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题《你变我变大家变》电子稿.docx
- 文档编号:24857197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49
- 大小:179.03KB
大班主题《你变我变大家变》电子稿.docx
《大班主题《你变我变大家变》电子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主题《你变我变大家变》电子稿.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班主题《你变我变大家变》电子稿
你变我变大家变
主题说明:
暑假过后,大班幼儿会直觉地发现各种各样的变化:
同伴和自己悄然长大,幼儿园来了新面孔的弟弟妹妹,自己已¾是大班哥哥姐姐,幼儿园的环境也有了新的变化。
这个主题的意图是将大班幼儿的这种直觉反映作为教育契机和资源,既调动他们迅速、敏锐、细腻的直觉,又帮助他们更充分、更深入地认识自我和周围的各种变化。
因此,主题活动从幼儿自身及其周围事物的变化这两个方面展开:
既让幼儿感受自己的身体已¾长大,自己的独立性、信心和勇气越来越强;又通过创造性的绘»活动、纸棍造型和音乐表现等,让幼儿体验变化的乐趣;还引导幼儿认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们利用风车、酵母等物理、化学方式促成的各种变化。
环境创设:
●师幼共同布置活动室主墙饰,内容以自然界的奇妙变化为主。
●创设“我在长、我在变”专栏,将幼儿以前穿用的衣物和照片与现在的衣物、照片作比较。
●师幼共同布置自然角,制作记录本,供幼儿观察、记录动植物生长的过程。
家园共育:
●和家长交谈,了解孩子的假期生活情况。
●帮助孩子一起收集能证明孩子在长大的物品,如衣服、鞋帽、照片,并给孩子讲述他们的成长趣事。
●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小魔术、小戏法,如变纸牌等。
●有可能的话,与孩子一起坚持记录月亮的圆缺变化,还可带领孩子用望远镜观察天空。
●给孩子讲述一些有关中秋节的传统故事,并和孩子一起在中秋夜赏月、吃月饼、尝水果。
●向家长提供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17~18页,亲子共同完成“剪剪变变”“叠叠变变”的操作,感受变化带来的乐趣。
●帮助孩子收集旧的挂历带到幼儿园来,为制作纸棍作准备。
区域活动
语言区
●张贴与主题相关的故事挂图,供幼儿进一步理解,并学习讲述故事。
●看图编故事。
利用原有画面,编出不同的故事结尾。
●阅读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1~4页《小熊,你长大了吗》,第5~7页《花瓣儿风车》,第13~15页《神奇的小火车》。
表演区
●运用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自编情境表演片断:
小时候的我。
●提供小兔头饰,鼓励幼儿表演《小兔逃跑》情节,启发幼儿继续创编情节。
益智区
●月亮变脸。
准备“月相变化图”让幼儿了解一个月中月亮的变化过程。
●麦子变变变。
结合“花瓣儿风车”挂图,让幼儿懂得麦子变成面粉,面粉又变成各类食品的过程。
探索区
●会变的影子。
利用手电筒、立体小玩具、白色背景板等材料,引导幼儿探索、发现手电筒光照在玩具上形成的影子及其变化。
●变变俱乐部。
准备夹子、回形针、纸、粗麦管、绳子、剪刀等操作材料,让幼儿继续探索,使这些物品发生变化。
如:
把回形针弯成小钩子,把小纸条撕一下,变成旋转降落伞;用夹子夹住长长的纸条,变成飞镖;将粗麦管一段段剪下,连接成项链,等等。
●磨粉工厂。
准备石磨、糯米、小米、芝麻等,让幼儿学习磨粉的方法。
美工区
●画画小时候的我和现在的我,体验其中的变化。
●做馒头。
准备橡皮泥供幼儿揉、搓、团、捏,制作不同形状的馒头。
●会变的圆
材料准备:
——用硬纸制作模板:
不同大小的圆形以及其他形状。
——幼儿作画工具与画纸。
指导要点:
——幼儿用模板在画纸上描下轮廓,尝试用多个圆形组合在一起,想象添画,然后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
——将圆形与其他形状的图形组合起来,想象绘画。
——同伴之间交流各自的作品。
数学区
●数字拼板
目 的:
能根据数序排列10以内的数字。
材料准备:
1~10的数字拼板(如图,每个数字之间用不同的线条分割),小筐。
操作方法:
——将打乱的拼板散放在桌子上。
——从拼板中任意找出一个数字,按数序找出相邻的数字拼接在其左边或右边。
——按照同样的方法拼接剩余的数字拼板。
——幼儿利用完成的数字拼板点读,加深对1~10数序的认识。
