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陕西新材料产业.docx
- 文档编号:24870698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3.31KB
0224陕西新材料产业.docx
《0224陕西新材料产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24陕西新材料产业.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224陕西新材料产业
加快发展陕西新材料产业
2012年2月24日
2010年1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时强调,要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奋力攻克技术难关,加快推进成果转化,为我国抢占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发挥积极作用。
2010年7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视察时指出:
当今世界正在进行着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新材料技术,在这方面我们有着自己的优势。
要永远记着,高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靠我们自己。
短短半年内,总书记、总理相继视察我省的新材料产业,充分说明陕西新材料研发和生产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重要位置。
一、新材料产业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现状
材料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前进的重要力量。
新材料的特点,简而言之,是与传统材料相比,具有新的优异性能或新的特殊功能。
譬如,有一种合金材料,它具有“记忆”自身形状的神奇功能。
美国“阿波罗”登月,需要在月球上安装一个直径数米的半球形天线。
这个庞然大物如何放入小小的登月舱内?
他们利用“记忆”合金来攻克这一关键难题:
先将“记忆”合金加工成预定形状,然后降低温度把它压成很小的一团,装进登月舱。
到达月面以后,在阳光照射下达到转变温度时,天线又“记”起了自己的本来面貌,变成一个巨大的半球形。
又譬如,我省张立同院士研发的一种新型陶瓷材料,比钢更硬,比铝更轻,它还克服了陶瓷的脆性,在上面钉钉子不会出现裂缝。
这种性能优异的新陶瓷材料,不仅能用于航空航天器上,在医疗领域也大显身手。
从这两个简单的实例可以看出,新材料充满神奇,充满魅力,因而也充满机遇。
新材料的研发生产水平是支撑一个国家经济支配权、政治话语权、军事主导权的重要砝码。
新材料产业不仅本身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且它又是其它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
发展新材料产业,对于整个材料产业的转型升级,乃至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把大力研究和开发新材料作为21世纪的重大战略决择。
2010年全球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达12万亿人民币,成为本世纪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以年均20%的速度持续增长,总规模达到6500亿元,初步建成完整的新材料科研和生产体系,研发出一批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新材料、新技术。
目前已形成长三角以高性能金属材料和磁性材料为主导、珠三角以先进陶瓷材料和化工新材料为主导、环渤海以高分子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为主导、西部以稀土稀有金属为主导和以超导材料光伏材料为补充的四大新材料产业集群带。
我省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新材料创新成果位居国内前列,产业规模迅速壮大,领军人才贡献突出。
统观全省新材料产业,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有较好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但多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产业链条短,后续加工少,制备能力弱。
陕西已探明矿产资源潜在价值居全国之首,陕北能源化工资源富集,秦岭是我国少有的多金属成矿带。
无论从资源禀赋及其配伍条件,还是从能源保障等方面讲,我省发展新材料产业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010年,全省新材料产业工业总产值约420亿元。
但是,我省新材料产业具有明显的资源依赖性,资源型产品多,深度加工少,总体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
能源化工产业以原料型、燃料型和初级加工产品为主,前沿高端的新型化工合成材料、有机化学品、精细化学品和化学制品少。
即使优势明显的钼、钛等有色金属,也多停留在初级材料和基础产品层面,加工出售的终端产品很少。
第二,新材料科技实力较强,有一批从事新材料研究的院所和高校,有一支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队伍,但创新平台建设跟不上,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科研成果产业化薄弱。
大家都知道,陕西普通高校、科研机构较多,同时还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专业工程重点实验室155个,目前拥有新材料有效专利2400多件。
全省58位两院院士半数以上的研究领域涉及到新材料问题,其中有十多位直接从事新材料研究。
周廉院士任国际材料联合会主席,他率领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在高温超导材料合成、制备及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一批从海外引进的产业领军人才和技术创新团队,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激光材料、光电通讯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宝鸡在李鹤林院士研发团队的引领下,正在构建全国重要的高性能油田深井用管材生产基地。
