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docx
- 文档编号:24848974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28.79KB
自考《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docx
《自考《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2021年10月自考《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1、人类社会早期的教育社会学先哲柏拉图论述过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其代表著作是《理想国》.。
2、被学术界公认为教育社会学创造人的学者是:
涂尔干
3、首次提出了"教育社会学概念".的学者是
A.杜威B.涂尔干
C.孔德D.沃德
4、美国的第一本教育社会学教材是1917年史密斯编写的
A.《动态社会学》B.《教育社会学导论》
C.《教育与社会学》.D.《教育社会学》
13、校长处理变革的领导风格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中变革次数与成功率最高的类型是
A.响应者B.管理者和发动者
C.管理者D.发动者
14、在中国近代倡导并掀起了职业教育思潮的教育家是
.A.晏阳初B.黄炎培
C.梁潄溟D.胡适
15、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第二个反应模式是
A.戊戌维新运动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D.新文化运动
16、中华职教社成立于
A.1915年B.1917年
C.1921年D.1927年
17、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一直充满争论,但目前学术界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其属于
A.教育学B.社会学
C.综合学科D.管理学
18、教育社会学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三种研究途径,其中“历史及体制的研究途径”产生于
A.美国哈佛大学B.欧洲
C.美国芝加哥大学D.英国的牛津大学
19、社会学理论对全球化的分析与研究存在争论,出现了三种理论观点,其中持有“全球化与文明的冲突会同时存在”观点的理论是
A.混合化理论B.世界一体化理论
C.多极化理论D.趋同化理论
20、研究社会分层有多种方法,下列不属于研究社会分层的方法的是
A.综合评价方法B.主观的方法
C.客观的方法D.声望的方法
21、人类社会早期的教育社会学先哲杜威论述过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其代表著作是
A.《爱弥尔》B.《民族主义与教育》
C.《理想国》.D.《教育社会学文选》
22、教育社会学研究有宏观层面、中观层面与微观层面之分,其中符号互动论主要研究的是
A.宏观层面B.中观层面
C.微观层面.D.都不是
23、在1903年发表《教育与社会学》论文,强调为科学地研究教育,必须吸取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的社会学家是
A.孔德B.韦伯
C.苏扎洛D.涂尔干
24、首次提出了"教育社会学概念".的学者是
A.杜威B.沃德
C.孔德D.涂尔干
25、教育社会学者关于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充满争论,持教育社会学属于或主要属于社会学观点的学者有:
A.苏扎洛、史密斯B.安吉尔、布鲁克弗
C.苏扎洛、埃尔伍德D.史密斯、安吉尔
26、代表美国规范的教育社会学形成三大事件之一的“美国教育社会学会”成立于
A.1903B.1919
C.1923D.1927
27、教育社会学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三种研究途径,其中“文化人类学的研究途径”产生于
A.美国东部的哈佛大学B.欧洲
C.美国芝加哥大学D.英国的牛津大学
28、下列教育社会学家中属于微观教育社会学派的是
A.韦伯 B.马克思
C.图明D.米德
5、教育社会学者对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充满争论,持教育社会学属于或主要属于教育学观点的学者有
A.苏扎洛、史密斯B.安吉尔、布鲁克弗
C.苏扎洛、埃尔伍德D.史密斯、安吉尔
6、一般认为,作为系统和专门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出现在
A.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D.20世纪中期
7、最早将教育社会学予以制度化的国家是
A.德国B.英国
C.法国D.美国
8、根据研究视角的宽广度,可以将教育社会学理论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三大理论类型,下列理论中属于微观社会学理论的是
A.符号互动论B.功能主义理论
C.冲突理论D.马克思主义理论
9、功能主义在20世纪中叶的显著发展是结构功能主义,其主要代表人物是
A.帕森斯B.哈格里夫
C.哈贝马斯D.阿区
