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参考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学习参考91 美苏争锋.docx
- 文档编号:24852683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213.57KB
备课参考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学习参考91 美苏争锋.docx
《备课参考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学习参考91 美苏争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课参考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学习参考91 美苏争锋.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课参考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学习参考91美苏争锋
美苏争锋
劝学:
标准要求执子之手——名师伴你同行
知识能力目标
过程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合作:
学习要点提炼我思我在——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二次大战结束后,美苏反法西斯联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人教版、岳麓版)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昔日盟友反目成仇;二战后初期,美苏两国的实力对比决定了战后初期的世界格局。
3.1946年3月,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实际上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4.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苏“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
(人教版、岳麓版表述为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5.教材以资料链接形式介绍了“冷战”的定义和“冷战”一词的由来。
“冷战”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
(人教版)“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岳麓版)
6.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的表现,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是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人教版)它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岳麓版)
7.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欧排除在外,(岳麓版)面对美英等西方国家封锁社会主义经济的情况,苏联和东欧各国加强了合作,(人教版)9国于1947年9月在波兰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又于1949年1月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旨在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
这对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封锁,起了重要作用。
(人教版)
8.为了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岳麓版)1949年,以美国策动西方12国建立了以它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北约的建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人教版)
9.为了应对美国的扩张和威胁,为了稳定东欧,使东欧国家进一步团结在苏联周围,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人教版)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于1955年同东欧7国在华沙缔结《友好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从而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10.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11.美苏“冷战”导致了德国的分裂。
1949年。
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1961年,民主德国建造的“柏林墙”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
12.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形成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两个占领区,1948年,两个占领区先后成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人教版)1950年,朝鲜半岛发生内战,美国立即派兵干预,又操纵联合国组成以美国军队为主的“联合国军”,直接参与朝鲜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战争结束。
这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岳麓版)
13.1962年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差一点引发一场核战争,是“冷战”期间最危急的事件之一。
(岳麓版)
14.历时十几年的越南战争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它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而此时苏联在军事实力上大体赶上了美国。
(岳麓版)
15.美苏两极格局和“冷战”局面持续了四十多年,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它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但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都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岳麓版)引发了美苏之间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互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训练:
基础与巩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美苏在二战时形成的同盟关系于二战结束后破裂。
其根本原因在于
A.联盟的基础消失B.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
C.国家利益的冲突D.美国推行的霸权政策
2.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雅尔塔体制的确立B.美苏实力势均力敌
C.美苏意识形态不同D.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3.美国在二战后确定的战略目标是
A.控制西欧B.独霸全球C.称霸美洲D.遏制苏联
4.揭开“冷战”序幕的是
A.雅尔塔体系的形成B.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D.德国分裂成西德和东德
5.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是
A.朝鲜战争的结束B.杜鲁门主义的出笼C.两个德国的出现D.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6.下列有关马歇尔计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美国对苏“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B.对西欧经济复苏起了很大作用
C.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D.它仅仅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
7.杜鲁门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其含义不包括
A.都是“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B.都是以经济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目的都是反苏反共以遏制共产主义D.都是以美国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
8.美国策动西方国家建立北约的主要目的是
A.对苏进行冷战B.防止德日东山再起
C.镇压人民革命D.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9.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A.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军事集团B.一个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C.是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D.两大阵营各自形成的军事集团
10.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对峙近半个世纪
A.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B.使世界朝着单极化的方向发展
C.避免了大规模战争发生D.为发展中国家创造了发展机会
11.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形式主要是
A.军事冲突B.“冷战”C.思想控制D.文化渗透
12.美国“冷战”政策的基本特征是
A.强调合作共处不搞对抗B.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武力
C.军事结盟稳定资本主义D.组织军事集团但不进行战争
13.美国在对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的同时,在亚洲
A.援助蒋介石挑起内战B.挑起越南战争
C.从亚洲撤兵充实欧洲D.发动朝鲜战争
14.将下列各项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①“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②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③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④华约组织建立
A.①③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①D.②①③④
15.“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果表明
A.美苏争霸趋于缓和B.苏联无力与美国争锋
C.美国反应软弱无力D.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
16.美国对越南发动的所谓“特种战争”指的是
A.取代法国对越南进行殖民统治B.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战争
B.对越南进行大规模的连续轰炸D.派遣地面部队到越南参战
17.下列关于“冷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导致美苏间军备竞赛B.造成国际局势一次次紧张
C.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D.对历史发展毫无积极作用
探究:
提高与超越谁能极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利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
——摘自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材料二: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摘自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三: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状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的道路。
——摘自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四: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世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摘自《北大西洋公约》
请回答:
①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指的是哪些?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性质是什么?
