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化概述.docx
- 文档编号:24822177
- 上传时间:2023-06-0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6.47KB
企业标准化概述.docx
《企业标准化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标准化概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标准化概述
企业标准化概述
企业标准化概述第一节企业标准化的概念企业标准化是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搞好生产、管理、技术和营销等各项工作为主要内容,制定、贯彻实施和管理维护标准的一种有组织活动。
企业标准化是指为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注1:
上述活动尤其要包括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制定、发布企业标准和贯彻实施各级标准的过程。
注2:
标准化的显著好处是改进产品、服务和过程的适用性,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成功。
第二节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的规定,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制定企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结合企业标准化工作特点,企业标准化工作基本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企业标准化工作涉及到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关系到产品(或服务)质量、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经济效益等许多方面。
认真贯彻标准化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是做好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保障,也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保证。
2、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对企业来讲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都具有约束力,必须严格执行。
国家鼓励企业积极采用推荐性国家标准。
与企业有关的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一经纳入企业标准体系都具有约束力,也必须执行。
3、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企业标准是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依据。
现代企业不仅其产品(或服务)要严格执行标准,而且对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实现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4、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科学技术运用,分工越来越细、协调面越来越广,对生产、经营管理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岗位操作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对这些要求要进行定量化、标准化,便于掌握、实施和检查。
这样在企业除了原有的技术标准以外,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就普遍推行了。
所以,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的需要。
5、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这里讲的对标准实施进行的监督检查是指企业内部的一项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对所执行标准情况的自我监督检查要求。
对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是指对标准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对其结果进行处理的活动。
监督检查是推动标准实施重要手段,也是整个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6、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采用国际标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工作,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政策,。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市场竞争。
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的工作对企业的发展,对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和企业竞争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节企业标准化的对象对象:
具有重复性的生产技术、管理活动。
具体可从“人”、“物”、和“事”三个方面。
“人”:
工作职责、工作程序、要求及考核。
“物”:
产品、设计、工艺工装、原材料与半成品检验方法、设备等“事”:
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各种定额、管理组织、劳动定员等,第四节企业标准化的地位和作用1、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生产、技术、经营活动中,通过制定、贯彻和实施标准,建立起系统的、可控的、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和行为科学的最佳秩序;其次,充分利用标准化的简化、统一、协调、优化原则,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各项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标准化是组织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生产的社会化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为追求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在全社会进行跨国界的专业化分工,现代产品的功能和结构越来越复杂,要求分工越来越细,协作范围越来越全球化。
