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病毒各论.docx
- 文档编号:24824032
- 上传时间:2023-06-01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95.92KB
医学微生物学病毒各论.docx
《医学微生物学病毒各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微生物学病毒各论.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微生物学病毒各论
病毒各论
DNA病毒
科
属
种
性状
致病
传播流行
防治
痘病毒科
正痘病毒属
天花病毒
有包膜,砖形或卵圆形,270nm*218nm。
dsDNA,胞质内复制。
疱疹病毒科HHV
单纯疱疹病毒属
人疱疹病毒1型HSV-1
有包膜,圆球形,120-200nm。
dsDNA,核内复制。
潜伏于三叉神经节、颈上和迷走神经节,多婴幼儿,90%隐性感染,局限在口咽部,致唇疱疹;疑致唇癌
复发常在同一部位,症状较原发轻;先天性感染HSV-1 局部感染/脑炎/死亡/流产/死胎/先天畸形 直接密切接触/呼吸道传播; 人疱疹病毒2型HSV-2 潜伏于腰骶神经节,原发性生殖器疱疹(STD)的主要病原体;新生儿疱疹;疑与宫颈癌相关 性接触/垂直传播, 水痘病毒属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SV(HHV-3) 增殖产生细胞病变,出现多核巨细胞,核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 水痘-带状疱疹。 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阻止水痘重复感染,但不能阻止带状疱疹发生.。 带状疱疹见于患过水痘的成年人,特别是50岁以上者;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发作则沿感觉神经形成水疱疹,1-4周内痛觉极敏感,机体可产干扰素自愈。 人是唯一自然宿主。 水痘多2~6岁儿童,多冬春季,呼吸道传播,高度传染。 巨细胞病毒属 人巨细胞病毒CMV(HHV-5) 增殖致细胞肿大,变圆,核变大,核内出现”猫头鹰眼”状包涵体 潜伏于嗜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先天性感染致: 早产/流产/死胎;新生儿巨细胞包涵体病(黄疸、肝脾肿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先天畸形/智力低下/耳聋等 潜伏: 唾液腺/乳腺/肾脏/白细胞等腺体,长期/间歇经各种分泌物排出病毒。 传播: 人密切接触,经口腔/生殖道/胎盘/输血/器官移植多途径。 无疫苗,隔离患儿;避孕套; 丙氧鸟苷治疗(甘昔洛韦) 淋巴潜伏病毒属 EB病毒EBV(HHV-4) 在口咽上皮细胞内增殖,感染B淋巴细胞,进入血循环造成全身感染。 病毒可长期潜伏于B淋巴细胞。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非洲儿童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可致鼻咽癌、淋巴增生性疾病 人群广泛,传染源为carrier/病人;经唾液/感染”kissingdisease”偶经输血传染。 两种疫苗: 1针对鼻咽癌,1试验性针对传单。 乳多空病毒科 乳头瘤病毒属 乳头瘤病毒1-83型HPV 无包膜,小球形,二十面体对称,55nm,dsDNA,细胞核内复制。 人皮肤和粘膜的多种良性乳头状瘤(疣,wart);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癌相关。 不同型别可交替感染。 6/11型: 生殖器尖锐湿疣;16/18型: 宫颈癌等生殖道恶性肿瘤 直接/间接接触污染物品,母婴,STD GARDASIL4价HPV(6/11/16/18型)重组基因疫苗 RNA病毒PART1 科 属 种 性状 致病 传播 防治 披膜病毒科 风疹病毒属 风疹病毒 有包膜,球形,+ssRNA,50-70nm,胞质内复制。 先天性风疹综合症CRS: 风疹三症: 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耳聋+先天性心脏病 呼吸道传播 麻风腮(MMR)三联减毒活疫苗;风疹减毒活疫苗。 用于儿童和风疹抗体阴性的育龄妇女,孕妇禁忌(可经胎盘传播)。 戊型肝炎病毒科 戊型肝炎病毒属 戊型肝炎病毒HEV 无包膜,球形,+ssRNA,27-38nm,胞质内复制。 弹状病毒科 狂犬病毒属 狂犬病毒 有包膜,弹状,-ssRNA,不分节段,75x180nm,胞质内复制。 