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测量.docx
- 文档编号:24848507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618.65KB
建筑测量.docx
《建筑测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测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测量
2343建筑测量习题
1、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相对高程)。
2、直线AB的象限角南东4°30',则其坐标方位角αAB为(175°30')。
3、水准测量中后视点A的高程为,后视读数为,前视读数为,则前视点B的高程为m。
4、在普通水准测量中,在水准尺上每小读数应读(B、4)位数。
5、普通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操作步骤为(A.对中、整平、照准、读数)。
6、经纬仪视准铀误差是指(D、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的误差)。
7、当钢尺的名义长度大于其实际长度时,会把所量测的距离(A.量长)。
8、对某一边长观测四个测回,观测中误差为士2cm,则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为(B.土1cm)。
9、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符号后(C.按边长成正比例分配)。
10
11、用角度交会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所需的数据是(C.两个角度)。
12、等高线越密集说明(A.坡度越大)。
13、1.坐标方位角是以(c.坐标纵轴平行线指北端)为标准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夹角。
14、设AB距离为,方位角为121°23'36",则AB的X坐标增量为。
16、水准测量时,一测站读完后视读数发现困水准器不居中,观测者整平后接着观测前视读数,这种操作程序(或者处理方法)是(B.绝对不允许的)。
17、消除视差的方法是(C.反复交替调节目镜及物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和目标影像清晰。
18、当竖盘读数为:
81°38'12",278°21'24",则指标差为'12")。
19、地面两点间的水平距离是指(C.该二地面点之连线铅垂投影于水平面上的线段长度)。
20、A、B的往侧为,返测为,其相对误差为(B、1/3500)。
21、系统误差具有(B.累积性)。
22、导线角度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符号后(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
23、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B.等高距)。
24、由一个水平角和一条水平距离测设一个点位的方法是(B.极坐标法)。
25、测量上,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纵轴为(B、y轴,向东为正)。
26、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A.绝对高程)。
27、已知AB的坐标方位角为190度,则BA的坐标方位角为(D、10度)。
28、在进行水准测量时,由A点向B点进行测量,测得AB之间的高差为,且B点的水准尺读数为,则A点的水准尺读数为(D、。
29、DS1型微倾式水准仪的观测精度要(B、高)于DS3微倾式水准仪。
30、用经纬仪测量水平角,当观测方向为4个时,适宜用(B、方向观测法)。
31、经纬仪对中的目的是(A、使仪器中心与测站点标志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32、钢尺量距时,量得倾斜距离为米,直线两端高差为,则高差改正为(A,)m。
33、尺长误差和温度误差属(B、系统误差)。
34、符合导线坐标计算与闭合导线坐标计算不同点是(A、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35、要将宽的地物在地形图上表示出来,所选的测量比例尺不宜小于(:
1000)。
36、在地形图上有高程分别为26m、27m、28m、29m、30m、31m、32m等高线,则需要加粗的等高线高程为(30)m。
37、(B、铅垂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38、水准测量中后视点A的高程为,后视读数为,前视读数为,则前视点B的高程为m。
39、水准测量中,用于对标尺截取读数的是十字丝(B、横丝)。
40、用测回法测水平角,各测回间改变度盘测量起始位置是为了消除(D、度盘刻划不均匀)误差。
41、竖直角的最大值为°)
42、用光学经纬仪测量竖直角时,竖直度盘应(C、随望远镜转动)。
43、视距测量可以同时测量两点间的(D、水平距离和高差)。
44、对某一边长观测四个测回,其结果为:
、、,则其观测值中误差为(C、+)。
45、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C、高程)必定相等。
46、在一地面平坦,无经纬仪的建筑场地,放样点位应选用(D、距离交会)方法。
47、在距离丈量中衡量其丈量精度的标准是(B、相对误差)。
48、在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纵轴为(C、z轴,向北为正)。
49、用视距法测量水平距离和高差时,望远镜中丝瞄准标尺高,仪器高已知,需要用经纬仪观测的数据是(D、上、中、下丝读数及竖盘读数)。
50、用一把名义长度为30m实际长度为的钢尺量得某段距离为,则该距离的尺长改正为(A、)。
51、地形图上加粗描绘的等高线称为(C、计曲线)。
52、(B、高程)的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
