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1 春夏秋冬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4865256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0.89KB
识字1 春夏秋冬教学设计.docx
《识字1 春夏秋冬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识字1 春夏秋冬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识字1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春夏秋冬
【单元导教】
本单元由四篇识字课组成,包含看图识字、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字谜识字四种识字方法,体现了识字的多样性。
识字写字是本单元的重点。
教学本单元要借助各种手段进行识字教学,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文化。
【单元教学目标】
字词句:
1.认识51个生字,8个偏旁。
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插图、字谜等识字。
2.会写28个字,2个笔画,注意全包围结构的字的写法。
3.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感受形声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4.学习音序表,为学习音序查字法打好基础。
5.积累表示天气、描写春天的词语。
阅读:
1.朗读课文。
2.背诵《春夏秋冬》、《姓氏歌》。
3.感受大自然四季的美好,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4.了解传统姓氏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5.读诗歌《祖国多么广大》,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地域广大。
6.和大人一起读《谁和谁好》,感受与小伙伴友好相处的美好情感。
表达:
1.能认真听故事,听明白故事内容。
2.能借助图片讲故事,做到声音响亮。
识字1春夏秋冬
【课前解析】
《春夏秋冬》图文结合展现四季美景,全课以词组、三字短语为主,节奏感强,易于学生朗读、记忆。
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借助形声字特点以及熟字比较的方法识记生字;借助插图和动作演示理解词义。
关注课文:
朗读“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这些短语时,根据主谓短语的特点,要作合适的停顿:
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重点关注“鱼出水”和“鸟入林”的停顿和前面的短语有所不同。
关注生字:
本课要书写7个生字,学写偏旁“雨字头、草字头”。
其中4个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上下部分的比例。
结合“雪”的书写,要加强“雨字头”和“雨”字的区分。
“入”与“人、八”的书写要注意区分,“风”和“飞”要重点指导笔画“横斜钩”。
关注词语:
春风、秋霜、冬雪、红花、游鱼、飞鸟。
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借助图片理解词语“红花、游鱼、飞鸟”,借助动作演示读懂“春风、秋霜、冬雪”的意思。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个偏旁;会写“春、风”等7个字和横斜钩1个笔画。
2.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借助形声字特点以及熟字比较的方法识记8个生字;借助插图和动作演示理解词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霜、吹”等5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个偏旁;会写“春、风”2个字和横斜钩1个笔画。
2.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语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教师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
一年有四个季节,它们是春、夏、秋、冬,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出示课件1:
2.教师板书课题:
1春夏秋冬
3.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借助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进行交流,与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联系,点燃课堂活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
二、借助插图,读词识字
1.观察春图,认识“吹”字。
(1)教师提问:
同学们,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
鲜花,高山,柳条。
教师引导:
这幅图上有盛开的桃花,细长的柳条,它们在春风的吹拂下随风摇摆,好像很开心的样子。
出示课件2: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教师引导:
跟老师一起读——春风吹。
春风吹到脸上什么感觉呢?
柔柔的,软软的,跟老师一起读——春风吹。
(3)开火车读短语,纠正字音。
提出要求:
现在请同学们开火车来读,一人读一遍,其他同学来当小听众,看看谁读得最棒。
(4)借助动作,认识“吹”字。
教师引导:
大家注意看,“吹”字是什么偏旁?
口字旁。
对,这个字和口有关系。
我们做一做“吹”的动作,向自己的手掌吹一口气,来,再吹一大口气。
跟老师一起读——春风吹。
吹一吹,你一定感受到了风吧。
我们还可以用“吹”说什么词语呢?
对,有吹牛、吹风机……
2.观察夏图,认识“落”字。
(1)教师提问:
春风过后,气温越来越高,夏天就到了,让我们一起欣赏一幅图。
你看到了什么美景?
池塘里美丽的荷花开了,大大的荷叶碧绿碧绿的,大雨哗哗地从天上落下来,跟老师读——夏雨落。
齐读——夏雨落。
出示课件3:
(2)借助动图,认识“落”字。
教师提问:
从高处掉下来就是“落”。
你看到什么从高处落下来了?
树叶飘落,雪花飘落。
出示课件4:
识记“落”字: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落”?
上半部分是个草字头,下半部分表音,也读luò。
3.观察秋图,认识“霜、降”。
(1)教师引导:
夏天过去了,天气越来越凉了。
对,秋天来了!
出示课件5:
(2)识记“霜”字,认识雨字头。
教师引导:
在寒冷的清晨,树叶上,车窗上,地面上常常会出现一层薄薄的结晶,这就是霜。
霜常常在深秋出现,所以把它称为秋霜。
到了深秋,天气越来越凉了,秋霜就降落下来了。
跟老师读——秋霜降。
男生女生读——秋霜降。
出示课件6:
认识雨字头:
我们来看“霜”字,“霜”是上下结构,上面是雨字头。
雨字头的字大都表示一种天气现象,请同学们想一想带雨字头的字还有哪些?
