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历史经典素材上精校版最全最实用.docx
- 文档编号:24858861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50.40KB
高考作文历史经典素材上精校版最全最实用.docx
《高考作文历史经典素材上精校版最全最实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历史经典素材上精校版最全最实用.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作文历史经典素材上精校版最全最实用
高考作文历史经典素材
愿者上钩
姜子牙,名望,字子牙,也作吕尚、姜尚,人称姜太公,是西周开国叱咤风云、治国安邦的第一相,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姜子牙年轻时便有经世济国的凌云壮志,然而世事艰难,机遇并没有垂青这位青年才俊。
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他为了维持生计,曾经到朝歌宰牛,在孟津卖面,聊补无米之炊,大半生都是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卖面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有朝一日为国家施展才华。
虽然他满腹经纶、才华出众,但在商朝却怀才不遇。
他已年过六十,满头白发,阅历过人,仍在寻机施展才能与抱负。
当听说周文王招揽人才、礼贤下士的圣名后,两鬓斑白的姜子牙知道机会来了。
他来到渭水河畔以直钩垂钓,等待文王寻访自己。
不出所料,他独特的举止让文王慕名而来。
在攀谈中,文王为子牙的满腹韬略所折服,立即请他入朝辅佐自己建功立业。
从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他殚精竭虑,运筹帷幄,灭商兴周,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伟业。
(适用话题:
机遇、挫折、理想、坚持……)
相齐成霸
管仲,春秋初期政治家,他辅佐齐桓公,使其获得“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主地位。
管鲍之交
管仲自幼生活贫苦。
年轻时,与鲍叔牙合伙做买卖,每次赚了钱,总是自己多分一点,给鲍叔牙少分一点。
人们对此总是议论纷纷,认为管仲爱占便宜,而鲍叔牙认为管仲需要赡养老母,多分点理所当然。
后来,管仲参军,三次参加战争,三次从阵地上逃跑回来,人们讥笑他贪生怕死。
但鲍叔牙却十分理解他,认为管仲不是怕死,而是因为家中有年迈的老母全靠他一人供养。
鲍叔牙的宽宏大量、善解人意令管仲十分感动,他曾发自肺腑地感叹: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他们之间的友谊史称“管鲍之交”。
相齐成霸
管仲和鲍叔牙曾分别辅佐齐国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被杀,王位空虚,远在国外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趁此时机,急忙回国,抢夺王位。
管仲率军截住公子小白的军队,对准公子小白射了一箭,公子小白应声倒下。
管仲以为公子小白已死,就率领人马离去,与公子纠从容赶路回国。
但公子小白并没有死,那一箭正好射中他衣带上的铜钩。
逃过一劫的公子小白和鲍叔牙日夜兼程,抢先归齐。
齐桓公即位后,派兵打败鲁国并处死了公子纠,将管仲押回齐国。
齐桓公为报一箭之仇,要将管仲置之死地而后快,重情重义的鲍叔牙站出来力劝齐桓公:
“如果大王想称霸诸侯,就非有管仲不可。
管仲的才能远在我之上,大王如果重用他,齐国必成霸业。
”齐桓公接受了鲍叔牙的劝说,放下了一己之怨,以宽容的胸怀接纳了管仲,拜其为丞相,主持政事。
管仲当了齐国的卿相后,竭忠尽智,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
(适用话题:
友谊、宽容、不计前嫌、才能……)
卧薪尝胆
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国君。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这句名联正是对越王勾践忍辱负重、不屈不挠精神的赞颂。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报杀父之仇,率军攻越,越国大败。
为免亡国之灾,勾践用谋臣范蠡之计,向夫差称臣纳贡。
勾践来到吴都,住在阖闾(夫差之父)坟前的石屋里守坟、喂马。
夫差出行,不惜躬身为夫差马前之卒。
夫差生病,勾践亲口尝粪卜疾。
勾践忍辱负重,只为他日卷土重来,东山再起。
勾践的所作所为让夫差以为他已诚心降服,放松了警惕,三年后释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
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便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问自己:
“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
”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
