坊)光的世界变幻莫测、奥妙无穷.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不同颜色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B.
雨后彩虹是由于光发生反射形成的
C.
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发生折射形成的
D.
日食和月食现象都是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
考点:
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185351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1)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2)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
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4)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
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
解:
A、不同颜色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相同,都是3×108m/s,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雨后彩虹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D、日食和月食现象都是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D.
点评:
本题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
7.(2013•遂宁)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光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B.
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C.
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投影仪
D.
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185351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A、理解倒立实像的含义,在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相对于凸透镜向下运动,则像向上运动;
B、凸透镜成实像时,具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
C、掌握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制作原理:
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投影仪是根据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想
D、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同一个物体,光要在物体表面发生漫发射.
解答:
解:
A、由于此时成倒立的实像,蜡烛变短,则成的像向上运动,所以A正确;
B、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则应增大物距,蜡烛应远离凸透镜,所以B错误;
C、由图知,此时像距小于物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照相机,而投影仪是根据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C错误;
D、只有光屏选用较粗糙的玻璃板,光在上面发生漫反射,才能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烛焰的像,所以D错误.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根据一幅图象,让学生根据图象得出此时成像的特点及应用,同时考查了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变化关系,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
8.(2013•三明)如图所示,甲、乙两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已知甲、乙的边长比为1:
2,则甲、乙的密度比为( )
A.
1:
2
B.
2:
1
C.
1:
1
D.
4:
1
考点:
密度的大小比较.185351
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
根据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此时的压力即为重力,
根据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可知F=G=mg=ρgsh;根据p=
表示出物体对桌面的压强;即可知甲、乙两个正方体的密度关系.
解答:
解:
实心正方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p=
=
=
=
=
=ρgh,
∵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ρ甲gh甲=ρ乙gh乙,
∵甲、乙的边长比为1:
2
∴
=
.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密度的计算,压强的计算,及其有关公式的推导,难易程度适中,但在解题中要仔细、认真.
9.(2013•天津)将玻璃瓶、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和橡皮塞组成如图所示的装置,使用时瓶内装入液体,瓶口密闭,通过细玻璃管内液面高度的变化可验证的是( )
A.
阿基米德原理
B.
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C.
力可以使固体发生微小形变
D.
液体温度变化体积也会改变
考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学 九年级 月考 物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