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第二学期古诗诵读.docx
- 文档编号:24824066
- 上传时间:2023-06-01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5.97KB
一年级第二学期古诗诵读.docx
《一年级第二学期古诗诵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第二学期古诗诵读.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第二学期古诗诵读
一、二年级第二学期古诗诵读
1出塞xx.2.23
学习目标:
1.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中的感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学习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包含的感情。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古诗接力。
我们已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游戏…——古诗接力,怎么样?
每一个小组一个同学先背诵,第二小组任意一位同学紧跟上,接不上算输。
二.导入新课,交流学法。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著名的边塞诗《出塞》(师范读)
1.指名一学生读这首古诗,注意读音。
2.自由读诗,小组中交流自己在预习中理解的内容。
3.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三.在小组中边起来说说诗意,集体交流。
第二课时
一.进一步朗读、理解。
1.读诗,怎样朗读才能更好地体现感情?
2.再读后,你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收获?
3.背诵古诗。
二.交流边塞诗。
1、你在课外还读过哪些边塞诗?
能读给大家听吗?
(会背更好)
2、教师出示《塞下曲》《凉州词》,学生齐读。
三,小结:
诗人们写边塞诗,往往充满了忧愁和伤感。
国力强能给人民安定和平的生活,国力衰弱,人民便会饱受战乱之苦,今天的中国,国防实力又如何呢?
2竹里馆xx.2.25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
你们是怎样独处的呢?
同学们,诗人王维是怎样独处的。
1、读。
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
古典诗歌的学习第一步是读,按照古诗节奏教师范读一次,学生齐读。
2、品。
你感觉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怎样?
为什么?
学生自己揣摩,回答自己的感觉。
有清冷、寂寞、空灵、淡泊、宁静、优美、平白、忧郁、伤感等等。
言之有理即可。
3、析。
教师展开联想,拓展诗中的内容(程度高的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口头拓展,教师补充):
这是夜深人静之时,竹里馆里寂静幽深,明月皎洁,王维一个人一时睡不着觉,于是起来弹琴,抒发自己的情感。
第二课时
诵
让我们一起诵读,用自己的体会和感情把这首诗昂扬顿挫地朗读给大家听。
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2、感情齐读诗,后男女分读
3、自由背诵
4、以小组背诵
5、个别指名背诵
3凉州词xx.3.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通过读这首古诗,了解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画时尚导入:
1、师:
播放两首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诗歌。
2、导入古诗,板题,解题,读题
(解题)凉州词:
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第二课时
一、品读悟诗情
1、引导学生悟情。
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
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
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
(配乐)
2、、面对此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二、比赛朗诵并背诵
1、配乐有感情赛读、齐读。
2、背诵,明确比赛要求:
只能背不能读,读错不算数。
3、开始比赛
4、谈谈比赛感受或看法。
4题西林壁xx.3.4
(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一生坎坷,屡遭贬
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2)题西林壁:
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二、指导预习《题西林壁》
1.听老师范读。
2.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读《题西林壁》
5.请学生齐读古诗。
6.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这首古诗给你的初步印象。
(引导学生说出庐山的景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古诗
指名请同学朗读古诗。
师指导朗读:
(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如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远”强一些,“近”弱一些,“高”强一些,“低”弱一些。
)
二,讨论句意,指导背诵
1、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2、指名背诵
3、齐背
四、总结
《题西林壁》把庐山特色浓缩成绝句,概括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们还从中获得启示。
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个事物。
5山行xx.3.9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
3、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
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简介作者杜牧(著名诗人,最擅长写景。
),
二、明确目标,尝试有感情朗读
1、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2、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
(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 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
你有什么感想?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第二课时
一、指导诵读诗句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
(读读看,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读。
(2)读出节奏感。
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
二、指导背诵
6别董大xx.3.11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摩重点诗句的情味,体验诗人流露出的感情。
(2)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四、教学时数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别董大》这首诗,看看在这首诗中,到底是什么感动了你?
(出示古诗《别董大》,学生自由反复诵读全诗)
2、通过刚才的读,大家已经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1)写的是谁在哪里送别谁?
(明确:
高适在塞外送别董大)
(2)高适?
高适是谁?
(明确:
高适是唐代诗人。
(3)董大?
多奇怪的名字啊?
谁能说说呢?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
3、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当时分别时的环境。
(1)读了诗以后,你了解到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分别的?
看图,想象一下,此情此景,你的感受如何?
(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
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
4、后两句是高适在临行前对董大说的赠言。
(1)你能从诗中找到根据吗?
从哪里可以看出是高适对董大说的?
(明确:
是从“君”字中看出的,因为“君”在诗中就是您,指董大。
)
(2)好友分别,难分难舍,董大的心情一定糟糕到了极点了,而真正的朋友这时候最应该怎么办?
(3)读一读,看诗人是怎样劝慰朋友的?
(4)这两句中哪些词表现出了安慰与鼓励?
(5)如果你是董大,你会说一些什么呢?