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此外,他励精图治,发展生产;他尊贤重士,敬老恤贫;他亲身耕作,生活清苦,赢得了百姓的拥护。
历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国富民殷,社会安定,士民皆同仇敌忾,亟待一雪国耻,对吴王夫差,勾践表面仍竭尽奴颜之事,进贡美女西施坠其心志,同时引诱吴王大兴土木,北进中原,耗损其国力、军力。
经过十年的准备与谋划,越国攻吴的时机最终成熟。
趁夫差率精兵北上与晋争霸,国内空虚之机,勾践亲率大军,披坚执锐,直捣吴都,杀了吴国太子,“越自度亦未能灭吴,乃与吴平”。
四年后,勾践再次伐吴,最终灭吴雪耻。
考场热用:
越王勾践承受了亡国之痛,扛住了数十载非人的屈辱。
他坚守复国信念,是因为他在圈外遥望到了生命之光,他看到了胜利复仇的希望,最终他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历史奇迹。
(选自湖北卷优秀作文《近观与遥望》)
(适用话题:
忍辱负重、东山再起、励精图治、团结、谋略、时机……)
逸豫亡身
夫差,春秋末年吴国国君,吴王阖闾之子。
忧劳可以兴国
公元前496年吴国起兵攻越,吴军败退,吴王阖闾死于途中,其子夫差继位。
夫差为牢记父仇,派专人侍立宫门,每逢夫差出入便发问:
“夫差,越王杀害你父亲的仇恨你忘掉了吗?
”夫差则回答:
“不敢忘!
”夫差励精图治,日夜勤兵,矢志报仇,终于在公元前494年,于夫椒大败越军,迫使越国屈膝臣服,并让越王勾践到吴为奴三年。
逸豫可以亡身
打败越国后,夫差没有居安思危,慎始慎终。
他宠幸西施,沉迷声色;大兴土木,劳民伤财;麻痹大意,不听忠臣伍子胥的劝告,执意放勾践回国,留下后患。
他还听信佞臣伯嚭谗言,赐剑令伍子胥自尽,伍子胥临死遗言:
“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
”公元前473年,卧薪尝胆、十年生聚的勾践趁吴国国内空虚之时,大举攻吴,将夫差围困在姑苏山上,夫差向勾践求和未果,羞愧难当,说道:
“吾无颜见子胥也。
”说罢,蒙面自杀。
(适用话题:
兴国、亡身、谗言、居安思危、听取别人的意见……)
东方兵学鼻祖
孙武,春秋末期齐国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其所著的《孙子兵法》,流传千古。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些都是《孙子兵法》留给后人的宝贵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春秋末期,孙武以兵法十三篇觐见吴王阖闾。
吴王为考验孙武的军事指挥才能,让他用宫中的180名宫女试演阵法。
孙武把这些宫女分为左、右两队,指定吴王最宠爱的两位美姬为左、右队长。
讲完操练口令后,孙武命令擂鼓,但是宫女视为儿戏,散漫无纪,嘻嘻哈哈,不听指挥。
孙武为了严肃军纪,不顾吴王的阻止,斩杀了担任队长的两位宠姬。
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众宫女肃然无声,听从号令,井然有序。
这次操练让吴王对孙武的才华深信不疑,立即拜他为将军。
不久,孙武与伍子胥率6万吴军攻打楚国,五战五捷,最终打败楚国20万大军,攻入楚国郢都,就这样,孙武南征北战,一步步帮助吴国建立了霸业。
孙武从此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赫诸侯。
后来,随着吴国霸业的蒸蒸日上,吴王夫差日益骄横,刚愎自用,夜夜笙歌,沉醉于酒色之中,并听从奸臣的挑拨,不理睬孙武、伍子胥的苦谏。
由于伍子胥一再进谏,夫差大怒,遂制造借口,逼其自尽,甚至命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一只皮袋里,扔到江中,不给安葬。
伍子胥的死,给孙武沉重的打击,他意识到吴国已经不可救药,自己辅佐君王、统一天下的大志无法实现,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于是便悄然归隐,息影深山,根据自己训练军队、指挥作战的经验,修订兵法13篇,使其更臻完善,给后人留下了《孙子兵法》这部兵家圣典。
(适用话题:
机遇、方法、进与退、选择……)
变法强秦
商鞅,战国时期卫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改革家,为了使秦国富国强兵,建立统一的封建帝国,他先后推行了两次以“农战”和“法治”为中心的变法运动,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立木取信,一诺千金
在变法的过程中,商鞅表现出了一个政治改革家的过人胆魄和智慧。
为取信于民以推行其改革主张,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南门,并告示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赏10金。
大家不相信有这样的好事,都无动于衷。
于是商鞅把赏金增加到50金,有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将木桩从南门搬到北门,结果真的得到了50金。
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赢得了众人的信服,他大刀阔斧的改革很快得以顺利推行实施,并收到了“能令政必行”的社会效果。