一般一辆汽车上万种零部件就需要上百家工厂协用生产。
美国波音747飞机有450万个零件,由六个国家的1500家大企业和1500家中小企业协作生产。
这样的大规模现代化生产必须依赖标准化,使生产活动高度协调统一,使生产的全过程受控并有序地、系统地联系起来。
3、标准化是实现专业化生产的前提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是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基础上,而标准化则是进行专业化生产的必要前提,通过标准化活动,合理简化品种,零部件系列化和通用互换,可大大缩短产品设计开发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4、标准化有利于加快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缩短生产周期标准化可以消除新产品设计、开发、研制过程和产品实现过程中的不必要的重复劳动,避免奖状浪费。
通过标准化,大量使用标准件、通用件和借用件,使用高效率的专用工装,能大大加快产品设计开发速度,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5、标准化可以使企业节约原材料和能源通过制定和实施原材料和能源标准,简化原材料和能源产品规格,在保证产品质量和过程、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用价廉原材料代替贵重稀有的原材料。
合理地确定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定额,减少浪费,节约资源,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环境。
6、标准化是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产品的质量管理,实质是标准问题,没有先进的标准,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产品。
衡量一个产品的质量高低的依据是标准。
标准不仅对产品性能做出了一系列规定的要求,而且对产品的原材料、加工工艺、测量检验直到包装、储存运输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从全过程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稳定在一致的水平上。
7、标准化是实现管理科学和现代化的基础标准是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企业各项活动的依据。
标准化把企业生产全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组织起来,按系统工程的原理,使输入转变为输出成为增值的过程,使各项活动达到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建立起生产、经营的最佳秩序。
8、企业标准化是不断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贯彻实施新标准的过程也是应用和推广新技术的过程,先进的技术标准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结晶,科学技术的成果只有通过制定和实践标准这个桥梁才能转化为新的生产力。
9、企业标准化是保障生产安全、维护职业健康和强化环境管理的重要措施10、标准化有利于促进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全企业使用高新技术,实现技术进步第五节企业标准化的发展过程企业标准化是伴随着工业企业的科学管理一道产生的,并且是工业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工业企业管理科学是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出现以后产生的,工业企业的标准化也是从这时开始的。
这不是巧合,而是它们之间客观存在的一种必然联系的反映。
它们之间互相联系的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经验管理阶段经验管理阶段也叫传统管理阶段。
这个阶段就全世界来说,是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大约经历了一百年的时间。
也就是从资本主义工厂制度产生,大机器工业确立统治地位,一直到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基本结束这样一个经济时期。
这时企业管理的任务,主要解决如何分工、协作,保证生产过程正常进行,并且能够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减少资本的消耗,取得更多的利润。
这个时期在工厂里虽然也制定、使用了一些标准,但标准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不大,所以这个时期是属于企业标准化积累经验的阶段。
2.科学管理阶段这个阶段大体上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也就是世界资本主义制度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这样一个重要的经济时期。
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生产力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比如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更加复杂化,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等等。
美国工程师泰勒首先突破了传统管理,提出了科学管理方法。
他认为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不能单纯依靠技术,更重要的是生产组织管理。
他在1911年发表了一本专著,叫《科学管理原理》。
泰勒把资本主义企业一百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加以标准化、系统化、科学化。
从而把经验上升为科学,用以代替单凭经验办事的传统管理。
①企业中从事生产管理的人员,应该是经过严格挑选的,并由对企业经营管理特别熟悉的人来担任。
②对工人的操作进行动作研究,并据以制定标准操作法。
就是通过对工人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去掉其中一切不必要的、错误的动作,找出最快、最好、最正确、最节省的动作加以确定,并制定为标准。
这就是所谓的“作业标准化方案”。
这种做法后来被世界各国相继采用,并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工业工程(IE)。