观察要点:
——幼儿能否根据拼板的分割线及数序寻找相邻的拼板。
——幼儿是用什么方法将散乱的数字拼板有序排列起来的。
指导策略:
——引导幼儿学会观察拼板的分割线,通过寻找契合的分割线,找出相邻数。
——让幼儿快速指认10以内的数字。
——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提供底板,让他们对照底板上的提示找出相应的数字拼板。
活动延伸:
——提供长条薄纸板,上面写1~10的数字,让幼儿自己设计、使用不同的线条进行分割,然后学习排序。
●图形拼拼乐
目 的:
在图形拼搭中体验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发展空间想象力。
材料准备:
将卡纸剪成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并用不同的分割方式将完整的图形分成两个局部(如图),在这两个局部图形的背后写上相同的数字,小筐。
操作方法:
——将几何图形拼板散放在桌子上进行观察。
——将两个局部的图形组合在一起,拼成完整的图形。
——说出完整图形的名称: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
观察要点:
——能否根据图形的分割线找到相应的部分。
——能否将两个局部图形组合成一个完整图形。
指导策略:
——当幼儿不能准确地找到相应的局部图形时,可提醒他们仔细观察完整图形及其与局部图形的关系。
——对于空间知觉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提示他们翻看局部图形背面的数字,以帮助他们准确找到相关的局部图形。
活动延伸:
——准备不同的几何图形,让幼儿自己画分割线并剪下,然后与同伴互相交换拼图。
●鞋底配对
目 的:
用目测的方法进行比较和配对。
材料准备:
塑封的自制鞋底4~5双(制作方法:
教师可在一双干净鞋子的鞋底刷上水粉颜料,然后在纸上拓印,剪下拓印图案,进行塑封。
用同样方法制作4~5双鞋底,其花纹、大小均不同,鞋底图案反面可用相同的几何图形作记号),小筐。
操作方法:
——将鞋底图案朝上放在桌子上,并仔细观察。
——根据鞋底的图案、大小进行配对。
——欣赏已经配对的鞋底,感知鞋底图案的多样性和对称美。
观察要点:
——能否根据相同图案给鞋底准确地配对。
——能否根据左右关系摆放鞋底。
指导策略:
——当幼儿不能将鞋底正确配对摆放时,可提醒幼儿仔细观察鞋底图案是否一致。
——当幼儿不能按左右关系摆放鞋底时,可提示幼儿观察鞋底的大弯是否均在里侧。
——全部配对完成后,可以提示幼儿翻看鞋底背面的几何图形记号,检查配对是否正确。
活动延伸:
——可以让幼儿参与鞋底的制作,让他们自主选择颜料进行拓印,或画好鞋底轮廓,自行设计鞋底花纹,等等。
小熊,你长大了吗
目标
●理解什么是长大,体验成长的快乐。
●能用动作、表情、语言表达小动物们成长的喜悦心情。
准备
●故事磁带或CD,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1~4页《小熊,你长大了吗》。
过程
●小熊和他的朋友
——小熊和他的朋友小马、小兔和小象说自己长大了。
——小熊和他的朋友真的长大了吗?
听了故事你们就知道了。
●小熊长大了
——播放故事磁带,欣赏故事一遍。
——小熊的朋友都有谁?
——小动物们为什么说自己长大了?
(引导幼儿用动作、表情、对话来表达)
——再次欣赏故事。
一边聆听故事磁带,一边有序阅读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1~4页。
——在不知不觉中,小熊已经长大了,他的衣服、鞋子、帽子都变小了,原来跳不过去的小河一下子就跳过去了,小熊和他的朋友已经是幼儿园里最大的孩子了。
●你长大了吗
——我们幼儿园最大的孩子是什么班的呢?
(大班)你们觉得自己长大了吗?
——幼儿讲述有关自己长大的事情,可引导幼儿从自己已经长高、升到大班、弟弟妹妹的到来等方面进行讲述。
建议
●幼儿以对白、肢体动作和表情表现故事情节时,教师可以用旁白的方式给予提示。
●活动后,可组织幼儿自带小礼物去小班看望弟弟妹妹。
附
小熊,你长大了吗
暑假刚过去,小熊还在树洞里呼呼睡觉,小马和小兔来叫他一起去上幼儿园。
“小熊,小熊,快起来。
”
小熊从树洞里出来一看,呦,小马、小兔来了,小象跟在后面。
小马说:
“你们瞧,我长大了,腿也长了,背也宽了,可以背大木头了。
”小马背起一根大木头,飞快地跑了一圈。
小兔说:
“你们瞧,我也长大了,我的脚丫子变大了,跳得更高了。
”小兔抬起脚让大家看他那双大大的新鞋。
小象说:
“我也长大了。
我的鼻子更长,更有力气了。
”小象用长鼻子吸足了水,往天上一喷。
呀,好像下了一场大雨。
小熊对着河水照了照自己,嘟囔着说:
“就是我没长大,好像还和原来一样。
”
朋友们对小熊说:
“穿上衣服快走吧!
