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社教学的几点尝试.docx
- 文档编号:24830044
- 上传时间:2023-06-01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3.32KB
品社教学的几点尝试.docx
《品社教学的几点尝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社教学的几点尝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品社教学的几点尝试
品社教学的几点尝试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奠基作用。
但在目前的思想品德课堂上,以本为本、闭门造车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教师只重视教学内容的单向传授,不注重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思想行为实际、现实生活状况相联系,学生道德情感得不到真实的展示交流,导致了学生的主体性被压抑,道德教育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不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如何打破封闭式教学框架?
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在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如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榜样分析法
这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以领袖人物和英雄模范为榜样,分析他们所具有的高贵品质和产生高贵品质的原因。
通过榜样分析,使得道德观念具体化、可操作化,又使得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
榜样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运用榜样分析法必须注意选择榜样,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选择什么样的榜样,也就是说要注意榜样选择的针对性和典型性。
学习榜样的目的在于见行动,引导学生的践行。
如学习邱少云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上完课之后要经常让学生检查自己是否做到了自觉遵守纪律,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二、角色表演法
思想品德课的明理可通过小品表演或现场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采用“角色换位,引发共鸣”,达到情动欲行的目的。
这样既使课上得趣味盎然、生动活泼,又能收到教育的效果。
在采用角色表演法时要注意在课前进行小品表演的排练,准备好必要的小道具、小布景和音乐伴奏等,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艺术教育之中,以艺术的感染力增强这门课的教育性。
在没有条件进行小品表演时,也可在课堂上分配角色,进行朗诵、对话和动作演出。
三、故事寓理法
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寓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明理悟道受到启发教育,这就是“故事喻理法”。
运用故事喻理法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和认识水平,揭示故事所展示的思想道德观念。
使用“故事喻理法”时要注意切忌单纯追求故事性、趣味性,而忽视了“喻理”性,舍本而求末。
除了使用教材里讲述的故事外,师生可以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从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可信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也可以举一些反例,正反对照。
四、讨论明理法
这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围绕本课的主题进行讨论,从而完成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在设计、引导讨论时,要掌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次性原则;要注意引导学生辨是非、明事理,是非不辨则事理不明;要注重贯穿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坚持知行合一观;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让学生各抒己见,哪怕是很幼稚甚至错误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民主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五、社会调查法
思想品德的教学可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实地调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有助于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
如对学生进行“注意交通安全”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到交警中队去进行调查,通过大量的例子使学生懂得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违反交通规则的危害性,以及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进行社会调查时,应当注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事先作好准备,拟定调查的目的、内容、步骤,才能保证社会调查的成功,避免负面影响。
社会是复杂的,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往往在主流的下面存在着某些负面影响,在社会调查中要注意避免负面影响,并使学生在辨别是非中获得某种免疫力。
六、情景体验法
情境体验式是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直接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让学生面对大自然和社会广阔的天地区体验生活,把课堂教学与现实的社会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更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突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诱发和唤醒学生道德体验的教育价值,达到真善美的道德境界。
教学中,我经常选择性地把部分教学内容搬到课外、校外区进行教学,使教学活动地时空更为广阔,使孩子地身心更加开放、自由、舒展,这种方法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地效果。
如教学《用眼观察家乡》一课,我布置学生在爸妈的带领下到高处观察家乡美丽的景色,体会家乡的美好。
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对家乡的热爱。
对于小学生来说,情感的情境性、感染性更为明显,运用情景感染法效果更为显著。
七、情感体悟法
情感使对客观事物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的一种特殊形式。
由于小学生受年龄、知识、经历、心理发展状况所限,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比较困难。
因此,作为教学者应深入学生的情感领域去调节学生的情感。
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以对学生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所创设的氛围中,激起相应的直觉情感。
也可以根据教材难点,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比、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让学生在情感中通过想象来体悟形象的思想感情,并从中领悟和把握思社知识,感悟其中的道理。
也可以让学生随时质疑并对问题进行辩论,用合作交流的形式体验学习,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思考更加深入。
如在教学《做一个诚实的人》一课时,我让学生说说自己有没有不诚实的行为,当时是怎么做的,通过学习以后会怎么做。
在整个过程中,我始终都让学生主动上台发表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语言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这种方法,激起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八、图表列举法
图表具有直观形象、言简意明的特点。
它可以将抽象的概念、深奥的道理、复杂的关系用线条图案加文字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
在平时的思社教学中,我采用图表讲解法,收到了较好地效果。
如教学《走进不同的家乡》时,从图表入手,出示《我国不同地方的气温差异表》,《我国不同地方的年平均降雨量表》让学生自行比较,让学生懂得了我国不同地区气候的不同,以及由此而来的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我们增进了对其他民族的了解,并能做到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民族风俗习惯,从而加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
如何上好小学品社课(课堂随笔)
让学生喜欢品社这门课程,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课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
因此,对《品德与社会》课要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
二、结合实际,让道德教育工作有特点
农村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应面向农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
要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加强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
与家长紧密配合,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
还需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来教育学生树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
农村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均采用了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
这种以说教为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现实社会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要改变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方法。
可采用自主探究法,问题讨论法,合作表演法等。
四、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学生背着沉重的作业包袱怎么能快乐健康的学习?