10、提出了“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学者是
A.哈贝马斯B.柯林斯
C.布迪厄D.布鲁克弗
11、教育社会学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与核心主题是
.A.后现代性B.现代性
C.国际性D.全球性
12、米尔斯的社会分层理论把工人分成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B.企业家阶级和工人阶级
C.上中下三级六层D.蓝领和白领
29、教育社会学功能主义研究传统的奠基人是
A.帕森斯 B.涂尔干
C.墨顿D.孔德
30、从理论源头上来说,教育社会学的冲突理论发端于
A.韦伯B.韦伯
C.马克思D.齐美尔
31、属于教育社会学核心主题的扩展与强化范畴的是
.A.后现代性B.现代性
C.国际性D.全球性
32、与人力资本理论一样主张教育在社会变迁中的积极功能的是
A.现代化理论B.中层理论
C.教育与社会变迁的“结果说”D.结构功能主义
33、社会排斥理论认为,中产阶级的产生与维持有两个机制:
一个是基于财产的拥有;另一个则是
A.基于其声望B.基于其权力
C.基于学术和专业的资格D.基于其家庭的遗传基因
34、实施双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是
A.社会学习理论B.文化多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
C.教育机会均等理论D.文化传承理论
35、教育变革作为相对独立领域进行研究出现在
A.20世纪40年代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80年代
36、根据人们在职业、工资收入与身份声望等方面的具体而细致的差别,把社会成员划分成连续排列的多个小层的社会分层法叫
A.续谱排列说B.阶级分层说
C.多级分层说D.声望划分说
37、校长处理变革的领导风格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响应者、管理者和发动者,其中变革次数与成功概述最低的类型是:
A.管理者B.发动者
C.发动者与管理者D.响应者
38、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第四个反应模式是
A.戊戌维新运动B.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D.辛亥革命
43.1917年出版了美国第一本教育社会学教材《教育社会学导论》的学者是
A.史密斯B.哈利斯C.沃德D.涂尔干
44.一直作为教育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中观层次的是
A.社会B.家庭C.学校D.社区
45.首次把教育社会学纳入到“教育科学”名义下,明确了教育社会学的科学性质和研究内容的学者是
A.哈利斯B.沃德C.涂尔干D.孟禄
46.最早将教育社会学予以制度化的国家是是
A.美国B.德国C.英国D.法国
47.20世纪五六十年代教育社会学出现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历史及体制的研究方法和
A.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B.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48.在社会学理论中,最早进行宏观与微观理论整合的理论家是
A.哈利斯B.沃德C.墨顿D.孟禄
49.当代的“冲突理论”作为学术术语首先出现在1956年所写的《社会冲突的功能》一书中,该书的作者是
A.华勒B.科塞C.布朗D.孟禄
50.提出“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学者是
A.库利B.墨顿C.华纳D.布迪厄
51.符号互动理论的真正创始人是
A.米德B.沃德C.涂尔干D.布迪厄
52.在教育社会学领域,“新马克思主义”和“新韦伯主义”两个派系属于
A.功能理论B.冲突理论C.标签理论D.整合理论
53.建构主义、功利主义、功能主义和批判结构主义四种理论类型属于
A.冲突理论B.功能理论C.整合理论D.新社会学理论
54.教育社会学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与核心主题是
A.全球性B.现代性C.多元性D.民主性
55.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德国社会学家
A.华勒B.史密斯C.韦伯D.孟禄
39、晏阳初领导的全国平民识字运动总机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成立于
A.1917年B.1921年
C.1923年D.1927年
40、当代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是
A.贝克尔B.哈比森
C.汤姆林D.舒尔茨
41.1883年在《动态社会学》中首次提出“教育社会学”概念的社会学家是
A.哈利斯B.沃德C.涂尔干D.孟禄
42.1913年在他主编出版的《教育百科全书》工具书中,撰写了《教育社会学》词条的美国教育家是
A.华勒B.史密斯C.布朗D.孟禄
56.伯恩斯坦认为从语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来看,存在精密型代码和