”小熊赶快穿衣服,咦,衣服怎么变紧了呀。
他打了一个喷嚏。
“嘣!
”扣子崩开了。
他去穿鞋子,脚趾头把鞋子顶破了。
小熊回到树洞里一看,妈妈已经给他买了新衣服、新鞋子,还有一顶新帽子。
小熊穿上新衣服、新鞋子,戴上新帽子,对大家说:
“原来的衣服、鞋子怎么变小了呀?
”这时刮来一阵风,把小熊的帽子吹跑了。
小熊追着帽子跑,可是,风把帽子刮过了小河。
小熊一着急,使劲儿一跳,跳过小河,追上了帽子。
小熊说:
“啊,原来我也长大了。
这条小河都能跳过来了。
”
长大了,大家都长大了。
小动物们一起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去。
他们是幼儿园里最大的小朋友了。
(章涵/文)
成长证明
目标
●在对比中证明自己正在慢慢长大,体验长大的快乐。
●萌发自信心,逐渐形成自我意识。
准备
●每人一张小时候的照片。
●收集幼儿小时候穿戴过的衣服、鞋帽等物品,活动前布置成展览。
●请几个中班或者小班的弟弟、妹妹,共同参与游戏。
过程
●小时候的照片和衣物
——将自己带来的照片贴在黑板上,让大家辨认他(她)是谁,现在他(她)变得怎么样了。
——幼儿自由走动,观看大家带来的衣服、鞋帽。
——这些衣服、鞋帽看上去怎样?
现在,我们还能穿戴吗?
●小时候的我
——分组表演小时候的自己。
——集体交流,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神情来表演自己小时候的样子。
●我真的长大了
——请幼儿用各种方式来表明自己长大了,如“我会跳绳了”“我能连续拍球了”“我能单独睡了”等。
——背背、抱抱弟弟妹妹,感受自己力气大了。
建议
●建立“我在长、我在变”专栏,帮助幼儿将小时候的照片、衣物与现在的照片、衣物作比较,进一步感受自己长大的变化。
●在表演“小时候的我”时,如果幼儿动作单一、思路不广,教师可作适度提示。
如抱奶瓶喝奶,让妈妈喂饭,蹒跚学步,奶声奶气说话等。
●在最后一个环节,如果幼儿对于拍球、跳绳、背背抱抱等活动意犹未尽的话,可在日常活动中延续。
重要电话
目标
●理解莎莎从胆怯到勇敢的成长过程。
●体验故事角色的心理变化,愿意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准备
●挂图第1号。
●故事磁带或CD。
过程
●一个人在家
——结合挂图,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莎莎为什么会一个人在家里?
妈妈临走时对莎莎说了什么?
——妈妈走后,莎莎心里感到怎么样?
●等待重要电话
——重点欣赏第四段至第十段的故事内容。
——妈妈走后,莎莎做了些什么?
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莎莎有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去?
她去了吗?
为什么?
——妈妈要莎莎等的重要电话是谁打来的?
是什么内容?
——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莎莎长大了?
●我也长大了
——你能为家里做些什么?
——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理解为他人做事,无论事情的大小都是自己已经长大的一种表现。
建议
●活动后,通过家园联系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及时肯定能独立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幼儿。
●鼓励幼儿为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使他们在互相帮助中体验成功感和长大的快乐。
附
重要电话
有个小女孩,名叫莎莎。
妈妈是医生,爸爸在外地工作。
她和妈妈住在一套大房间里。
莎莎胆子可小啦,每次妈妈值夜班,她总是到小伙伴家去过夜,不敢一个人在家睡觉。
这一天,妈妈又值夜班。
临走时对莎莎说:
“莎莎,注意电话铃响。
今天有一个重要电话来!