狂犬病rabies,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可经器官移植传播 疫苗必须注射全程(少量多次建立免疫) 丝状病毒科 丝状病毒属 埃博拉病毒 有包膜,丝状或多形性,-ssRNA,80x1000nm,不分节段。 致埃博拉热,高热出血等全身中毒症状,病死率70%以上,无有效治疗。 已知感染人类的最烈性病原体之一,生物安全4级。 储存宿主为啮齿动物,可人-人传播 病毒分离与鉴定需BSL-4、BSL-3,无疫苗,患者隔离、医护防护,高效抗体 布尼亚病毒科 汉坦病毒属 汉坦病毒 有包膜,球形,-ssRNA,分三个节段,80-120nm,胞质内复制。 病原物质: G1和G2包膜糖蛋白,G2促血凝—血栓,G1可吸附胞膜受体。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引起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损伤,高热,出血,肾损害。 三痛、三红。 五期临床症状: 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病死率15%。 愈后持久免疫(G1/2诱发中和抗体,可中和抗原)。 自然疫源性疾病,地方性季节性,传染源为啮齿类动物,传播途径多样: 呼吸道/消化道/破损皮肤/螨类/垂直传播 呼肠病毒科 轮状病毒属 轮状病毒A/B型 无包膜,球形,线状dsRNA,60-80nm,分11节段,胞质内复制。 侵犯小肠细胞绒毛,胞桨内繁殖影响钠和葡萄糖吸收,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A型主要致6月龄~2岁婴幼儿腹泻脱水;B型致成人腹泻。 愈后对同型病毒免疫。 粪口途径 有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 诊断: 电镜或免疫电镜检查粪便;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粪中抗原;RNA电泳分析节段和基因组电泳图 RNA病毒PART2 一、流感病毒 1、命名原则: 型别/宿主/分离地点/病毒株序号/分离年代(HA与NA亚型号)例A/Sydney/5/97(H3N2)人流感省略宿主名。 2、流感病毒的刺突包括HA和NA。 血凝素(Hemagglutinin,HA)为柱状三聚体,几乎以相同间距覆盖病毒的全部表面。 (1)与病毒吸附和穿入宿主有关 (2)引起红细胞凝集 (3)是中和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只针对流感病毒,特异性) HA分子对蛋白酶的敏感性决定流感病毒致病力。 强毒株对蛋白敏感性高,可造成全身感染;若毒株只造成局部感染。 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四个亚单位组成的四聚体,并不平均分布病毒表面,而是聚合成群 (1)水解宿主细胞糖蛋白末端的N-乙酰神经氨酸 (2)参与病毒释放,促进病毒扩散 (3)相应抗体可抑制病毒从细胞内释放,但无中和病毒活性作用 3、基因重排(Genereassortment): 基因组分节段的RNA病毒通过彼此间交换RNA节段而进行的重组,称为基因重排。 变异性甲>乙>丙,甲流不同亚型或动物与人间甲流基因重排可引起其抗原性转换。 抗原转变antigenicshift: 甲型流感病毒每隔十几年可发生一次抗原性大变异,属质变,可导致新亚型的出现,可引起世界性的流感大流行 1)大组变异: HA和NA抗原均变异2)亚型变异: HA抗原发生大变异,NA不变或仅发生小变异 抗原漂移antigenicdrift: 甲型流感病毒亚型内部经常发生的抗原结构小变异,由点突变所造成,属量变,仅在亚型内形成新变种 4、甲流的宿主特异型——HA亚型-细胞受体互作 禽NeuAc-α2,3-Gal(糖苷键)人NeuAc-α2,6-Gal,一般不交互感染;但猪二者均有,若同时感染可产生变异株,病毒跨种系传播。 ”mixer”。 *H5N1在人间几乎不传播,流行性小。 二、正粘、副黏病毒科 科 种 基本性状 致病、检验、防治 传播 正粘病毒科 甲型流感病毒 有包膜,球形或丝状,-ssRNA,分节段,80-120nm胞质内复制。 1.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鸡胚接种法分离;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鉴定。 2.血清学诊断: 血凝抑制试验;ELISA;免疫荧光试验;补体结合试验。 3.禽流感H5病毒核酸检测 host人禽猪马等 乙型流感病毒 host人 丙型流感病毒 host人猪 副黏病毒科 麻疹病毒Measlesvirus 有包膜,球形或多形态,150nm,-ssRNA,不分节段,胞质内复制。 多儿童,传染性极强,潜伏期9~12天,两次病毒血症,第二次后出现症状,初为口腔内柯氏斑,后全身皮丘疹,发热,疹出齐24h后体温下降,渐愈。 常预后良好,并发细菌感染是主死因。 人是自然宿主。 飞沫传播,也可经用具或密切接触传播。 