陕北、渭北也在多方聚集人才,加快建设新型化工合成材料和铝镁硅材料生产基地。
但是,应当看到,我省的科技力量主要集中在央属单位,其拥有的科技活动人数、科技经费筹集额、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到全省的60%-70%。
对不同隶属关系的科技资源进行统筹难度较大,改革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至今没有根本性突破。
而与此同时,企业对科技成果吸纳能力又相对薄弱,大中型企业建立科研机构的不到三分之二,研发经费占企业销售收入不到1%,致使新材料研发成果在省内转化率很低,难以形成现实的产业优势。
第三,军工系统研发出不少水平较高的新材料,但生产批量小,应用领域窄,未能及时转移到民用领域。
古往今来,大多数新材料总是首先用于军事领域,然后向民用领域扩散转移。
国防安全的需求强力催生着多种多样的新材料、新技术。
陕西是军工第一大省,拥有涵盖航空、航天、兵器、电子、船舶和核工业等六大行业的国防研发生产体系。
在参与国家大型飞机、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重大专项过程中,陕西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完成了相当一批新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任务。
但是,在军民分割的管理体制下,这些科研成果难以在军民、军地之间合理流动,发挥“溢出效应”。
一般来说,军工新材料生产批量小、产品成本高,不经过二次民用开发很难赢得广阔的市场空间。
不少军工企业、科研院所虽在新材料军民两用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但绝大多数效果尚未充分显现出来。
第四,在新材料特别是金属类新材料方面涌现出一些骨干企业和产业基地,但总体来看,新材料产业聚集度不高,企业规模较小、布局分散。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在稀贵金属材料、难熔金属材料、超导材料、复合材料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研发与小规模生产优势,已开发新产品近500种,获得专利100多项。
宝钛集团是国际上少数几个从事钛材料研究加工的大型企业。
宝钛集团和西北有色研究院两家钛材产量合计占全国总量的55%左右,产能占全国一半以上,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一,在国际上也有重要影响。
金堆城钼业公司拥有国内唯一的钼材料研究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授权专利技术11项,有钼采选、冶炼、深加工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钼化工产量全球第二,钼金属产量全球第一。
天宏硅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拥有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多晶硅制备技术,使我国电子级单晶硅生产有了重大突破。
这些龙头企业对整个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引领和支撑作用,带动了专业化中小企业为之协作配套。
全省现已初步建成西高新电子信息材料产业基地、宝鸡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西安阎良航空材料产业基地、安康新材料产业基地、商洛现代材料产业基地,以及西安、咸阳、渭南、商洛等6个光伏产业聚集区。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省的新材料企业规模偏小,带动和支撑能力有限。
在产业布局上,虽有一些基地和园区,但多数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聚集效应尚待充分发挥。
二、我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路径和模式选择
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陕西发展新材料产业的基本路径可以概括为: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围绕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佳、带动作用强的关键产品,布局一批项目,整合一批企业,集中一批专家,着力突破新材料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瓶颈,带动整个材料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我省发展方式转变。
在具体推进中应注意把握以下五个要点:
要点之一是:
优势领域突破——选择我省相对领先的新材料技术,加强创新联动,重点做强五大新材料产业
我省高性能结构材料、先进复合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和新能源材料部分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一批新产品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推动这五大优势新材料尽快走上高端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轨道,是我省应予坚持的主攻方向。
建议在上述领域,遴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明确市场前景的新材料,采用政产学研用结合的发展模式大力推动组团式开发,使新材料制备技术、工程化技术、前端原材料技术及后续加工技术的研发互相促进,研发、中试、生产诸环节同步创新,建立起技术水平较高、配套能力较强、产业规模较大的新材料产业体系。
其一是高性能结构材料。
依托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宝钛集团等单位,加快钛及钛合金等先进轻合金材料技术研发和集成创新,重点突破大规格板材、管材及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和深加工技术,面向航空航天、汽车、医疗等领域开发终端产品。
力争在3-5年内形成上中下游基本配套的产业链条,建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钛及钛合金科研生产基地。
其二是先进复合材料。