非常重要……”
妈妈刚走,莎莎就害怕了。
她希望早点接到那个重要电话,通知在医院的妈妈,然后马上到小伙伴家去。
一会儿,电话铃响了,莎莎扑过去,抓起电话筒一听……哎,原来是人家拨错了号,她懊丧地搁了听筒。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屋里静得可怕。
忽然,她好像听见老鼠在走廊里跑。
可仔细听听,又不像了。
正在害怕的时候,莎莎听见远处传来了乐曲声,她高兴起来,按着节拍跳起了舞,心里平静了许多。
可没多久,地板上响了一下,她吓了一跳,心“噗噗噗”地跳个不停,她打定主意:
赶快上小伙伴家去。
她刚拉开门,又马上想到:
“我一走,要是哪个病人有急事打电话找妈妈,妈妈就会什么也不知道。
我不能走。
”
她关上房门,又放了张凳子在门背后,然后,躺在沙发上,使劲想着故事里、电视里那些勇敢的人。
莎莎迷迷糊糊睡着了。
天快亮的时候,电话铃响了起来。
莎莎跳起身。
话筒里传来妈妈的声音:
“莎莎,你没有到小伙伴家去吗?
”
“没有,我在等重要电话。
”
妈妈笑了:
“我打的就是这个重要电话,我要对你说,你长大了,已经是个勇敢的孩子了。
”
莎莎长大了,从那以后再也不怕一个人在家里过夜了。
我可以
目标
●发现自己的进步,为自己的成长感到自豪。
●理解真正的长大是心灵和行为的成长。
准备
●材料袋:
小男孩阿力的图片(如图)。
●每个幼儿带一个开口较大的透明瓶子作为“成长瓶”,并贴上名字。
●用红色纸剪成的爱心卡片若干(数量尽量多些)。
过程
●阿力的心愿
——教师出示阿力的图片,向幼儿介绍阿力:
阿力是个孩子,他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是一个小小孩了。
你们也有像阿力那样的想法吗?
——幼儿说说:
自己为什么想长大,长大有哪些好处。
●十个“我可以”
——妈妈对阿力说:
如果你做到了十个“我可以……”,你就真正长大了。
这些“我可以……”必须是你以前做不到,现在能慢慢做到的事情。
——阿力想,有哪些“我可以……”呢?
教师以阿力的口吻讲述:
如“我不再害怕黑夜,可以一个人睡觉了”,“摔跤的时候,我会马上告诉妈妈,还会给自己贴上创可贴”,“我可以自己买票,还会有礼貌地对阿姨说‘谢谢’”……
——你能说说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吗?
幼儿用“我可以……”的句型说说自己的成长。
——教师肯定幼儿的进步,并概括成长的本质:
能独立做力所能及的事,愿意帮助和关爱别人,会勇敢地面对困难等。
——教师再次出示阿力的图片,以阿力的口吻说:
妈妈说我长大了,我会每天早上给爸爸妈妈一个甜甜的拥抱,还会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微笑……让我们做一个自信而快乐的小孩吧!
●玻璃瓶里的“成长之心”
——把我可以做到的事情画下来,放进透明的瓶子里,你会发现,随着瓶子里的“成长之心”越来越多,你会知道自己在慢慢长大。
——教师分给每个幼儿爱心卡片若干,幼儿将“我可以……”的事情画在卡片上,放入自己的“成长瓶”里。
——教师将幼儿的“成长瓶”陈列在活动室一角,见证幼儿的成长、进步,让每个幼儿直观地感受自己的成长足迹。
建议
●“我可以……”的表达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回顾自己的进步足迹,激发他们不断努力的动机和信心,认识自己的成长路径。
●启发幼儿讲述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努力方向进行引导。
如,时间一到,我可以自己去床上睡觉。
吃饭的时候,我可以安静吃饭,不大声说话。
拿到好看的书,我可以一页一页慢慢地翻,仔细地看,还可以把故事讲给妈妈听。
●让家长在家里也给幼儿准备一个“成长瓶”,将幼儿在家中进步的事画下来放入瓶内。
小兔逃跑
目标
●理解作品中母子间的亲情,体验“你变,我也变”的情趣。
●能通过大胆想象、创编,理解所变角色之间的关系。
准备
●材料袋:
鱼、钓鱼人、岩石、登山人、花、花匠、小鸟、树、小船、风、秋千、走钢丝的兔妈妈、小孩、妈妈的图片。
●故事磁带或CD。
过程
●有只小兔想离开家
——有只小兔想离开家,它说:
“妈妈我要逃跑啦!
”妈妈说:
“你逃跑,我就追。
”小兔说:
“我变成小鱼。
”妈妈说:
“我变成钓鱼人。
”你们知道小兔还会变成什么?