A.开放性代码B.封闭型代码C.粗放型代码D.文化代码
57.20世纪60年代提出“全球村”概念的学者是
A.麦克卢汉B.哈利斯C.沃德D.韦伯
58.教育变革作为相对独立领域的研究出现在
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年代
59.将校长的行为分为响应者、管理者和发动者三种类型的学者是
A.华勒B.史密斯C.布朗D.哈尔
60.中国职业教育思潮的主要倡导者是
A.黄炎培B.晏阳初C.梁漱溟D.蔡元培
61.1883年社会学家沃德在其书中首次提出“教育社会学”概念,该书是
A.《教育社会学导论》B.《动态社会学》
C.《教育与社会学》D.《教育社会学》
62.1917年史密斯出版了美国第一本教育社会学教材
A.《教育社会学导论》B.《教育社会学》
C.《动态社会学》D.《教育与社会学》
69.当代的“冲突理论”作为学术术语首先出现在1956年科塞所写的
A.《社会学理论的关键问题》B.《社会冲突的功能》
C.《意识形态与课程》D.《教育与权力》
70.提出“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学者是
A.库利B.墨顿C.华纳D.布迪厄
71.符号互动理论的真正创始人是
A.米德B.沃德C.涂尔干D.布迪厄
72.在教育社会学领域,“新马克思主义”和“新韦伯主义”两个派系属于
A.功能理论B.冲突理论C.标签理论D.整合理论
73.建构主义、功利主义、功能主义和批判结构主义四种理论类型属于
A.冲突理论B.功能理论C.整合理论D.新社会学理论
74.在资本主义社会,学校文化的基本功能包括“选择”与“分配”功能和
A.平衡功能B.冲突功能C.整合功能D.社会化功能
75.国外社会学者开展社会分层的研究主要采用客观方法、主观方法和
A.自我评价方法B.权威方法C.声望方法D.权力方法
76.从语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来看,认为存在精密型代码和封闭型代码的学者是
A.哈利斯B.伯恩斯坦C.沃德D.韦伯
77.历史上发生了三次重大的教育变革,其中第二次教育变革是发生在
A.20世纪30年代B.文艺复兴时代
C.工业革命时期D.我们今天的时代
78.一般而论,变革的程度与教师之间呈高度相关的是
A.合作程度B.参与程度C.了解程度D.认识程度
79.研究表明,学校变革次数和成功率最高的是
A.响应者型校长B.管理者型校长
C.发动者型校长D.参与者型校长
63.美国教育社会学“制度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是
A.20世纪头十年B.20世纪20年代
C.20世纪30年代D.1930年到1945年
64.纳脱普与勃格曼等人提出的“社会的教育学”学说属于
A.实证教育学派B.思辨教育学派
C.解释教育学派D.现代教育学派
65.第一个提出社会很像一个生物有机体的社会理论家是
A.哈利斯B.帕森斯C.涂尔干D.斯宾塞
66.20世纪五六十年代教育社会学出现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历史及体制的研究方法和
A.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B.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C.文化学的研究方法D.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67.哈贝马斯学说的中心概念是
A.生活世界B.沟通理性C.规范基础D.反思性注视
68.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层最主要的因素是
A.政治B.经济C.教育D.环境
80.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教育现代化的有四个反应模式,其中第三个反应模式是
A.辛亥革命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D.戊戌维新运动
1、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按照人类社会教育的方式分为“前塑文化”、(“同塑文化”)和“后塑文化”。
2、学生对学校革新的看法和行为表现出四种形式,其中最为积极和重要的形式是(增进兴趣和参与)。
3、一门学科独立或制度化的标志必须满足几个条件,包括“在大学设立专门的讲座”、(有专业化的学会组织)、“有公开出版专业性的书报期刊”。
4、试图将宏观社会学理论与微观社会学理论整合起来的社会学家是墨顿,他提出(中层理论)。
11、在大学生就业分配过程中,除文化资本外,某些(社会资本)对就业分配也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12、按研究层次划分,教育社会学有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之分,其中学校属于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中观层次)。
13、总体来看,各国的考试选拔制度可以划分为“竞争式选拔制度”与(“赞助式选拔制度”)两种。
14、从平衡范式研究教育变革的动因可以区分为四种相应的理论,即进化论、新进化论、(结构功能主义)、系统论。
15、多伊尔和庞德认为教师对变革的态度主要受“实用规则”的支配,这个规则包括和谐性、工具性和(成本)三个方面。
.