革故鼎新,不屈不挠
商鞅具有革故鼎新的过人智慧,高瞻远瞩的非凡气度,还具有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在变革与守旧的交锋中,他没有因为阻力重重而放弃,没有因为权贵反对而退缩,他置个人生死、荣辱于度外,力排众议,不屈不挠,勇敢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商鞅变法取得了重大胜利。
他执掌秦国朝政19年,这才有了繁华富庶、气势如虹的强秦;才有了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的统一大业;才有了历代王朝沿用的秦汉制度、霸道王道并存的治国传统。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商鞅变法使落后的秦国一跃而成为压倒其他六国的一等强国,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商鞅在为强秦奠基的同时,却也是在为自己掘墓,那些受到打击的奴隶主贵族时刻不忘伺机反扑。
秦惠文王即位后,以谋反的罪名逮捕了商鞅,用车裂之法残酷地杀害了商鞅。
商鞅的悲剧充满了历史的浓重感和宿命感,他死于自己制定的法律下,也是以生命维护了变法的尊严。
1000多年后,又一位力排众议,走在时代风口浪尖的改革家王安石,在月色朦胧、清风拂面的夜晚,在隐隐半山掩映的书斋中,面对商鞅一生事迹,泪湿衣衫,挥笔写下诗句: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适用话题:
诚信、方法、智慧、胆识、变革、成与败……)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孙膑,战国著名军事家。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道: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孙膑能成就一番伟业,正是由于他忍住常人难忍之辱,尝尽他人不堪之痛,终绝处逢生,一雪前耻,名留史册。
忍辱负重
孙膑智谋非凡,德才兼备,与庞涓同拜鬼谷子为师。
孙膑的兵法、韬略皆在庞涓之上。
后两人先后来到魏国,以求大展宏图。
孙膑杰出的才能遭到心胸狭窄的庞涓的妒忌,于是庞涓想方设法陷害孙膑,使其被魏王处以黥刑(在脸上刺字)和膑刑(剔掉其膝盖骨)。
在孙膑被处以膑刑后,庞涓收留了他,并对他照顾有加,处心积虑地想得到其祖传的十三篇兵法。
孙膑得悉自己的惨况全是庞涓陷害所致后,悲愤难抑,冷静下来,决定装疯以迷惑庞涓,好伺机出逃。
他烧掉已刻好的兵法,时而大哭,时而狂笑,胡言乱语,睡猪圈,尝粪便。
庞涓以为孙膑真的疯了,便打消了杀害他的念头,放松了警惕和监视。
孙膑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逃出虎穴,回到齐国。
齐威王一见孙膑,如获至宝,非常器重他。
从此,孙膑的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魏军包围赵国都城邯郸,赵国陷入危境,遂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命田忌为将率兵救赵。
田忌接命欲直接发兵邯郸,以救赵国之急,被孙膑阻止并为之提供最佳的作战方案:
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魏和赵交战一年有余,皆疲惫不堪。
魏之精兵皆集于邯郸,国内只剩弱势之辈,不如直接发兵包围魏都大梁,魏军闻之势必会放弃邯郸,带兵回大梁应战。
如此,既可解赵国之围,又可在中途打败魏军。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谋略,便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军回救大梁。
魏军因长途急驰,疲惫不堪,齐军以逸待劳,在选好的战场桂陵大败魏军。
(适用话题:
逆境、智慧、谋略、主与次……)
千古一帝
秦始皇,姓嬴,名政,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13岁即位,22岁亲理国事,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同时又是中国皇帝制度的创立者,使中国进入了多民族中央集权帝制时代的人。
他也使中国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局面,为其后各朝代谋求统一奠定了基础。
但自古以来,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一统天下
西汉政论家贾谊在《过秦论》里以气势磅礴的笔法评述了秦始皇的显赫功绩: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秦始皇广纳贤才,厉兵秣马,励精图治,以“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逐一吞并六国,建立霸业。
此后,他革除旧弊,采用郡县制;统一度量衡、文字;筑长城,拒匈奴……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和铁腕行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天下的融合。
千古一帝