雪。
(3)识记“降”,认识双耳旁。
教师提问:
再看“降”,“降”的偏旁是双耳旁,“降”字和“落”字意思相近,所以它们可以放在一起变成一个词——降落。
你还知道哪些字带有双耳旁吗?
有阳、队。
出示课件7:
教师小结:
一起来读读吧,秋霜降。
4.观察冬图,认识“雪、飘”。
(1)教师引导:
秋天过后,寒冷的冬天就来了,你们看谁来了?
雪娃娃。
让我们一起来和雪娃娃做游戏吧。
雪娃娃在雪地里做什么呢?
有人说:
它在唱歌;有人说:
它在看漫天的雪花飘落;跟老师读——冬雪飘。
分小组读——冬雪飘。
出示课件8:
(2)识记“飘”字。
教师引导:
我们来看“飘”字,“飘”是左右结构,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我们一起来做“雪花飘”的动作吧!
雪花轻轻柔柔,一会儿飘到东,一会儿飘到西,这都是“风”的功劳。
这两个字你试着读一读——飘落。
(设计意图:
课文虽然简短,但是生字比较多,字形比较复杂,识记难度大,所以学习过程由各种形式读,到借助插图和动作演示理解字义,最后回到课文,设置合理的梯度、有趣的归类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并理解生字新词。
)
三、巩固识字
1.复习巩固:
这四幅图我们都观察完了,现在请你大声地读一读。
出示课件9:
2.小游戏:
拍手歌。
老师教给大家一个小游戏,叫“拍手歌”。
下课后,一定要和家人玩一玩。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
请大家看老师做一遍。
出示课件10:
提出要求:
请你跟着老师做一遍。
教师问:
什么吹?
学生答:
春风吹。
教师问:
什么落?
学生答:
夏雨落。
教师问:
什么降?
学生答:
秋霜降。
教师问:
什么飘?
学生答:
冬雪飘。
提出要求:
请你和同桌玩一玩。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自由读,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巩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四、学写“春、风”
1.教师引导:
春节刚过,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春”这个字。
出示课件11:
(1)教师讲解:
请仔细观察,“春”字是上下结构,由三个部件组成,写的时候大家要注意:
先写三横,左低右高,横之间的距离相等,中间一横最短,第三横最长。
再写一个“人”字,撇捺要舒展,撇的起笔在竖中线上。
最后再写一个“日”字。
(2)教师提问:
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
预设:
春天、春雨、春风。
(3)教师范写:
春。
学生书空并进行练写。
2.教师引导:
接下来,我们来写“春风”的“风”字。
出示课件12:
(1)教师讲解:
“风”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先外边再里边。
写横斜钩时,横要平,斜要缓,滑到下面往上勾。
里面先斜撇,再写点,交叉在中心线上。
(2)教师提问:
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
预设:
微风、刮风、风雨。
(3)教师范写:
风。
学生书空并进行练写。
(设计意图:
学生自己书写,加上教师适时的鼓励,让书写变得有趣,学习更有动力。
当然,对于有难度的字,应该具体指导,带学生一起书空练写。
)
五、板书设计
1春夏秋冬
春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游、池”等3个生字;会写“冬、雪”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出新知
1.自由朗读,回顾课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四季图画,学习了不少生字词,你们还记得吗?
自己读读吧。
出示课件13:
2.教师引导:
雪娃娃又送来两个礼物给我们——“冬”字和“雪”字。
3.学写“冬”字。
出示课件14:
(1)教师讲解:
先看“冬”字,它有两个部件组成,上面是折文,下面是两个点,写折文的时候要注意,第一笔撇起笔在竖中线上,横撇和捺交叉在中心点上。
上点小下点大,对齐写在中线上。
(2)教师提问:
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
预设:
冬天、冬眠、寒冬。
(3)教师范写:
冬。
学生书空并进行练写。
4.学写“雪”字。
出示课件15:
(1)教师讲解:
再看“雪”字,我们在上节课学“霜”字时,就认识雨字头了。
和“霜”一样,“雪”也是雨字头。
我们来观察雨字头和“雨”字有什么区别,不难发现,第二笔由竖变成了点,第三笔由横折钩变成了横钩。
“雪”是上下结构,上面是雨字头。
下面的部分位于雨字头中间——横折横横,注意横不要出头。
(2)教师提问:
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
预设:
雪花、雪人、雪白。
(3)教师范写:
雪。
学生书空并进行练写。
(设计意图:
上课伊始,通过练习朗读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进入情境,为本节课探索新知做铺垫。
指导书写后,学生自己书写,加上教师适时的鼓励,让书写变得有趣,学习更有动力。
)
二、出示图片,读词识字
1.做游戏,回顾知识。
(1)提出要求:
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咱们来做个开火车的小游戏吧。
你们认识火车上的词语吗?