百万分之一患者发生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两年内死亡,慢病毒感染。 腮腺炎病毒Mumpsvirus 麻风腮三联疫苗(MRM) 只有一个血清型,人是唯一宿主。 经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学龄儿童易感。 症状前2~3天及症状消失后9天仍有传染性 三、小RNA、冠状、黄病毒科 科 属 种 性状 致病 传播流行 检验 防治 小RNA病毒科 肠道病毒属 脊髓灰质炎病毒 无包膜,球形,25-30nm,+ssRNA,胞质内复制。 病毒经口入小肠初增殖,入血发生第1次病毒血症,随血播散至靶组织大量繁殖,入血发生第2次病毒血症,感染CNS,繁殖并沿神经播散致麻痹,经粪排毒。 肠道病毒: 一因多病,一病多因 两种疫苗比较 Sabin疫苗(OPV) Salk疫苗(IPV) 疫苗类型 减毒活疫苗 灭活疫苗 免疫应答 产生IgG&肠道sIgA, 激发细胞免疫 产生IgG 阻断野毒株传播 能 不能 免疫效果 保护自我和他人 保护自我 使用方式 口服 肌肉注射 保存和运输 需冷藏 不需冷藏 毒力返祖 可能 不可能 免疫力低下者适用性 不适用 适用 冠状病毒科 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 SARS病毒 有包膜,球形,表面花瓣状突起,+ssRNA,不分节段,80-200nm,胞质内复制。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宿主范围广,包括人/禽/野生动物,蝙蝠以为储存宿主。 黄病毒科 黄病毒属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流脑)JEV 有包膜,球形,+ssRNA,30-60nm,胞质内复制。 “蚊猪蚊——人”传播,病毒在蚊唾液腺及肠内繁殖。 侵入人体后,第1次病毒血症短暂。 儿童易感,隐性/轻型居多,0.1%脑炎,死亡率高。 自然宿主=传播媒介为蚊(流脑)/蜱(森林脑炎),季节性地域性,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 致病强,病重 常血清学检测抗体,不常病毒分离培养(forsafe) 接种灭活疫苗、灭防蚊虫 森林脑炎病毒 森林脑炎,病死率高。 山羊等野生动物为传染源,受蜱叮咬/食用污染乳品感染,病后持久免疫。 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 一、HIV 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 1、性状: 有包膜,球形,80-100nm。 二倍体+ssRNA,胞质内复制,基因组约9.8kb。 复制需逆转录。 结构基因编码: Pol——逆转录酶、整合酶、蛋白酶;Gag——核蛋白、衣壳蛋白、基质蛋白;env——表面糖蛋白、跨膜糖蛋白 2、HIV复制: 受体——CD4+细胞(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辅助受体——趋化因子受体CCR5,CXCR4(变异或缺失可抵抗HIV感染)。 体外培养: CD4+T淋巴细胞 3、临床表现: 急性期,类感冒/疲倦,不明显(原发感染后2-4周)—无症状潜伏期(6-8年)—AIDS期(发烧/盗汗/倦怠/腹泻/淋巴结肿大;机会感染/恶性肿瘤/神经系统异常)。 AIDS: 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4、诊断: a.抗-HIV抗体检测——筛查实验(酶联免疫法EIA)、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blot)确证实验,查到2种抗体如gp120和p24方可确诊。 b.HIVRNA检测: RT-PCR。 c.p24抗原检测(酶联免疫法EIA),用于抗-HIV阳转前的窗口期。 d.CD4+T淋巴细胞计数: 流式细胞仪 5、鸡尾酒疗法HAART(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同时用药抑制病毒繁殖各个阶段。 二、肝炎病毒 甲型~戊型肝炎病毒的比较 HAV甲肝 HEV戊肝 HBV乙肝 HDV丁肝 HCV丙肝 分类 小RNA病毒科 戊肝病毒科 嗜肝DNA病毒科 亚病毒-卫星病毒 黄病毒科 形态 圆球状,实心/空心颗粒 圆球状,实心/空心颗粒 3种形态,管状/小球形/大球形(Dane)颗粒。 圆球状 球状,电镜照片不清晰。 包膜 - - + +,为HBV的表面抗原(HBsAg)。 +,脂蛋白包膜,上有短突起。 基因组 +ssRNA +ssRNA 3~3.3kb松散环状不完全双链DNA,核内复制,具DNA聚合酶,需逆转录。 基因结构: S区基因: 包括PreS1、PreS2基因和S基因、,分别编码L、M、S三种包膜蛋白。 根据S蛋白(Hbs)抗原性的差异,可对HBV进行血清分型,adw/ayw/adr/ayr。 