妈妈又会变成什么?
——幼儿猜测小兔和妈妈各自会变成什么。
如:
小兔变老鼠,妈妈就变猫等。
——引导幼儿讨论“小鱼”和“钓鱼人”、“老鼠”与“猫”之间的关系,为理解故事内容作准备。
●兔妈妈去追小兔
——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妈妈为什么要去追小兔?
——小兔和妈妈分别变成了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变?
——教师根据故事内容依次出示卡片,帮助幼儿理解所变角色之间的关系。
——最后,小兔还想逃跑吗?
为什么?
——幼儿再次完整欣赏故事。
——教师打乱图片的顺序,请幼儿按故事情节重新排列图片,并复述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如果你是小兔,你想变什么?
妈妈会变成什么呢?
●你逃我追
——幼儿两两结伴做游戏。
如:
一幼儿说“我变成小鸟”,另一幼儿说“我变成大树”;一幼儿说“我变成小脚”,另一幼儿说“我变成鞋子”。
如此循环。
——幼儿用语言表达逃跑与追逐的关系,加上动作,使自己的创编更形象、生动。
建议
●小兔变着法子逃跑,想要离开妈妈的保护,向往一个独立的天地,这非常符合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独立性逐渐增强,希望自己能单独做更多的事;而母子间难以割舍的亲情又是人类的天性。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既尽情宣泄自己的独立欲望,又体验故事中自然、亲切、浓郁的亲情,引发幼儿的大胆想象。
●在最后的游戏环节中,幼儿可以引用故事中的对话进行游戏。
附
小兔逃跑
一天,小兔子想离开家,它对妈妈说:
“妈妈,我要逃跑啦!
”妈妈听了,说:
“你要是逃跑,妈妈就追你,因为你是妈妈心爱的孩子。
”
“要是妈妈追我,我就变成河里的鱼游走。
”小兔说。
妈妈说:
“你要是变成河里的鱼,妈妈就变成钓鱼人,把你钓上来。
”
“妈妈要是变成钓鱼人,我就变成高山上的岩石。
”小兔说。
妈妈说:
“你要是变成高山上的岩石,妈妈就变成登山人,爬到你跟前。
”
“妈妈要是变成登山人,我就变成院子里的花儿。
”小兔说。
妈妈说:
“你要是变成院子里的花儿,妈妈就变成花匠,把你找出来。
”
“妈妈要是变成花匠,找着我,我就变成小鸟逃走。
”小兔说。
妈妈说:
“你要是变成小鸟逃走,妈妈就变成树,等着你落到树上来休息。
”
“妈妈要是变成了树,我就变成一只小船逃走。
”小兔说。
妈妈说:
“你要是变成小船逃走,妈妈就变成风,把你吹到妈妈喜欢的地方去。
”
“妈妈要是变成风,我就逃到马戏团的空中秋千上去。
”小兔说。
妈妈说:
“你要是逃到空中秋千上,妈妈就踩着钢丝走到你跟前。
”
“妈妈要是踩着钢丝来抓我,我就变成一个小孩,逃回家去。
”小兔说。
妈妈说:
“你要是变成一个小孩子逃回家去,我就变成妈妈,抓住那个孩子,把他紧紧地抱在怀里。
”
“哼,要是那样的话,不是和呆在家里做妈妈的孩子一样吗?
”
这样,小兔不再打算逃跑了。
妈妈说:
“孩子,快来吃胡萝卜吧。
”
(根据美国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的《逃家小兔》改编)
快乐大转盘
目标
●根据几种简单图形展开想象,并添画成不同的图案。
●欣赏同伴不同的绘画内容和表现方式,领悟创意绘画的多种可能。
准备
●背景音乐,幼儿作画用纸及画笔。
●座位安排成环形。
●教师用的范例图片(如图),画纸,水彩笔。
过程
●我能画出什么
——出示一种简单图形,启发幼儿说说它像什么。
——教师示范:
以一种简单图形为基础,添画成多种不同的图案。
——根据范例图片,小结各种能产生丰富想象的方式:
通过改变画纸的方向,产生联想;根据图形外轮廓,进行联想;根据图形缺口的形状,进行联想;根据在图形里面添画,进行联想。
●快乐大转盘
——快乐大转盘的游戏方法和规则:
幼儿围成圆圈坐。
音乐响起时,幼儿用水彩笔在纸上快速画图案;音乐停止,幼儿按照一定的方向和同伴交换画纸(甲给乙,乙给丙……),每个人接到同伴的画纸后,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想象,按照自己的设想在原有图案的基础上添画。
——音乐响起,教师和幼儿一同作画,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大胆联想和表现。
●你画我画不一样
——请幼儿寻找自己原先所画的痕迹,看看经过“转圈”,现在变成了什么。
如:
“我原来想画云朵的,现在变成坦克了,太好玩了!