请你自己读一读。
出示课件16:
(2)学生跟读。
(3)学生领读。
(4)学生齐读。
2.教师提问:
同学们,小火车越开越快,来到了春天的原野上了,我们也去那儿玩玩吧。
你看到了什么?
请仔细观察。
出示课件17:
预设:
小鱼,高山,小鸟。
教师引导:
岸边长满了嫩嫩的青草,鸟儿正快活地飞入林中。
清澈的池水中,有的鱼儿游来游去,有的鱼儿跃出了水面。
远处有一座青山,山坡上开满了红色的花朵。
(1)教师提问:
你们看,池塘里有什么呀?
“游鱼”。
出示课件18:
学生开火车读:
游鱼。
教师引导:
有的鱼儿在池塘里游来游去,还有的鱼儿跃出了水面。
我们也可以说“鱼出水”。
出示课件19:
教师领读:
游鱼,鱼出水,鱼游出水。
(2)教师提问:
那么鱼在哪里游呢?
对,池塘里。
跟老师读,游鱼,池中游,鱼在池中游。
我们来看“池塘”的“池”。
左边三点水,与水有关。
右边是个“也”。
可以组什么词呢?
池塘、池水。
我们还知道有两个跟他长得很像的双胞胎兄弟——“他、地”。
出示课件20:
教师提问:
池塘边还长着什么?
青草。
会念吗?
青草。
青草就是青青的草,绿绿的草。
长在池塘边的草绿绿的——“池草青”。
跟老师读“池草青”。
出示课件21:
学生小组读:
池草青。
(3)教师提问:
图中还有什么呀?
“红花”。
除了红花还有什么颜色的花?
黄色的,粉色的花。
草地上有花,还有哪儿有花?
山上。
跟老师读“山花红”。
出示课件22:
男生女生读:
山花红。
学写“花”字。
出示课件23:
教师讲解:
这个字是上下结构,上边是草字头写得扁一些,两个竖写短,略向里斜。
下面是个“化”字,右下竖弯钩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教师提问:
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
预设:
花朵、鲜花、花草。
教师范写:
花。
学生书空并进行练写。
(4)教师引导:
春天来了,鸟儿也从南方飞来了。
跟老师读“飞鸟”。
出示课件24:
学写“飞”字:
“飞鸟”的“飞”字你会写吗?
出示课件25:
教师讲解:
这个字是独体字,第一笔是主笔,横斜钩要圆润倾斜,撇、点两笔像长在小鸟背上的翅膀要相接,但要防止连笔写。
教师提问:
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
预设:
飞鸟、飞行、飞机。
教师范写:
飞。
学生书空并进行练写。
(5)教师引导:
鸟儿飞入哪里了?
飞入了树林,也就是“鸟入林”。
出示课件26:
学生开火车读:
鸟入林。
学写“入”字。
出示课件27:
教师讲解:
这个字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人”字很像,但有一点细微的差别。
“人”是撇高捺低,“入”是撇低捺高。
人要走进山洞口先低头,所以第一笔撇短,第二笔捺长要压住第一笔。
教师提问:
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
预设:
飞入、进入、出入。
教师范写:
入。
学生书空并进行练写。
(设计意图:
学生借助插图,理解词组、短语的意思,更好地进行记忆。
运用“拆一拆”、“比一比”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
指导书写后,学生自己书写,加上教师适时的鼓励,让书写变得有趣,学习更有动力。
)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同桌互读,回顾课文:
请给同桌读一读这些短语,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好又正确。
出示课件28:
2.填一填:
你们都记住了吗?
池草什么?
山花怎样?
填一填吧。
出示课件29:
学生自由读:
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教师总结:
你还发现了什么?
对了,同学们真聪明,青、红表示颜色,出、入表示动作。
3.教师引导: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儿歌。
出示课件30:
教师范读:
我先读一遍。
学生拍手读:
大家一起边拍手边读。
教师引导:
现在加大难度,你还会读吗?
出示课件31:
学生拍手读:
我们还是边拍手边读读吧!
(设计意图:
朗读韵文,可以使学生体会到韵律美、节奏美,充实词汇积累,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同桌互读,可以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
形式多样的复习方式,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完成复习。
)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搜集有关四季的古诗并读一读。
(设计意图:
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拓展,感受四季的特点。
)
五、板书设计
1春夏秋冬
冬雪花飞入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是一篇识字课文。
课标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因此,本节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优美插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
学生对四季的特点有了充分的感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识字的热情。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借助形声字特点以及熟字比较的方法识记3个生字;借助插图和动作演示理解词义。
因此,我抓住汉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主动掌握识字方法。
将枯燥的文字与生动的画面相结合,采用多种方式,使课文的情趣与学生的感悟融为一体,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识字1 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识字 春夏秋冬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