把玩耍的时间留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品德良性意识,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乐群、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学会认识社会,正确了解社会,同时还得养成良好习惯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情感,更是要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正确了解祖国,通过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实践等活动,不断修炼自己,教会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本书内容大多取自生活,都是些寻常事,且恰恰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生活实际,而孩子的思想很单纯,在同伴之间要进行社交。
如何才能最有效地交到更多的朋友呢?
但是在交友的同时,应要分辨清楚什么是好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外面的世界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像我校的孩子,他们还小,不怎么懂事,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正处于摸棱两可的阶段。
若在昏沉的引诱下,会导致学生不爱学习,不仅自己不学,还会影响他人,甚至逃学,出现这种情况,需要有正确地引导,关键是老师要起带头作用,做好学生的引导者,指路人。
如何把学生从坑里拉出来,重新振作精神,扬眉吐气。
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
但不是叫你孤军奋战。
因而在遇到困难或坏人的时候,及时寻找朋友或老师来帮助,齐心协力,互相合作,坚持到底把困难解决好。
对于这些浮于表面的现象,大多能感知到,可有些却不知不觉地隐藏在知识的背后,虽然学生的知识丰富,头脑中或多或少保持清醒状态,但迷信活动依然存在,比如看风水,算命,看手相等。
不过像我们有点知识头脑的人一般不会轻易相信。
可现在出现更为高级的,比如电脑算命。
偶而个别学生还很重视星座。
这时老师要指导学生不要踏出科学之门,用科学来揭穿这些迷信活动的真面目,不仅自己学会了,还要回家后如何跟亲朋好友谈科学知识来拯救那些精神迷惘的人。
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打架斗殴已成家常便饭,要让学生分清黑白是非,任何一种小小的行为就是属于欺负行为,严重的会导致犯罪。
且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讲哥们义气,动不动一大帮人打一架,老师要引导如何处理这桩小事。
首先正面面对错误,其次,承认错误,最后道歉。
别小看,就因学生平时不注意才会最终导致一发不可收拾的场面。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副标题:
作者:
曹华 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数:
98 更新时间:
2011-5-30
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需要高素质的品德与社会教师。
而教师只有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才能不断地成长,适应新时代的课堂教学。
回顾多年来,我在实施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有收获也有困惑,在这里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问?
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往往回答不出来。
难道是学生太笨了吗?
是学生没有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吗?
我曾这样问过自己。
后来仔细思考,究其原因是:
或提出的问题不正确;或问题太难;或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不足;或缺乏分析此类问题的方法,等等。
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教师不能盲目、随意地提出问题,要仔细斟酌:
1、对不明确的问题加上限制性条件,使答案控制在某一范围内;2、设计问题时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情况,问题难易程度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既有一定的难度,又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回答;3、给学生充足的分析思考问题的时间,教师要想到学生在问题的理解上,速度要比教师慢得多,不可急于求成,特别是较难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分析思考问题;
二、课堂讨论效果如何提高?