53、观测竖直角时,要求使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其目的是(D.使竖盘读数指标处于正确位置)。
54、距离丈量的结果是求得两点间的(A、水平距离)。
55、欲选择一条纵向坡度不超过2%的路线,设图上等高距为2m,地形图的比例尺为1:
1000,则路线通过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最短距离为。
56、水准仪的操作步骤为(A、粗平一照准一精平一读数)。
57、经纬仪视准轴检验和校正的目的是(C、使视准轴垂直横轴)。
58、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应取(C、盘左、盘右的1/2方向线)作放样方向线。
59、钢尺的尺长改正值属于(C、系统误差)。
60、望远镜视准轴指(B.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
61、如图1所示,水准尺黑面读数为。
62、将经纬仪安置于A点且瞄准B点时,水平度盘读数为30°,欲测设45°的水平角值于AB直线的左侧,则水平度盘的读数应为°)。
63、在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调整时,对角度闭合差按观测角个数进行(A.平均分配)。
64、.DS05、DS1、DS3型微倾式水准仪,字母DS后面的05、1、3是指水准仪所能达到的每千米往返测高差平均数的中误差,其单位是。
65、水准测量的直接测量成果是(D.两个点之间的高差)。
66、钢尺的尺长误差对于丈量结果的影响属于(A.系统误差)。
67、设AB距离为,方位角为120度,则AB的x坐标增量为(A)m
A、B、170.92C、D、
68、在普通水准测量中,在水准尺上每个读数应读(D)位数。
A、4B、2C、3D、4
69、在进行水准测量时,由A点向B点进行测量,测得AB之间的高差为,且B点的水准尺读数为,则A点的水准尺读数为(A)
A、B、2.376C、D、
70、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D)来测定地面两点之间的高差。
A、铅垂线B、倾斜视线C、竖直视线D、水平视线
71、微倾式水准仪的基本操作步骤为(B)
A、安置--精平--照准--读数B、粗平--照准--精平--读数
C、安置--照准--精平--读数D、粗平--精平--照准--读数
72、水准测量时,为了消除角误差对一测站高差值得影响,可将水准仪置在(D)处。
A、靠近前尺B、靠近后尺C、无所谓D、两尺中间
73、经纬仪视准轴误差是指(B)。
A、照准部水准管轴不垂直于竖轴的误差
B、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的误差
C、横轴不垂直于竖轴的误差
D、十字丝竖丝不垂直于横轴的误差
二、判断题
1.观测条件相同时所进行的各次观测为等精度观测。
(√)
2.产生视差的原因是十字丝分划板位置不正确。
(X)
3.指标差z对盘左、盘右竖角的影响大小相同、符号相反。
(√)
4.视距测量可同时测定两点间的高差和水平距离。
(√)
5.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用以指示坡度下降方向。
(√)
6.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处表示地形坡度小,等高线稀疏处表示地形坡度大。
(X)
7.在半径为10km的区域,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离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
8.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是水准仪应满足的主要条件。
(√)
9.在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传递高程的。
(√)
10.观测值中误差越大,观测精度越高。
(X)
11.同一等高线上的点高差相等。
(X)
12.导线内业计算的目的是确定导线点的离程值。
(X)
13.自由静止的海水面向大陆、岛屿内延伸而形成的封闭由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X)
14.测量的基本工作包括高程测量、距离测量和角度测量。
(√)
15.高度闭合差的分配原则为与距离或测站数成反比例进行分配。
(X)
16.竖直角是同一水平面内铅垂方向转向目标方向的夹角。
(X)
17.采用盘左、盘右取平均的方法可以消除竖盘指标差对竖直角的影响。
(√)
18.钢尺量距中倾斜政正永远为正数。
(X)
19.观测条件相同时所进行的各次观测为等精度观测。
(√)
20.图根控制网是直接用于地形测图的控制网。
(√)
21.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处表示地形坡度小,等高线稀疏处表示地形坡度大。
(X)
22.经纬仪整平的目的是使望远镜处于水平位置。
(X)
23.水准尺红面尺底自起算。
(X)
24.地面点位的空间位置是由水平角和竖直角决定的。
(X)
25.大地水准面有无数个。
(X)
26.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距离测量的影响比对高程测量的影响小。
(√)
27.测量的基本工作是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X)
28.视差现象是由于人眼的分辨率造成的,视力好则视差就小。
(X)
29.竖直角是同一竖直面内水平方向转向目标方向的夹角。
(√)
30.光学经纬仪测竖直角时,竖盘指标差对盘左、盘右竖角的影响大小相同、符号相反。
(√)
31.视距测量可同时测定两点间的高差和水平距离。
(√)
32.观测值中误差越大,观测精度越高。
(X)
33.导线测量的外业包括勘探选点、高程测量、边长测量和连接测量。
(X)
34.直角坐标法测设点位适用于以方格网或建筑物基线为施工控制的场地。
(√)
35.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用以指示坡度上升方向。
(X)
36.初略整平就是转动脚螺旋使管水准器气泡居中,使仪器竖轴垂直。
(X)