以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四院、西安航空制动公司等单位为龙头,充分发挥陶瓷基复合材料成功研发、碳/碳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成功应用的品牌优势,聚集优质产学研资源,加快先进复合材料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进程。
重点突破T400及以上高性能碳纤维材料及后续加工技术,陶瓷基复合材料、碳/碳刹车材料及热场材料工程化技术。
同时要积极发展树脂基、金属基等其它先进复合材料。
其三是电子信息材料。
统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彩虹集团、天宏硅业、西安瑞联等单位的科技和产业资源,抓紧突破新型电子材料工程化技术,做大做强电子级晶硅材料、平板显示材料、薄膜材料、液晶材料、磁性材料、电子浆料、特种光纤等新型材料,加快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其四是新能源材料。
适应国内外太阳能利用发展趋势,推动晶硅材料生产及综合利用新技术研发,在较高水平构建多晶硅、单晶硅、硅材料太阳能电池组件、薄膜太阳能电池、镀膜太阳能电池、超白聚光玻璃、大功率光伏蓄电装置等完整配套的新能源材料产业链。
依托省内新型稀有金属研发优势,开发原子能级合金控制棒、高性能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及新型锆合金材料等,建设核电专用材料加工生产基地。
其五是新型功能材料。
凭借钼业集团及相关科研、生产单位的实力,多方向提高钼加工深度,重点开发高性能的钼及钼合金产品、环保节能型钼化工产品,建设国家级钼材料生产基地。
同时,在新型生物材料技术、贵金属催化剂制备技术和高导高强合金材料工程化技术等方面加大集成创新力度,促进新型功能材料实现规模化发展。
要点之二是:
产业链式推进——坚持新材料与传统材料深度融合、整体提升,打造三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新材料的发展以传统材料为基础,又有力地带动传统材料的产业升级。
我省应以新材料的创新发展带动传统材料的升级改造,沿产业链梯次推进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转化,传统技术向高新技术提升,原有应用领域向新的应用领域扩展。
“十二五”期间力争有色金属材料、化工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全面实现转型升级,形成三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一是有色金属材料产业集群。
以钛、钼系列材料为先导,带动铝镁、铅锌、钒及稀贵金属产业,加大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力度,分步推进原料类产品向材料类产品、传统材料产品向新型材料产品转化。
要面向大容量市场,大力发展新型汽车、建筑、家饰品用材料等,扩大终端产品比例。
同时努力向航空航天、高铁、核电、医疗等高端市场进军,研制生产各类高温合金材料和特种功能材料,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此外还应推动有色金属产业与钢铁产业结合,发展高品质特种钢、高磁感取向硅钢及钛/钢复合板材等。
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将有色金属材料产业做到千亿规模。
二是化工材料产业集群。
以甲醇制烯烃、芳烃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为支撑,大力发展煤、油、气、盐化工,多种资源协同配伍、综合利用,推动现有基础化工产品向前沿高端和高附加值的化工合成材料、有机化学品、精细化学品和树脂基复合材料方向发展。
还可积极发展氟硅、钾盐和钡盐等新型化工材料,以及隐形材料。
到“十二五”末,使新型化工材料及其上下游产品产值超过1000亿元,甚至更多一些。
三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集群。
在做大光伏、光热、微电子、有机硅树脂等硅材料的同时,加快发展新型玻璃材料及功能陶瓷材料;大力推动高性能水泥、新型墙体材料、防水隔热材料以及基于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绿色环保建筑材料走上规模化发展轨道;积极支持陕南开发优质无机非金属资源,发展硫磷化工、无机填料、聚合物助剂、新型石墨等材料,满足多领域的用材需求。
“十二五”期间,促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向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
要点之三是:
军民融合发展——深化体制改革,加大专项支持,推动新材料军民两用、双向转移
要将军民融合作为发展新材料的主要抓手。
打破军民界限,鼓励新材料技术在军民之间实现双向转移、融合发展,力推军用上水平、民用上规模。
建议制定陕西新材料军民两用计划,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加大推动力度:
第一,抓住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的机遇,着力解决军民分割的体制问题。
军民分割这个老问题,正逢改革新机遇。
我们要乘势而上,主动出招,有所作为。
要以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为动力,遵循市场法则,采取优惠政策,把军工系统的好技术、好成果,通过购买、转让、参股等多种形式拿过来,使之为地方服务,让这些创新成果在民用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二,推动军用新材料通过二次开发转为民用。
二次开发重点解决低成本制造和批量化生产问题。
支持性能先进、技术成熟、市场需求量大的新材料从军工母体企业分离出来,组成新的股份制公司,加快发展步伐。
第三,推动民用新材料向军用转移。
民用新材料转为军用,一般要经过改进试验,确保产品的性能、质量、规格满足军用需要,并通过军方生产资质认证。
应当加大专项支持,帮助有条件的民用新材料企业进入军品配套体系。
对已参与军品协作配套的民用新材料企业,应支持其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要点之四是:
应用示范支撑——依托国家重大专项和省内重大项目,组织实施应用示范工程,为新材料进入市场开辟通道
新材料的一个突出特性是非独立性,依附于其它产品。
没有其它产品的应用拉动,新材料就很难打开市场。
而新材料进入市场总是受到传统材料的抵制,特别在导入期遇到的障碍更多;有的还需协同用户解决一系列工程技术问题,首批用户须承担一定风险。
因此,新材料应用市场的开拓,被业界视为“死亡峡谷”。
