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4855122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0.04KB
《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docx
《《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入
1师:
同学们,你们见过那些光呢?
生:
日光,灯光,
2、师:
观察真仔细,那这些光线是怎样传播的呢?
生描述。
(同意)师说:
真的吗?
我觉得光线可能是曲线传播的,可能是波浪线啊!
(不同意)师:
看来大家的看法不统一了。
二、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1、师:
那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询问不同意见的同学)
生:
自由说。
(正面的,表示怀疑真的?
是这样吗?
噢?
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
反驳
2、师:
那光线究竟是怎样传播的呢?
今天让我们来研究一下。
(出示幻灯:
光是怎样传播的)
三、设计实验验证:
1、同学们有了猜想,那接下去就要我们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用什么实验方案。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2、请同学们来汇报自己小组里讨论出来的方案。
生:
拿一根弯的管子,用灯光从一头照过去,如果另外一头能看见光,就说明光是弯曲的,如果看不见那就是直射的。
这个结论吗?
生:
能!
2、请前面这位同学再具体说说实验方法。
3、师:
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
(生描述或者演示)
生:
用镭射笔对准管的一端,打开光源,看光是不是还能通过管子照出。
4、师:
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
让弯管变弯时,光就只能照到弯曲的地方,不能从另一端出来了。
5、师:
都是这种现象吗?
这个现象能说明什么?
生:
光是直线传播的。
五、观察光束
1、师:
你们能想办法让我们亲眼看到笔直的光柱吗?
生:
把手贴近物体,上下摆动,出现光柱
生:
晚上把手电射向远方,会有光柱。
生:
找一个有烟的地方,然后射出光会出现光柱。
2、师:
同学们的这些方法都不错,大家可以回家试一试。
我这里也有一个方法能让大家看到光柱。
杯子里放点淡墨水,然后把灯贴着玻璃杯。
4、师:
看到什么了?
生:
一道笔直的光柱
师: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光究竟是怎样传播的》这个问题了吗?
(指课题)
生:
可以,光是直线传播的。
(板书)
六、联系生活实际
1、师:
孩子们,你在生活中见过笔直的光路吗?
说说在那里见过?
生:
拿几张纸,在纸上打孔,再拿一张没有打孔的纸放在最后,看光能不能通过孔射到最后一张纸上,如果能说明光是直射的。
3、师:
同学生的方法真不错,那我们就选择第二位同学的方法。
请小组长到我这里领取材料,我们就试试看,开始吧!
(师巡回指导)
4、反馈。
师:
孩子们,成功了吗?
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
(生说实验过程,三到四组)
生1:
把一张小孔板放在中间,让光源对着小孔,光斑就射在了屏上。
再放第二张,让两个小孔下统一在一条直线上,第三张也是如此。
生2:
把三张小孔板贴在一起,让三个小孔成一条直线,让光源射过去,光斑也可以出现
生3:
把三张小孔放在桌面上,用眼睛来调整,让三个小孔成一条线。
5、师:
那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
三孔位于一线,光斑出现在屏上。
三孔不在一线,光斑被挡住。
6、教师出示幻灯,演示光通过小孔射到最后一张纸上的全过程。
学生得出结论:
光是直线传播的
四、进一步验证
1、师:
刚才的实验已经能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了,可科学结论的得出需要反复验证,最好能用多种方法验证,我们能用前面第一位同学说的方法来验证
生:
回答(车灯,舞台上的灯,阳光,大雾天的灯)
师:
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图片,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图片)。
生:
这些图片都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2、师:
现在我们能解释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学生尝试回答。
七:
巩固作业
1、 完成课堂作业。
2、 当堂校对作业。
《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反思
当我把这节课的教案备好时,觉的这堂课应该能很顺利的上下来。
所以带着轻松的心情去试教了。
结果是太顺利了,我只用了二十分钟时间就把内容全上好了,学生也掌握了概念。
剩下的二十分钟我只能叫学生看看书了。
试教好之后,我就在考虑怎样才能把这节课的内容充实起来呢,最后我把重点放在了学生设计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方案上了,让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汇报再大家一起来选择实验方案,选择好之后接着做实验,实验做好之后再请学生说说你在实验中碰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最后大家得出实验结论。
在正式上课的时候都按照我的想法来当时心里还挺满意的。
但现在回想起来,表面上看似很热闹,遵循了科学课的教学方法。
但是由于这一内容队学生来说太简单了,上面做的这些事情只是让学生在走“121”的原地踏步走,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
《光是怎样传播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光是怎样传播的》是教科版科学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的第三课内容。
教材主要让学生在观察光影关系的认识基础上,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特点,从而可以回过头较为科学的解释影子的成因,并且为“光的反射”这一传播特点埋下伏笔。
2、学情分析:
学生每天和光接触,对光的一些性质有他们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如他们知道光可以穿过透明物体,光可以起到照明作用等。
生活中他们也接触了一些利用光的原理制作的玩具和仪器如万花筒、照相机等。
并且,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光与影关系也有了较为科学的认识,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掌握了一定的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能力。
而教材也对光学传播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理,着重突出了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3、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我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掌握光是直线传播这一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首先是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再是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然后通过是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结论;最后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和善于思考的能力;懂得推测要有依据;能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4、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设计实验并通过分析实验中的现象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2)难点:
在推测光的传播路径时学生能否为其推测给出依据。
5、实验器材:
分组器材:
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
教师演示:
空心弯管和直管、纸质弯管
二、教学程序
根据本册教材“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依据”、“学习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等教学要求,我安排了以下教法:
鼓励学生观察和感受并大胆提出自己的假设,利用五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调动他们对本课内容的探究兴趣;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和小组讨论交流,从实验现象和小组讨论分析中得出结论,自我分析和总结。
在学生学法方面主要是观察想象、小组实验和小组讨论。
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
1、新课导入:
(教师事先关上教室的灯以及拉上窗帘)问:
同学们今天的教室是不是有点不同?