16、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按照人类社会教育的方式分为“前塑文化”、“同塑文化”和(“后塑文化”)。
17、现在关于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的普遍观点认为,教育社会学属于一门(综合学科),其他学科的成果也可以为教育社会学所用。
18、哈贝马斯社会学说中的核心概念是(沟通理性)。
19、就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而言,存在着功能说和冲突说之分,其中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属于(冲突理论)。
20、韦伯提出了四种类型的社会行动以解释人的行为产生原因,即工具理性行动、价值理性行动、情感行和(传统行动)。
21、符号互动论在教育社会学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分析(课堂中的人际关系)。
5、帕森斯认为教育所具有的两种基本功能是(社会化)和选择。
6、针对学校生活中师生关系的研究,哈格里夫将教师角色划分为三种,即浪漫者、驯狮手、(招待者)。
7、教育社会学核心主题的延伸与反思是(后现代性)。
54.在社会学理论中,最早进行宏观与微观理论整合的理论家是墨顿,他提出了“中层理论”。
55.20世纪60年代提出“全球村”概念的学者是麦克卢汉。
56.交换与合理选择理论、社会行为生态学、符号互动理论、民俗方法论(常人方法学)、戏剧理论、标签理论等属于解释学范式下研究教育变革的理论。
57.从世界各国的考试选拨制度看,基本上是以竞争式选拨制度和赞助式选拨制度为主。
58.一般来说,学校组织变革的动因来自于压力和张力两个重要因素。
59.教育变革作为相对独立领域的研究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
60.中国职业教育思潮的主要倡导者是黄炎培。
8、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舒尔茨),其代表作是《教育的经济价值》。
9、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图明教授不同意戴维斯和穆尔的社会分层有益的观点,他提出了与此相对的(冲突理论)。
10、我国目前的社会分层大致可以分成“总体性精英阶层”、“(工薪阶层)”、“贫困阶层”和“需救济阶层”
22、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理论有三种:
教育与社会变迁的“结果说”、教育与社会变迁的(“条件与原因说”)、教育与社会变迁的“交互说”。
23、学校教育的功能之一是(社会化功能),另一个是“选择”和“分配”的功能。
24、就目前而言,我们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多元文化教育的工具选择主要是(“双语教育”)。
25、用冲突范式来解释教育变革的动因,主要从观念层次和(实践层次)进行。
31.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把教育的方式分为“前塑文化”形式和“同塑文化”与“后塑文化”形式。
32.构成教育社会学实践探索与检验的领域有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的内容。
33.在方法论上,社会学历来存在着自然科学取向与人文科学取向两种研究途径。
34.20世纪60年代教育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教育激增和世界范围的学生抗议运动。
35.国外社会学者开展社会分层的研究主要采用客观方法、主观方法和声望方法三种。
36.在探讨社会分层化问题中,社会科学家主要提出功能论和冲突论两大理论观点。
37.在资本主义社会,学校文化的基本功能包括社会化和“选择”与“分配”功能。
38.从世界各国的考试选拨制度看,基本上是以竞争式选拨制度和赞助式选拨制度为主。
39.关于高等教育系统与社会和个人之关系的研究历来存在两种理论解释:
一种是教育社会学的功能理论,一种是相对的冲突理论。
40.从传统的教育社会学对于教育变革动因研究来看,存在着平衡范式和冲突范式。
41.从平衡范式研究教育变革动因的理论可以区分为进化论、新进化论、结构功能主义和系统论四种。
42.在解释学范式下研究教育变革的理论主要有交换与合理选择理论、社会行为生态学、符号互动理论、民俗方法论(常人方法学)、戏剧理论、标签理论等。
43.一般来说,学校组织变革的动因来自于压力和张力两个重要因素。
26、多伊尔和庞德认为教师对变革的态度主要受“实用规则”的支配,这个规则包括和谐性、(工具性)和成本三个方面。
27、为了增进学生对变革的兴趣和参与度,有五种合作学习的形式被广泛采用,它们是锯齿型、小组-游戏-竞赛、学生小组成就划分、(共同学习)、小组调查。
28、黄炎培于(1917)年创立了中华职教社。
29、电脑支持有目的学习环境的学习模式(CSILE)本质上是一种(知识的探求)而不是知识的传送系统。
30、总体来看,各国的考试选拔制度可以划分为(“竞争式选拔制度”)与“赞助式选拔制度”两种。
44.历史上发生了三次重大的教育变革,第一次是在文艺复兴时代,第二次是发生在工业革命时期,第三次是我们今天的时代。
45.一般而论,变革的程度与教师之间的合作程度呈高度相关。
46.教育社会学早期的思想启蒙最具代表性著作有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族主义与教育》
47.1913年孟禄主编出版的《教育百科全书》工具书中,撰写了《教育社会学》词条。
48.教育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中观层次是学校。
49.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分为宏观教育社会学研究、中观教育社会学研究和微观教育社会学研究三个层面。
50.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首次把教育社会学纳入到“教育科学”名义下,明确了教育社会学的科学性质和研究内容。
51.最早将教育社会学予以制度化的国家是美国。
52.教育社会学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与核心主题是现代性。
53.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
1.界定全球化概念有哪几根主要线索?
答案:
时空概念的变化、文化互动的增长、面向所有世界居民的共同问题、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增长、强大的跨国行动者和不断增长的组织网络、全球化中全方位的一体化。
4.学生对教育革新的看法和行为有哪几种形式?