要使新材料跨越“死亡峡谷”完成这“惊险的一跳”,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材料企业与用户企业的纵向合作,实施新材料应用示范工程。
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实力雄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势头强劲,国家大型飞机、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项目在陕密集布局,省内能源化工、基础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项目相继上马。
这些都为新材料提供了很好的门前应用市场。
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积极探索新材料与上述产业互动发展、新材料研发生产与推广应用一体推进的新路子。
建议依托国家重大专项和省内重点项目,组织实施一批新材料应用示范工程,引导新材料研发生产企业和用户单位合作结成创新联合体,加强上下游之间的技术协作和沟通衔接,共同做好工程化应用试验,使新材料的功能、性状、质量与下游产品相匹配,取得进入市场的“通行证”。
——在航空产业领域,适应大型飞机、支线飞机和低空开放条件下通用飞机的发展,在高性能合金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领域,有重点地选择与下游企业对口的项目开展应用示范,力争进入飞机生产配套体系,培育若干宇航级新材料品牌。
——在新能源领域,着重抓好光伏材料、风电叶片、汽车电池材料等应用示范工程,形成新材料与新能源产业联动发展、互为支撑、互相促进的格局。
建议积极申报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和绿色能源示范县,加快新能源推广应用步伐。
——在新型建材领域,依托我省公路、铁路和城乡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促进高性能特种水泥、环保型废渣水泥、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复合建材、新型化学建材、新型高强度建筑用钢等跨过工程化、产业化大关,使新型建材成为我省的重要经济支柱。
要点之五是:
强势企业引领——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做精做专科技型中小企业
适应新材料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我们应致力于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构建龙头引领、大中小型企业互相支撑的发展格局,力争在新材料产业的若干领域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和群体竞争能力。
首先,要坚持项目倾斜、要素保障、企业整合等多措并举,支持大型资源开发企业向资源深加工企业转型,重点培育我省新材料产业的龙头企业。
支持延长集团加快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及煤油气盐综合利用的甲醇、烯烃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氟硅树脂材料、新型化工合成材料、特种橡胶等项目发展,并向应用广泛的化学制品领域延伸,力争“十二五”期间使上述材料和产品的销售收入占到企业总收入的一半左右,成为国内一流的大型化工合成材料重点企业。
支持省煤化集团利用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化工技术,建成一批百万吨级大型煤化工转化项目,发展各类煤基化工合成材料,在煤炭深加工利用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方面跨入国内外先进行列。
支持省有色金属集团围绕钛、钼、铝、镁、钒、铅锌等有色金属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融合,加快技术开发、项目建设和企业兼并重组步伐,成为我国有色金属产业的领军型企业。
要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为重点,着力引导龙头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其次,采取拓宽领域、优化环境、降低门槛等措施,大力支持各类中小型材料企业,使之成为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突击队。
高标准地建设好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专业化园区,促进各类中小型材料企业向园区聚集。
加强企业间的垂直分工,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生产的基础材料,发展面向各类终端用户的加工产品,融入大企业的发展体系,增强大中小企业相生相依的集群效应。
要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重点,着力培育一批高水平的“明星”企业和“小巨人”企业。
当前,应重点支持西部超导材料、瑞联电子显示材料、康本碳纤维材料、四方航空复合材料、帝邦陶瓷基复合材料、菲尔特合金纤维、蓝星在线镀膜玻璃、华特特种玻璃、西骏稀土永磁材料、天宏硅材料、延长氟硅材料和榆林的聚氨酯、聚碳酸酯等新材料企业提升产品性能,创“名牌”,上规模,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再次,要更多地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使之成为推动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有生力量。
鼓励神华、陶氏、兖矿、华电等企业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开发煤基化工合成材料,已列入规划的项目要狠抓落实,加快进度。
充分利用我省高端装备制造对新材料的有效需求,多方面吸引国际知名企业到我省投资办厂,就近参与产业配套。
支持各地利用当地优势矿产资源,广泛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发展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其中技术先进、投资较大的列为省级重点项目予以支持。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课题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224 陕西 新材料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