②从材料二、三可以看出杜鲁门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其实质是什么?
③四段材料反映出美国在战后初期采取的什么政策?
说明了什么?
④针对材料四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
它意味着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条:
缔约各国应加强其自由制度……;第五条,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之全体攻击。
因此,各缔约国应采取视为必要的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摘自《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
第二条……考虑到由于巴黎协定的批准而在欧洲形成的局势……该协定……把西德拖入北大西洋集团这样就加深新战争的危险,并对友好和平的国家的安全造成威胁……;第四条:
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每一个缔约国应缔约国之武装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摘自《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请回答:
①《北大西洋公约》何年签订?
《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何年签订?
②材料一中的“自由制度”指的是什么?
③据材料二指出华约组织建立的目的和影响。
④由此反映出美苏对抗的实质是什么?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现在应当非常谨慎,应当不采取对卷入冲突中的国家的防务不会有益而只会使人激怒,甚至会挑起致命步骤的措施。
——摘自1962年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
材料二:
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予帮助。
——摘自1970年尼克松的对外政策报告
材料三:
美国在欧洲、太平洋、中东以及其他美国疆界之外的地区,有着广泛的义务和安全利益。
这就需要美国担当起“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
——摘自里根的讲话
请回答:
①据材料一,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针对的是什么事情?
苏联当时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②据材料二,尼克松政府为什么不再承诺“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材料说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与此相应,美国在国际关系领域采取了哪些重要的行动?
③里根上台后,表示美国要重新担当起“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其背景如何?
④就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美苏争霸的认识。
二、问答题
4.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
请回答:
(1)“变化”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3)你从中得出哪些认识?
5.对二战结束后“冷战”形成责任,有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负主要责任,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也有一定的责任;另一种看法认为,责任全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请按照你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其理由。
答案详说
一、选择题
1.C2.C3.B4.B5.B6.D7.B.8.D9.B.10.C11.B12.B13.A14.A15.D16.B17.D
二、材料解析题
1.①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德国苏占区。
社会主义。
②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美国实施了杜鲁门主义;这是遏制苏联,称霸全球的战略。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美国实施了马歇尔计划;实质是用经济手段控制欧洲。
③反映了美国在战后初期的“冷战”政策(或遏制政策);说明美国企图通过“冷战”政策,建立自己的霸权地位。
④于1955年同东欧7国在华沙缔结《友好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从而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
它标志着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还说明欧洲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
2.①1949年;1955年。
②资本主义③资本主义对付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
④以军事结盟相互对抗。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
3.①1962年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说明在当时美苏争霸中,苏联与美国抗衡的实力还有差距,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
②日本和欧共体的崛起,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加上侵略越南受挫,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有所下降。
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从越南撤军,着手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③苏联力量下降,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逐步恢复。
④美苏争霸的主动权随双方经济、军事实力的变化而变化;美苏争霸是世界长期紧张、不得安宁的根源。
三、问答题
4.
(1)变化:
由二战前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转变为以美苏对抗为特征的两极格局。
(2)原因:
①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德国沦为战败国,英法受到了严重削弱,欧洲世界政治中心的地位完全丧失。
②美国在战后迅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的霸主,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
③苏联在二战后对世界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成为惟一可以和美国抗衡的大国。
④根据战争期间的一系列会议和文件精神,战后初期在实力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美苏对抗为特征的两极格局。
(3)认识:
①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实力。
②导致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根源是各国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5.