③按照标准操作法对工人的作业所需时间作精确的记录,有时甚至要精确到几分之一秒。
有时要把工人的动作拍成电影,然后放慢速度进行分析,把其中必要的时间定为“标准时间”。
有了这个“标准时间”,就有可能为企业提供一系列定量化管理的科学依据。
④选择该工序最合适的机器设备、工具、材料以及其他条件,把这些条件规定为统一的标准条件。
这就是,工人在标准条件下,使用标准的设备和工具,按照标准操作法进行作业。
⑤按照标准操作法选样和培训工人。
⑥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就是按照操作标准、劳动定额、工时定额完成任务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计算工资,对不按操作标准执行的,即使完成了任务也以较低的工资率计算工资。
⑦在企业里建立与生产车间平行的职能科室。
科室对车间没有指挥权,它只是从事定额的制定、作业标准的管理等等,做为厂长的参谋部。
从而实现了管理工作专业化。
3.现代管理阶段这一阶段是从20世纪40年代起到现在。
科学管理(也就是第二个阶段的管理)着重研究解决的是各方面的专业管理问题,计划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等等各方面专业管理的问题,主要是解决管理中的执行问题,但对企业中的全面管理和管理中的重大决策问题缺少办法。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①注重战略发展的研究和预测。
企业的主要战略包括经营目标(比如所要获取的利润、要占领的市场、依赖的原料基地),为达到该目标对资源的配置以及利用资源的政策,实现目标和政策的经营计划,以及为制定计划而进行的市场预测等。
以往的管理则不重视这些战略性的问题。
②实行生产专业化和经营多样化。
我们过去只强调生产专业化,而忽略了经营多样化。
现在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公司里,除生产一种主要产品外,同时经营多种产品,以增强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
③采用分权管理体制。
因为企业规模扩大了,领导层次增多了,工艺、技术问题更加复杂了,加上经营品种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集权制已不能适应管理的需要。
许多企业改为分权的事业部管理体制,使事业部有相当的独立性以充分发挥各层次的管理主动性。
④实行全过程的系统管理。
就是把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看成是处于运动状态的系统。
处理企业的问题,要从全局观点、动态观点,按事物内在联系分析和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力求全系统效果最佳。
质量管理体系就是系统管理理论的产物。
⑤重视职工素质的提高和现代科技成果的应用。
第六节企业标准化新的要求①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新技术、新发明推广应用的周期和产品更新的时间越来越短,这就要求标准化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跟上发展的步伐。
在这种情况下,如能在新产品设计时通过零、部件的通用化和产品的系列化,使新产品有较高的继承性,就可以简化新产品的设计试制工作,避免生产线的大规模改造,且能简化工装、材料等的供应,从而可以加快新产品的发展速度。
②由于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许多企业由单一品种的大量生产改变为生产专业化与经营多样化相结合的方针。
这就要求企业的标准化能够同这种经营战略相适应。
既能促进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又有利于产品的多样化,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③以前对企业标准化工作提出的要求,一般只涉及企业管理中的执行问题,很少涉及经营战略问题和决策问题。
如只是提产品质量如何提高,品种如何对路,材料如何符合需要等这类问题,很少去解决企业经营战略问题和决策问题,像产品的型式规划(如产品的系列型谱和品种规划),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环境保护等等这些战略性的标准化工作④要求现代企业管理注重对全过程的系统管理,用系统的观点和系统方法实行管理,并通过对各个分系统之间的协调达到整个系统的最佳效果,而并不去孤立地追求每一个子系统的最佳效果。
和这种管理原则相适应的企业标准化,也必须从以往那种零星地、孤立地、一个一个地制定标准的方式转到系统的解决问题的阶段。
第二章企业标准化工作技术企业的标准化技术业务工作,是指企业的法人代表或其授权主管标准化的企业负责人,组织企业标准化专职机构(或人员)会同企业有关职能部门,运用标准化技术手段,做好企业产品开发,质量管理、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生产和经营管理各个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大致包括如下内容:
①企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复审。
积极承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定、修订任务;有能力的企业应力争参与、承担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②组织实施标准以及监督检查;③采用国际标准;④参与新产品开发、产品改进、技术改造、技术引进中的标准化工作,提出标准化要求、负责标准化审查、标准化技术服务等;⑤积极推动产品的三化(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组合化、模块化、成组技术等的应用;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相关的标准化工作;⑦参与企业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工作等第三章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它涉及到技术、生产、销售各部门和设计、制造、检验、营销等各个环节和企业的员工。
第一节企业标准化机构及人员1、大型企业大型企业或集团公司可设立专门的标准化机构,在厂长(经理)或总工程师的领导下,统一管理整个企业的标准化工作。
在各有关职能管理部门和车间设标准化组织或兼职标准化人员负责本单位的标准化工作,业务上接受企业标准化机构的领导。
2、中型企业中型企业可设立以厂长(经理)或总工程师为首,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企业标准化委员会,负责重大问题的讨论、审批和决策。
有关职能部门设标准化组或设置专兼职的标准化人员。
3、小型企业小型企业可指定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企业标准化工作,重大问题由企业领导审批和协调。