六、小结:
古诗词是一尊巨大的,丰富的宝库,可以通过它们穿越时空,了解当时的人事,感受诗人的情怀,学习做人的道理。
课下应主大量阅读。
七、板书设计
别董大
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荒寒凄凉真挚深厚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豪情昂扬
7.望天门山xx.3.1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课前谈话:
师:
听说你们很聪明,那我考考你们。
(板书:
山),什么字?
你能说带有山或与山有关的成语吗?
喜欢游山玩水吗?
都游过哪些山?
还想去游哪些山?
一、揭题
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么样?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
望天门山。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
底气不足呀。
会读这首诗吗?
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
(师范读,生鼓掌。
)能说说你为什么给我掌声吗?
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
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2、有人说:
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
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
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师做手势范读,生练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8、塞下曲3.1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能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简单介绍:
卢纶是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二、教学古诗:
1、朗读古诗:
(1)要想学好古诗,必须首先要读好古诗,自己练习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2)指名读,教师指导。
(3)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4)再指名读,齐读。
2、师生交流,初步理解古诗:
在乌云遮月、雁飞无声的漆黑夜晚,敌军统帅单于带着部队悄悄地逃跑了。
我方发觉后,正准备带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刹那间,纷纷的大雪洒满了将士们的弓和刀。
三、品味古诗,欣赏诗歌。
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
四、背诵古诗。
五、拓展欣赏:
唐代有很多边关诗。
我们再来了解一些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
(唐王昌龄《出塞》)
9、劝学诗
3.23
学习目标:
1、体会古诗中告诉我们的惜时的道理,激发努力学习做事的情感。
2、体会诗句的感情,有感情地读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古诗语言凝练,有许多千古流传的名句,告诉我们深刻的人生哲理。
(
二、学习
师:
请同学们各自放声读一读。
师:
谁愿意来读一读?
请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价他们读得怎样?
(指名几个学生读,大家评价)
师:
能把诗句读通了,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
要想把诗读得更好,还得理解诗的意思。
你有哪些字句的意思不明白?
生:
说不懂的字句。
讨论交流。
师:
同学们体会得真好,诗人由看到的景象,想到一去不复返的时间。
我们能通过读读出这种感受吗?
老师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可以吗?
(指名有感情读诗)(悟情)
三、总结
师:
今天,我们一起学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
生:
或是从中获得的道理;或是别的惜时名言诗句。
师总结:
是呀,燕子去了,会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我们的日子,却是一去不复返的。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希望我们少壮多努力,老大不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呀。
10、观书有感
3.2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明白诗人借方塘表达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一首古诗,谁来读课题?
2、能用“熹”组词吗?
今天我们所读的朱熹的这首诗是否也如早晨的一缕阳光,把我们
的心里照得亮亮的呢?
二、正确、流利地读诗
1、放声朗读,将诗多读几遍,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多位学生读诗。
三、想象画面,领悟古诗内涵。
1、读了这首诗,知道诗中是围绕哪一个事物来写的吗?
(板书:
池塘)
2、池塘在这里是有所指的,那活水同样也有着深意。
每天的读书学习就是那池塘上流
大源头活水,只有日日读书,你的头脑才会明澈如镜,才会云影徘徊。
所以题目是(生读)
四、背诵古诗
自由背,指名背。
五、小结:
有人说,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你才更有智慧。
有人说,能够摄取书中营养的人要比吃得更多的人更健康。
同学们,读书吧,因为每一本书就是一级级阶梯,你每爬一级,就意味着向智慧。
向成功迈进一步!
11、杂诗
3.3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古诗,
2、能领会古诗怀乡之情的意境。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板书课题
释题:
大家发现这首诗的题目和其他的诗歌题目有什么不同?
杂诗:
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歌叫杂诗。
(杂诗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杂感随感一类,而所说的内容情感丰富多样,有对国家历史时事的感情抒发,有的是个人情操感悟。
诗的体裁从古体到近体都可以。
有时候是一组诗的统一名称,这些诗合为一组,每首没有单个的题目,统一以杂诗为名。
诗的数量有的是几首,有的是十几首,甚至是几十首百首之多,也有单独一首叫杂诗。
其他还有杂体诗和杂言诗,这些是按照诗歌体类体裁来划分的,是有比较准确定义的。
)
二.初步感知: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读对了没有。
2、齐读,把字音读准。
3、开火车读——分男女生读——小老师带读
第二课时
一、自由朗读古诗。
二.感受诗意:
2、自由朗读,你能感受到什么?
A、你从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的近况。
指导朗读第一句。
心情很急切。
再点读。
B、来的那一天站在刻有花纹的窗前,冬天的梅花开了没有?
指导朗读第二句。
很想念家乡。
再点读。
三、背诵:
1、自由的有感情的读一读。
2、指名读,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3、有感情的背诵。
12、江上渔者
4.1
教学目的:
1.理解《江上渔者》诗意,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并会背诵。
教学重点:
从诗句的联系中,体会《江上渔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简介作者
(二)理解全诗
1.揭示诗题初识诗意
2.细读诗句,理解诗意
自学后两句,想想“舟”上“出没风波里”的人,多指什么人。
3.熟读全诗,体会感情
(1)读全诗想象,两种不同的人都在做什么?
