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的整合实验研究初探.docx
- 文档编号:24852405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1.29KB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的整合实验研究初探.docx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的整合实验研究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的整合实验研究初探.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的整合实验研究初探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的整合实验研究初探
摘要: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学科教改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本文从问题的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原则和方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形式等方面出发,并结合高中政治教学实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信息技术、政治教学、整合实验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我国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
2005年5月,我校确定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实验"研究。
作为整合实验研究的学科之一政治学,我们接受了其子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政治教学的整合实验"的研究,并成立了研究小组,制定了详尽的研究方案和计划。
经过近一年的实验研究,总结了一些实践经验,供大家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传统的教学结构是在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授式教学模式。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忽视对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高级的认知能力和实际动手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
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的以知识传授为核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主导-主体"教学理论为指导,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科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独立性、自主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信息资源,整合知识结构的能力,优化学生主体内在的知识结构。
要实现上述教改的目标,就决然离不开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因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创建新型的学科教学模式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和切实可行的道路。
但目前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却正在走向一种误区:
那就是一味追求最新的"高科技",仿佛不用计算机就不是现代教学,不是多媒体就不够档次一般。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多媒体教学仅仅是作为公开课、演示课或所谓的样板课而表演,教师成了表演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演员,而学生这一信息技术运用的主体反而成为观众。
这一方面是由于学校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不高的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也由于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上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还处于探索、实践、积累的阶段。
因此,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途径、方式方法、模式就成为最为迫切的问题。
二、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原则和方向
1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过程,要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改革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
这是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过程。
在学科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2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要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移到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和学习信息技术。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转变到以学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学科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对学习的变革性的推动作用。
3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要与学科课程体系的改革、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结合,为学科课程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调整提供平台。
例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各个学科课程的更新建设网络化资源库,在教学中应用图形计算器等信息技术产品,为学生在学科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提供信息技术工具和环境,诸如几何画板、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模拟实验环境等等。
4 主要的思想方法和步骤
(1) 更新技术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思想。
(2) 积极参加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培训,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努力在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来改革教学。
(3) 研究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熟悉所教学科内容在网络上的资源分布情况,以便帮助学生进行研究型、资源型学习。
(4) 掌握教学评价的新方法,加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研究,及时跟踪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形式
近年来我校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中作了很多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教师们在实践中寻找整合点,大胆开展实践活动,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来促进学科知识学习和能力提高。
我们在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四种整合形式。
1利用计算机中现有工具进行整合教学
常规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往往要为一节课制作一个课件,课件使用的灵活性不大,而且在实施教学前要作大量的准备工作。
其实计算机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教学功能。
我们从2002年起就尝试利用这些功能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Iterner网络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思想政治课多媒体素材资料库的建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网络资源具有下载、编辑便捷,材料新颖等特点,是素材资料的重要来源。
教学资源库的许多材料可以人民日报网站、中央电视台国际网站选择和编辑。
例如,“一国两制”这一知识点,关于香港、澳门的背景材料,主权回归的谈判历程、邓小平《关于香港问题的原则立场》、《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的白皮书》以及港澳人士谈回归等资料都可从以上两网站采集和编辑。
科利华校园网操作(csc)系统中多媒体课件中心是下载课件的好去处,课件中的好素材可以充实微教学单元库。
此外,中国教育资源网、中国教师网、北京英才苑试题中心都是建库的重要素材资料来源。
实践表明,学生通过整合教学,不但激发了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利用计算机信息加工能力进行整合教学
计算机具有较强的信息加工能力,利用这一功能可以让学生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在大量信息中快速提取有用的信息,从而培养信息加工能力和流畅的表达能力,达到对大量知识的内化。
例如:
《社会职能之一生态环境的保护》一框的教学就充分利用了计算机信息加工这一功能。
课前教师介绍了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网站,如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环保网()等,学生可自由选择其中感兴趣的主题和相应的资料来研究,最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研究报告。