37.水平角是空间任两方向在水平面上投影之间的夹角。
(√)
38.采用盘左、盘右取平均的方法就可以消除指标差对水平角的影响。
(X)
93.望远镜的视准轴应垂直于它的水平轴。
(√)
40.钢尺量距中倾斜改正永远为零。
(X)
41.产生视差的原因是十字丝分划板位置不正确。
(X)
42.测量工作的本质是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
(√)
43.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符号后按导线边数平均分配。
(X)
44.图上所代表的实地距离即为地形图比例尺的精度。
(√)
45.评定角度测量的精度适合用相对误差。
(X)
46.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是水准仪应满足的主要条件。
(√)
47、在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传递距离的。
(×)
48、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是水准仪应满足的主要条件。
(√)
49、水平角观测时当偏心角和水平角是定值时,边长愈长仪器对中误差的影响愈大。
(×)
50、指标差
对盘左、盘右竖角的影响大小相同、符号相反。
(√)
51、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符号后按导线边数平均分配。
(×)
52.在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向东为正。
(×)
53.自由静止的海水面向大陆、岛屿内延伸而形成的封闭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
54.望远镜视准轴指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
(√)
55.采用盘左、盘右取平均的方法可以消除指标差对竖直角的影响。
(√)
56.测水平角的误差与观测点的距离成反比。
(√)
57.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用以指示坡度上升方向。
(√)
58.水准测量中对水准尺读数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
59.水平角就是地面上两直线之间的夹角。
(×)
60.象限角是指从坐标纵轴至直线的锐角。
(√)
61、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程序上由“由局部到整体”;步骤上“先碎步后控制”;精度上“从低级到高级”。
(×)
62、所谓视差,是当眼睛在目镜端上、下微动时,看到十字丝与目标的影像相互移动的现象。
(√)
63、用盘左及盘右两个位置测角,可以消除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的误差。
(√)
64、精密量距时对丈量结果应进行尺长、温度和倾斜三项改正。
(√)
65、同一等高线上的点高差相等。
(×)
66、以导线测量作为施工控制的场地适合用极坐标法测设点位。
(√)
67、同一直线的正反方位角相差图片37(×).
68、同一直线的正反方位角相差180°(√)
69、水准测量测站检核的方法有变仪器高法和双面尺法。
(√)
70、水准测量的外业包括现场的观测、记录和必要的检核。
(√)
71评定角度测量的精度用相对误差。
(×)
72、钢尺精密测量时可采用经纬仪定线。
(√)
73、测量误差源于仪器误差、观测者本省及外界条件的影响。
(√)
74、高程测设就是将设计所需的高程在实地标定出来(√)
75、以方格网或建筑基线作为施工控制,适用于交会法测设点位(×)
76、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线平距(×)
77、测量工作的本质是确定地面点的高程。
(×)
78、同一直线的正反方位角相差180°(√)
79、同一等高线上的点高程相等。
(√)
80、采用盘左、盘右取平均的方法就可以消除指标差对水平角的影响。
(×)
81、图上所代表的实地距离即为比例尺的精度。
(×)
82、水平角是空间任两方向在是平面上投影之间的夹角。
( √)
83、用盘左及盘右两个位置侧角,可以消除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的误差。
(√)
84、测量误差源于仪器误差、观测者本身及外界条件的影响。
(√)
三、计算题
第1题:
已知地面上A、B两点,水准测量
已知地面上A、B两点,水准测量时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点高程为,后视读数为,前视读数为
1、A、B两点的高差为(B)
A、-0.312mB、0.312mC、16.401mD、16.801m
2、B点高程为(C)m
A、B、15.688C、D、
第2题:
已知地面上A、B两点,水准测量
已知地面上A、B两点,水准测量时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点高程为,后视读数为,前视读数为
1、A、B两点的高差为(A)
A、-0.630mB、0.630mC、50.650mD、52.888m
2、B点高程为(C)m
A、B、55.330C、D、
第3题:
已知地面上A、B两点,水平测量
已知地面上A、B两点,水平测量时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点高程为,后视点读数为,前视读数为。
1、A、B两点的高差为(A)
A、-0.451mB、0.451mC、17.240mD、16.888m
2、B点高程为(C)m
A、B、16.455C、D、
第4题:
已知地面上A、B两点,水平测量
已知地面上A、B两点,水平测量时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点高程为,后视读数为,前视读数为。
1、A、B两点的高差为(B)
A、-0.312mB、0.312mC、16.401mD、16.801m
2、B点高程为(C)m
A、B、14.688C、D、
1、钢尺丈量
的水平距离,往测为,返测为;丈量
的水平距离,往测为,返测为,最后得
、
及它们的相对误差各为多少?