各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的职责1、组织实施企业标准化机构下达的标准化工作任务;2、组织实施与本部门有关的标准;3、按照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奖惩;企业各类人员的标准化职责
(一)企业最高管理者的职责1、确保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的贯彻执行;2、确定与企业方针、目标相适应的标准化工作任务和目标;3、确定企业标准化机构、人员及其职责;4、审批企业标准化规划、计划及活动经费;5、组织建立并审批标准体系、审批企业标准;6、鼓励、表彰做出贡献的机构和人员;
(二)企业标准化机构及其人员的职责1、确定并落实标准化法律、法规、规章与本企业相关的要求,制定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2、组织制定并落实标准化工作任务和指标,编制企业标准化规划、计划;3、编织企业标准化体系表,建立标准体系;4、组织制定、修订企业标准,做好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和企业标准的复审;5、组织实施各类标准;6、做好新产品,改进产品、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的标准化审查;7、组织实施标准并负责监督检查;8、组织本企业的标准化培训;9、归口管理各类标准文件,建立标准资料档案,收集标准化信息;10、承担或参与外部标准化任务,参加国外标准化活动;(三)对企业标准化人员的基本要求1、具备从事标准化管理的上岗资格;2、熟悉并能执行标准化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3、熟悉本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情况;4、具备组织、协调能力,计算机应用及文字表达能力;第二节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内容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并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一)建立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应规定:
1、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体制、组织机构、任务、职责、工作程序和要求;2、企业标准制订、修订、复审的工作原则、程序及具体要求;3、实施标准、标准实施监督检查的原则、方式、要求、程序和分工;4、标准及标准信息的收集、管理和使用要求;5、贯彻实施各类标准的程序和方法;6、标准化规划、计划的内容、程序和方法;7、标准化培训的任务、目标、方法和程序;8、标准化成果奖励程序和要求;
(二)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规划、计划企业标准化工作规划、计划包括:
1、制定、修订企业标准的规划、计划;2、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规划、计划;3、标准科研规划、计划;4、实施标准的项目计划;5、标准化培训计划;制定各类计划和规划的依据:
1、企业标准体系表;2、配合企业产品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需要开展的标准化工作;3、企业产品标准化、工艺工装标准化的要求。
计划管理工作内容:
1、企业标准化工作计划应由标准化机构研究、审查,企业领导批准,列人企业年度工作计划下达。
2、为保证计划实施需落实组织和人员、落实措施和落实进度。
3、检查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如确因客观因素不能完成时,应予以调整。
4、工作完成后应进行总结。
(三)企业标准化培训内容1、标准化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2、标准化基础知识及相关基础标准;3、宣贯与本企业有关新颁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企业标准。
4、组织学术报告、标准化动态专题讲座等。
(四)标准化信息管理企业标准化信息管理的地位和作用1、标准化信息是企业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标准化信息能够加快企业新产品开发速度;3、提高企业标准水平;4、有助调整产品结构,快速占领市场;标准化信息管理的特性:
1、广泛性2、法规性3、系统性4、时效性5、服务性企业标准化信息的范围1、生产、经营、科技、贸易等方面的标准文本;2、国内外标准化期刊、出版物、专著等;3、有关的标准化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4、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及技术法规;5、其他与本企业有关的标准化信息.企业标准化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
包括:
标准化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保管、使用及废止等活动。
1、建立广泛而稳定的信息收集渠道2、及时收集有关标准的发布、修订、更改和废止信息;3、对信息进行整理、分类、登记、编目,及时传递、借阅和使用;4、建立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第三章健全和建立企业标准体系GB/T*****-20XX年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20XX年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GB/T*****-20XX年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GB/T*****-20XX年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企业标准体系:
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企业标准体系表:
企业标准体系的标准按一定形式排列起来的图表。
企业标准体系表应按照GB/T1307-1995《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执行。
系列标准中四项标准的关系
(1)GB/T*****-20XX年《企业标准体系要求》是四项标准中对企业标准化工作围绕建立和实施一个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为核心所需进行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总要求。