(1)美国负主要要责任。
其理由有:
因为“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而推出的。
以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为标志,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1948年的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方面的表现;1949年分裂德国,建立北约,都是“冷战”的表现。
(2)苏联也有一定的责任。
其理由有:
对西方国家的政策做出强烈反映;1949年导致德国分裂;1955年组建华约组织,与北约对峙,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2新兴力量的崛起
劝学:
标准要求执子之手——名师伴你同行
知识能力目标
过程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合作:
学习要点提炼我思我在——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
1.西欧曾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岳麓版)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人教版)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以恢复经济和对抗苏联,(岳麓版)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的工业生产大体都已恢复到战前水平,它们强烈要求从美国的阴影中走出来。
然而,它们当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实力都无法与强大的美国和苏联相比,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可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在世界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岳麓版)
2.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建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又称为欧洲煤钢联营)该组织促使法德和解,为欧洲统一铺平了政治道路;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三个机构于1967年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总部设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
(岳麓版)但三个组织依然各自行动,有时仍以独立的名义进行活动。
(人教版)
3.欧共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它成立后,推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外贸政策,在欧洲共同体内部实现大部分商品的自由流通。
欧共体还实行了共同的农业政策和渔业政策。
同时,欧共体还朝着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方向发展。
(人教版)
4.西欧经济一体化,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
政治经济一体化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随着实力的增强,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在政治上,它们也力图推选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岳麓版)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的主张,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控制。
1973年,欧共体提出要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1975年,共同体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
欧共体的成立使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不得不调整它的对外政策,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
(岳麓版)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欧共体的政治联合进一步加强,共同防务合作也加快了步伐。
5.教材以知识链接的形式介绍了欧共体的扩大:
从1973—1986年,欧共体经历三次扩大,英国、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
欧共体的扩大,大大地增强了同美国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也随之发生变化。
(人教版)
6.二战结束时,日本经济处于极端困境之中,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政府根据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和国际环境,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在国际事务中,日本采取低姿态,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重视教育也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日本政府进行了比较广泛了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日本经济的恢复还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扶植:
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特别是中国大陆形势的变化,美国把日本作为远东的反共桥头堡,(岳麓版)对日本占领政策的重点开始转到帮助日本恢复经济;朝鲜战争又进一步促使日本经济的发展,到1955年,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大体完成。
(人教版)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还有:
在美国占领期间推行的民主化改革,日本人民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重建家园,摆脱贫困,赶超欧美;高度重视科技;越南战争等。
(岳麓版)
7.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随着经济实力的膨胀,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的作用,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与美国既有联盟亦有摩擦。
(人教版)它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岳麓版)
8.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这种经济的多极化,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是对美苏两极格局的冲击。
(岳麓版)
9.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迎来了泡沫经济时代,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
但日本的经济在世界经济中仍然举足轻重,其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70年的8%上升到1990年的14%,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在海外的纯资产占世界第一位,它还是世界上主要的贸易大国和对外援助大国。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到1966年之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十年动乱,使中国的各项事业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1978年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中国是第三世界中惟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1.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
(人教版)
12.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的浪潮,(岳麓版)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许多亚非拉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当时美苏争霸,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各国安全,新兴的独立国家甚至成为美苏争霸的战场,(岳麓版)它们不愿意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而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南斯拉夫、埃及、印度三国领导人推动。
标志是1961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人教版)召开的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会议认为,不结盟的含义是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行全面彻底裁军,销毁核武器。
(岳麓版)发展中国家的呼声是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将正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
人教版)。
不结盟运动兴起和发展中国家崛起的意义在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冲击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不结盟运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
(人教版)
训练:
基础与巩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51年,西欧六国成立了
A.欧洲煤钢联营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经济联盟D.欧洲原子能联营
2.最早加入欧共体的国家有
①丹麦和葡萄牙②法国和意大利③英国和爱尔兰④荷兰和联邦德国
A.①②B.①③④C.②④D.①②③
3.法国和联邦德国和解开始于
A.欧洲经济恢复以后B.欧洲煤钢联营建立后
C.欧洲共同体成立后D.“欧洲议会”成立后
4.欧洲共同体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A.联合抗衡美苏的需要B.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联系加强
C.摆脱美国控制的需要D.遏制共产主义,稳定欧洲秩序
5.下列有关欧共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欧共体各国经济的发展B.推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
C.以欧洲的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D.使美国的霸权地位一落千丈
6.现在,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
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A.外交一体化B.国家一体化C.经济一体化D.防务一体化
7.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
A.全面复苏时期B.高速增长时期C.泡沫经济时代D.持续低迷时期
8.在海外的纯资产占世界第一位的是
A.美国B.日本C.欧洲D.中国
9.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原因是
A.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B.得到美国的援助C.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D.地价与股价暴涨
10.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2004年,日本自卫队进入伊拉克,这是二战以来日本自卫队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
其根本原因是
A.美苏两极格局瓦解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日本成为经济大国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11.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一五”计划的完成D.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12.在现代化建设中,我国的什么经济得到全面振兴?
A.农村经济B.工业经济C.城市经济D.外资企业
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其中工业建设重要工程在江苏境内的是
①最大的化纤厂②第一个集装箱专运火车站③第一座电脑控制的现代化水厂④扬子30万吨乙烯工程
A.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课参考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学习参考91 美苏争锋 备课 参考 高中历史 人民 必修 学习 91 美苏 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