哪段丈量的结果比较精确?
1、解:
AB段:
=(+)/2=
K=(-)/=10/=
CD段:
=(+)/2=
K==
AB段丈量的结果较精确。
2、将图2中所注数据填入表内并进行计算。
图2
测段号
点名
距离
/km
观测高差
/m
改正数 /mm
改正后
高差/m
高程
/m
1
2
3
4
辅助
计算
=
=
mm
2、解:
测段号
点名
距离/km
观测高差/m
改正数 /mm
改正后高差/m
高程/m
1
A
+
+8
+
+
1
+
2
+9
2
+
3
+
+7
+
3
+
4
+9
A
+
+33
0
辅助
计算
==-33mm
=
mm=±
3、竖直角观测成果整理:
测
站
目
标
竖盘位置
竖盘读数°′″
半测回角°′″
指示差
″
一测回角°′″
备注
D
P
左
942318
盘左视线水平时读数为90°,视线上斜读数减少
右
2653600
K
左
823600
右
2772324
3、解:
测
站
目
标
竖盘位置
竖盘读数°′″
半测回角°′″
指标差
″
一测回角°′″
备注
D
P
左
942318
-42318
-21
-42339
盘左视线水平时读数为90°,视线上斜读数减少
右
2653600
-42400
K
左
823600
72400
-18
72342
右
2772324
72324
4、已知四边形闭合导线内角的观测值见下表,试计算和调整角度闭合差并推算出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点号
角度观测值(右角)
(?
′″)
改正数
(?
′″)
改正后角值
(?
′″)
坐标方位角
(?
′″)
1
1121523
1231021
2
671412
3
541520
4
1261525
∑
fβ=
fβ允=±60″n1/2=
4、解:
点号
角度观测值(右角)
?
′″
改正数
?
′″
改正后角值
?
′″
坐标方位角
?
′″
1
1121523
-00005
1121518
1231021
2
671412
-00005
671407
2355614
3
541520
-00005
541515
14059
4
1261525
-00005
1261520
552539
∑
3600020
-00020
3600000
fβ=∑β测-(n-2)180°=20″
fβ允=±60″n1/2=±85″
1.对某角度等精度观测6测回,观测值如下表1所示,求该角度的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表1:
观测次数
观测值L
V
″
VV
算术平均值x=
中误差m=
1
82°19′18″
2
82°19′24″
3
82°19′30″
4
82°19′12″
5
82°19′12″
6
82°19′30″
∑
1.解:
观测次数
观测值L
V
″
2分
VV
2分
1
82°19′18″
+3
9
算术平均值x=[L]/n=82°19′21″
中误差m=±([VV]/n(n-1))1/2=±″
2
82°19′24″
-3
9
3
82°19′30″
-9
81
4
82°19′12″
+9
81
5
82°19′12″
+9
81
6
82°19′30″
-9
81
∑
0
342
2.一附合水准路线的高差观测成果及测站数如下表,请在表格内按测站数调整闭合差并求出各点的高程。
点号
测站数(个)
实测高差(m)
改正数(m)
改正后的高差(m)
高程(m)
BMA
1
2
3
BMB
∑
10
+
(已知)
(已知)
9
11
13
+
辅助
计算
=
=
mm
2.解:
(12分)
点号
测站数(个)
实测高差(m)
改正数(m)
改正后的高差(m)
高程(m)
BMA
1
2
3
BMB
∑
10
+
-
+
(已知)
(已知)
9
-
11
-
13
+
-
+
43
+
-
+
辅助
计算
=--=m
=
mm=±
3.将下图水平角观测值填入水平角观测手簿,并
进行计算。
已知:
a1=90?
01?
06?
,b1=180?
00?
54?
,
a2=270?
00?
54?
,b2=0?
01?
11?
。
(6分)
测
站
目
标
竖盘
位置
水平度盘读数
?
?
?
半测回角值
?
?
?
一测回角值
?
?
?
O
A
盘左
B
A
盘右
B
3.解:
测
站
目
标
竖盘
位置
水平度盘读数
?
?
?
半测回角值
?
?
?
一测回角值
?
?
?
O
A
盘左
900106
895948
895946
B
1800054
A
盘右
2700054
895943
B
00111
4.现需从A点测设长度为的水平距离AB,初设B点后,测得温度t=23℃,AB两点的高差h=-,已知尺长方程为lt=30-+×10-5(t-20°C)×30m,问需沿地面测设多少长度?
4.解:
尺长改正△ld=-30×=-m
温度改正△lt=×10-5(23-20)×=m
倾斜改正△lh=-=-m
需沿地面测设长度DAB′=-(-)--(-)
=
一、
二、
三、
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