C区基因: 编码HBcAg和HBeAg。 P区基因: 最长,编码DNA多聚酶。 X区基因: 编码X蛋白,反式激活一些细胞的癌基因及病毒基因等,疑与肝癌的发生有关。 -ssRNA 不单独存在,伴HBV。 基因组缺损、需依赖辅助病毒提供复制酶和包膜蛋白。 才能复制和表达,完成增殖。 +ssRNA 复制 入胞,核衣壳入核,dsDNA释放——修复为完整共价闭环超螺旋双链DNA(cccDNA),整合入宿主细胞,难消除——转录pgRNA(前基因组RNA)——逆转录-ssDNA——dsDNA 致病 潜伏期30天,发病三周后不传染。 致急性甲肝和亚临床感染。 年龄大者病情较重。 为急性自限性,预后较好,不转为慢性肝炎。 急性感染——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大部分可治愈和恢复) 通过免疫病理损伤和细胞凋亡破坏肝细胞,还损伤线粒体引起肝细胞氧化应激,导致间接损伤。 潜伏期平均6-7w,由输血引起的潜伏期较短,大多数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轻(无黄疽),90%以上演变为慢性肝炎及肝硬变,甚至原发性肝癌。 “沉默的杀手”。 传播 粪-口,环境抵抗力很强。 粪-口 血液/性/母婴 同HBV 同HBV 免疫性 持久 可再感染 同型免疫力持久。 可再感染 可再感染 防治 减毒活疫苗(广泛),灭活疫苗 重组戊肝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0/1/6月共三针。 HBV疫苗 易变异,无疫苗,阻断血/母婴/性/皮肤黏膜传播。 干扰素α治疗。 诊断 病毒检测抗原、血清学检查、病毒核酸检测。 免疫电镜、血清学、核酸检测 “两对半”书492页表格 1.HCV抗体: 最常用,快速筛查。 2.HCV-RNA: 灵敏度高,早期诊断,评价HCV复制情况及有无传染性。 3.HCV核心抗原: 新方法,窗口期。 4.HCV基因型: 判断疗效及预后 备注 衣壳蛋白VP1-4,1最主要,诱发的中和抗体可抗所有HAV。 HAV只有一个血清型。 孕妇死亡率高 联合感染(AcuteHBV+acuteHDV)、重叠感染(慢性HBV+acuteHDV) 书500页图表(转慢性后转氨酶波动,HCVRNA间断性出现) 阮粒Prion(亚病毒) 1、概念: 无核酸的蛋白质传染性因子,是蛋白酶抗性蛋白,只有强碱和高温高压消毒才能灭活。 2、PrPC不致病,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对蛋白酶敏感。 PrPSc中含50%β片层,抗蛋白酶。 由PrPc转化成PrPsc的机理和因素不清。 3、致病: 可引起哺乳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朊粒病(priondisease)为人畜共患病。 潜伏期超长(20年),发病前无法诊断。 神经病理特征: (1)神经元空泡变性或海绵样变 (2)神经元丢失(3)星形细胞增生(4)淀粉样斑沉积。 4、传播: 变异和跨种属感染,大量潜在感染源,主要为牛、羊、鹿等反刍动物,潜在危险因素不明,难控制。 感染途径多: 消化道/神经/血液均可感染。 5、防治: 100%病死率,缺乏治疗药物,无法研制预防疫苗。 *阮粒病: 库鲁病(kuru);克雅病(传染性痴呆病或早老性痴呆病);吉斯特曼-斯召斯列综合症;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atalfamilialinsomnia,FFI) 其他相关概念 病毒存在的基本方式——准种 病毒是以准种形式存在于宿主体内。 RNA病毒尤为明显。 准种(quasispecies): 一个准种就是由一系列相关的基因型组成的群体,这些基因型在某些环境中有较高突变率,它们的后代与亲本相比大多含有一个或多个突变。 准种恰好与物种相反,物种从进化方面讲就是一个单一的稳定的基因型,它的大多数后代在遗传上都是亲本的精确复制。 有些病毒(HBV,HCV,HIV)易发生变异,在感染者体内可形成一个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可称为准种,有利于病毒在不良环境下生存。 一般情况下,像细菌和病毒一类的简单无性繁殖个体容易形成准种。 准种与变异株的区别与联系: 病毒在内外选择压力的作用下可以发生各种突变,产生多种变异株。 变异株描述的是单个病毒,而准种则是一个由各种变异株构成的病毒群。 无论如何变也不会变为新的亚型。 准种的变迁影响着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对抗病毒药物的治疗反应,特别是准种的构成与抗病毒药物的耐药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微生物学 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