战国时期,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尊为王,秦统一全国后,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于是改名号,把三皇和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称“皇帝”,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以确定至高无上的皇权。
他还规定皇帝自称“朕”,令称为“诏”,印称“玺”,并命人将有名的“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镌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以表示“皇权神授,永远昌盛”之意。
从此,“皇帝”便成为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也是封建统治的象征。
暴政害国
秦始皇以武力统一天下,使国势达到了极盛,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
为了强化专制统治,他采取了一系列愚民、弱民、防民的措施,暴虐达到了极点,以致天下怨声载道。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长城脚下白骨累累;建阿房宫、挖骊山墓,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派方土徐(即徐福)率童男童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连年征战,四处游历,百姓苦不堪言,民怨沸腾;逼死功臣吕不韦,杀死同母异父的弟弟,将母亲打入冷宫,可谓心狠手辣、六亲不认;为了消除异己思想,对百姓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焚书坑儒”这一野蛮、残酷的手段,严重地摧残了中国古代的文化。
这些做法大幅度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的严重社会危机。
秦王朝很快便陷入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境地。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直至刘邦率军攻入咸阳,子婴投降,秦王朝仅存在15个春秋,就土崩瓦解、灰飞烟灭了。
(适用话题:
志向远大、仁义、以民为本……)
善于纳士
刘邦,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他出身草根,凭着非凡的政治敏感和政治魄力,借农民反秦大起义革命风暴在乱世中崛起,登上历史舞台。
雄才大略、知人善任的刘邦,拔出同列,削平群雄,最终战胜了“一世之雄”的项羽,成就霸业,建立了强大的西汉王朝,成为中国历史土第一个平民皇帝。
善抓机遇,成就霸业
刘邦年轻时为人豁达,有着封侯拜相的勃勃雄心。
有一次,刘邦到咸阳游玩,看到秦始皇出行时前呼后拥、仪仗威严的景象,他情不自禁地说:
“大丈夫当如此也!
”此后,刘邦从一个沛县(今属江苏)泗水的小小亭长做起,深谋远虑,广结人心,不断积蓄实力。
最后在秦末动乱中见机而动,揭竿而起,拥兵反秦,迅速壮大,最终在楚汉相争中夺得霸主之位。
知人善任,从善如流
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起义,刘邦登高一呼,天下英雄云集于麾下;统一中国建立汉朝之后,刘邦以文治理天下,征用儒生,诏令天下,广泛求贤。
因此,刘邦麾下群臣才华横溢,文能安邦,武能定国。
张良、萧何、韩信、陈平、曹参……个个都能独当一面,功绩显赫。
陈平和韩信以前都是项羽的手下,但得不到重用,就拜到刘邦帐下,并得到重用,为刘邦取胜称霸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邦知人善任,尊贤重士,从善如流,与项羽的刚愎自用相比,刘邦无疑更具有一代帝王虚怀若谷的风范,他曾说:
“要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要论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给前方运送军粮,保证作战时不缺乏粮食,我不如萧何;要论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但刘邦能以天下之智为智,以天下之心为心,善于利用有能之士,君臣携手,群策群力,最终打败了兵多将强、不可一世的项羽。
(适用话题:
机遇、虚怀若谷、成功……)
一代良相
张良,刘邦手下满腹韬略的重要谋臣。
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显赫战功。
尊老敬贤,圯上受书
有一次,张良走到圯水桥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桥头。
老人故意将一只鞋抖落到桥下,毫不客气地命张良下去捡。
张良下桥把鞋拾上来,老人不用手来接,却把脚伸出来命张良替他穿上。
张良也不和他多计较,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
老人站起来连句感谢的话也没有说,只与他约好五日后于此相见,便扬长而去。
第五天早晨,张良赶到桥上,老人已等在桥头,见张良来到,愤愤地斥责道:
“与老人约,为何误时?