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中收集相关材料,包括文字、图片、动画等,然后根据学习目标进行信息筛选,并对选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再进行组合和再创造,最终得到学习成果。
有的学生还把学习成果制作成网页的形式。
在这里,计算机一方面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信息工具"的角色,促使他们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以"出版工具"的角色出现,帮助他们整理知识,综合应用所学的语文写作、美术绘画和欣赏等多项知识完成研究报告,使知识内化并激活。
3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的整合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更为学生的探索和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许多在现实中很难做到的情境,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从而给学生以真切感,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矛盾分析法》一课,该课所涉及到的知识较为抽象,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并真正提高应用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模拟试验,设计制作了白马非马、自相矛盾等多媒体flash课件,整个过程可控性强,让学生自己操作,体验矛盾的含义,帮助做出正确的理解。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整合,学生真切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和学习方式革命的紧迫性。
4利用网站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
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正是一个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发展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和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现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
如:
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创设生动的研究情境、大大地扩充协作范围,提高协作的效率、改革学习的方式。
本文以“加入WTO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例,对在网络技术教学条件下的研究性学习作一简单叙述。
[1]研究课题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了解“入世”对我市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社会结构的影响,尤其是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网络信息处理与现实生活的体会,着力解剖“入世”后,同学们身边的微妙变化和对未来形势的展望。
[2]研究课题的具体实施:
阶段一:
准备和指导。
专门安排一节课,介绍该课题的研究意义、程序,对于开展研究性学习较晚的学校,可请校外的专家或其他有经验的人员做一个专门讲座,对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知识做必要的辅导。
同时,向同学们展示有关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成功案例,以便于同学理解和增强实验信心。
阶段二:
设计方案,开展研究。
首先,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我国为争取“入世”所做的努力,“入世”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入世”我国在经济、教育、社会等领域将实现怎样的改变与为“入世”条款做怎样的承诺。
其次,了解本市的经济基本概况,尤其是对本市历年经济的发展,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如属于什么产业结构、出口和对外贸易占全市的经济总量是多少、国有企业的改制和效益如何等等)。
最后,把收集和整理的资料进行汇总,开展研究(研究的方法这里不作赘述,可参考有关开展研究性学习常规方法进行),得出结论,在研究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
阶段三:
评价与交流。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该先进行自评,总结整个研究过程的不足与成功;然后,有条件的学校通过校园网上的论坛、BBS、留言板进行交流,也可向有关媒体(如报纸、杂志、有关网站)投稿,尽量使成果得到最高效的展示。
[3]研究课题的评价:
根据有关学者的观点,在对课题研究报告的评价中,可以采用定性的评语式与定量的记分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评价的根据可以依据课题的目的、研究过程的积极性、成果的价值与创新等指标来进行。
该课题以学生为研究主体,以小组活动为主导方式进行。
学生们先通过网上浏览、图书查阅、调查访问等各种形式收集有环境污染方面的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本小组的共同研究主题;然后小组成员根据主题进一步多渠道收集、分析、整理有关信息,提出设想和建议,再利用信息技术将上述内容制作成极具个性的网站;最后全班各小组展示成果,汇报收获,交流心得。
整个活动历时两周,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研究热情,克服了无数困难,本次活动圆满完成预定任务,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多方面的良好影响:
在认知领域中,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用IE信息浏览和检索、收发E-mail等技术,Word编辑排版、FrontPage网页制作和Photoshop图像处理等技术,语言文字组织能力,数据处理和版面设计、美化等知识;在人际交往领域中,学会尊重、倾听、说服、交流和沟通;在情感态度领域中,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了学习自信心。
从以上这些典型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都以工具的形式与整个教学过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我们很难把它从教学过程中分离出来,因为它是直接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同样,教师通过整合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他们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
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
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
这样,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
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系统考虑教学活动诸要素和诸环节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在通过信息技术、多种学习策略和多种活动形式主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
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
2.过分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其它教学资源。
从来就没有唯一的教学媒体,网络亦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如:
新闻报纸、教科书、教学挂图、影视广播、图书馆等。
不能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网络技术,只有网络资源才是唯一的资源和最好的资源。
3.过份偏重于素材性资源。
很多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把大量素材性资源罗列在一起,这样,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获得的都是无层次、无系统、针对性差的素材性资源,同时,一些信息垃圾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所以,教师在提供相关网页资源前,要做好引导学生对那些无关信息的筛选、过滤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防火墙"或把教育资源下载到学校的服务器上,利用局域网教会学生上网学习的方法,来防止学生受到不良影响。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以及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深入,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正在产生深刻地变革,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传授的进程转变为探索发展、自主学习、协商讨论、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题的进程。
虽然我们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验研究中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尝试和探索,但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漫长的、历尽艰辛的过程,只有通过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全体参与和不懈努力,才能使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跃上一个新台阶,真正意义上实现教育现代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信息技术 高中政治 教学 整合 实验 研究 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