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板书设计新人教版.docx
- 文档编号:24850913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154.96KB
八年级物理上册板书设计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板书设计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板书设计新人教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板书设计新人教版
SANY标准化小组#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八年级物理上册板书设计新人教版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
。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教学难点
1.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第2节运动的描述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选择。
第3节运动的快慢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速度的有关计算。
速度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与技能
1.学
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平均速度,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初步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
准确计时对学生实验技巧要求较高。
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v=
实验器材:
停表和刻度尺,
实验过程,
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1.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2.声音的传播要靠介质
第2节声音的特性
知识与能力
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第3节声的利用
知识与技能
了解日常生活、现代技术中声的应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一、声与信息
1.从异常声音中获取信息——声可以传递信息。
2.次声波传递信息——预知次生灾害。
3.超声波传递信息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
2.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教学难点
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环境保护的教育。
一、噪声的来源
1.物理学角度
2.环境保护角度
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及危害:
1.噪声等级——分贝
2.危害
第1节 温度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
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教学重点
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2.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1.温度计
2.摄氏温度
3.温度计的使用
4.体温计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教学重点
1.实验探究归纳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总结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实验数据的处理及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
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
3.了解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
1.固态
液态(熔化和凝固是互逆过程)
2.固体
3.晶体熔化条件
同时具备
晶体凝固条件
同时具备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
重点
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理解液体沸腾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利用用“温度—时间”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
一、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1.沸腾:
(1)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2)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3)沸腾过程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沸腾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温度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
2.蒸发:
在液体的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
特点:
(1)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2)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3)缓慢的汽化现象
(4)要从周围吸收热量,制冷性
二、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汽化的逆过程。
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重点
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教学难点
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知道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光在真空和空气
中的传播速度。
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
如何保证实验现象清晰、明显,培养提出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定义:
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源。
2.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条件: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线:
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3.光的直线传播应用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影、激光准直、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的成像特点:
倒立的实像
二、光的传播速度
光速:
c=
3×108m/s
第2节光的反射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2.理
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
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一、光的反射:
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
法线:
过入射点并且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入射角: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二、光的反射定律: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法线居中)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三、镜面反射:
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仍是平行的
漫反射:
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不是平行的
第3节平面镜成像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虚像的概念。
2.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知道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利用实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难点
1.平面镜成像作图。
2.虚像的概念。
第4节光的折射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理解光的折射定律。
2.知道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3.学会画折射光路图。
4.学会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
1.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1.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利用光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一、光的折射现象: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二、光折射的规律:
①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玻璃)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水(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③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④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池底变浅,海市蜃楼
第5节光的色散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3.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
4.初步认识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
1.光的色散现象。
2.光的三原色。
教学难点
1.光的色散演示实验。
2.光的三原色的混合实验演示。
一、光的色散:
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现象。
二、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三、红外线:
热作用强
四、紫外线:
1.荧光作用
2.化学作用
3.生理作用
第1节 透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透镜、薄透镜,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2.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知道利用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
4.会用三条特殊光线的规律作图。
教学重点
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教学难点
1.凸透镜光路作图。
2.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一、透镜的分类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三、关于透镜的几个重要名词
主光轴 焦点 焦距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实像和虚像的概念。
2.知道物距与像距的意义。
3.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重点
1.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1.根据实验数据,分
析归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1.成像规律及应用
物距
成像性质
像距
应用
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2f>v>f
照相机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2f>u>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投影仪、幻灯机
u=f
不成像
u<f
正立、放大的虚像
与物同侧
放大镜
2.物近像远像变大
离焦点越近像越大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第4节 眼睛
与眼镜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3.了解用眼护眼常识。
教学重点
1.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
2.探究“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教学难点
探究“近视和远视的成因”。
一、眼睛的工作原理
成像特点:
倒立、缩小的实像 调节:
改变焦距
明视距离:
眼睛距物体25cm处
二、近视眼和远视眼
近视眼(会聚点提前):
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会聚点置后):
凸透镜矫正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
2.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3.通过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感受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4.通过观看显微镜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
2.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教学难点
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第1节 质量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正确说出质量的单位和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质量单位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3.了解常见的测量工具,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构建具体的质量量级观念。
教学重点
1.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2.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质量
第2节 密度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
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新-课-标--一-网
教学重点
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由图象找规律。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密度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教学重点
量筒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
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密度与社会生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物理 上册 板书设计 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