五日后再来!
”说罢离去。
结果第二次张良还是晚老人一步。
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
过了许久,老人才来,经过了这一番考验后,老人放心地从怀中取出一部书送给张良,叮嘱他若刻苦研读,必成大业。
这部书就是《太公兵法》。
张良凭尊老敬贤的美德得到了这部书,他如获至宝,刻苦诵读,终于成为一个足智多谋、用兵如神的杰出人才。
淡泊名利,功成身退
刘邦建立汉朝当上皇帝后,论功行赏,认为张良屡献奇计,功绩显赫,令其自己选择齐地三万户为食邑。
张良辞谢不受,只选了个万户左右的留县,受封为“留侯”。
他曾说:
“今以三寸之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张良不重名利,不居功自傲,当韩信被诛,萧何系狱,他依然能从容保身。
在汉初皇室的明争暗斗中,他远离纷争,淡泊自处。
王安石曾写诗颂扬张良“汉业存亡俯仰中,留侯于此每从容”,张良淡泊名利、功成身退的风度让人赞叹,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适用话题:
尊老、品德、耐心、选择、淡泊名利、进与退……)
能屈能伸
韩信,淮阳(今江苏淮阴市)人,刘邦麾下名将。
自幼熟读兵书,怀安邦定国之抱负,为汉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
一饭千金
韩信身为布衣时,生活穷困潦倒。
一天,他在河边钓鱼充饥,河边一位漂洗丝绵的大娘(漂母)见他饿得形容憔悴,就把他带回家吃饭,连续十几天都是如此。
韩信感激不已,向漂母承诺将来定要好好报答她老人家。
后来,韩信功成名就时,第一个便去拜望漂母,并送给她老人家一千两黄金。
“一饭千金”的成语由此而来。
背水一战
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公元前205年,韩信率兵攻赵。
赵大将陈馀率20万大军,占据有利地形与汉军决战。
韩信先派2000轻骑深夜潜伏到赵营附近,而后不顾兵家之大忌,仅用万人列阵绵蔓水边,背水而战。
汉军见后无退路,个个拼死杀敌,力创赵军。
这时事先埋伏的轻骑也趁机冲了出来,汉军前后夹击,大败赵军。
身陷绝境,往往能激发人的潜能和斗志,韩信正是利用了这一点而赢得了战役的胜利。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追随项羽,但不受项羽重用,后投奔刘邦。
刘邦开始也没有把他当将才使用,只任命他为治粟都尉。
韩信见刘邦不肯重用,决意离汉营而去。
丞相萧何素知韩信之才,闻讯即刻骑马月夜苦追,将他劝回,并力劝刘邦拜韩信为将。
后来,刘邦夺得天下后韩信被告谋反。
吕后采用了萧何的计策,将韩信骗入宫中斩杀。
“成萧也何,败也萧何”由此而来。
(适用话题:
助人、感恩、智慧、成与败……)
西楚霸王
项羽(前232—前202),一位令山河变色、草木含悲的千古传唱的末路英雄。
他英勇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不朽战功。
秦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
力能扛鼎,志存高远
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
他豪气冲天,志存高远。
项羽既不喜学文,也不爱习武,他认为:
认字,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足够了;剑术,只能对付一个敌人,不值得学;要学就学对付千军万马的本领。
一次秦始皇出巡,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
“彼可取而代也!