答案:
(1)中立的态度是与学生对革新的看法紧密联系的,学生认为教育革新常常是一项行政式任务或与学生无关的事情。
(2)革新并没有带来一些预期的变化,这是失败的例子;而革新的误导却会引起困惑。
(3)暂时逃避无聊,指的是关于有些革新会打破学校日常的生活常规,带来一些新事物,因此学生愿意暂时摆脱常规而参与进新的事物中。
5.校长为了稳定自己新的角色,一般会采取哪些有力的措施进行强化?
答案:
(1)使用各种行政手段刺激和强化文化变革
(2)经常鼓励全体教职员工、学生的积极行为,促进发展(3)经常接触实际,直接了解文化标准、价值观和信仰的变化(4)适度放权,增加下属的责任感(5)善于使用或表达文化价值的各种象征符号,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6、简述美国教育社会学制度化的三个阶段
答案:
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头十年,其特征可总结为“为准备做教师的社会学”;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二十年代;根据其特征可总结“规范的教育社会学”(“为教育的社会学”);第三个阶段是1930年到1945年,根据其特征可总结为“教育问题的社会学”。
7阐述帕森斯“AGIL”模型的主要思想观点。
答案:
A是“适应”,G是“达到目标”,I是“整合”,L是“维持模式”。
根据该模型,教育可以看作是来自“L”向“A”和“G”的输出。
教育的存在于发展受到了社会适应系统和政治目标系统的影响和限制。
经济系统在为教育系统输出的同时,也带来了对教育系统为经济系统输出的要求,特别要满足经济系统对人才规格的不同要求和相应的意识形态。
政治系统通常是以政府的权力向教育系统输出的,给予一定的政策、意识形态和法律法规等,也要求教育系统按照一定政府的特定要求,灌输国家和政府的意识形态,培养合格公民。
8简述教育是社会变迁的“条件与原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长期的教育效果能够促进社会变迁。
从政治方面看,任何一个国家都在运用教育的力量,完成其政治功能,实现其社会目的。
从经济方面看,教育提高了人的素质和生产能力,推动了经济增长。
从文化方面看,文化是教育的源泉,教育也有对经过选择的文化进行创造和扬弃的功能。
总体来看,人们已经承认教育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成为社会变迁的条件和原因。
2舒尔茨认为教育机构有哪几个主要功能?
答案:
(1)研究是教育机构的传统功能之一。
(2)教育机构发现和培养人的潜能。
(3)学校提高人的能力,使之适应随经济增长而来的工作机会上的变化。
(4)学校招收学生,培养学生,使其从事教学工作。
3.在研究学校师生关系中,哈格里夫将教师区分为哪几种不同的角色?
答案:
训狮手;招待者;浪漫者。
9简述班克斯关于多元文化教育的四种课程模式。
答案:
贡献模式、民族添加模式、转换模式、社会行动模式。
10简述梁漱溟的“文化三路向说”的主要观点。
答案:
梁漱溟认为,西方、中国、印度三种文化体系,在根本哲学、生活态度、思想特质上都表现出迥然相异的特色。
西方文化,是以意欲向前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
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
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其为根本精神的。
他认为,要全盘接受西方文化积极健康向上进步的东西,根本改过其“以对物者对人”的态度。
在承认“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接触后相形见绌”的现实前提下,要自振自作,充满自信地复兴中国文化中最根本最积极的因素,为世界的未来作出新贡献。
13接受大学教育对于学习者个体有何意义?
答案:
(1)收入的增长
(2)睿智的领导者(3)扩大选择机会(4)不断增长的相关技能
14运用教育社会学的有关分层理论,对“学位病”现象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答案:
“学位病”是指人们为了获得高薪职位的目的,而追逐高学位的现象,也有些人通过这样的途径进入富裕阶层。
因为人们已经看到,教育资格确实有助于向上社会流动。
在今天的中国,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已经是互为依赖,互相影响。
不同的教育层次使劳动力市场分成相应层级的领域,劳动力市场的用人标准常依照学历制定;而劳动力市场的用人信息又会及时传达给学校,学校将迅速作出反应,调整课程结构和专业方向,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当教育机构生产越来越多的大学文凭时,这时的劳动力市场开始显得紧张和微妙。
最近几年,持有大学文凭的“待业者”越来越多,人们也似乎发现,教育仅提供给人们一种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资格。
社会流动有一种显规则:
教育给人获得好职位提供必需的文化资本,有了好职位就会有高收入,高收入是保证高质量生活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社会学 自考 教育 社会学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