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讨论是教师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
新课程提倡和强调合作学习,课堂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体现,决不能流于形式,做做样子,应充分发挥其课堂讨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而在实际的品社课堂讨论中,有时候虽然看起来讨论也很热烈,但有的学生却只是做了一个忠实的听众,或是争论与问题关系不密切的话题等。
交流讨论结果时,要不一个组的意见不统一;要不全班只有二、三个组有学生举手,等等。
像这样,课堂讨论就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和作用,究竟如何使课堂讨论获得收效呢?
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首先是确定好讨论小组及组长,可根据座位形成自然小组,可根据兴趣爱好组成小组等,把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生任命为组长,组长确定每个组员的任务分工,使讨论在民主、有序的状态下进行。
其次,教给学生参与、合作的方法,教师决不能把问题交给学生后不闻不问,要参与小组讨论,给以指导、提示。
当学生从讨论中感受集体智慧的力量、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效益和快乐后,会越来越主动地参与讨论。
再次,讨论内容要明确恰当,是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
最后,提供充足的讨论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地参与讨论、交流、整和意见与观点。
三、学生的能力怎样培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品社教材文字叙述少,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内容,为教师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当今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反应敏捷,教师不需要担心学生的能力。
可有时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还是不自觉地反复提示、讲解,生怕学生不明白。
这样就会感觉教学时间紧张,甚至有些动手操作的活动无法做,更无法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
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一定不要提示;只需提示的问题,教师一定不要讲解。
多采用开放性的问题,多元化的评价,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体现教师确实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总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品社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是很多的,但只要每一位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充电”、“加油”,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
与时俱进,研究品社课堂教学艺术,品社课堂一定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文章录入:
张友伟 责任编辑:
张友伟
上一篇文章:
浅谈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高效性研究成果
浅谈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优化小学社会课教学
副标题:
作者:
曹华 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数:
65 更新时间:
2011-5-30
现代教育媒体运用的目的是优化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而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环节,媒体运用就会有所不同,因此我在小学社会课教学中充分根据教学目标去设计、选择和运用。
一、对于认知目标,提供感性材料弥补学生已有感知的不足。
小学社会课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认知社会。
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最佳境界是从鲜活的生活实践中得到。
但许多知识学生是不可能实践的。
因此,教师应恰当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提供感性材料弥补学生感知的不足。
例如,我在教《工业革命》一课,为了认识瓦特对工业革命作出的贡献时,可出示三幅图,即手工纺纱图、手摇纺织机图、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图,这样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从而激活了学生对工业革命意义的探讨。
二、对于情感目标,提供形象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社会课教学,包括生活常识、历史、地理三大板块。
如果教师未考虑学生的情感,很容易从头到尾“满堂灌”,使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那学生根本谈不上有兴趣。
而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思维的火花”,学习兴趣决定着学习效果。
因此,社会课教学的情感目标是不能忽视的。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就要选择好媒体,通过媒体来提供形象生动的材料。
例如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师照本宣科的讲授根本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不如节选一段《珍珠港》,让学生在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震撼人心的影视效果中去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经过、结果。
三、对于思维目标,设置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思索。
小学社会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并不需要教师的“灌”,而是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得到的。
教师应该本着尊重学生的观点,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来设置教学中的思维目标。
要在社会教学中很好地实现思维目标,教师就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设计学生喜欢且愿意探讨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例如教《农业生产》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农业生产的地区性这一特点,教师可用计算机设计一段苹果和柑橘的对话,(苹果对柑橘说——欢迎你来做客。
柑橘回答——你那儿太冷,我受不了。
)学生看后,教师提问:
1、你听了它们的对话,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生长习性?
3、这个小故事说明什么?
这样学生通过思考得到自己的结论。
四、对于技能目标,创设社会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社会课教学的关键是为儿童的社会化导航,即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要在受到时空限制的课堂中实现技能目标,现代教育媒体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它可以按照教师意图,创设社会情境,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学习乘车和乘船》一课时,教师可扫描枣庄市的交通图,在图上有一个卡通小人,让学生帮助卡通小人选择乘车路线,这样学生在课堂里也能进行具体的实践。
综上所述,小学社会课教学中,教师恰当运用好现代教育媒体,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