都是什么景象?
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
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着,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
(2)感情朗读这首诗:
农民劳动很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其实江上渔者也很辛苦,真是“谁知盘中鱼,条条皆辛苦”呀!
(3)练习背诵
13、《遗爱寺》
4.6
一、激情导入提出问题
师:
配乐诗朗诵(出示全诗)
教师导语:
诗人来到遗爱寺,看到他周围的美丽景色,突发灵感,写下这首诗。
二、整体入手逐步感知
1、理解诗意:
青翠的香炉峰下,潺潺流动的小溪从山上跌落下来,溅起乳白色的水花。
我坐在溪岸边的青石上,玩赏着水中的鹅卵石;五颜六色的石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玲珑剔透。
遗爱寺周围,烂漫的山花竞相开放。
为了赏花,我绕着寺院走了一圈又一圈。
寂静的古寺中、幽闲的山谷间,不时传来鸟儿婉转动听的啼鸣。
那条清澈的小溪,曲曲折折,逶迤而来,始终响着“叮咚”的流水声。
2、师:
诗人在哪儿玩弄小石头?
从哪个字知道是在小溪边?
3、师:
诗人坐在小溪边玩弄小石头心里会————?
你带着这种语气读一读。
4、(景色出示)诗人来到遗爱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美美的读一读一、二行。
这时候,诗人的耳边响起鸟叫声和泉水的叮咚声。
师:
我们身临其境看一看遗爱寺,跟随白居易的步伐一齐来到庐山脚下,教师配音乐朗诵诗意,学生闭目聆听。
三、教后选读适当拓展
选背山水诗歌。
达到积累,拓展的目的。
14.墨梅4.8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
2、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课时:
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一年级时学过有关王冕的一篇课文是〈〈王冕学画〉〉。
2师归纳:
王冕:
元代画家、诗人。
字元章,号梅花屋主。
幼时家贫,苦读成才。
工于画梅,又擅长作诗。
诗风质朴自然。
墨梅:
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3讲诗大意。
(这是一首托物写志的题画诗。
梅花木是红色,她不会因为墨池水的浇灌而变成墨色。
显然,这墨梅不是现实中所有,而是出自于诗人的画笔之下;同时,这也不是对梅花外表之类的描摹;而是诗人对梅花品格的赞美。
二学习诗歌。
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2放录音范读,生画节奏。
3朗读诗歌。
第二课时
指导朗读、背诵
1、自由朗读,注意感情
2、指名读
3、听录音,跟读
4、齐读全诗,要读出古诗的韵味
5、练习背诵
6、指名背
15.石灰吟4.13
教学目标:
1、对照注释,理解诗句大概意思。
2、朗诵背诵诗歌〈石灰吟〉。
教学课时: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解题〈〈石灰吟〉〉。
吟咏石灰。
2简介作者。
于谦,明代军事家、诗人。
诗歌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
3简要诗意。
二学习诗歌。
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2听师范读或录音,画节奏。
第二课时
指导朗读并比赛背诵。
1、明确比赛要求。
时间:
3分钟
要求:
只能背不能读,读错不算数。
教师看时间,全班同学当评委。
2、开始比赛
3、评出优胜者前三名。
4、谈谈比赛感受或看法。
16.游园不值4.15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
感悟、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引入:
记得在我的学生时代,曾经学到过一篇著名作家朱自清爷爷写的文章叫《春》,有些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给大家朗诵几句,好不好?
师朗读:
“春天像……”写得美吗?
这几句话,赞美了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写的古诗,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
二、自读《游园不值》
1、解诗,这首诗说出了诗人的惊喜心情,该怎么读?
(男女分读)
2、齐读整首诗,读出心情的变化。
第二课时
1、再指导读《游园不值》最后两句,读出诗人的心情
2、配乐朗读。
3、自由练习背诵
4、全班同学齐背
5、指名背
17、清明4.20
教学目标:
1、对诵读古诗感兴趣,尝试理解古诗的内容。
2、在熟练古诗内容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课时:
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学生简介杜牧其人,朗诵《清明》一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是,牧童遥指杏化村。
2.老师简介作者(见课本注解)周汝昌先生,激发学生兴趣。
3、结合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在清明节前后,天天都要下雨,细雨纷纷的不断,路上的行人心中很不舒服,难受,就急匆匆的赶路回家。
这时候有一位叔叔就问一个小朋友,你知道哪里有卖酒的地方吗?
这个小朋友用手指着杏花村,告诉这位叔叔,那个叫“杏花村”的地方有卖酒的。
第二课时
1、观看flash、集体跟读
边观看古诗课件,边跟读
2、根据意思,集体背诵
3、以小组检查背诵
4、指名背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第二 学期 古诗 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