”他的勃勃雄心表露无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项羽随叔父项梁在吴中刺杀太守殷通举兵响应,此役项羽独自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现了他的才能,24岁的项羽就这样被农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
破釜沉舟,绝境缝生
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包围巨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
面对兵力悬殊的境况,项羽沉着冷静。
楚军渡过漳河后,项羽命士兵“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后无退路的楚军浴血奋战,大败秦军,可谓“置之死地而后生”。
后人有联评曰: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
自矜功伐,功败垂成
项羽英勇善战,至死不屈,气概豪迈。
但他性情暴戾、狂妄自大,在新安坑杀秦朝降兵20多万人,残暴之举尽失民心;他优柔寡断、沽名钓誉,于鸿门宴中不杀刘邦,放虎归山,给自己的败局埋下伏笔;他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对忠心耿耿的范增由信任到冷淡、怀疑,气得范增含恨病逝。
后来,项羽兵败退至垓下,于四面楚歌中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之后,他率领部下奋力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身亡,赢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千古美名,徒留“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历史遗憾。
考场热用:
当虞姬横刀一抹,湛蓝滑过矛尖,鲜红度过雪白的颈,壮士掩面,乌骓悲鸣。
你英雄的传奇是无人企及的神话,破釜沉舟是你的豪言壮语,乌骓来回奔驰,每一回合的厮杀,都使尸骨成山,流血漂橹。
当楚歌的旋律从四面八方传来,像蚀人心魄的魔音一般折磨着你的耳鼓,纵情的眼泪冲垮了你的伟岸。
当“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伟绩褪色成一页泛黄的丹青,与斜阳下汉家传唱的“大风起兮云飞扬”一起远去,只留下你长长的让人捉不到的背影。
(选自全国卷I优秀作文《穿越挫折与痛苦的历史》)
(适用话题:
英雄、志向、绝境、沽名钓誉、鼠目寸光、四面楚歌……)
文治武功
刘彻,一位雄才大略的盛世君主,他创造了六个“第一”:
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思想的皇帝;第一个创立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第一个大力拓展中国疆土的皇帝;第一个开通西域的皇帝;第一个用皇帝年号来纪元的皇帝;第一个用罪己诏形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
他继承了“文景之治”遗留下来的富强基业,即位后励精图治,把西汉王朝推向极盛。
正如历史连续剧《汉武大帝》所云: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文治武功,兴国保民
西汉初,国力衰微。
为巩固中央集权政权,汉武帝大胆改革,推陈出新:
他颁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改革官制,设置十三部刺史;集中兵权,政治上实现大一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此外,汉武帝还非常重视文化事业,兴建藏书楼,设五经博士,兴办太学。
他求贤若渴,确立察举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首创了中国有系统的选拔人才的制度
西汉初期,匈奴气焰嚣张,西域神秘莫测。
汉武帝绝不能忍受乃父乃祖的“和亲外交”,忍辱吞声,而是派卫青、霍去病挥师北上,征伐匈奴。
经过数十载的浴血奋战,匈奴之患最终得以解除,边境人民从此得以安宁地生活。
汉武帝还有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他不安于坐井观天,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汉朝与中亚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轮台悔过
汉武帝中年在军事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他仍不满足,在边境四处用兵。
他还组织了一个号称“绣衣使者”的特务机构,以探察民心。
“绣衣使者”权力极大,肆意横行,到处加害无辜还把魔爪伸向了太子刘据,牵连了很多无辜的百姓,弄得民怨沸腾。
“绣衣使者”的风波使国家元气大伤,加之后来几次边境战争,昔日显赫的大汉王朝如今已是衰弱不堪。
在空寂冷清的宫中,年迈的汉武帝深深陷入了不可名状的寂寞之中,遂于轮台写下《罪已诏》,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为太子刘据平反,并表示要爱护百姓,蓄养国力,重振汉室。
汉武帝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用书面形式公开承认自己错误的皇帝。
(适用话题:
改革、开放、创新、重视教育、求贤若渴、沟通、反思……)
一代奸雄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三国演义》里,曹操阴险奸诈,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的一句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让人毛骨悚然。
在京剧中,曹操被塑造为白脸奸臣,厚颜无耻地高唱“世人笑我奸,我笑世人偏。
为人少机变,富贵怎双全?
”奸臣形象深入人心,引来千古骂名。
事实上,历史上的曹操与文学形象的曹操不尽相同。
志在千里,壮心不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作文 历史 经典 素材 上精校版最全最 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