”
——比较自己和同伴的构思有什么不同,感受同伴的创意,领悟创意绘画的多种可能。
建议
●在互相传递作画的过程中,他人的想象添画与自己构思的区别会直观地呈现出来。
在这个轻松有趣的活动中,幼儿会领悟到想象的多种可能。
●班级幼儿较多,可以分组进行绘画游戏(如10人一组),给每个幼儿不同颜色的水彩笔,以方便区分各自所画的内容。
●在评价的时候,教师要肯定幼儿的想象,同时对绘画的基本表现技巧提出适当要求。
哪里变了
目标
●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运用比较的方法,感知空间、数量的变化。
准备
●新增加玩具若干种;活动室桌椅、玩具柜等摆设有所变化。
●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1页《哪里变了》,笔。
过程
●活动室的东西摆放变了
——开学了,我们的活动室有变化吗?
哪些地方变了?
——引导幼儿讲述自己观察的结果,发现活动室里桌椅、玩具柜摆放位置的变化。
——请幼儿说说这样的变化好不好,怎么调整会更好。
●活动室里的玩具变了
——活动室里的玩具也有新变化,请你们把新玩具找出来,数一数多了几种。
——教师呈现其中一种新玩具(数量为10个),请幼儿用自己的方法目测玩具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你是用什么方法快速数玩具的?
幼儿介绍自己的数数方法。
——如果改变玩具的摆放方式,是不是能更快地数出总数?
——幼儿将数量为10个的玩具按某种方法摆放,并学习快速数出总数。
如2个2个放在一起数,或5个一堆数。
——教师请幼儿闭上眼睛,改变新玩具的排列顺序,请幼儿说说与原来相比哪里变了。
——再次变换新玩具的排列顺序,引导幼儿说出哪里变了,说说自己的记忆方法和判断方法。
●哪里变了
——幼儿翻开活动材料《数学》第1页《哪里变了》,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说说上下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不同的?
引导幼儿上下对应看,找出相同方位的差异。
——一共有几个地方变了?
请幼儿将第二幅图中有变化的地方圈出来。
——说说这些不同点。
建议
●此活动目的是让幼儿感知空间、数量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发现差异。
●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
变脸
目标
●能根据五官的基本特点,创造性地表现人的脸部。
●体验想象、夸张带来的乐趣。
准备
●教师示范用纸,画笔。
●幼儿活动材料《美术》第1页《变脸》,幼儿作画工具。
●可以用来表现脸部五官的物体若干,如香蕉、苹果、乒乓球、喇叭等。
过程
●五官像什么
——教师快速报出脸部眉、眼、耳、鼻、口的名称,幼儿迅速用手指点相应部位,由慢而快。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有趣的东西,这些东西的样子和我们脸上的五官有点像,请你们说一说它们像什么。
——教师逐一出示相关的物品,请幼儿说说像什么。
——除了老师带来的这些东西,还有哪些东西也和我们的五官有点像?
●变了样的五官
——你想用哪些有趣的东西来表现五官,为什么呢?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五官的形状特点展开想象:
可以用什么东西来表现五官(如用小船、香蕉等表现嘴巴;用小草、高跟鞋、云朵等表现眉毛;用咖啡杯、葫芦等表现鼻子;用足球、瓢虫、豆荚等表现眼睛等)。
——教师根据幼儿的想象随机进行示范。
●大家来变脸
——翻开幼儿活动材料《美术》第1页,幼儿想象作画,提示幼儿用相似形状表现五官。
——教师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发现用于表现五官的东西可以是相关的。
如:
五官可以都用水果来表现,也可以都用日用品来表现,等等。
●奇里古怪的脸
——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请其他幼儿说说他们用什么东西表现了什么五官,这样表现是否有趣。
——同组幼儿交换作品进行观察,感受每张作品中五官的变形表现手法以及变形绘画的情趣。
建议
●日常玩“五官像什么”的游戏,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人物的面部特征、表情变化,积累关于人物刻画的基本经验。
●在美工区里提供各种形状的空白脸谱纸及各种小型物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你变我变大家变 大班 主题 变大 家变 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