(答:
是)是不是太暗了让同学觉得有点看得模糊不清了?
(答:
是)呵呵,那老师还是让教室回复以往的光亮吧。
(教师重新打开教室的灯光和窗帘)。
导:
同学们,无论是来自太阳的自然光还是人造的灯光都为我们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你们是否想过它从哪里来,又是怎样到达被照亮的物体上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板书:
光是怎样传播的)(设计思路:
从身边常见现象引入课题易让学生接受并可引起思考、研究的兴趣,也可培养学生爱思考勤观察的习惯。
)
2、推测光是怎样传播的:
(1)、教师出示两幅图画分别是“阳光下的墙”和“电筒照射下的街道”贴在黑板上。
要求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画出图上光传播的路线并说明其依据。
(板书:
推测)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后,请两个同学在两张图上画出他们各自小组的意见并解释原因。
说明:
在解释推测依据时,学生可能会局限于教科书插图的解释即“舞台上的灯光”和“从云中透过的太阳光”(出示图片)。
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已学的光影关系及种种现象中寻找更多的证据如:
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光源的位置和方向发生改变时,影子则发生相应改变;光不能被透明物体挡住,物体只有向光的一面才是明亮的,而背光的一面是黑暗的等都可以作为光是直线传播的依据。
当然,当有学生推测光不是直线传播时此时也不给出“判断错误”的评价。
(评价:
完成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懂得推测应有依据,突破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同意上面两位同学的意见吗?
(学生意见可能出现分歧)不管你们的意见是什么,我要说明一点,科学课是要以事实和证据说话的。
再多的言语解释也抵不过一个实验的验证。
(板书:
实验验证)
(2)、实验设计:
教师先用电筒照射黑板,在黑板上形成一个光斑,然后照射纸屏在纸屏上也形成一个小光斑。
说道:
同学们,你们已看到了。
在使用电筒照射物体时,光经过一定的路径到达被照射物表面时会在其表面形成一个光斑。
请同学利用每小组的器材做这样一个实验:
在屏前面按一定距离摆放好三张打了孔的卡纸,把电筒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要求电筒的光能够穿过前面三张卡纸的阻碍在最后的屏上形成一个光斑。
并注意记录当光斑在屏上形成时前面三张卡纸的摆放位置以及不能形成光斑时三张卡纸的摆放位置。
(3)、小组实验(设计思路:
教师在学生实验时要进行巡视,要注意观察学生对实验的参与度如是不是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情绪积极热情,小组成员之间是否合作密切等,学生的参与度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4)、得出结论:
当打了孔的卡纸排成一条直线时才能在屏上形成光斑。
即证实了光是直线传播的。
(板书:
得出结论:
光是直线传播的)
说明:
实验过程是以学生自行操作为主,教师则是从旁观摩指导。
由于学生能力的个体差异,对完成实验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引导,如让学生想想还有哪种位置没有尝试摆放,思考不成功的摆放方法都有怎样的共同特点等。
(评价:
完成了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完成教学重点。
设计思路:
改良了原有的实验步骤,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把卡纸的小孔排成一直线,而是需要学生自己在试验中总结和发现,这样得出的“光是直线传播”这一实验结论会被学生掌握得更牢固。
这一发现式学习过程也更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科目标.)
(5)、过渡:
同学们,科学的结论往往是需要反复验证的。
除了以上的实验请想想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6)、小组讨论交流意见(设计思路:
教师对学生意见不过多干涉但出现基本原理错误时要给予指导)
(7)、教师演示师:
同学们,老师也有另一种方法来再次证实我们的结论。
教师用电筒照射直管的一端,另一端有光射出并在黑板上形成一个光斑。
而用电筒照射弯管的一端,另一端没有光亮射出。
再次证实结论。
4、利用本节内容解释影子的成因:
(1)小组讨论,学生解释
(2)教师小结解释:
光源发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亮,在背光面后方形成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子。
(评价:
完成了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的教学目标,展现了教学内容上的前后连贯性。
)
5、总结内容、埋下伏笔。
师: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光是直线传播的。
那请大家看看这个现象。
(教师拿出自制的纸质弯管用电筒照射其一端,另一端竟有光射出并在黑板上形成一个光斑。
)问:
同学们,难道是我们的结论错了?
不,我们的结论是正确的。
其实奥秘就在老师的这个小弯管中。
至于奥秘是什么?
这个啊就留待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光的另一传播特点。
(设计思路:
遗留问题式的结束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对下次课的关注度。
本节内容也是基于前文光影关系而产生的,同时又与下文光的反射联系紧密,这种承上启下的结束方式也体现本节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
)
板书设计
光是怎样传播的
贴图
推测
|
实验验证
|
得出结论:
光是直线传播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光是怎样传播的 光是 怎样 传播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