(2)GB/T*****-20XX年《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GB/T*****-20XX年《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这两项标准对企业要建立的标准体系是以技术标准子体系为主,包括有实现技术标准所必需的企业管理标准子体系和工作标准子体系构成的完整的系统。
(3)本系列标准增加了第四项标准,即GB/T*****-20XX年《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作为一项必要的工具,以推动企业标准体系的不断持续改进,保证其持续有效性和适宜性。
(4)本系列标准吸纳了当前国内外先进的标准和管理实践经验,如系统方法、过程方法以及戴明有效管理模型(即P-D-C-A模式)等。
第一节建立企业标准体系的总要求1、企业应按照GB/T*****、GB/T*****、GB/T*****的要求建立企业标准体系;2、企业标准体系应以技术标准体系为主体,以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相配套;3、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实施上级标准;4、应能满足本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需要;5、企业标准体系应在企业标准体系表的框架下制定;6、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标准之间相互协调;7、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应能保证技术标准体系的实施;8、企业标准体系应与其他管理体系相协调,并提供支持(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融合为一体);9、以GB/T*****对企业标准体系的实施进行评价或确认;第二节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企业标准体系一般有二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法律、法规、企业的方针目标和基础标准,因法律、法规、企业的方针目标对企业标准体系起宏观指导作用,所以在体系表中一般不列出,第二层次是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
企业标准体系结构
(一)技术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
企业标准体系中的技术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机整体。
在企业范围内,凡是企业需要实施的上级技术标准都要纳人技术标准体系中;凡是企业内部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都要制定企业技术标准,并纳人技术标准体系中。
技术标准体系应包括设计、工艺、检验、安全、卫生、能源、环保、定额等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适用多品种生产):
技术标准体系的第一层次是技术基础标准,覆盖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所有技术标准。
它指导产品质量形成过程技术标准的制定,是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技术标准的依据。
例如“标准化工作导则”(.GB/T1,GB/T20XX年0,GB/T*****),通用技术语言标准(术语标准,符号、代号、代码、标志标准,技术制图标准,量和单位标准,数值与数据标准,互换性与精度及实现系列化的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通用标准,各专业工作的指导通则或导则)。
第二层次是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技术标准,它包括与质量有关的技术标准和安全、卫生、能源、环保、定额等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序列结构(适用单品种生产):
序列结构以产品标准为中心,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技术标准、按质量环顺序组成,同时考虑安全、卫生、能源、环保、定额等技术标准。
序列结构:
(二)企业产品标准备案企业产品标准应在发布后30日内,报当地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闸备案。
具体备案要求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
备案的法律要求企业产品标准备案是法律、法规的耍求。
《中华人人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
“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的补充规定:
“企业标准由企业组织制定,并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备案”。
备案的要求1、便于对企业产品执行标准情况实施审查。
2、便于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企业产品标准执行有关强制性标准情况。
3、备案标准可以作为产品质量纠纷仲裁依据。
报送企业标准备案的材料除了企业报送备案申报文、产品标准文本、编制说明外,有的省还另有要求,如增加了“企业产品标准批准发布文件”、“企业产品标准验证报告”、“企业产品标准审定意见或审查会议纪要”等。
受理备案程序按标准化法律、法规要求,企业产品标准要到当地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一般情况是企业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材料先报送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由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做符合性审查并签署意见后转送同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也有地方是向两个部门同时报送备案材料的。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受理程序1、收到企业备案材料后,及时登记。
2、对备案材料进行符合性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在五天内将备案材料退回企业,并说明退回的理由。
3、经审查符合要求的,并经受理部门分管负责人同意后,赋予备案编号,并在企业产品标准文本封面上加注备案编号和加印“×××质量技术监督局企业产品标准备案专用章”。
然后,受理备案部门向同级行业主管部门、申报备案单位、企业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各发出一份备案材料,本局归档一份。
提出企业标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标准化 概述